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春高—6 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在青年人中掀起一股新节俭主义的热潮,这折射出了青年人的新消费价值观念。新节俭主义
是一种崇尚理性、独立人格、简约生活的消费理念,与传统节俭理念不同,具有不奢侈、不浪费、理性消
费、享受生活等特征,坚持“省钱而不降品位”“省钱而不失时尚”“省钱而不减体面”等原则。“不该
花的钱一分钱不花,该花的钱一分钱不省”,既是新节俭主义者的鲜明写照,也是青年人消费观念和价值
的真实折射,反映的是一种更为理性的消费意识和较强的理财能力,表现的是在满足一定物质需要之后的
发展和享受需要。
新节俭主义经历了从物质短缺时的主动节俭到物资丰足后的奢侈、再到现在的物质丰富下的主动节俭,
不再体现为物资短缺与人们生存需求的矛盾,而是体现为物质相对丰富与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辩证融合,
是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的有机统一,是一种务实、适度、合理的消费,是对简约而不简陋、朴素而充实生
活的追求。这种新潮流建立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上,可谓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消费理念。
新节俭主义为何在中国流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经济建设取得
了辉煌成就。但是,由于在一些工作中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放松了精神文明建设,
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当资源面临枯竭、人口红利不再、环境污染严重、道德
开始沦丧,出现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失落时,新节俭主义就成了人们消费生活的一种时代选择。其
一,社会能源和个人收入都较为固定,可供支配的资源有限;其二,人的欲望太多甚至贪婪,需求的数量
和质量不断提升,而这难以一一满足,必须有所取舍。其三,经济学的成本核算原理在消费领域的具体表
现,就是以较少付出获得较大收益,以现有收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新节俭主义是青年人面
对社会生活重压的务实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节俭的论述,勤俭节约具有修身、齐家、治国的功能,关乎个人、家庭、
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儒家的“过犹不及”、道家的“清静无为”、佛家的“向性中作”等,特别是儒家所
倡导的克己、尚俭、节用、中道等观念,今天对我们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在中国哲学中,曾有著名
的天理人欲之辩,提出过无欲、寡欲、纵欲、养欲、节欲等学说。节制是一种美德,这可谓是新节俭主义
的中国哲学基础。中国是礼仪之邦,爱惜财物、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思想和行为,对新节俭主义的形成也
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外,新节俭主义还受国外极简主义、环保主义等社会思潮的积极影响。简约生活是新节俭主义的内
涵之一,在这点上极简主义与新节俭主义非常相似。极简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让事情变得简单易懂,它所追
求的避免复杂、追求简单,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最为推崇的生活理念,与新节俭主义同向同行。环保主义作
为一种保存、恢复和改善自然环境的意识形态,与新节俭主义反对浪费的理性消费本质相匹配,客观上对
新节俭主义也起到了助推作用。
(节选自贺才乐《新节俭主义为何在青年中流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节俭主义是近年来出现于青年中的新消费价值理念,本质上与传统节约理念相同。
B. 新节俭主义者理性消费、不奢侈、不浪费,以省钱为最高原则,但又注重享受生活。
C. 新节俭主义是物质相对丰富与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辩证融合,是务实、适度的消费。
D. 避免复杂、追求简单是极简主义为现代人推崇的生活理念,这是新节俭主义的源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论述了新节俭主义的消费理念,以及其行为表现,指出新节俭主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B. 文章运用递进式结构从三个方面分析新节俭主义在中国流行的原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C. 文章列举儒、佛、道家等关于节俭的论述,论述了新节俭主义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观点。
D. 从新节俭主义受到国外极简主义、环保主义影响的角度,文章进一步论述新节俭主义内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节俭主义者崇尚理性、追求独立人格,“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不花,该花的钱一分钱不省”。
B. 新节俭主义是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的有机统一,建立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上。
C. 新节俭主义在中国流行是经济转型中的时代选择,是青年人面对社会生活重压的务实选择。
D. 新节俭主义以天理人欲之辩为哲学基础,与惜物、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中华传统一脉相承。
【答案】1. C 2. B 3.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报告《新技术与 21 世纪儿童:最新趋势与结果》,总结了新技术的
获得与使用的最新趋势,以及 21 世纪儿童(0~18 岁)面临的网络机会与风险。
当前儿童的机会正越来越取决于互联冈。新技术为 21 世纪儿童的生活带来了根本变革,扩大了儿童的
学习机会,增加了对儿童的个性化支持,儿童有很多机会去探索、表达并获得自主权。儿童接触数字设备
及上网机会日益增加,儿童使用新技术呈现低龄化趋势。儿童的自由时间正日益变成屏幕时间,互联网的
使用是有代价的,越来越多的儿童在不能上网的时候感觉很不好,幸福感降低了。
儿童上网时间越长,他们的机会与风险也就越大。儿童获取丰富信息的同时缺乏对信息的批判评价,
而且社交媒体日益成为信息来源,儿童有可能囿于相似的信息中,无法进行批判性思考并核查信息源。网
络増加了对儿童的个性化支持,但一些攻击性的、色情的、商业化的或其他危险的内容正给儿童带来巨大
冲击。社交网络平台日益受欢迎,儿童的网络安全与网络隐私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
报告强调,“数字韧性”( Digital Resilience)是 21 世纪儿童必须拥有的一项重要技能。联合国
儿童基金会认为,风险本身不一定不好,儿童需要接触风险以增强“数字韧性”。与成人相比,儿童面对
网络风险更加脆弱,然而他们花在网上的时间比成人更多。因此,培养儿童的“数字韧性”,学校和家庭
都有重要责任
(摘编自《OECD 报告:21 世纪儿童必须具备“数字韧性”》,《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
材料二:
韧性( Resilience),原本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指物体受到外力挤压叶回弹。近年来,大陆学者将
Resilience 译为“韧性或心理韧性”,学者认为,生命体不像物理材料郿样被动地接受外力随后恢复,而
是具有主动适应及自我调整的本能。从心理学意义上看,韧性不仅意味着个体能在受到重大创伤或应澈之
后恢复最初状态,在压力的威胁下能够顽强持久、坚忍不拔,更强调个体在受挫折后的成长和新生。
(摘编自崔文香等《韧性( Resilience)的概念分析》,《护士进修杂志》)
材料三:
首先,众多家长对数字化成长的认识不足,导致他们缺乏正面引导的能力。当前家长中确实存在对数
字化成长持恐惧心理的现象,他们潜意识可能认为接触数字化产品的时间越短越好,甚至认为数字化产品
容易使中学生变坏。而且他们更多是从知识吸收的角度去认识数字化,并不关注孩子在数字化成长中的心
路历程。
共次,目前社会给予学生数字化成长的正面引导力量也有限。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在引导青少年正确
使用网络等数字化技术方面所做的工作不够,网络环境净化、网络行为立法、网络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都
缺乏富有成效的行动。另一方面,一些商业机构和个人在利益的驱动下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诱导青少
年成为暴力游戏的玩家和低俗数字文化产品的消费者。
最后,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应该引导学生好好珍惜数字化成长的时代机遇。但学校
有关数字化成长的教学内容往往是计算机以及网络应用,注重的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自我完善不仅
仅关系到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关乎人的各种素质在人的自我建枃中的实现。数字化时代,教育关
于知识传播的功能固然被确认,但教育的其他功能并没有充分显示出来,我们还在为非知识领域的教育如
何实现而不知所措。
(摘编自肖凯《数字化成长中的自我完善及其教育——以中学生为例》)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技术扩大了儿童的学习机会,增加了对儿童的个性化支持,而儿童的自由时间也正日益变成屏幕时间。
B. 当前,儿童获得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表达的机会正越来越取决于互联网。
C. 网络中一些危险的内容正给儿童带来巨大冲击,儿童的网络安全与网络隐私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
D.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理性认识风险,建议用网络风险来增强儿童的“数字韧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儿童作为信息获取者,有可能被相似的信息限制,无法进行批判性思考并核查信息源。
B. 由于儿童比成人花在网上的时间更多,所以,儿童比成人更需要培养“数字韧性”。
C. “数字韧性”可理解为在数字时代遭遇网络风险时表现出的适应、调整和发展的技能。
D. 中学生的数字化成长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增加,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质的完善
6.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做才能使儿童在数字化时代具有更强的“数字韧性”?请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B
6. ①家长要正确认识数字化成长的价值,正面引导儿童。
②社会要给予青少年数字化成长的正面引导力量,相关部门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监管与惩治力度。
③学校要改善数字化教学中只重视知识与技能教育的现状,引导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的素质
建构。
④儿童自身要加强对信息的批判性思考并提高核实的能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的风
韦昕
①一年四季,我时时都沐浴在长安的风里。
②最早留下深刻印象,数十年后似乎还能从皮肤上感觉到的是叫作寒风,也叫朔风的冬季的风。那风
刮起来,呜呜地响,吹过树梢和电线杆时,又有一种长啸的哨音。人们拱腰缩背,关闭门窗,用棉衣棉帽
把自己包裹起来。我刚上小学,从温暖的家里到空寂的街上,走进宽大的教室,那风像针刺一样扎在脸上、
手上。手背几天就红肿起来,妈妈做副手套让我戴上,到夜里一暖,那手背又丝丝发痒。那时,抗日战争
已经开始。朔风起,送寒衣,在救亡歌曲声中,老师动员同学们捐款给前方战士。我年幼无知,却也明白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许多许多士兵在打日本鬼子,风这么冷,他们一定需要棉大衣、棉手套吧!我从胡
乱装着零碎东西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大铜板来……
③春天来了,积雪融了、房檐下挂着的冰溜子也化成水滴落下来。风还是凉沁沁的,棉衣没有脱,可
是冬天已经慢慢退往北方去了。一天夜里,我骑着自行车在街上走,突然迎面的风不再像针刺般扎人,它
温柔得多了,暖暖的,软软的,轻轻抚着我的面颊。那一年我十多岁,觉着内心里从未有过的一阵喜悦,
真想迎着远方的古老城楼大嘁几声。第二天一早,那庭院内一树桃花,灼灼开放,耀目的粉红色里透出点
点绿色的嫩芽。怪不得把春风又称做和风、熏风哩!可是,春天的风偶尔也是凶暴的。前几年,一次我晨
起隔着玻璃窗看见整个天空和四周的建筑物全是黄橙色的。绿树、草坪披上一层黄土,唰唰一阵急雨洒过,
地面的黄尘里便出现密密麻麻如铜钱大的水痕。街上的汽车电车开着大灯缓缓行驶,而航空的班机却停飞
了。我负责陪同的一个美国作家访问团只好改乘火车去南方继续他们的旅程。事后获悉,那是横掠新疆、
蒙古戈壁沙漠的劲风,把滚滚黄尘搬至高空,纵横数千里,遮盖了整个北中国。当然,这是较少发生的,
现今北中国的绿化植树已经起了阻挡风沙的作用,处处可见的倒是儿童们扯着长线,把风筝送上春风习习
的蓝天里。
④天愈来愈暖,最后变热,剥脱了人们身上一切厚重衣服,只留下薄薄一层。炽烈的热风在城市沥青
路面和水泥板屋顶上漫游。而田野里的农人们却希望一场雨后,好好曝晒几日,让麦成熟得更好,籽粒更
饱满。那热风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意,纵情地吹动起层层麦浪。“蚕老一时,麦黄一晌”,小麦一片接着一
片,说熟了就熟了。在还用镰刀的岁月里,这正是收割的好时节。热风停止了漫游,在镰刀触及麦秆的嚓
嚓声里,田野裸露出广袤的胸膛。就是收割机突突鸣叫着驶向田野的今天,同样需要热风吹黄小麦的茎、
叶和籽粒。不过,到了三伏天,那干旱的烤人的热风却不再是人们的好伴侣,而杨树、槐树林里清风徐来,
倒令人心旷神怡,如饮醇醪,那是用精米酿制而成的一种薄酒。
⑤天高云淡,暑热消退,高空传来雁的鸣叫。它们排成人字队形,越过长安城头向南方翱翔而去。秋
蝉从地下小洞里爬出,齐集树梢,吱吱欢唱;不久,蟋蟀也开始在夜深的草丛里轻吟。接着,那带着浓密
雨意的西风便悄然降临,人说“长安自古西风雨”,从印度洋、孟加拉湾汹涌而至的水汽,越过青藏高原,
来到长安,化成雨滴,随着风势急急向大地飘洒,许多土墙、土屋、土崖经雨水浸泡,轰然倾塌,而大地
却贪婪地吸吮着,以便迎接冬小麦的播种和萌芽。风雨停歇,在中午的暖风里,玉米、谷子变得金黄,高
粱红了籽粒,不怕早晚寒意的菊花或黄,或红,或白,灿烂怒放。在登高远望的季节,伴随着皎洁的圆月,
秋风如同行吟的诗人,抒发着绵绵的离愁别绪和浓浓的乡情。
⑥风愈来愈冰凉、凛冽,秋意远去。距离长安南边三十公里的秦岭山脉,失去了郁郁葱葱的深绿,变
得黑黝黝的。树叶已经枯黄,猛然一夜寒风,那还残留着的叶子纷纷飘落而下,只剩下稀疏的枝条直指空
寂的天穹。我不由自主地慨叹:“昨夜西风凋碧树……”可是,那苍老、干枯、灰暗的树干和枝条里,生
命仍顽强地坚守着。冬天来了,又一个春天的风就不会太远……
⑦地处大陆深处,属季风气候区的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四季就这样分明地循环不已。短期来访,
将不会领略到不同季节的风味,然而另一种风却可能令你惊讶,那就是:古城墙内外,纷纷拔地而起的高
楼大厦和星级饭店,伸展长长手臂的立交桥,向远方延伸的高等级公路,白日车流滚滚,隆隆不绝,夜间
灯火璀璨,色彩晶莹,西安人衣着华美,脸色更开朗……这就是现代化的风,建设的风,更加强劲而厚重……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农谚“蚕老一时,麦黄一响”,表现了热风吹拂之下小麦快速成熟的喜人景象,透露出农人对
似乎懂人意的夏风的喜爱之情。
B. 文章描写长安朔风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选取妈妈给孩子做手套御寒、老师动员同学们捐款给前方战
士等材料来写,丰富了文章意蕴。
C. 文章以“长安的风”为线索,依次写了冬、春、夏、秋四季之风的不同风味,条理明晰,层次分明。首
段开门见山,点扣标题,挈领全文。
D. 文章引用北宋词人晏殊名句“咋夜西风凋碧树”,是由寒风凛冽落木萧萧引发的诗意联想,意在抒发
“物变时移万事非”的悲愁伤感。
8. 本文第③段描写长安春天的风,多次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有人认为文章写到“冬天来了,又一个春天的风就不会太远……”结构已经完整了,末段可以删去。你
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答案】7. D 8. ①全段有三处对比:一是春风“温柔”与冬风“针刺”的对比;二是春风常态下的“暖
暖”“软软”“轻轻”与偶尔的“凶暴”的对比;三是以往春天沙尘暴袭击,滚滚黄尘纵横北中国的场景,
与现今北中国绿化植被阻挡风沙,处处可见春风习习中儿童放风筝的情景的对比。②通过对比,突出了长
安春风温柔和缓的特点,以及曾经的环境问题,表达了对春风到来的喜悦,对环境保护不断进步的自豪之
情。
9. 末段不可以删去。理由如下:①该段第一句与首段呼应,首尾圆合,通过写长安之风,表达对家乡、对
祖国的热爱;②该段翻出新意,由四季自然物候之风,过渡到长安城市现代化建设之风,抒发了对古都现
代文明发展的赞誉之情,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的作用;③故以第⑦段为结尾段,文章结构才完整、主
题表达才充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宗室也。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
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谒归,迎妻子置洛阳。闻世祖在河内,即追及于射犬,以为
骑都尉,与冯异共拒朱鲔、李轶等,轶遂杀隆妻子。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拜诛虏将军,讨李宪。
宪平,遣隆屯田..武当。
十一年,守南郡太守,岁余,上将军印绶。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是时,天下垦田多不以实,
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十五年,诏下州郡检覈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
嗟怨,遮道号呼。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
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
“吏受郡勑,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
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显宗对。于是
遣谒者考实,具知奸状。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
明年,复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
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及大司马吴汉薨,隆为骠骑将军,行大司马事。
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三十年,定封慎侯。中元二年,
卒,谥.曰靖侯。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
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B. 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
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C. 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
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D. 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
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11. 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摄,是摄政的意思,由于皇上年幼不可以亲政,由重臣代居其职解决政务。如周成王年幼时周公居摄。
B. “屯田”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这一制度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
民屯和商屯之分。
C. 《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的“趣”译为“趋向、取向”,本文中“帝诘吏由趣”的“由趣”为偏
义复词,也译为“趋向、取向”。
D. 谥号,即古代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给出一个具有评价
意义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隆出身皇室,是南阳安众侯的后裔,因为其参与诛杀王莽的事情泄露,致使其父刘礼和安众侯刘崇都
被杀,而刘隆免于死罪。
B. 刘隆对世祖忠心耿耿,紧紧追随,他曾在长安求学,后来把妻子、儿女接到洛阳,但听说世祖在河内,
就立即前往追随世祖,最后其妻子和儿女被李轶杀掉。
C. 东汉初期,天下垦田数量和户口年纪不符合实际,朝廷要求考查核实这件事,但很多官员偏袒豪强、盘
剥平民。
D. 建武十七年,刘隆被封为扶乐乡侯,后被改封为大国,担任长平侯,在大司马吴汉死后,代理大司马的
职务;建武三十年,被封为慎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答案】10. A 11. C 12. A
13. (1)第二年,刘隆因犯罪被召回关进监狱,他的同类十多人都被处死。
(2)后代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里说得完!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晚
范成大①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②,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①此诗作于淳熙六年(1179 年)春。淳熙五年六月,范成大参知政事仅两个月,便因与孝宗政见不
合而落职,于是诗人怀着难遇明主想要隐退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②春涨动:春水开始增涨。春季涨水叫
春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
含蓄。
B. 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
人游赏的兴致。
C. 颔联描绘了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的情景。
D. 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化用《论语》中的典故“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和陶潜的《归去来兮辞》,暗示自己难遇明主想要归隐的心情。
15. 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
【答案】14. B 15. ①虚写(想象)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表达了思归之情。
②用典。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写归隐之情,含蓄蕴藉,言近旨远。
③以景结情(借景抒情)借暮春田园美景抒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婚姻,只能自己伤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这样的句子来批评:“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作者感叹人生短暂而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静言思之 (2). 躬自悼矣 (3).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齐彭殇为妄作 (5). 寄
蜉蝣于天地 (6). 渺沧海之一粟
第Ⅱ卷 表达题(共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古以来,琴棋书画就是中国人素养的具体表现,其中,琴居“四艺”之首。古琴音色纯净、幽雅,( )
泛音像珍珠一样明亮,走手音犹如袅袅余韵越来越微弱,直到随风飘散。走手音是古琴特有的弹奏技巧,
可以让人的思绪随着若有若无的琴音游走起伏,获得乐音之外更加广阔的联想,这就是古琴特有而微妙的
_______。
古琴是抒怀寄情之物。它形制小巧,音量不大,传播的范围有限,因此弹奏古琴,就好像人与人之间
的_______,需要选择一处比较雅致安静的环境。古人视琴如圣物,往往将其当作陶冶自身、与天地万物融
合的媒介。古琴艺术的高妙之处就是将音乐艺术与人生境界相联,_______,让人们伴随着音乐声徜徉在更
清纯、幽雅的精神世界中,唤起内心深处的思想共鸣。
古琴传承千年,琴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高达 150 种左右,共中《高山流
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千自然、人生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古琴谱的刊印发行直接推动了古
琴曲目的交流和普及。明末清初,古琴迎来了发展繁荣期,各个流派_______。因地域文化差异,以及师承
和传谱条件的不同,古琴流派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古琴艺术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弦外有音 闲言碎语 不绝如缕 异彩纷呈
B. 弦外之音 闲言碎语 不绝如缕 百花齐放
C. 弦外之音 促膝长谈 一唱三叹 百花齐放
D. 弦外有音 促膝长谈 一唱三叹 异彩纷呈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泛音、走手音、散音三种:散音如钟鼓之声古朴、稳重、深远,
B. 有散音、泛音、走手音三种:散音之声古朴、稳重、深远,
C. 有走手音、泛音、散音三种:散音的音色古朴、稳重、深远,
D. 有散音、泛音、走手音三种:散音如钟鼓之声古朴、稳重、深远,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日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高达 150 种,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
人生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B.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高达 150 种,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
人生的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C.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高达 150 种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
然、人生的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D. 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至少有 150 种左右,其中《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
人生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答案】17. C 18. D 19. B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20 字。
结冰给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诸多不便,甚至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正是因为①_______,
每逢冬季,保护重要的固体表面,使其免受这些“不速之客”的困扰总是至关重要的任务。目前的除冰或
防冰方法主要是用单钝的机械力将冰层敲碎破除,加热固体表面使冰融化,喷洒盐、醇等化学物质来降低
水的凝固点等等。这些被称为“主动防冰”的手段虽然行之有效,但②_______:机械除冰费时费力,而且
操作者还会面临潜在的危险。因此,这些年来,人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构想:能否设计这样一种固体材料,
它的表面即使没有人为的干预,暴露在低温下也不会附着冰层,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结冰带来的种种烦恼?
这就是③_______。
【答案】 (1). 结冰对人类生活带来的严重威胁 (2). 弊端也很明显/存在弊端/也有弊端 (3). (所
谓的)“被动防冰”手段
21. 下图是某地读书活动的宣传图标,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答案】(1)图标主体形似一本翻开的书,也像两扇打开的门; 书的中间是一只眼睛;眼睛下方是一把钥匙。
(2)寓意:阅读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可以让人开阔眼界,大家应该积极参与读书活动。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达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
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
是校园的铃声,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山野的短笛?是村庄旁的小溪,还是小巷的叫卖声?
是妈妈的唠叨,还是朋友的絮语?……这声音背后,总有这样那样的故事,或者是这种那种的场景……
上面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套作,不抄袭。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
点符号。⑤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恨着爱着的抖腿声
我的同桌是一个抖腿狂。
上课的时候,他经常把脚架在桌子下的栏杆上,抖动着大腿。随着他大腿的抖动,脚也撞击在地上,
发出砰砰的声音。声音不大,可一响就是一节课,让喜欢安静的我非常抓狂。
更可气的是,每当我提醒他不要乱动时,这个无赖还嬉皮笑脸地对我说:“不爽?不爽你去换位啊!”
我恨不得一拳打过去,但最后的结局总是我认输,谁让他是我同桌呢!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还是让我忍
无可忍。
一天,上数学课,我正在努力尝试攻下一道难题,可就当我有一点儿灵感的时候,那熟悉的“砰砰”
声又响了起来,这声音仿佛是一柄重锤,无情地打碎了我的思路与最后一点耐心。忍无可忍的我站起来,
大声对班主任同时也是数学老师说:“老师,我要换位!我受不了这个声音!”可话刚一说出口,我就有
点后悔了。不得不承认,尽管这小子很不正经,但是他学习起来很认真,也经常热心地帮我讲题、买早餐,
他并不只是一个抖腿狂,还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真的应该去伤害他吗?我这么做正确吗?我不知道,我也
不敢去细想。
我坐下来,却对上了同桌的目光。那是一种复杂的眼神:有震惊?有后悔?或许还有些失落……我把
头扭过去,假装做着数学题,心里却希望他说点什么,做些什么,来挽回这已濒临破碎的同桌关系。我甚
至告诉自己:“只要你说一句话,我就告诉老师不换了!”
可让我失望的是,同桌变得很安静,安静得好像没有这个人,连往日猖狂的抖脚声在此时也消失不见
了。可我的内心依然不安。几度欲言又止,就这样沉默地度过了一节课。
很快新座位排好了,我的新同桌是一个文静的女生,干什么事都和小猫一样安静。我本以为自己终于
可以静下心来学习了,可每当我开始沉思时,总觉得少了什么似的,周围安静得让我无法适应。就在这样
的安静下,我突然明白自己少了什么,期待着什么,那就是熟悉的抖脚声。原来,我早已习惯那听上去让
人发疯的声音,早已习惯了同桌的嬉皮笑脸,早已习惯了他的一切……
我扭头看了看坐在墙角的他,而我的同桌正在安静地做题,他好像是发现了,抬起头来看着我,扮了
一个鬼脸又低下头去做题了。我看着他,一丝丝的愧疚与思念从心中升起,渐渐变大,升华,包住了我的
整颗心。我明白,我错了。
期中考后,当我想着怎样说服老师再换位,走到座位前时,我突然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听见了一
个熟悉的声音……他冲着我笑了笑,说:“哈,就知道你小子舍不得我,我已经说服老师了。”
听着那“砰砰”的声音,我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