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高考上海卷作文审题写作分析及下水文 5 篇(一题五写)
上海卷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
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审题
上海卷作文坚持一贯的思辨风格,2021 年高考作文题依然采用评论式材料作文的出题
方式,而评论方式开放,引入多元思维,要求考生对一种社会现象命题进行辩证分析,表
达出认同或者反思。考题的思维空间巨大,理性导向明显,逻辑思路清晰,考生都有话好
说,有理好讲,便于从自身、社会和生命意义的角度感悟、发挥,解读时代风景,认识生
命价值,可以说,上海卷作文有对大众认知规律和社会价值导向的引领,有对文化认同的
思考,无论内容和形式都是很有价值的。
题料的逻辑配方让人眼熟,有人说,你怎么看?平和而睿智,辩证并不对立,关键词
和思考点在于命题的条件关系表达,时间沉淀、事物价值、被认识。可以从认识的局限性
和世界的不确定性感知时间沉淀的有利因素,可以认同这个观点,当然也可以部分认同或
不认同这个观点。无论认同与否都应该看到,时间沉淀不是认识价值的唯一途径,自然生
发的途径应该成为增分点,可以彰显出思维品质的深度广度。
写作分析
从认同或部分认同题料命题的角度,可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方法论四个维度
展开思考。对时间沉淀解读出的事物价值应该珍视,我写了《时间距离之美》;应该有意识
去利用时间沉淀去认识和创造价值,这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我写了《用时间去沉淀价值》;
时间沉淀对价值认知的意义是明显的,这是一种正向的价值观念,我写了《时间是个点金
石》;而学会沉淀,或者是利用时间的沉淀,不仅能更好的认识价值,更能够创造价值,这
对于人生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我写了《沉淀之法》。如果不认同命题的写法,反弹琵琶也
是可以自圆其说的,那就抓住表达中的条件关系逻辑瑕疵推论,推导出的理论必然涉及认
识和把握价值的诸多人力途径,这更加对于认识具有指导意义,也可以谈古论今,援疑质
理。这个角度,我写了《价值的呈现和达成》。
下水文汇编
用时间去沉淀价值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时空之旅,来去匆匆。无价之宝,苦心经营。众生芸芸,蝇营
狗苟,人人都在尽力沉淀着自己人生的价值,概莫能外。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是这样的,事物价值的呈现
往往需要时间的磨洗和沉淀,人生价值的实现更是要靠时间去经营和印证。
老子说,大器晚成。一个晚字包含了无尽的手诵心唯,专心致志,兀兀穷年。方孝孺
说,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立远功。君子的器度旷远、器
量雍容、器局恒久、器宇轩昂也不是一天炼成的,再高明的天纵之才,没有审时度势的明
智决断和旷日持久的功力汇聚也不能够成就辉煌。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急功近利的
追逐往往事与愿违,耐不住时间消磨的人生是潦草的,大多成就不了该有的价值,这一点
被无数的事实验证,被一个个教训昭示。
看看李白的成长史就可以知道。李白是个神童,五岁时随家人从漠北徙归,客居巴西,
益州太守苏颋见而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幼年李白读书于象耳山
中,业未成而弃学,后因感于老妇磨杵成针方潜心卒业,终成大器。可狂傲的李白不走寻
常路,不屑于科举,以钟南捷径而供奉翰林,因恃才放旷而世不见容,虽咨嗟怨望,益骜
放不自修,终至际遇不顺,一生坎坷,没有达成自己的鸿鹄之志。但是,作为文学家的李
白是成功的,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成为了中国诗歌史的不老传奇。
所以,诗仙李白的天纵才情也是在时间的沉淀和发酵中才得以完美地呈现,没有铁杵
磨针的积累,没有仗剑去国的决绝,没有俾倪万方的豪壮,没有愁浇酒灌的催生,哪里会
有那些个经世不朽的名篇。司马迁忍辱偷生,焚膏继晷,穷其一生,写成史家之绝唱。李
时珍苦心经营,三十年不停歇,成就《本草纲目》之洋洋大观。袁隆平国士无双,一生求
索,培植出了可以富足天下的珍贵种子。
是的,生命的价值靠时间去沉淀,没有时间的积累和情感的积淀无法成就真正的价值。
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很明确,只要认真积累一万个小时的技艺打
磨和专业成长,你必将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这一点,科比的四点钟洛杉矶,爱迪生的九
十九分汗水,居里夫人分离出的 10 克镭,都给出了印证。
当然,时间只是在风干,还在于你的价值真正沉淀,重点是需要你有一个不羁的心志、
不懈的心力、不俗的心性和不止步的心路,那样你才能凝望岁月的风景,聆听时光的絮语,
把握流年的香甜,沉淀出属于自己的真纯美善。
沉淀之法
很喜欢余秋雨的一段话: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
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
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
并不陡峭的高度。从这段话里我读到了时间的沉淀。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这句话揭示了自然之理和创
造之道,没有经过沉淀、酿醅、守候的速成往往会苍白无力。
《红楼梦》是公认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最完美之作,它的横空出世绝非偶然,其字
里行间无不渗漏着作者曹雪芹的身世之痛,无不展现着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绵
绵心力,它把世态人情寓于脂粉裙钗,以锐利的批判拷问现实,以精湛的叙述描摹了社会
风俗画卷,逸趣横生又雅俗兼容,巧夺天工又自然浑成,成就了一座风光无限且无可逾越
的艺术高峰,其中沉淀了作者的苦心,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
其中味。
从《红楼梦》可以看到,时间的沉淀是创作的基础条件,当然这还应该是有效时间。
也可以推断,生活在陌生的困顿里,从“锦衣纨绔”变得“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曹雪芹,
始终进行着痛苦而深刻的思维沉淀,始终处于创作状态,所以最后才催生出了这朵奇葩。
正如他本人唱道:我也曾金堂玉马,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怎知我
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字字皆血泪,十年不寻常,身前身
后谩评量,今世看,真真切切,虚虚幻幻,悲悲啼啼的千古文章。
这种沉淀是远离功利的,是剔除杂念的,是痴心不改的,所以,梵高只卖掉了一幅画,
困顿中仍然孜孜以求。卡夫卡临死痛心疾首,本要烧掉自己的毕生心血。爱迪生经历了五
百多次失败,才找到了理想的灯丝。陈忠实远离繁华,隐居乡野,五年后捧来了镇棺之砖。
所以,创造都在于沉淀,而且是有心人对生活体验提纯、召唤、反刍、发酵后的反复沉淀,
再经历旷日持久、焚膏继晷、兀兀穷年、苦心孤诣的经营,才可能催发开不败的文明之花。
正如过去绍兴人嫁女的九九女儿红,十八年的陈酿醇厚绵长,花正红,人正好,情正
浓,都是无尽的亲情爱心酿成。相反,四十天出栏的鸡鸭鱼,遍体脂肪和激素,就失去了
原有的滋味。
朋友,去沉淀吧!沉淀出睿智,沉淀出厚重,沉淀出成熟,沉淀出人生路上的无限风
光,沉淀出改革潮中劈风斩浪的事业担当。
价值的呈现和达成
从哲学角度思考,对价值的认识虽然因人而异,但价值判断具有客观性的特点,只要
主体需求的多维性、立体性、全面性能够统一起来,对价值的认知融入社会历史的现实,
价值就能被认识或达成,而不必依赖于时间的推移和沉淀。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回看人类历史的过往,这是
不尽如此的,时间的沉淀对人们认识价值只能施加影响,而不能形成条件,只要恰当把握,
事物的价值还是可能被及时认知甚至达成的。
我们姑且从历史上的改革事件谈起。改革是新事物,其价值能否被认同、理解、执行
很关键,《周易》上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有识之士常会出于革故鼎新、富国强兵
或救亡图存的目标大力倡导改革,能否得到主体需求的统一而达成目标价值,却并不尽如
人意。商鞅变法和近年来的改革开放应该说顺应了时势,统一了思想,也合乎国情,举措
坚定科学,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功效。而熙宁变法和戊戌变法则不为人接受,难以推行,
甚至造成了纷乱,加剧了党争,改变了政治生态,动摇了国本。
为什么会这样呢?应该说事在人为,改革应该先化人、后化物。熙宁变法和戊戌变法
都有着理论体系欠缺和用力过猛、急于求成的弊端。虽然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商鞅变法
立木为信,重农抑商和奖励军功、严刑峻法等改革举措是循序推进的,符合秦国发展态势。
当代的改革开放也是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进行,契合民族复兴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而王
安石的熙宁变法在没有得到官宦文化理解的情况下孤勇冒行,法令纷繁,且存在急功近利
和用人不当的问题。戊戌变法也是犯了缺乏理论指导和激进、单一、用力过猛的错误,当
然在守旧派的围攻下很快就土崩瓦解了,改革的价值也就无法被认识和达成。
所以,对新事物的价值判断不全在于时间是否沉淀,而在于价值导向是否科学有效。
也要求参与主体积极、开放、理性,不因循守旧,不抱残守缺,不囿于私利,对真正利国
利民的正义之举要倾力帮扶,以达成正能量的价值,把握本质,才能把有意义的事有意思
地做好。
再如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新技术之价值也应该认知到位,价值确切,你用与不用,
它都在那里,切不可偏见懒惰,闭目塞听,人要与时俱进,用好了新科技的即时性、交互
性和私人订制,你的工作或许会锦上添花。
有位朋友说,雄鹰自会飞翔,小草自然茁壮,野花自顾芬芳。是的,让光阴在墨色里
流淌,让情缘在回眸处荡漾。我们的价值无需别人定义,尽心尽力,问心无愧,去追逐身
心能够得到润泽和温暖的理想之光。
时间和价值判断的思考
人生的时间很短暂,也很宝贵,我们首先应该明确时间的价值,然后才能利用时间去
认识和成就事物的价值。作为时代青年,应该修炼自己珍惜、善待、敬畏和管理时间的品
质。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其实,
人类对价值的认识过程,时间沉淀只是显性的表象,关键在其间主客体因素变化发挥的作
用。
和氏璧是天下所共传宝,它的横空出世颇费周章。卞和献璞,暴虐的楚厉王使玉人相
之以为石,刖其左足,逞勇斗狠的楚武王又刖其右足,到了相对贤明的楚文王终于体察苦
心,理璞得玉。可以看出,对和氏璧的价值判定虽经时间沉淀,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情
绪、良知和智慧,第三次献璞时国君和卞和都已非昔比了。
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也有着时间的沉淀,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
程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和流血牺牲,一百年过去,中国终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在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复兴大业如火如荼,民心凝聚,社会安定,科
学进步,全社会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也达到了空前。也说明时间沉淀是表象,正如习总
书记所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所以,人类对事物价值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过程,往往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会形成一些时间沉淀,但决定的因素是人。新事物也是这样,弱小、曲折、容易
被旧事物扼杀,需要一些时间沉淀应命待时,但重要的还是价值本身要有满足主体效用的
生命力、科学性因素,还要有主体推进价值认同的决断力、接受力、执行力因素,那样时
间沉淀的表象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价值呈现自然形成。
说来说去,还是事在人为。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中国方案成功了,方舱、隔离、口罩、
疫苗等有效手段迅捷展开。而由于文化认同、民族习惯、社会凝聚力和执行力等因素影响,
很多国家和地区至今瞎折腾,认识价值的时间沉淀自然要久一些,也会付出更大代价。同
样是劝人,魏征归纳了一下凡百元首,就说服了李世民接受《十思》;李斯列举了穆、孝、
惠、昭四君赖客之功,也让嬴政收回了逐客令;可王安石搬出助上大有为的合法性,司马
光当然不买账,所以一登相位,尽废新法。
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是的,
人类是健忘的,也是有欲望的,很多价值显而易见,也未必能让人奉行,当然只能如王安
石所说,繁华竞逐,悲恨相续。
时间距离之美
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古艳歌》云: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曹孟德诗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美国作家昆德兰说,
人很难在青春里认识青春。这一切话里话外都透露出一个道理,时间距离之美。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这话说得绝对了些,但也揭
示了一个心理法则,美作为一个正向的价值判断,时间距离确实可以提升主体的认知水平,
凸显客体的真实信息,从而让人得出准确的价值判断。
不是吗?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不可能在瞬间完成,云烟过眼浮光掠影往往不够,倒是距
离带来的视角变化易让人窥知门径,首先是空间距离的变化以几何透视之法醒人心眼,带
来全局、微观和多侧面的多唯感受,才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否则就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其次是时间距离,旧照片因时间积累的情愫更
显珍贵,爱情在于一生一世,友谊讲究地久天长,年轻时的一场失败,想开了,看淡了,
或许就只剩下了关于青春、成长、拼搏的美好回忆。
是的,用时间距离来审视,事物的价值往往更能被我们认识。三不朽的立德、立功、
立言在其时代往往众说纷纭,受偏见笼罩,被人心算计,都是正常的,但烟云散尽,尘埃
落定,真相尽显,价值自会还原,伪装也会剥离,沉淀出的璀璨更会闪亮历史的天空,诸
如姜太公垂钓渭水,司马迁著成信史,诸葛亮出师未捷,岳鹏举怒发冲冠,李太白恃才狂
放,王安石举步维艰,“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时间距离给出了最明智的价值导向。
其实,时空的距离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带给人们超然的心态,没有超然心态就会有
思维闭锁和障碍,犯智子疑邻和管窥蠡测的低级错误很正常。而时间距离就消除了实用价
值判断的感情负累,我们才可能更客观和纯粹,才可能无目的和非功利,从而得出更准确
的价值判断。所以,跳出圈外再来看,乌台诗案就是一场人生修炼。没有折腰向乡里小儿
的烦忧,有心远地自偏的灵魂净化,才能体会出采菊东篱的悠然。
当然,必须靠时间距离为条件,还是没有跳脱肉眼凡胎,人的认知水平有明眼、慧眼、
法眼、天眼之差别,毛泽东自是手眼通天的,革命之始就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抗
战之初就有了《论持久战》的论断,韩战大敌当前,他力排众议开战,为草创的共和国打
出了一个时代的和平和尊严。
还是要学会用超然的眼光看事物,用理性、发展和辩证的思维去判断,你会缩短时间
距离,抢得先机,所以不必为琐事烦扰,提前去经营把控,时间会淡化一切,也会证明一
切。
朋友,方寸间历数沧海桑田,回眸处细品浓情蜜意,是知己不远天涯海角,是朋友共
守斗转星移,是价值,也将引领你去努力成就那辉煌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