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Ⅰ卷真题-现代文阅读-解析:莱辛与卞之琳的遇见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届新高考Ⅰ卷真题-现代文阅读-解析:莱辛与卞之琳的遇见

ID:736634

大小:15.8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6-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新高考Ⅰ卷真题-现代文阅读-解析:莱辛与卞之琳的遇见 伴随六月的高温,等待已久的八省市全国新高考Ⅰ卷如约踏着热浪而至,也让我们见 证了莱辛与卞之琳的一场遇见。 现代文阅读一:莱辛的美学观 莱辛:诗中的画不能产生画中的画,画中的画也不能产生诗中的画。 莱辛是谁?莱辛(1729.01.22—1781.02.15),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家、美学家、文艺 批评家。其美学著作《拉奥孔》通过分析古典雕刻与诗歌的表现手法的差异,论证造型艺 术与诗的界限,即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界限。 现代文阅读一是非连续性文本组合阅读板块,新高考Ⅰ卷这一板块的文料选择一改中 国历史文化、社会热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话题,把视角转向西方艺术理论的理解与 分析。选文视角的向度扩展,既是对学生思辨阅读能力的检查,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尊 重和包容、理解和借鉴不同国家优秀文化等课程要求的积极回应,也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 之美育发展的主动链接。两文分别选自美学家朱光潜的《诗论》和著名学者钱锺书的《读< 拉奥孔>》。两文同质匹偶,都是文艺评论,都是对德国戏剧家、文艺批评家和美学家莱辛 的《拉奥孔》关于“诗和造型艺术的区别”的思考和理解。朱光潜对拉奥孔“诗画异质” 观点进行解释和分析,钱锺书则用一以贯之的中西相参之法,与中国诗画相结合,对莱辛 的观点进行引申和发挥。 命题采用 3+2 模式,3 道客观题,与 2020 年新课标卷(山东)和 2021 年 1 月八省市 联考卷保持高度一致,一为内容判断,二为内容推断,三为材料与观点匹配判断;2 道主 观题,一为论证思路梳理,二为观点理论迁移应用。五道题,以结构化布局,包括文艺理 论认知与应用、实证与推理,考查直指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语文核心 素养。特别是第五题“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挥五弦易,目 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其开放性与情境性突破已有命题样态,反 传统反套路,以读用结合,凸显了房子是用来住的,知识是要来用的,这是对知识和能力 的双向打通。 这种选文与设题,要求学生要能读得懂,要能理得清,还要能用得上。一是要把专业 阅读变为习惯阅读。只有把此类文本的专业阅读变成习惯阅读,增强熟识度,才能不被密 集的知识性语词打断阅读思路,造成阅读跳跃与阅读隔断,阅读才会清爽利落。二是客观 题要熟知于文无据、说法绝对、主宾偷换、因果错位、以偏概全等设题陷阱。三是思路梳 理题要能会切分层次,能合理归类段群。四是读用题要能化静态知识为动态知识。 现代文阅读二:卞之琳的抗战小说 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 别人的梦。 卞之琳是谁?卞之琳(1910.12.8—2000.12.2),中国现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抗战初年曾访问延安和太行山区前方,并随军,战地生活速 写、游击战小故事等歌唱人民的战争生活是他这一时期的写作重心。《石门阵》是其小说代 表作品。 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二是文学阅读板块。选文就是卞之琳的战争题材小说《石门阵》, 小说讲述了木匠王生枝给村人讲述八路军“石门阵摆退鬼子兵”的战斗故事。选文推想, 一是作者的文学地位,诗人、文学评论家卞之琳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弱于朱光潜和钱锺 书在学界的地位。二是小说的思想性,写于 1938 年的《石门阵》,突出了苦难时代中华民 族全民族抗战、军民紧密团结、舍家门保国门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抗战必胜的乐观精神。 这篇小说,也标志着卞之琳放下诗歌,向“文学为抗战服务”的自觉转变。铭记历史,沾 溉浸润,这类革命传统作品,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重点布局的学习任务群之一,是培养学 生家国情怀、思想信仰,引导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素材。三是小说的艺术性。小说 整体叙事如两寸象牙,没有对战争进行直接叙述和评价,也没有英雄主义的高歌,而是淡 化战争的残酷性和艰难性,以小人物的心理和愿望表达对共产党的信任和对抗战胜利的信 心。小说结构采用“故事套娃”式,以全知视角、线性叙述和口语化讲述,叙述风格非常 独特。 小说设题四道,一为小说细部内容的细绎与理解;二为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三 为小说叙事艺术的分析理解(反复);四为小说关键事物的含义理解(门)。四道题,属于 常态设题,没有强求创新。 第一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四个选项涉及细节作用、人物 虚构、人物行为原因等的理解。 第二题“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四个选项涉及故事开头 作用、人物刻画方法、细节渲染作用以及故事套故事的叙述结构。 第三题“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表现 人物特征,使情节紧张跌宕,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小说是叙述性文体,虚构性和叙事性是 其两大特点。此题对小说叙述艺术的考查直截了当,这种知识性考查不仅扣合了小说的文 体特性,而且扣合了知识与素养的孪生关系。 第四题“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此题要求对“门”作含义上的立体建构。关键事物在小说中有时不仅是道具,也不仅是线 索,有时也是小说叙事的结构枢纽和小说主题的表达载体。答这类题,既要关注具体义(木 头门),也要关注抽象义(石头门,众志成城抵抗侵略的“大门”);既要能近视,看到眼前, 又要能远视,看到时代和社会(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 试题告诉我们,小说阅读备考要高度关注两点: 一是文本细读。小说教学中的阅读是一种学习性阅读,而不是纯粹的精神消费,小说 阅读应细读深读,而不是浅阅读和泛阅读。 二是叙事艺术。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纹理和表达,小说也有自己的叙述纹理和特殊 表达。近些年,高考文学阅读中,冰山理论、情节留白、重复叙事、铺垫冲突、结局逆转、 虚实相生、时空双线叙事、强化情节等抱团而来,这也提醒我们,小说教学要关注叙事学 知识补白,要在关注“小说讲了什么故事”的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小说是怎样讲故事的”, 应该内容与形式兼顾,人文与工具统一,知识与素养并行。 一次新高考,一份语文试卷,有了莱辛与卞之琳的一场遇见,这场遇见,不仅是中西 文化的交融,也是美育发展与精神接续的合唱。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