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中考作文写作指导:重读 人生 这部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歌德曾说:“书籍只有被理解时才算被发现。”初读,我们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它;重读,
才能真正地发现它。对人、事、物,亦是如此。
请以“重读 这部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总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需补全题目。
写作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 审题。
“这部书”表面看起来是书,但书的背后所承载的东西确是抽象的。描写的内容可以
是具体的某部书,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人、事、物。这种命题设计就是引导着学生从阅
读具体的纸质书籍走向阅读广阔的社会生活,走向阅读社会“人、事、物”这部大书;
“重读”则隐含着“以前读过”的意思,只是以前的“读”可能流于肤浅,或过于感
性,或者存在误区等,而“重读”则是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一种更理性的认知,
会带来思想的碰撞,也可以是一次继承与超越,所以重点是写出“重读”与“以前读”
的新变化和新领悟。
第二, 选材。
考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自主选择最有感触、最感兴趣、最
有话可写的角度来写,既可以写自己读出的正面体悟:如在重新阅读某一本书时得到
的新感悟,与别的人、事、物打交道时获得的新体验;也可以读出以前的自己的“思
想落后面”,把“重读”与“之前”作比较,更能突显出“重读”的意义。要想写得深
刻,就应该要进行思辨性地阐发,重读的“重”字就意味着文章不能是原有生活经验
的流水账式的叙写,而是要从原来生活经验中挖掘新的看法,得到新的认识,形成新
的启发。题目需要考生从凝聚个人真切情感的阅读经验和生活阅历中选材,关注自我
与他人、与社会、与时代的关系,既唤醒内心的真挚情感,又思考个人精神成长,富
有人文情怀。
第三, 立意。
作文具有开放性,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和认知空间,能调
动考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与独立思考,并“以小见大”地发掘出具有一定形象性、思辨
性、审美性的内涵。
考生可以直接描写阅读一本书,经历一件事的感悟,也可以更进一步,通过自身的
阅读经历思考过去的时代与历史,通过与人、事、物的关系思考人生智慧和经验教训,
在与书籍、作者的互动中,与书中人物作比较,重新发现与认识自我,可叙可议,便
于各层次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范文展示
重读人生这部书
书,看一遍是不够的。世间有千万本书,但一本好书,看千万遍也不算过。《陶渊明传》
这本书我曾零零碎碎的翻阅过,但是在学过《桃花源记》之后,我决定重读这本书,真正
走进陶渊明的世界中。
陶潜,出身名门望族,贵胄之家,你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为乡邻之所贵。文章卓伟,才华横溢,王公贵族,争相羡慕。你初次翻开人生——这本看
似理至易明,实则晦涩难懂的书,自然也想在这片锦绣山河上留下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
一笔,实现《大学》中“修齐治平”的抱负与理想。毕竟每个鲜衣怒马的少年都曾幻想过
自己位及人臣,官拜宰相,青史留名。
奈何时代捉弄了你,自永嘉南渡之后,皇帝昏庸,纵情声色,半壁江山已沦陷在匈奴
的铁骑之下,你想要一展宏图,有所作为,但在那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时代,
家道中落的你在官场混迹多年也仅得一个彭泽县令的官职,而就连县令这个小官,你也只
当了短短八十余天,不堪屈辱,愤然辞官,但也正是这次离开成就了“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佳话,留下了《归去来兮辞》这样的佳作,衮衮诸公已被历史的红尘所埋没,但你的事
迹至今却被人津津乐道。
终于,在对官场心灰意冷后,你决定让一切重新开始,重读人生这本书,你从其中品
出了不一样的滋味,人生不只有功名利禄,还有脱离于世俗之外的质朴与自然。于是你选
择归隐庐山。在归隐之地,你写诗,酿酒,交谈,取乐,你孜孜不倦,忘我创作……
千百年后的我,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轻轻抚摸着这本《陶渊明传》,重读此书,我
好像也对人生这本大书多了一些顿悟:忙碌追求名利的心是否也该歇息一些?生于滚滚红
尘之中,每个人都难免沾染上世俗的东西,但我们应该撕开浮华与喧嚣的外衣,挣脱世俗
的束缚,不被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世界所迷,坚守自己的初心。我们无法改变世界,却
可以为自己宁静的生活和本真的心坚守一方栖息地,去诗意的与自然相处,沉默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