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歌鉴赏
答题技巧综述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唐宋诗词鉴赏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回顾:
解诗:
• 从诗题、作者、注释、问题和意象、词语标志上初步判断诗歌题材,快速明确相应
题材的基本常识(情感、内容、手法)
• 结合相关古诗文常识,通过对意象、修饰词、情语的综合理解分析,初步理解诗词,
把握基本意境。
• 结合问题类型进一步解读诗词,要有整体画面感,前后联系,不可断章取义。
一、[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 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
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
商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
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
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
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
疾病是目疾。
解析:“与外界不通音讯”错误。标题“奉和袭
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中,“见寄”的意思是“寄
信给我”,由“奉和”“次韵”可知,此诗是作者
为应和皮日休书信所作,可见皮日休并未与外界不
通音讯。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首先,由注释①可知,诗人和皮日休是好友。
其次,根据标题和首联可知,好友患病,原有的赏
春约会搁置,由此可推知诗人有无法和好友共同赏景的遗憾。
尾联表达了对好友病愈重赏美景的期待。
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
色的遗憾;
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
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二、[2020·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
题。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 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
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
古人之糟魄已夫。”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
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
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
首诗的警策之语。
解析:“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曲解文意。“行藏终欲付何
人”意为一生的行事最终交给何人评说。颔联表明历史人物在其所
处时代难免被误解,在后世传言中更会失真。此诗说明许多历史被
歪曲,许多历史人物得不到正确的历史评价。
4.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
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
从。
解析:解答本题,需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并分析诗歌主旨。首联作者将贤
人生前为功名付出的“苦辛”与死后任“写史人”摆布进行对比,揭示了无
数贤人的悲哀。颔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贤人的悲哀。颈联侧重感叹史书
的不客观,难现贤人的精神。尾联以沉痛的笔触状写了贤人功业蒙尘纳垢却
又无力辩说的凄凉结局。综观全诗,作者就读史有感而发,表达了史书难以
做到客观真实的观点,表现了诗人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据此可知,诗人身上
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三、[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 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
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
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
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
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
磨炼。
解析:“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曲解诗意,
诗人认为苦笋虽然味苦,但就像魏征直言敢谏一样,是一种与生俱
来的品质。诗人由此想到魏征的美好品节,于是管束儿童不要过多
地采摘,应该给它一个发展的空间,让它经受风雨磨炼,蓬勃生长。
6.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
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
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
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解析:本题要求找出魏征和苦笋之间的相似点。历史上的魏征直言敢谏,人多认为
“言行无礼”,难以接受,和苦笋的“苦”有相似之处。诗歌颔联“极知耿介种性别,
苦节乃与生俱生”,指出苦笋的“苦节”是与生俱来的,它象征着耿介的性格,这里表
达了诗人对苦笋品质的认可和赞美。颈联中“我见魏征殊媚妩”引唐太宗的话表达唐太
宗对魏征方正人格的认可和欣赏。由此可知,苦笋的“苦节”所象征的耿介性格与魏征
的方正人格相似,应得到认可。
四、[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鹊桥仙·赠鹭莺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
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
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阙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莺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鹫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解析:D 项词末两句是说那里的虾鳅任你饱餐,我当看你乘风归来。“听君飞去饱时来”
中的“听”字是“任凭”的意思,可依据教材李密《陈情表》一文中“听臣微志”的“听
任,允许”之意,而选项误解成“听觉”。
15.这首词的语言特明,请简要分析。(6分)
① 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清新明快,句式整散结合,和谐统一。
② 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第二人称“汝”“君”称之,以“来”字呼之,词人好
似抚摸着白鹭说着悄悄话,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显得自然而亲切。
③使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虾跳鳅舞”,写出了远渚的虾鳅舞动的生机,与
“溪里鱼儿堪数”形成对比。词人将笔下的山水湖泊、鱼虫虾草、青天白鹭、人鸟
私语融合,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解析: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鸶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鸶
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
轻松亲切的氛围。
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
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词中运用了很多色彩性比较强的词语,如“白鹭”“白沙”“青泥”,这些词语的运用,描绘出
一幅山水湖泊、鱼虫虾草、青天白鹭和谐共生的画面。
五、[2021·全国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
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
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
比较接近。
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
比邻”之意。
C. 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
京城的宫阙。
D. 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
依然很远大。
解析: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
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
有误。
16.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
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① “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
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
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
铺垫。
解析: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
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
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是 “惠远东林住得无?”和“莫谩拘
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前者借典故用问句,后者直接表达劝慰
之意。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
一、诗歌内容分类
l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l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
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l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
(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
(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l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
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
一般认为 58 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 字)、长调(96 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
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l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
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1、赠友送别诗:依依不舍或别后思恋, 坦陈心志;别后情境想象、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2、咏史怀古诗:凭吊古人或事。或缅怀,或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忧国伤
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或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较少,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比较多。
4、山水田园诗:把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6、咏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具体事物,往往表现自己
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
7、闲适隐逸诗:看惯了官场勾心斗角,世俗社会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8、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9、思妇闺情诗:即以闺中思妇情怀或愁绪为内容诗歌,多写妇女对在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出
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10、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
温馨家庭的憧憬。
11、悼亡诗:悼亡诗多是通过作者追忆往昔,回忆妻殁之前彼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或其他具体生活情境,或以“记
梦”的形式,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
12、干谒诗: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信。一些文人为求得进身机会,十分含蓄地
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从题材角度分
二、评价主旨类
• 意境深远、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
穷、含蓄蕴藉委婉等
三、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用词语:
○ 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仰慕、激愤、旷达、
悲苦、洒脱
○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
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
○ 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
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n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疾苦;担
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
• 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 林升《题临安邸》
• 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
• 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卖炭翁》
•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
•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
犹得
• 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
n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
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曹操《龟虽寿》;王昌龄《从军行》
• 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
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 山河沦丧的痛苦——文天祥《过零丁洋》 陆游《示儿》
• 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n 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1.羁旅愁思——孟浩然 《宿建德江》 温庭筠 《商山早行》
• 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 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
•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李白《子夜吴歌》
n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
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
• 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姜夔《扬州慢》、李白《越中览古》、刘禹锡《石头城》
• 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商隐《贾生》 韦庄《台城》
•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 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n 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 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 情深意长的勉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坦陈心志的告白——《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四、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 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
艺术手段。广义的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法,表现手法,创作方法,表达方式,结构形式,构思技巧,修辞手
法。
•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 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 抒情手法: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叙事抒情。
• 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等。
• 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衬托 、对比、反衬、白描、象征、用典、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
• 行文结构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画龙点睛,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铺垫、伏笔
• 构思技巧:动和静、虚和实、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二)、具体手法简析:
•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直接抒情,尤见出豪爽与飘逸这风。
• 借物抒情:宕开一笔,似有意似无意更显多情。
• 托物言志:似在咏物,实为表志;物耶人耶,融为一体。
• 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 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 动静结合: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画面更和谐。
• 虚实结合:丰富诗中意象,开拓意境,提供广阔审美空间, 形成强烈对比效果,产生渲染烘托的作用,。
• 色彩丰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往往一体,
• 渲染: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 衬托:正衬用相同东西来衬托,反衬用相反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
(二)、具体手法简析:
• 抑扬:为使人信服,或防止别人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
• 曲笔: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使诗歌更含蓄。
• 重章叠句: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语言更具有音乐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表达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
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让情感的表达更深沉。
• 比兴:以物起兴或以物为喻,更显形象具体。
• 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使语言更加含蓄、风趣。
•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 以景结情:离情入景,以景托之,其实景中见情
易混术语区分
• “方式、手法”的区分
○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 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
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
开门见山。
• 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 “情”、“景”关系区别
○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
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
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
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六、评价诗歌语言风格的常用术语:
• 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
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
流派。
• 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
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
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 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 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3、同时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l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l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2、常用术语有:
l 质朴 淡雅 自然 苍凉 低沉 苍劲 舒缓 悲凉 雄健 雄浑 准确
l 生动形象、淡笔勾勒、浓墨重彩、艳丽多彩、含蓄蕴藉、富有哲理、清新明快、
l 平淡有趣、简洁巧妙、语言凝练、生动传神、雄浑豪放、属对工巧、声韵和谐、
l 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庄谐杂出、明白晓畅、自然宏丽、饶有风骨、音节流畅、
l 语极工整、朴实无华、淡雅含蓄、悠扬轻快、行云流水、含蓄隽永、精巧蕴藉、
l 委婉含蓄、清而不淡、简洁洗炼、不事雕饰、清新淡雅、沉郁顿挫、浑厚豪迈
诗歌名家风格特色
l 隋唐五代
○ 王勃:劲健婉畅 韩愈:古朴奇险 陈子昂:古朴雄浑 柳宗元:明净幽峭
○ 高适:苍凉高壮 白居易:流丽坦畅 岑参:雄奇瑰丽 元稹:精警浅切
○ 王昌龄:自然雄浑 刘禹锡:清新豪丽 王之涣:晴朗雄健 李贺:奇诡璀灿
○ 孟浩然:闲静淡远 杜牧:俊爽明丽 王维:幽静谐和 李商隐:幽婉典丽
○ 李白:飘逸豪放 温庭筠:精巧艳丽 杜甫:沉郁顿挫 李煜:凄婉柔丽
l 宋金
○ 梅尧臣:朴素平淡 欧阳修:清新疏畅 王安石:遒劲峭拔 晏殊:闲雅婉丽
○ 柳永:伤感缠绵 苏轼:豪放旷达 秦观:清丽典雅 黄庭坚:瘦硬新奇
○ 范成大:清新妩媚 杨万里:浏亮晓畅 周邦彦:富丽精工 陆游:雄放流畅
○ 李清照:凄婉清丽 姜夔:峭拔雅丽 辛弃疾:沉郁豪放 文天祥:沉郁悲壮
l 元明清
○ 马致远:清隽流畅 关汉卿:泼辣清新 于谦:朴直浅近 顾炎武:苍劲沉郁
○ 王士祯:含蓄清远 纳兰性德:抑郁婉约 龚自珍:清奇瑰丽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