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高级中学、柏庐高级中学、周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及作文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陆高、柏高、周高三校 6 月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本卷共 150 分,答题时间 150 分钟。请将所有的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 在本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觉醒生命意识,懂得生命坚守的意义。 要敬畏自然,天地人和。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和”,强调中和,致中和,天地人和。要敬畏自 然,善待自然万物。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 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最初的成果又消失了”。 要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生命的诞生是极其神圣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必须珍惜与爱护。 要尊重和热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无论经历什么挫折苦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勇于面对,坚 强地生活下去。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说,“我心目中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本质 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要尊重他者,守望相助。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发出预警,所有人是一个整体, 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问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 命运相连、休戚相关,中国人民为抗击疫情、遏制疫情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正是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生命教育要给学生提升生命境界的智慧。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泪水擦亮我们的眼睛、净化我们的灵魂。生命的意义, 不仅在于坚守,更在于开拓。生命教育要赋予学生这种开拓生命、提升生命境界的智慧、勇气和能 力。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卓越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人的生 命,也正是在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自我挑战中得到开拓和提升,从而变得深沉而辽阔、厚实 而隽永。 生命教育要鼓励学生拓展生命的维度。 生命有“四个维度”:一是生命是有温度的。生命,是具体、多元、鲜活的,会有高低起伏、 顺境逆境,要懂得用时间去疗伤,要学会用哲学、用人文艺术和时代精神去慰藉、去滋养。二是生 命是有宽度的。只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人格、有本领、有 担当,才能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体现人生的意义。三是生命是有深度的。生命需要不断修炼、 不断开拓、不断超越,需要放下自我与得失的纠结,舍小我成就大我,在创新中奉献正能量。四是 生命是有长度的。要爱惜生命、延长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要重视身心健康,加强体育锻炼,争 取健康快乐地为祖国工作四十年甚至五十年。 (摘编自罗海鸥《生命教育是人生重大课题》) 材料二: 音乐能够表达人类最丰富的情感。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有很多,例如人具有思维意识、主 观能动性,人能够创造工具等,但尤为重要的是,人具有高级复杂的情感,并将各种情感运用于艺 术创作中。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本质是情感表达。音乐是表达人类思想意志的载体, 不仅能够表达情感的内容,还能表达情感的强度;不仅能够表达作曲家的情感,还能融入音乐表演 者和欣赏者的内心,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音乐能使人在精神上获得最大的满足。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的精神爆发出火花。”人们对 物质世界的追求是无止尽的,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幸福感的获得却越来越难。同样是为了代步,曾 经买一辆自行车便能获得的满足感,如今买一辆豪车也得不到了。物质世界越来越富有,精神世界 却没有同步跟上,这或许是许多人不幸福的根源。 音乐倡导感恩的心,歌颂生命的延续。音乐作品中,对于爱的传递、爱的歌颂是不遗余力的。 这并不是强加于音乐创作者的任务,而是源于他们自觉的生命意识。“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每当唱起或听到这首《母亲》,谁能不感受到母爱的温暖,继而化 作报答的情思?“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父亲》这样的歌曲,总能引起情感的共鸣,总能唤起一颗感恩的心。人类的生命得以延续,靠的 就是爱的传递、爱的接力。“我要飞到无尽的夜空,摘颗星星做你的玩具,我要亲手触摸那月亮, 还在上面写你的名字……”在《亲亲我的宝贝》歌词的字里行间,无不是满满的爱意。经常有这样 的音乐陪伴,经常用心聆听这些歌曲,怎能不感受到人间的美好呢?音乐催人奋进,鼓舞人与命运 抗争。每个人都会遇到生命中的沟沟坎坎,一时的失败不可怕,怕的是萎靡颓废、不思进取。“心 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歌曲《从头再来》 的歌词和旋律,鼓舞人心。当厌烦了说教式的励志鸡汤,听听这些催人奋进的歌曲,一定会在身体 中注入一股清新的正能量。 (摘编自吴洪彬《音乐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和”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强调中和,致中和,天地人和,其基本内涵就是要敬畏自然, 善待自然万物。 B.美国作家海明威认为所有人是一个整体,这种观点在某种意义上与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 体”的概念有相通之处。 C.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就是人具有高级复杂的情感,并且能够将各种情感运用到音乐、绘画 等艺术作品的创作中。 D.世人越来越难以获得幸福感,原因是在物质世界日趋富有的情况下,其精神世界却没有同步跟 上,心理出了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们如今认识到的“竭泽而渔等于自掘坟墓”,印证了恩格斯“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 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的话。 B.开拓生命、提升生命境界的智慧、勇气和能力,在钟南山、李兰娟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 作者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C.音乐倡导感恩的心,不遗余力地传递爱、歌颂爱,让人感受到人间的美好,这引发了音乐创作 者自觉的生命意识。 D.听那些歌词和旋律都能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歌曲,身体中必能注入正能量,这比去接受厌烦 了的励志鸡汤更有效。 3.下列事例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闻韶乐三个月后仍不知肉味,伯牙和子期因《高山流水》之曲成为知己。 B.介绍贝多芬、聂耳等音乐家的成长历程,让学生感受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 C.在音乐课上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懂得感激和报答长辈的关爱。 D.抗疫 MV《阳光总在风雨后》用音乐感谢和鼓励坚守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一部分的行文脉络。(4 分) 5.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音乐是怎样拓展生命的维度的。(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梁衡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栋房子里召开,但很快就被巡 捕监视上了。不得已,立即休会转移。代表之一李达,他的夫人王会悟是嘉兴人,是她提议到这里来开会。 8 月 1 日,王会悟、李达、毛泽东先从上海来到嘉兴,租好了旅馆,就出来选“会场”。他们登上南湖湖 心岛上的烟雨楼,见四周烟雨茫茫,水面上冷冷清清地漂着几只游船,不觉灵机一动,就租它一只船来当 “会场”。当时还计划好游船停泊的位置,在楼的东北方向,既不靠岸,也不傍岛,就在水中来回漂荡。 第二天,其余代表分散行动,从上海来到南湖,来到这只小船上。下午,通过了最后两个文件,中国共产 党就这样诞生了,于是党的肌体里就有了船的基因,党的活动就再也离不开船。 宋人潘阆有一首写大潮中行船的名词:“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 旗不湿。”共产党就是敢立于涛头的弄潮儿。一大之后,毛泽东一出南湖便西行湖南组织农民运动。大革 命失败,他振臂一呼,发动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这时全国正处在白色恐怖之中,许多人不知革命希望 在何方。他挺立井冈之巅大声说道: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这时,周恩来也领导了南昌起义,兵败后南下广州,只靠一只小木船,深夜里偷渡香港,又转道上海,再 埋火种。谁曾想到,惊涛骇浪中,那只小木船上坐着的就是未来共和国的总理。蒋介石曾希望借中国大地 上的江河阻灭革命,但革命队伍却一次次地利用木船突围决胜。天险大渡河曾毁灭了石达开的 10 万大军, 但是当蒋介石围追红军于此,只见到远去的船影和岸边的草鞋。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东渡黄河,问鼎北平。 而东渡黄河靠的还是老艄公摇的一条木船,船仍然不大,以至于连毛泽东心爱的白马也没能装上。中国革 命的整个司令部就这样在一条木船上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不久就有百万雄师乘着帆船过大江,解放全中国。 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们喜欢说他们是马上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真正是船上得天下。是船上生,浪里走而夺 得天下的。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第一个为革命牺牲的是邓恩铭,这位从贵州南部大山中走出来的水 族革命家,在山东从事工人运动,两次被捕,1931 年被杀害。接着是何叔衡,红军长征后,他在一次突围 中,为不连累同志跳崖而死。以后脱党的有刘仁静,叛党的有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毛泽东则成了党 最长期的领袖。12 个人中只有董必武再回过故地。毛泽东 1958 年到杭州时,专列经过南湖,他急令停车, 在路边凝望南湖足有 40 分钟。想伟人当时胸中涛翻云涌,其思何如。 历史上第一个以舟水关系而喻治国驭世者,大概是荀子,后来魏征也把这个比喻说给唐太宗。他说: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当我们这只小船航行到第 24 个年头,时在 1945 年 7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开过 七大,胜利在即,将掌天下。民主人士黄炎培赴延安,与毛泽东有一次著名的谈话。黄问,如何能逃出新 政权“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毛泽东答:“靠民主,靠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我们 打造出一只共和国的大船。后来,红船航行到第 71 个年头,1992 年,邓小平南巡再指航向:“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扬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又一次勇敢地冲上浪尖。我们 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伟大的、成熟的党。 南湖边上现在还停着这只小小的木船,烟消雨停,山明水静。游人走过,悄悄地向它行着注目礼。这 已经是一种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从贫无寸土,漂泊水上,到神州万里,江山红遍。党在船上, 船行水上,不惧风浪,不忘忧患,顺乎潮流,再登彼岸。 (有删节) 文本二: 我喜欢梁衡散文,不仅仅因为他能巧夺天工般地驾驭语言,还因为他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立意,及其 营造的意境和境界,读者可以在美的享受中与他的思想一起共鸣,这是梁衡散文震撼力和感染力之所在。 过去,教科书常言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表现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材料组织、谋篇布局可以比较自 由,只要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即是一篇好散文。梁衡却不这么认为,他的观点是:散文既然是一种艺术, 就必须符合美的要求,在文章组织中要讲究描写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所谓描写之美,就是“作者 能将要说的事物客观地、清楚地写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要求如实,不走样,能显示事物本来的美”;所谓 意境之美,就是“作者在对某事物的描写或某种思想的表达中能产生一种美的氛围、意境,将读者引到一 个美的精神境界”;所谓哲理之美,就是“作者在对客观事物作了描述,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并感染了 读者后,又进一步升华到一种哲理思想上,并理出一种新理念,创造出一些警句哲言,将其‘定格’下来”。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进行创作实践的。 (摘编自张维佳《梁衡散文的意境和境界》)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标题中“大”与“小”形成强烈反差,当今世界最大执政党诞生于一只小船上,一方面是机缘巧合, 另一方面寓意深刻,引入深思。 B.中共一大后,12 名与会的党代表中,有的脱党,有的叛党,说明人的思想是会变化的,脱党叛党的人 是后来思想蜕化变质的。 C.文章以“船”为线索,采用比喻、比拟、借代、对比等手法,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回顾了党的 发展历程,讴歌了革命伟业,展望了党的锦绣未来。 D.1958 年,建国近 10 年之际,毛主席乘专列到杭州时途经南湖,临时停车,凝望南湖良久,面对党的发 源地,抚今追昔,心绪难宁。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梁衡的这篇散文被誉为“红色散文”,同属于“红色经典”的还有《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 《暴风骤雨》等。 B.弄潮儿本指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年轻人,现比喻站在时代前列敢闯敢干的人。《平凡的 世界》中孙少安堪称改革开放初期的弄潮儿。 C.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到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荀子《劝学》中的“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强调的是学习积累的重要性,说的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这个观点不同。 D.教科书关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散文属于艺术,一定要符合美的要求,对审 美的追求才是散文的核心任务。 8.文本一中的“船”既是“形而下(物质)”的,又是“形而上(精神)”的,请对此简要说明。(4 分) 9.如欲以“散文三重美”为题为《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写一则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王安礼,字和甫,安石之弟也。早登科,从河东唐介辟。(吕公弼)荐安礼于朝,神宗召对, 欲骤用之。安石当国,辞,以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他日得见,命之坐,有司..言八品官无赐坐 者,特命之。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 下事,帝甚乡纳。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下御史狱,势危甚,无敢救者。安礼从容言:“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 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今一旦致于理,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帝 曰:“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李定、张璪皆擿 使勿救,安礼不答,轼以故得轻比。 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至立断。前滞讼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 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书揭于府前,辽使过而见之,叹息夸异。帝闻之,喜曰: “昔秦内史廖从容俎豆,以夺由余之谋,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升一阶。 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虑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 曰:“文王卜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 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绍圣初,还职,知永兴军。二 年,知太原府。苦风痹,卧帐中决事,下不敢欺。卒,年六十二,赠右银青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王安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B.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C.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D.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有司,“司”即“主管、管理”,古代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这里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B.起居注,记录古代帝王、皇子、后妃和臣子的言行。从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是撰修 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C.陛下,对皇上的敬称。“陛”指皇帝宫殿的台阶,称皇上为“陛下”,意为臣子奏事,不敢直 接同皇上交谈,请台阶下侍从代为传达之意。 D.翰林,中国古代官名。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由皇命发 出的极端机密文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安礼才华出众。由于当时王安石执政,他主动推辞皇帝的任命,只担任了小小的八品官。但 他关于国事的见解却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B.王安礼为人正直。苏轼被关进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却坦然向皇帝进谏, 请求宽赦苏轼,不要因言治罪。 C.王安礼善于断案。其前任审理不妥的案子,王安礼都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不到三个月,三 狱院以及畿、赤十九个县的囚室都空了。 D.王安礼敢于进谏。他用文王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尸骨的例子,劝说皇帝收回迁移百姓墓地的 诏令。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帝甚乡纳。(4 分) (2)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4 分) 14.王安礼的直言敢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长安春望 卢纶①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①卢纶:天宝末年举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 身不得重用。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 B. 颔联写归途遥远,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几人能回乡呢?既有伤感、无奈,又聊以自慰。 C. 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远至天边;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的写景,壮观中隐含 衰飒之意。 D. 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表达情感细腻委婉。 16. 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每空 1 分,共 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在明净光洁广阔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 的意味,衬托了诗人豪迈的意味的句子是: , 。 (2)在《六国论》的结尾,苏洵用假设的方式警告宋朝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就连六国都不如了。 (3)《阿房宫赋》中,指出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 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 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它们的全 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唐人讲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 a )。自初夏至今,这几 株梧桐树就在我面前浓妆淡抹。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 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 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 b ),重重叠 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 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 了。 18.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思厥先祖父 祖父:祖辈父辈 始速祸焉 速:招致 B.鼎铛玉石 铛 :平底的铁锅 辘辘远听 辘辘:车行的声音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确定,决定 洎牧以谗诛 洎:及,等到 D.盘盘焉,囷囷焉 囷囷:曲折回旋的样子 钉头磷磷 磷磷:波光闪闪的样子。 19.下列选项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B.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C.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 D.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20.请依次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老旧小区改造,①不仅关系城市形象,而且关系民生福祉。今年以来,②我市住建部门坚持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理念,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高质量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努力增加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 感。2021 年我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 64 个,预计投资 1.1 亿元。目前 64 个项目均已进场施工,③预计最晚 11 月 1 日前可全部完工。 在花园北路老旧小区改造现场,四五名工人正在搬运暖气管道,一名施工人员驾驶着洒水车对现场进 行洒水除尘。该小区供暖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当中。④现场施工公告显示,该工程 2 月 27 日开工,3 月 27 日竣工,工程起点为小区西门原供热二级管网主管道,⑤终点为供热区城内各栋楼前分支管道、各户分支 管道及单元分支管道。 该小区 1994 年建成,共有 6 栋居民楼,224 户居民。此次小区改造计划投资约 345 万元,⑥改造内容 包括屋面防水、外墙保温、供暖、公共照明、绿地等。为了表达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认可和支持,业主 梁先生写了一首小诗,贴在小区入口处:“民心工程进小区,群众纷纷竖拇指。不忘初心红心献,群众为 党点个赞。” 21. 文中六处划线句子中,有三处存有语病,请指出句子序号及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6 分) 22. 新教材中,《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列出了六个学习任务,其一是“把握《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 请仿照示例,从“宝玉与晴雯”“黛玉与紫鹃”“凤姐与平儿”“贾母与鸳鸯”中任意选择一对主仆,谈 谈你对他们之间关系的理解,150 字以内。(4 分) [示例] 侍书是探春的贴身丫鬟,是探春的得力助手,二者心思默契。“累金凤”事件中,探春一个眼色,侍 书便会意,火速请平儿来处理。“抄检大观园”事件中,探春出面保护侍书等丫头,不让她们受侮辱;而 侍书也及时响应探春的指令,直戳王善保家的痛处。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作为“状元实业家”的张謇,一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他的友人中,蔡元培重塑北大,严修创办南开, 办的都是大学。蔡元培说:“没有好大学,中学师资哪里来?没有好中学,小学师资哪里来?”张謇却认 为,小学为先,师范为本,办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才是数十年后彻底提升国民素质的根本之法。 张謇友人办的大学培养出一批批中国现代化精英,友人也成为一脉脉学派的领袖,名满海内外。而张 謇学校里出来的,是一批批优秀基层教师,一批批有文化的工农技师,一批批学会基本技能的残疾人。 针对上述材料,有人赞成张謇的做法,有人欣赏蔡元培的做法,还有人认为这两种做法殊途同归,可 以互鉴互促。你对此有何看法?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张謇所办学校一名学生的身份,给蔡元培写一封信。 ②以蔡元培等所办大学一名学生的身份,给张謇写一封信。 ③以当时一名青年学生的身份,给张謇、蔡元培写一封公开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陆高、柏高、周高三校 6 月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答案】1.B 2.C 3.B 4.(4 分)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指出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觉醒生命意识,懂得生命坚守的意义; ②然后把它分为三个分论点,分别进行阐述。(每点 2 分,共 4 分) 5.(6 分)①音乐能慰藉和滋养人的精神,拓展生命的温度。②音乐倡导拥有感恩的心,强调爱 的传递,提倡爱人以德,拓展生命的宽度。③音乐催人奋进抗争,鼓舞人不断修炼、开拓、超越, 拓展生命的深度。④音乐能够让人爱惜生命、延长生命,增加生命的长度。(每点 2 分,共 6 分, 答出任意 3 点即可,言之成理即可) 【分析】 1.选 B A 项,“其基本内涵就是要敬畏自然,善待自然万物”错误,文中没有内容表明“敬畏 自然,善待自然万物”是“和”的基本内涵,材料一第二段只是说“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和’,强 调中和,致中和,天地人和。要敬畏自然,善待自然万物”;C 项,“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就 是……”以偏概全,材料二第一段说的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有很多,例如……”,由此可 知,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有多个,而选项只说了一个;D 项,“世人越来越难以获得幸福感, 原因是……”错误,或然变成了必然,材料二说的是“这或许是许多人不幸福的根源”,原文是“或 许是”。故选 B。 2.选 C C 项,“音乐倡导感恩的心,不遗余力地传递爱、歌颂爱,……这引发了音乐创作者自 觉的生命意识”错误。选项因果颠倒。材料二第三段说的是“音乐作品中,对于爱的传递、爱的歌 颂是不遗余力的。这并不是强加于音乐创作者的任务,而是源于他们自觉的生命意识”,由“源于” 可知,音乐创作者有自觉的生命意识,才能在作品中传递爱、歌颂爱。故选 C。 3.选 B 材料二的观点是 “音乐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B 项,“介绍贝多芬、聂耳等音乐 家的成长历程,让学生感受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说的是音乐家,不是音乐,所以无法作为材料二 的论据,不能证明材料二的观点。故选 B。 4.首先浏览材料一,把握材料一的观点。材料一分为三个部分,共同来证明“生命教育是人生重 大课题”,这三个部分围绕“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觉醒生命意识,懂得生命坚守的意义”“生命教育 要给学生提升生命境界的智慧”“生命教育要鼓励学生拓展生命的维度”这三个方面展开。每个部 分都是先提出观点,然后进行分析论证。第一部分是总分关系,第一段先提出观点,第二段、三段、 四段分别围绕“要敬畏自然,天地人和”“要敬畏生命,珍爱生命”“要尊重他者,守望相助”三 个分论点进行论证。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6.C(没有使用比拟的手法,也没有抒情的部分。) 7.D(D 项中“教科书关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说法是错误的”的表述错,文中只是说梁衡的散文观 不同于教科书,两者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是判断的角度不同,“对审美的追求才是散文的核心 任务”于文无据。) 8.(4 分)①形而下(物质)的“船”:包括南湖红船在内的与中国革命相关的船只。②形而上(精神) 的“船”:是指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一点 2 分,共 4 分。意思对 即可。) 9.(6 分)①描写之美:作者在文中客观清楚地描写了部分重要党史。②意境之美:作者在叙写党与船的 历史时,营造出了一种斗志昂扬、奋发向上的美的精神境界。③哲理之美:作者将红船上升到“政治的象 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的高度,富含哲思。(一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答案】D【解析】“也”为句末助词,其后断句,排除 AB;“轼”为人名,作主语,其后不 可断,排除 C。故选 D 。 11、【答案】B【解析】B 项,“记录古代帝王、皇子、后妃和臣子的言行”错,起居注不记录皇 子后妃和臣子的言行。故选 B。 12、【答案】C【解析】C 项,“王安礼都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分析有误,据原文“前滞讼不 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可知, 囚室都空了是因为王安礼处理案件雷厉风行,将之前滞留的案件都处理完了。并不是从轻发落,释 放了犯人。故选 C。 13、(1)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帝甚乡纳。(4 分) (王安礼)曾与开封府尹一起向皇上奏事,奏事完后,皇上单独留下王安礼,用一些国家大事向他 询问,(对他的意见),皇上很赏识,同意并采纳。(偕,一同,偕同,一起;“访以天下事”状语后置; 访,询问;乡纳,同意并采纳。每处各 1 分,共 4 分) (2)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4 分) 翻译:过了很久,御史张汝贤上书弹劾控告王安礼的过失,以端明殿学士身份任江宁府知府,张汝 贤也被罢免。(久之,过了很久;论,弹劾,控告;知,任或作……知府;罢,被罢免;每点 1 分,共 4 分。) 14、(3 分)①苏轼下狱,情势危急,无人敢救的情况下,王安礼直言不要因言治罪,请求宽恕苏 轼。②王安礼以文王治政为例,直言未闻迁坟有利后代子嗣,劝说皇上收回迁移百姓墓地的诏令。 (一点 1 分,两点 3 分。) 附【参考译文】 王安礼字和甫,是王安石的弟弟。很年轻的时候即考中进士,接受河东唐介的征召。(吕公弼) 向朝廷推荐王安礼,神宗召王安礼应对后,想马上任用他。这时是王安石执政,他就推辞了,被任 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有一天神宗召见他,命他坐下,有关官员说八品官没有赐座的,皇上即 特别地赐给座位。升任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又召回任开封府判官。(王安礼)曾与开封府 尹一起向皇上奏事,奏事完后,皇上单独留下王安礼,用一些国家大事向他询问,(对他的意见), 皇上很赏识,同意并采纳。入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下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则坦然地说:“自古以 来胸怀大度的君主,是不会因别人的言论不当而治他的罪的。苏轼以他的才干自发奋起,认为爵位 可以很快得到,只是现在却仍然这样碌碌无为,他的心中不能没有怨恨。现在如果按理治他的罪, 我担心以后人们会说陛下不能容纳有才能的人。”神宗说:“我本来就不会深责他,现在既然你为 他求情,我就宽赦他。你出去之后,不要把这事说出去,苏轼刚引起众人的怨恨,我恐怕有人会拿 这件事来害你。”李定、张璪都指使王安礼不要解救苏轼,王安礼没有答应,因此苏轼只受到轻微 的处罚。 以翰林学士身份主管开封府,只要有事他马上处理。他的前任审理得不十分妥当的案子,以及 将要审查而没有判处的有几万人。王安礼分类处理,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县十九个县的 囚室都空了。审理案件的情况公布于府衙门前,辽的使者从府衙前经过看到了,对王安礼夸奖不已。 皇上听后高兴地说道:“过去秦国的内史廖从容地祭祀,破坏了由余的阴谋。现在安礼勤勉治政, 使远方异域惊叹,这与古人相比都毫不逊色。”于是特别提升了王安礼官阶一级。 皇上多次失去皇子,太史说民间墓地离京城太近了,所以不利于皇朝的后代,诏令他们将墓地 都改迁,大概有数十万座,众人震动、恐惧。王安礼上奏说:“文王占卜说要传世三十年,他治政 首先就是掩埋路边的尸骨,而没有听说他为了利其后代而要迁移百姓墓地的事。”皇上即诏令停止 搬迁。 过了很久,御史张汝贤上书弹劾控告王安礼的过失,以端明殿学士身份任江宁府知府,张汝贤 也被罢免。绍圣初年,恢复原职,主管永兴军。绍圣二年,任太原府知府。得风寒病,四肢麻木不 能行走,只得卧床办公,但下面的人都不敢欺瞒他。去世时,六十二岁,追赠他为右银青光禄大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答案】15. B B 项,“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说法错误,应为归途遥远,不知何日能到,只能在梦 中回去。故选 B。 16.(6 分) 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③“衰鬓”表 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惆怅。(每点 2 分,共 6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能力。 尾联“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 怜悯我呢。该联表达的情感,可根据该联中重点词语“逢世难”“衰鬓”“客秦关”和注释中的“屡试不 第”“终身不得重用”等词语作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每空 1 分,共 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2)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8. D (3 分) 钉头磷磷 磷磷,有棱角的样子。 19. B(3 分)题干句为拟人,A 为比喻,B 为拟人,C 为借代,D 为夸张 20.(4 分) a 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 b 可是数目繁多 (每句 2 分,共 4 分) 21.(6 分)② “人民”前加“以”;③删掉 “最晚”或“前”;⑤“各户分支管道"和“单元分支管道” 调换顺序。(每句 2 分,共 6 分) 22.(4 分)参考示例: 例①:晴雯是服侍宝玉的丫鬟,也是宝玉的挚友,二人志趣相投。晴雯对宝玉关爱备至,如“病补孔雀裘” 临终还鞭策、激励宝玉。宝玉对其情意深厚,“千金买一笑”;晴雯被撵出大观图后,偷偷与之诀别,交 换贴身之物;晴雯死后,宝玉悲伤不已,两次悼念,作《芙蓉女儿诔》赞其品格。 例②:紫鹃是黛玉的贴身丫鬟,从端水熬药到婚姻大事,紫鹃“一片忠心为姑娘”,对黛玉关心“微细” 之极。她试宝玉,撺掇薛姨妈给黛玉说亲,在黛玉病时打听宝玉婚事,黛玉病逝后遁入空门。爱耍小性子 的黛玉独听紫鹃的话,视紫鹃若知己。 例③:平儿是凤姐的陪嫁丫头,是妾与妻的关系,二人相得益彰,如李纨所言“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 匙”。她忠心事主,分寸得当,处处维护凤姐利益,深得凤姐喜欢和信任,凡事都爱说与平儿,放心交给 其大权。 例④:鸳鸯为贾母婢女,忠心尽职,深得贾母欢心,是其唯一“可靠的人”。她管理贾母的生活和财政, 认真负责,不让贾母费心,更能体察其心意,与凤姐合伙捉弄刘姥姥逗乐贾母。贾母对其宠信有加,“三 宣牙牌令”,其可与主子并肩平坐。在贾赦让邢夫人向贾母讨鸳鸯做妾时,鸳鸯誓死抗争,得到贾母支持; 贾母死后,鸳鸯殉主自杀。 (概述主仆关系 2 分;能适当举例说明主仆关系的具体表现 2 分。共 4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作为“状元实业家”的张謇,一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他的友人中,蔡元培重塑北大,严修创办南开, 办的都是大学。蔡元培说:“没有好大学,中学师资哪里来?没有好中学,小学师资哪里来?”张謇却认 为,小学为先,师范为本,办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才是数十年后彻底提升国民素质的根本之法。 张謇友人办的大学培养出一批批中国现代化精英,友人也成为一脉脉学派的领袖,名满海内外。而张 謇学校里出来的,是一批批优秀基层教师,一批批有文化的工农技师,一批批学会基本技能的残疾人。 针对上述材料,有人赞成张謇的做法,有人欣赏蔡元培的做法,还有人认为这两种做法殊途同归,可 以互鉴互促。你对此有何看法?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张謇所办学校一名学生的身份,给蔡元培写一封信。 ②以蔡元培等所办大学一名学生的身份,给张謇写一封信。 ③以当时一名青年学生的身份,给张謇、蔡元培写一封公开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附: 【作文分析】 23.作文材料分为三个部分:背景材料、情境任务、写作要求。命题紧贴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 任务,加强真实情境中应用写作能力的考查,引导当代青年紧贴时代脉搏,聚焦热点问题,培养思辨意识, 提升思维品质。 (一)背景材料 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围绕张謇和蔡元培的不同理念和做法展开,第二部分围绕他们取得的成绩展 开。在第一部分中,张謇着眼于“数十年后彻底提升国民素质”,主张走出当时教育困境的根本措施在于 “小学为先,师范为本,办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与此同时,蔡元培应当也着眼于“数十年后彻底提 升国民素质”,却主张走出当时教育困境的根本措施在于“只有办好大学,才有好的中学师资;只有办好 中学,才有好的小学师资”。二人在“数十年后彻底提升国民素质”这一根本目的上应当没有差异,但是 张謇更强调“自下而上”的努力,蔡元培更强调“自上而下”的努力。应当说,这两种做法互有短长,难 分轩轾。从第二部分来看,二人也都达成了自己的目标,为中国的近现代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情境任务 可以从内容指令、写作情境、写作主体、读者对象、写作文体等角度理解,考生应当相应具有问题意 识、情境意识、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文体意识。 1.从内容指令看,材料引导语提示应当围绕不同的教育观去写作。考生可以分别从张謇、蔡元培的教育 观点出发,也可以从“殊途回归”“互鉴互促”的角度综合张、蔡二人的教育观点。考生不能脱离“教 育观”来写作,否则容易偏离题意。 2.从写作情境看,考生不应忽视张謇、蔡元培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状元”这个称谓表明张謇 是从旧的科举制度中走出来的,“重塑北大”“创办南开”则说明这是新型教育的开端。在材料所涉 的历史背景下,旧的教育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需要,新的教育观念尚未全面形成。考生应当基于这样 一种历史条件和这样一种时代背景,去谈论张謇、蔡元培两人观点的是与非、得与失;脱离这样一种 历史条件和这样一种时代背景,考生关于教育观的论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从写作主体看,考生应当身临其“境”,成为与张謇、蔡元培同一时代的“青年学生当事人”,或“以 张謇所办学校一名学生的身份”,或“以蔡元培等所办大学一名学生的身份”,或“以当时一名青年 学生的身份”(注意这里是“当时”而非“当代”),设身处地,因“时”制宜,有针对性地阐释自 己对张謇、蔡元培教育观的认识。忽视了“青年学生当事人”这一身份,而以“当代青年学生旁观者” 的身份去阐释“自己的教育观”,这是不妥当的。 4.从读者对象看,考生应当注意写作者与阅读者双方在教育观上的“对立”关系,在此前提下可以超越 这种“对立”关系。“张謇所办学校一名学生”写作的对象是蔡元培,“蔡元培等所办大学一名学生” 写作的对象是张謇,均具有“对立”关系;“当时一名青年学生”写作的对象是张謇、蔡元培两人, 可以更多地超越这种“对立”关系。但无论是表现或者超越这种“对立”关系,文章都应具有“破立 结合”的鲜明特征。 5.从写作文体看,“信”与“公开信”有所不同。给蔡元培或者张謇的“信”,可以视作“私信”;而 给张謇和蔡元培的公开信,表面上的写作对象是张謇和蔡元培这两个人,但从写信者的角度看,无疑 是希望有更多的人阅读了解,甚至讨论信中的问题。也就是说,公开信要体现更普遍的指导作用、教 育作用和宣传作用。 (三)等级划分 1.一类作文 (1)有充分的问题意识和情境意识,能结合特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紧密围绕张謇、蔡元培两人的教育 观来论述。 (2)有鲜明的身份意识,能够体现“张謇所办学校一名学生”“蔡元培等所办大学一名学生”“当时一名 青年学生”等特定身份,同时内含“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这一身份特征。 (3)有明确的对象意识,注意蔡元培、张謇这两位饱学之士的身份,注意“公开信”的读者对象并不限于 张謇、蔡元培两人,还包括社会上众多关注、关心教育的人士。 4.有清晰的文体意识,符合书信在格式上、语言上的要求,注意“信”与“公开信”的差异。 2.二类作文 (1)有充分的问题意识和情境意识,能结合特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紧密围绕张謇、蔡元培两人的教育 观来论述。 (2)身份意识不够鲜明,或者对象意识不够明确,或者文体意识不够清晰。 3.三类作文 (1)问题意识不够充分,只是空泛地谈论自己所理解的教育(尤其是当代教育),脱离了特定历史条件和 时代背景,甚至游离于张謇、蔡元培两人的教育观之外。 (2)身份意识不够鲜明,或者对象意识不够明确,或者文体意识不够清晰。 4.四类作文:基本脱离所给材料,另行发挥,视为四类卷作文立意。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