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写作指导
辩论稿写作
一、概念的界定
辩论,它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
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共同的认
识和意见;辩论旨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 基本流程如下:
由流程可见,高考可
以考查的,可以是“陈词
阶段”和“总结阶段”的
正方、反方陈词。
二、辩论词的特点
1.论点的鲜明性
论点的提出应该态度明确,有针对性,划定论述范围,重点突出。
2.论证的严密性
只有合乎思维逻辑的辩论,才可能获胜,否则只能是诡辩。
3.论据的充分性
论据应内容翔实清晰,引据资料恰当,并能切中要害。
二、辩论词的特点
4.语言的得体性
辩论的语言最好要做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文采飞扬、
有生命力和表现力。
5.辩论的目的性
辩论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取得共识。
三、辩论词的写作框架 标 题
各位辩友,各位观众:(顶格写)
大家好!(问候语空两格写)
我方的观点是……(开头可简要明确而坚定地表明立场。)
主体段落
……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
我的辩论陈词结束,谢谢大家!
四、写作注意事项
1. 特有语言
对方辩友 我方观点 大家可以看到 我方已经论述
2. 多用转接的关联词
由此可见,基于以上种种观点,究其根本、时至今日,揆诸当下、长此
以往、不仅如此等等。
3. 语言要简洁,多运用排比、反问等句式,
4. 文中不能有“权衡”段,避免给对方留下话柄。
5. 对于原材料:无需重复,只要在辩论过程中加以点评。
•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
38年来,中国女排屡创佳绩,形成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
神。
对于女排精神,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
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
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
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经历给国人带来正能量。”
郎平还说过:“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
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
术过硬。”
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辩题为“女排精神靠实力还是意志”的辩论
会,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发言稿。
女排胜利源自强大的硬实力。
这种实力自然指的是过硬的技术。中国女排的阵营里拥有世界
上最好的主攻手,同时也拥有最好的一传、二传、接应和自由人。
她们都拥有过硬的团体战术和个人技术,这是她们可以连克强敌的
根本。倘若女排的姑娘们技术素质差,纵使再强大的意志也无法在
强敌如林的系列赛中连续取胜。试问,中国男足不想为国争光吗?
中国男篮不想在赛场夺冠吗?他们止步于想,没有过硬技术的实力
加持,只能在赛场上一次次铩羽而归,屡战屡败。正如郎平所言:
“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紧扣材料)
硬实力给了女排在赛场上克敌夺冠的强大保障,软实力则给了
她们不竭的精神力量。
这种软实力就是女排38年里的自信。这种自信是直面强敌的果
敢,是失败时永不止步的拼搏,是胜利时善于自省的砥砺。那一次
次扣球后的低吼,发球时坚毅的眼神,无不展现了女排的自信。这
种软实力成就了她们在赛场上的高光时刻,也陪伴她们走过黯淡无
光的艰难岁月。无论是鲜花掌声萦绕,亦或是质疑批评不断,因为
有自信的精神,女排常青不败,女排精神赓续不息。
没有了硬实力,在赛场上一打就垮,而没有了软实力,则
会不打自垮。软硬相济,共铸精神。女排过硬的赛场实力来自
于不懈的坚持与顽强拼搏的精神。若中国女排没有每天长达十
个小时的坚持训练,就不会拥有过硬的技术。若没有过硬的赛
场技术,中国女排在赛场上就不会有夺冠的机会。软硬相济,
铸就女排辉煌。
综上所述,女排的成功源于实力,技术的强实力和心理的
软实力铸就了中国女排。所以我的观点是——女排精神,用实
力说话。
我的辩论陈词结束,谢谢大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近一年来,西方国家中有一名少女爆红。她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拥有
超过430万粉丝,很多人视她为偶像、环保斗士。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虽然她今年才16岁,却已经登上了《时代》
杂志封面,更被评为“2019年影响世界的100人”。她就是瑞典少女格蕾
塔·通贝里。
材料二:2019年9月27日,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到联
合国总部领取最高环保荣誉奖“地球卫士奖”。“蚂蚁森林”通过日常绿色
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以种植真树,带动5亿
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1.22亿棵真树,
其中超4成能量由95后青年贡献。
以上两个新闻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有同学为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钦
佩,有的同学则不以为然,认为中国青年默默地为地球种树更有价值。为此,
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正方是“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反方是
“行动比呐喊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
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立场,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 第一则情境材料是瑞典少女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面斥各国领导人
后,拥有了超过430万的粉丝,登上了杂志封面,被评为“2019年影
响世界的100人”的事件,由此彰显出“呐喊”的作用,它可以引起更
多的人关注环保问题,任何一件事所取得的非凡效果都是从宣传开始
的。
• 第二则情境材料是“蚂蚁森林”通过“绿色出行攒能量,从而转
化为种植真树”的方式号召人们行动起来,目前已带动了5亿人参与低
碳生活,种植了1.22亿棵真树,这一系列数据表明“蚂蚁森林”通过
实际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可见行动
的重要性。
• 第二部分是任务指令,由“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
辩论赛”可知,辩论的起点是上述两个材料,“环保”也应
成为写作的起点,文章不能脱离此内容指令。其次,考生必
须围绕“呐喊和行动哪个更重要”这一辩题进行写作,且必
须选择其中一方(不可模棱两可,左右摇摆),辩词中既要
为本方观点做辩护,又要有力驳斥对方观点。另外,还需要
明确对象指令,要有角色意识,凸显“中国青年”的角色。
• 其二是文体指令:写一篇辩论稿,文章语言符合辩论稿的特点。
• 据此,文章可做如下立论:
• 1.呐喊比行动更重要。
• 励志中学的一部分同学钦佩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这应该
是源于生活中少有“针对全球生态问题”敢于发声的人,因为
人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因此现实生活中少有注意
保护环境、讲究绿色生活的人,这就证明“呐喊”本身就是一
种号召,一种唤醒,它可以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从而使更多的人行动起来,这远比一个人默默地为地球种树所
带来的实际效应更大。
• 2.行动比呐喊更重要。
• 俗话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呐喊”固
然重要,但是最终衡量全球生态是否有所好转,还是
要看有多少人在“行动”。由此可知,“呐喊”并不
能直接解决问题,“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辩论是双方互相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去说明一
定的事情和问题,以图战胜对方,有时还要揭露对方
的矛盾,驳斥对方的错误,力求最后得到对事物的正
确认识或共同的意见。格式为:主持人、各位评委老
师、大家好,我方的辩题(我方观点)是……综上所
述,我方坚持观点……,我方重申观点……
• 写好辩论词要有例证、理论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逻辑,经得起推敲,如果一辩稿中
逻辑漏洞太大就容易被对方攻击。
深知此事要躬行
对方辩手、各位观众:
大家好!下面由我来陈述我方观点,我们坚持认为反方
“行动比呐喊更重要”的观点是正确的。
先观之瑞典少女为气候变化而呐喊和中国青年为低碳行动
而植树两事。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上的优秀表现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不知各位对方辩友发现了没
有,当杂志新闻论及这件事的时候,似乎都是在赞叹她勇于站
出来的勇气和她那侃侃而谈的表现。(引用材料)关于气候变
化这一主题,特朗普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对之讽刺。许多人可能
受其影响,但仍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懒人”。
再看中国青年沈钧亮植树造林的故事。他成功地带动
了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在荒漠化地区种植了上亿棵树。
使新绿的枝叶铺满整个大地,使伟岸的枝干延伸整个宇宙,
它使二氧化碳在丛林中变得温驯听话,使深受雾霾肆虐的
人们喜笑颜开。这就是行动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影响。毕淑
敏的确说过:“呐喊是必须的,即使无人听见,回声也将
激荡久远。”但是我们论的是谁更重要的问题,显而易见,
行动更重要,单纯的呐喊或许只是无声的嘶吼,喧哗的骚
动像是在水面上的石子,激起了一点水花,便永远下沉了。
在影响力呼告力这方面,呐喊是比不上行动的。
• 古人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哲人说:
实践出真知。领导人说:起袖子加油干。谁不是在强调行
动呢?越王勾践,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终功德圆满,
他用他多年的努力行动彰显了他的能力,而反观之猪八戒,
雷声大雨点小,只想着这样该怎么做但永远不见行动。再
看看吕蒙,如果没有他不懈的努力,不怠慢的行动,又何
以让鲁肃另眼看待?又何以留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历
史佳话?我们要的不是口号有多么响亮,旗帜有多么鲜艳,
声势有多么猛烈。我们需要的是辛勤的耕耘,迈动的脚步,
挥洒的汗水,一份行动,一份努力,一份收获。
尼采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
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对方辩友们,呐喊
固然声势浩大,撕心裂肺,美丽热切,但不过昙花一
现,而默默的行动,才能留住永恒,使幸福之花绽放
人间。还是深知此事要躬行啊!
我的发言结束,有请对方辩友。
•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辩论赛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
的一种竞赛活动,每组参赛方由四名辩手组
成。其中,比赛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陈
词”,由四辩来完成。总结陈词一般要重申
己方观点,针对对方指出你们观点中的漏洞,
进行必要的总结申辩。
某校召开题为“网络语言的利弊”的辩
论赛。正方观点是“使用网络语言利大于
弊”,反方观点是“使用网络语言弊大于
利”。 请你从正方四辩或者反方四辩中选择
一个角色,进行己方观点的总结陈词,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辩论稿。
“网络语言利大于弊”总结陈词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方观点是“网络语言利大于弊”。下面由我来
进行总结陈词。
本场辩论中,对方辩友自始至终都认为:网络语言过于粗
鄙,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一种侵害,是一种污蔑。一句广
告词说得好“酒不会犯错,但人会。车不会犯错,但人会。”
如果一位学富五车的教授去使用网络语言,那它会是脏话连篇
吗?所以,如何去使用网络语言取决于人,人的使用不当永远
不是网络语言的错误。
对方辩友还认为:如果没有枪,枪就不会伤
人。难道走路会跌倒,人人就要脚不触地吗?
而且,正因为枪会伤人,我们才要管制它。网
络语言使用不当,会造成伤害别人、语意模糊
等种种恶果。所以,问题的重中之重是我们要
想方设法合理使用网络语言。
我方辩友提到了网络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特点,
为什么你们总是视而不见?另外,网络语言追求简洁,标榜个
性的特点,不是暗合了当今社会的特点吗?试想一下,当你面
对一款又肥又大不合身的旧款衣物和一款又轻又小很合身的新
款衣物,你会像现在这么执着的选择旧的吗?如果你的网友们
不约而同地使用了那些时髦的网络语言,你还在规规矩矩的使
用书面语言,那你就会因不合群而遭到排斥。所以网络语言的
使用已是大势所趋。而且,对于那些喜欢标新立异的年轻人来
说,他们也需要一个能够令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发挥的平台呀!
他们也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交流方式呀!他们对
网络语言的强烈需求也就证明了网络语言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 对方辩友认为网络语言会使代沟产生,那是对我方
观点的曲解。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网民应运
而生的语言。我们并没有说要让所有人使用网络语言,
那些经常上网的年轻人使用它就足矣。难道我们的家长
说的地地道道的青岛话,就不会产生代沟吗?凡事都不
能停滞不前,为数不少的网络语言赋予了汉字新的含义,
这难道不是汉语的发展与进步吗?也许,网络语言会带
动书面语言大步前进,碰撞出新的火花,创造出新的文
化。
不可否认,网络语言存在缺点与不足,但任何事情都是
这样,因噎废食只是下下策。今天我们这番唇枪舌战,只
不过为了发现问题。令辩友们欣喜的是,我们发现了问题。
但应令我们思考的是,解决问题的道路还很长很长。我们
不会抛弃一个还不会走路的襁褓中的婴儿,因为他终究会
走,终究会跑。我们应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创造一个支
点,想办法撬起一个地球,让涓涓细流汇成大海,让每一
位人献出自己的力量,等待着它飞奔的那一天。
我的总结陈词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