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作文全国乙卷作文深度解析及范文(七)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
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
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责任担当:国家认同 社会责任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 人文积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勇于探究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 自我管理
审题
限制性
1.话题内容的限制。材料提供的真实情境是:追逐理想,古已有之。古人用比喻解释“追逐”
理想的基础是修身,即加强自我品格的修养;方法是“矫思”,即要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
价值观;实现的目标是“义”,即民族大义,勇于担当,公平正义等。此外,还要付诸行动。只
有修身矫思才能树立良好品德,以此为基,才能将“小我实现”融入到“家国民族大义”中。考
生写作时,“追逐并实现理想”是重点,如何实现、实现怎样的理想则是关键。尤其要将历史文
化叙事与现实情境结合,着重剖析古人追逐理想之方法对当代青年的教育和启发。
2.典型任务的限制。“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限制了写作对象是追求
理想,写作主体是当代青年,要写出当代青年的独立风采个性。“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
一篇文章”,进一步限定考生要结合自我发展,即“修身、矫思”,追求大义与自我发展的关联
等。如果考生只写自己对理想的认识和思考,或者只写对材料中古人追求理想的理解,则不属最
佳立意。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体现的价值观是,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代代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理想。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从古人古训中汲
取积极力量,将自我人生追求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联系起来,做有理想抱负、心中有丘壑的时
代青年。
开放性
1.立意角度开放。“上述材料”给“当代青年”的启示是丰富的。“修身以为弓”,考生可
以着重写修身在实现人生理想中的基础作用;“矫思以为矢”,强调不断调整价值观,使之沿正
确方向发展,考生可以突出“正确品德”在实现理想价值方面的引导作用;“立义以为的”强调
追求什么样的理想,基础方向都是为了目标服务的,考生可以着重强调“立义”在实现人生理想
中的根本性作用;“奠而后发”,强调行动的重要性,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只有行动才能
真正实现理想。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侧重某一点,也可以综合论述。
2.论证选材开放。不管考生选择了哪个角度进行论述,要尽量做到论证严密,根据自己的知
识储备,做到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的有机结合。此外,论证时,不要只叙述,不评论,要结合中
心论点针对论据简要评析,照应分论,呼应题目。比如,强调“矫思为矢”,可以例举“为中华
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强调端正思想、志向在实现人生理想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奠而
后发”,可以列举袁隆平的事例,他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实
现这样的梦想必须行动,他把论文写在试验田里,把梦想耕种在匆忙的脚步中。
3.写作文体开放。材料要求写一篇文章,并未限定写作文体格式,考生可以依据自己平时擅
长的文体进行写作。一定要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切忌不伦不类。
解题
扬雄以“弓、矢、的”设喻,形象生动,且颇具普遍意义和启示作用。其中“弓”是基础,
“的”是目标,“矢”具有方向性,要射中目标则又需要其他要素共同起作用,而各要素所起作
用的重要性在不同人看来是不同的,所以以射箭设喻,说明抽象的道理。任务中的“当代青年”,
要求考生的思考和立意必须站在特定的时代节点,从青年的角度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任务中的
“自身发展”,引导考生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身实际、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对实现理想过程中
的基础、目标、实践等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思考。命题取材与设计既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
文化的相融相通,也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人才发展的要求。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修身正德,实现理想。
2.以“立义”为理想,助力民族复兴。
3.行动起来,方能实现理想。
4.“矫思”为舵,为实现理想定向。
5.正心而修身,理想在脚下。
6.立义为的,实现理想。
……
偏题立意:
1.理想之我见。(只侧重理想,没有侧重追求理想,偏离写作重心。)
2.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断章取义,跑题。)
3.用信念追逐“星辰大海”。(侧重到信念上,属于偏题。)
……
下水文(一)
立义为“的”,实现理想
方超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就非常重视“理想”在人成长中的作用,更重视对实现理想方法路径的
指导。汉代扬雄曾以射箭为喻:“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意思是说,不断加强修养,时刻端正思想,把“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
想。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认为以义为的,立义在心,人生方能行稳致远,实现理想。
“义”是一种超越自我天地的精神高地,是一种为苍生谋幸福的勇气,是一股不向邪恶低头
的正气。“义”不仅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价值追求,更是一种躬身实践的具体行动。正是有了“义”
作为精神后盾,才能越过险滩,踏平坎坷为大道。
以“大义”为人生目标,才会激发潜能,专注卓越,实现人生理想。孟子曾曰:“鱼和熊掌
不可兼得,舍生取义也。”可见,人一旦树立明确而高远的人生目标,就能努力做到心无旁骛,
行稳致远。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入职时,就立下“大义”之志:用知识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
用教育扶起三代人的未来。为现实心中之大义,她几十年如一日,不惜钱财,不顾健康,用坚定
执着的信念改变了近两千名大山女孩的命运。庄子所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我
认为张校长当之无愧。
张桂梅言传身教,用奋斗苦干,将个人之小我,融入时代之大我中,将“至仁至义”播撒在
大山深处。我称她一声“先生”,她像一束光,让我明白自己之于他人的重要意义。
以“大义”为人生目标,才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自力更生,实现理想。真正大儒应崇尚
“大义”,即“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古往今来,一代代知识分子秉承着“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为生民奔走呼号,要给他们一个有人的尊严的国度。他们
秉持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无畏勇气,前仆后继,为国泰民安竭力奋斗。新
中国初期的前辈们,为了中国的独立自强之理想,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研制出两弹一星;袁隆平
院士为百姓的“温饱梦”,克服重重困难,潜心钻研,用一代代杂交水稻、超级水稻为国人的温
饱护航。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为了这个国家,
为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不怕艰险,无畏牺牲,用“大义”书写着民族的自尊与自豪。作
为新时代青年,我又怎能囿于自我的一方天地而孤芳自赏?唯有将理想写在祖国多娇的山河,方
能实现人生价值。
心中有“大义”,脚下有力量,理想也就触手可及。我们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我们的
理想,就是中国的未来。一个伟大的国家,正需要一群伟大的青年,需要伟大的理想,而我辈青
年愿当这“擎旗人”,为中华之崛起竭尽青年伟力!
下水文(二)
学如弓弩才如箭,人生自强有三昧
徐建华
大道至简。汉代扬雄的“射箭说”,可谓举重若轻,深入浅出,道出成功追求理想的三昧真
谛。当代青年,如何遇见更好的自我,方能不负峥嵘岁月稠?
人生如作文,须开宗明义。“义”是什么?义犹的(箭靶)也,是明确、清晰的目标。
毫无理想的人生,是“纵一苇之所如”的不系之舟,或是一场说走就走、随遇而安的旅行和
观光。这种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浑浑噩噩的人生。当代青年的理想人生,应该是“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之后的准确定位,有着清晰明确的规划和设计。
就像任晓媛,他心中的“大义”,就是“守护吾水”,让每一个中国人,饮用优质健康的水。
就像钟芳蓉,敦煌的飞天,唐人的霓裳,宋人的衣冠,洞窟里的经卷,就她此心安处,就是人生
之“的”。他们的人生大义,有着自我安身立命的醒目靶心;他们的人生之“的”,更有从自身
的“稻粱之谋”,到“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的宏阔外延。个人的“小目标”,和家国的
大目标,宛如同心圆,同心同向。
如何命中,弓弩和箭镞,不可或缺:弓弩蓄力赋能,箭镞方能行稳致远。
“挽弓当挽强”,有了强弓硬弩,箭矢才能百步穿杨。同理,要抵达人生的星辰大海,必须
沉潜学问、砥砺才干。就像 30 名参军的清北学霸,他们蛰居于苦寒芸窗,有晨光熹微的朗诵,有
披星戴月的晚归,有行色匆匆的脚步,有凝神思考蹙缩的眉宇。用十年如一日的闻鸡起舞、秉烛
破夜来求得的丰博学问,这便是他们的强弓硬弩。
当然这还不够,他们更有“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的知行合一,更有上山下乡实地调研
的社会实践,更有“尘埃之微,补益山海”的志愿和公益活动,更有自觉谛听时代的风雷激荡信
息意识……他们走出书斋,博物致知,自觉将满腹才学砥砺为经世致用的才干,准备经纬祖国的
大地山河,这便是他们的强劲箭镞。
强弩、箭簇、目标,这便是他们的三昧真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奠而后发,才能发必中矣。
仅有梦想的星辰大海是不够的。“梦里跋涉千山万水,醒来还在床上”,纪伯伦的忠告言犹
在耳。所以,锁定目标,心无旁骛,驰而不息,才能无远弗届。这便是行动的力量。
学成文武艺,青春赴戎机,更兼“愿将一生献宏谋”的家国红心,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是当
代新青年的标配人吗?
青年者,人生之华。莫将蹉跎芳华老,珍惜峥嵘岁月稠。让我们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
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成就美好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