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新高考 1 卷作文写作指导与范文精选 10 篇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917 年 4 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
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
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
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
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名师解读】
今年全国新高考卷的作文与“体育”有关。考生要想写出有深度的作文,就不能只就
体育写体育。如何写出有深度的作文?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节选了毛泽东的文章《体育之研究》中的内容。材料内容简而
言之:人的身体会变化,体育锻炼可以让体弱的人变得强壮;人的身体强弱会变化,强者
不必自喜,弱者不必自悲,后天行为习惯会改变先天状况。
材料内容简短,容易理解,考生容易把握。这道作文题让考生人人都能下得了笔,写
得下去。但要想写出高质量、有思想、有深度的作文,考生得深入理解材料内容,联系自
身发展,联系社会生活,进行深度挖掘。考生可以从四个层次去思考:
第一层次,就体育谈体育。这个层次是所有考生都能想到的,从材料内容出发,写体
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让强壮的人变得更健壮,让体质孱弱的人变得强壮。“野蛮其体魄”
让一个国家人民的身体健壮起来。国家的确在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中考体育成绩在中
考总成绩中所占比重从无到有到逐步加大,就是一个实证;各种体育项目的兴起勃发,各
种健身团体的兴旺,也是实证。考生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都能突出“体育”
这个主题。这个写作层次,是从材料内容的表层义去理解的,没有深入下去。高考出题人
的意图应该不会如此简单,高考作文应该不会这么浅层次,绝大部分考生对作文的审题应
该不会止步于此。
第二层次,由体育谈到个人发展。人固然需要“野蛮其体魄”,但更要“文明其精神”。
考生要从体育健身谈到个人发展,这涉及到个人的专业技能发展和思想修养发展。每个人
的专业技能都有个发展过程,由一知半解到熟练掌握再到优秀卓越,这个过程是艰难的,
需要不断学习研究,不断反思总结;一旦放纵自我,自我松懈,自满自足,就可能由强变
弱,开始走下坡路。人的修养同样需要不断提升,正如《劝学》中所言,“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需要反省,在自我修正中,提高个人
修为。这个层次,大部分考生应该会想到,写记叙文或议论文都可以。但这个层次,无论
是身体健壮,还是专业修养,都是个人发展范畴,属于个人发展层次。
第三层次,由个人发展谈到国家发展。个人的强弱会随着自我的态度行为而变化,国
家亦如此。国家要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齐发展,才能真正强大。国家积贫积弱的时候,要
大力发展经济。国家强大起来后,就必须加大提高人民素养的步伐。多年发展,我们国家
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了,还要雅起来:这才是一个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反之,如果
人民富起来了,文化发展跟不上,人们精神层次追求不高,社会的风气可能会变得浑浊不
堪。这个层次,需要考生能突破个体发展的局限,进一步考虑到一个社会的肌体也是如个
人一样,既要健壮,也要文明。这个层次的作文,建议写议论文,在论证中更有深度和广
度。
第四个层次,看到矛盾的转化性。作文材料还体现出“转化”,一时之强之弱,都不足
以让我们或喜或悲。世界也是这样,在不断变化中,就如苏东坡的《赤壁赋》所言:“自其
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考生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转化性。万物在变化,强
和弱是暂时状态,在努力的那一刻,在放弃的那一刻,变化就在无形中悄然起作用了。所
以,在强的时候,要继续努力,否则形式就会逐渐发生逆转。人们体魄健康了,修养提高
了,国家富裕了,是不是就可以止步不前了?当然不是!如果放弃努力,放松警惕,放纵
欲望,我们不只是止步不前,还会倒退。这对于个人,对于社会都是一件有害的事情。如
果每个人都想着自己的利益,不想着他人,不想着集体,不想着社会,就会目光短浅,就
会损害国家的长远发展。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在相互督促中,提高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一刻也不能放松的。这个层次考查到考生的思辨能力。由此来
看,这四个层次是不断深入剖析的过程。第四个层次可以融入到前三个层次里,也可以单
独列为一个层次。
这道作文题,从表层次看,谈的是体育,无论先天体质如何,都要加强体育锻炼;但
从深层次挖掘,是对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综合考查。作文题的思辨性很强,侧重考查考生
的学科能力——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考生由表及里分析问题的能
力,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所以,全国新高考卷作文题是对考生思想的深度拷问: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
们的社会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我们能躺平吗?不能。在躺平的那一刻,就会失去当下拥
有的所有优势。作为社会的个体,每个人都要有忧患意识,我们怎样,我们的社会、国家
就会怎样。
我们唯有奋发,生而不息,这才是人生至理,国家至理!
【下水作文】
01 论强大和弱小
最近,“躺平”一词热度不减。躺平者,“先天不足”,姑妄弃之;躺赢者,得天时地利
人和,出身即是巅峰,开局就是王者。躺平者愤愤然,其背后实则是对社会资源不公的抵
触,整个社会需要有消弭和纠偏这种不公倾向的正向能量。我的看法是,丛林法则的现代
社会,很难苛求绝对意义上的公平,非人生极端之状况,躺平不能当作庸常人生的托词。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生而强者,不自喜,不自矜,不恃强凌弱,是大慈悲,更是大智慧。《伊索寓言》里有
个故事:一只狮子遇到一只小老鼠,老鼠几番衅之,意欲激怒狮子,可对方不为所动。其
它动物不解,问狮子,你不是百兽之王吗?怕他什么?狮子回答:如果我对他发怒,就会
背负和老鼠计较的骂名,而这只老鼠却会获得挑战百兽之王的殊荣。
强弱转化,胜负易势,常态也。比如阿喀琉斯的脚踵,比如武侠小说中得武功秘籍的
大侠。古人交给我们太多面对强弱的人生智慧,已经成为古老东方国度的哲学文化。“退避
三舍”的谋略,“欲高反下,欲取反与”的告诫,“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箴言,都在反
复告诉我们,收缩拳头和肌肉,有时不是示弱,而是谋略和智慧。一个时时处处要秀肌肉、
找人干架的人,是莽汉,绝非强者。适当示弱,反而能赢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正强大的人,懂得收敛锋芒,不会咄咄逼人,更不会将骄傲的鞋底展示于弱者面前,
在呻吟和眼泪中获取征服的快感。一切源于外在资源的强大,并不值得炫耀,也满足不了
无度的挥霍。色厉内荏、徒有其表的强大,是一种更孱弱的自卑。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钦佩逆风飞翔的翅膀,悬崖之上的绚烂人生,
生命的韧劲令人动容。人的可贵之处,正在于逆境中的一次次抗争和奋起。一直帮扶的一
个小女孩,父母重病,家徒四壁,冬天做功课时,父亲用塑料薄膜在屋外帮她搭起一个“阳
光房”,取阳光之温,驱严冬之寒。比之自然之阳光,尤令我欣慰的是,小女孩爱笑,内心
阳光,没有在苦难面前变得暗淡无光。我相信,只要拥抱不自悲的人生,她必会迎来花团
锦簇的春天。
强和弱的胜负手,翻云覆雨。与其慨叹人生无常,莫如宠辱不惊,起而争之。真的猛
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灿然,或者黯然,求人不如求己,在内
因不在外因。
人如此,国亦然。在霸凌主义和胜者为王仍然大行其道的当今世界,我们需要笃信,
古老中国哲学中“大同思想”,仍然是对零和博弈、赢者通吃戾气的消解。当然,我们更要
有所行动,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用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用强大而不强势的姿态,去告
诉世界,什么叫“和为贵”,什么叫“命运共同体”,让强和弱携手,在这个蓝色星球上翩
翩起舞。
02 强者不足喜,弱者不足悲
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
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
强。同样,任何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着。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想对的。但怎么变,往哪
个方向变,却是可以由人掌控的。掌控得好,弱者可变强,坏事可变成好事;掌控不好,
强者可变弱,好事也会变成坏事。因而,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也不必自悲。
当然,这变是等不来的,“坐”是享不到成功的喜悦的。切不可因“弱”、“失败”还沾
沾自喜。如果是这样,那就是相当幼稚而可笑的。失败不一定都是成功之母。失败之后,
有多条路。而通往成功的那条是非常艰辛的。成功的花是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冰心
在《繁星》诗中写道: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
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是的,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努力了,还有可能暂时不能成
功;但不努力,是绝对不能成功的。没有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道理,请大家丢弃幻想,切
实努力,而且是不解的拼命努力,只有这样,弱者才能变成强,坏事才能变成好事。
大家知道,战国时,泰国相对六国来说,是强大的,所以,它能灭六国而建立一统秦
朝。然而,秦朝统治者却恃其强而大兴土木,挥霍无度,不顾百姓死活。结果呢?由强变
弱,只“戍卒叫”,“函谷”就“举”了,何其弱也!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就分析了
其因:“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
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
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强者,如果不能竭诚以待下,得志,
就纵情以傲物,那强者也会变成弱者。前车之鉴,能不记乎!
再看看我们中国的历史吧,我们中国,曾一度被西方国家讥为“中亚病夫”。为什么?
就因为我们国家弱呀。而我们中国并不都是弱的。大家还记得盛唐吗?那时,我们中国物
产丰盈,国泰民安,边疆稳固,物华天宝。有多少国家来我们国家朝拜。然而,后来怎么
就转为“中亚病夫”呢?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中的一句可谓一语破的:“呜呼!盛衰之理,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所以,强者不足喜,弱者不足悲啊!
生而强者,本是好事。但不必自喜,不能躺在“强”上而睡大觉,不能因“强”而停
止奋斗的步伐。生而弱者,本是坏事,但不必自悲。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自己的“弱”,有一
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能不甘弱,拼命努力,这弱也是能逐渐变强的。所以,强者不足喜,
弱者不足悲。强者要更加强,弱者应奋力追!
03 体育的启示
毛主席的《体育之研究》大致可看作马克思主义的一次生动的运用,强或转弱,弱至
于强,强弱这对矛盾随着人自身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地转化着。
洞悉哲学的议论,总能给予人以别样的启示。毛主席的文章也是如此。
首先,毛主席对于体育的重视是众所周知的,他为什么从青年时代就看重体育呢?这
篇文章也许为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揭晓了他的思想:体育是与人的生命历程和乃至国运的发
展融为一体的。
强健的肌肉、刹那的反应、迅捷的速度以及优美的体态等等体育所追寻的价值,虽说
表现于竞技之中,但绝不只是为了竞技。更高、更快、更强,恰恰是人类生命历程的核心
要义。生而为强和生而为弱的先天差别,在体育面前恐怕就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了。因为无
论是强还是弱,我们都要面对身体每天的变化,都必须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更强。领悟了
这一点,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避免两种有害的心理状态:强而自喜或者弱而自悲。
也许因为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弱而自卑这种心理状态更普遍一些,所以毛主席特地
多加了一句:“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天之诱我”云云,当
然不是顺天受命的消极,依我看,这话发表在《新青年》这种先驱杂志上,恐怕正是为了
激励暂时而弱的国民,不要轻贱自己的宝贵生命,一人之弱,乃至于一国之弱,都是暂时
的,只要人人发愤图强,将自己变成一个强者,则国运也可转弱为强。
其次,它还进一步启发我们:强弱的转化自会发生,弱者变强固然美好,但它们并不
是无条件的。强的不会轻易就弱了,弱的也不是喊喊口号就能转强。
“滥用其强”为何就会让至强者至弱?即使在体育竞技中,我们也不会将“强者”的
称号献给那些只有速度和力量的人,人们往往更看重竞技者的体育道德:是否恪守公平公
正,是否敢于不耻最后,是否为了国旗的光芒而拼搏,是否愿意将金牌的荣耀分享给同胞?
如果他只是为了一己之私,那么全世界都会斥之以“滥用”之名,则肌肉虽未退化,生命
的内涵已然转为至弱了。
相反,如果弱者能够始终如一地勤自锻炼,将生而为弱视为上天在苦我心志,劳我筋
骨,饿我体肤,空乏我身,行拂乱我所为,动我心而忍我性,一天天地增益我之所不能,
则无论是在体育领域,还是在其他方面,乃至整个生命历程的抽象意义上,都会成为一位
强者。
但生命的由弱转强,毕竟是痛苦而艰难的,“久之”啊,“久之”,简简单单地两个字,
怕是已然道出了毛主席对于当时中国国民与国运的预见——没有长时间的坚忍和长时间的
奋斗,要让百年自悲的国民,有勇气希冀强与弱的转换,敢于去改变自己的生命历程,让
积贫积弱的中国转弱为强,就只能是一句口号了。
及至今日,中国的复兴虽初见曙光,但我们仍然能从毛主席的《体育之研究》中获得
启示:发展体育绝不只是为了在奥运会上夺一面金牌,中国也还谈不上一枝独秀。恰恰相
反,一次体育盛会正可以让我们意识到:世界上仍然强者林立,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避免
看到一点强的方面而自喜;避免看到我们暂时的落后而自悲,以辩证的目光和积极的心态
谨记强与弱的矛盾转换法则,仍将是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赖以生存和致胜的法宝。
04 以体育人,内治弱外止暴
关于体育锻炼的功效,二十年沉迷于书桌的耕读生活里,思之甚少。只是常常被体育
老师、父母家长催促,不得已的时候才勉强去完成一下任务。然而,成年后,长期亚健康
的状态,逼迫我不得不去思考,难道体育锻炼确有奇效?直到,看到毛泽东的这段论述,
我想说:以体育人,内治弱外止暴。
成为教育工作者,我知道体育在“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里不可或缺。那么体育锻炼
到底有何奇效呢?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那些智慧的哲人与先驱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增强
体育锻炼,是个人安身立命、健康成长的诀窍;重视体育锻炼,是一个国家由衰而盛、再
展雄风的基石;重视体育锻炼,是一个民族洗雪前耻、战胜时艰的法宝。
重视体育锻炼,身体由弱而强。毛泽东说,“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
也会变而为强”,的确,体育锻炼最基本的功效便是强身健体。24 岁的毛泽东看到了体育
的重要性,一生数次横渡长江;钟南山除了医者仁心的光辉形象之外,也因为广泛的体育
爱好为世人敬仰;前不久仙逝的袁隆平院士生前也酷爱游泳、排球等体育项目……纵观这些
人的一生,我们发现他们的丰功伟绩里,因长期体育锻炼而成的坚实、强壮的身体素质,
是他们成功的基础。因而,正如俗语所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锻炼是身体健康的诀
窍。
重视体育健康,国力由衰而盛。毛泽东说“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
细”,只有增强体育锻炼,增强国民个体的身体素质,才能实现国家实力的强盛。谈到体育
锻炼,就不得不说我国在奥运体团上立下赫赫战功的那些团队和个人。从第一个站上奥运
冠军领奖台的运动员许海峰到如今家喻户晓的女排团体,他们用高超的体育技能、高尚的
体育精神实现了中国在世界体团中的一步步跨越,把中国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奋勇争
先的文化实力,播撒在地球的各个角落。看震撼世界的北京奥运会,看 2020 年疫情中武
汉各方舱医院里的广场舞镜头,如今还有谁敢诋毁的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对,是体
育锻炼,增强了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增强了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恃强手占鳌头。电影《战狼》里的经典台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
诛”,从“东亚病夫”到亚洲雄狮的转变,我们血洗了那段黑暗悲惨的历史;从 1901 年的
《辛丑条约》到 2021 年中国国际使团在谈判桌上铿锵有力的回击……算而今,中国国民身
体素质提高了,中华民族综合国力增强了,然而我们也无法漠视,当今世界某些“大国”
“强国”将曾经对待中国的方式一以贯之,或者以这种方式去在世界其它地区挑起事端。
正如毛泽东所说“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恃强凌
弱,最终的结果只会“由强变弱”。2020 年某些西方国家自恃国力强盛,对疫情置之不理,
最终导致自身深陷困境就是最好的明证。因此,时刻警醒自己,要用体育锻炼自己变得强
大;也请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自持强大而无故施暴于人。
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以体育人,内
治弱外止暴,时刻以向上之心求自身之进步,以仁爱之心求国力之发展,以博大之心求邻
里之共存,当属我辈中华青年义不容辞的使命!
05 人往“低处”走
毛主席《谈体育之研究》里这段话,谈体育,背后是老子《道德经》的思维。“生而强
者不必自喜”,过于逞强,物壮则老。果子熟了,就会落地腐烂,花开了就会谢,月圆了就
会缺。所以,曾国藩的书斋名是:求阙斋。留有一步余地,给自己一条缝隙空间,不要成就
完美,慢慢来。“强梁者不得其死”(《道德经》),膨胀的人早晚有苦果子吃,这也应了西方
一句哲言,上帝让一个人毁灭之前,先令其膨胀发狂。
人们常说说人往高处走,这里反其道而行之,人往低处走,永远保持未充盈的状态。
因为老子就是这么做的。贵虚贵柔,洞察一切,见微知著,“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
其黑”,老辣的智慧。你的聪明何必要让人知道,你最强的一面不需要挂在嘴上,挂嘴上谈
嗓门大的是庸医江湖术士。不要急着表达,要选择好时间地点场合,不要轻易使用智慧,
不要轻易表达见解。曾仕强更侧重人际关系,你一开始嗓门大,谁怕你。先礼后兵,黑,
是深不可测,我的优势不要锋芒毕露,藏之于黑。正如毛主席所言“即使是至强者,最终
也许会转为至弱”。
打个比方,有人是豪车,整天在陡峭的山路上开,不注意保养。有人是普通的车,每
天是在宽阔的公路上行驶。结果呢,可想而知。往往是普通车使用寿命更长。
毛泽东是把《老子》当兵书来看。“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
废之,必固兴之”,既然盛极而衰,那就让敌人暂且强大,膨胀。毛泽东军事上的神来之笔,
都有着老子的辩证法的影子。而现实中一些人,以为自己是一张小王,管很多单牌,自以
为了不起,可忘了大王,大王是天道。小孩归大人管,大人归领导管(过去是帝王),领导
归老天管,老天归老天他妈管。几千年来,有人上去了,有人下去了,谁是导演。好像一
流的人物,离老子道德经都很近。常常看到大领导没有架子,随和,家常如话,或许深谙
此道。反而是小吏,稍有权柄,往往眉宇间有得意之色,反复强调自己功劳,所以很难成
气候。老子云,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人往低处走,不是没出息,而是天道如此。儒家道家佛家,都是在做减法,儒家是“节”,
佛家是“戒”,道家是“为道日损”。
既然如此,就不必急于求成,大器晚成,大成若缺。张良辅佐刘邦,言听计从,宛若
宾主,张良是黄老之流,执古御今,以虚来驾驭纷繁芜杂的实,可他早年戾气很重。修行
是慢慢来的,总是早早以成熟圆润自居的人,恐怕境界难以更上一层楼。所以,尚未脱胎
换骨,不要自怨自艾,不到最后,不可盖棺定论。
欧洲杯马上快要开始了。以老子道德经的眼光,以毛泽东辩证法来审视欧洲杯,但凡
状态出的早的球队,往往走不远,因为物壮则老,将固翕之,必固张之。小组赛淘汰赛杀
伐四方锋芒毕露的,不符合天道,何谓天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永远不要过
于刚强,柔弱者生之徒,强梁者不得其死。永远留一个空间和回旋余地。小组赛淘汰赛一
路磕磕绊绊的,才有可能一剑封喉,才能拿冠军。不信,我们走着瞧。
06 数时代强者,还看今朝
——写给时代少年的一封信
亲爱的少年:
问好!
老师想和你们聊聊,关于健康,关于自强。
大考将至,课间,很多同学都趴在桌上,疲惫沉沉。常有人请假:黄同学感冒发热,
王同学胃疼不适,宋同学长期失眠,袁同学不明原因头痛……有的同学因天气多变而病,有
的竟是长期过劳所致。
教室空着的座位,总让我牵挂。我不是医生,以常识认为,唯有重视体育,强健体魄,
才能让生活和学业有更长足发展。1917 年,青年学生毛泽东提笔写下《体育之研究》:“生
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
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想一想,大部分同学在体育课、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有没
有草草了事?须知 “过犹不及”,于学习用力过猛,不顾体育锻炼,会适得其反,成语云
“竭泽而渔”,试问,身体之泽若干涸,有何能力在一片枯槁之地,垂钓知识那曳尾之鱼?
清华大学曾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于今天的你仍然适用。羸弱的身体,
唯有在坚持锻炼中才会日益强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其实不止于体魄,人格也须经受淬炼方显真金本色。
可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
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教室里声声入耳的是你们豪迈的少年之声,
那一刻,我看到你们眼里有星光闪耀。百年前中国积贫积弱,幸而,一颗颗壮哉少年心,
托举革命理想,一点一点为祖华夏大地播种红色星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17 年毛
泽东写的是体育精神,又何尝不预示着共产主义由微末到恢弘的历史走向?虽相隔百年,
但我知道,你们与他们,澎湃的少年心怀是一致的。
我当然也知道,事物往往螺旋式上升,由弱至强的道理虽显,践行中难免有徘徊。譬
如现下高喊“躺平”的你们。所谓“躺平”,即面对压力,不做任何动作,内心毫无波澜。
“躺平”背后,其实是对困境的畏惧。然“道虽迩不行不至”,强健之路难免坎坷,若急于
“示弱”,只会忘却自强之初心,让自己陷入衰弱困局而无可挽回。试想,1917 年的毛泽
东们如果选择“躺平”,积贫积弱的中国就不会迎来“觉醒年代”;试想,1981 年的女排队
员如果选择“躺平”,“女排精神”就不会荣耀于世界之巅;试想,面对“新冠”,抗疫先锋
如果选择“躺平”,我们又怎会拥有这有序安稳的生活?于你们,可以休整蓄力,但决不能
“躺平”示弱。
愿当下的你们,谨记这百年前的箴言,走出“躺平”,弱则思变,自强不息。我相信,
数时代强者,还看今朝!
你们的姜老师
2021 年 6 月 7 日
07 野蛮体魄,强健精神
——给表弟的一封
亲爱的表弟:
你好!你来信告诉我,上高三了,班主任仍然要求你们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对此,
你大为不解。因为高三的时间是如此宝贵,怎么可以浪费。
表弟,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同为老师,我赞同你班主任的做法。我以为,体育
实乃无用之大用。就如毛泽东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中所说,“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
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体育可以野蛮体魄,强健精神。
时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梁任公“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欧洲则国雄于欧洲”的谆
谆教导萦绕耳畔,毛泽东主席“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铮铮呐喊言犹在耳,体育锻
炼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要天天践行的必需品。
表弟,你应该坚信:执体育之燧石,终可以敲出理想之灯火。你看,那是谁在中流击
水,浪遏飞舟。少年毛泽东曾与志同道合之友同游橘子洲,看湘江北去,虽惊涛拍岸,浪
遏飞舟,然而他中流击水,成为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晚年的毛泽东依然酷爱游泳,
晚年还游过长江。游泳强健了他的体魄,壮阔了他的胸襟。你感,那是谁在人心惶惶时无
畏逆行。国士无双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爆发时成为打向人们内心深处的镇定剂,抚慰了千
千万万的人心。他虽已届耄耋,但一身肌肉,身体强健。他能够做出突出贡献与平时注重
锻炼是密不可分的。你曾因毛泽东主席“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激励而斗
志昂扬,也曾因受到钟南山院士事迹感染而想投身杏林,那么我也希望你像他们一样积极
锻炼身体,成为阳刚的硬汉。强健的体魄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石。
然而揆诸当下,与你一样抱定学习大过一切的学生、家长、老师为数不少。我在哀叹
“人才是目的,而不是工具”的同时,也在反思。体育锻炼,看上去费时费力,见效慢。
但是,孔夫子“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话语振聋发聩。
守住体育课的课堂,这就是进步。
我坚信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人。而现在智育被抬到了举足
轻重的地位,“德”“美”“劳”“体”却备受冷落。“父母之爱子,也为之计深远”,不仅父
母、老师,连带整个社会都需要为祖国的花朵深谋远虑,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野蛮体魄,
强健精神。
我们学校也在坚持上体育课。我坚信只要有人发声,有人改变,有如我和你的班主任
一样的微光互相找到,就能照亮四方。我也相信,你在锻炼中挥汗如雨,再去教室为诗与
远方奋斗,一定会效率更高。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愿你在体育锻炼中野蛮体魄,强健精神,达臻万
里之遥程。祝学习更上层楼!
你的表哥艾健康
10 弱德之美
“弱德之美”是叶嘉莹女士自创一个词语。她说“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
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的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
格才是弱德。”这种美就是弱德之美。
有“弱德”的人,大凡有一个共性,就是天生是弱者,但却不自卑,不自悲,不怨天
尤人,不自暴自弃。他们看似柔弱,像初生的芦芽、竹笋那般稚嫩,一掰即断,但最终可
以成长至狂风吹而不倒,天降炎热而不枯。他们自信、勇敢、持守,不断拔节生长,成为
生命、乃至天地世界的强者。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也曾表达出相近的意思,他说“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
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生为弱者,不必
自艾自怜,只要自己愿意努力,不断汲取完善,顽强进取,“增益其所不能”,假以时日,
必然也能凤凰涅槃,实现身体或内心的蜕变。
“弱德之美”关键在于承受与坚持。承受,就是处在非常的困境中仍能坦然面对,接
受甚至悦纳自身弱小。坚持,就是看清自己弱小后,能主动有为、奋发作为、积极敢为,
努力善为,坚持不懈、日复一日地砥砺自己,丰盈自己,淬炼自己。
“弱德之美”,美在不争抢。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杨
绛先生翻译英国诗人《生与死》“我与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弱德并不提倡争抢。
因为争抢就会逞强,逞强就会滥用其强,然后在无谓的实力消耗中,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
像一些本来卓有天赋的作家,把精力徒然消耗在争夺名利之上,忘记了写作是一项需要日
日提笔、时时冥想之事,最终再也拿不出一篇像样的佳作,泯然于文坛。
弱德之美,不单体现在体育锻炼、道德养成、艺术创作等个体层面,也体现在国家、
民族等群体层面。于个体而言,弱德之美表现为主动修身,勇于精进;于群体而言,弱德
之美则表现为自主自强,和合共进。回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共产党人始终自信、
坚毅、执着,始终胸怀信仰和主义,用“天下大同”的理想烛照自我,心驰之,践行之,
将微乎其微的革命火种,燃烧成引领中国革命澎湃向前的熊熊火炬。
把“软弱”剔除出人生辞典,“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这便是弱德之美。
点评:文章以“弱德之美”为切入话题,展现了朱老师对材料独具匠心的理解。作文
材料以毛泽东的“体育之间”为话由,但朱老师却没有拘泥于材料的束缚;作文材料蕴含
“强弱之辨”,但朱老师并没有聚焦于“强弱”的关系转换。他视点高远,扣住材料中“弱
者变强”的角度,对接叶嘉莹先生的“弱德之美”,写出了新意,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貌似
走题,实则紧贴旨意,暗合材料。
文章开篇,引出“弱德之美”,并诠释其要义。随后指出“弱德”之人的特质,并重点
肯定了其能够“承受与坚持”的品德。接着作者运用引用、举例、对比等论证等方法论证
了“‘弱德之美’,还美在不争抢。”最后文章又从个体层面跳出,阐述了群体层面的“弱德
之美”的表征,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的过程,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文章立意新颖,思路清晰,观点分明。建议适当增加“强弱关系”的阐述,更加聚焦
材料的命题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