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 6 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小说是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的艺术。戏剧
与小说有着不同的艺术规定性和基本风貌。
小说故事的时间、地点的变更完全没有限制,于是情节可以有大的容量;而戏剧是将事件的发生直接
呈现在舞台上,作家对故事情节的支配必须受到舞台演出的限制,追求情节单纯集中,不枝不蔓。西方经
典戏剧理论“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只允许有一个故事线索,发
生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必须只有一个地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
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小说的媒介是语言,以叙述为主,诉诸读者的智力和想象;而戏剧的媒介则是演员的肢体和言语,以
直观展示为主,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演员不能像小说那样插入作者的叙述、描写、观感、议论。高尔
基在《论剧本》中说:“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的提
示。”叙述与展示的不同带来的另一个区别是:小说倾向于表现过去时,而戏剧则表现现在进行时。英国
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说:“任何叙述形式都趋向过去已发生而现在结束了的事件,那么戏剧的具体性正
是发生在永恒的现在时态中,不是彼时彼地,而是此时此地。”所以,戏剧中表现过去发生的事件往往比
较棘手,以前多靠人物的叙述回顾。
小说的故事是提供给私人阅读的,阅读的方式可以完全自由,情绪也可以随意调节,但是观众走进剧
场看一出戏的情形则不同,它是一种集体欣赏。戏剧的故事必须一开始就引起观众的兴趣,并且要维持这
个兴趣到戏剧的终结。如果观众感觉乏味,难免随时离场,这会影响戏剧演出的效果。情绪效果的限制要
求戏剧故事必须加快情节发展的节奏,且保持情节的张力和变化,这就需要戏剧中有冲突、悬念、突转和
发现。英国威廉·阿契尔在其《剧作法》中说:“我们可以称戏剧是一种激变的艺术,就像小说是一种渐
变的艺术一样,正是这种发展进程的缓慢性,使一部典型的小说有别于一个典型的剧本。”
戏剧与小说各有其基本艺术特质与形态,但两者并非“老死不相往来”。契诃夫的剧本《海鸥》背离
了当时普遍接受的“戏剧法则”,追求戏剧事件的生活化和剧本的内在抒情性。虽遭指责,但这种崭新艺
术促发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舞台导表演体系的变革。众多小说家融入了戏剧的“动作”、“冲突”、“悬
念”等技巧,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创作出了众多的优秀作品。
(摘编自陈军《论戏剧与小说的文体区别及沟通》)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戏剧有舞台演出的时空限制,西方经典戏剧理论“三一律”对此作出严格规定。
B. 与戏剧借助演员肢体、言语的直观展示相比较,小说借助语言的叙述更加自由。
C. 戏剧为了持续引发观众的兴趣,在一开始时就必须有冲突、悬念、突转和发现。
D. 契诃夫的剧本《海鸥》遭到指责是因为作品挑战了当时根深蒂固的“戏剧法则”。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用以突出戏剧与小说两种艺术形式的基本差异。
B. 文章从时空限制、媒介形式、情节节奏三个维度分析了小说与戏剧的不同形态。
C. 文章运用了引证的论证手法,名人的这些精辟论述为作者的观点增加了权威性。
D. 文章以艺术总是交融发展为前提,举例论证了小说与戏剧互动学习的必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戏剧作家跟小说家相比,进行剧本创作时不能天马行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B. 小说表现的是已经发生了的历史事件,而戏剧则表现的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件。
C. 小说的私人阅读、自由方式和阅读时情绪的可调性决定了小说是一种激变的艺术。
D. 只有戏剧“小说化”,小说“戏剧化”,才是推动戏剧与小说向前发展的好思路。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 其次要根据
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 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
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
“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
C 项,“在一开始时就必须有冲突、悬念、突转和发现”说法错误,原文第四段说的是“这就需要戏剧中
有冲突、悬念、突转和发现”,并没有说“在一开始时就必须有冲突、悬念、突转和发现”。选项说法于
文无据。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
法。
D 项,“举例论证了小说与戏剧互动学习的必要性”说法错误,原文中结尾的观点是“戏剧与小说各有其
基本艺术特质与形态,但两者并非‘老死不相往来’”,可见不是论证了“互动学习的必要性”,而是论
证了两者并非没有关联。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
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
然后仔细分析。
B 项,“小说表现的是已经发生了的历史事件,而戏剧则表现的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件”说法错误,原文
第三段说“小说倾向于表现过去时,而戏剧则表现现在进行时”,“时”是指时态,而非“现在正在发生
的事件”。选项说法曲解文意;
C 项,“小说是一种激变的艺术”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小说是一种渐变的艺术一样”。
D 项,“只有戏剧‘小说化’,小说‘戏剧化’,才是推动戏剧与小说向前发展的好思路”说法错误。“只
有……,才……”表述绝对化。
故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
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
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
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
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近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
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
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中,感受传统
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
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
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
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
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
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
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
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
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
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
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
晚清至 20 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
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
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
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
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
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
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
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
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
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
和阐释工作。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
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
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
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
题。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
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
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
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
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
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
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
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
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
作贡献的中国”。
(摘自《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
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 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
济效益。
C. 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
牌。
D.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技术。
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
助数字技术。
B. 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证了当前传统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
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C. 材料二指出“晚清至 20 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可见中
国文化要想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困难比较大。
D. 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价,指出二者
都具有很大的不足。
6.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答案】4. D 5. D
6. 首先总括指出,为了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为了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活化、创新。然后论述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播的方法,一是运用数字技术,二是将中国要
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最后总结收束。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A.“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错误,曲解文意。“进而”表递进关系,由原文“不论
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可知,“更好理
解传承民族文化”与“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为并列关系,而不是递进关系。
B.“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错误,于文无据。原文是说“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
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并未说“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错误。“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说法
过于绝对。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D.“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错误,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二“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尽管
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
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如果说,
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
更重要的思想资源”可知,材料二是将两者作以区分,并未指出“鲁迅式‘盗火者’”的不足,推论错误。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题目要求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由文本“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
涵”“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
要我们……”可知,第一段总括指出,为了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为了参与国际文化交流、
树立国家文化形象,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活化、创新。
由文本“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
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可知,第二段和第三段论述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播的两个方法:一是运用数字
技术,二是将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
由文本“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
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
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可知,最后总结收束,要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需要我们顺应时代新要
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以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
品和文化品牌。
综上可知,材料一的四个段落之间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芳 邻
【新西兰】欧文·马歇尔
不管是谁新搬了过来,我爸都得在心里滴溜溜地打量,他的好奇心可不同于一般,凡事都慎思明辨,
分寸拿捏得小心翼翼。
邻居就是邻居,他们呼隆隆地闯进你家,院子里的凉椅说拿就拿,等你家到圣诞节少了给客人坐的东
西,再劳驾你自个儿去搬回来吧!他们欣欣然地就接收了你多年累积的成绩,虽然这些是你栽了几个跟头
才从教训中得来的,可他们不管,来者就是一副密探的姿态。
隔壁的马克艾里斯特一家,就非常大度地容忍我们家桦树的枝条老是那么不安分地超墙越界,而且还
礼尚往来地把他们家出墙的玫瑰送过来给我妈养眼,我妈瞧着可开心呢。
等到戈林奇一家搬过来的时候,就只两口子,没那拖拖拉拉的一帮孩子,这可真是个清爽利落的好开
始,正合了我爸的心意。从一听到原屋主打算卖房子,他就挂在嘴上念着:“咱可盼这个新房主别带来一
大帮孩子。”说这话时,他眼前已勾勒出这副“蓝图”——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在车道上哭得哼哼唧唧,一
部破烂的小三轮车给另一个娃儿踩得吱吱嘎嘎。
戈林奇太太在白人里都算是白得出类拔萃,白得连一根青筋都看不见。她的头发倒是深色的,这下衬
得皮肤更白了。“我丈夫在‘未来证券’工作,”她说,“当经纪人。”很难得的几个薄暮时分,戈林奇
先生会在院子里露个脸,看起来好像戈林奇太太特别把他送出来亮相似的,好教街坊们知道她是有丈夫的,
而他们是有这位邻居的。戈林奇先生有张大脸,面子上阡陌纵横,布满岁月的痕迹,不只脸大,他的个头
儿也不小。他有一种容得了沉默与寂静的肚量。
几个月之后,我父亲终于信心满满地宣称戈林奇家真是邻居的最佳人选。戈林奇太太从不强人所难,
话也说得很巧,四两拨千斤地就把彼此的尴尬解除了。有此贤妻,她丈夫哪还需要说话。快到圣诞节的时
候,我家邀他夫妇过来喝一杯,戈林奇太太翩然光临,白净优雅,不疾不徐,随身带来的仅是她丈夫无法
赴约的歉意。
一月下旬,白昼很长,夜晚来得很迟,九点钟天还没黑,我在自家院落的另一头修剪那丛早就风风火
火开过的粉红色山茶花。正当此际,耳边传来呼叫我名字的声音,声音发出的方向,约莫就是我家和戈林
奇家交界的“边陲地带”。“戈登,我好不好跟你说句话?戈登。”说话的是戈林奇先生。听到一个未曾
正式谋面的邻居把我的名字朗朗叫上口,我感觉相当突兀。他怎么知道我名字的?大概他太太已经把附近
人家的名姓都一五一十地跟他说了,也或许是我爸妈老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我,人家不用露脸,反正耳朵
是张着的。“你正忙着呢,我真是不好意思打搅你。”他又开口,“事情是这样的。我刚买了张二手的写
字桌,胡桃木的,可沉呢,实在没办法一个人把它搬进去。”
戈林奇先生领着我朝他家车库走去,我们费了好大劲才将桌子搬进书房。以前这屋子属于马克艾里斯
特家的时候,我来过好几趟。可现在,戈林奇家把这里变得很不一样,完全是他们自己的风格——他们把
书房变成“奖堂”了。橱柜里架子上全是奖杯、奖牌,墙壁上都是照片。原来戈林奇太太曾经是一位“舞”
林高手,冠军人物,一张又一张的相片将她优雅绰约的风姿展露无遗,她裙裾飘飘,秀发舞动,仪态万千。
一个豪华金鼎是悉尼国际舞蹈大赛“现代舞集锦”获胜的铁证。
戈林奇先生站在桌旁,神定气闲地接受我满眼的赞叹。我真想知道,这位内向的公司职员,是怎么娶
到这位舞蹈比赛的冠军明星。不过谁知道,或许另一个房间里就藏有他辉煌的过去,如今却不为人知,就
像戈林奇太太一样。
“哪天我们过不下去了,”戈林奇先生说,“这些金牌银盾就可以一样样拿来卖,我们还能靠着撑下
去。”他自嘲的口吻溢出对妻子成就的钦佩。
不久,戈林奇太太回来,当她向我道谢时,脸上掠过一片飞红,宛如又是那位年轻的冠军舞者,面对
观众趋前致意,受宠若惊。看在眼里的戈林奇先生对我说了一句:“我真搞不懂,她巴不得别人都不知道
她以前那些个风光事。”
晚上我跟父母谈起今天的“日行一善”,顺便说到戈林奇太太当年在舞蹈界颇享盛名。我妈只对那房
子自马克艾里斯特家走后改成什么样子感兴趣,我爸倒是对尘封的往事兴致不低。“嗯,跳舞,一个舞蹈
皇后,”他说,“一个人的生活从绚烂归于平淡,多不容易啊!”我爸从此以后更加认定戈林奇家是好邻
居,不过来往反倒是减少了。
三个月后,我远赴海外,不久听我妈说戈林奇先生在“未来”表现不错,公司把他调往首都惠灵顿。
于是又一个邻居走马上任,这家近乎“甜如蜜”的交往态度,让习惯于“淡如水”之交的我爸忐忑不安,
忧心有邻如此是否合宜,我妈却很满意。
(石莉安译,有删改)
7.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戈林奇太太话语不多,举止优雅,谦虚礼貌。对过往辉煌的掩藏增添了她作为“芳邻”的形象魅
力。
B. 小说用“桦树的枝条”和“出墙的玫瑰”形象地写出邻居间的关系,表现了“我妈”“我爸”对邻居的
态度。
C. 戈林奇先生以自嘲的口吻说“卖金牌银盾”,既表现对妻子成就的钦佩,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下生活的满
足。
D. “我爸”对戈林奇太太的往事兴致不低,这不同于“密探的姿态”的邻居,他的“兴致”只是止出于礼
貌的欣赏。
8. “我爸”认定戈林奇家是好邻居,但后来为什么来往反倒减少?
9. 从《芳邻》这篇小说中,你获得哪些与邻居相处的经验?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我爸”习惯于“淡如水”的人际交往;戈林奇一家追求平淡的生活;来往的减少,是
对彼此的尊重。
9. (1)闯进家中拿东西却不归还的邻居,以及“我爸”勾勒孩子吵闹的“蓝图”,启示我们邻居之间应该
学会包容。
(2) “我家”和戈林奇家交界的“边陲地带”、“我爸”与邻居淡如水的交往,启示我们邻居之间应该
互相尊重。
(3) “我”帮戈林奇先生搬桌子,启示我们邻居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4)马克艾里斯特家出墙的玫瑰和“我家”越界的桦树枝条,启示我们邻居之间应该礼尚往来。
(5) “我家”邀请戈林奇夫妇喝一杯,启示我们邻居之间应该融洽和睦。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
B.“表现了‘我妈’‘我爸’对邻居的态度”错误,这不是直接表现“我妈”“我爸”对邻居的态度。实
际上,他们两人对邻居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妈妈喜欢密切的交往,爸爸希望能淡如水,故而此处的枝条相
互交叉并非他们态度的表现。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的能力。
从“又一个邻居走马上任,这家近乎‘甜如蜜’的交往态度,让习惯于‘淡如水’之交的我爸忐忑不安,
忧心有邻如此是否合宜”可见,爸爸崇尚的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本来就不喜欢与邻居交往过密。
当得知这家人曾经有过很多辉煌的成就,而今选择归于平淡,从不向人提起自己辉煌的过去时,他明白他
们想要的是一种平淡的生活,故而刻意不去打扰他们,反映出父亲对他们选择的尊重,也是对父亲自己习
惯的尊重。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有创意阅读的能力。
从“邻居就是邻居,他们呼隆隆地闯进你家,院子里的凉椅说拿就拿,等你家到圣诞节少了给客人坐的东
西,再劳驾你自个儿去搬回来吧”“隔壁的马克艾里斯特一家,就非常大度地容忍我们家桦树的枝条老是
那么不安分地超墙越界,而且还礼尚往来地把他们家出墙的玫瑰送过来给我妈养眼”“他眼前已勾勒出这
副‘蓝图’——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在车道上哭得哼哼唧唧,一部破烂的小三轮车给另一个娃儿踩得吱吱嘎
嘎”等对邻居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邻居有各种各样的,他们可能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可能嘈杂不堪
令人烦躁,但也要彼此包容,容忍对方可能闯入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可能越过他人边界,这样才能友好
相处。
“戈林奇太太从不强人所难,话也说得很巧,四两拨千斤地就把彼此的尴尬解除了”“我爸从此以后更加
认定戈林奇家是好邻居,不过来往反倒是减少了”可见,邻居之间相处应该互相尊重,不能强人所难。
从“事情是这样的。我刚买了张二手的写字桌,胡桃木的,可沉呢,实在没办法一个人把它搬进去”“我
们费了好大劲才将桌子搬进书房”可见,邻居之间要相互帮助。
“快到圣诞节的时候,我家邀他夫妇过来喝一杯,戈林奇太太翩然光临,白净优雅,不疾不徐,随身带来
的仅是她丈夫无法赴约的歉意”可见,邻居之间应有礼貌的往来,营造融洽的相处氛围。
“隔壁的马克艾里斯特一家,就非常大度地容忍我们家桦树的枝条老是那么不安分地超墙越界,而且还礼
尚往来地把他们家出墙的玫瑰送过来给我妈养眼”可见,邻居之间要礼尚往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
(一)(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应麟,字伯厚,庆元府人,九岁通《六经》,淳祐元年举进士,从王野受学。调西安主薄,民以年少
易视之,输赋后时。应麟白郡守,绳以法,遂立办。丁父忧...,服除,调扬州教授。初,应麟登第,言曰:"
今之事举子业者,沽名誉,得则一切委弃,制度典故漫不省,非国家所望于通儒。"于是闭门发愤,誓以博
学宏辞科自见,假馆阁书读之。宝佑四年中是科。应麟与弟应凤同日生,开庆元年亦中是科,诏褒谕之。 帝
御集英殿策士,召应麟覆考。考第既上,帝欲易第七卷置其首。应麟读之,乃顿首曰:"是卷古谊若龟镜,
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士贺。"遂以第七卷为首选。及唱名,乃文天祥也。召为太常博士....,擢秘书郎,俄兼
沂靖惠王府教授。彗星见,应诏极论执政、侍从、台谏之罪,积私财、行公田之害。度宗即位,摄礼部郎
官,草百官表。旧制请听政四表已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麟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
立以俟应麟从容授之丞相惊服即授兼礼部郎官、兼直学士院。寻转尚书兼给事中。左丞相留梦炎用徐囊为
御史..,擢江西制置使黄万石等,应麟缴奏曰:"囊与梦炎同乡,有私人之嫌,万石粗戾无学,南昌失守,误
国罪大。今方欲引以自助,善类为所搏噬者,必携持而去。吴浚贪墨轻躁,岂宜用之?况梦炎舛令慢谏,
谠言弗敢告,今之卖降者,多其任用之士。"疏再上,不报。出关俟命,再奏曰:“因危急而紊纪纲,以偏
见而咈公议,臣封驳不行,与大臣异论,势不当留。”疏入,又不报,遂东归。诏中使谭纯德以翰林学士....
召,识者以为夺其要路,宠以清秩,非所以待贤者。应麟亦力辞,后二十年卒。
(节选自《宋史·王应麟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旧制/请听政/四表已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鱗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
以 俟/应麟从容授之/丞相惊服
B. 旧制/请听政/四表己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麟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以
俟应鱗/从容授之/丞相惊服
C. 旧制/请听政/四表已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覷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
以 俟/应麟从容授之/丞相惊服
D. 旧制/请听政/四表己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麟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
以 俟应麟/从容授之/丞相惊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丁父忧,遭逢父亲丧事。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
一天起,都应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一年,这叫丁忧.
B. 太常博士,三国魏文帝初置太常博士,掌撰定五礼,议定王公大臣谥法等事。晋以后沿置,职称清要,
而品级不高。宋太常博士职守同前代。
C. 御史是记事之官兼纠察之职。秦汉称为侍御史,秦以御史大夫为侍御史之长,历代监察官的首长或为御
史大夫,或为御史中丞等。
D. 翰林学士,唐代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被认为是“清要显美”之官。
宋代学士院改称翰林学士院。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应麟好学不辍。王应麟不认同一些人只把学问作为敲门砖的做法,他在考中进士后,仍勤奋读书. 还
借来馆阁中的书阅读。
B. 王应麟体察圣意。王应麟受命参与策士的复试工作,因皇帝想把第七卷放在第一名,于是王应鱗也大大
夸赞了一番第七卷的作者。
C. 王应麟敢于直言,彗星出现后,王应麟详尽地论述执政、侍从、台谏的罪责:王应麟也曾严厉地批评左
丞相留梦炎。
D. 王应麟不恋权位。王应麟任尚书兼任给事中时,奏疏数次呈上,皇帝都没有答复,王应麟辞官归去。 后
来皇帝派人去召回他,他也没有答应。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民以年少易视之,输赋后时。应麟白郡守,绳以法,遂立办。
⑵况梦炎舛令慢谏,谠言弗敢告,今之卖降者,多其任用之士。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百姓因为他年轻而轻视他,缴纳赋税延误了期限。王应麟禀告太守,根据法令制裁他们,百姓于是
立即缴纳了赋税,〔“易"“白”“绳”各 1 分,句意 2 分)(2)况且留梦炎违背命令,轻视谏言,正直的
言论没人敢禀告朝廷,现在的卖国投降的人,多是他信任重用的官员“舛“ “慢”“谠”各 1 分.句意 2
分)
【解析】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句意:依照旧制,百官要请求皇帝亲自处理政务,四份奏表已经呈上,一晚王应麟入宫(哭灵)
宰臣传达诏令要求增加撰写三份奏表,王应麟拿起笔立即写成.丞相统领大军回朝.需要三道辞去位子的奏
表,使者站着等候,应麟不慌不忙写好交给他.丞相惊叹佩服。此题注意“一”修饰后面的“夕”,“应麟”
作后句的主语。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
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
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一”
修饰后面的“夕”,“应麟”作后句的主语。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丁忧,要守孝三年。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读了第七卷后,王应麟认为其作者乃忠义之士,事实印证了他的判断。这说明王应麟慧眼如炬。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易"“白”“绳”“舛““慢”“谠”的翻译。
参考译文:
王应麟,字伯厚,是庆元府人。九岁时通晓《六经》,淳祐元年考中进士,跟着王野学习。调任西安主
簿,百姓因为他年轻而轻视他,缴纳赋税延误了期限。王应麟禀告太守,根据法令制裁他们。百姓于是立
即缴纳了赋税。遭逢父亲的丧事,守丧期满,调任扬州教授。当初,王应麟应试考中,说:“现在的从事
科举考试的人,为的是捞取名誉,一旦考中就放弃一切学习,制度、典故全都不懂。这不符合国家对学识
渊博的儒者的期望。”于是闭门勤奋读书,发誓凭借博学宏辞科显露自己,借来馆阁中的书阅读。宝祐四
年考中博学宏辞科。应麟与弟应凤同一天出生,弟弟开庆元年也考中这一科,皇帝下语褒奖他们。皇帝亲
自在集英殿策问士人,召来应麟参与复试工作。考核评定的等第已经呈上,皇帝想改把第七卷放在第一名。
应麟读完文聿后,就磕头说:“这一份卷子中流露的古贤人之风义如龟和镜子(龟镜,龟可卜吉凶,镜能
别美丑,因以比喻可供人对照学习的榜样或引以为戒的教训。)一般可供人学习,忠义之心如同铁和石头,
臣敢为皇上得到国士而祝贺。”于是就把第七卷作为第一名入选。等唱名时,(才知道)那人是文天祥。王
应麟被召见担任太常博士,被提升为秘书郎,不久又兼任沂靖惠王府教授。彗星出现,王应麟接受科料地
论述执政、侍从、台谏的罪责,积聚个人财产、卖断公田的危害。度宗登上帝位,王应麟代理礼郎官,起
草百官表。依照旧制,百官要请求皇帝亲自处政务,四份奏表已经呈上。一晚王应麟入宫(哭灵),宰臣传
达诏令要求增加撰写三奏表,王应麟拿起笔立即写成。丞相统领大军回朝,需要三道辞去位子的奏表,使
者站着等候,王应麟不慌不忙写好交给他。丞相惊叹佩服,立即授予他兼任礼部郎官、兼任直学士院的职
务。不久转尚书,兼任给事中。左丞相留梦炎任用徐囊作御史,提拔江西制置使黄万石等人,王应麟封还
奏章(缴奏:给事中行使职权,驳正制敕之违失而封还章奏)说:“徐囊与留梦炎是同乡,有重用私人的
嫌疑,万石粗鲁暴戾,不学无术,南昌失守,他误国的罪责颇大。现在留梦炎正想着任用他们以辅助自己,
被他们搏击吞噬(搏噬:搏击吞噬,喻打击陷害)的有德之士,一定会相互扶持着离开。吴浚贪污轻躁,
难道应该任用他们吗?况且留梦炎违背命令,轻视谏言,正直的言论没人敢告诉他,现在卖国投降的人,
大多是他信任重用的官员。”奏疏两次呈上,皇帝都没有有答复。王应麟出关等候命令,再次上奏说:“我
因为情况危急而扰乱法纪,因为持有偏见而违逆大家的议论,臣的封驳(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
臣下奏章违误)不好,跟大臣持不同的论点,依情势不应当留下。”奏疏皇上,皇帝又没有答复,王应麟
于是向东归去。皇帝下诏让中使谭纯德拿翰林学士的职位召见王应麟,有见地的人认为这是夺去他显要地
位,而拿清贵的官职宠信他,这并不是对待贤能的人的好法子。应麟也极力推辞,二十年后去世。
(二)(共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菊
罗隐①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②霜。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③。
【注】①罗隐:晚唐诗人,大中十三年(公元 859)抵达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后自编其文为《谗
书》,遭统治阶级憎恶。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始终不第,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
九华山。②青女:神话中霜雪之神。③行藏:即行止,出行或停止。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临近岁末的深秋,几枝菊花在篱笆边绽放,它们自我欣赏的姿态触发了作者的诗情。
B. 颔联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刻画了菊花雪白花瓣、金色花蕊、香气流溢的美丽形象。
C. 颔联“裁”“拆”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突出表现菊花的动态之美。
D. “白衣”“青女”写出菊花美丽高洁、不畏寒霜的形象,表现菊花坚贞不屈的傲岸品格。
15. 请简要概括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D 15. ①对菊花的喜爱之情;②对自己屡试不第的命运的伤感之情;③对官场得意的公卿任
意排挤文士的不满;④甘为白衣的旷达和坦然。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表现菊花坚贞不屈的傲岸品格”错误。诗歌颈联中“白衣”代指平民,“千载白衣酒”意为虽是一介
平民,但也有饮酒作乐的自由和潇洒;“一生青女霜”是说这一生都遭受寒霜,历经沧桑。这两句作者以
菊花自比,饱含了对自己屡试不第的人生命运的慨叹。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学生解概括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的开头两句“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是写:一年将近,本已是万木凋落,百花残尽之时,想不到
篱笆旁边的数枝菊花开放了,为凄冷的深秋增添了艳丽的色彩。颔联“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是说:
白色的菊花像白雪剪裁而成,那密密的花蕊纤细柔软,金色的菊花,花蕾刚刚绽放,清香就流溢出来。作
者抓住菊花的色彩,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腻地予以刻画。所以前四句描绘了菊花悠然自得的情状和美丽芳
香的形象,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颈联“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是说:虽是一介平民,但也有饮酒作乐的自由和潇洒,这一生都遭受寒
霜,历经沧桑。这两句作者以菊花自比,饱含了对自己屡试不第的人生命运的慨叹。
尾联“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是说:春天的花草你没有必要因为开在春光里就沾沾自喜,似乎了不得,
从而轻浮刻薄,其实呀,你开在春天,“我”作为菊花开在秋天,都是天定的,并不是自然厚爱你而薄待
我,大家彼此都差不多。言外之意则是:你们那些官运亨通的人不要瞧不起这个“白衣”人。作者以警告
的口吻告诫春天的花丛不要轻浮刻薄,菊花虽然开在秋天,但菊花和春花各有各的特点。作者借此表达对
那些官场得意的公卿的不满,以及甘于享受一介白衣的自由和坦然,表现出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 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女科学家的名字来源于《诗经》中的“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而曹操在《短歌行》中借此表达对人才的渴望。
(2)作者认为三王五帝无敌的原因是能兼容并包,就像_____________,故能成其大;__________________,
故能就其深。
(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
“________________。”孔子最赞同曾晳的回答,从“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答案】 (1). 呦呦鹿鸣 (2). 食野之苹 (3).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4). 河海不择细流 (5). 夫
子哂之 (6). 吾与点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呦、苹、壤、哂、与。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世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1600 多年前,陶渊明写下了《桃花源记》,
留下了一个令世人 的“世外桃源”。从此,桃花源一直藏在古书里,藏在每个人心里。
,陶渊明笔下的神韵在酉阳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忙碌的一年已过了三分之二,我终于在难得的假日里( )。到达酉阳时,天色渐暗,酉州
古城的 渐渐弥漫开来,让人感受到土家族“清明上河图”的宏伟壮观与沧桑的历史情怀。在
这次的旅行之中,我不仅仅欣赏到了宛如仙境般的世外桃源胜景,还见识到了许多令人惊叹无比的景色与
历史遗迹,在太古洞,看世界奇观,探地下神秘景象,让我体会到了造物主的 。
桃花源,一处坐落在人间的神仙秘境,让我如此着述,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雏
形,更为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而迷恋。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心驰神往 时过境迁 古色古香 神妙莫测
B. 神摇意夺 白云苍狗 原汁原味 神妙莫测
C. 神摇意夺 时过境迁 原汁原味 鬼斧神工
D. 心驰神往 白云苍狗 古色古香 鬼斧神工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满身轻松地放下手中的琐事,抛却尘世的杂念,去追寻心中的那片净士
B. 放下手中的琐事,满身轻松地去追寻心中的那片净土,抛却尘世的杂念
C. 放下手中的琐事,抛却尘世的杂念,满身轻松地去追寻心中的那片净土
D. 满身轻松地去追寻心中的那片净土,放下手中的琐事,抛却尘世的杂念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原型,更为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而迷恋。
B. 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原型,更是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
C. 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锥型,更为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而着迷。
D. 让我着迷的不仅它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雏型,更是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
【答案】17. A 18. C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
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
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神摇意
夺:神情为某件事物所吸引,不能自持。再根据语境“留下了一个令世人……的‘世外桃源’”。因此应
填“心驰神往”。第二处,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了变化;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本处有时间推移境况变化之意,故应该用“时过境迁”。第三处,古色古香: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
原汁原味:食物原有的汤汁和味道,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特性等。根据语境“酉
州古城的……渐渐弥漫开来,让人感受到土家族‘清明上河图’的宏伟壮观与沧桑的历史情怀。”,此处
是说酉州古城的特点,故应选“古色古香”。第四处,神妙莫测:形容奇妙到极点;鬼斧神工:形容建筑、
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根据“在太古洞,看世界奇观,探地下神秘景象,让我体会
到了造物主的……”的语境,应选“神秘莫测”。故选 A。
【1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
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
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
当的一项是”,本题要对选项的句子进行分析,答题时注意逻辑顺序。根据括号前“忙碌的一年已过了三
分之二,我终于在难得的假日里……”可知此处应写我的行为,与到酉阳旅行有关,再根据括号后的内容
“到达酉阳时,天色渐暗,酉州古城的……的宏伟壮观与沧桑的历史情怀。”,可推断此处应是写“我的
实际行动”,最后依据“我这次旅行的所见所感”结合表达的合理,可判断此处应是“放下手中的琐事,
抛却尘世的杂念,满身轻松地去追寻心中的那片净土”。故选 C。
【1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
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是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分析,辨析时要关注前后语境,先找到这个句子即“让我着迷的不仅是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雏形,更为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而迷恋。”,经辨析知这个句子有两处语病:一
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雏形”搭配不当,应改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原形”;二是“让我着
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雏形,更为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而迷恋。”句式杂糅,“让我着迷的
(不仅)是……”“为……而迷恋”,应该是“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原型,更是罕
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这样就排除了 ACD 三项。故选 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
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
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
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
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
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 下面是某乡镇广播站播报的某市防台风防汛全民动员令的主体部分,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
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 24 小时内,今年第 13 号台风“天鸽”将严重影响我市,同时,将带来强
风和强降雨,可能会出现洪涝。②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决定于 8 月 23 日 8 时开始,
启动全市防台风 I 级应急响应。③在 I 级应急响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三停”(停工、停产、停课)。
④各党政机关发动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工作,务求把台风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⑤除抢险人员外,
其他人员切记不要随意外出,各级民政部门开放避险场所供群众避风避险。⑥请各抢险救灾和民生保障单
位积极采取措施,做好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信、民政、卫生、医疗防疫和主副食品供应等救灾救
助准备工作。
【答案】第①句:“洪涝”后添加“出现”的宾语中心语“灾害”。
第③句:括号去掉,里面的内容改为:“即停工、停产、停课”。
第⑤句:“切记”与“切忌”谐音,易引起误解,可删掉“切记”。
第⑥句:“卫生”和“医疗防疫”概念交叉,可删掉“卫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语言表达准确、得体与病句修改的能力。
语段是一则广播稿,应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是否合适、是否有谐音歧义、是否有不能读出的内容以及其他
的语病。第①句,成分残缺,“出现”缺少宾语中心语,补充“灾害”;第③句,广播稿中括号内的内容
不会读出,需要改变出现形式,改为:“即停工、停产、停课”;第⑤句,“切记”与“切忌”谐音,易
引起误解,需删掉;第⑥句,概念交叉,“卫生”和“医疗防疫”不能并列,删掉“卫生”。
21. 互联网时代,实现了信息的爆炸式生产和裂变式传播,这也让一批以“内幕消息”“最新研究”为噱头
的网络谣言借机扩散。如今,不少平台已应用大数据、机器算法、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识谣辟谣。其实,
网络谣言需要预防,应防患于未然,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答案】要预防网络谣言的发生,应让真相从源头“跑过”谣言,这样,才能真正还网络空间以清明。一
方面,政府部门需要搭建顺畅高效的官方信息发布平台,用真实信息压缩谣言传播空间。另一方面,网络
平台、媒体、科研机构等互联网建设相关主体也应携手合作,以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覆盖广泛的传播手
段,引导网民提升用网素养,增强抗谣免疫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
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
挥。
本题:
“信息的爆炸式生产和裂变式传播,这也让一批以‘内幕消息’‘ 最新研究’为噱头的网络谣言借机扩
散”,例如:无论是耸人听闻的标题,还是假借专家冒充权威,网络谣言让不明真相的网友面对言之凿凿
的论调真假难辨。现实中,谣言选取网上热议话题断章取义,短时间内吸引网友关注;有的盗用冒用新闻
图片,对视频资料移花接木,以“有图有真相”虚构信源,甚至形成一条包含推手公司、营销公号、刷量
团队等黑色产业链。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预防网络谣言的发生。而最精准辟谣确实有效
的方法就是,而让真相从源头“跑过”谣言。由此必须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一是从“政府方
面”,政府部门需要搭建顺畅高效的官方信息发布平台,用真实信息压缩谣言传播空间;一是从“互联网
方面”,网络平台、媒体、科研机构等互联网建设相关主体也应携手合作,以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覆盖
广泛的传播手段,引导网民提升用网素养,增强抗谣免疫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作文(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肝胆相照,未忘耄耋回春手,稻浪千重,犹忆垄头研秧翁。国士无双, 双星陨落,国之大殇,举国哀
悼! 2021 年 5 月 22 日 13 时 02 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享年 99 岁。5 月 22 日 13 时 07
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 91 岁。两位功勋卓著的院士,仅仅相隔 5 分钟,就相继离开,令
世人为之悲痛不已。
请你以院士的学生或是同事的身份在其中一位院士的追悼会上发表讲演,来表达对他们的深切缅怀和
沉痛哀悼。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800 个字。④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缅怀“稻田守望者”,勇做“时代追梦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亲友、及逝者的亲属:
青山不语;苍天含泪!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情绪,深切悼念袁隆平先生。
风起稻菽千重浪,巨星陨落人间悲。“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 2021 年 5 月 22 日 13 时 07 分在长
沙逝世,享年 91 岁。
作为袁老的学生,对袁老的逝世,我深感悲痛,袁老的学术精神和执着奋斗的历程又一一回现在眼前。
仓廪实,天下安。对于这样的“国之大者”,袁老不仅“心中有数”,更是“手中有术”。他的一生,
都在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从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到成功研究出了“二系法”杂交水稻,
再到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袁老被称为“英
雄”,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英雄,从来都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袁老身上熠熠发光的,是科学报国的家国情怀,是奉献为民的担
当精神,是潜心攻关的学术风范。作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袁老发明的杂交
水稻,被西方专家称为“东方魔稻”,让亿万中国人吃饱了饭。如今,杂交水稻已推广到印度、孟加拉、
印度尼西亚、越南、美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年种植面积达 800 万公顷。袁老曾说过“我毕生追求就是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从“言”到“行”,“杂交水稻之父”用真真切切的成果让梦想照进了现实。
“人间万事出艰辛”,一切美好梦想的实现,都需要付出不懈的艰苦努力。对于这个朴素道理,袁老
笃信无疑,更身体力行。我们所有学子见证了他的怎样用行动去践行自己的梦想:他让脚底走遍田间地头,
以攻关抢占科研高地,用汗水取得瞩目成就……时代在进步,袁老也从未止步。他从水田到沙漠再到盐碱
地,直到走出国门,去实现让更多人“吃上饭,吃饱饭”的毕生梦想。作为一个“稻田守望者”,袁老播
撒着生命的希望,更收获着精神的富足。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存在,使得此刻的我们更加缅怀袁老。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国士如灯,照亮前程。中国有一个袁隆平,无疑是这个时代的幸运。人们真正
需要的,其实是这股精神的延续。作为他的学生,我们定会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去全力完成老人家未竟
的事业。
缅怀“稻田守望者”,去做“时代追梦人”。时间的逻辑,是要在“新”与“老”之间完成接力,从
而推动历史往前发展。我们当代青年,自当从袁老身上领悟出一番“追梦”与“奋斗”的价值,在生命力
最旺盛的日子里,像水稻一样,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拔节成长,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大地。拥有这样的奋斗
观,不啻是对袁老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慰。
他的事业和英名将永垂不朽!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材料主要内容为两位国士相继去世,国人悲痛不已。
要求以院士的学生或是同事的身份在其中一位院士的追悼会上发表讲演,来表达对他们的深切缅怀和沉痛
哀悼。即以逝者同事或学生的身份写悼词。这就要求考生熟悉两位院士的生平及贡献。
袁隆平,1930 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以占世
界不到 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0%多的人口,这其中,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90 岁高龄的他,依然奔波在田间地头,依然不知疲倦地亲力亲为,为的是解决
各种具体问题。确保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 90 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自己应
该为国家担负的责任。他对杂交水稻和它背后维系的国家粮食安全怀有的赤诚初心,从过去到现在,始终
未变。袁隆平数十年来一直站在水稻育种的最前端,不是偶然的,心无杂念,抛去功利色彩,恰恰达到了
梦想的彼岸。他的梦想里没有花里胡哨的概念,也很少有炫目的理论,也没有围着核心期刊打转的焦虑,
有的只是一颗为民分忧的心。在他的梦想里,科学就应该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正是这份信念的力量,
才成为他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
吴孟超,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肝脏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建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理论、技术体系和学科体系。
他领导的学科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世界上规
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他先后获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35 项,1964 年,
原总后勤部给他记一等功一次。1996 年,他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2006 年,荣获 2005
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人们这样评价吴孟超:一颗心,许当报国;一双手,济世苍生;一条路,奋斗不止;
俭朴其身,高尚其心。
悼词内容要追述逝者平生事迹,缅怀逝者精神,继承发扬逝者的优秀品质,最后要表达沉痛悼念之情。写
作时要体现身份意识。若以同事身份悼念,缅怀和悼念的同时再侧重评价;以学生身份演讲,缅怀和悼念
的同时应再侧重学习和继承。
【立意】1.缅怀先辈精神,哀悼国失栋梁;
2.缅怀院士,弘扬奉献精神;
3.缅怀吴老,肝胆相照济苍生;
4. 院士言传身教,学子逐梦力行。
【素材】袁老语录:
1.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杂交稻。
3.人就像一粒种子,各方面都要健康。
4. 我是 70 多岁的年龄,50 多岁的身体,30 多岁的心态,更有 20 多岁的肌肉弹性。
5.我成功的秘诀: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6.不爱国就不能成为科学家。
7.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8.如果全世界有一半的水稻田种上杂交稻,每一公顷能增产两吨,(这样)来算的话呢,每一年可以多养活
五亿人。
9.幸好我们国家采取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成几何基数的增长,我跟你说,马尔萨斯是对
的,马尔萨斯是先知先觉,你批马尔萨斯是批不了的。
10.我一个体会,只要是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坚持下去,他会达到光明的彼岸的。
11.“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
安江这个地方。
“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我还是没能见上妈
妈您最后一面。”
12.尽管天上有一颗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行星,地上到处有我的画像,名字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但我绝
对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因为我童心未泯,不喜欢古板,不喜欢一本正经。
吴孟超事例:
吴孟超说,“我看重的不是创造奇迹,而是救治生命。医生要用自己的责任心,帮助一个个病人度过难关。”
1983 年,吴孟超成功为一名仅 4 个月的女婴切除了重达 600 克的肝母细胞瘤,瘤子的体积竟比婴儿的脑袋
还大!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紧接着他开展的一系列小儿肝脏外科研究与临床实践,
让中国肝胆外科的声誉更令人瞩目。
2004 年,82 岁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这名叫甜甜的女孩肝脏肿
瘤比篮球还大,所有人都认为只有肝移植这一条路可保命。
同事偷偷劝吴孟超,说别人都不敢切,你切了,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
而吴孟超却完全未听取同事的建议,只认“人命关天”。他果断地说: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救治病人
是我的天职——名誉算什么!
“如果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96 岁的吴孟超,依然坚持每周至少完成三台手术,并且是比较复杂的手术。“我自己身体还可以,而且主
要是为了带教年轻人,培养年轻医生。”他将他的一生奉献于治病救人的职责和工作中。
2019 年,已 98 岁高龄的吴孟超院士光荣退休,而就在他退休的前一周,吴老仍奋战在手术台上。从医 70
余年来,他经历了大小手术 20000 余场,救治 1.6 万肝胆病人,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
领域的无数个第一。
“只要能拿得动手术刀,我就会站在手术台上。如果真的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也许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但是,如果我不能保证完成手术的话,也绝不再上手术台。因为,我不能拿病人的生命逞强。”他一生治
病救人,以患者至上,早已成为传奇。而即便是退休,也并非意味着退下战场:“只要我国肝癌大国的帽
子还没有被甩入太平洋,我还会继续战斗下去!”
他还曾说过期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在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手术复发率上下功夫,早日找到解决肝癌
问题的最佳办法,以造福更多的肝胆疾病患者。游刃于肝胆之间,也与患者肝胆相照,他诠释了何为医者
仁心,何为仁者寿!
一生敬奉“治病救人,无有贵贱。患者至上,敬畏生命”。他,既是生命的守望人,更是世纪神话的创造
者。致敬为肝癌患者不停战斗的吴孟超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