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一题
突破一类
详细解析
高考真题
总结分析
解题秘籍
前言
/qianyan
目录
/contents
现代文阅读(3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写作(60分)
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二)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三)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诉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空营者上欲
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
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
乃思小意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
从之,天下无冤狱。郐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祜谏曰:“法
者,陸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上
悦,免仁轨死,以乾祜为侍御史。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
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论: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
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
制:“决死因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
不举乐。皆今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
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惟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
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
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意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
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内容判断
导读全文逐项判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A.戴胄认为法律是国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条例,若皇上敕令与法冲突,应
以法为准绳,唐太宗听从了戴的意见,并高度评价他的看法。
• B.裴仁轨因私事使唤门夫,唐太宗要处死他,李乾枯说法律为皇帝与天下
共有,不可轻罪重判:太宗免去仁轨死罪,以乾祐为侍御史。
• C.唐太宗认为死刑关乎人命,如果机械执行法条难免会出现冤案,于是加
强死刑覆奏,让判决更为审慎,这一举措使许多人得以活命。
• D. 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
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诚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A.戴胄认为法律是国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条例,若皇上敕令与法冲突,应
以法为准绳,唐太宗听从了戴的意见,并高度评价他的看法。
导读内容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诉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空营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
,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
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
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
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B.裴仁轨因私事使唤门夫,唐太宗要处死他,李乾枯说法律为皇帝与天下共
有,不可轻罪重判:太宗免去仁轨死罪,以乾祐为侍御史。
导读内容
• 郐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祜谏曰:“法者
,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
所措手足。”上悦,免仁轨死,以乾祜为侍御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C.唐太宗认为死刑关乎人命,如果机械执行法条难免会出现冤案,于是加强
死刑覆奏,让判决更为审慎,这一举措使许多人得以活命。
导读内容
• 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
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
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
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因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
。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
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
至决日又三覆奏。惟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D. 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
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诚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导读内容
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
,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
,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意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
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A.戴胄认为法律是国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条例,若皇上敕令与法冲突,应
以法为准绳,唐太宗听从了戴的意见,并高度评价他的看法。
• B.裴仁轨因私事使唤门夫,唐太宗要处死他,李乾枯说法律为皇帝与天下
共有,不可轻罪重判:太宗免去仁轨死罪,以乾祐为侍御史。
• C.唐太宗认为死刑关乎人命,如果机械执行法条难免会出现冤案,于是加
强死刑覆奏,让判决更为审慎,这一举措使许多人得以活命。
• D. 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
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诚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文化常识
联系文本借用常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
度。
• 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
罚。
• 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
馔。
•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
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
谏的执着态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
众的极端刑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
掌管刑狱的官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
敢谏的执着态度。
• 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
示众的极端刑罚。
• 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
食素或减少肴馔。
•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
掌管刑狱的官署。
文言断句
查看不同比较分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3分)
•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C.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R.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3分)
•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C.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R.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3分)
•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C.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R.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3分)
•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C.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R.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3分)
•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C.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R.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文言翻译
词不离句踩点得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思小意而存大
信也。
• (2)皆今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
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思小意而存大信也。
• 语境: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
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
之以法,此乃思小意而存大信也。”
• 翻译:皇上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再交由法律裁决,这正是忍耐
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 “既”:已经;“断之以法”为介词结构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断:
裁决 ;“此乃……也”为判断句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2)皆今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 语境:制:“决死因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
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今门下覆视,
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
• 翻译:(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督察。有依据法律应当处死而情
理上有值得同情的,记下情况上报朝廷。
• 覆视:督察、审查;矜:同情怜悯;闻:使动用法,使知晓,上报。
内容判断 导读全文逐项判断
文化常识 联系文本借用常识
文言断句 查看不同比较分析
文言翻译 词不离句踩点得分
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二)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三)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以题解诗 以诗解题
以题解诗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
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
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
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
风吹一缕。”
以题解诗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
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
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
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
风吹一缕。”
以题解诗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
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
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
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
风吹一缕。”
以诗解题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
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
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
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
头上风吹一缕。”
15.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
要分析。(6分)
①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清新明快,
句式整散结合,和谐统一。
②使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虾跳
鳅舞”,写出了远渚的虾鳅舞动的生机,
与“溪里鱼儿堪数”形成对比。展现出
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③巧用动词,善抓细节,画面感强。
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二)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三)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 (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
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 ,
. 。 ”
• (2)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
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
是人非:“ , 。”
•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写花
草的句子是:“ ,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
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
“ , . 。 ”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2)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
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
是人非:“ ,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写花
草的句子是:“ , 。”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二)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三)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