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 2020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知识分子心系国家命运、思索民族未来、忧虑人民疾苦,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
要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在这一“筑梦圆梦”伟大历史进程
中,知识分子的作用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公共性是知识分子的职业特征,这就要求知识分子必须要关心公共社会生活,必须对社会生活产生正
能量影响。在构成知识分子的公共精神之中,家国情怀是维系知识分子职业标识和价值实现的重要内容。
为此,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必须要形成以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为核心的家国情怀,担负起职业职
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家国情怀已经积淀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在品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练地概括了中国传
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在中国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知识分子素来强调“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
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自觉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
子牛”这些精彩语句向我们传递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高贵人格和优秀品质。
家国情怀是滋养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必然素质。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
求。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就在于通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回应所处时代最宏大最
重要的问题,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我价值。这就需要深厚的家国情怀为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
精神动力。人类历史的实践也证明,那些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无不胸
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甚至是为了家国理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我们矗立起了一道道广为传
颂的精神丰碑。因此,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深邃渊博的学识素养、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更
加需要将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
家国情怀是现代知识分子职业精神的内在要求。在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具有新的内涵。毋
庸置疑,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精神追求的差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社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
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世界。与其他职业群体一样,知识分子是现代职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
下,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时代课题的转换也为知识分子的家国
情怀注入了新的价值元素。毫无疑问,保持一颗爱国、报国、强国之心,仍是知识分子内心深处最宝贵的
精神品质。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知识分子不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不应置社会
影响于不顾,而应该将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结合。
家国情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丰厚精神养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任何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
不开知识分子发挥建设性作用。钱学森、邓稼先、方永刚、黄大年这些优秀知识分子的先进事迹已经表明,
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知识分子发扬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精神。支撑起这种
精神气质的强大动力在于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它使得知识分子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向而行。作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知识分子有责任拒绝精致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浮夸现
象,有义务为科技创新、理论创造、学术繁荣贡献力量,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光荣使命。
(摘编自郇雷《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的高贵品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追求,自觉地将个人
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B. 中国知识分子强调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
C. 深厚的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精神动力。知识分子将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便可
以实现人生价值。
D. 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知识分子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不应追求个
人利益。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其中第 4 段主要论述了家国情怀与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密切关系。
B. 文章主体部分分五层,论述了拥有家国情怀对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每层的第一句话就是全段的中心句。
C. 文章最后一段用钱学森、邓稼先等人的事例证明了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知识分子发扬甘于
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精神。
D. 文章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都是胸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拥有深厚
家国情怀的人。
B. 现代知识分子应认识家国情怀的新内涵,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他们的光荣使命。
C. 社会的发展赋予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以新的内涵,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将逐渐取代传统知识分子
的家国情怀。
D. 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治理十分重要,具备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更是知识分子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
向而行的保障。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错误,偷换概念,原文第 3 段说的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知
识分子素来强调‘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并未说“内圣外王”是儒家文化。
C.“将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便可以实现人生价值”错误,过于绝对,由原文第 4 段可知“将远
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条件之一,还需要“深
邃渊博的学识素养、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
D.“不应追求个人利益”错误,曲解文意,依据原文第 5 段应是“不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每层的第一句话就是全段的中心句”错误,原文第 2 段的中心论点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必须要形成
以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为核心的家国情怀”,所以中心论点不是全段的第一句话。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学生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将逐渐取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错误,原文第 5 段说的是“传统知识
分子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此处是“内化”而不是“取代”。
故选 C。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绿色食品标准分为 AA 级和 A 级两个技术等级。AA 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
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膳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和
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按照农业部发布的
行业标准,AA 级绿色食品等同于有机食品。A 级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
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摘编自 360 百科、百度百科)
材料二:
(摘编自《2015 年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015 年 7 月)
材料三:
10 月 30 日,第 16 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进入第二天,西安市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的 A、B3、B4 三个展
馆人头攒动。西安展团农产品上贴着的“二维码”信息,让许多人对绿色食品有了新的认识,只需扫一下,
便可知道农产品的身份信息。
“葡萄在离开园区时便进行了检验检测,数据就写入了监管平台,通过二维码方便消费者查询。对企
业来说虽然多了一道工序,但这个小小的贴标却起到了防伪的大作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西安荣华农
业一位负责人说。
(摘编自赵辉《陕西:绿色农产品也有“户口簿”》,2015 年 11 月 2 日《西安晚报》)
材料四:
绿色、有机农产品颇受市场追捧。绿色农产品比普通农产品价格高出 10%至 30%,有机农产品要高出 50%
以上。表面上看,这样的价格很合适,但绿色农产品成本比普通农产品高不少,有机农产品的成本更是普
通农产品的两倍以上。
—些农企意识到品牌是让绿色农产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并开始着手打造绿色产品流通渠道。
进入超市为打造品牌的第一步,但超市设置了各种进场门槛,这些费用让企业吃不消。为了破解进入超市
不盈利的局面,很多电商企业应运而生。“我们通过互联网让农民的生产过程透明化,以此重建消费者对
农产品的信任。”阿卡农庄总裁江宇虹说,农庄将客户锁定为中高端消费者,采用预付费种植方式,实现
了以销定产。目前,700 家绿色食品企业已进驻工行融 e 购,在线销售额近 9000 万元;中绿生活网对接企
业 1000 家,签约额达 3500 万元;从全国范围来看,进入阿里和京东平台的农户数量更多。绿色、有机食
品行业未来会成为食品行业中的朝阳行业。
(摘编自乔金亮《如何让绿色农产品叫好又叫座》,2017 年 7 月 4 日《经济日报》)
4. 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有机食品,产品种类相对来说比较少,并且仅局限在原产品上,在食品市场中所占份额还非常小。
B. 相对国外有机食品市场,我国有机食品销售渠道单一,大多集中在大型超市,还有很多销售渠道待开发。
C. 虽然我国有机食品市场有监管机构,但还缺乏统一认证制度,完全不能为有机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
航。
D. 对比国外有机食品的发展状况,我国有机食品产业还很不成熟,但未来市场很广阔,发展潜力很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看,所有的有机食品全都属于绿色食品范畴,符合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标准。
B. 有机食品并不一定比普通食品营养价值更高,而是在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污染更少,食品更安全。
C. 绿色农产品搭乘信息化快车,既方便生产过程的监管,又可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信任,促进产品销售。
D. 有机食品颇受市场追捧,但仍存在生产成本高、没有品牌意识、产品利润低、消费者信任不足等问题。
6.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提供的信息,你认为我国绿色、有机食品行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请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D
6. ①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生产和销售过程的监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②降低生产成本;③利用网络,优
化销售渠道;④打造消费者信赖的品牌。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C 项,“完全不
能为有机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错。从材料二看,我国有监管机构,但缺乏认证制度,这些监管机
构就是为有机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C 项表述彻底否定了其作用。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评价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D 项,“没有品
牌意识”错。原文说“一些农企意识到品牌是让绿色农产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说“品牌
意识缺乏”言过其实。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
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题干已经给出了答题的区域,即“材料三和四”,作
答时先从材料三和四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进行整合概括。如材料三“葡萄在离开园区时便进行了检验
检测,数据就写入了监管平台,通过二维码方便消费者查询。对企业来说虽然多了一道工序,但这个小小
的贴标却起到了防伪的大作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即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生产和销售过程的监管,赢
得信任。材料四“表面上看,这样的价格很合适,但绿色农产品的成本比普通农产品高不少,有机农产品
的成本更是普通农产品的两倍以上”,暗示我们要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一些农企意识到品牌是让绿色农
产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并开始着手打造绿色产品流通渠道”“我们通过互联网让农民的生产过
程透明化,以此重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农庄将客户锁定为中高端消费者,采用预付费种植方式,
实现了以销定产”等表述,可得出结论:我们要利用网络,优化销售渠道,打造消费者信赖的品牌。考生
结合这些内容进行概括答题即可。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马
贾平凹
四月二十一日,谭宗林从安康带来魏晋画像砖拓片数幅,和一包新茶。因茶思友,分出一半去寻马海
舟。
马海舟是陕西画坛的怪杰,独立特行,平素不与人往来。他作画极认真,画成后却并不自珍,凭一时
高兴,任人拿去。我曾为他的画作说过几句话,或许他认为搔到了痒处,或许都是矮人,反正我们是熟了。
“你几时来家呀,我有许多好玩的东西!”他这么邀请着我,但他交待得太复杂,我不是狗,也不是司机,
深如大海的都市里,我寻不着去他家的路。谭宗林领我过大街穿小巷,扑来扑去了半天,把一家门敲开了。
马海舟正在作画哩。大画家用小画案,我第一次见到。那么窄而短的桌子上,一半又层层叠叠堆放着
古瓷和奇石异木,空出的一片毡布上,画的是一匹马,天马。马斜侧而立,四蹄有蹬踏状,但枯瘦如细狗,
似有一纵即逝之架势。天上之马是不是这般模样,我不知道,马海舟是知道的,他使马鬃马尾,及四条腿
上,都画成一团团丝麻,若云之浮动。我鼓掌说:好!谭宗林能煽情惑人,立即说:你叫好,何不题款几
句?!我便提笔写了:
天上有龙马,
孤独难合群。
何不去世间?
我岂驮官人!
那日马海舟脸色红润,粗而极短的十指搓着,说:你总知我。
谭宗林顿生掠夺之意,从怀里掏出一张拓片来要送马海舟。拓片是一幅有着“飞天”的魏晋画像砖图
案,明显看出马海舟是激动了,惊奇敦煌壁画里有“飞天”,而魏晋时竟也有“飞天”,中国美术史是要
改写了。谭宗林自然就提出了交换的话来。我立即反对:此画不能送人的;拓片毕竟是拓片;既然宗林对
马先生一向敬重,送一幅拓片还舍不得吗?谭宗林百般骂我,马海舟笑道:“你看了我的‘天马,,我看了
你的‘飞天”过过眼福就是,但你的‘飞天’世人难见,我看过了,送你一个更古老的东西作补偿吧。”
遂拿出一幅鹰图给了谭宗林。一张大纸,赫然站有一鹰,身如峻崖,头生双角,口微微张开,似有嗷嗷之
声发出,题为“八万年前有此君”。谭宗林大喜。我戏谑道:宗林带他那个拓片在城里呆三天,数十张画
就从画家手里赚过来了!宗林只是笑,马海舟却不理会,还在讲鹰与恐龙是同代之物,我便扭头去观赏古
董架上那些秦砖汉瓦唐俑宋瓷了。他的收藏大多是民间工艺,但精妙绝伦,那奇奇怪怪的形状,以及古董
上绘制的各种色彩图案,使我突然悟到马海舟作品之所以古拙怪诞,他受古时的民间工艺影响太大了。
“这四幅画,你俩各挑两幅吧!”马海舟送我三件古玩后,突然说。他从柜子里又取出四幅画来, 一
一摊在床上。一幅梅,一幅兰,一幅菊,一幅竹,都是马海舟风格,笔法高古,简洁之极。如此厚意,令
我和谭宗林大受感动,看哪一幅,哪一幅都好。谭宗林说:贾先生职称高,贾先生先挑。我说: “茶是谭
先生带来的,谭先生先挑。”我看中菊与竹,而梅与家人姓名有关,又怕拿不到手,但我不说。
“抓纸丢儿吧,”马海舟说,“天意让拿什么就拿什么。”他裁纸,写春夏秋冬四字,各揉成团儿。
我抓一个,谭抓一个,我再抓一个,谭再抓一个。绽开,我是梅与菊。梅与菊归我了,我就大加显摆,说
我的梅如何身孕春色,我的菊又如何淡在秋风。正热闹着,门被敲响,我们立即将画叠起藏在怀中。
进来的是一位高个,拉马海舟到一旁叽叽咕咕说什么,马海舟开始还解释着,后来全然就生气了,嚷
道:“不去,绝对不去。”那人苦笑着,终于说:“那你就在家画一幅吧。”马海舟垂下头去,直闷了一
会,说:“现在画是不可能的,你瞧我有朋友在这儿。我让你给他带一幅去吧。”从柜子里取出一幅画来,
小得只有一面报纸那么大。“就这么大?给你说了一年了,就这么大一张,怎么拿得出手呢?”那人叫苦
着,似乎不接。“那我只有这么大个画桌呀!”马海舟又要把画装进柜子,那人忙把画拿过去了。
来人一走,马海舟嚷道喝茶喝茶,端起茶杯自己先一口喝干。谭宗林问怎么回事,原来是那人来说他
已给一位大的官人讲好让马海舟去家里作画的,官人家已做好了准备。“他给当官的说好了,可他事先不
给我说,我是随叫随到的吗?”谭宗林说:“你够作的。”马海舟说:“我哪里作了?我不是送了画吗?
对待大人物,谄是可耻的,作也非分,还是远距离些好。”他给我笑笑,我也给他笑笑。
告辞该走了,谭宗林把魏晋画像砖拓片要给马海舟,马海舟不收,却说:“下次来,你把你的那块铜
镜送我就是了,那镜上镌有四匹马,你知道,我姓马,也属马。”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海舟是陕西画坛的怪杰,他的怪主要体现在他的绘画及待人接物的态度等方面,文中作者对其有欣赏
之意。
B. 本文在结构上首尾呼应,开头写我们去寻访马海舟,结尾写到我们与马海舟辞行,文章前后文脉贯通,
结构紧密。
C. 我给天马题款,表面是说天马的个性,实际上点出了马海舟不服输的倔强性格,这就难怪马海舟要视我
为知己。
D. 本文善于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其中“你够作的”,有口
语化的色彩。
8. 概括文中马海舟的形象,并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9. 文章标题是《天马》,请说说为什么还要写到鹰图和梅兰竹菊图。
【答案】7. C 8. ①独立特行,平素不与人往来;②有文人骨气,不愿巴结官员;③重友情,送我们画作;
④为人豪爽、大方,送我三件古玩,不收谭宗林的铜镜;⑤爱好奇古,家里古董架上是秦砖汉瓦唐俑宋瓷,
画作古拙怪诞。⑥画画极认真。
9. ①以图喻人,《天马图》中的天马、《鹰图》中的老鹰喻指马海舟独立特行、不同凡俗的性格,《梅兰竹菊
图》则表现了他作为中国传统文人的高雅脱俗的精神品质。它们互相映衬,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丰满。②
将鹰图和梅兰竹菊图轻易送人,也很好刻画了马海舟对朋友大方的性格。③写鹰图及梅兰竹菊图等相关的
情节,也体现了他们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说明他们情趣相投。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艺术手法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细致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切实
把握作品精髓。C 项“点出了马海舟不服输的倔强性格”错。文章写我给天马题款,表面是说天马的个性,
实际上写出了马海舟独立特行、不同凡俗的倔强性格。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入手,也可通过别人的评价或他人
的行为间接表现。原文说:“马海舟是映西画坛的怪杰,特立独行,平素不与人往来”可看出他独立特行,
平素不与人往来;不去给一位大的官人去家里作画的情节体现了马海舟有文人骨气,不愿巴结官员;送我
们画作的事件体现了他重友情的性格特点;送我三件古玩,不收谭宗林的铜镜,体现他为人豪爽、大方;
爱好奇古,家里古董架上是秦砖汉瓦唐俑宋瓷,画作古拙怪诞;“他作画极认真”,表明他画画极认真的
特点。
【9 题详解】
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思想情感的把握以及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作者在
文章中描绘鹰图“一张大纸,赫然站有一鹰,身如峻崖,头生双角,口微微张开,似有嗷嗷之声”,目的
是以图喻人,《天马图》中的天马、《鹰图》中的老鹰喻指马海舟独立特行、不同凡俗的性格。作品中有关
于梅兰竹菊图的描写,借《梅兰竹菊图》表现了马海舟作为中国传统文人的高雅脱俗的精神品质。它们互
相映衬,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丰满。马海舟将鹰图和梅兰竹菊图轻易送我和谭宗林,很好刻画了马海舟对
朋友大方的性格。另外,作者写鹰图及梅兰竹菊图等相关的情节,也体现了他们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说
明他们是情趣相投的朋友。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升字辩卿,代郡人也。少孤,依外家居。九岁通《论语 M 孝经》,及长,习《梁丘易》《老子》教授
后生。
王莽大司空王邑辟升为议曹史。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
震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方春岁首,而动发远役,蓉藿不充,田荒不耕,谷价腾跃,斛至数
千,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如此,则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县,
免元元之急,不可书传,愿蒙引见,极陈所怀。”邑虽然其言,而竟不用。升称病乞身,邑不听,令乘传
使上党。升遂与汉兵会,因留不还。
建武二年,光武征诣怀宫,拜议郎,迁博士,上疏让曰:“臣与博士梁恭、山阳太守吕羌俱修《梁丘
易》。二臣年并耆艾,经学深明,而臣不以时退,与恭并立,深知羌学,又不能达,惭负二老,无颜于世。
诵而不行,知而不言,不可开口以为人师,愿推博士以避恭、羌。”帝不许,然由是重之,数诏引见,每
有大议,辄见访问。
时,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诏下其议。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
士,见于云台。帝曰:“范博士可前平说。”升起对曰:“《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师徒相传,
又无其人,且非先帝所存,无因得立。”遂与韩歆及太中大夫许淑等互相辩难,曰中乃罢。时难者以太史 公
多引《左氏》,升又上太史公违戾《五经》,谬孔子言,及《左氏春秋》不可录三十一事。诏以下博士。永
平中,为聊城令,坐事免,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范升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 公云不闻/
则元元焉所呼天/
B. 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
则元元焉所呼天/
C. 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
则元元焉所呼天/
D. 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 公云不闻/
则元元焉所呼天/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元,古时用以称庶民百姓,杜甫诗句“穷年忧黎元,,中的“黎元”与此意思相同。
B. 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台阁是指尚书台,首长是尚书令,副职是尚书仆射。
C. 汉代博士是太常的属官,所以有太常博士之称,以聪明威重者一人为博士祭酒。
D. 耆艾,古以七十岁为耆,六十岁为艾,泛指老年人,相关词语还有耄耋、期颐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升心忧国事,有志匡救。王莽之时,战争频仍,赋税繁重,他上奏朝廷,历数国家的种种乱象,表达
了自己献计献策、拯救危难的愿望。
B. 范升研习经典,治学授业。他虽年少丧父,寄居于外家中,却早通经典。成年后教授后生以及为官经历
也与其精通经史的特点不无关系。
C. 范升为人谦逊,礼让贤者。光武帝提拔他为博士,他上疏推让。在奏疏中,他赞美同僚梁恭、吕羌才学
过人,希望光武帝授予他们博士之位。
D. 范升富有见解,不随俗流。在如何看待《左氏春秋》的问题上,他并没有因为太史公司马迁多引书中之
语就轻易认同。
13.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如此,则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
(2)《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师徒相传,又无其人,且非先帝所存,无因得立。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官员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中,不再是国家的臣民,像这样,那么青州、徐州的贼寇就在身边
作乱了。
(2)《左氏春秋》不尊奉孔子,而是出于左丘明之手师徒传承,又没有传人,并且它不是先帝所留存的经
书,没有理由能设立博士。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兵役"为名词,作“发”的宾语,其后
断句,排除 B、D;“昭昭于日月”与“震震于雷霆”结构对称,中间断句,排除 C。句子翻译为::当时王
莽频繁调发兵役,征收赋税繁多,范升于是向王邑书面提意见道:“现在天下的事情,比太阳月亮还明亮,
比雷霆还宏大响亮,可是朝廷却说看不见,您也说听不见,那么老百姓向哪里呼唤苍天呢?”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D 项,“古以七十岁为耆,六
十岁为艾”错。耆艾,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C 项“希望光武帝
授予他们博士之位”错,原文为“愿推博士以避恭、羌”,意思是范升向皇上建议想要推辞博士的职位来
回避梁恭、吕羌。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
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
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
吏人:官员百姓;汤火:水深火热;非国家之人也:否定判断句;帷帐:帷幕床帐,引申为身边。句子翻
译为:官员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中,不再是国家的臣民。像这样,那么青州、徐州的贼寇就在身边作
乱了。②祖:尊奉;所存::留存的经书;因:原因,理由;立:设立。句子翻译为:《左氏春秋》不尊奉
孔子,而是出于左丘明之手,师徒传承,又没有传人,并且它不是先帝所留存的经书,没有理由能设立博
士。
【点睛】参考译文:
范升,字辩卿,代郡人。少年时死了父亲,靠外家生活。九岁时读了《论语》、《孝经》,年长时,学习
《梁丘易》、《老子》,并教授后生学习。
王莽的大司空王邑提拔范升做议曹史。当时王莽连续征兵,赋税繁多,范升于是向王邑提意见道:“我
听说做儿子的别人不非议其父母算作孝,做臣子的下面不非议其君上算作忠。现在众人都称朝圣,都说皇
上公明。所谓明者没有看不见的东西,圣者没有听不见的东西。现在天下的事情,明明胜过日月,震震胜
于雷霆,而朝廷上看不见,公也说听不见,那么老百姓怎能呼天?现在正是岁首,而动员百姓远征,野草
不能充饥,田荒无人耕种,谷价飞涨,每斛涨至数千,官吏百姓陷于水火之中,不是国家的人。这样下去,
青州、徐州的强盗就近在帷帐之内了。我有一句话,可以解除天下人倒县之忧,免去百姓的焦虑,不可用
书信传递,希望皇上引见,陈述我的想法。”王邑虽然认为范升的话有理,但始终不用它。范升称病请求
退休,王邑不听,派他乘传出使上党。范升就与汉兵相会,于是留下来没回去。
建武二年(26),光武帝征召范升到怀宫,封为议郎,升为博士。范升上疏推辞道“:臣和博士梁恭、
山阳太守吕羌都学过《梁丘易》。他们二人年纪老了,对经学很有研究,而臣没有及时退休,现在与梁恭并
立,深知吕羌有学问,又不能进,对二老深感惭愧,没脸面见世人。读了书不能实行,知道而不能说,不
能开口以为人师,愿推掉博士让给梁恭吕羌。”皇上不同意,但从此更重视他,数次下诏引见,每有大事,
常召见访问。
当时,尚书令韩歆上疏,想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皇上下诏让大家讨论。四年正月,朝
见公卿、大夫、博士在云台。皇帝说:“范博士可上前发表意见。”范升起立答道:“《左氏》不以孔子
为祖,而出于左丘明,师徒相传,又无其人,又不是先帝所存,没有因由可立博士。”于是和韩歆及太中
大夫许淑等互相辩难,到了中午才罢。当时提出疑难的认为太史公多引《左氏》,范氏又上书说太史公违背
《五经》,歪曲孔子的话,以及《左氏春秋》不可录三十一事。诏书把他的意见下交给博士讨论。永平年间,
做聊城令,因事免职,死在家中。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的字数不足 58 字,属于词中的小令;由上、下两片构成,又属于双调。
B. 苏轼的词写到寒食节,按习俗寒食节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不得。词作
寄寓了作者连绵不断的思念之情。
C. 在苏轼的词中,面对难以排解的苦闷,作者认识到,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
D. 这首诗描写了初春时节的景象和作者感情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
15. 欧阳修在《玉楼春》中写到“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请比较苏轼这首词与欧阳修这句话在感情表达上的异同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不同点:欧阳修的词表现了离别时“肠寸结”的苦痛。苏词写出了思乡的惆怅和诗
酒自娱的达观。相同点:都是在春日中生发出满心的愁苦,无限惆怅,而后跳出愁绪,自我解脱。欧阳修
词中诗人不忍听新唱的离歌,因为自己已经 “肠寸结”,后又以“看尽洛城花”“容易别”冲淡现实中的
苦别。苏轼的词上片跳望满城烟雨;下片触景伤情,“咨嗟”思乡。最后以诗酒自娱,自我排遣。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
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
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D 项,“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错。这首词上
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
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先点出两首词在情感变化上有哪些异同点,然后结合
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苏词上片写登上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满城大好风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下片写
词人看到眼前大好春光,触景生情,想起了故乡,可是词人却欲归而归不得。“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袋的思
念之情。转入愁苦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
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欧阳
修的词上片,开篇写面对欢宴美人,欢快之情不言而喻,可是想到归期便“惨咽”“肠寸结”,从而转入
愁苦。下片,离歌一曲,愁肠寸结,离别的忧伤极哀极沉,却在结处扬起:“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
容易别。”意思是此时只需要把满城牡丹看尽,你与我同游相携,这样才会一一少些滞重的伤感,淡然无
憾地与归去的春风辞别。这是以“看尽洛阳花”“容易别”冲淡现实中的苦别。也就是用“看尽洛阳花”
来排解离别之苦。答题时,根据以上分析来概括这两首词情感变化的异同之处,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每
一首词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点睛】白话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
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
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劳苦大众的温暖的名句是:“_______” 。
(2)当人们漫步秦淮河畔的乌衣巷中,除了会想起“乌衣巷口夕阳斜”,还会在这“_______”中想起曾经
“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
(3)李白《蜀道难》中以写山中的飞禽走兽来烘托山势之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
【答案】 (1).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3). 黄鹤之
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
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
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见”“巷陌”“猱”“攀援”等词语。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
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
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锦旗里面也有辩证法。它承载着荣誉,更写满了责任;它表达了谢意,更倾注了期待。一位基层干部
在长期工作中收到了上百面锦旗,一面一面 ,又颇为感慨:做了分内之事,群众却送来锦旗,本身就
说明工作有不足。所以,每当看到锦旗,除了欣慰,更有压力。郑板桥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 )。”
对世界的感应,常常是心灵的写照。竹涛阵阵,一心忧民者,自然“一枝一叶总关情”;而官老爷们,对
百姓冷暖则 ,想的是送礼声、升官令。同样,对群众的表扬,有的干部举一返三,想到了更普遍的问
题、更多人的急难事,多做 的实功;而有的人却视之为“政绩”的道具,图虚名装门面,不啃硬骨头,
专搭花架子,最后都是“客里空”。锦旗虽小,分量不轻。很多时候,它拷问着思想观念的公与私,检验
着工作作风的实与虚。
不求就里,难寻病根;不务实情,难办实事。不仅是给好评的锦旗令人欢欣,近年来,一些地方反而
不时出现“另类锦旗”。从“最不作为奖”的揶揄,到送时钟、鸭梨、皮球等委婉提醒,尽管有时失之偏
激,但带刺的“表扬”,不也多少反映了现实积弊、民意呼声?可称道的是,不少单位不仅接下这份尴尬
的“礼物”,而且 ,力求把痛点变成亮点。
17. 根据文意,依次填入文中画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数家珍 不以为意 雪中送炭 反躬自省
B. 敝帚自珍 不以为然 雪中送炭 反躬自省
C. 如数家珍 不以为意 疏财仗义 见贤思齐
D. 敝帚自珍 不以为然 疏财仗义 见贤思齐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最苦百姓难为生 B. 疑是民间疾苦声
C. 宁为民间疾苦悲 D. 怎堪人间苦悲情
19. 文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是收到好评的锦旗令人欢欣,近年来,一些地方反而不时出现“另类锦旗”。
B. 不仅是给好评的锦旗令人欢欣,近年来,一些地方也不时出现“另类锦旗”。
C. 不仅是给好评的锦旗,近年来,一些地方反而不时出现“另类锦旗”。
D. 不仅是给好评的锦旗,近年来,一些地方也不时出现“另类锦旗”。
【答案】17. A 18. B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乂,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如数家珍:好像在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敝帚自珍: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
不好,自己却很珍惜。①处描写对象为收到的锦旗,应用“如数家珍”。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
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②处描写对百姓冷暖不放在心
上,用“不以为意”。疏财仗义:指人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扶危济困。雪中送炭:比喻
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③处主语是干部,干部应想到更多人的急难事,多做“雪中送
炭”的实功。反躬自省: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
齐。④处结合前边“尴尬的礼物”及后边的“把痛点变成亮点”可知,此处应用“反躬自省”。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
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文段的主题是由锦旗观为官之道。
由上下文语境可知,引用郑板桥的诗句是要说明官吏对百姓的关心,与下文“竹涛阵阵,一心忧民者”相
呼应。卧在衙门的书斋里静听着竹叶沙沙的响动,总感觉是民间百姓的呼饥号苦的喊声。据此可知,“听”
到“民间疾苦声”,最符合常理,故排除 ACD 三项。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
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画线句子共两处语病:关联词搭配不当,“不仅”与“反而”不搭配,排除
AC 两项;句式杂揉,“不仅是给好评的锦旗令人欢欣”应改为“不仅是给好评的锦旗”,排除 B 项。
故选 D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6 个字。
中华文化的自信缘于开放包容的文化品质。我们提倡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①____________。尤
其是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排斥外来文化,在文化上把自己封闭起来,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我国历史上,汉、唐时代既是吸收外来文化最
为积极最有气魄的时代,同时也是民族主体意识高扬、民族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五四”以来,以鲁迅、
郭沫若、茅盾、老舍为代表的革命家和进步作家,都最善于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又都对民族文化的
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答案】 (1). ①并不是要排斥外来优秀文化 (2). ②只会延缓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 (3). ③积
极地借鉴、吸收有用的外来文化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
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根据前文“开放包容的文化品质”,以及后文“尤
其是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排斥外来文化,在文化上把自己封闭起来”可知,①处,应该填
写:不是要排斥外来优秀文化;根据下文“汉、唐时代既是吸收外来文化最为积极最有气魄的时代,同时
也是民族主体意识高扬、民族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和后文“都最善于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又都对
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可知,②处可写“延 缓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之类的句子;根据
“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可推知③处可写“借鉴、吸收外来文化”之类的句子。
21. 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为“一分钟试卷”下定义,要求要点完备,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0 字。
(提示:答案必须为单句)
【答案】“一分钟试卷”是由美国帕曲卡·克罗斯提出的,以课堂重点、难点、疑点为测试内容,以反馈
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的一种测试形式。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图表下定义,首先考生要分析图表,图表由四部分构成:提出者,目的,内容,时间。
然后考生根据下定义的方法进行答题。
一般来说下定义首先写出定义的提出者,接着采用以下方法:准确找出临近属概念,所谓“邻近属概念”,
即比被定义概念高一级的概念,本题的属概念是“测试形式”;准确提取“种差”,所谓“种差”是指被
定义概念不同于同一属概念下其他种概念的的属性;规范排列“种差”,准确定位“邻近属概念”,所有
“种差”在“下定义”的公式中都属于“邻近属概念”的定语,多项定语的排列应该有一定的顺序,即:
①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②指名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
短语(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本题的种差是“以课堂重点、难点、疑点为测试内
容”“以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的”,考生根据分析得出答
案。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降临在了中国作家莫言身上,在中国人看来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自从
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后,人们疯狂地购买他的书,但有多少人只是把它放在高高的书架上充充门面而已。
各大媒体也不约而同地大肆报道他的作品,他的文章也即将收入中小学生课本,连他住的地方也要被开发
为旅游景点。文学界开始研究“莫言现象”,网上开始流传各种“莫言语录”。对此,你怎么看?请你谈
谈你对这个社会现象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理性对待,切忌盲目跟风
自从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整个文坛,整个中国,都沉浸在一种莫大的喜悦中,“莫言热”随之
而来:有人疯狂买书只为充门面,文学界开始研究“莫言现象”,网上开始流传各种“莫言语录”……对
于“莫言热”,我觉得我们应当理性看待,不应盲目跟风。
文学是一种神圣的事物,因为它不可模仿,不可界定。一本好书,不在于它是否出名,而在于它能否
给予你个人精神上的启迪,给予你个人精神上的愉悦。因此,极力地追捧莫言,甚至用莫言老师的书去炒
作,去发展所谓的地方经济是滑稽可笑的。同样,亦不要因为莫言老师的得奖而仅仅关注他一人,盲目跟
风。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书,要广泛地去接纳不同作家的不同思想,通过他们思想的碰撞,促进自己对人生
的思考。
对于“莫言热”,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莫言老师一样地从容淡定,不要带着任何功利心去跟风,仅仅怀
着对文字的热爱去了解去学习,在文学中找到情感的共鸣和自我的提升,还文字一个安宁,还文学创作者
一个纯粹的创作环境,也还自己一个交代。
在这座钢铁的城市里,有无数个人,过着无数种不同的生活。有的人富有,有的人贫穷。有的人博学,
有的人白丁。有的人美丽,有的人平凡。有的人衣食无忧,有的人奔波劳苦。然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
好,就是站在事不关己的角度,对别人的事情品头论足。当一个人被抛在大众面前时,不会有设身处地,
不会有感同身受。有的只是盲目的跟风,打击,和更加的肆无忌惮。舆论不在乎事件的真实性,舆论只在
乎它针对你时,内心扭曲的满足。
莫言的热现象真的值得我们反思并且要有所作为。中国文化界缺乏自信,又缺乏良好的媒体及舆论环境
对中国作家进行支持,而能潜心对中国文学进行研究和阅读的人就更少了。
希望莫言的热现象能快点冷下来,让我们真正关注中国的文学;希望莫言在铺天盖地的名利面前,依
旧能秉持一颗淡定、从容、率直的心,创作出更多不朽的传世佳作;希望中国文学能改进,变革,开放,
从现在的尴尬中解脱出来,在承袭传统中走向新生!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含任务驱动。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
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材料涉及主人公莫言,写的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之后人们的反应:有人疯狂买书只为充门面,各大媒体大肆报道他的作品,他的文章也即将收入中小学生
课本,连他住的地方也要被开发为旅游景点。文学界开始研究“莫言现象”,网上开始流传各种“莫言语
录”。对于“莫言热”,我们应当理性看待,不应盲目跟风。“莫言热”应该带动起一代人对文学的热爱
来,让更多的人在这股莫言热中读到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认识更多莫言之外的作家、作者,这才是这股
莫言‘热’的初衷和它所应该产生的正面效应。
参考立意:
(1)盲目跟风,一切成空
(2)心有主,莫浮躁
(3)“莫言热”背后的冷思考
可用素材:
(1)什么时候你不再盲目跟风,那证明了你的成长;什么时候你不再不顾一切的强求,见证了自己的成熟。
人生是一个和自己较劲的历程,其中最重要的一课是你必须慢慢知道,什么是咬着牙也不能放手的,什么
是放开手就等于放了自己的。
(2)不当盲目的跟风者,对流行的东西不刻意排斥,对事物有自己的喜恶标准,内心始终能够坚持所爱。
站在人群里只是其中渺小的一粟,一开口讲话众人便知你是鹤立鸡群。你要做的仅是诚挚的遵从于自己的
内心,知道依旧是凡夫俗子中的一员,不虚空不落寞不伤逝不自大亦不妄自菲薄,懂得爱自己和他人。
(3)当你发现自己不再盲目的喜欢跟风似的和一群人混在一起,开始尊重自己的意愿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开始安排自己的种种计划,规划自己的方向,自己的独处也变得充满意义。
(4)当你开始觉得时间明显得不够用,渐渐的觉得睡懒觉,逛街等是相当浪费时间金钱的事情,思想与行
动上的时间概念达成了一致,合理的安排时间,充实的生活会把自己带入一个更喜欢的世界。
(5)空有一番热情是不够的,因此不要随波逐流,不要盲目跟风,遵从自己的内心,做正确的选择。
参考结构:《理性对待,切忌盲目跟风》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开篇联系材料并通过分析材料得出论点:我们应当理性看待,不应盲目跟风。接
下来理论推理为什么不能盲目跟风,然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接着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观点,对材料进行
深入剖析,最后再次提出希望:“希望莫言的热现象能快点冷下来,让我们真正关注中国的文学;希望莫
言在铺天盖地的名利面前,依旧能秉持一颗淡定、从容、率直的心,创作出更多不朽的传世佳作;希望中
国文学能改进,变革,开放,从现在的尴尬中解脱出来,在承袭传统中走向新生!”全文层层推进,论述
有理有据,不失为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