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技法指津:如何让“文采”为你的作文加分
一篇好的作文,无非四点:事实、想象、逻辑、文采。
事实是基础,是依据,是生发引申的起点。想象,必须立足事实,是对写作对象的进一
步补充,完善,使形象、情节更加完善、更加丰满。逻辑,就是思路,思路须前后严谨,前
后一致,做到无懈可击,水到渠成,不能出现漏洞。无论何种文体,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有
逻辑,才有道理,才有说服力。而文采,便是语言的技巧,就像绿叶之上,点缀几朵花儿,
方显得好看,显得令人悦目。
打动人心者莫过于语言。且看一则故事:
有书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
构矣。及以笔纸巡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
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
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请宴所,极欢而还。”
一场盛大的文事,本是阎公为女婿孟学士出风头准备的表演秀,谁知,出人意料的是在
阎公谦让下,不晓人情世故的少年才子王勃竟然接招,一场提前布置好的表演秀竟然被王勃
完全搅局,阎公大怒,专令其下笔。
我们且分析下阎公心理。当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
——这句很平常嘛!没新意,没文采,阎公心里窃喜,看你还有什么招数?又报云:‘星分
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这句还是一般化嘛!不过比起上句好多了,这家
伙是不是还有些招数,且看下文如何?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
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这句太棒了!我的天,这小子确实有两把刷子,
竟然让我情不自禁格外喜欢了,我还是放开偏见,敞开宽阔的胸襟,为这篇雄文喝彩吧,遂
与众嘉宾同欢。
下面就以考场高分作文为例,谈谈突出语言“文采”的几个办法:
一、 增加语言的抒情色彩,让文采飞扬。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在文章里面,真正的语言
是有感情的,有骨头的,有血肉的,有性格的,有灵魂的。他进一步形象地说道:“诗者,
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情感仿佛植物的根系,必须扎根于语言的土壤深处。那些动人
的语言,其实是情感开出的花朵。
例如 2020 全国新高考Ⅱ卷海南省高考作文,要求考生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
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如考生在《带你走近武昌》一文中写道:“黄鹤楼,如同一位丽人浮现在我的眼前。她是那样的奇崛
宏伟,她是那样的清秀明媚,她是那样的诗意氤氲。如清水出芙蓉一样,她以超俗的品格征服了所有青睐她的游客;
如天然去雕饰一样,她以飘逸的魅力征服了所有钟情她的粉丝。默默地,在这里,一站就是千年;长江与她相伴,诗
仙与她守望。”
这里,作者把“黄鹤楼比作“丽人”,一下子拉近了人与物的距离,尤其是把“黄鹤楼”比作
“丽人”,增添了黄鹤楼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更突出了黄鹤楼的美观、秀丽、高大宏伟,气质
不凡。于是,作者热爱的感情喷薄而出,比喻、拟人、排比手法的灵活运用,增强了这种抒
情效果。
主客互动,融情于景,融情于物,语言自然就会充满灵气与神韵了。在写作中,情为胚
胎,万物为媒介。一旦给万物注入作者的情感,那么,万物就仿佛有了生命,有了灵性。作
者的心灵就有了生发,有了联想,有了想象,就有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就有了“吟咏之
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绝不是夸张,当我们与天地万物建立亲昵的感情,那
么通往心灵的大桥便会骤然架起,隔在我们彼此间的鸿沟便会顿然消失。这时,情感的大门
就会自然打开,在澄空、清静的世界里,我们便可以与天地万物自由顺畅地交流了。
二、 增加语言的画面色彩,让文采飞扬。
好的作品读起来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愉快,甚至活泼俏皮,让人觉得好笑,那是因为审美
因素在其中,它能调动读者的兴趣。相反的,一篇文章,如果语言生硬、干瘪,让人硬着头
皮读,那绝不是好文学。因此,我们要增强语言的画面色彩,使得语言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例如考生在《带你走近塞北》一文中写道:
看那塞北的雪!那千朵、万朵的雪花正飘飘洒洒、纷纷扬扬地迎着风,打着旋从广漠的天空慢慢降落。它们慢悠
悠地飘落,飘落……飘落在山尖上,飘落在田野里,飘落在小河里,飘落在花草里,飘落在街道上,飘落在行人的耳
朵里、脖子里……行人抖了抖脖子、挖了挖耳朵,痒酥酥的感觉,雪花真像调皮的孩子一样。
一朵、两朵……千朵、万朵,渐渐地、渐渐地,仿佛画家一样,一层一层慢慢地涂抹,一层一层慢慢地渲染。只
见画面渐渐丰厚起来了,气象渐渐雄浑起来了,天地渐渐苍茫起来了。看哪!这是一幅多么壮阔的画卷!
近处,车辆上,房屋上,街道上,只见白茫茫一片;登楼望去,但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也苍茫,地也苍茫,
村落也苍茫。好一派瑞雪兆丰年的景象啊!
在这篇介绍塞北地理特征的文章中,作者选取了“塞北的雪”这个有别于其他地方物候的
特色。以画家一样的眼光捕捉塞北的雪景场面,让人似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作者注重了描绘,对事物的形态、变化从面到点、从点到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描摹。
其实在作文中,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可以使语言具备画面感,增强语言的文
采。比如毛泽东、鲁迅的许多政论文、杂文,语言都是非常生动有趣的,富有画面感的。
例如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形容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
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
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鲁迅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形容失势的资产阶级文人走狗:况且狗是能浮水的,一
定仍要爬到岸上,倘不注意,它先就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走了。但后来性情还是如
此。老实人将它的落水认作受洗,以为必已忏悔,不再出而咬人,实在是大错而特错的事。
三、 增加语言的哲理色彩,让文采飞扬。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有情、有境(画面感),还要有哲理。譬如一棵大树,不仅要枝繁叶
茂,还要有小鸟歌唱、白云漂浮,最后还要揭示人们看不见的地下力量。这样,文章才有深
度,让人有品味的余地。
例如考生在《带你走近采石矶》一文中写道:
在江南,素有“四大历史名楼”之称的,除了人人知晓的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外,另外还有一座就是眼前太白
楼。这四座楼被人们称为“长江三楼一阁”。与前三座楼不同的是:太白楼是唯一一座为纪念诗仙李白而建的。
专为一个人建立一座楼,这样的待遇恐怕古今中外真无几人?据说在国内其他地方,还有三座太白楼。这足以见得
诗人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当然,如果一个人无德无功,哪能享此殊荣?
立楼看似是一种形式,但更是一种评价。古人通过矗立起空间上的文化地标,目的就是要提醒后人:人,应当追求
什么,应当做怎样一个人。这和纪念屈原在节日上设立的“端午节”一个道理,不过两者在形式上有所区别罢了。
这篇文章在介绍采石矶这个地方名胜特点时,就把人们为什么给诗人李白建立了一座宏
伟的楼的原因揭示出来,给人深深的震撼。在作者的思辨中,把人们对李白的敬仰与崇敬和
屈原并列起来,指出这种形式其实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一下子把文章升到了“如何做人,
做怎么样的人”的高度,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观。
四、 展现语言“个性”,让文采飞扬。
“文如其人”,有的文章深沉如幽燕老将,有的文章淡泊如田间老叟,有的文章纯情如
闺中少妇,有的文章慷慨如边关征夫,有的文章儒雅如名士硕儒,就是因为作者的学养、气
质、禀赋、个性不同,故语言流露出不同的个性。
读鲁迅、朱自清、冰心、老舍的文章,眼亮的读者一眼就可以辨识出来,为什么?因为
作家们的语言已经和他们的学养、气质、禀赋、个性融为一体,他人是很难抄袭,模仿的。
对熟悉他们作品风格的读者而言,作家们喜欢用哪一个词,喜欢用哪一种语调,他们都能细
心感受得到。
增强语言“文采”的办法很多,但重要的还是要有“个性”。作者应该牢记保持本色,保持
自我,抒真情,说真话。如巴金所言;“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有感情。”
要写出个性,必须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进作品中去,坚决杜绝假大空的语言。这样,作品
语言就有了生命力与感染力,才能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效果。同时我们还要坚决杜绝无病呻
吟、矫揉造作或者以华丽的辞藻来唬人的不良文风。作者应该牢记:没有个性的语言,难免
千人一腔,千人一面,是很难脱颖而出的。
因此,平时我们要做好两种准备,一是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二是对阅读的积累与体验。
一是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自然、山川,热爱生活、他人,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
发现生活的美;譬如前面三篇文章,倘若没有作者根植于生活的爱与积累,哪能写出这样悱
恻动人的精彩美文呢?二是要求我们要做文化的传承者,诵读经典诗词,熟读经典美文,含
英咀华,打下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文学功底,培养高雅健康的情趣,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如前面三位作者,没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深厚的文学修养,怎么可能写出这样情味十足的精
彩文章呢?
因此,生活与阅读偏一不可,它们是厚植我们心灵的土地。譬如根深才能叶茂,水厚才
能负舟,风厚才能负翼。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
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