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高考作文真题解读:上海卷作文
从 “题干解析”,“主旨总结”,“立意参考”等三方面进行解读。
上海卷
一
题目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
抄在答题卡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
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二
写作指导
① 题干解析
今年的上海卷依然延续考区的特色,以思辨类材料,考查考生的
思维能力。
这类包含多种观点的题目,我们已司空见惯,如 2019 年浙江卷
《“作家”与“读者”》,还有日常写作会训练的“进与退”“变与不变”等,
它们都会在材料中给到两种或以上的观点,让我们进行选择和分析。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观点并没有对错之分,我们可以选择支持
或反对某一种观点;也可以秉持辩证思维,兼收并论,取长补短;又
或是找寻观点之间的关系,洞悉出规律。只要找到自己认同或擅长的
角度,我们就找到了破题的方向。
通读材料文本,通过“有人说”“也有人认为”这两个词,我们可以将
材料划分为两个部分。
仔细阅读,就可以发现,材料中的人针对“事物的价值,需要经过
时间的沉淀,才能被人们认识”这一思想,具有认同、反对两种不同意
见。最后,题干要求考生谈谈自己的思考。
如果支持“事物的价值,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被人们认识”
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时间检验经典”“沉淀铸就价值”等角度出发,
如以文艺作品的经典案例为观点支撑。但这类主题立意相对主流,容
易千篇一律,若想要出彩,则需在素材选取、语言表达等方面展现自
己的丰富积累和文学功底。
如果反对,则可以从更多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材料中那句完整的
观点句,我们可以从中划出几个关键信息“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被
人们认识”,发散分析,提出观点。
从客观方面看,有些事物的价值,不需要经过时间沉淀,就能被
人们认知,如左思著成《三都赋》,一经成文,就在当时饱负盛名,
导致洛阳纸贵。
从主观方面看,受社会历史、个体经验等方面的影响,人的认知
具有局限性,无法及时认识到所有事物的价值。
综上,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
做”三段论式的思路,组织论述,凸显自己的思维深度。
② 主旨总结
时间的沉淀与认识事物价值的关系。
③ 立意参考
(1)经历过时间检验的艺术作品,方为经典
(2)事物的价值具有多样性,不可偏颇论断
(3)人的认知是有限的,需要以开放的心胸和发展的目光提升自
己、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