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改”后升格
看观点—审题为核,标题为心 看结构—段段相连,过渡吸睛
看文采—多样论证,生动形象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虽然很多考生在平时复习备考中会多加练习,但是
大多数考生只是停留在练笔的层面,并未对写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升格。其实,相
比于单纯地练习,掌握必要的作文升格技巧,更能写出佳作。
阅卷老师一般从内容、表达、特征等三方面对考生的作文进行评判,而“内容”
中最核心的就是文章的“观点”;“表达”包括语言流畅度、字迹工整度以及结
构严谨度,其中“结构”是关系文章全局的重点,处理得当,则全篇出彩;“特
征”包括立意、文采、创新等,而“文采”是吸引阅卷老师的直接因素。考生在
平时备考中,可着重从“观点”“结构”“文采”三方面升格作文。
在议论文中,观点明确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要做到观点明确,首先,要有精准
的审题,即要得出正确的观点。其次,直接说明观点,使读者一目了然。最后,
全篇文章始终围绕一个中心论点展开,把道理说深说透。值得注意的是,标题是
一篇文章的眼睛,在标题中表明观点,并围绕标题展开论述,能够让观点更明确、
论述更集中。
典例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写作。
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高升乡云光村的峰门寺,开凿于南宋,现存摩崖造像
3龛23尊。1995年,当地群众自发捐款,对峰门寺进行培修,但由于缺乏文物保
护意识,群众聘请工匠对龛内造像进行了“毁灭式”重绘,花花绿绿的佛像让人
心痛。
有人认为,修复文物应该“修旧如旧”,而不能进行时代性的改动。也有人说,
老百姓有条件后自发修复佛像,“使其如新”,这种修复行为在民间是一直存在
的,不必过多苛责。
请你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原文呈现】
莫让文物“守空阁”
(结合全文,“守空阁”的含义不明确,建议标题做到观点明确。)
李芷奥
文物,文化之物也。而文化正是基于民众一代又一代的改进才逐渐形成并经久
不衰的。失去了时代性的文化,终将被抛弃在历史的长河中。(材料主要讨论的
是文物修复,该“修旧如旧”,还是“修旧如新”,作者并未在开头点明观点。)
就拿重绘造像这件事来说,一些本来具有浓厚历史艺术气息的佛像被涂上花花
绿绿的色彩,令不少人惋惜。诚然,民众对文物的欣赏水平有限,盲目地改动对
于一些珍贵的文物来说反而是一种伤害,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任何一种具有强
大生命力的文物都离不开时代性的改动。
艺术没有绝对的巅峰,随着社会审美的发展,缺乏时代适应性的文物终将被淘
汰。
(观点偏差,文物是历史的遗存、时光的沉淀,无法顺应时代,也不需要顺应时
代。结构上,上下文不能自然衔接,且仍未亮明观点。)
试曾想,几千年前,第一位将佛的形象以雕刻的形式展现在世人眼前的艺术家,
对于那个时代来说,他的创作新得不能再新了,假如后来者恪守着“修旧如旧”
的原则,将以后所有的佛像都修得如第一尊一样,恐怕这些作品也失去了艺术价
值,不能称之为文物了。那该如何着手修复文物,(观点偏离主题。)使其在获得
新时代生命力的同时,又不会损失其历史文化价值呢?
故宫给我们做了一个鲜活的示范,故宫可以说是中国文物界的元老,没有之一。
它收藏了中国多个朝代许多领域的顶尖作品,其中“年龄”成百上千岁的文物不
在少数。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故宫应该是一位性格保守的古儒,但却在近几年
改变了风格,巧妙地将文物与网络文化结合起来,着实当了一次新时代的“弄潮
儿”。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精美绝伦的故宫口红、古朴典雅的故宫伞……
故宫像一个不走寻常路的新青年不断地给旧文物增添新灵魂。当然,故宫对文物
的改动,既不是庸俗的擦红抹绿,也不是利益至上的商业化,而是精雕细刻的诚
意,打破文物与民众之间的隔阂。(偷换概念,“文物修复”不等于“文创”。)
“修旧如旧”有时的确能保存文物原本的面貌,但坚持“原版最好”而拒绝与
时代阳光接触,文物就成了独锁空阁的“怨妇”,纵使千般风采,也不能实现其
文化价值。(结尾处观点明确,但整篇文章偏题严重。)
【升格佳作】
旧颜新颜看条件,文物修复莫苛责
(观点明确,句式工整。一个好的标题能让作文锦上添花。)
李芷奥
多年前,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的一处古佛文物,在进行培修时,直接被涂得花
花绿绿,原本宝相庄严的造像瞬间如同“下凡”,这不禁令人扼腕叹息。(用记
叙性文段呈现现象,让议论有了依据,便于引起下文。)
文物,文化之物也。随着时代的推移,文物必然与现代的审美取向有所差别,
但这正是文物的价值所在。
有人说,文物修复的重点应是尽量“修旧如旧”。(观点明确,并且“尽量”一
词为下文的辩证讨论埋下了伏笔。)
在我国西北沙漠中,有一座文化的绿洲,那就是敦煌莫高窟。其中的各类造像
虽经月斫斧削,但天然之功,不假雕琢,令后世望尘莫及。如今审视这诸多造像,
风化剥蚀过甚,虽以一种不完整的形态示人,却也足够动人。若是今人苦心经营,
根据自己的意愿修复,对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时间风味视而不见,只是追求精美
齐整,描龙画凤,那么大家看到的敦煌莫高窟便不再是承载着历史使命的“文
物”,而是低俗浮华的“玩物”了。(举例说明随意“修旧如新”式的修复对文
物的伤害,会让文物变成“玩物”,作者在这里肯定了“修旧如旧”的观点。)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有的文物修复工作者面对残破不堪的文物时,选择了“修
旧如新”呢?“最是人间留不住”,精美的漆器、满载文字的书籍、巧妙的钟
表……工匠们的心血造就了这些文物,而在漫长的时间里,氧化、酸化、腐蚀随
之而来。若不加以修复,这些文物将持续腐朽,直至化为尘土。所以,“修旧如
新”是必须做的选择,是对文物的保护。(过渡段,观点明确,指出“修旧如新”
也是一种保护。)
在历史长河中,这些文物历经自然的侵蚀、战争的摧残,早已失去了原本的样
子。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面对残破不堪的钟表,修复工作者在尽量少
补配零件的情况下,使年久失修或已损伤的钟表重新运转了起来。一碰就破的字
画、古籍,在修复工作者的手中,去酸、补色、修补残缺、重修装裱,从而呈现
出了自己的价值,也延长了生命。可见“修旧如新”并不是随意修补,而是秉持
着科学的精神,对文物做保护性修复,让一件件残破的艺术品重新焕发生命力。
材料中,涂红抹绿的修复不是真正的“修旧如新”。(列举例子,亮明观点。指
出“修旧如新”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保护,随意修复不是真正的“修旧如新”。)
文物不是玩物,修复不是修毁。如果条件充足,当然要“修旧如旧”;若没有
充足的条件,文物又濒临损坏时,也需在严谨科学的态度下“修旧如新”。当地
百姓好心办了错事,我们也不必过多苛责,与其指责,不如号召更多人成为专业
的文物修复工作者,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文物等待保护、等待修复。(结尾点题,
指出“修旧如旧”还是“修旧如新”应根据现实条件决定,也不要苛责不专业的
当地百姓。)
升格技巧 观点明确是最大的文采,一篇东拉西扯的作文注定得不到高分。为
此,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修正:
1.标题。①改掉先写作文后取标题的习惯。不少考生的概括能力有限,先写作
文后取标题,往往会造成正文阐述的观点不明确,且与标题不吻合。②标题切忌
太晦涩。很多考生为了追求与众不同,会在标题上做文章,以至于标题晦涩难懂。
考生要注意标题最好能够直截了当地表达观点,其文学性是次要的。
2.开篇。考生在写作时,开篇宜迅速明确观点,入题要快,切忌冗长铺垫。
3.段落。每段议论可采用“三明治”结构,即“观点+论据+评析”。这样的
行文安排能让阅卷老师更清楚考生的观点,也能使论证更严密。
4.特殊段落的设计。这主要针对部分考生写作时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此时,
考生可以设计“小段落”,字数不必多,主要用于集中表达观点。错落有致的
“小段落”可以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
考生在写作时,注意作文结构一定要严谨。结构严谨,就是要求考生用清晰的
思路来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开头结尾的照应、过渡段落的转承、段
落的合理安排等,做到作文思路展开有序,形式上有头有中有尾(结构完整),上
下连贯,主次分明;逻辑上线索清晰,层次分明,顺序恰当,布局合理。
典例2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
体不限,诗歌除外。
承重墙,顾名思义是支撑着上部楼层重量的墙体,是整个楼体建筑的重要结构。
但是总有人觉得承重墙有碍美观,想要破坏它甚至砸掉它。
【原文呈现】
文学承世代之重
谢少卿
人类社会自古就有文学,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往往与其所处的时代有密切的联系。
无论是《诗经》的“风”“雅”,还是如今的时事锐评,我们都能从中发现许多
意义。(应恰当入题,提升观点的表达。)
这种意义,往往是指文学之于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所产生的精神支柱力量。正
如每幢房屋都有承重墙一般,文学也应是社会、时代金碧辉煌的穹顶的承重之柱。
(语句需稍作调整,使观点更突出。)
(建议本段开头增加观点句,使后文的论述有根系、有依托,让段落间的联系更
自然,结构更紧凑。)梁启超先生曾将关于新小说的文学主张概括为“熏浸刺提”
四字,此种概括不无道理。文学著述正是以其语言的多样美感和深邃思想熏陶、
浸染不同的人,支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从《诗经》开始的家国情怀、国士
担当精神,如水一样滋养着中华儿女。正如杜甫的诗,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感,为
我们民族精神中的爱国情怀添上最为厚重的一笔。也正是这种文字,在无数次国
之大厦将倾时,起到了支撑作用。(建议再增添一个素材。使三个素材充分论证
“文学承世代之重”的观点。)也正是无数位如杜甫一般的文人,用同样深情的
笔墨,构成可承民族气概之重的支柱。
(前文论述了某一文学作品的出现在当世的意义,而后文谈到文学指引未来,对
后世的意义。此处为了做到内容的衔接,建议加一个过渡段。)
文学也传达着人们对未来的希冀,这引领着人们奋勇前行。瞿秋白在行将就义
之时写下《多余的话》,表达了他对革命的乐观和新中国的向往,激励着有志之
士前仆后继,现在的中国也早已经变成他所希望的样子。刘慈欣则在他不同的故
事中探求人类的无数个极限,描绘着或将实现的“黄金原野”……(举例恰当,
但是建议加上总结句,强调文学的承重意义不仅在当世,更在于对后世的影响。)
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是因为他认为,仅凭一把手术刀,怎能比似刀之笔更能
拯救国人的灵魂?故此,“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被誉为
“民族魂”。同样,见遍世间百态,最终抛弃牙钻拿起笔杆的余华,用荒诞不经
的文字,安抚着当代人内心的不安。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可以提高我们的生
活水平,可以让我们免除衣食之忧,而优秀的文化则为我们构筑了美好的精神家
园。(该段主要是说文学作为承重墙对于今天人们的意义,但前文讨论的是“文
学对未来的作用”,后文谈的是“有些文字并不能承世代之重”,此段与上下文
关联性不强。)
然而,并非所有文字都可承世代之重。魏晋时期辞藻极尽华丽的辞赋、明清时
期毫无生气的八股文,哪个不是一经压力,便只剩一地碎石细末,不堪大用?那
种“不知亡国恨”的商女的歌声,即使再婉转,又怎能不随风消散呢?(这段主
要谈论并非所有的文字都能“承世代之重”,具有一定的辩证意义。)
文学,所传达的精神品质,所构建的精神家园,一定是这个社会发展的承梁之
柱。
(整篇文章从事例到论述具有一定的文学性,结尾虽观点明确,但是与整篇文章
风格不符,并且难以与首段在结构上形成照应。)
【升格佳作】
文学承世代之重
谢少卿
号子作为原始的文学样式,能够激起底层劳动人民的斗志;唐诗宋词为文人士
子情感宣泄及讽世抒怀提供了无限可能;而近代文学更是劈开混沌的世界,带着
人民冲出黑暗……(论述从号子、唐诗宋词到近代文学,既展现了主题,也兼具
了文学性。)
文学能够激奋人心、抒发情感、开启民智,(结合首段进行观点提炼)如每幢房
屋的承重墙一般,文学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精神支柱。正是文学撑起了社会、
时代金碧辉煌的穹顶,使民众心有所安。很多人认为文学是无用之学,(自然引
出后文“文学之用”“承重之意”的论证,过渡自然、流畅。)而梁启超先生曾
将关于新小说的文学主张概括为“熏浸刺提”四字。文学著述正是以其语言的多
样美感和深邃思想熏陶、浸染不同的人,支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从《诗经》
开始的家国情怀、国士担当精神,如水一样滋养着中华儿女。到杜甫的诗,以其
忧国忧民的情感,为我们民族精神中的爱国情怀添上最为厚重的一笔。而鲁迅借
助笔下的人物表达“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时,也表达了与混沌世界做斗争
的爱国热情。(从古至今的例子阐述了文学的承重之意,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更
饱满。)从古至今,正是这些文人,用他们的文学作品,在无数次国之大厦将倾
时,起到了支撑作用。
而文学的承重不仅仅表现在对当世民众的意义,文学作品中流淌着作家的赤子
丹心,如涓涓细流,汇成了民族气概的“护城河”,影响着未来的人们。(增加
过渡段后,使上下文更连贯,结构更紧凑。)
大多数文学作品传达着人们对未来的希冀,这引领着人们奋勇前行。瞿秋白在
行将就义之时写下《多余的话》,表达了他对革命的乐观和新中国的向往,激励
着有志之士前仆后继,现在的中国也早已经变成他所希望的样子。刘慈欣则在他
不同的故事中探求人类的无数个极限,描绘着或将实现的“黄金原野”……文学
能够引导未来,使其承重之意更为深刻。(结合结构安排来看,这段让文学承重
之意变得更为深刻。)
然而,并非所有文字都可承世代之重。魏晋时期辞藻极尽华丽的辞赋、明清时
期毫无生气的八股文,哪个不是一经压力,便只剩一地碎石细末,不堪大用?那
种“不知亡国恨”的商女的歌声,即使再婉转,又怎能不随风消散呢?(回扣前
文提及的文学承重的意义,让论述结构更严谨。)而今天的网络文学、校园文学、
鸡汤文学,有多少能够经得起推敲,又有多少能够承世代之重?
此时,在汽车的鸣笛声、机器的轰鸣声中,耳边似乎响起了穿越千古而来的船
工号子,声音激昂;间歇中,又响起了沉郁顿挫的诗歌吟诵声……(描写性句段
结尾,虚实相生、引人遐想,并且与开头相照应,结构完整。)
升格技巧 1.结构要完整。考生可先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方面列
一个提纲,然后填充内容,将问题阐述完整即可。
2.段落布局要清晰。段落安排上字数要有多少的区别,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
当,能够让阅卷老师感受到论述起伏。
3.过渡段落要得当。段落衔接时,提炼出简短的句子作为过渡段落,在过渡段
落中可以用某些关联词体现文章逻辑层次的变化。
4.段与段要紧密相扣。每段论述观点相扣,段与段之间内容呼应,让段落更紧
凑,结构更紧密。
文采多指文章的一种韵味,一种气派,它以自然流露、返璞归真为上,是素材、
技法、立意综合作用的产物。“有文采”就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更
高一层的语言标准:或是词语生动,或是句式灵活,或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或
是文字有意蕴,这些都是有文采的表现。
典例3 根据以下材料,选准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
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作家写作离不开责任,一个人的精神成绩,往往取决于关怀力的大小。
一个好作家,首先要是一个赤子,要关注现实,关心所处时代中人的遭遇和命运,
生活态度即写作态度。
也有人说,作家唯一的责任是对他的艺术负责,要为艺术而艺术,写作的目的
在于它本身,而不在于任何其他作用。
【原文呈现】
人类精神之飞蛾
韩愈一生颠沛流离,其文字却传达出了自身对于民众、国家的责任。(用描写性
语句呈现韩愈的一生及其作品的特点,应稍微再具体一些,让韩愈的形象跃然纸
上,如此文章更显文采。)
有人说,作家写作离不开责任。“责任”二字,正是作家面对现实的赤子丹心,
正是对无穷尽的远方与人们遭际的关怀力、同理心。
鲁迅在写作中对现实的关注,在于关心民疾,更在于直面社会肮脏丑恶的大悲
悯;在于正视前路,更在于以笔为剑,甘愿牺牲的呐喊与反抗。如此方才对得起
一生无悔的颠沛流离。
诗人里尔克曾说:“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无缘无故在世上哭,在哭我。”
由此可见,写作的基础是同理心,同理心对作家的创作有着深刻影响,可使情感
更丰富。(建议加入事例,进行论述,可使用散例,形成排比,使文章更具文
采。)同理心会让作家与读者之间产生共鸣、共振。(“共鸣、共振”如何理解,
说理不够生动形象,建议使用某种文学表现手法,增强文采。)
然而,这种共振,有时是灵感的一瞬,是文字与心灵交接时的会心一笑;有时
是亘古绵长、直击灵魂的现实之伤。
有些人为了追求所谓文字艺术的纯粹,认为作家应为艺术而艺术,这实际上是
割裂了艺术与现实的联系,甚至是对现世之“俗”的刻意鄙薄。然而,艺术并非
纯粹的技巧,也并非高峻的迷楼或殿堂。艺术源自生活,也只有在生活中,(论
述通俗易懂,但不具有文学性,建议适当地使用比喻论证,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文学性。)艺术才能汲取深邃与力度。
张爱玲笔下一座城的倾覆是为了成全两个人,这种将受难的城市、颓败的历史
都抽象为爱情背景的作品,终究只能是爱情小说。真正面对现实的作家,洞悉社
会之弊与人性之丑,其目的是呼号、呐喊与反抗。这种反抗,是执着而富于牺牲
精神的,以自身为飞蛾,换取社会中如豆一灯的“毕剥”一燃。
然而反抗的目的,不是揭示残酷,而是使民众震怖,进而改造残酷,让人在绝
望中寻找希望。
有人说:“现在的文坛认为,只有审丑才能显示作家思考现世的深度,多数人
认为美是浅薄脆弱的。”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准确的,世界本是美丑交错、杂然相
生的。沈从文于湘西嗅野花之清香,余光中写他多菱多湖的江南,亦是审美之作,
却也是现实之作。(用沈从文、余光中的散例论述了只要是关注现实,无论是审
美抑或是审丑,都能让民众有所启迪。)这样的作品虽不能让民众震怖,却一样
有其功用,让民众在希望中憧憬未来。
作家的责任,应是心怀正直而浪迹于五色斑斓的世间;是描摹人性善恶、世间
悲欢;更是怀着大悲悯、大颖悟,冲破人类社会的迷雾,直面前路,无论坎坷或
坦途。
无论是写出《论佛骨表》的韩愈,还是以文字为匕首的鲁迅,他们的作品能流
传于史,正是因为他们以现实入文。现实入文,成就千古文章。
【升格佳作】
人类精神之飞蛾
韩愈在一匹老马上把一把朽骨洒向瘴江,望着沉睡多难的山河,挥毫写下“雪
拥蓝关马不前”。(用描写性片段呈现韩愈的形象,增强了可读性及文学性。)
有人说,作家写作离不开责任。“责任”二字,正是作家面对现实的赤子丹心,
正是对无穷尽的远方与人们遭际的关怀力、同理心。
鲁迅在写作中对现实的关注,在于关心民疾,更在于直面社会肮脏丑恶的大悲
悯;在于正视前路,更在于以笔为剑,甘愿牺牲的呐喊与反抗。如此方才对得起
一生无悔的颠沛流离。
诗人里尔克曾说:“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无缘无故在世上哭,在哭我。”
由此可见,写作的基础是同理心。如若不是,安徒生绘不出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荷马拾不起希腊英雄的爱与恨,屠格涅夫也无法幻化出猎人。(运用散例,将作
家与作品中的人、事对照,论述了同理心对作家的意义。)正因为如此,同理心,
才使文字透过时间、空间的窗纱,与无数点灯的读者产生共振。(时间和空间本
是抽象的概念,这里用“窗纱”来修饰时间和空间,使其具体化,十分巧妙。)
然而,这种共振,有时是灵感的一瞬,是文字与心灵交接时的会心一笑;有时
是亘古绵长、直击灵魂的现实之伤。
有些人为了追求所谓文字艺术的纯粹,认为作家应为艺术而艺术,这实际上是
人为地割裂了艺术与现实,甚至是对现世之“俗”的刻意鄙薄。
然而,艺术并非纯粹的技巧,也并非高峻的迷楼或殿堂。艺术源自生活,是生
活的朱砂痣和白月光,(下文论证中举了张爱玲的例子,此处化用张爱玲作品中
的句子,十分巧妙,增加了文采。)也只有在生活中,艺术才能汲取深邃与力度。
张爱玲笔下一座城的倾覆是为了成全两个人,这种将受难的城市、颓败的历史
都抽象为爱情背景的作品,终究只能是爱情小说。而在鲁迅先生构造的文学世界
中,用烈士鲜血蘸馒头的华老栓、被封建礼教残害的单四嫂、科举制度下被嘲笑
戏弄的孔乙己……(加入散例,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建议考生多积累人物素材,
便于在考场进行人物速写。)每一个人物,都是时代的另一个面。鲁迅先生选择
面对现实,洞悉社会之弊与人性之丑。其目的是呼号、呐喊与反抗。这种反抗,
是执着而富于牺牲精神的,以自身为飞蛾,换取社会中如豆一灯的“毕剥”一燃。
有人说:“现在的文坛认为,只有审丑才能显示作家思考现世的深度,多数人
认为美是浅薄脆弱的。”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准确的,世界本是美丑交错、杂然相
生的。沈从文于湘西嗅野花之清香,余光中写他多菱多湖的江南,亦是审美之作,
却也是现实之作。
作家的责任,应是心怀正直而浪迹于五色斑斓的世间;是描摹人性善恶、世间
悲欢;更是怀着大悲悯、大颖悟,冲破人类社会的迷雾,直面前路,无论坎坷或
坦途。
无论是写出《论佛骨表》的韩愈,还是以文字为匕首的鲁迅,他们的作品能流
传于史,正是因为他们以现实入文。现实入文,成就千古文章。
升格技巧
1.添加描写性、记叙性片段。,多数考生在写议论文时只会纯粹地说理、论述,
若在首尾或是论述例子中用些描写性、记叙性文段,增强文章的画面感和可感知
度,这样的作文也会更加富有文采。
2.多用修辞手法和有特色的句式。,如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使文章内容生动形象;
排比的修辞手法则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提高可读性。句式上可采用整散句结合、
长短句相间的方式,使文章读来朗朗上口。
3.多用文学性语言,少“背书”。“背书”特指很多考生的语言很像是从政治
书上摘下来的,如“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等,建议用一两句话描写进
步、发展的场景,既能表现进步、发展,又能化解“背书”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