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Ⅰ卷作文题及下水文13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Ⅰ卷作文题及下水文13篇

ID:733251

大小:45.02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1-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及下水文 13 篇 文题回放:全国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917 年 4 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 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 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 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 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 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 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目录 一:勤自锻炼,何弱之有?(覃传金) 二:脑勤、心勤、手勤(张晓春) 三:强者需自勉,弱者需自勤(贺小青) 四:盛衰之理,岂非人事?(佘昌献) 五:强弱之道,存乎于心(万安) 六:居弱图强绽光芒,风物长宜放眼量(刘曾珍) 七:弱乎?强也!(万爱萍) 八:强弱之变,贵在自强不息(尹超) 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时问新) 十:铁肩挑重担,吾辈尚自强(孙维) 十一:内外兼修,共筑荣光(胡爱华) 十二:慧眼识强弱,潜心育栋梁(石东海) 十三:强体魄,育精神,实现逆袭(张真和) 一: 勤自锻炼,何弱之有? 覃传金 毛泽东 1917 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生 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因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只 有勤自锻炼,才能增益其所不能,永葆身体强健。 身体锻炼如此,人的品德、智力、审美、劳动等方方面面又何尝不需 要勤自锻炼呢? 德不可不勤修也。“德,才之帅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早就 指出。从古自今,该有多少人德不配位,折戟沉沙。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 自成为人勇猛,富有韬略,在军队中有一定的威信,起义之初他提出“均 田免赋”的口号,入主京城,受到了百姓的夹道欢迎。可就在短短的 40 余 日,他放纵军队抢钱抢粮抢女人,自己也忙着登基为帝,很快就败光了民 心,不久被迫退出北京,数年后死于非命。一代枭雄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忘了初心,放纵私欲,焉能不败?德不可不勤修也。 智不可不勤增也。荀子在《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韩愈在《师说》也曾这样嘲讽“士大 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结果他们的智慧反而不及巫医乐 师百工之人,这就是不学习的结果。“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少而学 者如日出之阳,壮而学者如日中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之明”,我们要珍 惜年轻的有利条件勤学不辍。 审美不可不时时进也。“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要善于发现美,懂得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用美去净化我们的心灵, 装点我们的生活,前提是我们有健康的审美观。美的标准因世而变,随时 而变,因事而异,因人而异,纷繁复杂,我觉得当代青少年要恪守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追时代正能量之星。不仅要追袁隆平、吴孟超等院士,也 要追汪勇、熊庚香夫妇等平凡英雄,更要追身边的先进典型。同时也要自 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诱惑,夯实真善美的根基,坚守真善美的底线。 劳动不可不天天做也。这里的劳动既指体力劳动也指脑力劳动,我们 尤其要提倡多做体力劳动。首先是端正劳动态度,劳动是一种休息也是一 种锻炼。学习之余,给班级换桶水,或是弯腰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不也 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吗?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积极承担班级的 卫生打扫,不也是一种锻炼嘛?欲扫天下,先扫一屋。勿以事小而不为, 勿以事难而怕为。把劳动当成一种习惯,就像每天听课做作业一样,不断 改造观念,不断提升能力。 勤自锻炼于个人如此,于组织于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生而强者须防 转弱,生而弱者更要自强不息,勤自锻炼,何弱之有? 二: 脑勤、心勤、手勤 张晓春 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 时指出: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 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强者“滥用其强”则弱,弱者“勤自锻炼”则强! 此言振聋发聩,具有启示意义。 一是强弱是可以转化的。 这种看法,能让以弱自卑自怜的人看到希望,不以先天条件的劣势而 自卑,不因环境的局促而自怜。也能让自矜强大的人警醒,避免因滥用强 大而损害自己。 强弱的转化之理古人早就通晓。 唐朝罗隐所写的《两同书》,就阐明了“强与弱是相对的,可以转化 的”道理。他说:“夫金者,天下之至刚也;水者,天下之至柔也。金虽刚 矣,折之而不可以续;水虽柔矣,斩之而不可以断;则水柔能成刚,金刚不 辍其弱也。”意思是说:金属是天下最刚强的;水是天下最柔软的。金属 虽然刚强,折断它却不可以续接;水虽然柔弱,斩断它却不可以使它断开; 那么水的柔弱能成就它刚强的一面,金属的刚硬不会消除它柔弱的一面。 而“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正是因为强弱变化造成的。 其次,强弱转化是有原因,是有方法的。 强者“滥用其强”则弱?什么叫滥用其强?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逸 豫”使强者变弱甚至消亡。只图安乐享受,就是滥用。 为了安乐享受而滥用,不自律,不节制,胡吃海喝,通宵游戏娱乐, 忘记锻炼,忘记学习,强者自然消耗了自己的身体与精神,更与时代,与 环境脱节,从而由强变弱。 滥用也可能是自恃其强,一味逞强斗狠,想把自己的铁蹄踏遍他人的 营垒,以满足自己的占有欲、权力欲等等,从而过分地消耗了自己的优势。 弱者“勤自锻炼”则强,变强的方法就是“勤”,勤于学习,勤于“忧 劳”。 《孔子家语》记载,子路曾问孔子:““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 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 益深乎?” 子路说直接做箭,竹子不用学习啊,它就可以那么厉害。孔子说,要 学习啊,这学习就是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才刺 入得更深,这样,你的能力才会更强嘛。 我们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勤于学习似乎很好理解,不就是勤奋吗?其实,真正的勤奋学习,是 脑勤、心勤和手勤的结合。 子路愿意思考,是脑勤。可是他用心思考和体悟不够,还需要心勤的 孔子为他指点迷津。 脑勤和心勤,能让人在忧思中明确自己的处境,看清自己的优势和劣 势,正确面对自己,不自傲,也不自卑,找到前进的方法,培植信念与信 仰,执着地付出努力,让自身的优势更突出,让劣势得以改变。 也只有脑勤和心勤都做到了,手勤才会更有乐趣,也更能深入困难, 深入挫折的深处,改变现状,发展自己,强大自己。做到了脑勤和心勤, 也能使强者避免滥用其强而贻误自己,失足成恨。 三: 强者需自勉,弱者需自勤 贺小青 苏东坡的《赤壁赋》所言:“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是在发生着变化的,强者的高楼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土崩 瓦解,而弱者也能通过一天天的积累筑起自己的大厦。1917 年毛泽东就曾 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过这个观点。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纵览今昔,凡有志 有为青年,需培养健康体质与自强魄力。毛主席从青年到暮年一直坚持游 泳,“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等豪迈诗句鼓舞后人至今;钟 南山院士年过八旬,依然坚持锻炼,“一身腱子肉”让许多年轻人望尘莫 及;“国士无双”袁隆平更坚持冬天打气排球,夏天游泳,让自己九十岁 的高龄时葆有“50 岁的身体”。体育锻炼让我们以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 聪可以聪”的勇气拥有健康的体质,同时在运动中我们培养的拼搏魄力、 顽强毅力、竞争动力、团结聚力等气质,都将帮助我们以自强不息的意志, 实现从体质到精神的自我超越。 不仅是身体上,还是人的精神、修养都应强者自勉,故能延续其强, 弱者自勤,也能摆脱其弱。古有圣贤孔子满腹经纶仍手不释卷,韦编三绝; 祖逖武功高强仍闻鸡起舞,勤学苦练;今有袁隆平院士不断优化研究成果, 水稻产量节节攀升……强大的精神是需要维持的,这一过程如同爬山,当你 不断攀登而到达高处,一旦自满松懈,便前功尽弃。因此,“泰山不让土 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强者追求更强,才能让 自己的精神得以充分发挥,不至于跌落谷底。 人犹如此,国家亦然。1949 年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积贫积弱,但中 国人民肯吃苦,勤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如今的成就全世界有目 共睹:北斗全球组网,祝融登上火星,港珠澳大桥飞驾南北,一带一路倡 议全球共享……我们曾经是弱者,但通过奋斗逐渐变强。反观曾经的“日不 落”帝国,在海上横行霸道,趾高气昂,滥用其强却不思进取,也落得个 逐渐衰颓的下场。 徐特立说:“凡是有志为社会出力,为国家成大事的青年,一定要十 分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我们青年一代作为护航中国的重要力量,更要 增强体质、磨炼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主动担当、积蓄力量。如今,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节点的交汇处,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正紧密相连, 当代青年梦也与复兴梦息息相关,让我们强健体魄塑自强青年,化弱 为强迎大国复兴! 四: 盛衰之理,岂非人事? 佘昌献 强弱嬗变,古今之鉴何其多也。 我首先想到的是《伶官传序》。欧阳修在叩问五代历史之后感慨:盛 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而身在 20 世纪初期中国贫弱交加风涌云 卷之中、意图谋中国之出路的毛泽东,定有更加切身的体会,于是一篇《体 育之研究》以身体的健弱为喻,深刻揭示了弱者可由“勤自锻炼”而变强, 而强者因凌弱失道亦可“转为至弱”的道理,这不仅暗合百年中国发展的 规律,更对今天的我们有极强的警示意义。 生而强者如果不用其强,甚至滥用其强,那最终也会转为至弱。《伤 仲永》的教训声犹在耳。《滕王阁序》自是千古奇文,王勃本来惊才绝艳, 鸿图大展指日可待,然而他自大冒进,最终亲手将自己的前途葬送;“日 不落帝国”走向沉寂的历史警钟长鸣;而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然而最终荒淫无度,“戍卒叫” “函谷举”,何其“衰”也; 由此观之,虽有千里之能,应该更注重后天的“人为”。唯有清醒的自我 认知,崇高的目标追求,自信的正义道路才能避免“转为至弱”的黯淡下 场。 而若是生而弱者,妄自菲薄,自卑自弃也大可不必。但凡堪当大任之 人,则必须接受命运的苦涩,若非如此,则又如何去感受那片甘霖的可贵? “三轮车夫博士”蔡伟,虽高考落榜,只能通过摆摊艰难生活,但他从未 放弃对古文字的热爱,最终被知名大学破格录为博士。通过自己努力走出 大山、感动全中国的黄国平博士亦是如此;中国共产党最初召开一大时全 国只有五十几个党员,当年的旁观者自然是嘲笑黄毛小儿不知天高地厚。 可是他们“勤自锻炼”,在中华沃土上以星星之火燃起红色火焰,最终取 得革命的胜利,如今正带领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之上!我想,正 是这种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和“勤自锻炼”的奋斗,才最终能换来这“曾 益其所不能”的结果。 揆诸当下,我们中国发展已然进入全新时期,高速列车、深海潜航、 超级基建、航天工程、5G 通信……一张张中国名片让世界眼前一亮。站在 两个一百年的全新起点上,我们自然应该思考持续发展之道,但我们也必 须充分警惕“强大”带来的幻象;我们远不能沉浸在自我感动之中,而应 该正视中西方在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上的差距,以不断看齐、超越自己的 精神向远方和未来求索。 而当代中国青年,作为国家发展的青春力量、中流砥柱,更应该明白 “事在人为,人定胜天”的道理,更应该明白唯有乾乾之心才能行稳致远。 百年前的青年可以通过“勤自锻炼”由至弱转为至强,当代中国青年也须 通过“勤自锻炼”让我们深爱的祖国由至强变更强!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就让我们吾辈青年凭着“人 为”之风,生羽翼,直上云霄;就让中国乘着自强自健之风,扬远帆,破 万里浪! 五: 强弱之道,存乎于心 万安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 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青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 文中所论述的强弱问题,其实并不限于体育运动,不限于身体变化。 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世上唯有‘变化’才是永恒的。” 人的能力、思想、素养等又何尝不是始终变化的?曾经名震四方的南 唐后主李存勖,因骄傲自大沉迷于伶人飘飘欲仙的乐曲中,最终仓皇 出逃沦落如丧家之犬;曾经力可扛鼎的西楚霸王项羽因恃强逞能,迷 信武力,最终致垓下被围留下乌江自刎的遗恨;曾经横扫欧洲大陆的 法国拿破仑,因不可一世,盲目自信,最终兵败滑铁卢郁郁而终…… 他们骄傲自大,恃强逞能,则强可转弱,这样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与此相反,出身贫困的黄国平,曾经历过亲人的生离死别,住过破旧 的房屋,有过食不饱腹的学习生活,有过情绪低落的灰暗时刻。但越 是艰苦,越能明白知识的重量,越能激发人的斗志。也因此,他比任 何人更加努力。不管是上下午、晚自习,乃至周末,都能看到他埋头 苦学的身影。连老师都忍不住感叹:“他的刻苦可以用拼命来形容。” 而正是凭借着努力,最终他考上了西南大学,后又进入中科院硕博连 读,现在在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里工作,有着光鲜明亮的未来。亦如 黄国平这样的人,他们自强不息,砥砺心智,这样的“草根逆袭”, 只是偶然吗?个人如是,国家民族亦是这样。近现代中国的沧桑变化, 再一次生动见证了强弱的转换。从鸦片战争开始进入清朝的腐败,再 到日本侵略中国的惨痛经历……灾难深重的中国近现代史,再一次用 无数民众的斑斑血泪告诫世人“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而新中国成 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不过短短三、四十年的时间,却让中国发 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从蛟龙深潜到嫦娥奔月,从北斗组网到天宫巡 游,从大国神器到天河发威……一件件科技的神奇,见证了祖国的强 大,民族的崛起;让自己一年一年的突破难关,走上砥砺前行、自强 不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这一次由弱到强,我们都是见证人,触摸历 史发展的脉搏,孰能无感?生为强者,骄傲自大,恃强逞能,则强可 转弱;身为弱者,砥砺前行,历练心智,则弱可增强。小到身体思想 的变化,大到社会国家的发展,共同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强弱之 道,存乎于心。强弱只是一种科学的辩证关系,强壮时不自大,弱小 时不自弃,砥砺前行,自强不息,如此,谁都可以成为站在峰顶,笑 傲江湖的王者。 六: 居弱图强绽光芒,风物长宜放眼量 刘曾珍 苏轼在其《赤壁赋》中慨叹:“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 瞬。”身处这个变幻莫测、气象万千的世界,我们自身也不断发生着改变。 由一时看去,强与弱似乎天壤之别,难以逾越,但若放开眼界,从长远来 看,又将如何呢? 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所述:“生而强者不必自喜 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强弱之变,正如人的身体状况,是时时变化 的。生而强大依之恃之,强者未必恒强;生而弱者不自我放弃,弱者亦可 转化为强。当前,世界正进入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我们更应合理看待强与 弱的关系,巩固强项而不滥用,补齐短板而不自弃,以“居弱图强绽光芒, 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气魄与格局,行稳致远。 以强自恃,滥用天资,可使强者落寞沉寂。 君不见,当年“秦皇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何其威 风!一面勤于政事,日理万机,建成千秋功业。一面又恣意所为,赋敛无度,穷 奢极欲,横暴跋扈,从而埋下灭亡祸根。秦帝国二世而亡,身死族灭,为天下 笑,其教训颇为后世所借鉴。君不见,“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西楚霸 王,虽然地位显赫、兵力雄厚,却自矜功伐,鼠目寸光,他的胆略和骁勇 中夹杂着粗俗与盲目,在经历楚汉之争后, 项羽竟败给了曾经那个根本不 能称之为对手的刘邦,落得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可悲下场, 为后人唏嘘 不已。 由此可见,强者不一定始终是强者,毕竟,“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 足”。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最终也许会转化为至弱。 因为天资不似“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可以“取之无禁,用之不 竭”。生而强大固然难得,但更难得的是如何守成,使强者恒强。愚以为, 强者居安思危,克勤自律,让这份强力物尽其用,不因骄矜自傲的滥用而 枯竭落寞,方为上策。 居弱图强,补齐短板,可使弱者绽放光芒。 君不见,“当代愚公”毛相林不等不靠,敢想敢干,七年坎坷,敢向 绝壁要天路,最终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君不见,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真情剖 白:“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论文送到你们面前”。 他在博士论文《致谢》中回顾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二十二载求学路 上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打动无数网友,让人热泪盈眶。 身为弱者,当以毛相林、黄国平等为标杆,正视其弱,以求增益不足, 臻于至强。王勃曾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冯骥才也说:“生 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的确,不安于劣势,不屈于逆境,正是人性光芒 闪耀之处,亦是人生价值达成之所。于这些奋斗者、抗争者而言,身处劣 势,让他们发现了自我提升的空间;身为弱者,让他们深信拼搏的价值, 负重前行的人生也因此不再满是泥泞。 强而不恃,弱而自勤,可使天地万象更新。 所谓强弱之辨,从来不是固化的标签,而是一把浮动的标尺,提醒强 者仍有更强者,切莫固步自封,滥用其长处;鞭策弱者勤自锻炼,向上向 好发展。强与弱的无形相化,乃使万 化皆变,万象更新。“风物长宜放眼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 要坚持读书、学习、思考,不断打破知识边界,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在新 时代的洪流中,勇担新青年的时代重任,处强不自恃,居弱而图强,绽放 自己的独特光芒。 七: 弱乎?强也! 万爱萍 “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长成大树的种子一般,在眼睛里是看 不见的,但人类生活的明显的变化,正发生于其中。”这句话告诉我 们,万物是可以变化的,因为我们一直在努力。毛主席在《体育之研 究》一文中论及“体育之效”时,也直指“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 以聪”。还进一步阐释了身体强弱的变化规律: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 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 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既然孱弱的身体通过锻造,可以变 得强壮;那么一个国家,通过锻造精神力,也会强大无比。但有向上 之心,求取自身进步,何弱之有?向上,进取,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 素,试想,是什么使昔日所谓的东亚病夫在如今的运动场上斩金夺银, 一跃成为体育强国,是锻炼让我们变得强大。但是,没有积极向上的 进取心,没有一定要变强的决心,由弱变强只是一句口号而已。试想, 是什么让新中国从建国之初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繁荣昌盛,是英明决 策,是智慧,但这里面必定有全国人们不甘落后的雄心壮志。因为有 了努力向上的开拓,才使弯曲的竹鞭化作了笔直的毛竹;因为有了扎 根悬崖的决心,才有了峭壁上依然傲然挺立的黄山松;因为有了不甘 落后、不能挨打的信念,才有了沙漠上绚烂的蘑菇云。有向上之心, 就不会停下追求的脚步,即使身体弱点,底子差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我们一直在进步!但有仁爱之心,求国力之发展,何愁不强?2020 年,是全中国人民记忆深刻的一年,这一年,新冠病毒肆虐,洪水泛 滥,在强大的病毒面前,在自然灾害面前,人显得是多么的渺小和脆 弱。但 2020 年,又是全中国人民最欣慰的一年,这一年,响彻中华 大地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了人民不惜一切代价”的口号,温 暖了每一个中国人民恐慌的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保护 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 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 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 们尽展仁爱之心!从出生仅 30 多个小时的婴儿到 100 多岁的老人, 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人 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国之兴也,视民如伤”, 在全球经济下滑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逆势增长,正是国家有了仁爱之 心,全国人民才会同心同德,共谋发展,携手共强。但有博大之心, 求邻里之和睦,何愁不昌?从抗美援朝到自卫反击到“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亲眼目睹了一个国家凭着英明 决策,辅以博大之心,让一个孱弱的中国,逐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睦邻友好,合作共赢,互利互惠,这些大气磅礴的字眼熏染着我们的 视听,是的,国家要昌盛,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因为我们是一个整 体,要合作就须有博大的胸怀,于是,“一带一路”应运而生,于是 我们的抗疫物质运往世界各地,于是我们的援建工程师遍布亚非 ------人可能会天生弱小,但绝不会永远弱小,国家也是如此。以体 育人,国民体质由弱变强,以德治国,人民素质日益提高,国民生活 蒸蒸日上,国力逐渐繁荣昌盛。 八: 强弱之变,贵在自强不息 尹超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 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这是 1917 年 4 月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论及的“强弱之变”。个人认为,由弱变 强也好,由强变弱也罢,关键在于能否坚持自强不息。古往今来,莫不如 此。 大家都知道,秦国的先祖虽护周有功,但因善养马而封国西陲,环境 闭塞,土地贫瘠,民风粗鄙,国家实力不济,被东方六国封锁在函谷关内 400 余年,不得东出,多么的悲怜!然而,历代秦国君主励精图治,自强不 息。环境闭塞,不得东出,他们便“灭国二十,称霸西戎”;土地贫瘠, 他们便“兴修水利,关中沃野千里”;民风粗鄙,他们便“变法图强,拱 手而取西河之外”;实力不济,他们便“纵横捭阖,外连横而斗诸侯”。 最终,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驭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纵 观秦国由弱变强的历史,不正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吗? 古有秦国自强不息,由弱变强,一统天下;今有中国共产党自强不息, 由弱变强,富国强兵。从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到北京天安门城头,有谁能 想到:一个成立之初仅有 50 多名党员的名不见经传的小政党,先后经历了 “白色恐怖”,“五次反围剿”“万里长征”,“抗日救亡”,“国共内 战”等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只用了短短的 28 年的时间,就让自 1840 年 以来积贫积弱 100 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脱胎换骨,屹然挺 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关键得益于他们坚持自强不息, 唯有自强不息,方能愈挫愈勇。 坚持自强不息,弱者终会变强;丢掉自强不息,恃强而骄,恃强而横, 强者亦会变弱。 同样是秦国,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 丢掉了自强不息,恃强而骄,恃强而横,“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收天 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 世之业也”;他不知道,灭掉秦国的“氓隶之人”是“斩木为兵,揭竿为 旗”。悲乎!如果秦始皇坚持自强不息,探索仁政爱民的道路,那么秦国 的走向将会是另一个方向。 看了秦国的历史,再看看今天美国的历史,你会发现:历史是多么惊 人的相似!今天的美国,依仗它超强的国力,打着反恐的旗号,悍然出兵 阿富汗;以搜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公然入侵伊拉克;以反对独裁为 名,悍然入侵叙利亚;借口美国优先,拒绝向别国提供新冠疫苗……凡此种 种恃强而骄,恃强而横,不正是因为丢掉了自强不息的好传统吗?在此正 告美国当权者:“国虽大,好战必亡。” 波伏瓦说过:“我们必须去选择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一劳永逸, 而是一而再、再而三,每时每刻”。强弱未定,命运不知。身处新时代的 青年,我们唯有坚持自强不息,才能担负更重的使命,才能让我们的国家 强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与诸君 共勉! 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时问新 1917 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弱者如果勤自锻炼, 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 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伟人虽然指向的是“体育之效”, 实则为古语所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最好注解。身体的病弱可 以通过勤加锻炼而变得强健,君子的品格也应像上天的刚毅奋进一般,奋 发图强、阳光健康,自我求新、永不止步。 毛泽东不仅是这么说的,而且也这么做了。幼年时期的毛泽东身体并 不好,经常受到病痛的折磨。这让他渐渐认识到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的重要性。“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在湖南 一师读书期间,毛泽东是全校最顽强的锻炼者。冷水浴、远足、爬山、游泳等, 让毛泽东锻炼了体质,锤炼了意志,在后来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始终能够保持 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和顽强的斗志,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不论是通过体育强健自己的体魄,还是他对于孱弱祖国的自立图强的 不懈追求,始终闪耀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光辉。伟人的言行不仅是对民族品 格的生动诠释,也为后来者树立了楷模和丰碑。 百年的发展史,也是百年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回首百年前,中国贫穷、落后、弱小;看看百年后,中国富裕、先进、 强大。从百年历史和沧桑巨变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自立、自强,是中华 民族走出苦难,走向繁荣,走向复兴的强大内在动力。从梁启超“则吾中 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西南联大的“刚毅坚卓”,毛泽东“中 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到习近 平“中国梦强国梦”,泱泱华夏,自强不息。 悠悠百年,时光荏苒。社会在不断进步中,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在追寻 中国梦的过程中继续闪耀着光芒。 进入新世纪新时代,中国人大踏步走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永不 停歇!脱贫攻坚路上的毛相林、张桂梅,在倔强的自强之路上感人至深; 一心要把国之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南仁东、孙家栋,用科技为国家的腾 飞插上翅膀;克服“卡脖子”式国际垄断的港珠澳大桥技术攻关团队、“龙 芯”设计团队,在一个个轻视、傲慢面前展现中国人的骄傲与骨气。中国 啊!自强,就是你的名片,是你永远的图腾! 让我们时刻谨记,用体育强健我们的体魄,锻造我们的意志,融汇到 火热的时代大潮中去,成为一个永远的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十: 铁肩挑重担,吾辈尚自强 孙维 1917 年,毛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论及“体育之效”直指“目 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同时,此文还进一步阐释了身体强弱的变 化规律: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 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所以“生而强 者不必自喜也”,“我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个人身体如此,国家的强弱难道不也是这样吗,在新时代,吾辈更要肩挑 重担,奋发自强。 毛主席一生热爱登山,远足和游泳,重视体育运动,并将自身体魄的 锻炼上升为人格意志的完善与磨砺,一生坚持冷水浴。袁隆平院士喜欢游 泳、排球、广播操等,年轻时甚至在不少游泳比赛中夺冠,身强体健。钟 南山院士从小就喜欢运动,如足球、篮球、跑步等,耄耋之年的他肌肉紧 实,完全吊打一片年轻小伙。从他们身上,能看到体育锻炼带给人的深深 影响。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拒绝“躺平”!我们还应看到,不仅是个人, 于国家而言亦是如此,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 强弱并非永恒不变,而可相互转化。万事万物都在不断运动变化中, 苏轼在《赤壁赋》中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 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如此看来,一切皆变,唯变化不变。 秦王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却也“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一代枭雄曹操“挟 天子以令诸侯”,最后也湮没在历史的烟云中……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带 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伟大成就。从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建立中 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真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百年栉风沐雨,朝乾夕惕,而今春华秋实,硕果累累,我们由弱到强,历 经苦难,百炼成钢。 强者滥用其强,终可为弱。曾经的康乾盛世荣极一时,自恃其强,沉 迷于“天朝上国”的美梦,蒙蔽了进步的双眼,终被鸦片战争的炮响轰开 了国门,走向灭亡。揆诸当下,美国恃强凌弱,不断挑起国际纷争。不负 责任撤军而使阿富汗民众承受灾难,通过拙劣把戏制造谣言抹黑中国,火 上浇油致使巴以冲突难平……美国的滥用其强,也会转为至弱。 相反,弱者不必自悲,坚定自强、砥砺修为,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 会变而为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每个人都恰逢其时,肩 负使命。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身为新时代的青年, 我们更要铁肩挑重担,吾辈尚自强!那时,妍森必将果满华夏也! 十一: 内外兼修,共筑荣光 胡爱华 我,一名 18 岁的高三学子,作为 2021 年 1078 万高考生中的一员, 时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身处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究竟该以怎样 的姿态面对,在短暂的一生活出自己的光彩?直至读到毛泽东《体育之研 究》一文:体育可使人体由弱变强,强弱可以互相转化。方如醍醐灌顶, 茅塞顿开,不禁思潮澎湃。 一百年前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积贫积弱,内忧外患, 经济困难,民生凋敝。众多有志之士勇敢站出来研究新思想,积极探寻救 国之道,纷纷开出救世济民的药方。青年毛泽东受时代思潮和恩师杨昌济 的影响,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他出生于农民家庭,幼年时期身体欠佳, 经常受到病痛的折磨。看到在旧中国积弱的社会里,许多同胞骨瘦如柴、 病魔缠身,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造成家破人亡的悲剧,毛泽东开始认识 到,必须与命运抗争,改变病弱的状况,于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发表于 1917 年 4 月的《新青年》上的《体育之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不仅 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论文,参与有关中国未来的全国性的争论,而且随着 使命感的日益增强,毛泽东对身体的锻炼愈加重视,把体魄锻炼、意志磨 砺上升为人格塑造的前提。他在文中写道:“苟自之不振,虽使外的客观 的尽善尽美,亦犹之乎不能受益也。故……必自自动始……意志也者,故人 生事业之先驱也。”几个月后,他用《心之力》中的话告诉朋友:“人之 心力与体力合行一事,事未有难成者。”有了此意识,终其一生,他都在 实践中顽强地实行,阳光、风、雨、冷水,都成为毛泽东锻炼身体和意志 的方法。 从韶山到长沙到北京,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秉持着身体与意志 的“内外兼修”,不仅实现了自身由弱到强的完美蜕变,也使一个至弱的 民族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开始谱写“站起来、富起来、强起 来”的新篇章! 一百年后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实力雄厚,科技创新, 经济腾飞,国泰民安。时代已将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面对前人创下的辉 煌成就,我们不能有“强者心态”,因为“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 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着眼国内,我们必须正视,如今不少 青少年身体上营养过剩、运动不足、沉迷手机、忽视体育锻炼;精神上信 仰危机、拜金主义、责任缺失、脆弱抑郁的现象,同时更不该无视,在抗 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正是那些 90 后、00 后们在祖国最需要的关键时刻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逆行出征,才取得了保卫武汉、保卫湖北、保卫全 中国的伟大胜利,乃至为全世界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放眼国 际,中国的迅速崛起令世界瞩目,也让世界第一强国寝食难安,他们肆意 制造“中国威胁论”,科技打压、疫情甩锅、金融制裁……正如习大大所说 “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广大青年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粒尘沙,至弱至小,但“弱 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所以“生而弱者 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时代呼 唤有志青年,我们或许不能像毛主席那样改变中国,改写历史,但只要我 们每个人像毛主席那样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内外兼修,就能使纤弱之力 汇聚成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强力,共筑盛世荣光! 十二: 慧眼识强弱,潜心育栋梁 石东海 1917 年 4 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 “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强弱可以相互转化,大可不必因上天的偶 然选择所暂时呈现的强弱而妄下结论以至或喜或悲。 明乎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有感焉。在面对纷繁复杂的青少 年身心强弱状况时,应理智对待,辨证施治,对症下药,适当给予帮助调 适,如此,才能使之一生健康,不断创造价值,并享受人生的幸福。 凡人生而身体强弱貌似判然,人们常以婴儿出生后斤两大小来臆断其 强弱。而婴孩先天足与不足肉眼所见不足为据,须得医生经科学检测说了 算。一个孩子将来身体健康与否,关键在后天调养和教育训练如何。凡人 成长阶段心理强弱貌似明显,人们主要依据眼泪多少笑容多少和敢不敢为 加以判别。眼见耳闻不足为据,须得医生经心理检测说了算。一个孩子心 理健康与否,关键在后天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培养引导的程度如何。 如果上述两个“关键”出了问题,后果很严重。 青少年中有不少胖墩、近视眼,甚至有不少高血压患者。我们也常常 遇到一些青少年走路、爬楼梯就崴脚、骨折以致拄拐杖、坐轮椅的见怪不 怪的现象,一些上体育课或者开运动会时几项正常的活动就让学生受伤的 事故。莫非他们先天不足?非也。绝大多数人生来强健,可是后来,多因 为沉溺于美味食物的享受和各种电子产品的精神麻醉而缺少运动。因为缺 少运动,所以运动能力差;因为运动能力差,所以越发懒于运动。不难想 见他们身体各项机能的协调发展状况。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对他们慈 严并举,引导他们扬长避短,摒弃恶习,持之以恒,科学锻炼,别无他法。 青少年中有不少心理疾病患者,甚至有不少严重到有自残或自杀倾向。 莫非他们生来就有心理问题?非也。心理问题多数并非与生俱来,多为在 后天环境中缺失全面心理教辅,缺少呵护、引导、纠正的重要环节而导致。 不难想见他们心理各项指标综合发展的状况。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对 他们春风化雨,引导他们自尊自信,向上向善,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无 捷径可言。 青少年中也有不少身心强大者,但不能正确发挥已有的人生力量。他 们常常缺乏足够的受挫训练,缺乏一种持久的耐力和韧性,不能正常屈伸, 不能刚柔相济,常常目空一切,逞才使性,恃强凌弱,逞强斗狠,也常常 碰得头破血流,决不服输。他们常常将自身的强大优势任意挥霍而不加更 新发扬,结果当然是智穷力竭,一蹶不振。用所谓“峣峣者易折”来形容 这一过程,实不为过。青山要有碧水环绕,才有高峻灵秀之气;大树要有 小草点缀,才有俊朗婀娜之姿。对青少年中身心强大者,尤须用更加丰富 的知识文化、良好的文明修养、科学的名利观和荣辱观去涵养,才能使之 柔韧如钢,豪情睿智,风采不衰。 当然,青少年中仍有不少身心弱小者。要想把他们培养成健康有用的 人,家庭的温暖呵护、学校的耐心诱导、社会的殷切关怀、无数身残志坚 者榜样的激励、无数草根逆袭成明星事例的鼓舞齐头并进,就是行之有效 的不二法门。 青少年已告别熹微的晨光,“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处于蓬勃 向上之时。他们不应如晨曦初露那般娇弱无力,不应如日上中天那般炽烈 放纵,也不应如西风残照那般暮气沉沉。他们需要众多的教育者为之驱散 阴霾,为之尽力推挽,为之补偏救弊,惟其如此,他们才能循序渐进,日 益强大,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十三: 强体魄,育精神,实现逆袭 张真和 1917 年 4 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 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 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 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表面上看, 这段论述是在说“体育之效”,但实际上这种强弱之辩适用于很多方面。 如何由弱变强?小到个人,一个行业,大到国家和民族,只有不甘于弱小, 强健体魄,培育精神,才能实现逆袭,成为强者,完美诠释《哪吒之魔童 降世》中的经典名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内涵。 首先,强身健体,磨炼意志,健全人格。只有具备强健的体魄,才能 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才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才能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就是体育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毛泽东幼年 时期身体常受到病痛的折磨,而旧中国积弱,民众孱弱,他深知“文明其 精神,野蛮其体魄”的道理。于是他刻苦锻炼,提升精神之气。毛泽东参 加冷水浴、日光浴、风浴、雨浴和游泳等项目锻炼。他从青年时湘江击水 中流,到晚年万里长江横渡。体育锻炼,让他拥有了伟岸的身躯,也让他 有了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襟,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担当起历史大任, 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中国医学的泰斗级人物钟南山院士坚持跑步、快行 等运动习惯,前不久仙逝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生前也热衷 游泳、排球等体育项目。他们因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而形成了良好的身心素 质,奠定了事业成功的基石,成为了各个领域的巨擘。 其次,居弱图强,砥砺前行,铸就辉煌。巴尔扎克曾说:“苦难对于 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 渊。”黄大发曾担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乡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20 世纪 60 年代起,他带领群众,历时 30 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 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 9400 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 史,使草王坝每年粮食产量从原来的 6 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被当地群众 亲切誉为“大发渠”。在闭塞贫困的小山村俢渠必定面临重重困难,但黄 大发居弱图强,带领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 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自 己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新冠肺炎,却仍然坚守抗疫第一线。他说:“我 能用残缺的身体燃烧出微弱之光,疗愈世间的伤痛”。面对挫折和困难, 他们坚定信仰,勇往直前,用强者之光照亮了他人前行之路。 再次,弱中思变,开拓创新,跨越发展。江泽民说:“一个没有创新 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科技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 的不竭动力,当代青年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 立于 1997 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战略的 核心,经过二十多年的卓越发展,奇瑞已经成长为营销收入过千亿的控股 集团。从厚积薄发到勇立潮头,奇瑞在转型升级中谋求跨越式发展,新动 能不断释放。创新是一个公司乃至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灵魂。科技创新从 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一项针对 20 国青年的调查显示,高 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成为这些在华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新四 大发明”。这些闪亮的“中国名片”,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金砖国家综合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7)》 黄皮书在京发布。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国家对世界科技创新的贡献率逐渐 提高,已经成为所在地区的标杆和“领头羊”。中国在民族复兴之路上, 弱中思变,开拓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条巨龙正崛起在东方。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 骇浪。时代青年应不惧风雨,不畏险阻,强体魄,育精神,居弱图强,开 拓创新,奏响如黄钟大吕般民族复兴之最强音,拥抱出彩人生,不负伟大 时代。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