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解析及范文)

ID:730665

大小:166.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6-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 12 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一种文化创造,古代建筑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而发展,由最初简单的抵御防护功能扩展为承载多 种社会功能,富有多样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意味悠长的建筑文化。我们的先民把数的元素外化融入到 建筑之中,不仅使建筑中的数和天象、天文、阴阳、时令、地理、地利等融为一体,也借助于建筑中数的 意象来表达审美、和谐和等级的价值追求。 《周易·系辞传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这一思想在中国古建筑尤其是 宫殿建筑中被普遍运用,北京故宫分前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前朝是皇帝上朝、议事的地方,主要是男性活 动的场所;内廷是皇帝和嫔妃们居住生活的地方,主要是女性活动的场所,这正应验了天地阴阳、乾坤相 合的理念。易学还创立了“阳奇阴偶”的数字奇偶观念,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并 且特以六、九为阴阳的代表,规定奇数对应天,属于阳性,象征吉祥、和谐与美满;偶数对应地,属于阴 性,有阴冷和不祥的意义。中国古代有“九重天”之说,建筑构造“九”数的重复出现,意在暗合寰宇之 “九重”。拿北京天坛来说,它分上、中、下三层,第一层径九丈,取“一九”之意;第二层径十五丈, 取“三五”之意;第三层径二十一丈,取“三七”之意。此外,天坛的高度、栏板数目均采用了一、三、 五、七的阳数,暗合“太极”和“九重天”。 整个北京故宫建筑同样从数的角度体现了阴阳相合、天地对应、龙凤呈祥的意蕴。故宫前朝的主要建 筑物也是故宫的中心所在,三大殿分别立于汉白玉雕琢的三重台阶之上,太和殿九开间、进深五间,七十 二巨柱都是九或九的倍数或奇数。故宫内廷以乾清门一线为界,以位于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 宫为主体。内廷多用偶数当中较好的数字“六”。有两宫六寝,体现了下方、后方、偶数、负数为阴的民 间信仰;而外朝主殿布局采用奇数,成为五门、三朝之制,正表达了中国传统以上方、前方、奇数、正数 为阳的意蕴。 中国传统社会常常借用数字来表达某种美好的愿望。普通百姓喜欢偶数中的“六”,之所以如此,是 他们认为上下四方为“六合六运”之数,最为圆满吉庆。作为山西省祁县民居建筑的代表,乔家大院就是 由六个院落组成的,其目的是祈求乔氏家族六六大顺。 两千多年的传统中国社会,建筑这种有形的载体还被赋予了等级性。《易经·乾卦第一》中说:“九五,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是帝王化身,故九、五为帝王之数,即人们常说的“九五之尊”。“九”是奇 数中最大的数,代表皇帝的权威;“五”不仅来来源于“五行”,也位于奇数正中,代表皇帝坐镇中央, 因而九、五代表皇权至高无上,从而导致中国封建宫廷建筑往往运用九与五两个数字加以显示。天安门城 楼正面宽九间,门上装有九路门钉,即纵横各九排,又呈“九”的倍数,故宫房间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 暗含“九五”至尊的意思。 (节选自李玲《中国古建筑的数理意蕴》,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建筑由于融入了数的元素才具有了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成为一种文化创造。 B. 《周易·系辞传上》中有关“乾道”“坤道”等古建筑思想,对故宫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C. “阳奇阴偶”观念认为,奇数象征吉祥与美好,偶数含有阴冷、不详之意,因此古人更喜欢奇数。 D. 九、五为帝王之数,代表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天安门城楼及故宫的房间数都暗含“九五至尊”之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综合使用引证法、例证法,论证了天地阴阳、乾坤相合理念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运用。 B. 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述,条理清晰地论证了中国古建筑中的数理意蕴。 C. 文章选取中国古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故宫、天坛、天安门等来证明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D. 文章写到乔家大院由六个院落组成,证明了中国传统社会常用数字表达美好愿望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古建筑承载的社会功能的增加,古建筑常借助数来表达人们对审美、和谐、等级的价值追求。 B. 古建筑构造中多出现数字“六”“九”的元素,这与“六”“九”在易学中是阴阳的代表有一定关系。 C. 故宫前朝主要是男性活动的场所,布局体现奇数特征;内廷主要是女性活动的场所,则多用偶数。 D. 从中国封建宫廷建筑对数字“九”“五”的广泛运用,可以看出古代建筑被赋予的等级性。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 项,说法绝对。“古代建筑由于……从而成为……”错误,由原文“作为一种文化创造,古代建筑随着 人类智慧的增长而发展,由最初简单的抵御防护功能扩展为承载多种社会功能,富有多样的文化内涵,构 成了中国意味悠长的建筑文化。我们的先民把数的元素外化融入到建筑之中,不仅使建筑中的数和天象、 天文、阴阳、时令、地理、地利等融为一体,也借助于建筑中数的意象来表达审美、和谐和等级的价值追 求”可知,古代建筑具有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文化创造,并不仅仅是因为融入了数的元素。 B 项,曲解文意。“《周易∙系辞上》中有关‘乾道’‘坤道’等的古建筑思想”错误,由第二段“《周易·系 辞传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这一思想在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宫殿建筑中被普 遍运用”可知,“这”指前面的《易经》,“乾道”“坤道”是《周易》中的思想,不是古建筑思想。 C 项,“因此古人更喜欢奇数”说法有误,由原文第五段“中国传统社会常常借用数字来表达某种美好的 愿望。普通百姓喜欢偶数中的‘六’,之所以如此,是他们认为上下四方为‘六合六运’之数,最为圆满 吉庆”可知,“六”是偶数不是奇数,所以古人更喜欢偶数。 D 项,正确。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 项,“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述”分析有误,文章应是“总——分”结构,开头为总, 以下为分。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A 项,“随着古建筑承载的社会功能的增加,古建筑常借助数来表达……”强加因果。第一段“我们的先 民把数的元素外化融入到建筑之中,不仅使建筑中的数和天象、天文、阴阳、时令、地理、地利等融为一 体,也借助于建筑中数的意象来表达审美、和谐和等级的价值追求”没有体现这个前提条件。 故选 A。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 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 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 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 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 “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 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 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 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 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 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 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 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 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 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 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 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 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 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 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 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 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 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 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 “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 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 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 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 年第 6 期)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 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 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 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 宽以待人的良药。 5.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斯文谦和,穷困落魄:长衫,却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摸索良久,才掏出一把制钱, 可见穷困落魄;穿长衫,摇折扇,说话文绉绉的,对人不生气,可见斯文谦和。②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华昌十指轻松将坚硬的端砚如刀切般分为两半,可见武艺高强;面对石钵的再三挑衅,都避开,不计较。 ③正直善良,宽容大度:石钵头为治母病,求芮引,华昌不计前嫌,给药引,还不收钱。 6. ①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虽出人意料,但与前文所设伏笔相照应,使故事的发展合 乎情理,使人信服。(或答: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②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 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 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 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 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 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①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 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 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 和,穷困潦倒;②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 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 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 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③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 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 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 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 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 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 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 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 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 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公益创业又称社会创业,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的一种全新创业理念与创业模式。在开展追 求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并重的创业活动时,公益创业兼顾社会性和企业性,将实现社会价值和企业化运营 结合在一起,在儿童保育、残障人士就业、社区发展等领域积极开展社会创新。公益创业不仅涵盖了非营 利性机构的创业活动和营利性机构践行社会责任的活动,还成为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矫正力量。 它以和平方式达到了以往通过暴力和流血也未能实现的社会目标。公益创业的兴起是创业领域最重要 成果之一,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在解决社会问题,打破国家‚福利僵局‛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并 将对 21 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公益创业的开启是创业教育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未来创 业研究的重要领域。 公益创业同样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只有专业化、具有公信力的工作才能获得资助人的认可,进而 获得持续的资金来源。最重要的是做到财务透明,让资助人知道钱是怎么花出去的。 公益创业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公益创业者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公益创业是公益创业者和环境之间 持续互动的过程。社会环境极大地影响公益创业者的积极性、公益创业的领域、公益创业所能采取的组织 形式以及公益创业的成功率。 (选自《解读》) 材料二: 青年公益创业者创业动机变化情况调查统计图表(多选) (选自《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 材料三: 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开展公益创业教育,以创造社会价值作为自我实现的途径,培养学生公益创业意 识,促进青年大学生参与公益创业活动,用实际行动来解决社会问题。 (节选自《青年人是公益创业主体力量,他们为何选择这条“少有人走的路”》) 材料四: 国内公益创业的商业运作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关于“收入来源于商业活动的此例”的问题,《中国青年 公益创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商业活动的收入占总收入 50%以上的公益创业组织占 42%;商业活动的收入 占总收入 50%以下的公益创业组织占 44%。有将近一半的公益创业组织商业活动收入超过总收入的 50%,公 益创业组织以市场化运作手段获取一定的利润,采用企业化的经营方式,其收入来源具有明确的商业性。 “行业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小,商业和公益也出现了更多更新的合作模式。只有更加擅长整合跨界的 资源,公益机构才能探寻到更加可持续的模式,撬动更多的利益相关方来进一步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商业化运作与盈利可以使公益创业者摆脱对捐款的依赖,减轻政府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重负。”这是 北回归线爱心协会发起者王方圆的回答。 公益创业具有市场导向性。“市场导向性”表明公益创业的绩效驱动、竞争性和前瞻性。虽然公益创 业和商业创业最大的区别在于是经济效益优先还是社会效益优先,但是公益创业为了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必须以商业企业的方式运作并获取利润。公益创业把经营性收入放在首要位置,利润和盈余是组织及公益 事业发展的保障,也是公益创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不管是真正从事公益创业的参与者还是研究者,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盈利的重要性。公益创业的经 济价值体现为公益创业与商业企业一样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通过销售产品或服务获 取资金支持,创造经济效益。公益创业组织收入来源中的商业性活动来源是‚自我造血‛的主要方式,公益创 业组织运用市场化方式提供产品与服务获取一定的收入与盈利,从而反哺公益事业,才能使其获得长足的 发展。 (摘编自《公益创业的盈利与分配模式》) 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益创业包含非营利性机构的创业活动,也包含营利性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活动。 B. 公益创业兼顾社会价值与企业化经营,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打破国家“福利僵局”。 C. 公益创业要持续发展,应选择专业化、具有公信力的工作,并做到财务透明。 D. 公益创业要成功,关键在于公益创业者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相比之下,前者更为重要。 8. 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四成以上的公益创业组织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商业活动,这表明它们具备较强的“自我造血”功能, 可以不需要社会资助。 B. 公益创业组织应具有较好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收入来源应具有商业性,这样才能为自身组织发展提供相 对稳定的资金。 C. 王方圆认为,公益创业的商业化运作与盈利,有助于公益创业者摆脱对捐款的依赖,减轻政府推动社会 福利事业发展的负担。 D. 公益创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商业企业的运作方式以获取利润,这表明它必须以经济效益 为先。 E. 公益创业与商业企业的商业模式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运用市场化方式提供产品与服务,从而获取一定收 入与盈利。 9. 请根据材料二的统计图表,并结合材料三,总结出材料二的统计图表所反映的结论。 【答案】7. D 8. BC 9. 从 2014 与 2015 年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青年公益创业动机为“解决社会就业”与“学以致用”“回报 社会”的创业者比例呈现增长趋势;这表明青年创业者社会责任心增强,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并创造 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学以致用,用实际行动解决社会问题。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D 项,“相比之下,前者更为重要”这一表述缺乏充足依据。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A 项,“可以不需要社会资助”,这一表述在原文中缺乏实据。D 项,“这表明它必须以经济 效益为先”,这一表述不准确,公益创业以社会效益为先。E 项,“公益创业与商业企业的商业模式本质是 一样的”这一表述不准确,二者有相似处,本质是不一样的,因为公益创业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 发展,反哺社会公益事业。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统计表的结论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明确表格的名称,统计的对象变化趋势。此 题注意比较的 15 年和 16 年的创业情况,注意变化的趋势是升高,结合材料三中的“培养学生公益创业意 识,促进青年大学生参与公益创业活动,用实际行动来解决社会问题”进行概括。 点睛: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 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此题注意变化的趋势结合材料三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 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溃,因致大狱。执中往代, 终帖然。富民赂吏,将创桥所居以居市利,执中疏其害,使者入吏言使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 创也。”卒不能夺。 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檄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峒路险绝,期迫,执 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录功当迁秩,辞以及父母。 就徙转运判官,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 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 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元祐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致仕者,升朝籍,得封其亲。兼徐王府侍讲、翊善, 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注]者同坐,执中驳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 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 执中言:“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迁刑部侍郎。 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明年,谈笑而逝,年六十三。 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 不掩瑜它善盖亦可称者。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有删改) [注]出入, 指出入人罪。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罪,所谓“入罪”指 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 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B.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 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C.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 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D.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 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学,文中指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 元祐,庙号。古代帝王遇到“天降样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可能会更改庙号。 D. 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职事,长官为刑部尚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乔执中工作勤奋,善于治理。他任《五经》讲书时,五年没请假;有人不胜任官职,导致劳工混乱,他 前去治理,稳定了局面。 B. 乔执中嫉恶如仇,为人刚正。有富人贿赂官员,想借造桥取利,他不怕丢官,坚决反对;他反对恢复邢 恕的官职,认为这会引起疑心。 C. 乔执中反对滥刑,宽厚为怀。有人把“出罪”“入罪”同等对待,他认为这种行为会使百姓纷纷犯罪; 他掌管刑狱时洗清了很多冤案。 D. 乔执中为民请利,恪尽职守。有人提议收回各县牧地,他上奏朝廷请求还给百姓;黄河决口,他不顾危 险登上堤坝,给众人做榜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 (2)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 【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王安石任群牧判官,看到(乔执中)后器重他,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中交往。(得分点:为、器、游) (2)通往峒的路非常危险,时间临近,乔执中只是派一个校官跑去晓谕他们的首领,(那些首领)就一个 个来归顺。(得分点:迫、走、相率) 【解析】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原文标点: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 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 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 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注意句子中的“岂”“然”。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错,科举制度产生前已有太学。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种行为会使百姓纷纷犯罪”错,乔执中认为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做法。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为”译为“任”、“器”译为“器重”、“游”译为“交往”、“迫”译为“临 近、迫近”、“走”译为“排遣”、“相率”译为“接连”。 参考译文: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进入太学,补为《五经》讲书,五年没有请过假。王安石任群牧判官,看到(乔 执中)后器重他,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中交往。选取为进士,调任须城主簿。当时大举兴起黄河劳役,管 劳役的人不能胜任,一天晚上,劳工混乱溃散,就造成大案。乔执中前去代替管劳役的人,终于安定下来。 富人贿赂官吏,打算在居住区建桥来骗取利益,乔执中上奏疏陈述这事的害处,使者上奏官吏的意见同意 建桥,乔执中说:“我的官职可以去掉,桥不能建。”最终没有建桥。 王安石掌管政事,引荐乔执中编辑修改《熙宁条例》。章惇讨伐五溪,发文命令乔执中攻取大田、离子二峒。 通往峒的路非常危险,时间临近,乔执中只是派一个校官跑去晓谕他们的首领,就一个个来归顺。记录乔 执中的功劳应当升官,把恩惠转给父母。 就地任转运判官,征召担任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各县的牧地,百姓长期耕作,有人提议要收回,要铲 平坟墓,砍掉桑木、拓木,众多人家聚在一起哭泣。乔执中向朝廷请求,神宗下诏(把牧地)重新给百姓。 改任提点京西北路刑狱。当时黄河在广武决口,用埽筑成的堤坝非常危险,大家聚在一起不敢上去。乔执 中不顾这些,站在堤坝上,大家跟随他像蚂蚁一样附在上面,不到一天用埽筑成的堤坝建成。 元祐初年,担任吏部郎中,请求候选官员由县令、录事参军退休的,升为朝官,得以加封他们的父母。兼 任徐王府侍讲、翊善,升为起居舍人、起居郎,代理给事中。有官员把审判案件,判重了的和判轻了的, 判同等罪,乔执中驳斥他们说:“先王从重处罚把人重判的,从轻处罚把人轻判的,这是慎重使用刑法的 极至。现在一旦同等判罪,恐怕从此法官不再愿意让罪人活下去,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本意。” 升为中书舍人。邢恕碰上赦免,经审查后复职,乔执中说:“邢恕和蔡确实交接很深,摇旗呐喊,现在恢 复他的官职,担心会使朝廷内外疑心。”升为刑部侍郎。 绍圣初年,乔执中凭宝文阁特制的身份出任郓州知州。乔执中宽厚有仁慈之心,多次掌管刑法案件,洗清 罪名使人活下来的数以百计。第二年,谈笑着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评论说:宋朝的人才,从祖宗培养,到了中期,很兴旺。乔执中始终不改变他的操守,真是难得啊。章衡 想恢复山后八州,给国家打开了灾祸。但是瑕不掩瑜,其他的好的地方也有可以称赞的。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远怀舍弟颖、观等① 杜 甫 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②。 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云天犹错莫③,花萼尚萧疏。 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④。 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注】 ①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杜甫有四弟:杜颖、杜观、杜丰、杜占。②阳翟:今河南禹州。 荆南:今湖北荆州。杜甫安史之乱后曾流落荆南。③错莫:纷乱昏暗。④渠:代词,表示第三人称。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以空间的远隔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 B. 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 C. 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 D. 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花萼稀疏,属近景。两句写出诗人的愁情无所不在。 E. 全诗诗意蕴藉,真挚感人,虽无一字写思念之情,却处处紧扣题中的“怀”字来写。 15. 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CE 15. 第一问:这是因为在元日庙会上,众兄弟相聚所拥有的欢乐和谐的氛围,在动荡的 时局中实为难得。第二问: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在对往昔相聚情景的追忆之中,蕴含着现实生活中兄弟 远隔的悲伤(或: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往昔相聚时,兄弟情深让邻人称羡,这一派欢乐的景象反衬出 眼下天各一方的悲伤,以乐景衬哀情,使悲情更深一层)。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 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 项,“怀才不遇的忧愤之情”属无中生有,此处应为“时光流逝,归 乡无期的感慨”。E 项,“虽无一字直写思念”有误。“忆渠”属于直接抒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 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 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 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相关诗句的理解以及情感的表达技巧。(1)“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会”,聚会,指兄弟相聚,亲人相聚。这在动荡的时局中是 非常难得的,所以“吾庐”(我们家)为“乡党羡”。(2)“旧时”指过去,由这两个字可以推知“元日会” 是诗人对往昔兄弟相聚情景的追忆,而现实中诗人与兄弟分离,这是运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体现了诗人 对兄弟的想念之情。“旧时”兄弟相聚于家中,是欢乐和谐的,而现实中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内心充 满了思念和无奈与悲伤,这又是以乐衬哀的写法,以乐景衬哀情,更见其哀。作答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 理解,结合诗句逐一分析解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 (2)《卫风·氓》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喜爱到厌 弃的经过,用“_____,____”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3)《岳阳楼记》中的“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____”,“退亦忧”指的是“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 (1).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 桑之落矣 (4). 其黄而陨 (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 字的写法,如“鉴”“亦”“哀”“矣”“陨”“居”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 的意思。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 足于“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赛场温度已经够高了,但同学们的热情更高,锣鼓一敲起来,赛场内的气氛更 是沸反盈天....。 ②“新官上任三把火”,刚刚竞争上岗的局长根据本单位存在的诸多弊端,实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这种好大喜功....的做法得到了员工的一致好评。 ③在这次《弟子规》演讲比赛中,有几位选手的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 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④新版电观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 得不伦不类....,丢了原著的灵魂。 ⑤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打破“亡羊补牢”的思维定势,对待工作既不凑合也不麻痹,恪尽职守,力 求做到曲突徙薪....,防患于未然。 ⑥学生答诗歌鉴赏术语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时,还要掌 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沸反盈天:沸,翻滚;盈,充满。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是贬义词,此处可用“热火朝 天”。 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一般用于贬义词,与“实 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得到了员工的一致好评”语境不合。 伯仲之间: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比喻不多,难分优劣。用来形容“几位选手的水平”, 使用正确。 不伦不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没有道理。用于形容“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 与“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之间的关系,使用正确。 曲突徙薪:曲,弯;突,烟囱;徙,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 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符合后面“防患于未然”语境。 言不由衷: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本句强调的是“表达能力不强”, 此处可用“词不达意”。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 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 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 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 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要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对举报人的奖励和保护措施,减轻消费者 的维权成本和举证难度。 B. 公交二分公司王书记说,虽然现在还没有明文规定禁止乘客在公交车上不准进食,但在公共场合,进食 乘客还应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C. 成千上万的津巴布韦民众走上首都哈拉雷的街头,要求在位 37 年的总统穆加贝下台。据悉,这是穆加 贝自 1980 年掌权以来,该国国内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民众抗议游行活动。 D. “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融通古今,连接中外,不仅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而且承载 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 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 项,搭配不当,“减 轻”和“维权成本和举证难度”不搭配,可以把“减轻”改为“降低”;B 项,不合逻辑,同时也是否定 不当,“禁止乘客在公交车上不准进食”删去“不准”;C 项,中途易邀,“这是穆加贝自 1980 年掌权以 来”之后主语转换了。 19. 下列中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尊府路遥,我府上倒是不远,不如先移步敝庐,小憩片刻。 B. 李博士屈尊惠临,我们却未及远迎,多有失礼,海涵海涵。 C. 在下才疏学浅,能调来贵地高就,实乃三生有幸祖坟冒烟。 D.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一定秉公钧裁,请你们放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A 项,“府上”是敬词,言他人;B 项,惠临,指 光临,对迎接人到来的敬称。使用正确;C 项,“高就”是敬词,言他人;D 项,“钧裁”是请对方决定之 意。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二维码很常见,扫码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的同时,①_________________, 二维码提供者可能会借此收集您的个人信息从事不法活动,比如把信息卖给不法分子进行电信诈骗。另一 个更大的风险则是,如果该二维码本身就是一个木马病毒,只要扫了,②________________,包括手机银 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您的资金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转走。因此,来历不明的二维 码会潜藏很大的风险,③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风险(隐患) (2). 就会泄露许多(相关)个人信息 (3). 不要轻 易(胡乱)去扫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 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①处,前一句强调扫码给人带来的方便,句末的“同时”暗示下文 要说不利的一面,后面一句“二维码提供者可能会借此收集您的个人信息从事不法活动”进一步明确了该 处的内容,参照前句的整体结构,此处应填“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风险(隐患)”。②处,前文讲了二维码的 风险,后文又说“有了这些信息,您的资金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转走”,故此处应填“就会泄露许多(相 关)个人信息”。③处,由前面的“因此”可知,语段最后一句是结论性的语句,根据“来历不明的二维码 会潜藏很大的风险”可知,此处应是强调我们的正确做法,故可填“不要轻易(胡乱)去扫”。 21. 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为“一分钟试卷”下定义,要求要点完备,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0 字。 (提示:答案必须为单句) 【答案】“一分钟试卷”是由美国帕曲卡·克罗斯提出的,以课堂重点、难点、疑点为测试内容,以反馈 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的一种测试形式。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图表下定义,首先考生要分析图表,图表由四部分构成:提出者,目的,内容,时间。 然后考生根据下定义的方法进行答题。 一般来说下定义首先写出定义的提出者,接着采用以下方法:准确找出临近属概念,所谓“邻近属概念”, 即比被定义概念高一级的概念,本题的属概念是“测试形式”;准确提取“种差”,所谓“种差”是指被 定义概念不同于同一属概念下其他种概念的的属性;规范排列“种差”,准确定位“邻近属概念”,所有 “种差”在“下定义”的公式中都属于“邻近属概念”的定语,多项定语的排列应该有一定的顺序,即: ①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②指名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 短语(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本题的种差是“以课堂重点、难点、疑点为测试内 容”“以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的”,考生根据分析得出答 案。 四、写作 22.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③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④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洪应明) ⑤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严复) 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 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 【答案】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鱼儿逃离自己的世界,向往别人的天地,可最终搁浅在沙滩上,永远回不去。蛹蜕变成蝶而拼命的挤 压自己,才知道展翅后自己有多么动人。 我们总在改变,我们总在与下一个不同的自己相识,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天地,我们需要不断的找准 方向,认清自己。古老而神秘的阿波罗神庙门柱上一句铭文“认识你自己”在百年人文主义的时代穿梭, 引领多少智者冲破神权,在人性蜕变中认识自己,人才是世界的主人。这便是从头到脚的认识自己。 牛顿这个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作为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他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人类史上最 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可他大部分的是他前半生所得,而在晚年,他却致力于研究神学,最终的结果当然是 一事无成,但如果牛顿能在晚年认清自我,找准方向,说不定还能取得更大的成就。鲁迅先生,本想着通 过医学来拯救国人。但他用锐利的眼睛看见那些“看客”时,才认识到人的悲哀不是肉体之痛,而是思想 的无知。他果断弃医从文,用笔杆敲醒麻木的国人,要想找到自我,我们需不断迎难而上。 有人问一位登山者:“如果一个人在半山腰,突遇暴雨,你会怎么办?”登山者答道:“我会往山上 爬。”问者疑惑的表情自然迎来登山者明理的解释,“山顶风雨可能大些,但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而山 脚可能突遇的山洪更加危险,你需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环境,才会多出生存的机会。” 认清自我,找准方向,才适合自己。白驹过隙,而我也在这不息的变幻中走向成熟。谦卑代替了孤傲, 成为肥沃的土壤;拼搏代替了散漫,成为细润的雨露;细致代替了浮躁,成为温暖的阳光。 我们总在改变,我们总与下一个不同的自己相识。认识自我,是对真我的挖掘。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古今名句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个人道德意识。命题要求“以其中 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 行组合,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 以①④为基础探讨修身,以②③为基础探讨学习与积累等,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带给他的感触与思考, 而由此出发立意行文,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行历史分析,个性化地阐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或结合 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讲述中华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论说名言警句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点睛:从作文题目类型角度看,六句古诗或名言任选两三句,自定立意,属于给材料作文,且是多则材料。 从材料的选取角度看,选择多则古诗或名句或现代名言(且都是中国的)作为命题素材,无疑体现了阅读 与写作相结合的导向,同时极大地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提供的材料既有形象鲜明的,也有思想深刻的, 不同风格适合不同需求和水平的考生,这是很人性化的命题形式。完成此题的思路如下:首先,清晰理解 其中两三句诗的含意;其次,根据所选诗句及其含意构造故事或进行阐述来表达自己的理解或看法;第三, 所选两三句诗句之间需要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能够统筹在同一主题或话题之下。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