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中考作文真题出炉——江西篇
中考作文 2021 鲜解读
关键字——馈赠/沟通
真题放送
2021 江西中考作文题目:二选一
清晨,几个人在郊外散步,忽然听到一阵凄厉的鸡叫声,只见一个人抓着一只鸡走来。鸡尾羽略长,颇似
野鸡。散步人问:“敢抓野鸡?”那人气愤地说:“邻居家的公鸡!半夜啼叫,害得我一夜没睡,我一早就把它
买来,马上就让它变成盘中餐!”散步人笑而不语。
题目一:将材料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要求: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600 字。
题目二:角度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从材料中公鸡、买鸡人、散步人等不同角度可以悟出不同
的道理。请任选一个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600 字。
考题回顾
历年江西中考作文题目
2020 年南昌中考作文题
请以“好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 6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9 年南昌中考作文题
钥匙,可以是开锁或上锁的工具:钥匙,也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门径:钥匙,还可以是……似平常
的钥匙,有时却意义重大。请以《钥匙》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 6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8 年南昌中考作文题
《小事》
要求:
江西卷:公鸡打鸣之后……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 600 字
2017 年南昌中考作文题
请以“向____学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 600 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6 年南昌中考作文题
请以“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不少于 600 字。
2015 年南昌中考作文题
人的一生中,哪些东西可以丢?哪 些东西不能丢?
丢,有时会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丢,有时又会让人畅快促人前行。
丢,可能是失去,也可能是获得……
请以“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不少于 600 字。
2014 年南昌中考作文题
人生旅途中,难免遭遇困境,有时我们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有时我们又要沉着冷静,学会等待……
请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勇往直前
(2)学会等待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 600 字。
2013 年南昌中考作文题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
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请以“带着______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考生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不少于 600 字。
命意背景
2020 年的江西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延续了近几年来江西中考作文的命题传统:一是全命题作文,二是题
目信息非常之少,或者说几乎“无材料、无信息”。命题“好的故事”,唯有从“故事”入手,进行多角
度的发掘。而且这个“故事”还必须是“好的”,意味着是正能量,只有“好的”才能传承,才能让人铭
记,才需要人讲述。“故事”一词,本身就说明了一个文章体裁,一般说故事都是记叙文居多,当然里面
会辅以抒情、议论,夹叙夹议,结构上一般都是顺序、倒叙或者插叙。在写作时,我们需要把“故事”从
生活和社会中挖掘出来,以“好的”形象进而诠释“故事”的深层含义,进而形成自己的文章。写人叙事
的文章,我们一般怎么写,就是通过刻画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写人记事反映中心,反映社
会生活,以此挖掘深刻意义抒发感情。而且这里中心基本已明确,突出一个字“好”。必须抓住“好”字
探索这一概念的核心特征,进行主体与内容的拓展延伸,其意义何在?为什么这个就是“好的故事”,必
须在自己心目中明确故事的精彩及有趣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典型的、非常感人或教化人的事件,只
有这样才能引发读者共鸣,吸引读者。即通过所见所闻之故事从自己的视角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对人
生的向往、对社会的认可、成长的感悟等。比方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发生的故事、中国梦航天人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等都可以是素材了。如果真的想拿高分,建议换个角度,把格局扩大,把文章写的更有
社会性,故事中的人和事,结局的冲击力一定要大,立意构思一定要深刻,切勿随波逐流趋于大同。否则
文章内容干瘪无力,想拿高分也是无望的。
2021 年江西中考作文也露出“庐山真面目”,引发人们关注和热议。“公鸡、买鸡人、散步人,今年
中考作文史上最难!”“看到题目感觉难以下笔,还好我早毕业了!”“散步人的笑而不语,有啥玄机?”
与 2020 年的命题特点皆然不同,而且江西已有十余年未考过材料作文,考生觉得茫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今年中考作文为何会一反十余年的出题趋势,而选择材料作文?在南昌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唐琦看来,一方
面,出题老师应该是想让中考作文与高考作文越来越接轨;另一方面,近年来作文套题现象非常严重,选
择材料作文可以减少套题现象,但是今年作文给出的素材对于初中生来说,在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唐老师认为,出题人其实还是考虑到了各层次学生的感受。题目一是个保底题,如果求稳妥的话,可以选
题目一来写,应该拿一个基础分不难,但要写出彩并不容易,因为故事的框架是固定的,你写的故事要如
何比其他考生得更高的分数?首先,语言能力要比较强;其次,从材料中的百余字要扩充至六百字以上,
一定要有合理的想象和细节。“比如‘颇似野鸡’,它这种外形是否与它半夜打鸣的行为、将被吃掉的悲
剧有内在联系?如果考生能考虑到这些问题,那么思想就比较深刻了,在扩写过程中,考生可以在这些地
方做文章。”此外,材料作文不一定是要写议论文的,记叙文也可以。比如说我写《一只鸡的忏悔》,以
一只鸡的口吻来讲述一个小故事。
写作角度多样 关键在于从材料获得启示。唐琦老师说,题目二更多考察考生从这个材料中得出了什么
样的感点(启示),目前我想到的角度大概有这些:从鸡的角度来说,鸡为什么会被吃?因为它没有按常规来
打鸣,在不该打鸣的时候打鸣,就坏了规矩,我们这个社会也是一样,一旦人没有遵守规则的话,那么可
能会为此付出代价。“而且这只鸡‘颇似野鸡’,可见它平时是很不修边幅、桀骜不驯的,那么可以延伸
出人的外在形象、品性这些东西其实是很重要的,从这个角度来写也可以。”如果用反向思维来考虑,这
只鸡为什么会被吃?就因为它半夜打鸣?它为什么半夜打鸣?也许是想改革,在我国的历史上,也有许多
改革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后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角度。从买鸡人的角度来
说,虽然这只鸡半夜打鸣,但罪不至死啊,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沟通的,买鸡人干嘛在盛怒之下就将它
置于死地呢?由此联想到我们的孩子也会犯错,但不能全盘否定他们,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考生可以谈
谈教育、情感沟通方面的问题。“散步人的笑而不语,让我想起了郑振铎的《猫》,他的第二只猫被路人
拐走了,恰巧被隔壁的周家丫头看到了,但周家丫头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当语而不语,
其实也是一种错。那么,当我们面对不正确的东西时,有时候沉默就是一种纵容。”唐琦表示。作为历年
中考阅卷作文组组长,唐琦也请考生们放心,“无论是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还是从作文包容性、开放性的
角度,我们绝对不会因为考生的观点与老师不同,就一棍子打死,请你们相信阅卷老师的判断能力。在中
考阅卷时,老师们不会仅仅局限于以上这些角度,在经过充分的讨论、碰撞后,还会得到更多的灵感,当
然我觉得孩子们肯定还能想到更多的角度,只要能从材料里面真正阐发出观点、启示,那都是可以的。”
试题分析
首选题目一来写作,多运用想象和联想。
今年中考语文作文难度系数较大。考生首选题目一来进行写作,将材料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
平常考生要多练习写记叙文,想象和联想是优秀记叙文的法宝。可以着重凸显几个场景,比如买鸡人在半
夜受扰的场景和心态,“买鸡”这个决断是如何做出来的?清晨去买鸡途中的心理活动,买到鸡之后的“大
仇得报”,做成“盘中鸡”的释然等等,让人读来充满讽刺意味,就是一篇上上之作。
题目二非常难,让高中生来写都不一定能写得好,平常喜欢看寓意故事的考生可能会相对有优势。从
公鸡的角度来说,打鸣、啼叫是它的工作,坚守岗位的它,为何最后成了盘中餐?鸡一般都是在天将亮的
时候啼叫,说明是人的主观意识出了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鸡是受了冤屈的。从买鸡人的角度来说,解
决问题有很多种方法,他把那只鸡买下来做菜吃,而不是直接和邻居去理论,这种处理问题方式较为委婉、
灵活,不失为一种好方式。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他自身睡不着觉,却迁怒于鸡,应该从自己身上找
原因,是不是昨晚熬夜睡晚了?而不是一味抱怨他人、抱怨社会。从散步人的角度来说,散步人是“局外
人”,他笑而不语,看似是很神秘的感觉,实际却是局外人对局内事所表现出来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的态度,考生可以对该行为进行批判。
三个角度里似乎买鸡人的角度更容易入手。用买的方法灵活解决问题,换一个角度豁然开朗的事在现
实中容易产生联想。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或者挫折,让我们不知所措。我们在头撞南墙的时候,
不妨换个角度看看,也许你会从另一面看到成功或教训。我们不能决定风的方向,但我们能改变帆的方向;
我们不能选择命运的长度,却可以增加命运的宽度。写“事情的难易与方法的变通”这个话题时,应当注
意,事情的“难”与“易”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相对于做事的方法而言的。方向对、方法巧妙,则事
情容易;反之,则事情难。因此,关注的重心应当是“方法的变通”,不要只是抓住事情本身的难易展开。
可以小到学习、生活,大到社会、国家,从正反多个角度立意,如:方法对,事情易;方法错,事情难;
做事应当灵活;切不可墨守成规;应尊重规律。不一而足。
片断摹写
片断一
《古兰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人们听说有位大师几十年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一天,有人找到这位大
师,求他当面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说表演完毕。众
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说:“事实上,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是:
山不过,我就过去。”
片断二
二战中法国的马其诺防线被称为“固若金汤”的钢铁防线,这样一个庞大、先进而又史无前例的防御
工事居然不废一枪一炮被德军轻易攻破。德军机械化部队突袭比利时,翻越阿登山区,浸入法国,直接插
到马其诺防线的背后,同时兵临巴黎城下进而让法国投降。全世界都震惊了,上次大战的大赢家,今次不
堪一击。法国人一味地认为一战中吃了没有防线的亏,没想到二战中又吃了有防线的亏。可见,在战争中,
不应该固守成规,应该学会变通,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角度,竖放梯子能砸伤人的梯子,横放就杜
绝了砸伤人的可能。换个角度,悬崖下面是飞起的雄鹰;换个角度,淤泥上面是盛开的荷花;换个角度,冬
日里是馥香的腊梅。
换个角度,风轻云淡!
片断三
面对悬崖,谁不惊悚?面对淤泥,谁不厌恶?面对冬天,谁不打颤?苍鹰住在悬崖上,那是它历练的场所;
荷花出于淤泥中,那是它生长的沃土;梅花开在冬天里,那是它芬芳的时刻。换个角度,因为有了悬崖,苍
鹰飞得更高,因为有了淤泥,莲花变得更艳,因为有了冬天,梅花开得更香。无论是悬崖,淤泥,还是冬
天,没有一个人惹人喜爱的,换个角度看待悬崖、淤泥、冬天,你会发觉风轻云淡。
对待万物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看待,对待人类自己,更应该如此。
孔子就是个非常善于换个角度对待自我的人。孔子认为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但是,经过蒲地遭人围
攻,被迫签订盟约,答应蒲人不去卫都。蒲人将孔子放出东门,孔子接着前往卫都。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
子:“盟誓难道可以背弃吗?”孔子说:“这是要挟订立的盟誓,神是不会理睬的。”换个角度看问题,做
自己要做的事,不受外物拘泥!
刘伟 10 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12 岁学习游泳;14 岁获得全国游泳亚军,15 岁获得全国冠军,却因
皮肤病告别了游泳,16 岁学习打字,19 岁自学钢琴。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
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下写下:相信自己。刘伟总是陷入困境中,又不
断地换个角度突围,他成功了!
片断四
中国有一位著名的国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有一次,某人慕名要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回去以
后,高兴地挂在客厅里。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朵牡丹没有画完全,缺了一部分,
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此人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
拿回去准备请俞仲林重画一幅。俞仲林听了他的理由,灵机一动,告诉买主,既然牡丹代表富贵,那么缺
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那人听了他的解释,觉得有理,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同一幅画,因为心
态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所以,凡事都应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往好处想,不要看什么都不顺眼,要
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样就会少些烦恼、苦痛、牢骚,多些欢乐、平安。
片断五
蛇
再笔直的路
也会留下曲折的足迹
让你总结教训
你却总抱怨
行程不按自己的思路设计。
一只鸟儿痛苦地死去了,它的灵魂来到上帝面前诉说自己的不幸和委屈。
它说:“生活在林子里真是太不幸了。那是自私自利的地方,鸟巢破烂不堪、难避风雨,没有谁会想
到修一修;觅食越来越难,谁也不肯把捉到的虫子分给同伴。我只能天天过着受冻挨饿的日子。”上帝微
笑着说:“你的不幸都源于你自身,你一味地抱怨环境,不明白自己的责任。如果不抱怨,不等待,而是
行动起来,去改变自己的处境,你就不会痛苦了。”
片断六
倘是有一颗朝露抱怨:
“千百年来我仅仅做一颗朝露!”
你就回答它:
“你知否,
千百年的光明,
不都在你的圆周里闪耀吗?”
——纪伯伦
朝露里的光明,自己也许寻不见,在别人眼里却是真真切切的。细想想,其实每个人都陷入过这般那
般尴尬的境地——或是不满于家庭地位的不显赫,或者痛苦于经济条件的不优沃,或者自卑于容貌的不可
人,或是自卑于学业的不出众,或是自卑于家庭的不和睦。每每这时候,人们会像纪伯伦的诗中写道的那
样悲叹:“千百年来我仅仅做一颗朝露!”
你知否,你知否?
再平凡渺小的个体,也都可以获得生活的眷顾,在内心深处接受阳光雨露的润泽,从而拥有精神的明
亮与喜悦,让生命焕发熠熠光彩;再短暂的人生,也可以活得有价值、有意义,释放出自己耀目的光辉,
闪烁人性的光芒;不要悲叹命运的不公,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迁怒抱怨,只要自己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
事情,也是一个成功者。其实,我们为和不做个行者呢?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我们为什么不俯下身去?
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们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于是,我们有了“做一个行者”的冲动与行动。
片断七
1964 年,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一个女人在住宅区被杀,38 个人站在窗口,听着女人的尖叫,默不
作声,最终眼睁睁看着她一个人死在深夜的纽约。在那篇轰动一时的报道里,美国旁观者留下了几乎一样
的理由:“我可不想惹麻烦。”在后来 50 多年里,大家都在反复讨论:如何避免人们在类似事件中表现的
“旁观者状态”。有人认为应该以法律为手段,将冷漠旁观定义为犯罪;有人提出用美名和金钱做奖赏,
鼓励人们“见义勇为”;有人却认为不能以外部力量推动人们维护社会正义,因为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需
要人们主动参与。
无为与有为,是不为那庸俗之行,为那君子之义,是敢于剖析,坚持自我的高大正义鲁迅,在日本留
学途中,观看到国人麻木的影像,于是立即改变自己的志向,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此时的医术根本无
法挽救国人,救其内心才是根本于是,他弃医从文,于广阔的天宇间独自彷徨,他千夫所指,却以笔化剑,
一遍遍剖析中国人的劣根在那样一个混乱的年代,他坚持自我,敲响了世人的警钟他的无为与有为,改变
了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话题摹写
勇于承担责任
一声断喝“敢抓野鸡”之后,散步人这个“局外人”笑而不语,看似很神秘的感觉,实际却是局外人
对局内事所表现出来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路见不平一声吼,我们必须是正视自己所要承担
的责任。
责任是沉重的,背负起这两个字并不轻松,也许这便是有些人不想承担责任的重要原因吧!可是,责
任又是高尚的,它能促使人成长,成功……毫无疑问责任是不能逃避或推让的。只有勇于承担,你的人生
才会坦坦荡荡,问心无愧!
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我不想负责任,只是过程很麻烦。开车撞人后如果不跑,被人家骂一顿之后还要
赔上大笔的医药费,何苦呢?是的,责任有时候就意味着麻烦,在这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麻烦是人们避
之不及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仔细想想,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凭着一份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热爱,将心比心,麻烦将不再
是麻烦,而责任中,也包含着一颗真心。
20 世纪初,一位叫弗兰克的人经过艰难的努力,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不幸的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抢劫,
导致了他银行的倒闭。因为他破产了,储户失去了存款。若是我们应该会置之不理!可是,弗兰克却说:“是
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他用自己的一份努力和心血,诠释
了责任的真正意义,诠释了一份因为爱而负责的一份心甘情愿。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的存在是上帝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有的人不能通过考验,于是他选择
了逃避;有的人成功的通过了考验,戴上了桂冠。逃避的人和成功的人,终将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消失,
但这两类人在后人的心中仍以各自的不耻或高尚生存者。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能勇敢的承担责任,将责任
之心带到成长之路上,让人生散发出金子般耀眼的光芒!
不要让“见义勇为”成为奢侈品
中国历来自诩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崇尚道德仁义。而今,在毛蟹方面与程度上,中国已显得有些
名不符实了。自彭宇一案发生后,“见义勇为”在中国人眼里或许已经成为一件奢侈品了。
当今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两千年的进化却退回了史前,五千年的文明却落于人后?依我来
看,究其根源为两点。一是个人道德的缺失;二是国家法律的缺位。
个人道德的缺失让“见义勇为”成为一件奢侈品。古有孟亚圣“万众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
焉”的高尚情操;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坚毅品格;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崇高愿望。在古代,这些都
是为人所追求的。人人以道德高尚为追求,以君子之德行为奋斗目标。而今呢?送礼不收被人笑为傻,拾
金不昧为人笑为呆,安贫乐道被人视为没有出息,无用之人。金钱却大行其道,一脚踹掉“仁义”,一脚
踢翻“礼仪”。使见义勇为变为贪财忘义。然而却病态的被世人所接受和认可。原来的“当官不为民做主,
不如回家卖红薯”已经被戏说成了“当官不为贪点土,有何脸面见宗祖”。见义勇为的人被所救之人反咬
一口,那反咬一口之人不是为了钱吗?真正的肇事者已经跑了,他为了自己的医药费而甘愿牺牲个人的名
誉与诚信来诬蔑他人。个人道德的缺失让“见义勇为”成为一件奢侈品。
另外,国家法律的缺位也让“见义勇为”成为了奢侈品。个人的行为或许还很受社会的影响,受“经
济化”的驱使,但国家法律应该是与时俱进的,为维护每个公民的合法利益而制定的,不应该对社会现象
“熟视无睹”。对肇事者应予以惩罚,对诬蔑者应予以惩处,对见义勇为者应予以表扬。“彭宇案”判词
至今难以服众的原因是人们认为法律偏离了道德,更偏离了应有的公正,为不支持“见义勇为”而辩护,
在某种程度上助纣为虐。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衡量,由于法律的缺位,“见义勇为”的代价也渐渐增大。
被人误会可能只是招来一顿骂,但“见义勇为“被人欺骗却会是精神经济两大损失。试问,如果这样,谁
还愿意,还敢去见义勇为。,是法律的缺位让“见义勇为”成为了奢侈品。
当文明国度的名声愈传愈远,,文明的行为却随之不见,当和谐的考号喊得更响了,“见义勇为“的
身影确离得更远了。作为中华名族的子孙,我们怎能对此熟视无睹,作为龙族后裔,我们又怎能看着中国
民族就此颓唐,一蹶不振。我们应该,也必须改变这靡乱不正的风气。要教化个人,要完善法制。或许这
不能一蹴而就而且路途满布荆棘。但,无论路途有多少险阻,我们总不能让”见义勇为“成为奢侈品,不
能折断支起整个名族的精神脊梁。
为了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为了社会的美好和谐与安定,让我们亲手做出改变,并为之奋斗不息,不
再让“见义勇为”成为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