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考点:古诗阅读压轴题示例与解读
考点:
一、内容对应
(一)身份——(唐)王建《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二、比较阅读:同题材不同角度——周密《野步》和赵翼《野步》
三、思想情感的组合
(一)情感的组合——[东晋]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二)情感的组合——明·张弼《渡江》
(三)情感曲线——孙周卿《水仙子•舟中 》
四、诗眼——王维《过香积寺》
五、炼字——葛天民《迎燕》
六、写景艺术
(一)写景艺术——刘禹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二)写景艺术——辛弃疾《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
七、抒情方式
(一)抒情方式——姜夔《暗香》
(二)抒情方式—— 宋之问《送别杜审言》
八、尾联——王安石《旅思》
九、修辞——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十、表现手法
(一)虚实——教材示例
(二)虚实——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三)对比——(宋)刘克庄《北来人二首》
(四)衬托——韦庄《菩萨蛮》(其三)
十一、表达方式——(2011浙江卷)清·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
十二、谋篇布局(构思特色)
(一)谋篇布局——查慎行《早过大通驿》
(二)谋篇布局——(宋)周密《夜归》
(三)谋篇布局——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一、内容对应
(一)身份——(唐)王建《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
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
功勋恐不如。
1. 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 。首联中“ ”一词
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
【解析】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
他,“过”的意思为“拜访”。首联的意思是,蝉声从树梢传
来,深巷中的红漆大门前如此的冷清,好像主人在闲居之中。
“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
1. 造访 朱门
(二)时空角度——欧阳修《劳停驿》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2.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
【注释】
[1]山曲:山麓、山脚。曲:弯曲,转弯。山中弯曲的水路。[2]
豁尔:豁然,开阔的样子,形容开阔和通达。平川:地势平坦
的地方,平原。[3]帆初落:船上的帆布刚刚从桅杆之上降落下
来,所以言"树杪"。树杪:即树梢。是说水位高,帆如落于树
巅。[4]荒烟:即荒野而无人烟之地。荒烟几家聚:指长江三峡
西陵峡口高山上几户相聚居的人家。此句意为:几家相聚居的
人家升起荒野的炊烟。[5]瘦野:贫瘠的山野。一刀田:田形如
刀,极言田面之小。像刀刃一样窄小,挂在高高的山野上的
山田。[6]惊滩:险滩。鸟道:小道。言山高而险,只有山鸟才
能飞过的山口小道。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2.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
【译文】
一只孤舟转过山中弯曲的的山路,一片开阔的平川便出现在
眼前。抬头看见船帆好似从树梢降落,远山顶上圆月当空。
山间聚集着几户人家,炊烟缭绕,更显荒芜;瘦野薄田,狭促
如刀,贫瘠之至。在这弯曲的险滩、狭窄的水道前,我这个
漂泊之人正在发愁明早要如何渡过这茫茫前路。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2.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
2.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
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
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
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
布置巧妙。
二、比较阅读:同题材不同角度——周密《野步》和赵翼
《野步》
野步 [宋]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
风野草花。
野步 [清]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
叶白人头。
3.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分)
【注释】周密《野步》
麦陇:麦田。
【译文】
和煦的风吹斜了麦陇的新稻,小青蛙在水洼草根处不停的叫着。
多么羡慕那无忧无虑的蝴蝶啊,暂且沉醉在这春风过处的花田
草甸吧。
【注释】赵翼《野步》
①峭寒:料峭。②红他枫叶白人头:这是名句。意思是:(秋
风)把枫叶变红,却把人的头发变白了。更是感叹时间不饶人。
野步 [宋]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
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
红他枫叶白人头。
3.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分)
3.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
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
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
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分)
三、思想情感的组合
(一)情感的组合——[东晋]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
田舍二首》(其二)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
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
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
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4.“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注释】
①先师:对孔子的尊称。遗训:留下的教诲。忧道不忧贫:这两句是说孔子
有遗训:君子只忧愁治国之道不得行,不忧愁自己生活的贫困。
②瞻望:仰望。邈:遥远。逮:及。勤:劳。长勤:长期劳作。
③秉:手持。耒(lěi):犁柄,这里泛指农具。时务:及时应做的事,指农
务。解颜:面呈笑容。劝:勉。这两句是说手拿农具高兴地去干活,笑语勉
励农民从事耕作。
④畴:田亩。平畴:平旷的田野。交:通。苗:指麦苗,是“始春”的景象。
怀新:指麦苗生意盎然。
⑤岁功:一年的农业收获。即事:指眼前的劳动和景物。
⑥行者:行人。津:渡口。行者问津:用长沮、桀溺的事。
⑦相与:结伴。劳:慰劳。
⑧聊:且。陇亩民:田野之人。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
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
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
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
故。
4.“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句解】
(1)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1)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先师指孔子,他曾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něi)(饥
饿)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
说:“君子谋求的是道而不去谋求衣食。耕作,常常会有饥饿;
学习,往往得到棒禄。君子担忧是否能学到道,不担忧贫穷。”】
(《论语·卫灵公》)按照孔子这句古训,作为一个士人(知识分
子),应该以追求“道”(真理)为终极目标,一个士人不应该
为贫穷而担忧,他真正经担忧的是难以追求和实践“道”的要求。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
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
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4.“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2)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陶渊明一直有弘扬儒道、救治斯世的理想,认为儒家礼乐不失为挽救世
运的方法。然而他所追求的人生真理与儒道并不完全一致,他甚至有意识
的将自己探索的人生道路与儒家思想加以对照。这两句从表面看,是说孔
子的遗训可记而不可及,理想、精神难以企及,然而,细味陶渊明诗意,
其实正是以一种自谦而又自负的的口吻,对“忧道不忧贫”这种迂阔而不
切实际的说法提出含蓄批评。孔子说君子应该谋道而不谋食,要免于挨饿,
不应该去耕田,而应该去求学;学生樊迟请教种粮食、蔬菜的事情,孔子
批评他是没有远大追求的“小人”、“细民”。陶渊明则认为衣食在辛勤
耕稼之中,所以他说自己要转而立志于长期从事农耕活动,这不等于宣称
自己要走孔子瞧不起的“小人”樊迟的道路吗?“邈”,远;“逮”,达到。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
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
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4.“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3)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诗人怀着欢悦的心情拿起家具亲自从事农耕,带着和蔼亲切的笑脸劝
勉邻居的农民们,让大家都喜欢这农耕生活,别把耕种看成一种辛苦可厌
的工作。“秉”,持;“耒”,犁柄,泛指农具;“时务”,按节令进行的农
活。“解颜”,开颜,开口而笑。
虽然隐居了,却还不忘“劝农”(陶渊明还写过《劝农》诗),说明
他并没有完全放弃儒家“兼济”的精神,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士人的社
会职责,即努力用自己的知识和社会地位来影响周围人群,帮助他们建立
良好的生活观念。这也是古代一些隐居不仕的高士们所追求的生活。陶渊
明受到这些高士的影响,所以在隐居时十分注意与周围农人的关系,与他
们平等相处,并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他们。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
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
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4.“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4)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平旷的田野上,处远处吹来阵阵微风,泛起粼粼绿浪,长势良好的秧
苗,欣欣然露出无限新的生机。“平畴”,平坦的田野。“怀新”,孕育着
新的、的生机。
一个“交”字,传神地写出了风吹过广阔的田野、秧苗欣欣向荣的生
意。陶渊明《停云》诗说“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也是描写这种景象的
佳句。“良苗亦怀新”是一种拟人手法,写良苗之怀新,正是写诗人看到
自己劳动成果时的喜悦。这是乐于归耕的田园诗人才能感受到的生命消息、
才能发现的美学形态,一经感受与发现,便成为自然浑成的千古妙句。对
这两句诗,苏东坡最为欣赏:“非古之耦(ǒu)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语;
非世之老农,不能识此语之妙。”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
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
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
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
故。
4.“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5)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欢。
虽然还未能估量出今年作物收成好坏,眼下的情景就够令
人高兴了。“量”,计算;“岁功”,一年的收成。
这两句诗质朴而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的一种生活观,在他
这里,劳作本身就是一种美的生活。清人曾国藩所谓“但问耕
耘,不问收获”,也是这样一种生活观念,但比起“即事多所欢”
的态度,多少还是有些勉强。如果人们在做各种工作时,都能
抱着“即事多所欢”的态度,那就能使自己超越功利之上。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
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
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
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
故。
4.“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6)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耕种的过程中有时也休息,即没见有人像子路一样来问路。
这一句用的是《论语》中故事:“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
之,使子路问津焉。”诗人自比古代隐士长沮、桀溺,说在耕
作休息时没有像孔子那样“忧道不忧贫”的人来问路,言外之
意,当今已没有这种奔走于要津的人了,俱是追逐利禄之徒。
这淡淡的语句中飘出一声若有若无的轻叹。它同时也透露出,
对于世道的兴衰,对于孔子、子路一类的人物,诗人从心底里
还存有某种希冀。“问津”,问路。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
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
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
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
故。
4.“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7)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太阳落山了,大家一起相伴回家,再温上一壶酒,好
好地招待邻居。这两句令人想起相传是尧时的歌谣《击壤
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
力于我何有哉?”洋溢着田园生活特有的古朴真淳的情味。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
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
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
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
故。
4.“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8)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酒喝好了,客人也送走了,长吟着歌诗掩起柴门,我
就暂且安心地做个田野间的农夫吧。一个“聊”字耐人寻
味。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人,虽然隐居了,但
并不能全然忘情,不以完全放弃济世弘道的理想,所以说
“聊为”。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
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
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
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
故。
4.“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4.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
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二)情感的组合——明·张弼《渡江》
渡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
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
沙鸥一怆神。
5.“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5.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
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三)情感曲线——孙周卿《水仙子•舟中 》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6.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注释】①鏖(áo)战:激战。②缴(jiǎo)缠:纠缠。
③琅(láng)然:指笑声朗朗的样子。
【译文】入夜,洞庭湖上昏濛濛一片,客船孤零零地停泊
在湖间。只有岸上一盏青灯荧荧作闪,同我乘坐的小船遥
遥相伴。舱外一阵阵北风肆逞着淫威,想必在无情地摧残
着梅花的花瓣。我禁不住推开船窗观看,这才发现已是大
雪漫天。顿时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
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我朗声大
笑,心情无比畅然。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6.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6.作者由孤寂悲凉到意外惊喜,最后写出了作者的豪迈之
情。
诗的前两句,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朔风
劲烈,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冷寂悲凉。推篷一句,是因为朔
风的骤起,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
惊喜顿生。最后“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
寂悲冷一扫而光。
【考点】情感变化与逻辑关系
(1)身份变化,情感变化——《雷雨》中鲁侍萍与周
朴园再次见面时的对手戏,在鲁侍萍的身份没有揭穿前,
周朴园的身份是老爷,好奇、疑惑是周朴园的主要情感;
当鲁侍萍的身份揭穿时,周朴园的身份是前夫,这时他
对鲁侍萍的态度是严厉的,怕有损自己的脸面,怕对方
敲诈自己。
孙周卿《水仙子•舟中 》身份变化:游子,观景人,诗
人。
(2)场景变化,情感变化——孙周卿《水仙子•舟中 》
场景变化:孤舟中,窗下,风雪中。相应情感:孤独,
惊喜,豪迈。
四、诗眼——王维《过香积寺》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
欲念。
7.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
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
“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7.“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
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yè)之声。照在青松上的
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是显得阴冷。“咽”、“冷”
两字绘 声绘 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意境)。
五、炼字——葛天民《迎燕》
迎燕
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
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8.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
8.①“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呼应首联的
“寻常百姓家”。
②“旧帘”是小燕子顺利找到前一年住过的人家的标志。
③“旧帘”与上句中的“新燕”均为名词,词性相对,符合
诗歌的对仗要求。
④表现了主人对燕子的喜爱,人与燕子的和谐关系。
六、写景艺术
(一)写景艺术——刘禹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
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馀地,
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1)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2)馀地:
余地。
3.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译文】
秋日的一天,诗人长久喜爱街西悠闲的风景,来到窦员外新
居之处突然喜笑颜开。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缭绕着院子,从
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
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
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不要说室
内案牍堆积满地,我在此和你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
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馀地,
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3.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3.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
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
月朗、待春还)。
(二)写景艺术——辛弃疾《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
季陵侍郎》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
【南宋】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
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
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0.请赏析上阙写景的艺术特色。(4分)
【译文】
暮色苍茫,风平浪静,一叶孤舟有气无力的停在江边。还记
得快乐的往事,如同水光山色给人以美的享受。你遭到沉重打击,
不知道身边发生的事,佳人离你而去。即便佳人归来,和楚襄王
梦高唐、赋行云一样,不过是梦幻而己,并非现实。
不要为那些小事而烦恼。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没用,想也没
用,让它过去算了。但楚天特地,展现眼前的也只是凝贴碧空的
暮云朵朵。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不要愁
得头发都苍白了。笑你太多情,连青衫都湿透了。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
【南宋】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
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
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0.请赏析上阙写景的艺术特色。(4分)
【赏析】
此词的上片主要是写别离,下片主要劝勉与激励。作者在
叙事时,使用抒情手法,杂有议论,又略见跌宕起伏,达到了
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
【南宋】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
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
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0.请赏析上阙写景的艺术特色。(4分)
词的上片主要是写别离。开头两句写景:暮色苍茫,风平浪静,一叶
孤舟有气无力的停在江边。这些景色,给离宴涂上了一层凄苦色彩,烘托
出一派离别气氛。“还记得”二句回忆往事,写双方有道一段相处的美好
时光。“眉来眼去,水光山色”,真令人回味不已。这段看似快乐的往事,
而今已不能再给人以美的享受,不过是以乐景写哀,更增加离人的悲哀而
已。“倦客”二句写离别。倦客,当指陈季陵,称之为倦客,是对罢职者
的委婉说法。因其遭到沉重打击,神志颓丧,已“不知身近远”了;“佳
人已卜归消息”。也是一种婉转的说法,其实是恰在此时,佳人离陈季陵
而去,使陈季陵痛苦不堪。末二句写后会无期。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一个
假设句,说明即便佳人归来,和楚襄王梦高唐、赋行云一样,不过是梦幻
而己,并非现实。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
【南宋】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
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
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0.请赏析上阙写景的艺术特色。(4分)
词的下片主要劝勉与激励。“些个事”四句,劝陈季陵不要为那些小
事而烦恼。是说那些小事儿有谁能事先知道,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没用,
想也没用,让它过去算了。“但楚天”二句。是说佳人虽然归去,楚天还
是有情的么!“暮云凝碧”四字,再写暮色,以照应开头;“日幕碧云合,
佳人殊未来”这里虽只提到暮云凝碧,从语境上说也应包含“佳人殊未来”
在内,和上片“佳人已卜归消息”迢相呼应,且重申了“佳人难再得”之
意。“过眼”二句即事明理,说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
如此,何必要愁得“今白头”呢!煞拍借古喻今,从表面上看是笑陈季陵
太多情,其实是要激励陈季陵振作起来,其用心之良苦,可想而知。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
【南宋】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
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
衫湿。
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0.请赏析上阙写景的艺术特色。(4分)
10.(1)上阕的景物描写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其中实
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
光山色。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
【南宋】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
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
衫湿。
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0.请赏析上阙写景的艺术特色。(4分)
(2)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有时甚至以议论代替抒情,
行文中又略见跌宕起伏,便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
果。
七、抒情方式
(一)抒情方式——姜夔《暗香》
暗香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
把玩不已,使工伎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疏影》
略)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②
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
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11.本词着墨于梅,抒情委婉含蓄,请结合词句简析这首词的抒情特色。
【注释】
①辛亥(hài):光宗绍熙(xī)二年。 ②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
范成大居此,因号石湖居士。 ③止既月:指住满一月。 ④简:纸。
⑤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⑥工伎(jì):乐工、歌妓。隶(lì)习:学习。
⑦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任扬州法曹时,廨(xiè)
舍(shè)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后居洛思之,请再往。抵扬州,花方盛
片,逊对树彷(páng)徨(huáng)终日。杜甫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
何逊在扬州。”
⑧但怪得:惊异。 ⑨翠尊:翠绿酒杯,这里指酒。“尊”通“樽(zūn)”,
酒杯。
⑩红萼(è):指梅花。⑪耿(gěng):耿然于心,不能忘怀。
⑫千树:杭州西湖孤山的梅花成林。
暗香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
把玩不已,使工伎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疏影》
略)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②
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
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11.本词着墨于梅,抒情委婉含蓄,请结合词句简析这首词的抒情特色。
【译文】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
两首词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
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笛声唤
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
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
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
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
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
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
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
暗香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
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
《暗香》《疏影》。(《疏影》略)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
攀摘。何逊②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
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
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
几时见得?
11.本词着墨于梅,抒情委婉含蓄,请结合词句简析这首词的抒情
特色。
【赏析】
《暗香》一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作
者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
暗香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
使工伎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疏影》略)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②而今渐老,
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
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11.本词着墨于梅,抒情委婉含蓄,请结合词句简析这首词的抒情特色。
全词可分为六层。上片,开篇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为第一层,
从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那时,作者同美人在一起,折梅相赠,
赋诗言情,境界何等幽雅,生活何等美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何逊而
今渐老”两句,笔锋陡转,境界突变,作者年华已逝,诗情锐减,面对红
梅,再雉有当年那种春风得意的词笔了。正如作者所说:“才因老尽,秀
句君休觅”(《蓦山溪》)。与上五句相比,境界何等衰飒。这是第二层。
从“但怪得”至上片结尾为第三层。这两句点题,写花木无知,多情依旧,
把清冷的幽香照例送入词人的室内,浸透着周围的一切, 尽管你“忘却
春风词笔”,却仍免不了撩起深长的情思,引起词人的诗兴。下片承此申
写身世之感。
暗香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
使工伎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疏影》略)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②而今渐老,
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
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11.本词着墨于梅,抒情委婉含蓄,请结合词句简析这首词的抒情特色。
从“江国”到“红萼无言耿相忆”是第四层,感情曲折细腻而又富
于变化。换头,叙写独处异乡,空前冷清寂寞,内心情感波澜起伏:先
是想折梅投赠,却又怕水远山遥,风雪隔阻,难以寄到;次想借酒浇愁,
但面对盈盈翠盏,反而是“酒未到,先成泪”;最后,作者想从窗外红
梅身上来寻求寄托并据以排遣胸中的别恨,然而引起的却是更加使人难
以忘情的回忆。些少六句,三致意焉。“长忆曾携手处"”两句,是第五
层,其中“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的名句,境界幽美,词语精工,冷
峻之中透露出热烈的气氛。这是前句“忆”字的具体发挥。这两句说明
词人最难忘情的是西湖孤山的红梅,它傲雪迎霜,幽香袭人,压倒了凛
冽的冬寒,似乎带来了春天的信息。携手共游,何等惬意!词脉发展至
此,终于形成高潮。结尾两句又是一层,词笔顿时跌落,终于又出现了
万花纷谢的肃杀景象。“几时见得”一句埋伏下许多情思,引起无限悬
念。
暗香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
使工伎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疏影》略)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②而今渐老,
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
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11.本词着墨于梅,抒情委婉含蓄,请结合词句简析这首词的抒情特色。
这首词构思绵密,自出机抒。词的创作虽与林逋《山园小梅》有关,
但其境界却远远超林逋的诗作,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也不相类。
林诗“曲尽梅之体态”(见司马光《温公诗话》),陆词借梅比喻诗人
的品德,姜夔这首词却织进了个人身世盛衰之感。但写法上却“不即不
离”,看上去,似咏梅而实际并非咏梅,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密切相关。
正如张炎《词源》所说:“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姜夔词的
“清空”也正表现在这里。
其次是,对比照应,似纵旋收。作者本来以梅花为线索来抒写个
人身世之感,但他善于把今昔盛衰之情捏在一起,在对比中交替进行,
给人以强烈印象。如第一层写的是昔盛,第二层便接写今衰;第五层写
昔盛,六层又以今衰作结。这二者形成强烈对照,境况十分鲜明。
暗香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
使工伎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疏影》略)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②而今渐老,
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
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11.本词着墨于梅,抒情委婉含蓄,请结合词句简析这首词的抒情特色。
再次是,抒情写意,曲折尽致。这是一首抒情词,侧
重于叙写词人激烈起伏的内心活动。以第四层为例,短短六
句,却有三次转折,感情上的波澜回荡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是音节谐婉,字句精工。《暗香》、《疏影》与《扬州
慢》一样,前无古人,纯属自创。
这两首词经过歌伎演唱的实际检验,作者自认为“音节
谐婉”。当时曲谱,今已不传,但读起来仍能琅琅上口,叮
当成韵。如前所说,作者是很注意研辞炼句的。这首词,词
句秀美,用字精工,“冷”、“压”的准确鲜明,虚字的恰
当适度,都有益于诗意的增强。
暗香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①。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
把玩不已,使工伎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疏影》
略)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
攀摘。何逊②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
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
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
几时见得?
【注】①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退
居石湖,自号石湖居士。②何逊:南朝梁诗人,任扬州法曹时,
廨舍有梅花,作《咏早梅》。这里作者以何逊自比。
11.本词着墨于梅,抒情委婉含蓄,请结合词句简析这首词的抒情
特色。
11.(1)通过今昔对比,抒写盛衰之感。如由“旧时月色”展开回忆,
到“而今渐老”回到现实(或“由现实中的‘叹寄与路遥’与‘相
忆’‘长记’引出往昔的‘携手’”),都表现出作者内心的跌宕
变化,情感的波澜起伏。
暗香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①。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疏影》略)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②
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
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①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退居石湖,
自号石湖居士。②何逊:南朝梁诗人,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作
《咏早梅》。这里作者以何逊自比。
11.本词着墨于梅,抒情委婉含蓄,请结合词句简析这首词的抒情特色。
(2)最后两句写梅花的凋落飘零,“又片片、吹尽也”,
语似平淡却满含感叹惋惜之情。“几时见得”,一语
双关,梅花何时开?相忆之人何时再逢?语义重叠,
韵味深长。
(二)抒情方式——
宋之问《送别杜审言》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
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
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12.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
合全诗简要分析。
13.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抒情方式上
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
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
镇东军事。
12.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
分析。
12.嗟为嗟叹之意,一叹惜别离,因同知己离别而惆怅;二
为故人被贬、宦海沉浮而感伤;三是抒发因病不能亲自送别
友人的遗憾之情。四是在愤懑不平友人遭遇中寄托抚慰与希
望。(答出一种情感给2分,两种情感 给四分,三种情感给5
分)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
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
镇东军事。
13.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
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
13.宋诗用典抒情,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
高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陈诗借景
抒情,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滔滔江河淹没在
破晓的曙光中,表现时间催人离别和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八、尾联——王安石《旅思》
次韵唐公①三首(其三)
旅思
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②。
【注】①张壤,字唐公,北宋嘉佑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
②《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莼菜羹、
鲈鱼脍,说:“人生贵适意尔。”当日辞官归乡。
14.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4.(1)尾联即景抒情,作者借张翰的鲈鱼脍的典故委婉地表
达了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
(2)面对秋风,作者虽然伤悲,但依然慷慨歌大志。
(3)作者虽然思念家乡,但为国事不计个人得失,顾大家而
舍小家。
九、修辞——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
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
如见万里烟尘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
要分析。
【译文】
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
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瞬
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
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
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
如见万里烟尘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
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酒”的作用,结合诗歌第二联,“酒为旗
鼓”“ 势从天落银河倾”可以看出运用比喻修辞,为下文
积蓄了气势。“须臾收卷复把酒” 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
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
觉酣畅淋漓,表现了其踌躇满志。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
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
如见万里烟尘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
要分析。
15.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
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
“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
“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
满意足、踌躇满志。
十、表现手法
(一)虚实——教材示例
1. 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
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2.以柳永《雨霖铃》为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实”。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句,是想象之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属虚写。一舟离
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
高挂柳梢。
(二)虚实——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
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
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
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16.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鉴赏】《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这首诗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驰
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水,似乎成了天造地设之界。这里最
幸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
任意翻飞。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波痕交涉”之后,著
以“亦难为”三字,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喟。含思婉转,颇具
匠心。诗人采取了虚实相生的写法,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
背弛、波痕相接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
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
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愿望。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
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
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
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16.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16.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
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
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
往来的强烈愿望。
(三)对比——(宋)刘克庄《北来人二首》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
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
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7.请赏析两首诗的对比方法。
2.翻译
其一:一提起东都汴梁的事来,就使人平添许多愁绪,想来北宋皇帝的陵
园和宫殿都已是断碑残垣,那立在殿前的铜驼,还在昭示着亡国的悲哀。
料想着金人的命运不会长久,派人去打听消息,得来的都是一些谣言,对
于敌情又得不到准确的消息。伤感凄凉的旧京女还保留着宣和时期的发式。
其二:十口之家一起分散离开,如今只剩我如孤雁南飞。在荒废的寺庙里
种菜充饥,生活贫苦还穿着当年沦陷时的旧衣。豪华的府第里歌声钟声腾
沸,战场上很少有探骑来回。我就这样老死在福建,见不到皇上的车驾回
归。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
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
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7.请赏析两首诗的对比方法。
【推理】
(1)内容——旧京女饥寒交迫的生活与权贵人家歌舞享
乐的生活的对比;故都的荒芜、凄凉之景与权贵人家的欢
乐之情的对比。
(2)作用(主题)——通过这些对比,表达了对遗民凄
惨生活的同情,批判了权贵不思收复失地、不顾百姓死活,
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地享乐的行径。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
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甲第歌钟
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7.请赏析两首诗的对比方法。
17.这两首诗所用的对比有:旧京女饥寒交迫的生活与权
贵人家歌舞享乐的生活的对比;故都的荒芜、凄凉之景与
权贵人家的欢乐之情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表达了对遗
民凄惨生活的同情,批判了权贵不思收复失地、不顾百姓
死活,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地享乐的行径。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
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7.请赏析两首诗的对比方法。
1. 批注阅读
试说东都(指汴梁,北宋以汴梁为东都)事,添(平添)人白发(暗指
愁绪)多。寝园残石马(皇帝陵墓道中的陈列物),废殿泣铜驼。【北
宋皇帝的陵园和宫殿都已遭破坏】胡运占(卜卦)难久,边情(边疆上
的消息和动态)听易讹(谣言)。【金人的命运算来不会长久,可对于
敌情又得不到准确的消息。】凄凉旧京女,妆髻(发式)尚宣和(1119-
1125,徽宗年号)。【汴梁虽然沦陷多年了,但人民仍然不忘故国,保存
着汉族的风俗】
十口同(一起)离仳(pǐ,离别),今成独雁飞(因与家人失散,成了失
群孤雁)。饥锄荒寺菜,贫着(穿着)陷蕃衣(当年沦陷时的旧衣)。
甲第(豪华的府第)歌钟沸,沙场(战场)探骑稀(少)。老身(北来
人自指)闽(福建的简称)地死,不见翠銮(luán,皇帝的车驾)归。
(四)衬托——韦庄《菩萨蛮》(其三)
《菩萨蛮》(其三) 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注】韦庄年少时曾多年流寓江南。《菩萨蛮》词共有五首,为词人晚
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
18.该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
【注释】
①菩萨蛮:词牌名。
②红袖:指代少女。梁简文帝《采莲赋》:“素腕举,红袖长。”
这里指青楼中妓女之类。
③翠屏:镶有翡翠的屏风。金屈曲:屏风的折叠处反射着金光。一
说金屈曲是屏风上的金属环纽。
④花丛:指代游冶处的艳丽境界。
⑤花枝:比喻所钟爱的女子。
《菩萨蛮》(其三) 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注】韦庄年少时曾多年流寓江南。《菩萨蛮》词共有五首,为词人晚
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
18.该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
【译文】
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
翩。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现在要
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菩萨蛮》(其三) 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注】韦庄年少时曾多年流寓江南。《菩萨蛮》词共有五首,为词人晚
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
18.该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
18.衬托或者反衬手法,反语。
词人极写少年时在江南的乐事,反衬今日之可悲。当时
念念惟在故乡,故不知江南之可乐,且思终老之还乡;而今
忧患老大之后,还乡之终不可期,更有不能得归之痛。“白
头誓不归”为反语,着一“誓”字,以断然坚决之语,写无
穷无尽之悲,韦庄词之劲直由此可见。
十一、表达方式——清·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
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
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9.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19.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解析】
上片首句以议论开篇,“今古河山无定据”是一句断语,开
篇即言江山多更迭的兴亡之感,其悲慨已见,可谓奠定了全
诗的感情基调。
十二、谋篇布局(构思特色)
(一)谋篇布局——(2015年广东卷)查慎行《早过大通驿》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
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
画。
20.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
析。(4分)
20.过即指经过,路过,诗中通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
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
的轻松畅快的心情。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
片迷蒙。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
过了水湾。颈联江风拂面,云朵飘过在九子山间,写出了
行舟之快。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
体现出“过”之意。
(二)谋篇布局——(2006四川)(宋)周密《夜归》
夜归 (宋)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
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2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
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
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
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
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
心情,意味深长。
(三)谋篇布局——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有
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