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诗词曲五首》知识梳理—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24课《诗词曲五首》知识梳理—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ID:735263

大小:112.96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6-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24 课《诗词曲五首》—2020-2021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鉴赏品读 1.背景与主题 根据《乐府古题要解》,本诗在晋代已入乐。在它被用为横吹曲辞以前是否曾入乐已难 查考。此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乡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控诉了战乱和 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赏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此处景物描写,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面, 以哀景写哀情,以荒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和绝望。 3.品味本诗的写作特色。 ①以叙述抒发所见所感。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叙述,尽情渲染了老兵的不幸遭遇和内心无 法忍受的悲痛。“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以问话 形式点明已是家破人亡。 ②用环境刻画人物形象。诗中写老兵回家后的境况:“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 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段环境描写将家中的悲凉凄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鉴赏品读 1.背景与主题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 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 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 判官即其前任,岑参送他归京,写下此诗。 这首诗中,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 以及在边塞军营送别归京战友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战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 依依惜别之情。 2.说说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些图景。 以“雪”为线索。描绘了边塞飞雪图、军营酷寒图、军中饯别图、雪地送别图。 3.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①精妙的用词:“忽”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 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②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千树万树”突出了雪的壮观景象。 ③美妙的意境: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 ④昂扬的精神: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鉴赏品读 1.背景与主题 京口,今江苏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当时词人正任镇江知府, 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便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 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 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感慨历史的兴衰: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 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不尽长江滚滚流”是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3.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结合全词对该特点做简要分析。 开头两句以问开头,将那种国土尽失而不能收复的悲痛心情表现出来;“千古兴亡多少 事”,概括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此乃人力无法挽回;“天下英雄谁敌手”,将孙权与 曹操刘备并称,说明只要励精图治,定能治理好国家。通过这些问句,抒发了自己对朝廷的 不满,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鉴赏品读 1.背景与主题 宋末帝赵昺(bǐng)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 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 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哀,既感叹国运又感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 最后一联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崇高气节和舍生取义的决心。 2.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取”和“照”两个动词简单、直接,有力度;诗 人直抒胸臆,表明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气 节。 3.这首诗的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首联概括回顾自己一生主要经历是纵的方面;颔联以比喻形容当时时局,从国事说的自 身,是横的方面。重在气氛情调的渲染。颈联承上颔联具体补充,暗示诗人处境。前六句从 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尾联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至 性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 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鉴赏品读 1.背景与主题 这首散曲是张养浩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他路 经潼关时,正值关中大旱,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目睹眼前的凄惨景象,看到秦汉宫殿 的遗址,张养浩不禁怀古伤今,写下此篇。 这首散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 统治者与人民队里,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2.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①“聚”字用得好。山本是静止的,“聚”字化静为动,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 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②“怒”字用得好。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写出 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注入 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3.这首元曲最精彩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请你谈谈理解和认识。 这一句写出诗人对以往历史的概括与评价: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 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 议论揭示了封建王朝兴亡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课文内容概括 《诗词曲五首》中,《十五从军征》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 酷奴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辛弃疾的《南乡子·登 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了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文天祥的 《过零丁洋》饱含对国破家亡的苦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彰显舍生取义的崇高 气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 同情。 课文结构图 课后习题解答 一、找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景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边塞风光的,写 出了怎样的特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前两句中, “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见雪。“白草折”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 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生动地写出了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后两句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以春景写冬 景,发挥联想,运用比喻,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忽如” 二字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之态,而且再次传达出诗人惊喜、好奇的神 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浪漫色彩。 二、《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试结合全诗 及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丁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 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 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 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均为怀古之作,说说它们 分别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 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借古讽 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 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四、《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试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 文。 【示例】 秋天已经接近尾声了,连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也已凋落。天色已近黄昏,在凄清的羊肠 小道上,走着一个孤零零的老兵。 他两鬓斑白,一身破旧的布衣,那老树皮似的手拄着一根拐杖,蹒跚地朝着他记忆中的 家乡走去。 60 年了!整整 60 年啊!或许,家乡未曾发生过多大的变化,但这位 60 个春秋 未曾踏上过故土的老人,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老兵又累又饿地坐在路边歇息。这时,一个农夫模样的老人走过,老兵赶紧追问:“请 问老哥,这桃花村怎么走?” “那不就是吗?”老兵顺着老者的手望去,可不是,有时候家就近在咫尺,却又找不到。 “谢谢啦!”老兵感激地望着老者,感觉眼前这位热情的农夫似曾相识。 “那您是……”老者问道。 “我就是 60 年前征兵时被抓去的那个阿福呀!” “哦,哦,哦,我记起来了,你就是张大婶的儿子!你可终于回来了,也不枉她老人家 盼了这么多年啊……” “幸亏您还记得我,要不,我连家都找不到了。家母可还住在本村?”老兵一想到很快 就可以和家人团聚了,心情便格外激动。 “唉,晚了,晚了!你的家人早已去世多年了。”老者感触颇多地说,“这都是命啊!” “什么?都……去了?”老者的话像是一盆冷水泼在老兵头上;老兵的身子颤抖着,仿 佛秋风中的落叶。 “你要节哀呀!”老者扶住他。 老兵就这样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门口。 他伸出发抖的手,推开这扇摇摇欲坠的大门,一只野兔惊得乱窜,野鸡也吓得满院乱飞。 庭院里已是杂草丛生;野生的谷子长满了院子,井沿边也爬满了野葵菜。 望着这满目疮痍的家,他不禁想起了昔日那个虽简陋却很干净的院子——篱笆内鸡鸭抢 食,和母亲、大哥、大嫂、小弟一起围坐在石桌旁吃饭,还有,那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小侄 儿…… 他走进家门,扶起倒在地上的布满青苔的石凳,抚摸着字迹剥落的破门匾,看着那结满 蜘蛛网的门窗,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他:他再也见不到他的家人了,他还要孤苦地生活下 去——这丧亲之痛撕心裂肺啊! 老兵犹如木偶般,草草地收拾了一下被动物们盘踞已久的、破败不堪的家;看看已是夜 幕降临了,于是,舂了些野谷煮饭,又采了几棵野葵来到厨房准备做菜汤。 站在厨房里,他好像又看见了母亲忙碌的身影,满脸慈爱的母亲正做着他最喜欢吃的高 粱饼子。当他忍不住偷吃那滚烫的高粱饼子被烫着时,母亲总是心疼地帮他吹吹手指……而 今,厨房还在,可他却再也吃不到那么香、那么甜的高粱饼子了! 他孤单地坐在桌旁,却下不了筷子。他好想母亲为他夹菜,好想念小弟跟他抢菜吃的日 子。没有了亲人的陪伴,做这些菜又跟谁分享呢? 突然,一声似曾熟悉的呼唤打断了他的千愁万绪:“细伢子哟,快回来吃饭喽——” 是母亲在呼唤他吗?他失魂落魄地走到大门口,向外张望,却什么也没有。他仰天长啸: “母亲啊,儿回来啦!您听见了吗?您的不孝儿回来看您啦!母亲啊,您回答我呀……”他 颓然地跪在地上,任凭泪水滴落在衣襟上。山的那一边,回响着他撕心裂肺般的吼叫。 过了好久,他才站起来,仿佛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呆滞无神的眼睛望着远方,嘴里在 喃喃自语:“我回来了,母亲,我回来了……”他摇摇晃晃地消失在茫茫夜色中……从此, 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