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复习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三历史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复习教案

ID:73472

大小:13.9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复习教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知识体系     二、阶段特征  (1)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华,操纵清政府,进行经济掠夺和文化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两大社会矛盾趋于汇流。 (2)为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维护垂死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先后玩弄了“新政”和“预备立宪”的骗局,更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3)20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蓬勃兴起。中国同盟会成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的阶段。武昌起义,促成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国社会实现了第一次伟大转变,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果实为袁世凯所窃取。  三、重点难点  重点:同盟会的建立。 剖析:(1)成立的条件: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各地革命团体的建立和武装起义的尝试,在思想、组织和政治上为中国统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七十多人,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会议通过了同盟会的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为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民报》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3)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4)意义: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难点:同盟会的政纲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剖析: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作为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纲的展开表述。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的内容,即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把斗争矛头直指清王朝,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 的内容,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 的内容。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实现“土地国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 重点:武昌起义。 剖析:(1)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胜利的原因:①20世纪初,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快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由于各种近代学堂的设立,湖北出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他们成为革命党的骨干;②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使这里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为武昌起义奠定了群众基础;③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长期的起义准备,使武汉成为辛亥革命的摇篮。(2)武昌起义:①湖北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宣传和组织工作,在同盟会推动下准备武装起义;②10月9日起义计划泄露,革命形势极为严峻;③10 月10日晚,武昌新军工程营在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领下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经过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史称“辛亥革命”;④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国号“中华民国”;⑤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重点:中华民国的成立。 剖析:1911年年底,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接着成立了临时参议院。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①政府组成以同盟会为主,大总统掌握政府全部大权,政府各部和临时参议院的参议员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革命党人。②南京临时政府在很短时间内,颁布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对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以及改革社会风气,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从本质上讲是反帝的,但在帝国主义面前又表现出软弱性,企图以承认不平等条约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与支持,实际是一种幻想。缺乏反帝斗争的勇气,是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典型表现。 重点: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历史教训。 剖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①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②辛亥革命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此后,帝国主义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⑤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推动了越南、印尼等国反殖民主义的斗争。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封建地主军阀的代理人袁世凯所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究其主要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①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革命党对帝国主义心存幻想,企图得到帝国主义的承认。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侵略中国的局面没有任何改变。②辛亥革命也没有彻底的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平均地权的主张没有实行,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民。      四、例题精解  1.(2003年全国文理综合卷)1904-1905年以中国东北为主战场的日俄战争,出现了“日胜俄败”的结局,使中国的志士仁人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加剧了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论争。论争的焦点之一在于是否                A.实行民主政治                  B.收回铁路、矿山等利权 C.废除科举取士制度              D.仿照西法练兵 解题思路:回忆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三个内容。答案:A 2.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表明当时孙中山①正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②明确反对当时的种族复仇思想③认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④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B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考查对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认识和材料处理能力。孙中山关于民族革命的主张,未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应排除①,由“不恨满洲人”、“决无寻仇之理”、“……是民族革命……是政治革命”、“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等有效信息可知,②③④是正确的,故答案为B。 3.(2001广东河南历史卷)在武昌起义中,湖北的立宪派首领曾经     A.积极配合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B.与清政府暗中联络反对革命     C.用和平方式取得军政府领导权       D.杀害革命党人取得军政府领导权 解题思路:A 、B、 D与史实不符。答案: C 4. (2001年上海历史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被套牢的牛马拉车不息,稍慢即受鞭挞。“服劳役而又受苦楚,无自主之权, 大都类是”。 材料二:群蜂会议曰:“如有伐我巢而残我同类者,共刺之。人之有国,犹蜂之有巢”。                     ——摘自上海文明书局1903年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    (1)这类内容的教材旨在培养学生成为                                            (2)这类内容的教科书,所以需要并得以认可,主要是因为                                                                                                       答案:(1)自立自强、热爱祖国的新人(或反压迫反侵略的新人)。(2)20世纪民族危机加深;开办新式学堂(或新学制推行、西学的影响扩大);新的社会力量已经崛起(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或资产阶级力量崛起)。 解题思路:结合材料回答第一问,结合20世纪初的历史背景回答第二问。      审定意见:     原稿的复习教案数量不足。故补充本教案。                        审稿人:邓兴国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