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2021 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
全国乙卷
适用省份:安徽 河南 山西 江西 甘肃 陕西 黑龙江 吉林 宁夏 新疆 青海 内蒙古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
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
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
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试题评析
读清楚题目,第二段为“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
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也就是说,在文章当中你要围绕“追求理想”展开,且要“结合
自身发展”来谈论。
同时,材料第一段已经对“追求理想”的“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作出
了限定,为“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
就能实现理想”,所以文章又要紧密联系这个。概而言之,这道题目要说的是,结合你自己
的发展,以及修身、端正思想、义等,来谈谈追求理想。
材料给出的元素比较多,这是近两三年作文命题的一个特点,面对这种材料,要在理
解和把握材料的基础上,有所加深和拓展,展现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以下文章为和题而作。
下水文
坚定理想,奋力求索
松松
追求什么样的理想?
扬雄说:“立义以为的。”作为儒家的继承者,汉代的扬雄承袭孔子的“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和孟子的“舍生而取义”,将“义”作为人生孜孜以求的目标。“义”彰显了
大写的人格。家喻户晓的屈原则将改善生民的生活和国家的状况作为毕生的追求,以“吾
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尤未悔”表明心志;杜甫继承了屈原的为民和爱国的精神,在诗
歌如《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为生民发声和呐喊。相比之下,陶渊明则在组诗
《形影神》中述说自己的志向,“委运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他躬耕田亩,在自然中体味
人生,追求理想,亦成为后来者争相追随的对象,如唐代王绩模仿陶渊明的“五柳先生”
给自己取名为“五斗先生”,欣赏和体味“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都共同表明一点:在人生的征途中,要不断观察自己和周
围的世界,要不断拷问自己的内心,确定自己的理想。不管是“义”“爱国”“为人民”还
是“体味自然”,这一理想必须是崇高的和积极的,也必定是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的。于我
而言,我处在一个波澜壮阔和大有可为的当下中国,我的理想是“爱国”“为人民”。虽然
我还在学习阶段,未来从事什么样的岗位并不确定,但是我想像习主席所说的一样,“将青
春书写在祖国大地上”,我想我可能会成为一个基层干部、老师、医生或者军人。无论我自
己的努力或命运之神让我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一初心不会改变。
如何追求理想?这是一个和确定理想同样重要的问题。
扬雄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强调实现
理想过程中的修身、端正思想和行动。这一追求理想的方法论是孔子一生的注解:孔子以
“仁”作为自己的修身要求,并以此不断发展自己的思想,“学而时习之”“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不管是保持学习的状态、良好
的待人之道、对音乐的喜爱、对礼的敬重等等,都是为了达到“仁”的标准。在修身和发
展思想后,孔子也行动了起来,周游列国,广收弟子。
扬雄指出的方法论和孔子的一生带给我很多启示。为了实现理想,我需要锻炼自己的
心性、修养自己的人格,让自己有优秀的品质和能力去面对困难和挑战。同时,我也需要
行动起来,诸如学好专业知识和本领,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对“追求什么样的理想”和“如何追求理
想”这两个问题有较为深入和全面的思考后,我辈定能在这求索之路中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