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06 写作-2021年高考语文【热点 重点 难点】专练(浙江版)(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重难点06 写作-2021年高考语文【热点 重点 难点】专练(浙江版)(解析版)

ID:736557

大小:69.95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1-06-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重难点 06 写作 (建议用时:30 分钟) 【考点解读】 1.符合题意 写作是高考的压轴题目,可以说决定语文分数的一个题目,而审题立意又是写作的重中之重,是否符 合题意决定作文的类别,如何符合题意作文会得到一个基础的分析,因此要掌握作文的立意方法,然后在 具体的题目中灵活运用。 2.内容充实 “内容充实”是对作文立意的主要要求。这里的“内容”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人物事物和数 据资料等等。“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明 晰,论据充足;说明文中的说明属性清楚,资料充分。内容是文章价值的决定因素,材料是内容的基本载 体。因此,高考作文必须在选择材料上独具慧眼,掌握选材、用材的技巧,将对于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构严谨 高考作文一直被认为是学生的“成人礼”答卷,和中考作文最大的差异性就在于思想的深度上,对世 事的深刻感悟、独到认知及基本成熟的思索逻辑是高中生最应该在高考作文中予以充分展示的,而高考作 文的阅卷者从本质上也是在力图用分值评价学生的思想表达能力。所以说,在短短的考场时间的局限下, 如何清晰、完整、独特、艺术的展现你的思想力,就成为了学生高考作文成败的关键。用作文指导术语来 概括,就是我们总在强调的“文章的结构”。 4.富有创意 “有创意”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考生的角度来看这个指标,考生在打磨自己的高 考作文的时候,必须有意识地去打磨这个品格,并且使这个品格尽可能地在文章中凸显出来,只有这样, 你的考试作文才能在“有创意”这个点上得分。 另外文章的创意在语言上表现的最为突出,任何文学样式都是运用语言来塑造形象的艺术。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语言运用好,才能赋予文章以形象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对于高考作文来说,语言是否有文采 是能否吸引阅卷老师的第一要素。作文“发展等级”一项中明确提出了“有文采”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写 作中做到: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答题方法技巧】 一、符合题意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大方法 1.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 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 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 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 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 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 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 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 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 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 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 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 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 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 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 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 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 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 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3.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 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 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 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 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 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 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 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 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 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 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4.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 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 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 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 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 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 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 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 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 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 们的生存能力。 5.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 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 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 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 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 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6.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 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 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 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 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 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 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 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 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 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 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 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 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 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 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 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 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7.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 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 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 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2002 年 8 月 20 日,3000 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 学大会开幕式。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主席——97 岁的 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数 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林奖”。三位获此 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 36 岁,全是 1966 年出生的。 【分析】这则材料,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进行立意。(1)从主席欠身为陈省身教授调整麦克风的 细节出发立意——我们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非常尊重知识和科学,对科学家更是充满无限敬意。(2)从获 奖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我国还需要再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 (3)从三位获奖者全是 36 岁的角度立意——我国在科学领域也要“年轻化”。 这样提炼出多个立意后,学生应该择优进行写作。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 “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 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 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 于冒险、敢于改革。 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 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 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8.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 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 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 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 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 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 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 ——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 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 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 考验。 9.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 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 得普遍的赞赏。 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 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 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 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 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材料】 (1)①马克思 23 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 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 ③列宁 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 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 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 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 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 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 (1)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 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 岁苦学 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 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 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 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 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10.寻互补法 【材料】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 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 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 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 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二、内容充实 让作文内容充实的途径 1.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的新鲜材料 这里的现实生活指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大家关注的刚刚发生的热点。 我们同学是来到这个有阳光也有暴雨的世界上已经生活十大几个年头的青年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 同学,都有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三个方面的积淀,在面对近距离接触生活的作文题时,我们就 完全可以觅得作文的材料。如写“尝试”,我们就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做过有意而为之的事;写“心灵的 选择”,我们就想一想,生活里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既可以是确有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只要真实就行。 2011 年浙江考生《我的时间》从周末回家选择“独自前行”到理性看待“高三的自主招生”,从龙应台的誓 言“在人生的跑到上,有人在五千米赛跑,有人在百米冲刺,而你却在清晨里散步,你会害怕自己被淘汰 吗?不会的”到徐悲鸿的名句“别人看我是荒谬,我看自己是绝伦”,都表现了不盲目跟风,要相信自己的 主旨。既有事实材料,又联系自身实际,内容真可以说充实。 2011 年福建考生《让我们拥有宁静致远的心》: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以及愿望, 真诚朴素得令人动容。……反观我们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般心无杂念?又有谁能够像他一样坚守自 己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成功成了唯一的标准,急功近利是人们渴求成功而衍生出 来的心态。大学里的导师们为了名利不恪守职责、抄袭论文;当郭敬明大言不惭地对大众宣布:“我写作就 是为了赚钱!”当“最”时代的图书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不禁困惑: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人心浮躁,人 们开始把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的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等却在 逐渐淡出视野。不仅社会被浮躁所笼罩,就连科研工作也面临着这种威胁。君不见有多少搞科研的人申请 专利只是为了达到名利双收的效果?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时代缺少真正的大师。当我们国人在感叹每年 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中国人时,我想,应该有更多的人大胆站出来响亮地说:“那是因为我们急功近利, 缺少宁静致远的心境,浮躁是我们国家的拦路虎! 此文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当今社会的急功近利与人心浮躁,显示出了作者对时事焦点的关注度。可贵的 是,努力透过表象对事件进行反思,给读者以理性的启迪,这就使文章时代特征显著,颇有警世意义。 2.从课文、影视和其他书籍里去找具有生命力以及典型性的材料 在古今中外的文、史、哲文献中选取闪耀着真理之光的名人、名言、轶事,用来丰富文章的内涵、充 实文章的视野。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这是思想的精华,语言的典范,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倘能用得 准确,恰到好处,无疑会给文章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小学到高中,同学们读过了几百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就是考场作文材料的后备军。可以借 鉴《荷花淀》富有诗意的环境描写和突出个性的语言描写,可以学习《鸿们宴》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 人物性格的写法;可以用鲁迅敢于解剖自己的精神证明人必须有自知之明的观点,等等。这里,必须明告 同学们的是,不要局限于语文课文,政治、历史、地理乃至数学、物理、化学等课本,都是作文内容的源 头之一。报纸刊物、电影电视等也是我们写作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书籍报刊中的文章,电影电视 里的内容,常常在我们的脑海里生根,记叙时可以借鉴,议论时则拿来为己所用。即使电视中的广告词, 也每每是写文章时的绝好材料,如“山高人为峰”、“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不求最好, 只求更好”、“变出生活好味道”等等。2011 年山东考生在《这世界需要你》一文中,开篇关注民生,对“三 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等事件的精心导入,并由此引出“这个世界需要你,担当”的主题。特别是 考生善于引用名言以彰显文采。如: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贝多芬说: “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忧患。”林则徐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引 用具有说服力的名言,既使文章凸显文采,又使文章语言凝练深刻。 3.以排比铺陈形式来充实、丰富文章的内容 我们可以用排比的句式列举大量的材料,这样既显得材料丰富,又显得富有气势。排比可以使文章内 容集中,增强气势,可以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 人物式排比。山西考生的《追梦无悔》:鲁迅不安于救治国民的身体疾患,弃医从文,从而铸就了伟大 的民族魂;袁隆平置身千里沃野,潜心研究,从而博得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超级女声”李宇 春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却敢于挑战舞台,在神州大地掀起了“想唱就唱”的狂澜。 事例式排比。2011 年山东考生的《这世界需要你》:可这世上总是有那么一些小舟,挺不过风雨的侵袭 而被波涛吞没;总有那么一些山溪,敌不过磐石的阻拦而停止前进;总有那么一些人,感叹命运的不公, 控诉苍天的无情,让自己浸在漫无边际的痛苦、烦恼和绝望之中。 引言式排比。2006 年上海考生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在深夜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宏大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细致;感受“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豪迈与 “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 二月花”的浪漫。 比喻式排比。江西考生的《接受苦难的洗礼》:让苦难作为风,送我们去胜利的彼岸;让苦难作为火, 照耀我们前进的道路;让苦难作为启明星,引领我们走向新世界。 抒情式排比。辽宁考生的《肩膀》:一肩担尽古今愁,担起旷世的悲哀,承起前人的启示,留给后人启 迪。是责任还是义务?是责任!一肩担尽古今愁,担起民族的兴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他们曾 在民族的崛起时留下名字,不朽于史册,名垂千古!一肩担尽古今愁,需要勇气也需要力量,但这是每个热 血沸腾的中华儿女都应担起的重任,谁都不能退缩,谁也不能退缩! 三、结构严谨 议论文基本结构 【对照式(正反论证)】 (一)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入——明确中心观点 (二)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正面事例和扣题分析 第 3 自然段:总结正面的观点,强调作用 第 4 自然段:反面观点总结 + 反面例子及分析,强调危害 第 5 自然段:联系当下分析现实意义 (三)结尾部分:第 6 自然段:借助格言,结尾强化中心 【平面并列式】 (一)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明确写作范畴,提出观点。 (二)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做法一 + 过渡 + 事例 + 分析 第 3 自然段:做法二 + 过渡 + 简例 1 + 简例 2 + 分析 (三)结尾部分:第 4 自然段:借助名人名言,结尾强化中心 【并列例证式】 (一)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入明确观点 (二)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事例一(夹叙夹议) 第 3 自然段:事例二(夹叙夹议) 第 4 自然段:集中分析 (三)结尾部分:第 5 自然段:结尾强化中心。 【由古而今递进式】 (一)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名言引入,明确中心 (二)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古人的事例论据(排例) 第 3 自然段:分析总结古人事例 第 4 自然段:转折引入“当今意义” 第 5 自然段:今天的人物事例(详例) (三)结尾部分:第 6 自然段:辩证分析后总结 【由古而今对照式】 (一)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名言引入,明确中心 (二)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回望历史 + 古人的正面例子(1 个详例) 第 3 自然段:再看今朝 + 今人的正面例子(2 个简例) 第 4 自然段:反观当下 + 今天的反面现象 第 5 自然段:呼应开篇分析 (三)结尾部分:第 6 自然段:总结强调 【“为什么——怎么样”的递进式】 (一)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比兴引入,明确中心 (二)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提出“原因” + 详例 1 + 详例 2 第 3 自然段:从“原因”方面集中分析 第 4 自然段:提出“方法” + 排例 第 5 自然段:承接第 4 段,归纳分析 (三)结尾部分:第 6 自然段:总结 【“摆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式】 (一)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出写作对象 (二)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摆出“具体的现象”,并归纳出普遍现象 第 3 自然段:分析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第 4 自然段: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第 5 自然段:提出初步的解决办法 第 6 自然段:提出根本的解决办法 (三)结尾部分:第 7 自然段:总结 【“引-议-联-结”时评式】 (一)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用材料和他人的相反观点作铺垫 第 2 自然段: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主体部分:第 3 自然段:议论:原因一 第 4 自然段:议论:原因二 第 5 自然段:回归材料,联系现实情况 (三)结尾部分:第 6 自然段:总结 【“先破后立”式】 (一)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入 (二)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破”的部分,否定与自己相反的做法或观点,做好铺垫。 第 3 自然段:“立”的部分,鲜明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 4 自然段:正面的例证(排例或者详例都可以) 第 5 自然段:联系当下,利用反面例子突出自己的观点。 (三)结尾部分:第 6 自然段:总结 考场作文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按照合理的论证思维展开,让论证严谨有力,思路清晰流畅,那就可 以了。所以,上面的所提供的议论文九种结构模式并不代表所有的作文模式,不要求所有同学都要严格按 照这些结构模式来写。 反而,我们鼓励有较好写作能力的同学能够放开去,在正确立意之下大胆写出富有个性而符合逻辑的 文章。但是,对于大部分依然备受考场作文折磨的高三学生来说,能够借鉴他人的写作思路来轻松组织自 己的写作是一条捷径,同学们不妨大胆用起来! 四、富有创意 如何做到文章有创意 1.观点新颖 让自己的观点超越前人或异于众人可使用“翻案法”。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 《汴河怀古》,诗中“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把一个罪人说成了圣人。这是何等的一语惊人!这就是翻 案法。 如何翻案呢?这需要创作者能够见多识广。例如,“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 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胜败乃兵家常事,卷土重来那也不是不可能的,杜牧可谓见多识广。前诗中的皮日 休处于晚唐时期,那社会现实恐怕也接近隋末了,国家没有修河、挖渠却也走向灭亡。看来问题根源也许 不在这条河上,前人未免偏见。 一个人见多识广,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就会不一样。同样是评价项羽,杜牧认为他可以“卷土重来”, 王安石认为他“一败难回”,李清照则至今思慕他那“不肯过江东”。这都是因为个人身世阅历不同,思想 性情各异所致。 还有一点是可贵的,这些伟大的诗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不怕袒露自己的真性情,而个性化 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2.材料新鲜 关于作文选材,我建议同学们可以“就地取材”。中小学课本中的所有成就都是“名人制造”,大家学 习知识的时候关注一下这些制造者或发明家的人生经历即可。 记叙类的文章选材多来自切身生活,建议大家多观察生活细节。妈妈的手不都是粗糙的,爸爸的肩膀 也不都是宽阔的。公交车上让座的人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做法也会不相同,青年人上班时睡眼惺忪但是动 作麻利,中年人下班时身心疲惫但态度温和。细心人是能够发现生活的不同寻常的。 总而言之,随手的新材料应该多方摄取,现成的旧材料可以故事新编,只要你有一颗好奇心和进取心, 我们广泛搜集并谨慎使用,总能写出一篇可读、耐读的好文章出来。 3.结构新奇 新奇的作文结构恐怕同学们未必敢使用,大家生怕不合老师胃口而被“等外伺候”,这其实大可不必, 像书信体、寓言体、实验报告、新闻采访等形式都是我们很熟悉的结构样式,大家不妨拿来一用,只要了 解其文体特征就可以。比如:书信适合抒情,寓言适合讲理,实验报告有真实感,新闻采访有时效性。 新奇的作文结构可以吸引阅读,辅以真挚的作品内容,文章可以做到文质兼美。同学们要勇于尝试, 不要因噎废食,从而抹杀了自己的创造力。 4.语言清新 (1)用词贴切 用词贴切,就是要求从几个可用的词语中,选出最恰当、最准确、最生动的那一个,把所要的意思恰 如其分的表达出来,力求做到“一字入文,九牛不拔”。 用词贴切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这就要求我们写 作时要锤炼词语,精选哪些准确、具体、生动、鲜明和内涵丰富的词语。 2009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品味时尚》中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唉,没办法,现在走在路上的小青年都一个打扮,你这样的“惊历”我深有同感。现代人都爱追求时 尚,看到哪个明星穿了碎花短裙、牛仔短裙、热裤,走在路上个个都打扮得跟拍偶像剧似的,我被雷到了。 另外,前些日子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余波不平,又引起了一股“门热”,不管是娱乐圈的“魔术门”还 是政治领域的“贪污门”,都产生了“蝴蝶效应”,除此之外,似乎给明星的粉丝团命名也成了大家的热门, 比如李宇春的玉米们,张峻宁的柠檬们,韩庚的庚窝们等等,不胜枚举啊…… 这一段,亦庄亦谐,新词迭出,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这得益于文章准确而新奇的语言,本段词语形 象准确贴切,让人眼前一亮,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勇气。 (2)句式灵活 汉语句式多样,文言句式典雅,口语泼辣;长句周详缜密,短句简洁明快;独词句鲜明突出;感叹句 便于抒情;设问、反问句加重强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对偶句铿锵凝炼;重复句余韵悠 然。一篇文章倘若句式单调,即使内容再好,也会呆板单调。文章中如果能够注意多种句式的综合运用, 使之各得其所,语言就会生动活泼,抑扬顿挫,波澜起伏,摇曳多姿。 长句短句结合 一般地说,长句结构复杂,层次较多,表意严谨,精确细致,宜于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短句的 特点是简洁、明快、灵活,易懂。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便于抒情,使文章显示出丰富的内涵和音乐美。 例如 2009 年湖北高考佳作《站在她的门口》中有这样一段: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站在她落英缤纷的院落门口,我看到她正为丈夫送别。丈 夫即将同幕僚开始泰山之行,她不能陪同前往。想到二人不能共处的痛苦相思,她秀眉轻蹙,吟出那篇感 人至深的词,丈夫听闻,竟直言再也无甚去意。“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萧条的庭院内,梧桐落叶,黄昏细雨,她提起笔,将一腔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而生的凄苦哀怨 诉诸笔端,成就了她那篇惊世也是绝世之作。于是我明白,这或许是我最后一次见她。此时我似乎看见纸 上的墨迹一下浸开,挽出一朵绝代惊艳的墨梅花…… 这一段用情感化的语言议论、抒情,长短句交错。如“萧条的庭院内,梧桐落叶,黄昏细雨,她提起 笔,将一腔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而生的凄苦哀怨诉诸笔端,成就了她那篇惊世也是绝世之作”连用短句, 形式整齐而有气势,而长句的运用又使哲思蕴含其中,长短结合使文章句句铿锵,韵味十足。 整句散句错落 一篇文章中,全用整句便会呆板;全用散句,就会缺少气势。如果整散句交错运用,在整齐中求变化, 与对称中显错落,能使语言具有流动感和节奏感。写起来行云流水,读起来朗朗上口。 2009 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踮起脚尖》中有这样精彩的文段: 原来,人踮起脚,是要去望向更远的风景,去吸进一口常日里所缺少的高处的活泼,踮起脚,把希冀 已久的梦揽入怀中,入目之景,春深夏浅之间,年轻的心在旷野中引吭高歌! 我想起了登埃菲尔铁塔。它那么目然而然地平地而起。在塔下仰望塔尖,扶住帽子,抬起头,踮起脚。 眼再抬一寸,脚再高一厘,望见的不过是塔身。眼睛到不了的地方。让心到达。搭乘塔内的货车,在尖顶 与目己的心会合。方才的踮脚虽是徒劳,可心中所升腾的征服感最终引我站在这里。巴黎城慵懒地在塞纳 河畔小憩。正午的城市在午睡,而我的心却在狂跃不止。我再次踮起脚尖,让猎猎的风灌满我的胸膺。 这两段极具文采,句式整散结合,具有抑扬顿挫之美,使得文章气韵律动,显示了作者对语言的驾驭 能力。 此外,常式句与变式句的灵活运用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变式句突破了句式常规,往往以新颖、特别 的“面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高考作文中也可借鉴采用诗歌创作中 “重章叠句”的手法,以构成声音 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节奏和抒情色彩,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3)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是语言艺术之花。修辞手法运用得好,能使文章充满灵性,气韵流畅,形象鲜明,精彩纷呈。 妙用排比,增强文章艺术感染力 排比这种修辞手法,用于议论则条分缕析,阐述透彻;用于叙事,则层次清楚,语意畅达;用于描写, 则深刻细腻、形象生动;用于抒情,则淋漓尽致,一泻无余。 例如 2009 年江苏优秀作文《品味时尚》这样写道: 当人们以车代步,进入了电动马达四轮的新纪元,似乎很少有人在月亮下闲庭信步,边走边欣赏,感 受城市霓虹下最温存的拥揽。似乎没有人用脚步去丈量脚下的土地,感知生命的重量与自然的厚实。 当人们用电邮、用短讯、用视频支起了整个地球村,网住了这个偌大的城市,似乎人们丢失了驿寄梅 花,鱼传尺素的期待与盼望。鸿雁飞过,丝毫没有等待的不安与渴望。咫尺与天涯丢失了那份如同生死别 离般的重量。 当人们开始流行在饭店吃年夜饭,一家人聚在喧闹的酒店大厅时,人们似乎没有发现少了一份紧密, 少了一份拥挤的温馨。没有了忙忙碌碌的筹备,便少了互相帮上一手的暖暖之语。没有了锅碗瓢盆的铿锵 交响,便听了过年的“滋味”。只是吃顿饭,那还何需在外远游的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吗? 这几段前后呼应,整齐圆合,以“当”字一气贯注,把现代时尚与经典传统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凸现出 来,流露出时尚所取代的深深叹惋与感伤,突显了中心,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很抢眼。 善用比喻,使语言鲜明、生动、形象 比喻是运用最广泛、最普通的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的基础手段。能化无形为有形,突出形象美;能 化有形为无形,突出朦胧美;多喻还能突出动态美。 2009 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绿叶•情意》这样回忆爷爷:“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 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 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作者把爷爷比喻为绿叶,描摹了爷爷“飘荡”、“凋零”和“归根”的人生历程, 多么生动、多么形象。 多用引用化用,使语言典雅、凝练、隽永 2009 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和谐的统一》显得富有文采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因为有多处引用和化用: 非独文学如是。荣格说:“文化最终沉淀在人格上。”我想,我们的内心中或许也要依靠无数不调和因 素的融合,才能更为饱满。“我的心里又猛虎在细嗅蔷薇。”这是诗人萨松的诗句。猛虎不免生猛,蔷薇过 于柔韧,倘若两者并参,方为丰满而浪漫的人性啊!就像李易安,既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 女儿情态;亦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贯长虹。她的人格,非婉约,非雄健,而是两者兼具的 浪漫,是令人怀想千年。 作者借大量的名句名言和经过提炼的语言,萃取精华,引用化用,缀合成文,展现了一个高中生驾驭 素材和运用的语言不俗功力。文中一些化用的句子是作者创造性的运用。 运用拟人,使语言清新、活泼、灵动 运用拟人,不仅使描写的事物富有情趣,奇异可爱;而且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给人丰富的想 象空间。如 2007 年高考山东卷中一考生作文《令人陶醉的王朝》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娓娓道来:“我的脚 步惊醒了你繁华的美梦了吗?那根透明的琴弦还在你修长的十指下震颤,震落了美人脸上凝香的露华,是 谁的眼泪这样甘之如泉?面对银烛秋光冷画屏,你叹息了吗?独步瑶台的风采,高处不胜寒的无奈,切莫 乱了音律,不然古淡清醇的山水恨你,恨你弹指惊春去。而今,你竟融成一盏铁观音,散发着在沧桑中冶 炼过的从容风味,让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来品评你如盛绚的过往,一个泱泱大气的传说!” 此外,运用仿拟使语言、活泼、灵动;对偶能使文章形式整齐,结构严密,文字精炼,音律和谐;反 复具有突出思想、抒发感情,增强语势贯通脉络的作用;设问和反问能加强语势,如能恰当运用,能给文 章增辉。 (4)文句有表现力 文句有表现力是指语言不直白,不浅露,言简意赅,蕴含深邃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让读者有咀嚼、 回味的余地,能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要用好动词、量词和叠词,增强语言表现力 动词运用得好,能表现动态,凸现形态,传递情感;巧用量词,不仅能使语言表达准确,还能使语句 形象生动;叠词的运用能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极尽绘情状物之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比如 2009 年 湖南满分作文《踮起脚尖》这样写送别妈妈的场景:很远了,马上就要转弯了,我踮着脚尖,趴在窗户上, 看到妈妈也踮着脚尖探着身子和我挥手…… 这一段一系列动词贴切生动地运用,富有动态感和形象性,朴实无华地表达了最真实的情感,给读者 留下深深记忆,真是爱意浓浓!期盼深深!。 又如 2007 山东满分作文《春来草青,淡泊人生》有这样一段量词的妙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一枝红杏,一缕春风,一池绿波,展现着春天的奔放;一声猿啼,一行雁阵,延续着秋天的忧郁;一茎孤根, 一脉清香,冬天的坚定在绽放,万千风物总关情。大自然的淡泊情趣,给予我们的人生无限美好,远离浮 华,远离喧嚣,淡泊宁静,畅快自然。 寓理于形,使哲理的内核加上诗意的滋养 干干巴巴地说理,肯定不能打动人。可用形象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传递一种悠远的意境,使哲理也有 韵味。如 2008 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春来草自青》这样诉说一个人生哲理:寻寻觅觅,万里江河,春色满 园。野火不尽,春分又起,玉门关外,刘、项英雄气概响彻云际。无关胜负成败,青青草色已然赋翠中原, 休养生息,盛世繁花拂面翠翠湖岸,春泥护花,风住沉香,英雄与此永恒天地。 又如 2009 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见证》这样形象的诠释“见证”:见证,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 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旷世之作;见证,是曹雪芹笔下的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史;见证,是鲁迅笔下个 个个性鲜活的人物…… 以瑰丽的语言渲染意境,使文章语言意蕴丰富 写作不能把意思都浮在语言的表面,应该含而不露,曲而不直,留有想像口味的空间。如写出心灵体 会,溶入人文色彩,会深深打动读者。如 2009 年浙江优秀作文《感念我的中国色》开头三段用形象化的语 言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意境: 我站在一架冲沟纵横、褶皱斑驳的山梁上,俯瞰脚下的一切。 残阳将我的周身洒成一片金黄,金黄的晖光从我的手臂滑落下来,落入这一片土地上,我的高原色, 我的中国色。我与高原一样,拥有同一种颜色。 豪迈的西北风飒然而至,我的衣襟和裤脚唱着低哑粗犷的古歌。寂静,周围竟然没有一只飞鸟,没有 一丛绿草,唯有我和高原,享受着歌声中与初民时代无缝无隙的交合,渺小而宏伟,虚幻又真实。 这三段用词极有表现力,用“残阳”“金黄”“高原色”等色彩浓艳的词语和“冲沟纵横”“褶皱斑驳” “低哑粗犷”“寂静”等富有动态感和形象化的词语描写场面,渲染出强烈的画面感、色彩感。 以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 诗情画意的语言是美,朴实、自然简洁的语言也是一种美。文章写得朴实、自然,没有刀斧之痕,能 显出作者的艺术造诣。语言是心灵的使者,感人的心灵必然产生感人的语言。考场上写作时,我们一定要 自然流露真实的感情,以鲜活的个性摒弃华丽的空洞,复归朴素的真实;在朴素的叙述中富含丰厚的生活 底蕴和文化底蕴。 【限时检测】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年度汉字因言简意赅,能准确反映世态民情而受瞩目。 “疫”当选为 2020 年度国际字,含义不言自明:日本的年度汉字是“密”,意思为疫情下的人们,要 避免密闭、密集、密切接触,提倡网上“密切关系”,希望人们在与病毒的斗争中更“亲密”;新加坡的 年度汉字是“罩”,意指防疫需“口罩”,也指多行动,少说话;而我国的 2020 年度汉字是“民”,寓“民 为邦本,本固邦宁”之意。 你认可上述哪一个年度汉字?请说明理由。如果都不认可,请你自行推荐一个“最佳年度汉字”,并说明 理由。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例文】 真,最佳年度汉字 世界因花儿的容颜变得美丽,世界因树儿的气息变得清新,世界因纯真的心灵变得和谐。——题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听,那明亮的教室里传出的一声声稚嫩的童声正净化着尘 世中的污浊。那澄净的明眸正记录着干净美好的世界。但《三字经》中人人吟诵的那句“人之初,性本善” 中所蕴含的“真善美”三个字总是被忙忙碌碌,终日追求着什么的我们忽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用 性的价值成了现代人的鼻环,殊不知科学、技术、修辞终须美感、善良与真诚为线,前来缝合。 “老人倒地,扶不扶?”一个散发着社会气息,充满媒体娱乐价值,甚至在多年前的春晚上出现在全国 民众眼前的沉重老旧却又敏感的话题警醒着我们。当我们匆匆走在大街上,眼前兀然出现一位皱纹遍布, 白发苍苍,羁苦倒地,满脸凄哀的老人。心灵沉沉地被那从老人口中传来的声声“哎呦,哎呦……”的痛 苦呻吟阵阵敲击着,人性最初的那份善,那份单纯,那份真挚驱使我们在看到老人皱巴巴的眼皮底下噙满 泪水,饱含无奈,渴望援助的眼神时伸出双手给予他温暖。但身处现代社会,利用人们同情弱小的心理而 屡见不鲜的诈骗、无休无止的纠缠勒索、恶意指认下百口莫辩的“事实”让我们心生犹豫,从诸多社会案 例中汲取总结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周遭看到同样情景“热闹地”评头论足,“酣畅淋漓地”各抒己见,却 又始终无人上前的眼前事实又让那颗犹豫的心迫使我们顾虑周全而不得不谨慎。“保护自己,能不卷入是 非中就能避多远避多远。”“走为上策,视而不见”成了现代人厚厚的自我保护壳。但人之为人,不能缺 少信仰指南。 古有文天祥令人钦佩不已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信念,近有新中国杰出外交家周总理“为中华 之崛起而读书”的执着本真,而身处和平时代的我们,生活安逸,无战乱侵扰,似乎谈不上有什么信仰。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猜忌、陌生和怀疑,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纯真变得脆弱,人性之美变得让 人分辨不清。若是那位倒地的老人眼前能出现一双给予他帮助的手,这双手该是像一抹美丽的火苗在他的 心中,燃出温暖与希望,映出无限的感激,照出人性之美的吧。可是,这样的一双手出现了吗? 荷尔德林曾说,充满劳绩,人还是要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之上。若我们只是一味追求实用的劳绩, 纵使有丰硕的穗粒、有甜美的饭食,却依旧只是匍匐于地的生灵。若当真如此,我亦要赞美人类谦卑的神 态与丰厚的劳绩,却哀伤于灵魂的羁旅无依。灵魂的组成不能缺少信仰,若我们没有信仰,就真的只能是 匍匐于地的悲苦生灵。人对内在生命的无数次的重生与再造,无不是以美为明亮的焰火,善为摆渡的舟身, 真为手中的拄杖。 老人需要的那样一双手需要我们去给予,“仁、礼、真、智、勇”“真”早在几千年前,圣人老子就 已悟出,并将其流传于世,“真”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我们不应使心中的澄净真诚变得浑浊, 应让它尽情开出美丽的花朵,而“真”亦是由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结出的迷人果实。 其实,人之为人,真便是你、我、他心中最应供奉的信仰。这样的信仰会让我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收 获,在人际关系的相处中觉得更加融洽,在许多许多方面,在这样一种信念下,我们都会取得更多的成就。 “真”这一信仰会编织出最迷人芬芳的人性之花,人性之美汇聚在一起会渲染出人世间最绚丽多彩的画卷。 人类与真诚诗意的栖居,为人类铺路前行。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1)分析任务。 共性任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个性任务:你认可上述哪一个年度汉字?请说明理由。如果都不认可,请你自行推荐一个“最佳年度汉字”, 并说明理由。 (2)分析材料。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交代年度汉字备受瞩目的原因“言简意赅”;第二部分列举 2020 年各国年 度汉字,并分析这些年度汉字的意思。考生可以从这些汉字中选取一个,结合这些汉字的意思,并联系现 实阐述理由,也可以自行推荐一个最佳年度汉字,结合汉字的意思以及推荐的原因来阐述理由。如选择 “疫”,可以结合 2020 年全球抗疫作文,展现疫情之下的人情、人性,展现疫情之下的大国担当;如选择 “密”,可以结合 2020 年的抗疫展现人情之“密”;如选择“罩”,也可以结合 2020 年抗疫活动,展现 疫情中各行各业的迅疾行动;如选择“民”,可以借助疫情中民之表现来阐述民对于国家的意义。除此之 外,“永”“勇”“真”“亿”等都可以成为推荐对象。 【立意】 1.“真”让世界更和谐。 2. 人生没有永恒,只有闪光的人生才算是生命“永”。 3.“省”得吾心。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她说:“我们要松弛下来,要发现孩子的喜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引领孩子发现自我,而不是一 定要考上名牌大学。”而她说:“我们必须拼了,要不停地刷题,要死记硬背,要用填鸭式教育逼孩子走 出贫困和大山,要考上浙大、武大、厦大和川大。”她们,一个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一个是华坪女中 的老校长、2020 年感动中国的张桂梅老师。 即将参加高考的你,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 套作。 【参考例文】 视人生之境,施适宜之教 发现孩子所爱,尊重个性,以松弛之手引领孩子找寻自我,这是清华大学刘瑜副教授的教育心得;逼孩 子拼命刷题,以“填鸭”之手推着孩子走出贫困和大山,这是华坪女中老校长张桂梅的教育观念。两种教 育观似乎截然不同,孰是孰非?身为高中生,我们应理性辨析。 所处时代环境不同,观念自然不同。她们都是视人生之境,施适宜之教。 在大城市中,我们有着优渥的生活环境、优质的教育资源、优越的人生境遇,不必思考如何谋生,不 必面临豆蔻之年就要被嫁出去的命运,更不必天天砍柴种地却还要面对难以饱腹的艰苦处境。我们缺的不 是机会、财富、地位,而是有自我、有梦想、有个性的专才,是有所爱、有所求而又自由向上的追求。易 中天和康德都曾把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性的培养当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城市教育,应当秉持着“呵 护自我、发扬个性”的理念,培养出无数独特各异的个体,而非梁衡所言干篇一律之复制品。唯有这样, 城市教育才是成功的,一个国家的未来才是多姿而有希望的。 张桂梅校长如何视人生之境,施适宜之教呢? 揆诸当下之大山孩子,其处境却迥然不同,矮小的平房、辍学的无奈、早早婚嫁的悲惨,造成的是无 法走出大山与贫穷的命运,陷入的是代代重复痛苦与不幸的恶性循环。张桂梅说:“我把这一代孩子送出 去,救的却是整整三代人。”对于这些大山里的孩子,松弛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把枷锁,锁住了他们的 人生轨迹。只有使劲推着孩子们前进,只有无数次的敦促与逼迫,才能让这些孩子逃离贫困的限制,跳出 大山这座牢笼,拥有全新的人生之路。尼采的那句“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活最大的辜负”, 或许就是他们通向康庄大道路途中最好的注脚吧。 从古至今,“因材施教”绵续不绝,“视人生之境,施适宜之教”算是一种发展。 “因材施教”关注的是个体,早在千年之前,孔夫子便已提出了“因材施教”之观点。无论是理科一 窍不通却凭借自己文学上的天赋被破格录取的臧克家,还是在弟子提出何为孝、面对不同个体给出不同答 复的仲尼,教育者都在践行因材施教之观念。 “视人生之境,施适宜之教”更关注个体所处的环境,这是张桂梅老师对“因材施教”的发展。 “因材施教”“因境施教’都是很好的教育理念,适合什么样的教育,就秉持什么样的教育观。身为 高中生的你我,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我们所处的环境,再决定是“因材而学”还是“因境而学”呢? 【审题】 题目以清华大学刘瑜副教授、“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作为引发考生思考的 写作情境,刘瑜强调教育要松弛,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引领孩子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张桂梅强调教育要 严格,要用填鸭式的方式逼迫孩子走出贫困与大山:两者的站位不同、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教育观自然 不同。考生要立足于此展开思考联想。题目要求考生针对两种教育观去思考,若仅写其中一-种则只能算基 本符合题意,若忽视材料而只写“尊重个性”“奋斗”“应试教育”等则容易落入话题写作窠臼,是泛化 写作。考生应按照要求从高中生的角度写作。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两种教育观并不存在非黑即白的关系,两者也,不存在对错优劣的区别。它们一是“精 英阶层”为消除内卷化而做出的多维度实现个体价值而不是仅仅聚焦于考名牌大学的努力,一者 是“底层” 为提升成功几率、实现自我价值而进行的奋斗。从这个角度上讲,考生需要去分析两种教育观之间的差异 及其产生的背景、适用的对象以及各自存在的不足,而不能进行孰优孰劣的定论。考生应在此基础上关注、 思考这个问题。考生只要围绕这两种教育观,从任何一个角度入手分析都可建构文章。比如,考生可以分 析两种教育观提出的背景、适用的对象、存在的隐患,等等;也可以综合论述;还可以高屋建瓴,站在教育 大局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两种教育观的共同指向,即两种教育观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只不过 途径、方法存在不同,而方法不存在好坏,只有合适与否的差别。 【立意】 1.环境不同,教育方法不同; 2.立足环境的教育更现实、更客观; 3.填鸭式教育背后也是人性关怀; 4.以快乐教育缓解教育的内卷化; 5.“因境施教”是对“因材施教”的发展。 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上述四句诗,展现了云与山的关系,也可以引发我们对自己与其他人、事、物关系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 文章,说说你的感悟。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 袭、套作。 【参考例文】 山拥云,云润山 云来,则山雾飘渺,仙境似幻,云去,则豪华落尽,青山常青。山影晦明,云同高下间,是山云的羁 绊,更是人与世界万物的联系。 可以说,我们自身便如这山一般,生命中相逢的人便是这云。人之一生,来往无数客,有人塑他梁骨, 有人改他江河,有人使日月生辉,有人使星辰无色。不可否认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无时无刻不在改 变着我们的想法。万物可为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因人自身视角的狭隘,与他人的相交能提供我们更 多看待事物的新视角,或是知识的分享,前人的忠告,可使日月增辉。同时,亦有云来夹杂着恶意的暴雨, 使他星辰无色,但须知,山屹立于世间不倒,自有其脊梁与思考。除却无意义的中伤,应思考背后可取的 意见,风雨过后,山如洗而更青。 而云去之后,山色如画,包含着云的洗礼,更有山自身的常青如画。立足于世,我们不能总期盼着依 靠他人的推力前行,有时历经必须独行的路,是历练如画景色的机会。只因我们生来是独立于世的山,而 非枝蔓相交的藤草。聚作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山无云时有其傲世筋骨,云无山时亦有绵亘万里之胜景。 山与云,相交时晦明相投,试问,谁能知山未曾对云有所影响呢?只需换位来看,在他人生命中,我们亦 为一朵流云,风吹过后的擦肩,相互添彩却又彼此独立。 然而,我们却又不完全是这山。山屹立巍然不动,我们的一生却都在行走。奔跑在世间的我们与万物 相遇、相知、相别,挥手自兹去的同时,难免喟叹一句此生或许再不相见。山常青,而我们终有一天会老 去,死亡。逐渐停下脚步,葬身于脚下不知何处的疆土,再不复见世间流云飘然而动,不见晦明苍穹,不 见日月朝夕。这是千古之悲叹,不可扭转的结局。 但,山也好,云也罢,归结到底,人是人,是随历史奔走千万年的人。纵有离别之痛,亦有天涯若比 邻的胸襟,纵有沧海一粟的渺小,生命摇摇欲坠的脆弱,也有酾酒临江,精神、灵魂与天地万古长存的壮 志。非但与人相遇如此,与物,与事皆如此。 所以,去做山罢,去做云罢,不动于一处也好,游荡世间也罢,数十载年岁所逢的多彩,足以在弥留 之时感怀良久。且踏上脚下的征程,以青云之姿接受浮云的停留,以浮云之态拥抱满山苍翠。山云交汇, 亦梦亦幻,山云别离,洗去如新。 【审题】 材料引用了古诗词,但没有对诗句内容作出解释,略微增加了审题的难度。第二段命题人用导语提出:云 与山的关系可以类比为自我与他人或内心与外物或人与事的关系。那么云与山有哪些关系呢?逐一来分析。 “云来山更佳”,云可以衬托山的美景。山是主,云是次,云可以陪衬山,也就相当于他人是自我的陪衬 或自我是他人的陪衬。“云去山如画”,云离开之后才能见到山的美景。云没有离开,则见不到如画的山 色,即云掩盖了山的真相,意味着要拨开迷雾,才能见到真实。“山因云晦明”,山因为云而产生了或明 或暗的变化。山的景色变幻,源于云,云与山是因果关系。“云共山高下”,云与山一争高下。云与山是 竞争关系。总之,四句诗展现了不同的四种关系或事理:陪衬关系、拨开表象、因果关系、竞争关系。需 要注意的是,这四种关系或事理,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去完成作文,却不能写多个甚至全部写,因为这四点 不能构成整体,彼此之间也毫无联系,否则就是一篇观点涣散的三类文。注意体裁为记叙文。 【立意】 (1)未来不迎,既往不恋。 (2)不忧风雨,不忧晴。 (3)山拥云,云润山。 (4)舒卷有道,协同共进。 (5)云卷云舒,巍然不动。 (6)相伴相生,风景独好。 (7)互相成就,共同进步。 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浪漫的、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向往憧憬, 就像这“诗和远方的田野”。但也有人说,“诗和远方的田野”更像是空中楼阁,听着让人热血沸腾,却 不能拿来当饭吃。在大多数时候,生活就是眼前的苟且,就是锅碗瓢盆,酱油茶醋,甚至是一地鸡毛。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或体验?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例文】 生活就是直面苟且 高晓松说他小的时候,母亲曾告诉他:“生活不但有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对于他那一类人来说, 也许确实是这样。但我相信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生活除了苟且,还是苟且。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八九是现实,是无奈,是挣扎,是生存,剩下的一二,才是想像中 的诗与远方,是苟且中与人的一点希冀与愿望。人只能生活在现实中,只能生活在现在,而远方永远只能 是远方,一个希望中的远方。 这句话或许很有诗意,以至不少人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了寻找梦想中的诗与远方, 只身闯进了无人区——可可西里,至今音讯全无;曾称“为自己而活不后悔”的翼装女神从天门山 2500 米 高的地方轻轻一跃而下时,我不知她是否真的无悔过; 就连早已成名的海子,虽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最后还是年纪轻轻就把魂留在了山海关的铁 轨上……我无意评论寻找诗与远方是对是错,我只是为那些曾被他们深爱过和深爱着他们的人感到悲哀。 活着或许不容易,但生命必须要被所有人敬畏!你尽可以追求自己的诗与远方,但假若再给你一次机 会,你将如何面对亲人的失魂落魄与白发苍苍?苟且不但没有诗意,没有浪漫,甚至还很残酷,且充满无 奈。但只有承认而不是逃避,我们才从容自如地面对风霜。而远方的远方,是更遥远的远方。有时走得太 过了,不但到不了远方,甚至想后退也无路可退了! 我只想让你看看今晨的阳光,远方不一定就很美好,生活的当下也可以有诗意和浪漫。有人说我们要 有抱负,有理想,不要光想着眼前的这点儿事儿,还要想自己的未来。这句话没有错,但一屋不扫,何以 扫天下?如果你连眼前的事情都做不好,怎么可能会有很大的成就呢? 我理解在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出生的孩子,父母的这种教育多么宝贵。不要苟且, 去追求诗和远方。可是,大多数人没有这个条件。大多数人的钱追求不起远方的诗,家中的父母还没有养 老保险和退休金,大多数人也追求不起写诗的那些闲暇,多工作一分钟可以多为孩子攒一点奶粉钱。我相 信这大多数人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能够成为普通人的父母,为子女创造出好的条件,让他们可以去追求诗 和远方。 生活纵然只有苟且,但还必须得苟且。因为,人不能太自私,人活着有时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所以 眼前的苟且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我想说的是生活不只是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把当下做好,活在当 下! 【审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 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并列关系进行立意。 材料中的关键词为“生活”“浪漫、美好”“眼前的苟且”等。这两种生活状态都是存在的,每个人的经 历不同,感受亦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去写生活的浪漫和诗意,也可以去写生活的不易和无奈,亦或 二者兼谈,但需有所侧重。从“浪漫的、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向往憧憬,就像这‘诗和远方的田野’”可 以得出“生活充满美好、诗意、浪漫”,从“‘诗和远方的田野’更像是空中楼阁,大多数时候,生活就 是眼前的苟且,就是锅碗瓢盆,酱油茶醋,甚至是一地鸡毛”可以得出“生活不易甚至艰难,令人无奈”。 无论从哪个角度立意,都要有一定的深度思考,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体验。 【立意】 1.适当的“苟且”理所应当; 2.生活需要面对“苟且”; 3.除了“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 4.美的追求创造新的生活; 5.生活离不开诗意。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沉默可以通向有声有形的语言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史铁生 有多少话人们不得不说,只是为了打破沉默。——(英国)伊莱亚斯·卡内蒂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 袭、套作。 【参考例文】 沉默 沉默者,闭口不说话也。为何沉默?有的是不愿说,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有的是情势所迫,不能说; 有的呢,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抑或是这三者兼而有之,就如武后,她活着就有人骂她篡窃皇位,扰乱人伦, 阴险狠毒。死后这个碑怎么立?武后选择了沉默,让空空一块“无字碑”留待后人评判去。 “沉默是金”,这句话值得细细品味。在灯红酒绿的大千世界,保持一份“闲静少言,不慕名利”的 淡泊,在尘世的喧嚣聒噪中保待一份清醒的沉默,岂不是很好?日常生活,百忧劳心,万事劳形,更有力 所不及、智所不能之事,怎么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的就保持沉默。”文过饰非、不懂装 懂是自欺欺人的把戏,到头来是不得不沉默的。君不见,当年鼓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三个 月进入共产主义”,后来这声音只能沉默了。与其到时候捉襟见肘,留下一份沉默的尴尬,不如当时就主 动沉默,实实在在地学一点、做一点。“沉默是金”还是官场的座右铭,官场倾轧,多言必败,为官之首 就在乎三缄其口。可见主动沉默倒能给人一种睿智、机敏的印象。 鲁迅写道:“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窃以为这里说的沉默是为情势逼 迫所导致的。这种被动的沉默,低眉顺眼,唯唯诺诺,就很可悲。如此一直沉默下去,就是懦弱,懦弱就 要受欺,所以鲁迅要大声疾呼了。中国历史上向来缺乏民主,统治者以为他们既得天下,这天下就是他们 的,别人不得妄议。于是奴才对于主子,言论是不自由的。即使个别宽宏大量的主子能容纳批评和议论, 臣子也必须采爱莫能助和旁敲侧击的讽谏手法。而百姓对于官府,更是敢努不敢言,若有所不满,亦只有 化作一腔无奈的沉默。然而身居高位的主子,言论却是不受限制和约束的。武则天身居皇位,到死却选择 了沉默,可见她的苦衷!但武则天是绝顶聪明的,她成功地做到了反客为主,化被动无奈的沉默为坦率, 立了“无字碑”。让后人在观瞻它的时候,不由得慨汉这位女皇的过人之处。 在这一点上,现代人应该学学武后,把无奈的沉默作为武器,反过来再对付无奈,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民主制度下,沉默也是一种天赋人权。沉默的权利虽然人人都有,但未必人人都会使用。学会沉默,有时 是要付出昂贵学费的,许多人是在遭遇世道变迁、饱尝人情冷暖之后才学会它的。 须知不能沉默,必吃“眼前亏”,倘能沉默片刻,就一定能体会到沉默的高妙之处。须知努发冲冠、 仰天长啸体现了力和美,而深沉蕴蓄、俯首大地同样地体现了力和美。 少年气盛,尤其要学一学沉默。 【审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首先要理解材料的内涵。第一句可以理解为人们需要沉默,需要的更是不沉溺于语言 的思考。思考的对象可以是自然也可以是生活、人生,更可是自我的反思,在静静的思考中感悟生命,感 悟人生的发展方向,或者是人生的自我定位。第二句可以理解为交流的重要性,要与他人交流,交流会帮 助我们了解世界的丰富,摆脱自我的狭隘与偏颇,在交流和沟通中不断提升自我,深化认识。 沉默和交流都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与态度,既要看个人的选择,更要看追寻的方向。 【立意】 1.沉默是金; 2.勇敢发声; 3.动静结合,赢取目标(成功); 4.会沉默,敢行动; 5.静心以待,动心以行;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