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大度容人,知人善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淮阴侯。曾食依漂母,也曾受胯下之辱。秦末,韩信参加反秦斗
争,投奔项羽,多次为项羽献计却不被采纳。转投刘邦,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并最终为刘邦打败
项羽,取得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他的评价。
刘邦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韩信说: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韩信、刘邦和项羽三人,你对哪个人感触最深?
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1.找出任务,明确指令
(1)共性的写作任务
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2)个性的写作任务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韩信、刘邦和项羽三人,你对哪个人感触最深?
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2.分析材料,多角度切入
本材料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陈述对象是韩信,从材料的篇幅上来看,出题者将重点放
在了韩信身上,主要交代韩信微时曾食依漂母,受胯下之辱。他投奔项羽,献计献策,均未被采纳;
后转投刘邦,制定对策,终成大业。如果考生将韩信作为写作对象,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韩信选择
忍辱负重,蓄积力量,等待时机,终成功业;韩信不得项羽重用,转投刘邦,懂得变通;韩信在刘邦
阵营出谋划策,深得赏识,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第二个层次是刘邦的一句话,其核心是总结自己“取天下”的原因,即“吾不如韩信,但吾能用
之”。抓住这句话便可以从刘邦的角度来阐述,刘邦自知在作战才能上不如韩信,他并没有嫉贤妒能,
而是加以重用,这说明他具有容人之量,且知人善任。
第三个层次是韩信对项王的评价,认为他“妇人之仁”。对于项羽的“妇人之仁”,仁者见仁智
者见智,这既是项羽失败的原因之一,也是他身上善良可贵的品质,所以可以批判也可赞扬。但根据
前文的情节,我们可以分析他在知人用人上的失误,这也是他与刘邦相比表现出的劣势。
【立意】1.从韩信的角度立意——忍辱负重待时机,及时变通成大业;找到合适的位置。
2.从刘邦的角度立意——胸怀大志,识人用人;知人善任的智慧。
3.从项羽的角度立意——抓大放小,理性思考;成大事者当不拘小节,做人懂得取舍;“妇人之仁”
不能丢。
【素材】1. 《论语》有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实为不易。昔有烛之武心怀
凌云之志,能言善辩,然而无伯乐举荐,只得湮没无闻。后来,郑国临难,佚之狐慧眼识珠,他向郑
伯举荐烛之武,并说如果烛之武面见秦伯,一定能凭借口舌之功,智退秦国军队。烛之武感念佚之狐
的举荐和郑伯的信任,于是“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雄师”。历史会铭记烛之武
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更会镌刻下佚之狐的知人之智。
2. 射影到如今社会,重用能干事,会干事的人已成为社会价值取向。习近平主席有言“办好中国
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若说国家的发展如铺一条长路,那么人才便是这一块
块铺路的砖,如鲍叔一般的人便是持砖者,路铺的是否平整宽敞,铺路的进度是否高效,既要看持砖
人铺砖的速度,更要看砖块的质量。再者,人们的价值取向具有传染性。若人人都做到站在低处时立
足于脚踏实地发展自己,不畏挫折,不被逆境击退;站在高处时发现贤才,珍视贤才,即领悟“达则
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精神,那千千万万人定能形成一股坚不可摧的社会洪流,引着每个可敬
的努力者,奋斗者寻到属于自己的果实。
3. 《鸿门宴》中有言:“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是做大事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行
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做人也应如此,应善于取舍,才能成就大事。古往今来,多少成大事者善于
取舍,不拘小节而获得成功。现实存在的事物包含多种矛盾,人不可能全面顾及,因此只有善于把握
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确“大事”的重要地位,不拘泥于小节,才能将大部分精力投
入到解决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过程中,才能减少细枝末节小事的阻碍,才能更快地获得成功。
4. 纵观我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凡成大事者,皆不拘小节。此处的“不拘”有两层含义:一则是
不与之计较,二则是伺机而动。无论是不计较,抑或是等待时机的以牙还牙,其中,皆包含了一个“忍”
字。
范文
大度容人,知人善任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书卷多情似故人,这次的读书会,我们重温了楚汉争霸时期惊心动魄的故事,“功高无二,略不
世出”的韩信,“妇人之仁”的项羽,“以善用人而取天下”的刘邦,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大度容人、知人善任的刘邦。
韩愈曾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啊,知人者,人多之,但谁能知人、可为伯乐呢?
同学们,你应知,伯乐者,不仅要有识人之慧眼,更要有容人的度量。
世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方能立非常之功。
昔时秦二世无道,任用奸佞,聚敛无度,荼毒百姓,致使海内分崩,四海鼎沸。是时,英雄、豪
杰并起,但唯汉高祖刘邦定鼎天下,开大汉四百年基业。
何则,唯其能容人、善任人也。
刘邦本一介布衣,为泗水亭长,少时常与萧何、卢绾交游,仁而爱人,豁达大度。后逢天下大乱,
啸聚山林,众人举其为首,仗大义之声,举反秦义旗,招兵买马,扩充战备。张良、陈平、韩信皆慕
名投奔,聚之麾下。
韩信本事于楚,但为楚不容,项羽轻之,任之为中郎将,韩信愤愤不平,终背楚归汉。汉高接纳
他,待他甚厚,弃离间之言,铸君臣之义,拜其为大将军,统帅三军。韩信报之以恩,虏魏、破代、
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
陈平与韩信一样,同为项羽所不容,待之甚薄,奔汉高,高祖受之。是时,绛侯、灌婴谗陈平“陈
平盗嫂、贪金。”汉高疑之,终信魏无知之言,重用陈平。陈平施离间计于楚,致使项羽麾下分崩离
析,范增疽发背而死,英布奔汉。陈平六出奇计,安大汉天下。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汉高得众人之力,众人效犬马之劳,垓下之战,扫灭项羽,汉高帝业已成,终登皇位。
然创业难,守成亦难。一日,汉高见群臣窃窃私语,召张良问之,张良曰:“群臣骚然,各不自
安。”汉高纳张良之策,封侯雍尺,须知雍尺先后叛汉,危害甚深,汉高弃睚眦之忿,彰人君之量,
忍常人所不能忍,为常人所不能为。
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最是书香能致远,同学们,容人者,人多之。容人,须如刘邦般,有识人之慧眼、惜人之明心、
容人之雅量。而这知人之伯乐,如星,照亮远路;如梯,助力登顶。我辈青年虽羽翼未丰,亦当深思
之、慎取之,待来日,为人伯乐,有胆识骏马,无畏护良才!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