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社会行为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社会行为教案

ID:730004

大小:83

页数:7页

时间:2021-06-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 社会行为(2 课时) 作者及 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 作者: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学习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 主要是研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及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注意把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即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再从学 生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媒体展示、资料分析、表述交流,较好地突破重难点。通过完成“探 究活动”,构建互动和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动物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进 一步了解动物信息交流的方式和重要意义,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1、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很多,如大象、蜜蜂等,学生对本节内容会很感兴趣。但要引 导其把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即群体中的分工与合作,从而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认 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2、虽然在初一就已接触了探究实验的相关内容,但几乎都是半选择的给学生答案了, 而真正独立的提出探究的问题、进行方案的设计并贯彻实施,对一部分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 度的。因此要注意问题的创设,从而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拒绝残害生命的现象发生。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种行为。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 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 面的变化。 三、知识与技能 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 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教学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 入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蚂 蚁、狗、牦牛等一些身边动 物的取食过程。 问:1.这些动物取食行为 都相同吗? 2.哪些是群体生活的 动物。 学生发言。 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引领学生走 入生活 新 授 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 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 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 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能提出很多问 题。如:群居动物内部不 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 合作的。首领都是执行一 样的功能么? 让学生学会提出 问题,带着问题去学 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探究的意识。 社 会 行 为 的特征: 群 体 内 部 形成组织; 成 员 之 间 有 明 确 分 工;有的群 体 形 成 等 级 白 蚁 的 社 会分工:雌 蚁、雄蚁、 工 蚁 、 兵 蚁。 哺 乳 动 物 的 群 体 中 有等级 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 生活。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 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 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 点。 问题: 1.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 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2.在狒狒的群体中哪 一个是首领?为什么? 学生看录像回答问 题,在此基础上热烈的讨 论,最后得出结论。 带着问题观察, 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 用,同时能激发学生 的探究心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积极的 参 与到 分析 和讨 论 中,在表达交流过程 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可以更好的掌握动物 的社会行为的特征。 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 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 学生热烈的讨论, 最后总结出社会行为的 特征。 进行推测,能够 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 的知识解决问题,对 社会行为的特征加深 了理解,同时又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动物群体 中的信息 交流 引导学生在学习社会 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问 题。 学生提出问题: 1.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 是 如 何 实 现 分 工 合 作 的? 2.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 意义是什么? 3.动物群体中存在 信息交流吗? 培养学生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不用语言人类如何进 行交流?引导学生明白人 类可以通过表情、动作和气 味进行信息交流。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 以举出很多的例子。 如:1、用闻花香的 气味辨别花的种类。2、 学生做各种表情和动作 让同学去猜一猜所表达 的意思。3、母牦牛靠气 味来辨认自己的小牦牛 等 通过学生亲身体 验明确人类除了可用 语言进行交流外,还 可以通过动作、表情、 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为学习动物群体中的 信息交流打基础。 动物群体是如何进行 信息交流的呢?教师引导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黑长尾 猴发现蛇、豹、鹰发出叫声 的录像,(如果没有就阅读 教材的文字内容)。问题: 1.黑长尾猴在发现不同敌 害时的叫声相同吗? 2.听到同伴的叫声,其它 黑长尾猴会做出什么样的 反应? 3.黑长尾猴为什么要结群 生活呢? 学生看录像后(或阅读 完后),说出动物群体间 的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动 作、声音,这种交流使群 体间保持联系,共同取食 和御敌。 通过对问题的探 究,使学生明白动物 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 要性。 小结:动物 群 体 生 活 的意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 进行归纳总结:群体生活对 个体及种族的延续都是很 重要的。 动物为什么要结群 生活呢?它们的群体生 活是如何维系的?提出 问题,讨论总结 认识群体生活对 个体及种族的延续有 重要的意义。 探 究 蚂 蚁 的 通 讯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教师提供资料: 观察蚂蚁取食时,一只 蚂蚁发现食物,会迅速返回 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 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 所在地。 让学生根据资料提出 问题、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 蚂蚁没有发出声音,是靠 什么传递信息的?领路 的蚂蚁为什么总是要经 过曲折的路径再次找到 食物,并没有走一条捷径 呢? 作出假设: 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 的。让学生根据资料提出 问题、作出假设。 培养学生发现问 题、作出假设的能力, 增强探究意识。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 生大胆创新,可以不按教材 中的实验进行。 提示: 1.蚂蚁喜欢吃什么? 2.怎样饲养蚂蚁? 3.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时 饥饿状态和吃饱的状态哪 一个效果好? 4.怎样能更好地控制蚂蚁 的行为? 5.能不能用其它的一些物 体代替纸片? 6.最好将观察过程拍下来。 每四人一组阅读教 材提示,拟定计划,小组 成员确定实验步骤;明确 实验材料;进行分工。确 定记录的方法。 实施方案,进行探究。 观察记录,分析得出 结论。 组内的分工与合 作可以使学生体会合 作 与信 息交 流的 意 义,同时体会组内成 员共同完成的实验要 比 个人 单独 完成 要 好。 在探究的过程中培 养学生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达交流 实验完后,请各小组派 代表在班级进行交流,其它 小组的同学评价其小组实 验的优缺点,并对提出的问 题给予解释和说明。教师也 要适时的参与评价。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 组同学评价其实验方案 的优、缺点,并对提出的 问题给予解答。 让学生评价优点和缺 点使学生在看到其它 组的同学不足时,也 学 会欣 赏别 人的 优 点。在此基础上学生 可 以展 开热 烈的 讨 论。 课 堂 小 结 1、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蚂蚁的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可以分为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他们的 智能分工也是不一样的。狒狒的分工中还存在等级现象。 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 以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动物的通讯是指: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 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群体生活有利于动物的取食和防御敌人,使动物群体更 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 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能成为统一的整体。 作业布置 1.以下现象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 羊群跟着头羊走 B 养鸭场里成千上万只鸭 C 一窝蜜蜂彼此分工合作 D 一群狼围捕一只羊 2. 下列昆虫中,有社会行为的是() A 蜻蜓、蝴蝶 B 蝗虫、蟋蟀 C 蜜蜂、白蚁 D 苍蝇、 蚊子 3.课本 P42 练习第 4 题 巩固本节知识,培养 学 生自 主动 脑的 习 惯。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社会行为 一、 社会行为的特征 1. 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 2. 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3. 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二、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 方式:动作、声音、气味等 2. 探究活动:蚂蚁的通讯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一、对学生的评价分三部分进行: 1.学生自我评价 2.学生组内的评价 3.教师的评价 这三部评价最终汇总在一起,成了对学生最终的评价。 三、 评价的标准 按学案内容、根据课堂上的表现、对探究性活动的态度,探究的方法及体 验情况,学习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动物的群体生活及社会行为离不开信息交流,动物的信息是什么,怎么交流?对于这 些问题进行单纯的讲解,学生也能记住,但是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对生物学知识的掌 握,很容易处于机械的记忆状态。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培养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在 问题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获得知识,使探究更有趣、 更有效,学生对知识记得扎实,难以忘怀。 本节课另一比较成功之处是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感受和体验中获得感悟。如请各 小组用一句话概括成功的秘诀,其中有一组同学说“兴趣+汗水=成功”。学生感悟到科学的 探究除了需要掌握知识和方法,同时还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再如:实验完成后,让学生换 位思考,如果自己是一只小蚂蚁,你有何感想?学生说: “我想回家!”“求求你,别碰 我,我很疼。”“我很愿意和你交朋友,你能送我回家吗?”学生提出实验后应该把蚂蚁放 回到大自然,还有几个同学提出为在实验中死去的蚂蚁默哀,学生在体验中感情得到了升华。 接下来谈如何对待动物,学生发自内心地说应该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有些同学观察很仔细,能观察到蚂蚁触角相碰的 情况,很多同学则观察不到,教师要给予指导和说明。 还有,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就低,所以,在学习探讨的过程中教师 必须要用藏语来解释,特别是一些比较专业化的名词。也就是教学要话双语化,以便教学效 果达到最佳。

资料: 1.1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