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综述(课件33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综述(课件33张)

ID:736552

大小:3.57 MB

页数:34页

时间:2021-06-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诗歌鉴赏 答题技巧综述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唐宋诗词鉴赏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回顾: 解诗: 1. 从诗题、作者、注释、问题和意象、词语标志上初步判断诗歌题材,快速明确相应 题材的基本常识(情感、内容、手法) 2. 结合相关古诗文常识,通过对意象、修饰词、情语的综合理解分析,初步理解诗词, 把握基本意境。 3. 结合问题类型进一步解读诗词,要有整体画面感,前后联系,不可断章取义。 一、[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 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 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 商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 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 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 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 疾病是目疾。 解析:“与外界不通音讯”错误。标题“奉和袭 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中,“见寄”的意思是“寄 信给我”,由“奉和”“次韵”可知,此诗是作者 为应和皮日休书信所作,可见皮日休并未与外界不 通音讯。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首先,由注释①可知,诗人和皮日休是好友。 其次,根据标题和首联可知,好友患病,原有的赏 春约会搁置,由此可推知诗人有无法和好友共同赏景的遗憾。 尾联表达了对好友病愈重赏美景的期待。 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 色的遗憾; 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 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二、[2020·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 题。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 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 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 古人之糟魄已夫。”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 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 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 首诗的警策之语。 解析:“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曲解文意。“行藏终欲付何 人”意为一生的行事最终交给何人评说。颔联表明历史人物在其所 处时代难免被误解,在后世传言中更会失真。此诗说明许多历史被 歪曲,许多历史人物得不到正确的历史评价。 4.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 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 从。 解析:解答本题,需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并分析诗歌主旨。首联作者将贤 人生前为功名付出的“苦辛”与死后任“写史人”摆布进行对比,揭示了无 数贤人的悲哀。颔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贤人的悲哀。颈联侧重感叹史书 的不客观,难现贤人的精神。尾联以沉痛的笔触状写了贤人功业蒙尘纳垢却 又无力辩说的凄凉结局。综观全诗,作者就读史有感而发,表达了史书难以 做到客观真实的观点,表现了诗人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据此可知,诗人身上 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三、[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 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 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 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 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 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 磨炼。 解析:“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曲解诗意, 诗人认为苦笋虽然味苦,但就像魏征直言敢谏一样,是一种与生俱 来的品质。诗人由此想到魏征的美好品节,于是管束儿童不要过多 地采摘,应该给它一个发展的空间,让它经受风雨磨炼,蓬勃生长。 6.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 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 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 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解析:本题要求找出魏征和苦笋之间的相似点。历史上的魏征直言敢谏,人多认为 “言行无礼”,难以接受,和苦笋的“苦”有相似之处。诗歌颔联“极知耿介种性别, 苦节乃与生俱生”,指出苦笋的“苦节”是与生俱来的,它象征着耿介的性格,这里表 达了诗人对苦笋品质的认可和赞美。颈联中“我见魏征殊媚妩”引唐太宗的话表达唐太 宗对魏征方正人格的认可和欣赏。由此可知,苦笋的“苦节”所象征的耿介性格与魏征 的方正人格相似,应得到认可。 四、[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鹊桥仙·赠鹭莺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 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 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阙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莺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鹫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解析:D 项词末两句是说那里的虾鳅任你饱餐,我当看你乘风归来。“听君飞去饱时来” 中的“听”字是“任凭”的意思,可依据教材李密《陈情表》一文中“听臣微志”的“听 任,允许”之意,而选项误解成“听觉”。 15.这首词的语言特明,请简要分析。(6分) ① 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清新明快,句式整散结合,和谐统一。 ② 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第二人称“汝”“君”称之,以“来”字呼之,词人好 似抚摸着白鹭说着悄悄话,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显得自然而亲切。 ③使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虾跳鳅舞”,写出了远渚的虾鳅舞动的生机,与 “溪里鱼儿堪数”形成对比。词人将笔下的山水湖泊、鱼虫虾草、青天白鹭、人鸟 私语融合,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解析: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鸶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鸶 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 轻松亲切的氛围。 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 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词中运用了很多色彩性比较强的词语,如“白鹭”“白沙”“青泥”,这些词语的运用,描绘出 一幅山水湖泊、鱼虫虾草、青天白鹭和谐共生的画面。 五、[2021·全国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 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 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 比较接近。 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 比邻”之意。 C. 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 京城的宫阙。 D. 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 依然很远大。 解析: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 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 有误。 16.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 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① “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 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 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 铺垫。 解析: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 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 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是 “惠远东林住得无?”和“莫谩拘 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前者借典故用问句,后者直接表达劝慰 之意。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 一、诗歌内容分类 l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l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 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l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 (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 (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l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 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 一般认为 58 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 字)、长调(96 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 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l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 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1、赠友送别诗:依依不舍或别后思恋, 坦陈心志;别后情境想象、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2、咏史怀古诗:凭吊古人或事。或缅怀,或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忧国伤 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或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较少,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比较多。 4、山水田园诗:把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6、咏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具体事物,往往表现自己 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 7、闲适隐逸诗:看惯了官场勾心斗角,世俗社会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8、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9、思妇闺情诗:即以闺中思妇情怀或愁绪为内容诗歌,多写妇女对在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出 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10、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 温馨家庭的憧憬。 11、悼亡诗:悼亡诗多是通过作者追忆往昔,回忆妻殁之前彼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或其他具体生活情境,或以“记 梦”的形式,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 12、干谒诗: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信。一些文人为求得进身机会,十分含蓄地 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从题材角度分 二、评价主旨类 一.意境深远、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二.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三.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四.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 穷、含蓄蕴藉委婉等 三、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用词语: ○ 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仰慕、激愤、旷达、 悲苦、洒脱 ○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 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 ○ 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 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n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疾苦;担 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 1. 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 林升《题临安邸》 3. 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 4. 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卖炭翁》 5.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 犹得 ① 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 n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 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1.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曹操《龟虽寿》;王昌龄《从军行》 2. 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 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3. 山河沦丧的痛苦——文天祥《过零丁洋》 陆游《示儿》 4. 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n 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1.羁旅愁思——孟浩然 《宿建德江》 温庭筠 《商山早行》 • 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 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 •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李白《子夜吴歌》 n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 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①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 ② 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姜夔《扬州慢》、李白《越中览古》、刘禹锡《石头城》 ③ 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商隐《贾生》 韦庄《台城》 ④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⑤ 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⑥ 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n 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 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① 情深意长的勉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② 坦陈心志的告白——《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四、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 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 艺术手段。广义的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法,表现手法,创作方法,表达方式,结构形式,构思技巧,修辞手 法。 1.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 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① 抒情手法: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叙事抒情。 ② 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等。 3. 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衬托 、对比、反衬、白描、象征、用典、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 4. 行文结构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画龙点睛,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铺垫、伏笔 5. 构思技巧:动和静、虚和实、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二)、具体手法简析: 一.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直接抒情,尤见出豪爽与飘逸这风。 二.借物抒情:宕开一笔,似有意似无意更显多情。 三.托物言志:似在咏物,实为表志;物耶人耶,融为一体。 四.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五.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六.动静结合: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画面更和谐。 七.虚实结合:丰富诗中意象,开拓意境,提供广阔审美空间, 形成强烈对比效果,产生渲染烘托的作用,。 八.色彩丰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往往一体, 九.渲染: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一○.衬托:正衬用相同东西来衬托,反衬用相反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 (二)、具体手法简析: 一一.抑扬:为使人信服,或防止别人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 一二.曲笔: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使诗歌更含蓄。 一三.重章叠句: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语言更具有音乐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一四.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表达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 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一五.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让情感的表达更深沉。 一六.比兴:以物起兴或以物为喻,更显形象具体。 一七.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使语言更加含蓄、风趣。 一八.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一九.以景结情:离情入景,以景托之,其实景中见情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 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 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 开门见山。 ③ 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 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 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 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六、评价诗歌语言风格的常用术语: 一.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 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 流派。 ①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 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 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②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 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一.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3、同时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l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l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2、常用术语有: l 质朴 淡雅 自然 苍凉 低沉 苍劲 舒缓 悲凉 雄健 雄浑 准确 l 生动形象、淡笔勾勒、浓墨重彩、艳丽多彩、含蓄蕴藉、富有哲理、清新明快、 l 平淡有趣、简洁巧妙、语言凝练、生动传神、雄浑豪放、属对工巧、声韵和谐、 l 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庄谐杂出、明白晓畅、自然宏丽、饶有风骨、音节流畅、 l 语极工整、朴实无华、淡雅含蓄、悠扬轻快、行云流水、含蓄隽永、精巧蕴藉、 l 委婉含蓄、清而不淡、简洁洗炼、不事雕饰、清新淡雅、沉郁顿挫、浑厚豪迈 诗歌名家风格特色 l 隋唐五代 ○ 王勃:劲健婉畅 韩愈:古朴奇险 陈子昂:古朴雄浑 柳宗元:明净幽峭 ○ 高适:苍凉高壮 白居易:流丽坦畅 岑参:雄奇瑰丽 元稹:精警浅切 ○ 王昌龄:自然雄浑 刘禹锡:清新豪丽 王之涣:晴朗雄健 李贺:奇诡璀灿 ○ 孟浩然:闲静淡远 杜牧:俊爽明丽 王维:幽静谐和 李商隐:幽婉典丽 ○ 李白:飘逸豪放 温庭筠:精巧艳丽 杜甫:沉郁顿挫 李煜:凄婉柔丽 l 宋金 ○ 梅尧臣:朴素平淡 欧阳修:清新疏畅 王安石:遒劲峭拔 晏殊:闲雅婉丽 ○ 柳永:伤感缠绵 苏轼:豪放旷达 秦观:清丽典雅 黄庭坚:瘦硬新奇 ○ 范成大:清新妩媚 杨万里:浏亮晓畅 周邦彦:富丽精工 陆游:雄放流畅 ○ 李清照:凄婉清丽 姜夔:峭拔雅丽 辛弃疾:沉郁豪放 文天祥:沉郁悲壮 l 元明清 ○ 马致远:清隽流畅 关汉卿:泼辣清新 于谦:朴直浅近 顾炎武:苍劲沉郁 ○ 王士祯:含蓄清远 纳兰性德:抑郁婉约 龚自珍:清奇瑰丽 再见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