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高端精析暨习作点评(13 篇)
【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 年 4 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
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
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
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 官 方 点 评 】
2021 年高考语文试卷对体育素材的选取,重在帮助考生思考体育之于“增强体质、健全人格、
锤炼意志”的重要价值。新高考Ⅰ卷作文的材料选自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一文,该文是我国现代
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代表性文献。
材料立足“体育之效”,说明体育与身体强弱的关系,赞扬体育精神,认识体育对人生的意义,
引导社会重视体育,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引导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审题立意】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觉醒”总是从认识自身开始,先是物理和生理的,然后延及精神。
考生阅读毛泽东的这一段具有辩证意味的材料时,思考当然不能仅仅限于体育。不过,更重要的是,
不应该完全离开体育。材料作文的核心要求是“结合”,如果连材料的基本都不谈及,文章则无立
足之处。
材料作文的出彩之处在于“启示”,如果没有从体育发展生发出来的思想提升,则难以取得高
分,不能脱颖而出。因此,考生如果懂得结合自身体验,并将之置于更广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
作文的亮点并不难找。
青年毛泽东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
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这对当时积弱积贫的中国人有着振聋发馈的作
用,鼓舞着亿万青年人奋发图强!
因此,我们审题时、写作中都要有任务意识,有明确的话题、对象、身份等要求。
先思考一下以下几点:
1.论述对当今时代具有什么启示意义。
2.如何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感悟与思考。
3.你要选择什么文体,或议论、或抒情,或叙事,一定是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扬长
避短。
4.如何选准角度,用真挚朴实的语言抒发感情写出感受。杜绝假话、套话,強行拔高、碰
瓷。
今年作文尤为强调思辩性,因此要对题目的内涵和特征应充分了解和把握。
青年毛泽东在这篇文章说的是体育,其实深一点的不单是体育的力量,还有精神的力量。
如体与魄、强与弱,悲与喜,这几个关键词一定要好好思考。下笔时要想一想材料中的体与魄、
强与弱、悲与喜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转化的,这就需要同学们的阅读积累与生活积累了。由此
及彼,打开联想之“窗”,从作文题目的要求出发不妨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或古
今中外有何典型例子与材料中提到的事实有相似之处,若能快速准确地举出两三个典型事例,
第一步就做好了。须注意的是,不应站在单一角度选择同类材料,应多角度联想,扩充材料的
涵盖面,为揭示问题实质做好量的准备。
【佳作点评】
秉承体育精神,誓做拼搏青年
潘馨蕾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乎弱者,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
可知也。”毛主席在 1917 的这一番议论,鼓舞了积贫积弱的中国,也诠释了体育精神的宝贵。
而这一番振聋发聩的雄辞,在历史硝烟散去后的今天,依旧提醒着我们自强的独特意义,
引发我们对体育精神的思考。
明其所处,追其所向,厚植体育之精神,此以强于斯人。或许有人会说,体育上的精益求
精是运动员的事,和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没有关系。这样的观点无疑是狭隘的。清华体育元老马
约翰,以毕生精力服务清华体育。在被问及何以坚持至此时,他说“我忠实地遵循了这样的体
育原则:‘奋斗到底,绝不半途而废!’”百米赛跑中一个半秒的突破,铅球投掷中几厘米的
进步,其意义不在奖牌和掌声的功利价值,而在通往它的无数汗水。这些汗水会成为我们成长
的奠基,教会我们冲破天生之强弱,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之意义。
不忘所爱,不失前路,弘扬体育之精神,此以振我家国。一个崇尚体育精神,永远自强不
息的民族,才是充满希望的民族。当中国女排时隔多年再次夺冠,当武大靖一骑绝尘碾压冲线,
当中国女足“逆风翻盘”反败为胜,我们为运动健儿欢呼,也是在为体育精神欢呼。他们拼搏
的热血把我们都联系在了一起,激励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奋进。人人若此,则国安泰昌盛何难!
然而,课业的挤压,“内卷”的压力,分数至上的功利心理让我们的体育教育受到了漠视。
年轻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要不需考试,就不事体育运动。这貌似无可厚非,实则是
对青年精神的毒害。体育运动当然不是“浪费时间”,“影响学业”,而是强健我们的身体,
养护我们的精神,让我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去。人之体魄生而有别,然砥砺奋进无别。
人之智能生而有别,然自强不息无别。体育把我们从功利攀比,制造焦虑的内卷狂潮中解救出
来,达到努力最本真的目的。
由此观之,当今的我们呼唤体育精神的回归,不仅仅是把阳光下的挥汗如雨,球场上的欢
声笑语还给青年人,也是把“有志者事竟成”的坚定,“及时当勉励”的勤谨,“吾将上下而
求索”的自强还给青年。在急速变化的液态社会,这些纯粹的品质如船锚,让我们不在狂风骤
雨中迷失了方向,成为潮流裹挟的“单向度的人”,而是脚踏实地,切磋琢磨,找寻自己的人
生意义的新时代青年。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先生说:啊,体育,你就是美丽!你塑造的人体变得高尚还是卑鄙,
要看它是被可耻的欲望引向堕落;还是由健康的力量悉心培育。是的,体育之用,实乃大用。
让我们高举体育精神的火炬,让我们在生命中种下自强不息的种子,强于斯人,振我家国!
指导老师点评:
本文审题精准,围绕“秉承体育精神,誓做拼搏青年”这一主旨要求,说理充分,思路连
贯,结合材料中毛泽东的观点,有审辨思考,体了思维的深刻和见解的独到选取了清华体育元
老马约翰老师的名言以及中国女排事例,引用得当,说服力强。特别是能结合自己身边的学习
生活实际,有“我”的体验认知,并分析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的方法。最后
的展望改善了文章的可读性,彰显了议论的理趣和文采。符合情境任务写作和思辨分析性写作
的基本要求。
我非鲲鹏,亦可图南
林子暄
对于强弱,中国人心中自古就有一杆秤:“锄强扶弱”“恃强凌弱”等成语体现我们对强
弱双方的不同态度,而《逍遥游》中“小大之辩”的论点更是深入人心:小知不及大知,小年
不及大年。事实上,强弱之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物质力量的强弱之判,可以通过不断淬炼自
身而逆转乾坤。我非鲲鹏,亦可图南。
一颗石子可以因板块运动而攀上群山之巅,也可能因强风侵袭而跌落山崖。个体乃至国家
的强大不是一成不变,它必定处于时势、社会环境、自身发展等条件的制约之下。回首 20 世
纪初,中国尚在列强欺压下签订辱国条约,巴黎和会上各国代表无视中方提案强行割让辽东半
岛;而在 21 世纪,神舟飞天,北斗组网,蛟龙入海,天眼巡空,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横空出世,
中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巨变,不仅源自世界局势之变,更在于革命先烈的
奋斗与淬炼。
虽然目前中国的成就使我们屹立于民族之林,但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强弱翻转时刻在发
生。正所谓“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虽生而强者,不锻炼自身就只能
屈服于熵增的规律而导致热寂;哪怕生而弱者,勤自锻炼逆水行舟,必能更上一层楼。较之泯
然众人的方仲永,克服出身的障碍走进大城市的华坪女高学生才是当下青年的榜样。我们万不
可因一时的强大而沾沾自喜,而应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以自身能力应时代万变。
提升个人素质,在于淬炼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意志力。毛泽东在《新青年》中论述 “体
育之效”时指出:“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近年来教育部
不断强化体育成绩在考试中的比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即旨在通过体育活动锻炼青
年的个人素质,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
顽强的意志不仅在于坚持不懈,更在于能积极主动地寻求改变。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曾提
出“燃烧理论”,认为人有自燃人,可燃人,不燃人三种。自燃人即为能充分发挥意识的主观
能动性,培养意志力的目的正在于此。青年人只有心中抱有不断前进的愿景,才可以克服先天
条件的桎梏,逆水行舟,鹏程万里。
诚然,出身城市的我们基于父辈的基础,已站在强者的肩膀上,但万不可忘记中国仍有许
多“弱者”。当下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导致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分化,农村地区不乏希望通过
知识改变命运的学生。前几日衡中学生张锡峰在演讲中呐喊“要拱了大城市的白菜”引起诸多
谩骂,但事实上谩骂者不乏曾经的“土猪”。通过努力逆袭成了强者,万不能“向更弱者抽刀”,
而应该向更弱者伸出援助之手。
“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凝望这一百余年,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每一段
征程,都不仅仅是年轮叠加之旅,更是每一位中国青年用双手托举国家,使这个民族从弱小走
向强大的征程。我们终将接过重担,为国家的不断富强筑牢地基。
虽身无鲲鹏万里翼,亦能以努力为翼,背负青天,终将图南。
指导老师点评:
作者善于结合时事,灵活运用举例,使得文章内涵生动丰富;化用逍遥游的鲲鹏图南以自
比,可以从中开始丰厚的积累功底。同时作者工于文字,韵律工整,不失为一篇佳作。
扼住命运的咽喉向撒旦宣战
郭奕凯
旧中国的满目疮痍让新青年心如刀绞,毛泽东借体育之精神振臂高呼“吾生而弱乎,或者
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觉醒年代的铿锵跫音激荡百年,“扼住命运的咽喉向撒旦宣
战”的豪言壮语更应成为当下国人的精神底色。
扼住命运的咽喉向撒旦宣战,便是不屈从于所谓“命运的编排”按部就班,以“吾心信其
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可成之日”的自强不息、“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皓
首穷经推翻命运先定论的假说,将人生之路的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诚然,世界是一名偏
心的判官,它的参差不齐无法保证每个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人生的漫漫长路是一场马
拉松,距离的落差可以用汗水铺平。也正是拒绝对命运的耀武扬威卑躬屈膝,才有了奥斯特洛
夫斯基与严重瘫痪作斗争的钢铁意志,才有了史铁生用笔走完人生之路的云蒸霞蔚。
揆诸当下,现代犬儒主义的病毒在社会肌体的毛细血管中潜滋暗长,尼采笔下“平庸畏葸、
浅陋渺小”的“末人”比比皆是。在市场经济确立绝对优势的今天,竞争观念与“适者生存”
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论相合流,使得擂台上的比拼愈加白热化。挫折的拳脚相向催化了人们内心
的恐惧,“弱者必弱,强者恒强”的说教为失败提供了冠冕堂皇的借口,惊慌失措的人们便在
它的糖衣炮弹之下缴械投降。屈服在频繁的反复之后积淀成为本能,意志力被解构、行动力被
消解,人们被莫比乌斯带式的恶性循环囚禁在逼仄的牢笼之中,或是怨天尤人,将自身的堕落
与失败归咎于阶层固化而在懦弱的裹挟下醉生梦死;或是自怨自艾,蜷缩着借助一隅光亮顾影
自怜。
然而,在这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自强的缺席只会让人在堕落的泥
淖中越陷越深,如同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所警示的“就更削弱了重新投入的风暴的勇
气和力量”,人生价值的实现只会成为虚无缥缈的乌托邦存在于梦境之中。而自强的基因一旦
在人们的精神图谱中大面积缺失,得过且过的精神状态便会窒息社会葳蕤发展的活力,乌合之
众蜕化为集体无意识裹挟下的行尸走肉,创新与文明的演进终将成为一纸空谈。
因此,聆听百年前思想者的声音、培养自强不息的行为自觉应该成为更多人的价值选择。
但这并非一蹴而就,需有刘瑜笔下“从成见里出走,与自我诀别,跳向未知大地”的勇气为面
粉,和上周国平所倡导的“穷尽人生的一切可能性”的酵母与水分,在潜移默化的烘焙之下,
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的散发出氤氲芬芳。
卡夫卡如是说:“想问我哪里是逃离庸常的出路,我说只有向上走是唯一的坦途。”作为
帕斯卡尔所赞誉的“思想的韦草”,人在狂风骤雨的攻势之下依然能够傲视群雄。唯有扼住命
运的咽喉向撒旦宣战,以自强为剑披荆斩棘,方能走出个人发展与社会前进的康庄大道。
指导老师点评:
郭奕凯同学是个热爱阅读的孩子,阅读视野广阔是他最鲜明的特色。正因为饱读诗书,善
于分析,他的语言素养高超,思维清晰缜密,自出机杼而鞭辟入里。本文由材料引出我们需要
自强不息的中心论点,接着正反对照,先论述自强精神的表现及其意义,而后观照现实,就时
下一些人缺乏自强精神、安于现状的现象提出批评,分析原因及其影响,顺理成章地提出应该
怎么做才能具备自强精神。思辨色彩浓厚。
体育强身,精神铸志
陈昕玥
“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诚如此言,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生长
与机能状况的调节,体育之效对人一生的影响不容小觑。然而,人生而不同无可避免,既有所
谓“生而强者”,自然不乏“生而弱者”,天然的不平等或许导致人生轨迹的差异。故此,依
吾所见,当以体育构建强身根基,以精神信念铸就坚定之志,方不负青春韶光。
体育锻炼的过程强化个体精神意志,推动自身人格不断完善,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体育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跳水运动员郭晶晶在
遭遇挫折后以坚持不懈的训练最终夺得金牌,邓亚萍凭借无所畏惧的胆色与顽强意志登顶为乒
乓球坛皇后……亦如毛主席之言,“生而弱者不必自卑”,因为体育运动的存在让我们拥有健
全体格的途径,因为美好心灵的存在让我们得以在世间绽放独特光彩。与此同时,“运动的作
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替代运动”,重视体育锻炼的作用,助推意志潜能的激
发,抒写人生华章。
体育之效铸就强大精神信念,亦添益裨补体育精神,促进民族繁荣、家国兴盛。
奥运会等大型国际竞技比赛比赛在世界各地影响广泛,对于提高大国国际地位具有重大影
响,体育在社会生活中亦扮演着重要角色。体育精神,是纵身跃入的水花葳蕤,是赛场上万众
瞩目的热切,是破除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全力冲刺,是永不放弃、拼搏进取的女排队员们尽情
挥洒热血……正当体育强国、科教兴国之盛世图景,体育工作者们在新世纪逐渐成为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成为时代精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的精神
力量亦将带动全民共赴时代繁荣,同铸家国鸿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体育锻炼与精神培育更加不可或缺。
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不仅促进体格发育、心肺功能发育,也能够起到坚定心智、缓解压力的作
用。在现有实力上“增益其所不能”,把学习工作与道德教育同体育锻炼融为一体,德智体美
劳健全发展。当然,体育活动也需要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开展,并同时注意平衡膳食、合理安
排生活作息制度——形神共养,培元固本,方得身心健康。
指导老师点评:
本文围绕材料“体育之效”展开分析,从体育锻炼的过程、体育的精神信念之效两个方面
分析体育锻炼对个人、对国家的重要性。结构思路清晰完整,用词精炼、文辞优美。
难易相成,强弱相化
王立旻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毛主席发表在《新青年》上的铿锵文字
在很早前,便阐释着一个观点:强与弱这一组对立面,实际上并不是固化的,并非强则恒强,
弱则恒弱,强与弱是能够进行转化的。“人非生而知之”,强与弱也并不是天生存在的,“强”
是可以由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达成的。
诚然,个体天生的差异确实客观存在,我们都无法否定。但天生而存在的“强”与“弱”
并不能永恒保持,后天是否努力才真正决定成功与否。中国女排昔日何等辉煌,但当女排的训
练模式落后于世界,她们的“强”终究也在一记扣球下被打碎。而辉煌破碎之后的女排,却没
有因自弱而自悲,仍能靠着不断调整的训练方式和女孩们的拼搏与决心重新冲上领奖台,再揽
荣光,以弱化强。倘若没有“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的志向,女排
岂可重夺桂冠?
一个国家,同样没有被天定的命运。“是故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国家的强弱
并不会在一时被决定,忧劳勤勉与逸豫贪安能够为国带来全然不同的情状。正如昔日之中国,
满清滥用其强,自诩天朝上国,闭关锁国故步自封,盲目排外而弱;而自近代中国始,愈来愈
多新青年意识到国家积贫积弱困局,从迷惘的黑暗中觉醒起来,不再因祖国积弱而自卑,正因
为他们立志发奋,勇敢地为祖国献身,风雨飘摇的中国才得以一步一步走过战乱与纷争,走向
今天的繁荣昌盛。
而今,强与弱的对立转化仍然不息。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幻中,已不再有哪个国家能够永远
强大,新兴力量的崛起更无法被扼制。怎样使中国在世界之林中屹立——时代的接力棒即将传
递到吾辈青年手中,我们更需铭记前例,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
从不缺少奋进向强的人:袁隆平院士一生以禾下乘凉梦为引,领中国摆脱饥饿;钟南山院士在
疫情当下再赴前线,拯救国人于病痛。我们应以他们为荣,以他们为榜样,始终不忘忧劳祖国,
砥砺前行。反观那些因当今新中国已欣欣向荣,而甘自沦为胸无大志、不愿拼搏的“佛系青年”
一类人,倘若都如他们这般堕落懒散,更有谁来肩负中国国运?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将美好中国梦照进现实,还看今朝少年!
指导老师点评:
本文抓住材料的核心,论证了人力之于强弱转换的作用。论证从个体到国家,从过去的屈
辱到今日的强盛,分条缕析,层层深入,例证具体而充实,道理于对比中呈现。文章的最后将
笔触落在当代青年的实际和时代担当之上,文气贯通,富有气势。
赠我以无物,我自攀青云
郑欣苹
烟云大地渺茫无际,人生伊始,从来都有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譬如有人生来养尊处优,
有人生来困苦无依;有人智力卓群,有人天资愚钝。于是乎,强弱两者时常被浅薄的定义划出
冰冷的分界与显性的隔阂。然而,强弱之间是否真有毕生难跃之天堑鸿沟?吾言非也!世道如
棋局,变化不容覆,人生亦如此,于我辈青年而言,纵然赠我以无物,亦能自力攀青云。
诚然,倘若时间不再线性流淌,或许强弱二者能在某一瞬间定格。然而,百年长河的尽头
拂来一阵清风,历史深处有余温,毛泽东先生遒劲果决的论断尚响彻耳畔:“吾生而弱乎,或
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字字珠玑,每一声音调都重重地锤击青葱的心灵。
生之弱者之奋发,可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客观现况的缺陷容得下主观意志渴盼光明的天地,
容得下无所畏惧的试错与步步踏实的拾级而上。回溯历史,越王勾践也曾是囚于他人的“弱者”,
却未尝废其志,卧薪尝胆终复旧国。平视今朝,出身山村的贫寒学子黄国平慨然负担接踵而至
的苦难,把书读下去,走出坦荡前途,不枉一世。挣扎与奔跑从不是徒劳无功,增益其所不能
的艰辛或许少有人感同身受,但不变的真理是:弱者自强赴山海。
生之强者如若自命不凡,不屑进取,到最后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乃至泯然众人矣。
犹如仲永的才华禀异终究在不习研修和追逐功利中消磨,犹如项羽的攻陷秦都却最终自刎乌江。
当强者不再企望迁徙和远方,听任蔓草湮路,恒久围困在重重叠叠的定位和一时的自我满足中,
强者也就失去了引以为傲的天分与资质,行向深渊。
在这高歌猛进又暗流汹涌的时代,我们重读毛主席的《体育之研究》,探讨强弱两者的对
立转化,意义正在于重申“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常识,在泛滥的自由主义和消极处世态度的盛
行中,唤醒迷惘怯懦的灵魂,为“人格缺血”的时代病递上一剂良药。有言道:“一个能够升
起月亮的身体,必然驮住了无数次的日落。”一时之弱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未想过改变。平凡
并不应被鄙夷,应当鄙夷的是本可以走向辉煌却沦于人海,末了却只知归咎于“内卷”和“躺
平”,从未清醒地审视自身,设定发展轨迹,朝着理想前行。
青年们,身处这个社会,身处这个曾经备受屈辱却最终重新站立于世界舞台熠熠发光的国
家,就要带着一种不卑不亢的拼搏姿态:乾坤未定,强弱孰分。强身健体也好,挑灯夜读也罢,
君子以自强不息本就容许多元方式的存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辈青年与前人促膝长谈,重
新汲取力量,以更坚毅的精神在中华复兴之路上披荆斩棘,对着世界宣告中国青年的骄傲:“纵
天地曾赐我以无物,我亦自力攀青云,剑指长霄赴沧海!”
指导老师点评:
该生在问题的基础上观照社会现实,照应了命题的社会生活场景要求,紧扣”强弱两者的
关系“展开论述,古今并举,结论深刻并具有正能量。本文表达流畅,炼词精准,文质优美,
逻辑清晰,彰显了当代高中生应有的开阔视野与思考深度。如果能以辩证批判思维进一步详细
剖析命题具有的现实意义,寻求更新颖的视角,则此文将更具有时效性和深刻性,不失为一篇
优秀的限时作文。
生似飘蓬,升至天空
赵梓琢
生似飘蓬,我生于高山之巅,俯视万物万象,我自感高贵如星河,华丽如天火。
生似飘蓬,我生于低谷之脚,仰观万物万象,我自觉卑微如伲士,贫败如粗栗。
体魄之强健,身躯之孱弱不过是高山低谷的另一种映射。人生之顺景,命运之逆途也不过
是另一种表达。
生于巅亦或是生于山脚,冥冥中有声音从虚空传来,“命数,天已定,勿多劳”。于是我
看见有人迎风朝展却堕落于安逸春风,于我看见,有人蜷缩翅膀,在湿暗处,孤苦终生。难道
命数不可破?难道人生只是一条基准线,毫无升降吗?
扶轮问路者如史铁生,高歌狂进者如刘易斯,史铁生崇拜刘易斯,却说:“我的命运也是
幸运的。”
生而强,生而弱,无论是在体育的教育,还是对人生的旅程本就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但我
们能决定的是如何将自身的强大惠及他人,如何将自己的微小化为力量与他人的命运相接。叶
芝说:“我的灵魂里燃气一团火,直烧到世界尽头才结束。”灵魂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而
那升腾而起的火焰与奋斗却不是生来就有的。所以我们要教育来引燃圣火,所以我们要执着使
其永恒。我们点燃自己不是证自己的能力,而是要向那些尚未有光的人分享光,未曾识火的人
分享火。人只有义无反顾的前行,能在大地上留下通往光明的痕迹。
让我们不再去注意自己在命运伊始所站据的高度吧,真正可贵的是专注于前路。就像是天
上的星辰与道德观审能教会我们这所有切,星辰告诫我们,自己的渺小需要献身于奉献,道德
感告诉我们:自身的强大需要分享才能实现。前程在乎于本我的观念而非冥冥中的天意。若我
们的心灵飞至天边,则万物澄灵,则万象可爱。犹记王尔德:“我知道在马路边乞求施舍不是
我的命运,若我夜晚要躺在清凉的草地,那也是在给月亮写十四行诗。”
我们都会因金钱,地位而产生身份的焦虑,就像是对于 100 米无法同他人并驾齐驱,游泳
时望尘莫及一般,徘徊于这个阶级固化的时代,我们过多观注于那些天生所得而非后天所取的,
由此我们会止步不前感叹时运不济。贫者倾美于富者,富者倾美于贵者,贵者则倾羡于至贵者。
英国学者在《身份的焦虑》中说道,若想拜托此困境,则应在内心中建立一个新的评价体系,
一个无关于生来所拥有的事物的体系。我们都明白那是关于灵魂关于奉献,善与美的心灵评论
体系在哪里无论身强力壮还是身形佝偻,我们都有一样的未来。
生于强或者弱,是生似飘蓬的产物,无论是在赛场上通过训练取得成功,还是再人生旅途
里去追求真善美这些天端的天使时,人间强弱的锁就解开了,弱化为强,强守护着弱,让们期
待着那天,让那些热爱大地的人,都升上天空。
指导老师点评:
小作者把握住了材料审读的重要切入点和逻辑线索,准确地建立了体育与变化的关系,以
体育对人身体的改变为起点层层深入,阐释了体育对于塑造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意义。更为
难得的是,小作者以体育为起点,深入开掘了体育精神的哲学、社会学内涵,将目光投向了对
人生价值、社会现状的思考,使文章有了足够的纵深空间,摆脱了常规思路的窠臼,体现了学
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在行文过程中,小作者不仅有自己的思考,还不乏旁征博引的论述,更兼
诗意与个性化的表达,体现了扎实的积累和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
强吾个体盛吾国家
巫雨昕
眺望历史的霭霭烟云,康有为正慷慨挥毫,“强国必先强民,强民必先强体。”是的,欲
铸造辉煌的泱泱大国,需要你我每一颗砾石的坚毅。
时代的浪潮拍打社会的水车,一切欣欣向荣地迭代着。然而,在繁盛的外表下,仍存在掩
不住的层出的问题。青少年肥胖率飞涨,近视率飙升,体脂率高居不下……“民族之体质日趋
轻细”,不可不让人为之心忧。“佛系青年”大行其道,丧系文化蔓延,精神软骨病侵蚀理想……
精神上的日渐衰微更令人心焦。强健个体的必要性,在这样的时代语境里极为突出。
强个体,必先强其筋骨。如果人生是弩,我们要把自己锻成最硬的柄,最韧的弓。旧有爱
因斯坦坚持徒步走到皇宫;今有钟南山不辍锻炼,换来奔波在一线的身体底气。强健的体魄是
源头活水,是高塔下的累土,是无数人生成就的不移基座。身体若是羸弱的,便常常带来精神
的颓靡,成为横在前行路上难以逾越的山。于是乎我们可见,强健的体魄能为个人的生命燃起
不熄的火把。
筋骨构成支架,精神却是填充血肉。王开岭曾说,“即使还在匍匐,也要一寸一寸地前进。”
精神的生生不息,能够让我们的血更澎湃,生命更充盈。我们不能否认,万物生而不齐,体格
上的缺陷或难避免,而精神上的站立却从不被桎梏。史铁生在壮年失去了他的双腿,再也无法
奔跑在秋日的公园,无法为了理想奔走呼号。但他执起笔,扶正自己的志气,写下了“命定的
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中国,正是有了像这样的精神之焰,一步一
步站立着走到了现在。
处于百年之唯有大变局,历史三峡风雨飘摇。疫苗还未全世界普及,病毒却多处变种;中
东战事看似减息,实则暗流汹涌;国际关系空前承压,中国面前,有着远比过去五千年面临过
的所有一切更艰难的挑战。
然而,毛泽东有言,“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这世上从来没有
能永远骄傲跋扈的强者,也不会有永远处于下风的弱者。忆古,流光溢彩的阿房宫毁于一炬;
望今,曾被排挤于世界外交行列外的中国愈加强大。我们不该丧失希望,而该凝聚起滚石上山
的力量。不息的锻炼可以强健筋骨,抵御肉体上受到的威胁;而不渝的追求可以推动国家发展
车轮滚滚向前,酿造出最美的中国伟梦。
“人者,动物也,则动尚矣。”我们青年是萌动的百卉,是新发于硎的利刃,是中国唯一
的接班人。唯有每个能动个体的自强,才能顶起强盛的国家。我们不仅要锻炼我们的体魄,更
要淬炼我们的品格,在涅槃的烈火里,燃出盛大而崭新的中国。
指导老师点评:
本篇议论文理解题意明确,在体育的基础上展开对强国的分析与叙述。内容丰富,论述与
举例有机结合,体现了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层层深入的论述内容清晰明了,言之有理,说服
力强。同时对时事的把握精确,运用灵活,值得肯定。
自强不息力筑英才
邓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现代社会对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和对人的过度呵护似乎正
逐渐蚕食人强健的体魄和坚毅的精神,孱弱的灵与肉时有崩塌之危机。笔者以为,若要光复人
类之尊严,重铸奋发向上的社会意识,凝聚国家力量,唯有人人成为自强者。
依照惯有共识,强者应当是肉体强壮或精神强壮二者任选之一,弱者反之。然而现代定义
里的强弱之别更注重于二者的兼并,肉体壮健依靠体育锻炼卓有成效,而精神上的坚韧不屈更
需社会重视。
相较于过去,于今自强的主体更多在于青年。
分辨强者与弱者,一方面“天赋论”仍占据主要地位。大多数情况下,“人非生而知之者”,
人们往往并非生为强者。强者自然拥有更多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但若滥用其强,反而会成为
精神上的弱者。弱者难以得到小几率的上天眷顾,难道就只能自甘处于弱者之众?非也。正如
尼采认为“强力意志”贯穿生命的本源,人本能地具有慕强心理,为了展现生命的尊严,必须
拥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意志作为支撑,即为自强之心。弱者心自强,他们不允许命定局限成为自
我约束,故推进强弱的转变,实现人的尊严必须秉持一颗自强心——勇于走出舒适区,磨砺自
己的身体和意志,才是健康而完全的人。
与此同时,自强的人类群体方能聚合成良性发展的社会,进而构建强有力的国家力量。人
作为不可或缺的社会因子,自然承担着引领社会的历史重任和社会使命。溯流徂源,早在民国
初年,积弱已久的中国社会早已暴露出弊病良多。本应身强体壮、意志坚定的中国青年却被笼
上“东亚病夫”的阴云,中国政府也因此唯唯诺诺,毫无底气。值此紧迫关头,毛泽东发出“增
强体育锻炼”之强烈呼告,振聋发聩。然而“弱”病非朝夕能医,鲁迅深感“医治灵魂”之重
要性,毅然弃医从文,奔走于新文化运动的风口浪尖,唤醒昏睡的中国社会,激励觉醒的中国
雄狮以强者之态屹立世界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参与当今世界之大变革,唯有自
强者。
那么,何为自强者应走之路?以笔者硁硁之见,“弱”的认识与自我评判和社会认同有紧
密联系。既然人并不能生而为至强,也不能生而为至弱,人要实现强与弱的转变,根本上应当
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过度的悲观将把人类引向尼采预言的“末人”,同时过溢的自我意识也
符合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地下室人”的定义,超越“正常的自强之心”的范畴,成为一种扭曲
的病态敏感,反被其所害。因此,我们应依靠主观能动性实现强与弱的转化,兼顾身体与精神
的必要锻炼,成为真正的自强者。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须臾的挑战却不可或缺。”强弱之变重在你我的自强之心,吾辈
青年必奋发向上,自我锤炼,以强壮姿态面临时代挑战,有一番作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指导老师点评:
本文能够精准审题,切和材料情境,站在个体与国家、社会的视角上统合材料,看到强弱
变化于此三者的价值,强弱有精神与肉体之分,个体则重在青年,青年强弱之于国家社会之意
义,鼓励当代青年努力成为自强者,勇于担责,且能运用哲学观点,阐释理由,展示了思维的
深度和广度。
深耕体育沃土,高擎复兴大任
郑玲珑
古罗马诗人朱维纳利斯曾言:“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诚哉斯言。古有“礼,乐,
射,御,书,术”此六艺的历史宏声,今有习总书记的“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高瞻远瞩。时
代嬗变,晷刻渐移,无论是滚滚历史红尘中的哪方征途,“体育锻炼”四字都尤为铿锵有力。
因此,依己拙见: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方能肩载复兴大任,任重而道远。
曾有世言于耳:“我身已强劲不可屈,何必于此多多费时?”毛泽东在《新青年》有言: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卑也。”强者弱者不过是出生之时暂且的差别,强者
因强懒惰懈怠,沾沾自喜,孰谓不可落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囵圄之中;而弱者因弱奋
发图强,徐徐谋之,谁焉知不可开拓“朽木细琢亦成才”的漫漫人生路。强者不自喜,以先天
之强劲优势更上一层楼,精益求精;弱者不自卑,以后天之不懈意志一以贯之,徐徐图谋,以
一率众,以众领万,方是蓄力于民族复兴的葳蕤春潮的最佳姿态。
且引体育之活泉,灌树人之沃土。中国女排在赛场上飒爽英姿,巾帼不让须眉。扎扎实实,
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激起多少莘莘学子心中的万丈豪情。体育不仅是健
儿们在赛场上为国争光,彰显大国本色,也是平凡日子中的一份“标配”。以体育精神之奋斗
不息滋养万众心中的自立自强的青春幼苗,调感情,强意志,从濯洗灵魂而起,受益的是中华
名族的未来。
揆诸当下,当代一个个“葛优瘫”“宅男宅女”等网络热词,笔墨调侃又具讽刺意味,而
那些仍迷茫不自知的青年又是否想到,不施以运动锻炼,何以谈人生积淀?何以谈人格气蕴?
何以谈素质教育?何以谈美育中国?时代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当具备蓬勃昂样的生命
张力和刚健奋发的精神,无畏冷气,勇做时代弄潮儿。
“道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行不成。”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奔跑中奋力追
梦,未雨绸缪。做新时代的逐梦人,行稳致远,激活蕴藏于梦想中的创照伟力,迎来生机勃勃
的复兴气象。
指导教师点评:
以名言引出论题,观点鲜明;分析问题一分为二,具有思辨性;内容充实,论据引用恰当
典型,引经据典,材料丰富,;能够联系现实,针砭时弊,具有现实意义;语言表达流畅,深
情饱满,具有感召力。
强弱无藩篱坚冰,强者须久久为功
吴悠扬
“强者为强,弱者为弱?”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当下,不少人对强与弱的认识逐渐固化。
其实毛泽东在百年前已给出了答案——生而强者未必不可弱,生而弱者未必不可强。人的身体
状况如此,小到人生百态,大到社会原野、大国风姿又何尝不是如此?强弱本无界限,在人主
观能动性的驱使下,二者能相互转化。因此,可以是生而强而不向负态衰退,但真正的强者,
是在久旱中创造甘霖,在沙漠中汇聚绿洲、纵使土壤瘠薄,青春之花依旧葳蕤挺立,彰显强者
风范。
强弱关系为何?我们必须明确,世间并不存在一条普遍性的公理,能把“强”与“弱”一
刀两断。“强”的实现本就不依赖与“强”,它可以是由弱到强的正态转化;“积贫积弱”的
格局也并非酿造于弱,它可以是由强到弱的负态转化。“强者更强,弱者愈弱”“强者田连阡
陌,弱者无立锥之地”的说法实乃谬误。
强大之万里长城,锻造于日砖月瓦的叠叠积累;积弱之万丈深渊,迸裂于山崩石解的层层
坍塌。躬逢新时代,唯有辨析好强与弱的来源与根基,厘清二者的转化条件,方可成就强者的
宏肆格局。且看那所谓“强者”,他以天资聪慧闻名朝野,却落得江郎才尽的仲永之伤;且看
那所谓“弱者”,两手空荡荡,却以行军作战般的积累与谋略,成就了商业界“史玉柱”的不
朽传奇。前者已有东风之便,却因自身主体的不慎烧毁了己军的战船;后者是大雪封山,鸟兽
藏迹,却在极夜中点燃了强者的明灯。马克思切中肯綮:“世界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强弱
的绝对运动性告诉我们,日锻月炼,体格可健魄;日静月默,体格可瘫弱。强与弱转化的源泉,
在于生命主体的能动性与量的积累,在于日居月诸的久久为功与正向转化。
涓流虽寡弱,浸成滔滔江河;爝火虽微羸,最能万古燎原。迎着时代猎猎旌旗,我们作为
民族复兴的生力军和急先锋,必须在溯得强弱之源后胼手胝足,共同践行,以每个青春主体的
强大钙质,铸起中国巍峨之强劲青松与不屈的脊梁!看,我们把美国的技术封锁作为奋发图强
的契机,“墨子”升空,“蛟龙”潜海,“九章”计算,“大疆”启航!听,我们把风尘蚀声
变成松风竹音,“扶贫——扶智——扶志”,引领无数贫困村自立自强!回首百年前,星燧贸
迁,岁月峥嵘。中国共产党肩上的中国,强邻环列,虎视鹰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而百
年征途中,共产党人朽木生花,由枯转荣,今天的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目标可计日而待。而我们青年一代,当以自身之“强”摒除外界“余弱”,构筑起
中国明日的强大丰碑!
不啻微茫,造炬为阳;前途似海,来日方长。一时强弱,在乎天资;千秋强弱,在于恒持。
身强不炼,亦成佝偻;体弱常锻,可成健硕。生于沃土,尚存凋零;根于贫瘠,亦能黼蔀。个
体之价值,在于克弱维强;民族之鸿猷,在于由不骞不崩,由枯转荣!
指导老师点评:
本文紧扣材料内核,从毛泽东关于体育现象的论述中提取本质内涵——强与弱的辩证关系,
富有思辨性和深度。文章结构脉络清晰,先照应材料提出中心论点,然后采用递进式结构,分
别从强与弱及其关系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次展开论述,说理性强,论据
充实且合理,语言有哲理性与震撼力,结尾富有文采,是一篇体现青年人思考的佳作。
不负韶华,吾辈当自强
秦思贤
1917 年,毛泽东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论及,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卑,
或由强变弱,由弱至强,未可知也。身体的锻炼是如此,我认为,这对个人、民族乃至国家都
有启示意义:强者不恒强,要居安思危;弱者不恒弱,要奋起直追。在时代的大变革中,吾辈
青年更当着眼未来,不负韶华,奋斗自强。
人的资质不是平等的,有生而强者,也有自小而弱者,这与天资有关,并非我们所能决定。
然而《素书》中说:“失其所强者弱。”意思是,如果失去自己的优势,强者就会变成弱者。
强者若是“滥用其强”,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努力提升自我,最终也只会失去自己的优势。
古有方仲永泯然众人,江淹江郎才尽;今有本杰明·卡斯坦特成为众人为之惋惜的对象,无一
不在向我们说明,强者不一定恒强,若是滥用自己的才能,就会落得沦为平庸的下场。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
吴。”古希腊演讲家德摩西尼,患有先天性口吃,在演讲方面是生来的弱者,然而他以不懈的
努力克服了资质的不足,最终成为了古希腊十大演讲家之首。古时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近
代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生动事例。
这对身为学生的我们更加具有启示意义:如果仗着自己所谓的“天资聪颖”而不好好学习,
迎来的必将是强者沦为弱者;而如果脚踏实地、不断努力,即便是所谓的“弱者”,也必定能
为自己的青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对国家和民族同样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借鉴意义。清末之中国内忧外患,“东亚病夫”的
牌匾将人民钉在耻辱柱上,列强瓜分领土,军阀混战,生命被肆意侮辱,那用血泪写就的近代
史犹在眼前。而跨过几代人的奋斗所谱写的漫漫征程,今日之中国已是当初那个弱小的国家、
贫弱的人民所不敢想象的模样。站在党百年历程的交点回望,我们看到,当初被视为“弱者”
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脱贫攻坚取得世界瞩目的巨大成绩,高铁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可谓创造了弱者变强的巨大奇迹。反观英美等国凭借产业革命成为世界霸主,是人们眼中的强
者,然而他们奉行单边主义,滥用强力,式微可谓必然。
这也成为了我们的警醒与借鉴。当代中国虽已由小小红船成长为巍巍巨轮,但在波涛汹涌
的世界之海航行,仍需居安思危,以谋求行稳致远。吾辈青年则更当自强,切不可认为国家已
经很富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奉行“躺平主义”,如此滥用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巨大优势,
无异于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会转为至弱而已。“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吾辈青年当不负韶华,用自强的青春,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指导老师点评:
材料中所提到的有关于强弱的辩证关系,对于高中生而言,感悟尤其深刻。在高考的战场
上,没有谁是永远的强者,也没有谁是永远的弱者,只有一直在努力的自强者才能取得成功。
恰逢党一百周年华诞,回望中国近代的崛起历程,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强者并不恒强,弱者也并
非恒弱,唯有自强不息者方能成功,青年的吾辈更当自强。
青年何以强,强体以为先
李雨钒
“虚弱的身体,永远培养不出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正如大思想家卢梭说的这样,无论
是谁,想要取得非凡的成就亦或是有趣的灵魂,拥有强魄的体格是首要条件,因此,强身健体
于个人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人倘若身体素质低下,那又谈何全面发展?愚以为青年何
以强,当强体以为先,唯有锻炼好身体,才能更好的全面发展。
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当一个人拥有足够的本钱时,才能够更加有底气,
更加专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工作中去。毛泽东同志曾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
一文中指出体育能够“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磨意志”,这不仅充分展现出其“文
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健身强国”思想,更体现出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私以为体育不仅仅是对自身身体素质的锻炼,更是对我们精神品格的磨练。通过体育锻炼,
我们不但能够培养自身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还能磨炼意志,学会知难而上,学会坚韧不拔,
学会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智面对。“欲有强健之国格,必有强健之人格,
强健之体魄。”所以,青年之强离不开体魄之强,体育锻炼是青年铸就强健体魄的必由之举,
是青年全面发展自身的必经之路。
当然,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体育不仅关乎着青年人的个人发展,更牵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
族的发展与未来。你可曾想过,在旷日持久的抗疫战役中,86 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是如何在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为国贡献那么久?正是依靠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的锻炼,他才能够以强
健的身体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你可曾想过,为何顽强、勇敢、不背叛不服输的斯巴达精神能
够一直影响至今而千年不灭?正是因为斯巴达民族对族人制定了严格的身体考核标准,才换来
斯巴达民族的强盛。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不仅能够促进个人发展,更有利于推动国家的繁荣昌
盛,维系国家的强大。
然而,纵观当下,当今社会对待体育锻炼的轻视态度令人心寒不已。“唯分数”论下的学
生成为了在纸上侃侃而谈,在纸下手无缚鸡之力的“病秧子”;“996”工作制度下的青壮年
不注重体育锻炼,不培养自身身体素质,昏厥,猝死的现象成为常态;医院里,越来越多的怪
病奇病频频查出,亚健康也越来越多……这一切究其根本都是因为人们对体育锻炼的不重视,
不在意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体育锻炼,将其视为日常生活的必备环节。
“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一
定弱。”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这句话,不能不令人警醒。吾辈青年应增强体力,用健康
的体魄,打造一个无限可能的未来!以强身铸青年之强,以青年之强铸祖国之强!
指导老师点评:
该篇文章主题鲜明,立场准确。开头第一段做到了与文章标题相呼应。能够做到较好的引
用名言名句,正文部分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论述条
理清晰,准确指明了该如何做,首尾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