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浙江卷作文评析:不为得失遮望眼,莫教修芦碍月生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作文题评析
不为得失遮望眼,莫教修芦碍月生
——2021 年高考浙江卷作文的回应与突围
01
浙江卷今年的作文仍然延续了材料作文的样式:提供三句对同一话题不同看法的材料,
要求考生综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要求上仍然采用“三自”政策:即自主立意,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先来看题意的理解。
诚然,人生说到底是一场得与失的过程,得到了,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们的能力
得到了承认,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观,我们的人生由此而幸福。失去了,则是另一种情形,
我们可能灰心丧气,我们会慨叹命运不公,我们会埋怨生活残酷。得失与否,确实是我们生
活幸福与否的重要参照。
那么,对于得失,这种理解是必然的吗?这里有必要分析一番得失的概念。
一是对象。可以是幸福、健康,也可以是地位、名声;可以是金钱、荣誉,也可以是功
利、富贵;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悠闲、恬淡、安宁……不同的对象,有不同
的心绪与不同的人生。
二是定位。面对陶渊明挂冠封印,有人认为是失去了官位,但陶渊明却觉得是获得了安
闲;面对李白赐金放还,有人认为是失去了学士荣耀,但李白却觉得是得到了自由;面对乌
台诗案,有人认为是苏轼的人生跌入了万劫不复,但对宋代文坛来说,苏轼却获得了重生的
契机……不同的视角,可见出不同的胸襟与不同的品位。
把得与失看成终点的,我们往往重结果,轻过程,只以成败论英雄,所有过程努力一概
抹杀。于是,我们的眼中只有刘邦,没了项羽。“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于
是,我们社会多了喧闹,少了安宁。于是,我们的大学里多了许多空心人、985 废物、小镇
做题家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人的生活,正如纪伯伦所说的,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
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把得与失看成起点的,考虑事情利字当头,首先想着有怎样的获得,会失去什么,凡事
权衡利弊,患得患失。学生眼中,只有分数,没了兴趣;企业者眼中,只有利润,少了担当;
科学工作者眼中,只有科技成果,没有人文关怀;利益得失驱使下,我们的社会网红走俏、
直播喧嚣、抖音泛滥、娘炮成灾。
把得与失看成过程的,行动的唯一指南是得,人生一味向前,汲汲于功利,负重前进,
一心一意埋头赶路,忽略了路上的风景,缺少了行进的意趣。我们的旅游,匆匆赶往目的地,
“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朋友圈一发,什么全忘了”,完全忘记了旅游是让自己
匆忙的脚步慢下来,与工作保持适当的距离,让自己与山水对话,让灵魂得以憩息片刻的初
衷。
实际上,在我们的一生中,得失是贯穿始终的旋律,有得必有失,不是一切失去都意味
着缺憾,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我们最需的,是一种淡然的态度,让自己明白“心地
清净不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保有“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心态,让自己“得之坦然,
失之淡然”,做到“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坐观天外云卷云舒”。如此,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一
种从容,不急不躁,不疾不徐,走向生命的彼岸。
02
显然,我们过于看重得失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从历史层面来看,
我们的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胜者为王败者寇”的观念深入其中,读书是为了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做官是为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这种以功名利禄主要内核的得失观传统延续至
今天,已深入到国人骨髓,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教育上,我们的学校,追求的是一本率、名校率;我们的家长送孩子上奥数班与才艺班,
目的是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在学习中能提分与加分;更有甚者,有些家长在孩子刚出生
时,就在孩子床头写块牌子:离高考还有 6400 多天;在这样的氛围中,衡水中学等名校成
了家长顶礼膜拜的对象,“天王盖天虎,全上 985;宝塔镇河妖,全上 211”与“提高一分,
干掉千人”响彻很多学校,“我是一头乡下土猪,立志去拱城里的白菜”成了不少学生的远
大志向;而在今天的新闻上,我们更看到了众多家长在考场外烧香拜佛,让人恍然间错把学
校当寺庙……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很喜欢拿一只只鸡,以鹰的高标准去培养。
经济上,我们高喊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却忘记了文明的初衷。上市公司的老总眼中只
有利润,他们连庄稼人的耐心都已失去,巴不得今天投入,明天产出;房地产来钱快,不管
做电视的、搞汽车的,一窝蜂涌向了房地产,没有了主业的投入,没有了技术的创新与产业
的升级,短视的行为,让我们陷入了中国制造的泥淖——只有中低端的产品,缺少竞争力的
技术,我们不会忘记,芯片成了中国人难以忘却的痛。在一片片急功近利的喧闹中,我们有
一段时间看不到白云蓝天,只留下那一江污水向东流。
文化上,我们的很多产业,眼中只有票房、收视率等功利的“得”,拼命迎合观众:内
容上,不断挖掘观众喜好的题材,演义、秘史、宫斗、神剧不断上演,一再拉低道德底线与
观众审美水平;演员上,把颜值放在了第一位,一方面,明星们拿着天价的片酬,另一方面,
作品质量在不断下滑,情节、画面、色彩、剪辑、道具等粗疏错误之处比比皆是,丑陋的灵
魂披上了艺术的外衣四处招摇撞骗,国际大奖仍然是我们遥不可及的冬天的童话。
确实,蒸汽机车轰鸣打开了通向现代的大门,三百年来工商业的急速发展,使得商品的
充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不幸的是,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类精神文明的衰
败——五千年输给了三百年,在我们太执著于得失之时,哲人被敬而远之,艺术被扔在一边,
富翁则成了被追捧的对象。我们的生活中只有房子、车子、票子,我们没有了趣味。没有了
星河,没有了月亮,有的只是——遍地的六便士。
惠特曼有言,真正的诗人是能感受到天堂的欢乐和地狱的痛苦的。我们的生活除了得失,
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如对国家、民族、人类,对历史、时代、社会、人民的担当,对自我生
命的担当。在科技经济等理性力量占领人文关怀的当下,我们要让自己焦灼与烦燥的心灵有
所皈依,让自己多一份恬淡与从容,多一份诗心与禅意,我们要为我们的世界留下一片蓝天
白云,为我们的生活留一点烟雨迷蒙的场景与田园牧歌的生活,我们要让自己记得住那片乡
愁,找得到回家的路。不为得失遮望眼,莫教修芦碍月生,我们在关心脚下的同时,还要仰
望星空。
03
跟 2020 年相比,2021 年浙江卷的作文出得相当平稳。它没有像外界猜测的走向全国
卷——立足时代、弘扬主旋律的家国情怀主题,仍然是立足思辩,关注自我,尽显浙江文化
大省的自信。
首先,外在形式上仍然是延续浙江卷自主命题的一贯传统,分四方面提示考生:材料、
引题、命题、要求,让考生联得上去年,跟得上节奏,审得懂题意,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对
作文题展开全面思考。
其次,内在思维上,仍然注重思辩,要思考得失与起点、过程、结果的关系,单写得失、
起点、过程、结果都是偏离了题意,需要站在几者关系的角度,对材料展开联系与思考。
再者,思想内核上,仍是以“人”为核心,思考生活,反思社会,关注时代,规划人生,
可以从价值观层面寻找作文的丰富底蕴。
从发展的一方面来说,今年文题的变化也是明显的。
一、降低审题难度
最近几年,为了防止考生投机,凸显考场意识,从源头上切断考生的宿构与套作,浙江
卷在审题上都设有玄机。这种玄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多概念,2018 年的作文题是浙江卷自主命题以来最难的一次,坊间传闻全省作文
平均分不到 37 分,除了出乎意料的宏大命题外,更在于其概念之多:浙江大地、浙江精神、
务实、知行合一、经世济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与时俱进、浙江文化、浙江
故事、浙江传奇,考场上的短时审题,学生根本理不清楚那么多概念的复杂关系。2019 年
概念有所下降:第一组是作家与读者;第二组由实而虚,将“你”化为作家,辨析“你”创
造的“作品”——“你”的生活与读者的关系。其难度在于多概念中夹着比喻修辞,考生容
易看走眼。2020 年又回到了八个概念:自己、人生坐标、家人、期盼、社会、角色定位、
错位、落差,显然,考生要理顺这八者的关系,需花一些时间。而今年,减少了概念,也没
有了比喻手法,降低了审题的干扰。
二是表述繁杂。这一点浙江卷要多向上海卷与上海模拟卷学习。上海卷的高考表述自不
必说,我们不妨看 2018 上海闵行区的模拟卷:生活中,人们往往在意他人的看法,然而,
有时我们要做成一件事,又应该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
章,谈谈你的思考。显然,这是浙江卷 2019 年作文题的出处,但这样的表述,学生一眼就
能懂。2018 年徐汇区高三一模的试题如下:生活中,每个人都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角色。
如何看待社会角色所蕴含的社会期待对自己的影响,人们的认识不尽相同。请自拟题目,写
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这与浙江卷的 2020 年也是神似,但语言干脆简
洁,胜浙江卷一筹。
而今年的浙江作文题,概念降为四个:得失、起点、过程、终点,表述没有修辞,不追
求诗意,考生能很快明白命题者的意图。
当然,降低难度并非没有难度,考生如果只是泛泛而谈得与失,没有将之与起点、过程、
终点结合起来,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二、注重自我判断
近年的浙江卷,考生基本上是代人立言:
2016 年,考生要做的是从“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
距离”中选择一个观点,并围绕选定的观点行文立意。
2017 年,考生只能谈读有字、无字、心灵这三本大书对人生的正面作用。
2018 年,只能围绕浙江精神对我们人生的影响与意义展开。
2019 年、2020 年,考生可能需要点辩证:对于读者的呼声,我们要“纳诫以自善,秉
己以自立”;对于个体与外在的落差与错位,我们既要“倾听外界”,又要“坚守自我”。
而 2021 年,得失与三者究竟有没有关系,存在怎样的关系,需要考生自己判断——不
单要自己判断,还要根据这个判断确立观点,围绕观点展开行文。显然,命题者抛给考生的
是真问题,更能考查考生的识见:考生可以写三句话中的任何一句,也可以超越这三者的限
制,进行更深意义上的思考,以显示自己不凡的洞察力。
三、巧妙观照现实
当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日益丰厚,抗疫取得成功,社会繁荣稳定。但由于惯性
的力量,社会资源的有限,实用主义仍然根植于我们心灵,我们内心仍隐藏着难以抹去的急
躁与焦虑,无论是对物质、精神,还是对现实与理想,我们仍然过于现实与功利,过于纠结
人生的得失,对自己生命的真正意义、价值的思索,仍然极为稀缺。
所以,解决了面包与牛奶等物质问题后,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审视一下自我的内心,让
自己获得自我生命的欢乐与自由,多些豁达,多些洒脱,云在青天水在瓶,枯者由其枯,荣
者由其荣,笑谈红尘,且歌且行,即使身畔是俗世,坚守初心是天堂,让奔跑的脚步慢下来,
让灵魂得以跟上,让人生行进中多一份自信、从容,生命生存中多一点诗意,多一点哲学,
多一点艺术,生活画卷里多一些唐山宋水,多一些清风明月,多一些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多一些渭北春树、江东暮云。让尼采眼中的上帝不再死去,在焦大式的臭汗之外,我们的平
常也多点林黛玉的“冷月葬诗魂”。
表面上看,浙江卷回避了直面社会时政等重大热点主题,但在骨子里仍然是对当下社会
的一种巧妙回应,是对人性的一种观照。除了聚焦新课程倡导的思维能力,还暗合了审美意
趣与文化传统。
综上所述,2021 年浙江卷作文题在引导考生关注自我、贴近生活、理性思辨的同时,
以一种巧妙迂回的方式,观照了时代,落实了课标,回归了文化,完成了时代旋律与逻辑思
维双重期待的突围,彰显了文化大省的自信,确实是一道不错的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