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押题三-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解析版含作文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期末押题卷三 本试卷共 22 小题,满分 15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中国古代习惯将疾病称为“疾疫”,其中“疾”是普通的、一般不具传染性的疾病,“疫”指流行性传染病, 这种分法符合现代医学的观点。相比而言,“疫”比“疾”更可怕,它每次大规模发生都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灾 难。 在与疫病作斗争过程中,人们发现可以通过有限度的主动感染方式,使人体对某种传染病产生特异性 免疫功能,从而避免疫病的发生。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提出“夫治风用风,治热用热,治边用密丹”,他将 这种方法称为“以类治之”,通俗一点说也就是以毒攻毒,这种治疗思想在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中就有阐述,《黄帝内经》认为治病要用“毒”药,没有“毒”性的药治不好病。 虽然古代的人们对疫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难以从机理上全面揭示疫病并提出科学的防疫措施,但以 毒攻毒的免疫观仍然具有朴素的科学道理。这是因为,在人的身体中有一些先天性免疫功能,被归结为人 体的“非特异性免疫”,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得到“获得性免疫”,它虽不是人类生来就有的,但通 过感染某种病原体或接种该病原体的疫苗可以产生针对该种疫病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的效果。 以毒攻毒的免疫观,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方》中,该书主要记述了各种急性 病症及某些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对天花、恙虫病、脚气病以及恙螨等的描述都属首创。 《肘后方》载有狂犬病的治疗方法,其中一个方法是:“乃杀所咬之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这种方 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为了不患上某种同样的疫病,人们用捣碎、研磨等物理办法把发病个 体的组织、脏器等制成“药物”,其作用相当于原始疫苗。 这种办法虽然原始,却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最早制造出现代意义上狂犬病疫苗的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巴 斯德,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九世纪末制备狂犬病疫苗时发现,在感染该病毒动物的脑组织和脊髓中存在 大量病毒,于是设法将其接种到家兔的脑中,经过处理后制备出了狂犬病疫苗。 在古代的各类传染病中,天花是一种令人谈虎色变的病种。为了应对天花肆虐,人们进行了艰辛的探 索。天花作为烈性传染疾病,注射疫苗才是最好的方法。中国古代医学有以毒攻毒的传统,也有在狂犬病、 伤寒病等方面用类似注射疫苗的方法进行治疗的实践。针对天花,人们逐渐探索出了接种 “人痘”来阻止其 传染的手段。所谓“人痘”,就是用人所感染的天花病毒为材料,主动地让未感染的人接触这种毒素,以达到 产生天花病毒抗体的目的。 “人痘”接种法很早就在中国开始了应用,清代医学著作《牛痘新书》、唐朝孙思邈《千金要方》中均有 这样的治疗方法的记载。不过,由于相关记载较为简略,所以也有人认为“人痘”接种法诞生于宋朝。还有 一些学者认为,明代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天花流行,当地的医师们用“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这才是人 类历史上最早将“人痘”接种法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标志。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中专门 称赞过中国人的这种伟大创造:“这被认为是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摘编自陈忠海《古代的防疫与疫苗》,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国古代以是否具有传染性区分“疾”和“疫”,说明古人对疫病的防治更加重视。 B. 以毒攻毒是古代治疗疫病的主要思想,在《论衡》与《黄帝内经》中均有相似记载。 C. 虽然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获得途径不同,但对疫病都具有产生抗体的功能。 D. 用“人痘”接种法来防疫很早就在中国应用,被认为是全世界最聪明的先例和榜样。 1. C 解析:A 项,“说明古人对疫病的防治更加重视”错。中国古代区分“疾”和“疫”,说明古人对“疫” 的特点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没有比较之意。B 项,“以毒攻毒是古代治疗疫病的主要思想”无中生有。 根据文意,“以毒攻毒”只是一种治疗思想,没有特指是“主要思想”。D 项,“最聪明的”指的是“民族” 而非“先例和榜样”。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立足于“疾”“疫”之间的区别,阐述了我国古代应对疾疫的防治策略。 B. 文章开篇先点明“疫”的可怕,然后重点论述了古代的防疫方法和疫苗的应用。 C. 文章引用大量古代典籍,揭示了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文章采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2. A 解析:“文章立足于‘疾’‘疫’之间的区别”错,结合“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可以通过有 限度的主动感染方式,使人体对某种传染病产生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避免疫病的发生”及后面所举的事例 分析,本文的立足点是古代疫病的防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古代人们为了避免疫病发生,采取适当主动接触病毒以在体内产生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方法,这种方 法对后世具有借鉴意义。 B. 《肘后方》中记载的治疗狂犬病的方法虽然原始,但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付诸实践后可以产生现代 意义上的狂犬病疫苗。 C. 采用获得性免疫的方式将“人痘”植入未感染人体以产生天花病毒抗体,可以有效预防天花病毒对人 体的侵害。 D. 在我国古代,人们对“疾疫”的防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为人类健康及医学的发展做出 了巨大贡献。 3. B 解析:“可以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狂犬病疫苗”错,根据《肘后方》的记载可知,古人对狂犬病的治疗 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实践,而“现代意义上的狂犬病疫苗”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领导的研究小组最早制备 出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为新冠肺炎疫情中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的通知 国办发明电[2020]12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20 年 4 月 4 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 月 4 日 10 时起,全国人民默哀 3 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请你们接到通知后,立即将有关要求落实到相关单位,按照国旗法规定当天应当升国旗的场所、机构 和单位均应下半旗志哀。下半旗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的距离为旗杆全长 的 1/3 处;降下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再降下。 国务院办公厅 2020 年 4 月 3 日 相关链接:“志哀”还是“致哀”? 从文字意义上看,“致”是送达的含义,“致哀”就是用语言向别人传达自己对某人某事的哀意,传达的对 象是确定的。而“志”是铭记、铭刻的含义,“志哀”就是以某种方式或活动来哀悼,哀悼对象不确定,比“致 哀”要严重,比如:下半旗志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致哀”是专指个别的某一次的哀悼行为,“志哀”则是集体的大型的表示哀悼的方 式。 材料二: 4 月 4 日,全国将举行哀悼活动,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以此致敬奋斗者,让全社会铭记这次疫情带来的 伤痛和教训,最大程度凝聚起全国人民夺取抗击疫情胜利的强大力量,继续奋力前行。目前,已有不少周 六晚更新的综艺节目和电视剧宣布延播。 4 月 3 日晚间,腾讯电竞发布公告,表示将停止原计划于 4 月 4 日举行的所有比赛,并对所有参加抗疫 的工作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随后,网易游戏也发布公告,表示自 4 月 4 日 0:00 起,网易游戏旗下所 有产品(含中国大陆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将停服一天。 而包括《王者荣耀》《英雄联盟》《梦幻西游手游》《阴阳师手游》《和平精英》在内的众多游戏官 方微博头像和背景,都已提前于 4 月 3 日变为灰色。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翔教授看来,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属于严重自 然灾害,和这三次因严重自然灾害启动国家性哀悼活动不同,此次是我国首次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 法启动全国性哀悼活动,由国务院公告在一些场所下半旗,属于对于国旗法中的何种情形可以下半旗规定 的扩展性适用,“此前,除了国旗法规定的特殊人士逝世和三次国家哀悼日期间下半旗,也有一些特殊事件 和特殊日子下半旗表示哀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国家公祭仪式主会场曾下半旗”。人们在 半降的国旗和举国默哀中,体会到人与生命的尊严感。 (摘编自光明网 4 月 4 日《我国首次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全国性哀悼》) 材料三: 08 年汶川地震默哀(14 时 28 分 04 秒),谷歌搜索流量实时曲线 2020 年 4 月 4 日默哀,百度搜索流量实时曲线 材料四: 中国的三分钟,世界为之感动。 “北京时间上午 10 时,中国暂停了三分钟,为了纪念那些在疫情中逝去的生命。”英国路透社报道写到。 “在中国的疫情暴发中心、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市区内的所有交通信号灯在上午 10 时变成红色,所有 道路交通都停止了 3 分钟。”路透社观察称。 类似的观察来自美联社:“开始于上午 10 时的哀悼活动,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举行了。” 英国 BBC 报道说:“中国为在新冠病毒中逝去的生命举行了全国性的哀悼活动。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 清明节,也被称为扫墓节,通常,人们会在这一天悼念逝去的亲人。” “明天,星期六,中国为在新冠疫情中逝去的人,特别是因公殉职的医护人员默哀致敬。”当地时间 4 月 3 日,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发帖,肯定中国方舱医院在遏制病毒传播上的有效成就, 同时他倡议,国际社会和中国公众一起,为新冠肺炎死亡病患、特别是因公殉职的医护人员默哀致敬,使 4 月 4 日成为全球哀悼日。 (摘自人民网 4 月 6 日《“中国暂停三分钟”世界为之感动》) 4. 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本次哀悼活动同属于对国旗法中的何种情形可以下半旗规定的扩 展性适用。 B. 《通知》中用“志哀”,措词规范,凝重肃穆,既表明了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同时蕴含着仪式感 与哀悼规格。 C. 在全国性哀悼活动当天,不管是下半旗志哀还是降下国旗,都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按照规 定下降国旗。 D. 在 4 月 4 日举行的全国性哀悼活动期间,全国和外国使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一切公共娱乐活动。 4. D 解析:“全国和外国使馆下半旗志哀”说法错误。“外国使馆”应为“驻外使馆”。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国的方舱医院在遏制新冠病毒传播方面卓有成效,得到国际医学界同行的广泛肯定。 B. 除了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延播,众多电竞游戏官方微博头像和背景也在 4 月 4 日这天呈现灰色。 C. 在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的倡议下,4 月 4 日将成为全球法定哀悼日。 D. 对中国的全国哀悼日,西方的代表性媒体予以报道,并对这一活动给予肯定,表达同悼之意。 5. B 解析:A 项,“得到……广泛肯定”说法错误,文中并没有得到“国际医学界同行的广泛肯定”这一信 息。C 项,“将成为全球法定哀悼日”无据。D 项, “对这一活动给予肯定,表达同悼之意”无中生有。 6.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材料三两幅图反映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全文谈谈我国举行此次全国性哀悼活动的 意义。(6 分) 6. 主要内容:在默哀开始时,一直高位运行的流量曲线瞬间出现断崖式下跌。 意义:(1)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缅怀。(2)对生命价值的崇仰。(3)铭记伤痛和教训,获取力量, 坚定前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苦恼 (俄)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 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他那匹 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态、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 它多半在想心思。 他们午饭以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街灯的黯淡的光已经变得明亮生动,街上也变得热闹起来了。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姚纳抖动一 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 前走,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姚纳在赶车座位 上局促不安,仿佛他不明白自己是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为什么在那儿似的。 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 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 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你拐弯啊,魔鬼!”黑地里发出了喊叫声。“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 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 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 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姚纳抖动缓绳,吧哒嘴 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 “好,走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勺喷气。“快点跑!嘿,老兄,瞧瞧你的这顶帽 子!全彼得堡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的了……”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 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姚纳就 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 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 他们终于到了。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后来他们走进一个黑暗的大 门口,不见了。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 “回大车店去!”他想。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 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空气又臭又闷。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 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 上,睡着了。老人就叹气……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 地谈一下这件事…… “去看一看马吧。”姚纳想。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 一人的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 “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 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是啊……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 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要是他活着就好了……” 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庳兹玛•烑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 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 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姚纳丧子后无处倾诉自己的痛苦,无人愿意真心倾听他的无边的苦恼,其遭遇与鲁迅《祝福》中的 祥林嫂有相似性。 B. 军人对姚纳的自诉极厌烦,这跟社会地位不同有关;而与姚纳同类的年轻车夫却一言不发蒙头睡觉, 发人深省。 C. 作者采用不连贯的句子来让姚纳讲述自己遭遇,这样更有真切感,更能表现他内心深藏着无边的痛 苦难以措辞。 D. 小说多次用简洁的笔墨写到雪景,以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又以马的有情反衬社会人心的凉薄,增 添悲剧色彩。 7. D 解析:雪景描写有渲染环境、暗示主旨的作用,没有推动情节发展。 8. 小说除表现主人公的内心痛苦外,还表现了姚纳的生活穷困,是怎样表现其穷困生活的?(6 分) 8.(1)侧面表现。对马的外貌描写。用乘客的话写其帽子。环境烘托: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空气 又臭又闷。(2) 语言表现:“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 9. 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请简析。(6 分) 9.(1)很久无生意,突出其生活艰难;(2)与“刚点亮”照应,暗示时间推移。(3)为下文出现生意 作铺垫。(4)反衬主人公的孤冷。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 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 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 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 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 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 “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 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 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 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 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B.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C.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 D.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 10. D 解析:“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是“秦民”的后置定语,应停顿为“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 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故 A、B 都错;“数破于齐秦”是“多次被齐国秦国打败”的意思,“日以削”、“恐”是两 个动词,应顿开,所以答案应是“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选 D。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3 分) A. 庶孽:庶子,庶,与“嫡”相对,妾所生之子,是家族的旁枝,犹树有孽生,故称。 B. 汤武夏殷:汤武即商汤,商朝建立者,明君;夏殷即夏桀,夏朝末君,史上著名暴君。 C. 刑名之学:指战国时以管仲、李悝、商鞅等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 D.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11. B 解析:“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投奔秦国,他以强国 之道打动了孝公,让孝公非常高兴而得重用。 B. 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 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 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以太子之事树法令之威。令行十年,人民 大加赞赏,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 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 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痤的劝告。 12. C 解析:“不徇私情”说法错误,“大加赞赏”有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与语,数日不厌。 (2)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13.(1)他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好几天还不满足。(2)圣人如果可以使 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 【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商鞅年少时喜好刑名之学,事奉魏 国相国公叔痤。公叔痤知道他有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王进荐。适遇公叔痤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 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办?”公叔痤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 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公叔痤 已死,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贤才,准备重建秦缪公的霸业,向东收复被魏国侵占的土地,于 是就西行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好几天还不满足。景监对卫鞅说: “你用什么说中我国君的心意?我的国君高兴得很啊。”卫鞅说:“我就用强国之术向国君陈述,国君大为高 兴。”秦孝公任用卫鞅后,卫鞅准备变法,但秦孝公担心天下非议自己。卫鞅说:“行动迟疑不决就不会成 名,做事犹豫不定就不会成功。圣人如果可以强国,就不袭用成法;如果可以利民,就不遵循旧礼。”秦孝 公说:“好。” “治理社会不只一条道路,有利国家不必效法古代。所以商汤、周武不循古道而缔造王业, 夏桀、商纣不改礼制而亡国。违反古道的不可以否定,而因循旧礼的不值得赞美。”秦孝公说:“好。”用卫 鞅为左庶长,终于决定变法的命令。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 计。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 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 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遗物,山中没有蟊贼强盗,家 家富裕,人人满足。经过五年,秦人国富兵强,秦孝公派遣卫鞅领兵攻伐魏国。卫鞅事先埋伏穿戴盔甲的 武士而袭击俘虏了魏公子印,乘势攻击他的军队,全部打垮魏军而返回秦国。魏惠王因军队屡次败于齐国、 秦国,国内十分空虚,日益衰落,非常恐慌,于是派遣使者割让河西之地奉送给秦国以求和解。而后魏惠 王就离开安邑,迁都到大梁。魏惠王说:“我悔恨当初不听公叔痤的话啊。”卫鞅击败魏军归来后,秦孝公 封给他於、商之间的十五个邑,从此号称商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题四弟以道①横轴画 晁补之 黄叶满青山,枯蒲静寒水。凫雁下坡塍,牛羊散墟里。 担获暮来归,儿迎妇窥篱。虎头②无骨相,田野有余思。 【注】①以道:晁以道,北宋画家,晁补之族弟。②虎头:东晋杰出画家顾恺之,小字虎头。唐代张 怀瓘对其画评价甚高:“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远山上黄叶斑斑,水上蒲草枯萎,含蓄地交代了诗人置身于深秋节令之中。 B. 凫雁纷纷落在田埂,牛羊缓缓回到村落,描绘了一幅安静闲适的乡村图画。 C. 颈联通过“迎”“窥”二字,分别将画作中人物期待、喜悦的心理表现了出来。 D. 诗人用诗歌语言形象地呈现了画作的意境,使人读诗作如看到画作一般。 14. A 解析:“诗人置身于深秋节令之中”错,深秋为画中的节令,不代表诗人是在深秋时节。 15. 这首题画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作简析。(6 分) 15. ①对田野画的喜爱之情(分析略);②对族弟高超画技的肯定(分析略);③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 活的向往与热爱(分析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苏洵认为,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实力比不上秦国,但“_________”,借此劝说北 宋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从不同的角度极尽渲染阿房宫,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空间 的绵延渲染了阿房宫规模极为宏大。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写沙漠冰封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16.(1)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3) 千树万树梨花开 瀚海阑干百丈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9 分) 汉字_______就是艺术品。它的形体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历程 和创新推进,更有那些历代的书法家们把汉字挥洒得或古朴端庄,或龙飞凤舞,或力透纸背,或飘逸悠然, 风情千种,仪态万方,淋漓尽致,灿烂辉煌。_______说中国画也能以自己的特色_______于世界绘画之林, 能与西洋画________,那么,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文字能与汉字书法相媲美。汉字书法是全球独领风骚、 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 对于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这里暂且不作评论。( )。中国地域辽阔,方言很 多,有人说如果没有汉字,中国早就分裂成若干个国家了,这话是有道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漫长的 历史进程中,汉字成了维持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的载体,也是助推经济社 会前进的动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本身 即使 屹立 等量齐观 B. 本来 即使 伫立 并驾齐驱 C. 本来 如果 伫立 等量齐观 D. 本身 如果 屹立 并驾齐驱 17. D 解析:第一处,“本身”,即自身。“本来”,从一开始。此处应选用“本身”,从而排除 BC 两项。 第二处,“如果”表假设;“即使”表让步,此处应用“如果”,从而排除 A 项。第三处,“屹立”:像山峰一样 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伫立”:长时间地站着。一般指人的站立。这里的陈述对 象是“中国画”,不是人,应选用“屹立”。第四处,“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 程度相等,不分高下。“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这里是说中国画与西洋画地位相当, 应填“并驾齐驱”。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但他实行的“书同文”,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 B. 但他实行“书同文”,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 C. 然而“书同文”的实行,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 D. 即使实行“书同文”,也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 18. B 解析:根据上下文语境,所填语句应和上文形成转折关系,从而排除 D;根据话题统一原则,陈 述的主语应与前一句保持致,应该是“秦始皇”,故而排除 AC 两项。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使汉字成了维持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的载体, 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B.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成了维持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载体, 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C.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成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载体, 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D.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成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的载体, 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19. C 解析:“维持”不能与“国家统一”搭配,从而排除 AB 两项;二是语序不当,“传承”应在“发展”之 前,故排除 D 项。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5 个字。(5 分) 北极地区是海冰的世界。 ① ,也有从陆地上冰冻的河流和冰川破碎入海的淡水冰。海水形成 的冰千奇百怪,可能绵延上百公里,也可能支离破碎成不同形状;而淡水冰的代表就是冰山,它们造型各 异,既是海上美丽的风景, ② ,著名的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就是它们的“杰作”。 ③ ,比如我国北部海域的近海,每年冬季也都会出现规模不等的海冰。 20. ①海冰既有由海水直接形成的咸水冰(1 分)②也是海上航船的大敌(2 分)③海冰不只在遥远的北 极出没(2 分) 21. 读下面这首题为“梦想”的小诗,仔细揣摩内容与句式,填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6 分) 梦想是一缕阳光,① ;梦想是一阵春风,复苏你蛰伏的灵魂; ② ,洗净你心中的铅华。梦想,她是旅途不灭的明灯,有了她,才有了迷茫征程上 的方向;梦想,她是沙漠永恒的绿洲,有了她,③ 。 21. ①驱散你前行的阴霾 ②梦想是一泓清泉 ③才有了绝望人生中的希望。(每处 2 分)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材料作文。 南极企鹅是种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可以在水中游嬉,也能在陆上行走。然而,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 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棱,它们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 如何从水中上岸? 在将要上岸之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 也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 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 U 形线。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22. 【参考范文】 人生的深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蹿出水面的企鹅蓄势在大海的深处,震烁天地的雷电酝酿在云层的深处,参天屹立的大树扎根在泥土 的深处。自然的力量大都来自于自然的深处,而我们人生的力量又源于何处呢? 毋庸置疑,它来源于我们人生沉潜的深度。换句话说,我们沉潜的深度给了我们人生中最关键的力量, 而关键的力量决定了我们人生的高度。 沉潜深度源自持之以恒的毅力。俗话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水滴的力量来源于它们将自己沉 潜在时间的长河中,日复一日,终成穿石壮举;细绳的力量来自于它们将自己捆绑在岁月的车轮上,一次 又一次,终成断木伟业。俄国著名画家列宾为了画好那幅《涅瓦河边的普希金》,阅读了大量有关的历史 书籍和诗作,进行了长时间的构思,画了数百张草图。他不断描绘,反复修改,为了完成一幅理想的画作, 他竟花去了 20 年。20 年的描描绘绘多么枯燥,可列宾坚持了下来;20 年的涂涂抹抹多么耗费心血,可列 宾沉潜了下来。列宾用 20 年的光阴展示了他人生沉潜的深度。 沉潜深度源自始终如一的专注。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专注才能将人的力量发挥到 极致。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有人偏偏不为所动。 著名昆虫学家洪式闾在杭大工作期间,潜心科研,身在西湖边,竟十多年不曾游览西湖。他说:“天下美 的东西太多,而我的事情更多。”古人云:“性痴,则志凝。”而洪式闾正是用他的性痴去挖掘他人生的 深度,这样的深度美足以让西子湖黯然失色。 沉潜深度源自不畏困难的勇气。人生的道路蜿蜒曲折,荆棘丛生,只有具备开拓进取的勇气才能无往 不前。阴冷、肮脏、潮湿的实验室可以让仪器失灵,可以使人的健康受损,但从未动摇过居里夫人投身科 学研究的信念。居里夫人 1899 年 2 月 6 日的工作日记上记下了室温:摄氏六度,然后在旁边一连打了十个 惊叹号,表示了她征服任何困难的决心。居里夫人,一个女子,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个勇者。她的人生深 度在她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后,在打下的一个又一个惊叹号中延伸。 没有深潜入水,企鹅就不会有破水而出、登上陆地的力量;同样,如果没有深潜的功夫,一个人就只 能永远漂浮在人生的长河中随波逐流,永远无法登上属于自己的陆地,更无法飞上属于自己的天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江千里,非一川之功。我们的深潜需要我们的毅力,我们的专注,我们的 勇气。有了这些,那么就让时间去蓄积我们的能量,让生活去酝酿我们的爆发。只有冲天而起的那一刻, 才是我们创造人生新高度的时刻,才是显示“沉潜”巨大力量的时刻。 【点评】 ①审题恰当,立意正确。 由企鹅沉潜造就成功联想到人生沉潜的深度决定人生的高度,符合命题意图,扣合这段文字所蕴涵的 哲理。 ②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开头两段写“沉潜的深度给了我们人生中最关键的力量,而关键的力量决定了我们人生的高度”,结 尾写“我们创造人生新高度的时刻,才是显示‘沉潜’巨大力量的时刻”,遥相呼应,结构完整;中间部 分“沉潜深度源自持之以恒的毅力”“沉潜深度源自始终如一的专注”“沉潜深度源自不畏困难的勇气” 构成横向并列结构,该三节又与结尾段“深潜需要我们的毅力,我们的专注,我们的勇气”构成分总关系, 通篇层次清晰。 ③文体特征明显,论证方法多样。 文章按照提出文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引、议、联、结四环节俱全,材料作文的议论 文特征明显。论证方法不单调,有变化,引证法、例证法交错运用,方法多样。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