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届高考语文 作文写作指导:不守规矩,自食其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一经发现立即摔坏或抛入水桶。”山西范亭中学 8 月份
出台的《学生管理十不准》(以下简称“《十不准》”)引发社会关注。新生报到时全部要
接受金属探测仪安检,并有老师开包检查,学校当天共销毁手机三部。校长表示:对于学
生携带手机问题,学校采取过很多措施,但屡禁不止。只好与家长、学生签订《十不准》
三方协议,采取断然措施。有人说:制定《十不准》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
学习。有人说:《十不准》规定的管理方式不妥,手机可以没收,但是不应该销毁。
有人说:《十不准》的签订是否合法还有待商榷。
……
对于校方该不该制定这一规则,制定规则应该注意什么,执行规则是否妥当,你是
如何看待的?假如你恰好是该校的一名学生,请就此事给校长或手机被销毁的同学写一封
信,阐述你的观点,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所给材料为新闻事件,从此意义而言,可以看成时评类作
文。审题材料包含两部分内容,其一为叙述事件部分,使用抓关键词和由现象看本质法得
出立意角度为如何看待规矩准则。再联系任务驱动部分“对于校方该不该制定这一规则,
制定规则应该注意什么,执行规则是否妥当,你是如何看待的?假如你恰好是该校的一名
学生,请就此事给校长或手机被销毁的同学写一封信,阐述你的观点,体现你的思考”,
可见话题为“规则”,写成书信格式,写作身份为该校学生,对象为校长或者被销毁手机
的学生。关于规则这个话题学生应该是很熟悉的,写作中一般都会训练过,生活中也是息
息相关的。我们可以想到 2018 年 10 月 28 日上午,发生的惨烈交通事故。重庆市万州区公
交车上,乘客刘某因错过目的站要求停车,司机冉某以该处无公交车站为理由拒绝。刘某
便对司机大加指责,矛盾逐渐升级。当车经过万州长江二桥时,双方由争吵开始厮打,最
终导致车辆失控后坠江,15 条鲜活的生命在 3 秒内消殒。这是继北京延庆八达岭野生动物
内猛兽区老虎伤人事件后又一起和规则话题有关的恶性事件。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生活中
的我们或多或少也都犯过漠视规则的错误,警钟长鸣,也会反思、反省,但是否深刻、到
位、长久那就不得而知了。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心存侥幸而健忘的劣根性常在。明明
白白的规则,却是糊里糊涂的认知。基于此,我们的高考作文以及各省市模拟作文试题中
才会“规则”屡现,比如 2014 年全国新课标 I 卷“山羊过独木桥”,2015 年全国新课标 I
卷“女儿举报父亲高速路接打电话”,模拟试题中“敬畏规则”“规则与道德”等等。规
则,不仅关系着每一个生命个体,也决定影响着社稷民生、国际关系,另外还有香港暴力
冲突事件,以及中美、韩日等复杂多变的矛盾、纠纷,更有美国和华为之间的问题。中美
贸易战显而易见是美国单方面不遵守规则所致,而香港某些市民的暴力活动自然也属于目
无国法、漠视规则的违法乱纪行为,华为事件更是某些国家不守规则的霸道、无理。
规则人人懂,漠视规则的现象不乏见,因此产生的问题也多多。这似乎也是相关监管
或者执法部门最为头痛的事情,很多规则时至今日在有些人面前依然等同虚设。比如交通
法规中不闯红绿灯的纪律,比如乘车排队以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规定等等,不认真遵守
违反规定者总有。让每一位读者读完习作后都能提升规则意识,并自此后并行不悖、恪守
不渝这是写作的目的,也是衡量作文成功与否的标准。论证时可以循循善诱耐心说服,也
可以板起面孔说教,但两相比较,优劣显然。前者无力度,后者拒人千里之外。其实,这
两种选择或者写作角度都不如想法从危害性、震慑力入手,让血淋淋的教训来警醒那一颗
颗或麻木或侥幸的心,让生命的消殒没落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状、问题,然后再谆谆告诫,
温馨提醒,效果应该更佳。
立意:
1.规则在我心
2.生活需要规则
3.遵守规则是一种习惯
4.让规则守护生命
5.命丧谁手?规则!
6.规则,想说恨你不容易
7.循规蹈矩不等于墨守成规
8.自由在哪里?在规则中
9.无规矩不方圆
10.都是漠视规则惹的祸
素材:
(1)钱穆先生在他的文章《做人的规矩》中曾写道:“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
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術。”事实上就是这样。一个人要是没有约束和监督,他的动物性
随时随地都会迸发出来,进而伤及他人、他物。所以,孟子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
其实,这样说还不够深刻,应该说:没有规矩,就难以成人。而所谓规矩,就是我们做人
做事的原则、底线,如果没有它的存在,原本井然有序的生活就会被打乱,原本能实现的
理想就会被搁浅,不一而足。
(2)因此,每个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懂规矩,并且要在它管辖的范围内做事、做人。
这就像火车一样,必须在自己的轨道上行进,才能拥有自己正常的生活和目标,一旦脱离
了自己的轨道,结果就不言而喻。现在流行一种说法——生活要有诗和远方,而一个不懂
规矩的人,在抵达诗和远方之前就出事了,甚至永远跟未来美好的一切诀别了。显然,从
这个意义上来说,守规矩就是对自己的保护、尊重和升华。
(3)《三国志》中记载:一次,曹操带兵出征,路过一片麦田时,下令任何人不得踩
踏,违者斩,可自己的马却受惊踏入其中,于是他说:“我自己下的命令,自己却带头去
破坏它,又怎能让三军执行呢?”说罢,拔出宝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古人割须割发都
是一种刑罚,而他自刑,全军震动,也使军队纪律更严明。如果他带头不守规矩,那么他
就不可能打下自己的江山,也不可能成为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3)说实话,好规矩的确能成就人,而将它化作具体行动的人,品格得过硬。《资治
通鉴》中记载的西汉大臣张安世就是这样的人。当年,他曾向朝廷举荐过一个人,此人前
来道谢,他非常生气,认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耶”!从此与此人绝交。他作为功臣,
虽食邑万户,却仍穿夫人亲自纺织的布衣,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他“不望私谢”之举了。可
见,他做自己该做的事,完全做到了超然物外,甚至连一句感谢的话也不要。这就是他的
好规矩,而他在落实它的过程中,显然有过硬的品格贯串始终,否则,再好的规矩也会成
为一朵谎花。而如此过硬的品格,往往都源于一颗“优等的心”,毕淑敏说,这样的心,
“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4)《经世奇谋》中记载的窦仪就有一颗这样的心。当年,赵匡胤攻下滁州,周世宗
派翰林学士窦仪去登记滁州府库的货物。赵匡胤派了自己的亲信官吏来取库藏的绢。窦仪
说:“您当初刚攻下城的时候,即便把库房里的东西拿空也没有关系,如今既然已经登记
为官物,没有诏书就不能拿了。”赵匡胤由此很器重他。而他的心何其“优等”,如果没
有这样的心,那么他就会变得很随便、不讲原则,进而失去了规矩、品格。
范文展示
不守规矩,自食其果
亲爱的同学:
你好!近来,听闻你因为违反学校规定私自把手机带到校园里而被销毁的事情,深表
遗憾,但对此事我是支持学校的,并不理解你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规矩既然制定
了就得严格遵守,何况我们都是签了三方协议的。学校制定十不准也是基于咱们日常行为
表现得不遵守规矩,属于无奈之举,至于你手机被毁这件事,可以心疼惋惜父母的血汗钱
但不该因此产生不满情绪,更不应该因此而仇恨学校,走上厌学的道路。写信的目的不是
好奇你为什么私带手机,是因为学不进去还是另有所用?而是要聊聊规矩准则的重要性。
希望有助于你早日走出这件事的阴影,尽快调整心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努力读书好
好学习。
有这样一个故事,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一个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课余为日本餐
馆洗盘子以赚取学费。日本餐饮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盘子必须用水洗 7 遍。洗盘子的
工作是按件计酬的,这位留学生计上心头,洗盘子时少洗一两遍,结果,劳动效率大大地
提高了。日本学生向他请教技巧,他毫不避讳:“少洗两遍就行了。”日本学生与他渐渐
疏远了。一次餐馆老板检查盘子清洗情况的时候,测出盘子清洁程度不够,责问这位留学
生,他却振振有词:“洗 5 遍和洗 7 遍差别并不大。”于是老板回复说:“你是一个不守
规则的人,请你离开。”
因为不守规则,同学们疏远了他,老板更是炒了他的鱿鱼,可见规则在发达国家的重
视程度。日本这个国家为什么这么重视规则呢?恐怕中国的一句老话能回答这个问题:没
有规则,不成方圆。是的,没有规则或者不按规则办事,事情就会一团糟,哪里还有效率,
哪里还会发展?可悲的是,最先明白“规则”作用的中国人,在国外却忘却了做事要遵守
规则这个道理。
家庭生活中有家庭生活的规则,如作息制度、卫生要求、礼貌习惯等;社会生活中有
社会生活的规则,如交通规则、公共秩序等;在学习或工作中也有它的规则,如按时上课、
群体合作;在国际事务中照样也有国家事务的规则,反导条约、不干涉别国内政等。从小
处说,规则是一个人成功的保障;从大处说,规则也是人际正常交往、社会正常运转的保
障啊。
然而,在我们的眼前,却总能看到一些不遵守规则的事情;考试时,有人替考作弊;
购物时,遇到假冒伪劣;出外旅游,又会遇到黑导游、假景点;单位升职,会遇到走后门
托关系……对于种种不遵守规则的事件,同学你怎么看呢。如果你觉得这些都是小事,没
什么可怕的,那当因为违反规定而危及生命时,你又有何感想?一定意义而言规矩就是生
命的防线。
十字路口,为了自我的时刻不顾一切冲红灯;商场上,为了自我的利益而不择手段,
造成环境污染,“血流成河”……八达岭老虎事件中的当事人,也是因为不讲规矩,命丧
虎口。
可见当人行为方式只考虑个人便利,而罔顾法律和规则的束缚,规则意识缺失。这不
仅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也可能威胁到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正所谓不守规矩者自食其果!
同学,说了这么多不知你有何感想,望回信畅谈!
关心你的同学
2020 年 12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