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 22 课《陈涉世家》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梳理故事情节。
2.感知艺术特点,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一部史学著作被评价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史学书、影响中国历史的经典书籍、构建中华文明阶梯的重
要典籍、展示五千年中华文明独特风采的杰作、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书之一,它也是梁启超、章太炎、钱穆等
开列的最低限度必读书。
以史为鉴,知千秋盛衰兴替;前事不忘,明万代是非得失。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1.了解作者及作品
司马迁 10 岁诵古文,20 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他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仕郎中,曾
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 110 年)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
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
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他发愤著书,公元前 91 年完成《史记》。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 3000 年间的历史。全书共 130 篇,
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 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 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 篇,年表 12 篇,书(记经济、天文、
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 篇。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写作背景
公元前 209 年,一群以陈涉、吴广为首的贫苦老百姓被征派到大泽乡去驻守。当时天下大雨,耽搁了他们
前往的时间,按秦朝的律例,误了时间要斩首,陈涉、吴广于是鼓动大家揭竿而起,陈涉封自己为王,建立了张
楚政权。天下百姓一呼百应,纷纷惩罚当地郡县长官,以响应陈涉的起义军。
目标导学二:诵读课文,培养语感
1.听读。
阳夏(jiǎ) 嗟乎(jiē) 適(zhé)戍
当行(háng) 罾(zēng) 篝火(gōu)
忿恚(huì) 笞(chī) 徇(xùn)
酂(cuó) 柘(zhè) 谯(qiáo)
社稷(jì) 陈胜王(wàng)
2.自由读。
注意重点句节奏: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3.齐读。
目标导学三:分类积累,读懂文意
1.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2.教师点拨。
【通假字】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適”同“谪”)
②固以怪之矣(“以”同“已”)
③为天下唱(“唱”同“倡”,首发)
④将军身被坚执锐(“被”同“披”)
【古今异义】
①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遇到;今义:会议,集会)
②今亡亦死(古义:逃跑;今义:死亡)
③等死(古义:同样是死;今义:等待死亡)
④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怜爱,可怜)
⑤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今义:经常,常常)
【词类活用】
①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
②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作动词,指用网捕)
③固以怪之矣(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④忿恚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⑤尉果笞广(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⑥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作名词,指铁甲;锐:形容词作名词,指武器)
【一词多义】
①次: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②将:A.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
B.项燕为楚将(将领)
③为:A.为屯长(担任)B.为天下唱(向)
C.士卒多为用者(被) D.为坛而盟(修筑)
④书:A.乃丹书帛曰(写)B.得鱼腹中书(字条)
⑤数:A.扶苏以数谏故(屡次,多次)
B.卒数万人(几)
⑥乃: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B.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
【文言句式】
①省略句
A.吴广以为然(“以为然”是“以之为然”的省略)
B.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
C.令辱之(“令”后面省略代词“其”,指都尉)
D.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
②判断句
A.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者,……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表示判断)
③倒装句
祭以尉首(状语后置,中心词是“祭”,即“以尉首祭”)
目标导学四:把握情节,理清脉络
请简要复述《陈涉世家》的内容大意。(要求:1.用现代白话复述;2.复述要突出事件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之处。)
示例:秦二世元年秋,秦朝廷征发陈胜、吴广等 900 余名戍卒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
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根据秦朝法律,过期要斩首。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将尉,
发动起义。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他们率领军队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
响应。
第 2 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温故知新:请一名同学来复述文章主要情节。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说起义
1.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明确: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兵役和残酷的刑法,“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一次征发
就有 900 人,可见徭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被逼的。
2.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明确:先提贤君公子扶苏可以利用,以宗法观念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
者内部力量;再提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具有号召力。两个策略,反映陈胜对时局
的关注和精到的智识。
3.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怎样的舆论准备?有何作用?
明确: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称王的舆论,主要作用是“威众”。
效果: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标导学二:谈人物
1.陈胜能从一个雇农蜕变成一位杰出的英雄必定有其过人之处,结合陈胜的语言谈谈你发现的陈胜的闪光
点。
学生可能会通过文章发现这样一些人物的优秀之处:
示例:(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少有大志,不甘贫贱,目光长远。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洞察时局,顺应民心,有政治远见,
深思熟虑,不莽撞。
(3)“此教我先威众耳。”——有计谋,懂得树立威信和从舆论上获得支持的重要性。
(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宣传才能,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
鼓动戍卒突破畏惧心理参与起义。敢于反抗封建制度,有志气、有抱负。
2.多媒体展示《陈涉世家》中另一文段,教师大致讲解文意。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
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
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
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
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看了这段记述,大家对陈胜其人又多了哪些了解?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目标导学三:品《史记》
教师由陈胜的形象自然导入下一板块:《史记》记人“不虚美,不隐恶”,写陈胜,既写了他的雄才大略,
又不为贤者避讳,实事求是地写他的缺点,也正是因为司马迁能够尊重事实,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
失,才为我们展现了历史人物丰满真实的个性和风采。这部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
著作还有哪些独特之处呢?我们不妨进一步来品读。
1.这篇文章叙事可谓详略分明,略写陈胜少时情况而详述起义的发动过程和发展情况,你认为司马迁这样
裁剪材料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作答,教师给予点拨评价。
明确:这样的裁剪是为了突出中心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作者首先简略地交代了主人公陈胜的身世和往事,
选材突出陈胜少有大志,为下文写起义做好铺垫。继而围绕着大泽乡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详写起义的原因、
谋划情况、起义的经过及其取得的胜利,同时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表现成功塑造了陈胜、吴广这两位起义英雄智勇
双全的形象。
2.《史记》中的人物传记按传主地位和影响划分为本纪、世家和列传三类。“本纪”记述古代帝王的事迹,
“世家”记述王侯的事迹,“列传”则是为人臣和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立传。陈涉出身低微,起义后虽自立为王,
但为时仅六个月,司马迁却将其事迹归在世家,后来班固撰写《汉书》时就将陈涉与项籍合为一传,归入列传。
司马迁为何要把他列入世家而不是列传?这样的划分是不是不合理呢?小组讨论,将你的见解和其他同学交流一
下。
学生讨论后发言,不同意见可展开小型的课堂辩论。
教师小结:司马迁记述陈涉事迹,并不因为他出身低微而贬低他,将他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酷统治
下他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凡之功,这恰恰体现了司马迁不以贵贱成败论英雄的史学眼光。
三、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