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前抢分密卷(二)(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前抢分密卷(二)(解析版)

ID:731253

大小:628.63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1-06-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v 2021 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前抢分密卷(二)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 12 页,共五道大题,24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学校要编辑以“火红五月,绚烂青春”为主题的校刊,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 下面作品中与上面从《书法字典》上摘录的八个字书法字体不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面是校刊的“卷首语”。阅读这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火红的五月,是一首英雄的史诗;五月的日历,刻写着不屈的抗争。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 “五卅惨案”纪念日,如同一座座丰碑,铭记着革命的怒潮。五月以劳动者的节日 ① 幕,预示着一 v 切因奋斗而美丽,荷.锄挥汗投入热火朝天的耕耘,才会有丰厚的收获,劳动之歌永唱不衰。“五四”的风 雷、“五卅”的狂澜,如同一首首反帝反封建的战歌,荡气回肠地宣告着一个民族已经觉.醒。在这段历史 的记忆中,无数仁人志士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扬起民主和科学的风帆,揪开了思想解放的新篇章。 五月的光荣,须用我们绚烂的青春续写。先辈的教诲言犹在耳:“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 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甲)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 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乙)肩上的使命激励我们昂首阔步, ② 往直前,我们坚信, 青春之光在执着追求和不懈奋斗中会更加夺目! (1)一位同学不能确定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读音,以及①②处应填入的汉字。你认为下列判断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A.“荷”在此处是名词,意思是“沉重的负担”,应读 hè。 B.“觉”两处都用作动词,意思是“产生某种感觉”,都读 jué。 C.①处应当填入“启”,意思是“开始”。 D.②处应当填入“永”,意思是“永远”。 (2)另一位同学对(甲)(乙)两处的标点进行校对,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处应填入分号,表示前后分句之间为并列关系。 B.(乙)处应依次填入后引号和句号,表示直接引用的完结和句末停顿。 3.下面是校刊中对“红色火种点燃地——北大红楼”的介绍。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北京东城区沙滩有一座红色地标性建筑——北大红楼。“红楼”修建于 1918 年 8 月,是一座西洋古典 风格的大楼,主体采用红砖砌成,青砖窗套,红瓦披顶,这就是人们习惯称它为“红楼”的原因。作为中 国近代史的重要坐标,这座红楼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也点亮了中国的颜色。它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 垒、“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 ① 、 ② 和 ③ 的里 程碑,是中华民族走向 ④ 的历史起点。同时,北大红楼述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留下了 一批知识分子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足迹。在这里,李大钊创建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蔡元培大刀阔斧进行教 育改革,陈独秀等人创刊了《每周评论》,宣传反封建的文化思想。 (1)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思想启蒙 ②社会革命 ③伟大复兴 ④民族觉醒 B.①思想启蒙 ②民族觉醒 ③社会革命 ④伟大复兴 C.①社会革命 ②思想启蒙 ③民族觉醒 ④伟大复兴 D.①伟大复兴 ②民族觉醒 ③思想启蒙 ④社会革命 (2)同学们想把这段文字放在校刊某个栏目的标题下,你认为最适合的是( ) A.风云激荡忆峥嵘 B.为有牺牲多壮志 C.一唱雄鸡天下白 D.鉴往知来续华章 (3)一位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为了唤醒民众,陈独秀创立了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 志《新青年》,周树人使用“① ”这一笔名,在该杂志上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 v 人日记》,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制。这篇小说后来与《② 》《药》等作品均被收入小说集《呐 喊》中。 下面是“烈士家书选辑”这一专栏的前言,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烈士的家书中,我们可 以窥见他们精神的崇高,夏明翰就义前给母亲的遗书里写道:“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 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在开往刑场的火车上,赵一曼给唯一的儿子留下最后一封信:“在你 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受党组织派遣到台湾执行任务的侯文理,在大 陆解放前夕写信给未成年的儿子:“现在我们的国家,是要在新民主主义的号召下建设新的人民共和国了, 你们现在不知努力读……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在这一封封家书中,倾诉着革命者对家人的舍 弃,对胜利的渴盼,以及为国牺牲的无畏无悔,尽显赤子之心。 4.这段文字中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句子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诗句中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达主题不同的一项是( )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C.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答案】 1.D 2.(1)C(2)A 3.(1)B(2)A(3)①鲁迅 ②孔乙己或故乡等 4.“在这一封封家书中”改为“这一封封家书”;“倾诉着革命者对家人的舍弃”改为“倾诉着革命者对 家人的不舍”。 5.D 【解析】 1. 从《书法字典》上摘录的八个字书法字体是行书。 ABC 依次是天下第一、二、三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寒食帖》; D 项是毛主席的草书《沁园春·雪》,所以答案为 D。 2. (1)考查字音、字形、词语的意思。 A.“荷锄”的意思是用一侧肩膀扛着锄头。“荷”是背负的意思,是动词; B.“觉醒”意思是觉悟、醒悟;“觉”是觉悟的意思。“直觉”的意思是直观感觉,“觉”是“感觉”的 意思。都读 jué; C.①处应当填入“启”。“启幕”意思是开幕,“启”意思是“开始”; D.②处应当填入“勇”。勇往直前:不怕艰险,奋勇地一直往前进; 故选 C。 v (2)考查标点符号。 B. 【乙】处应依次填入句号和后引号,表示直接引用的完结和句末停顿; 故选 A。 3.(1)考查选词填空。结合上文“它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 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 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故①处填 “思想启蒙”;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 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 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故②处填“民族觉醒”;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 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 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 新一页,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中华民族开始走向伟大复兴。故后两处填“社会革 命”“伟大复兴”。故选 B。 (2)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这段文字介绍了“红楼”的修建,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五四” 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北大红楼述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留下了一批 知识分子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足迹。据此可知,红楼见证了中国风云激荡的那段峥嵘岁月,故选 A。 (3)考查作家作品。《新青年》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 立。1918 年 5 月 15 日,周树人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它奠定了新文化运动(1919),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 收录鲁迅于 1918 年至 1922 年所作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 Q 正传》《故乡》等 14 篇小说。 4.(1)考查病句的修改。“在这一封封家书中”掩盖了句子的主语,应该去掉“在”和“中”;“倾诉 着革命者对家人的舍弃”用词不当,将“舍弃”改为“不舍”; (2)考查诗歌主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达林则徐愿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 ABD 三项和例句相似,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C 项表达的是爱情主题; 故选C。 二、古诗文阅读(共 17 分) (一)默写。(共 4 分) 6. (1)苏轼在中秋之夜,望月感叹:“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2)天接云涛连晓雾, ( 李清照《渔家做》)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 句: , 。 【答案】 (1)月有阴晴圆缺 v (2)星河欲转千帆舞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解析】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缺、转等。 (二)(共 5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招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 作者将一个“狂”字贯穿全词,对“狂”字内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人此时 40 岁便自称老夫,志得意满,此一狂也。 B. 太守出猎而须“报”知百姓跟随去看,此二狂也 C. 出猎必须射虎,自比孙郎,英姿勃发,此三狂也。 D. 词人将自己写成弯弓劲射的英雄形象,此四狂也。 8. 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调将叙事、用典、言志融为一体,风格豪放,超迈洒脱。 B. 这首调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由虚而实,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C.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心系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 D. 这道词通篇押“阳韵”,音调铿锵高昂,表现出词人意兴飞扬的气派。 【答案】7. A 8. B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分析。结合写作背景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知,词人此时被贬,仕途不 顺,40 岁就自称老夫,心境因仕途的坎坷而老迈,“志得意满”的说法是错误的,一狂是“左牵黄,右擎 苍,锦帽招貂裘”的神态之狂,故A错误,选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赏析。这首词上阕写出猎的盛大场面,描写了出猎的装扮、出猎的随从和百姓,是实写, 下阕更由实而虚,通过用典抒发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的爱国之情,故B错误,选B。 (三)(共 8 分)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下面 9-11 小题。(8 分)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涂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v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乙)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朝.而往 朝.晖夕阴 朝.思暮想 朝.花夕拾 B.作.亭者谁 泠泠作.响 一鼓作.气 作.奸犯科 C.佳木秀.而繁阴 山清水秀. 一峰独秀. 后起之秀. D.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势竞上 负.荆请罪 如释重负. 10.翻译文中划线语句,并依据文章内容作出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游赏山水的乐事,领会于心间而寄托在洒上了。 理解:从山水中感受到快乐,作者无以言表只能寄寓在酒中,这是在借酒含蓄地表现当时被贬的心境。 (乙)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理解:作者此时身心愉悦,陶醉在这和谐的氛围中,获得了平静自然、旷达恬淡的感受。 11.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像欧阳修一样,身处逆境,却能积极有为。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概括说明这种品 格在苏轼和曾巩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苏轼)既至杭,大早,饥疫并作。轼请于朝。明年春,又减价隶粜①常平②米,多作饘③粥药剂,遣使 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复发橐④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⑤钱粮待之。 (取材于《宋史·苏轼传》) 材料二 (曾巩)知福州……福州无职田⑥,(官府)岁鬻⑦园蔬收其直⑧,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 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取材于《宋史·曾巩传》) 【注】:①[粜]卖出(粮食)。②[常平]官府粮仓。③[饘]zhān,稠(粥)。④[橐]tuó,(苏轼自己的) 口袋。⑤[畜]通“蓄”,积蓄。⑥[职田]作为俸禄的田地。⑦[鬻]yù,卖。⑧[直]通“值”,这里指薪俸。 【答案】 v 9.A 10.【乙】 11.苏轼在杭州作官时,遇到饥疫灾荒,他减价售粮,筹备救灾物资,又拿出自己的钱帮助百姓求医问药。 曾巩在福州做官,不卖园蔬增加个人收入,坚决不与民争利。这些都体现了苏轼与曾巩身处逆境中依然积 极有为的责任担当精神。 【分析】 9.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 A.早上\早上\早上\早上; B.建造\发出\振作\进行某种活动; C.茂盛\美丽而不俗气\美丽而不俗气\特别优异的,亦指特别优异的人; D.背\凭借\背\驮,背; 故选 A。 10.甲:“山水之乐”翻译有误,应为“欣赏山水的乐趣”。理解中“这是在借酒含蓄地表现当时被贬的 心境”有误,应为“这是作者在借酒表达自己怡情山水、自得欣悦的心境”。 故选乙。 11.考查比较阅读。根据材料一中的“减价隶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和“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可知, 苏轼在杭州做官时,遇到饥疫灾荒,减价售粮,做了很多粥和药剂。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 病场所。根据材料二中的“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可知,曾巩在福州做官,不靠卖园圃 蔬菜来增加薪俸,不与民争利。由上可知,两人同为被贬之身,却依然勤政爱民,积极有为。 【参考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 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 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 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 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 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 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 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 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 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 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 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 v 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材料一: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 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 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 材料二:曾巩,任福州知州。……福州没有职田,官府每年用卖园圃蔬菜来增加薪俸,太守自己收入 常常三四十万。曾巩说:“太守与民争利,怎么可以?”就停止了这种做法。后来的官员也不再这样获取 收入了。 三、名著阅读(5 分) 12.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往往有追求,有信仰,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请从以下名著 中任选一部,结合书中人物的相关故事,谈谈作品中人物的信仰。 A.《海底两万里》 B.《钢铁是怎样炼成 》 C.《红星照耀中国》 【答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信仰共产主义,这赋予他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给予他坚定的意志, 他的信仰坚定而强大,帮助他渡过一次又一次人生难关,当他失明时,当他瘫痪时,都是他的信仰支撑他 坚持下去,用顽强的毅力和身体的痛苦抗争,成就了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灿烂的一生。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常识。选择三个名著中的某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人物的信仰。示范一:《海底 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尼摩信仰是民主和自由,他对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极端痛恨,向往民主与自由。 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做正义的斗争。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 入海底,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他的信仰从来没有改变过,正是对民主和自由的信 仰,让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道路。示范二:《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朱德。朱德信仰的是共产主义,他本来 在国民党的军队中拥有很高的军衔和地位,但是他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选择离开,选择过一种清贫的、 艰苦的、漂泊的道路,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指引了他的人生方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的价值。 四、现代文阅读(共 24 分) (一)(共 7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全民阅读共享书香 2020 年 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以“读辽宁,爱辽宁”为主题的辽宁者第九届全民读书节正式开幕。 与往届相比,此次开幕式首次采用“云”开幕形式,在全省 14 个市的官方视频账号联动直播。 阅读点亮人生,书香润泽心灵。近年来,我省致力于书香辽宁建设,营造出发读书、善读书、读好书 的浓厚氛。读书节期间,主办方将联合省内部分实体书店,向读者提供各类热点图书书单。 (选自《辽宁日报》) 【材料二】 v 【材料三】 学人荐书 书籍中的人生、思想和知识,远非任何个人经历和经验可以替代:书籍能在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 丰富人的自我认识和存在感一一这便是好书何以为人的良师益友的根据。 推荐阅读:《少年读中国简史》《新中国极简史)(《学者的人间情怀》 ----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 读书养静气,读书有底气,读书生勇气。 推荐阅读:《论语》《红楼梦》《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中国民族大学教授蒙曼 (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四】 随着 5G、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并融入日常生活,人们对技术推动下的数字阅读有 了更多体验。 对于一些热衷数字阅读的人来说,如果电子阅读器不再只显示黑灰白色,而是呈现更加丰富的色彩, 阅读体验会大不一样。如今,这一题望已经不难实现。2020 年 3 月,国内某电子书阅读器品牌发布一款彩 色墨水屏电子阅读器。这款阅读器可显示 4096 种色彩,可以更好地阅读儿童绘本、艺术画集、带图解的专 业书籍和文献资料等。 在数字技术推动下,电子阅读器阅读、听书、AR互动等阅读形式发展迅速,让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高效。 (选自《人民日报》) 13. 对以上四则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2020 年,辽宁省第九届全民读书节开幕式首次采用“云”开幕形式。 B. 据调查,全国人均图书拥有量 2017 年是 6.49 册,2018 年是 6.85 册。 C. 梁晓声认为,好书能丰富人的自我认识和存在感,能成为人的良师益友。 D. 数字技术、电子阅读器阅读、听书、AR互动等阅读形式,让读书更生动 14. 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的阅读呈现出哪些特点?请根据【材料二】【材料四】回答。 15. 在辽宁省全民读书节期间,某班级召开了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讨论会。请结合以上材料, 补全下面的讨论发言。 主持人:同学们都想多读几本好书,但书店和图书馆的书太多了不知道怎样选择,大家能提一些建议吗? v 晓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佳明:晓慧说得很好,我还有一个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感谢两位同学的发言。 【答案】 13.D 14.全国人均图书拥有量逐年增加;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逐年增加;人们对数字阅读有了更多体 验,读书变得更生动高效。 15.(1) 我们可以多关注最近读书主办方提供的图书书单。 (2)我发现报纸上“学人荐书”栏目,作家、学者推荐的书目也很好。 【解析】 【13 题详解】 考查对材料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 D. 结合“在数字技术推动下,电子阅读器阅读、听书、AR互动等阅读形式发展迅速,让读书变得更加 生动高效”可知数字技术电子阅读器阅读、听书、AR互动等阅读形式发展迅速,让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高效。 D项表述内容与原文不符; 故选D。 【14 题详解】 考查信息的提取与概括。本题的解答要结合材料二的图表与材料四的内容进行概括,从材料二的图表 来看,可以得出:全国人均拥有图书的量在逐年缓慢上升,图书馆总流通人次也在逐年不断增长。而在材 料四中,结合“人们对数字阅读有了更多体验,读书变得更生动高效”“让读书变得 更加生动高效”等语 句可概括出人们对数字阅读有了更多体验,读书变得更生动高效。 【15 题详解】 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根据题干要求,需要对怎样选择书籍提出建议。解答此题,可以 结合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材料一中主办方为读者提供各类热点图书书单,据此可以建议大家多关注 读书主办方提供的图书书单。材料三中是两位著名学者的阅读推荐等内容,据此也可以建议大家根据 “学 人荐书”中著名学者推荐的书单进行选择。 (二)(共 10 分) 阅读《抬头看见花》,完成下面小题。 窗台上的小斑鸠 沈洋 ①拉开办公室的窗帘,我惊呆了——窗台上,竟然出现一个鸟巢。 ②那巢正好筑在窗台的西角,西面紧贴墙体,北面嵌入窗槽,紧靠玻璃,整个基座稳稳地立在约有三 寸宽的窗台上。巢由细小的树枝搭成,约半尺高,直径如碗口大小。 ③出差一周回来,鸟巢添了两枚鹌鹑蛋大小的鸟蛋,而“主人”却未现身。 v ④大约过了十分钟,鸟儿终于露面,是只肥硕的大鸟。其大小、外形和鸽子相似,颈部有一带白斑花 纹,看上去像是围了一条花围巾。它先是飞到我窗外的树枝上歇息,之后“扑棱”一声来到我的窗台上, 两只绿豆般圆溜溜的大眼睛转个不停,十分警觉地看看四周。见没什么危险,才摇摆着走到鸟巢前,轻盈 地跳到巢中。 ⑤我赶紧查阅资料,得知其名为斑鸠,属于鸟纲鸽形目。 ⑥就这样,我每天上班,斑鸠也上岗。我每天进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轻手轻脚地走......到窗前,把窗 帘掀开一条缝.....,生怕惊吓着斑鸠。每每这时,就见斑鸠警觉地转动着眼睛,朝窗内望两眼,便飞到旁边的 树枝上。 ⑦渐渐地,每次开窗时,斑鸠先是一惊,起身展翅欲飞,却并未真的飞走。再往后,干脆稳坐巢中不 动,还拿一双信任的眼睛看着我,让我无比温暖。 ⑧一天,我见到大斑鸠先是飞到窗外的树枝上歇息,见周边没有“外敌”,便飞到窗台上,来到巢边。 巢中那只稍清瘦一点的斑鸠,纵身一跳,落在窗台上,大斑鸠“扑通”一声飞到巢中,继续孵蛋。原来, 斑鸠夫妻是轮番进行孵蛋的。我连忙用手机将这段场景记录下来。 ⑨亲眼见证新生命的诞生,这是一份难得的生命体验。我为此激动并欣喜着。 ⑩一天早上,当我来到办公室,轻轻掀开窗帘的一刹那,我被震撼了。只见巢中一团黑乎乎的小东西 正在轻轻地蠕动。我确认,那是小斑鸠无疑。好奇心驱使我贴近玻璃去仔细观察。这是一对小斑鸠,毛茸 茸的,十分可爱。身上没有羽毛,只能看到黑里透红的皮肤,表皮长了一层碎细的茸毛。那一吐一吸之间, 分明能看到那一对小斑鸠身体的律动。我看到斑鸠妈妈与两只小斑鸠嘴对嘴亲密,如果没有猜错,应该是 斑鸠妈妈正在“渡食”吧。 ⑪之后,斑鸠妈妈和斑鸠爸爸更忙碌了,飞来飞去地觅食,喂养两只小斑鸠,喂饱后就蹲在小斑鸠的 上面,用身体温暖自己的孩子,直到小斑鸠慢慢长出羽毛,逐渐丰满,飞向蓝天。 ⑫仅仅半年时间,我的窗台上,已经孵化出六只小斑鸠。每一个小生命的诞生、蠕动、练翅、起飞和 离开,都让我又惊喜又失落。我会为一场大雨或是一场大风而担忧斑鸠的命运,会为天气降温而担心小斑 鸠是否受冻,我进出办公室的脚步变得更轻了。单位装修办公室,我会特别嘱咐工友们,一定不要损坏鸟 巢。 ⑬明年春天,相信斑鸠一家,还会再回来的。 16. 阅读选文,斑鸠给“我”带来了那些情感体验?请用原文的词语概括。 初见斑鸠,仔细观察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天相处,渐渐熟识时:(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眼见证新生命诞生时:(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小生命的诞生、成长和离开时:(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品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说说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每天进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轻手轻脚地走......到窗前,把窗帘开一条...缝,生怕惊吓着斑鸠。 18. 选文除了表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你还读出些什么?请结合选文内容回答,答出两点即可。 v 【答案】 16. (1) 惊喜 (2) 温暖 (3) 激动欣喜、震撼 (4)又惊又喜 17. “轻手轻脚地走”“开一条”写出“我”接近斑鸠时动作很轻很谨慎,表现“我”既想看斑鸠又 生怕惊动它们的心理,表现“我”对斑鸠的喜爱呵护之情。 18. 示例:父母哺育子女的辛劳和爱;生命的神奇。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结合文章情节的发展来梳理概括。 “我惊呆了——窗台上,竟然出现一个鸟巢”, “竟然”一词与后面“我”对斑鸠细致的观察和描写,体现了“我”初见斑鸠时的惊喜;“干脆稳坐巢中 不动,还拿一双信任的眼睛看着我,让我无比温暖”,斑鸠对“我”的信任让“我”感到温暖;“亲眼见 证新生命的诞生,这是一份难得的生命体验。我为此激动并欣喜着”“我被震撼了。只见巢中一团黑乎乎 的小东西正在轻轻地蠕动”写“我”的激动欣喜、震撼的心理;“每一个小生命的诞生、蠕动、练翅、起 飞和离开,都让我又惊喜又失落”,写“我”的又惊又喜。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炼字。结合描写手法和人物情感分析。“轻手轻脚地走”“开一条”是对“我”的动作描写, “轻手轻脚”一词写出“我”接近斑鸠时动作很轻很谨慎,“一条”意指很窄很小,写出“我”既想看斑 鸠又生怕惊动它们的心理,此心理体现了“我”对斑鸠的喜爱呵护之情。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题。结合选文内容回答。文章通过写人对斑鸠的呵护,斑鸠对人的信任,主要表 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除此以外,作者还抒写了父母哺育子女的辛劳和对子女的爱的主题,如“斑 鸠夫妻是轮番进行孵蛋的”“斑鸠妈妈和斑鸠爸爸更忙碌了,飞来飞去地觅食,喂养两只小斑鸠,喂饱后 就蹲在小斑鸠的上面,用身体温暖自己的孩子,直到小斑鸠慢慢长出羽毛,逐渐丰满,飞向蓝天”;还抒 写了对生命的神奇的赞叹,如“亲眼见证新生命的诞生,这是一份难得的生命体验。我为此激动并欣喜着” “轻轻掀开窗帘的一刹那,我被震撼了。只见巢中一团黑乎乎的小东西正在轻轻地蠕动”“每一个小生命 的诞生、蠕动、练翅、起飞和离开,都让我又惊喜又失落”,表现了神奇的新的生命给“我”带来的欣喜、 震撼之感。 (三)(共 7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像牛一样耕耘 像牛一样奋发 ①古往今来,中国人爱牛,敬牛,颂牛,或咏之,绘之,塑之。在 (甲)(朝代)诗人柳宗元看来, 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宋代名将李纲眼中,牛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的牺牲精神;在现代诗人臧克家笔下,牛具有的是“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 ②“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 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在 2021 年春节团拜会上, v 习总书记深情礼赞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并赋予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以新的时代内涵。“三牛”精神,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需要广大中华儿女继承并弘扬。 ③“俯首甘为孺子牛”,(乙)先生曾以这样饱含真情的诗句歌颂牛。千百年来,牛都是任劳任怨、 无私奉献的象征。画家李可染便曾将自己的画室堂号定为“师牛堂”,他这样解释自己为何喜欢画牛:“牛 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不辞劳苦、不计得失,脚踏实地、默默奉献,这是牛身上的品格, 也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精神。 ④“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古人历来将牛视为开天辟地的力量之一。人们之所以赞颂牛,也在于牛 所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劲头。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 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年逾花甲时,仍干劲十足,经常工作到深夜。有人问他多大岁数了,他回 答:“属牛的。”以牛自况,不仅仅在于他生肖属牛,更在于他性格属牛——像其父亲钱玄同所寄望的, 始终发扬属牛的那股子“牛劲”。也正是这么一股子“牛劲”,让他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为我 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作出了突出贡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这股子“牛劲”永不过时。 ⑤古语有言:“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牛之所以成为人们讴歌的对象,还在于它具有艰苦奋斗、 吃苦耐劳的品质。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 耘。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 5 幅画的规矩。正是因为像牛一样 勤奋,他才最终收获“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的真功夫。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一切成绩的 取得,都是在“不教一日闲过”中耕耘出来的;每个梦想的实现,都是在“一个汗珠子摔八瓣”中拼搏出 来的。 ⑥“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 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习总书记 的话语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19.请先补齐(甲)(乙)两处的内容,再说说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0.请你说说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21.新学期,假如学校想在校园里放置一座与牛有关的雕像,你认为应该选择“孺子牛”,“拓荒牛”, 还是“老黄牛”?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明理由。 选择: 理由: 【答案】 19.唐代 鲁迅 论点:“三牛”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需要广大中华儿女继承并弘扬。我们要像牛一样 耕耘,像牛一样奋发。 20.答案示例: ①作者首先提出观点:拓荒牛所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 中前行的力量所在; v 或者:作者首先引用名言写人们称赞牛的勇于开拓的劲头,来引出本段的观点“……” ②然后,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年逾花甲仍像拓荒牛一样干劲十足,为我国两弹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 的事例论证观点; ③最后,强调勇于开拓的这股子“牛劲”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或者:最后得出结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这股子“牛劲”永不过时。 21.答案示例: 选择:老黄牛。 理由:因为老黄牛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学校里的师生也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文中写道:一切 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不教一日闲过”中耕耘出来的;每个梦想的实现,都是在“一个汗珠子摔八瓣”中 拼搏出来的,这和学校里教师为了培育人才的默默付出,学生为了学习知识坚持努力具有相同点。言之有 理即可。 【分析】 19. 第一问:考查文学常识。柳宗元是唐代诗人。“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的诗句。 第二问:考查中心论点的查找。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题目、首段或末段等三个位置。根据本文题目“像牛 一样耕耘 像牛一样奋发”,联系第二段中的“‘三牛’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需要广 大中华儿女继承并弘扬”可得中心论点:“三牛”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需要广大中华 儿女继承并弘扬。我们要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 20. 考查分析论证思路。细读第四段可知,首先引用名言,既点明了人们赞颂牛的原因,也提出自己的观点: 拓荒牛所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然 后列举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年逾花甲时,仍干劲十足,经常工作到深夜,“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 奠基人,为我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实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本段观点。末句总结全段, 得出结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这股子“牛劲”永不过时。 21. 考查阅读迁移的能力。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可选择孺子牛,因为学校的老师们无私奉献,任劳任 怨,把全部的心血都挥洒在学生身上,他们不辞劳苦、不计得失,脚踏实地、默默奉献。与第三段中提到 了孺子牛的精神相契合。可选择拓荒牛,因为老师勇于开拓创新,精心备课,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不 断适应新的形势,为学校的生存发展做出出突出贡献,与第四段中对于拓荒牛精神的论述相相合。可选择 老黄牛,老师们为了教育学生,吃苦耐劳,耕耘不辍,虽生活清贫却痴心不改。与第五段对于老黄牛精神 的论述相契合。 五、写作(40 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22.题目一: 青春的含义,可以是责任,是担当,是慷慨激昂;还可以是勤于思,是精于业,是一棒又一棒的薪火 v 相传。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你用什么来诠释“青春”的含义? 请以“在迎接建党百年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答案】范文: 在迎接建党百年的日子里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青春的含义,可以是责 任,是担当,还可以是勤于思,是精于业…… 历史和现实都在证明: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百年沧桑岁月,无 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幻,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已经凝结成一种“超时空” 的永恒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国青年,用汗水、智慧和热血镌刻下属于青春的刻度,谱写出一曲曲壮美的青 春之歌。 在迎接建党百年的日子里,要胸怀忧国忧民之心。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从第一条 由中国人自主建设的京张铁路,到中国第一条运行速度 350 千米/小时的京津城际高铁,再到“八纵八横” 高速铁路网中智能化京张高铁的开通运营,新中国的发展如同一趟不断提速的列车,经历了众多坎坷,却 也创造了无数奇迹。而一切的背后,都有无数中国青年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身影。春夏秋冬,四季交 替,栉风沐雨,一往无前。 在迎接建党百年的日子里,要勇担奋斗复兴之责。百余年前,五四先驱李大钊先生曾这样激励青年: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行百里者半九十,目标越近,青年人则更需要加倍努力、加速向前,用 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勇担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不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年风采。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从青丝到白发,变的是容貌,不变的是心中的执着信念。作为当代青年,我们 应当将个人发展同国家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中,正确选择自身的发展方向与前进道 路。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前进吧,中国青年!以奋斗姿态让青春去远航, 用澎湃热血为人生做注解,这是送给建党一百周年最好的礼物。 【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极富时代色彩,让学生有话可说。阅读材料部分可知,这篇作文意在让 我们结合党的发展历史和当前生活实际,阐述当代青年心中“青春”的含义,写成议论文较为合适。写作 时既可以根据提示,将青春理解为责任、担当等,也可以将青春赋予新的内涵,如奋斗、拼搏、进取等富 有正能量的词语。如:为庆祝建党 100 周年,我们可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 社区做出自己的贡献,为青春增光添彩。又如:“青春”可以理解为听党话、跟党走,立大志、明大德, 成大才、担大任,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奋发有为的理想追求,展现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行、与时代 同行、与梦想同行的青春风采,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还可以列举在党的发展中做出过重大 贡献的英雄人物的事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3.题目二: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 v 党的传家宝。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 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联想或思考,请选好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 剧除外),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2)不少于 600 字;(3) 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例文: 厉行节约 从我做起 资源在枯竭,能源在短缺,大自然在哭泣——浪费或许就是一刹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我们从小念到大的古诗,而我们又真正做到勤俭节约了吗? 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个统计报告。在学院食堂中,你是否有过将只吃 了几口的包子扔到餐桌上?是否将饭菜吃几口就倒掉……一位同学调查中发现,平均五位同学就有一位要 倒掉小半碗饭菜,倒掉三分之一饭菜的同学更多。一顿饭下来会装满好几个泔水桶。看着满桶满桶的剩菜 剩饭,实在令人感到可惜。食堂里的浪费皆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在浪费的同时,有想过这世界上一些地方 每天饥肠辘辘的人们吗?资料显示全球每天有将近两万五千人死于饥饿,其中百分之五是 5 岁以下的儿童, 饥饿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我们是否应该深思呢? 而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现象我们并不少见:多台电视机同时开,多个电脑同时用;电视没看时不切 断电源,长期处于待机状态;几十上百瓦的白炽灯同时开好几个;饮水机二十四小时运作;打开水龙头哗 哗一放就是好几分钟,等到热水出来了,才慢悠悠地洗漱。摸着良心说,以上的情况我们有多少时候遇见 过。也许是不经意的一瞬间,也许是不起眼的一伸手。物质就这样被我们浪费了,我们又是否应该忏悔呢? 其实古往今来也有许多节约的榜样人物,比如我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主席。毛泽东要求别人的 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 73 次、穿了 20 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 60 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 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 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地球母亲在哭泣,面对司空见惯的浪费,我们是否应该做点什么?浪费或许是一刹那,而节约也仅仅 是举手之劳。对此,我倡议: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解析】一、审题: 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讲话的核心思想是“勤俭节约”,所以,围绕这一中心思想,按要求可从自己的 经历、感受或自己身边的故事写成记叙文,也可树立观点发表议论。 题目可拟为《勤俭节约是美德》《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等。 二:文体: 本文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写成议论文 v 三、选材、立意及结构安排: 如果写记叙文,题目为《勤俭节约,从小事做起》,可从家庭生活选材,记叙一家人日常是如何做到节俭 的。开头引题:暑假开始的第一天,我们全家一致决定,就把今天设为“家庭节俭日”。然后可写妈妈用 淘米水浇花的场景;再写我把之前用过的作业本、练习本等整理在一起,准备做暑假作业时用本子的反面 当演算纸的场景;接着写晚上我们决定,妈妈放下手机,爸爸关闭电脑,我们一家三口每天晚上出去散步 或做健身运动,出门前关灯,关闭电源插座,就从暑假第一天开始。结尾深化中心:经过今天一天的实践, 我们体会到,其实做到节俭并不难,关键在于从思想上重视,注意从生活小事做到节俭,并且养成习惯。 我们决定把每天都看成家庭节俭日。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还可以写自己看到的身边一些普通人勤俭节约的故事。如《邻居奶奶感染了我》,第一个场景:邻居奶奶 是退休医生,有一天,我去邻居奶奶家找奶奶的孙女玩儿,发现邻居奶奶正在用缝纫机缝布袋,我很好奇, 就和奶奶聊了起来,原来奶奶做的是环保布袋,去超市购物就不用每次都买塑料袋,既节约又环保,奶奶 还送我一个环保布袋。回家我把这件事告诉妈妈,妈妈也缝了几个布袋。第二个场景:我去邻居奶奶家, 还发现,奶奶不把洗过衣服的水倒掉,奶奶见我疑惑,告诉我说这些水可以用来冲马桶,刷洗手盆。这样 水就可以二次利用了。于是我把这些告诉妈妈,我自己洗衣服的水也不随便倒掉了。第三个场景:有一次 奶奶让我在她家吃饭,她舀米用的是一个带有刻度的小量杯,奶奶说自己天天做饭,几个人吃舀几杯准够 吃她心里有数,每次大家都能吃饱还不剩饭,这样免得剩饭谁也不爱吃,还浪费粮食。这个小量杯是买锅 具就带的。回到家,我赶紧让妈妈找我家的锅具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量杯。原来妈妈嫌她小,舀米太麻烦, 扔到了抽屉里。从此我家也用它舀米做饭,真的做饭有准儿了,节省了大米。结尾扣题深化中心:奶奶的 节俭的思想和行动感染了我,感染了我们一家,勤俭节约,从小事做起吧! 若写议论文,如题目为《厉行节俭》,开头树立论点:可以用名言引论点,诸葛亮《诫子书》中写道“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时代在发展,但我们依然要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然后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 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证明中心论点。可根据需要选择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做论据。如 1.唐宋八大家之 一的苏轼 21 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 40 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 1080 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 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 12 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 30 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 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 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2.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 活中处处注意节俭,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 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 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 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够穿了”。3.60 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趁总 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护与加固建筑物,他们抢时间只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 浴缸。周恩来回国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 v 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我……你们花 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样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 影响?”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4. 有一次,比尔·盖 茨和一位朋友开车去希尔顿饭店。到了饭店前,发现停了很多车,车位很紧张,而旁边的贵宾车位却空着 不少。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那儿。“噢,这要花 12 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说。“我来付。”朋友坚 持道。“这可不是个好主意,他们超值收费。”在盖茨的坚持下,他们最终还是找了个普通车位。以上论 据不必都写在一篇文章中,有选择的使用。本论部分也可同时可写一些如今人们不注意节约的现象,如, 水龙头人走水空流;晚上空教室里灯火彻夜通明,食堂饭店里吃了几口的饭就倒掉了……严重的浪费让人 触目惊心。最后得出结论,深化论点,发出号召,呼吁人们增强勤俭节约意识,从我做起,从日常小事做 起。 无论哪种体裁,立意都是呼吁人们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