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
城中河上的“清道夫”
孙道荣
①一条河,穿城而过。
②它在入城之前,九曲十八弯,清亮如镜。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当它终于挣脱而出的时候,已
经完全看不出它当初的模样,混沌、污浊,散发着连它自己都无法呼吸的怪味。但它没有能力改变
流向。越来越高的楼房,越来越宽的马路,将本来宽绰的河面挤压得越来越逼仄,差一点,它就被
填平了,盖上楼房或者修成马路。
③拐了一道弯,它流经城市最繁华热闹的地段。
④他负责清捞这段河道的垃圾。
⑤每天清晨,他从回澜桥划着小船顺流而下,用特制的网兜打捞水面上的漂浮物。临近中午的
时候,到达终点惠济桥。河水继续南流。船舱里,满载打捞上来的垃圾,再由清洁车转运到垃圾处
理场。他则将清空了的小船,划到惠济桥的桥肚下,然后从厚厚的布兜里掏出饭盒,开始他的午餐。
那是老婆一大早为他准备好的,还有余温。沿岸有很多家饭馆酒楼,对着河道的油烟机,“呼呼”
地喷出来一股股浓烈的味道,掩盖了他的饭菜味儿。
⑥靠在船上打个盹,他开始往回划。逆流,虽然水不急,但还是必须一边划一边打捞。水面上,
永远有新的漂浮物—树叶、塑料袋、香烟盒、矿泉水瓶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在网兜后面,他
加了一小块木板,这样就既便于打捞又能当作木划子。偶尔有一两块垃圾,从另一侧偷偷地溜过去。
如果没能兜住它们,他就会让小船顺着水流倒回去,用网兜将它们拦截住。这让他产生一点点成就
感。他很得意地笑了两
声。他不善言辞,一着急便有点语无 (lún)次。这是他一天中第一次发出声音,没人能听得见。
⑦但还是有人注意到他。高高的岸上,一对情侣在河边散步。女孩看见了他,惊喜地对男孩说:
“快看,有人在河里划船呢,真是太浪漫了。”她一边嚷着,一边挥着手机,让男孩帮她拍照。“一
定要把小船拍进去哦。”女孩嘱咐男孩。男孩都囊着:“有什么好拍的!”一边不情愿地摁下了快
门。
⑧他继续打捞着水面上的垃圾。这条河,以前要宽多了、清多了,可以驶很大的船,曾经还有
几个热闹的码头。可是现在,它更像一条臭水沟。
⑨有时候划累了,他会停下来,抬头往上面看看。两侧都是高楼,热闹的街区里熙来攘往,是
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带。他只带女儿去过一次,那次是女儿放暑假,和同村的几个孩子一起进城看
望父母。在那家最大的商场,他咬咬牙,给女儿买了一个新书包。女儿开心得不得了,但又担心地
问他是不是很贵。他告诉女儿,他就在这附近上班,挣得的钱可以买很多书包。有一天,女儿搭同
村一位叔叔的便车又来到这座城市,满心欢喜地让叔叔带她到父亲工作的地方。远远望见那条小船
上熟悉的、正在忙碌着的身影时,她怔住了……那之后,他再问女儿想要什么文具,女儿总说文具
够用了,她什么也不要。
⑩一天中,他最开心的事情,是在水面上偶尔看到意一两条小鱼,摇曳着小尾巴,追着树叶。
难得在这条河里看到鱼了。他不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是被水流带下来的,还是不小心迷了路? 他
很高兴在这条逼仄的河道里,除了他,还有另外的生命。他也替它们揪心,自己忙完了一天的活儿,
还能爬上岸,回到租住的小屋,而它们还能不能游到城外那干净的水域呢?
⑪
天黑之前,他会回到回澜桥,船舱里,又装满了从水面捞上来的各种垃圾。等垃圾运走了,
他将小船拴牢,直起身来。刚刚清理过的河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光与影的碎片随着水波荡漾。他看
了一眼这景象,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转眼消失在车流中。
⑫
没有几个人认识他,可他并不感到孤单。每天从早忙到晚,他没有怨言。他把劳作当成天经
地义的事情。
⑬
这条河穿过我所生活的城市。你是否留意过,也有另一条河从你的城市穿过?这个人,住在
我所生活的城市。你是否留意过,也有另一个“他”在你的身边生活? (本文有改动)
17.(1) 在括号内给相应的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2
分)
宽( ) 语无 lún()次
(2)根据文意解释第
⑫
段中“天经地义”一词的意思:(1 分)
18.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清道夫”是一个怎样的人。(4 分)
19.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9 分)
它在入城之前,九曲十八弯,清亮如镜。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当它终于挣脱而出的时候,已经
完全看不出它当初的模样,混沌、污浊,散发着连它自己都无法呼吸的怪味。
20.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
⑬
段文意的理解。(4 分)
21.第⑨段写道:“远远望见那条小船上熟悉的、正在忙碌着的身影时,她怔住了……
结合文意,写一段文字,描写女儿此时的心理活动。(不超过 60 字)(4 分)
【参考答案】
17.(1)chuò 伦 (2 分,每处 1 分) (2)天经地义:非常正确、不容置疑。(1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
分)
18.要点:①任劳任怨;②尽职尽责;③平凡卑微;④心地善良;⑤关爱家人;⑥情感细腻;等等。(共 4
分。每点 1 分, 答出 4 点即可得满分)
19.(3 分)从修辞方法、用词等角度,任选其一作具体分析。解析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的能力。首
先分析该句的语言特点:画线句用了对比手法,将河穿城前后进行对比;还用了比喻、拟人修辞,如
“清亮如镜”“挣脱……看不出……无法呼吸”;此外,句式长短交错。然后据此分析这样写的表达
效果即可。
20.要点:这句话是说,我们身边也有像“城中河”这样的河流和像“清道夫”这样的人,却往
往被我们忽略,(2 分) 作者以此提醒人们保护身边环境,关注身边那些平凡卑微而默默奉献的人。
(2 分)(共 4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21.(4 分)内容符合文意,符合人物性格特点 2 分;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1 分;语言流畅 1 分。
超字数酌情扣分。
解析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首先要分析上下文,这样才能使补写的人物心理符合语境。
上文写女儿看着父亲熟悉、忙碌的背影,怔住了,为什么呢? 此时她心情怎样? 下文写女儿“总说
文具够用了,她什么也不要”,女儿为什么不要了呢? 此时心情怎样? 根据这样的分析:再组织语
言写出女儿此时的心理活动就不难了,也不会写偏了。
芦苇花的精魂
扶 云
① 芦苇花随风飘逸,那一片片的风景,摇曳在家乡的冬春季节。
② 我站在芦苇荡旁边,眼看、心感,总觉得芦苇花有一种说不清的精魂在那里飘拂。真的,
很少有植物的花带给人这种感觉,即便是飒飒秋菊也要输给芦苇花。秋菊还是带有些艳的颜色,芦
苇花的朴素与柔细像极了母亲,历经沧桑,还是那般亲切,她浑浊的老眼透溢出慈祥的光芒。
③ 芦苇花内里,最深邃的那份情感,魂系着芦苇荡的仁心雄魄。细想下去,天地造芦苇,这
苇却不尽是干瘪,虽然它腹中空洞,却诠释了“空也是富有”的极妙哲理。这也许有些难懂,“空”
与“有”本是相反的两极,怎么能搞在一起?但及待芦苇抽出了芦苇之花,我才真正懂得芦苇的气
质——心那般空,爱是这般厚。
④ 芦苇的心间啊,盛着一片天,它怕这个天太空寂,慢慢捧出充满质感的芦苇花。这花似人
生的彻悟,在黄叶与绿叶中间绽放一种白发苍苍的弧度美。
⑤ 我心中不由一惊,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画面更让人感受到冬野之真味了……有什么植物能把
毛茸茸的花,撑过一个又一个清冷的黄昏,与寒冬深情地去握手,你来说一说?请不要讲,潇潇冷
雨打沧桑,呼呼寒风吹断肠。整个芦苇荡,已然跨越清冷,不知是芦苇花温暖了残阳,还是落日渲
染了荻花美。
⑥ 我想起一个女性朋友,在遭遇身体误诊、丈夫背叛、失去女儿的苦难后,她的心没有灰暗
甚至死去,却用自己的爱去温暖一个又一个孤儿。她说,在爱中学会爱,自己很像一捧芦苇花。我
听后,在泪眼模糊中,突然感到了芦苇花人性的甜美。
⑦ 这让我想起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坚守,
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感染了病毒被隔离治疗,他说:“我怕得哭了。”当时,分身乏术的张定宇不
能陪在妻子身旁,有时一连三四天都看不上妻子一眼。谈到自己的渐冻症,张定宇却没有半点害怕。
但他说,在开车去看妻子的路上,自己害怕得哭了,心里怕失去她。所幸,妻子感染后已经康复。
⑧ 就像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一样,张定宇的双腿已开始萎缩,全身会慢慢失去知觉。他对
时间特别敏感,因自己的身体会渐渐被这种罕见的病魔“冻”住。他曾说,自己跑得更快,才能跑
赢时间,一定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⑨ 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像张定宇一样,如同一面面旗帜,站在芦苇荡的那头遥遥照耀而
来,拉出一片片暖意,一点点在我的心扉展开,似有一个声音在呢喃和诉说,一点一点地将生命的
抗争用毛笔在天地间一笔一画地写着、写着,像慢镜头一样。每年三月烧芦苇做草木灰,触目即是
的芦苇花颜将不复存在,过去的艰涩和荣光只有芦苇根知道。
⑩ 有人说,秋天芦苇花开了,就意味着生命光华铺射,那便是高峰闪现。内心质朴的人们,
一直把芦苇花装在心头,阳光不断透过指缝进入瞳孔,似乎新苇在眼前努力地生长。
(选自《意林》,有删改)
1.文章以芦苇花贯穿全文,为何在第②段写到菊花?请简要分析。(3 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 分)
整个芦苇荡,已然跨越清冷,不知是芦苇花温暖了残阳,还是落日渲染了荻花美。
3.作者为什么要把张定宇比作“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请结合文本分析。(4 分)
4.本文题为《芦苇花的精魂》,请简要概括芦苇花的“精魂”体现在哪些方面。(4 分)
5.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空也是富有”的理解。(4 分)
【文本简析】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写了芦苇花具有的“精魂”:像母亲般朴素与柔细,永远让人感到亲切
和慈祥;诠释了“空即富有”的哲理;表现出在爱中去爱人的人性甜美;展现出对生命的抗争精神。
结合“我”的女性朋友、张定宇医生等人的事迹,文章借物抒情,讴歌了具有“芦苇花”精神那样
坚韧品质、给人带来温暖的奉献精神的人。
【阅读指导】
1.【考点】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答题指南】文章第②段写到菊花,是把“芦苇花”与“秋菊”作对比,其作用可结合本段文字中
的“芦苇花的朴素与柔细像极了母亲,历经沧桑,还是那般亲切,她浑浊的老眼透溢出慈祥的光芒”
分析,从情感的角度看,也表达了作者对芦苇花的喜爱。本题也可以从衬托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把芦苇花与秋菊作对比,突出芦苇花的朴素和柔细,点明了芦苇花带给作者亲切感觉
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芦苇花的喜爱。
2.【考点】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方法引路】这类试题,要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
【答题指南】语句“整个芦苇荡,已然跨越清冷,不知是芦苇花温暖了残阳,还是落日渲染了荻花
美”的意思是:因为有“芦苇花”和“落日”的映衬点缀,使得整个芦苇荡给人带来温暖和美好,
让人们感受到的不再是“冬天的清冷”。作答时抓住“清冷”“温暖”“美”三个词语分析。
【参考答案】芦苇花和落日互相点缀,因此芦苇荡是温暖和美丽的,没有人们一般印象中冬天的清
冷。
3.【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答题指南】本题要抓住芦苇花和张定宇之间的相似点进行分析作答。阅读文章第⑧⑨段可知,张
定宇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与罕见的病魔进行抗争,与时间赛跑,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而芦苇
花要在每年三月烧做草木灰,初春挺立的芦苇花所展现的是其对生命的最后抗争。从中可以看出:
“芦苇花”“张定宇”都展现出了对生命的抗争和顽强品质。所以作者说“张定宇”就像初春的芦
苇花一样。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每年三月芦苇要烧做草木灰,芦苇花颜将不复存在,初春挺立的芦苇花展现的是生命
的最后抗争;张定宇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与时间赛跑,就像初春的芦苇花一样;赞美了张定宇坚韧顽
强的品质。
4.【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答题指南】本题可结合“芦苇花的朴素与柔细像极了母亲,历经沧桑,还是那般亲切,她浑浊的
老眼透溢出慈祥的光芒”“天地造芦苇,这苇却不尽是干瘪,虽然它腹中空洞,却诠释了‘空也是
富有’的极妙哲理”“在爱中学会爱,自己很像一捧芦苇花……突然感到了芦苇花人性的甜美”“初
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一点一点地将生命的抗争用毛笔在天地间一笔一画地写着、写着,像慢
镜头一样”等内容概括作答。
【参考答案】像母亲般朴素与柔细,永远让人感到亲切和慈祥;诠释了“空即富有”的哲理;表现
出在爱中去爱人的人性甜美;展现出对生命的抗争精神。
5.【考点】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答题指南】针对题目中“空也是富有”的理解,结合文章中的“芦苇花的气质——心那般空,爱
是这般厚。芦苇的心间啊,盛着一片天,它怕这个天太空寂,慢慢捧出充满质感的芦苇花”可概括
出芦苇的爱是深厚的,其表现出的精神是富有的。由此,联想现实生活中的那些身份卑微,生活在
困境中,却表现出来的是人间大爱的人来阐释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参考示例:芦苇的腹中是空洞的,却怕天太空寂,捧出自己的花来陪伴天,它的爱是
深厚的,因此它的精神是富有的。正如社会中的一些人,虽然身份卑微、物质贫乏,或身处逆境,
却拥有一颗大爱之心,精神无比富有。
《烽火台的诉说》
①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就需要共同抵御洪水、野兽等灾害和天敌,这时就少不了彼此沟通和协
作。在远古时期,由于没有文字,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靠声音和肢体语言;在我国的殷商时
期,出现了“击鼓传声”的通信方式;后来人们开始兴建烽火台,出现了用火光和烟雾传递信息的
办法。
②今天,人们在游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依然可以看到修建在制高点上、形似碉堡的方形
建筑,那就是烽火台。不过,烽火台的历史要比长城还要久远。
③一般来说,我国历史上的烽火台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在周朝时,中央与各诸
侯国都在边疆或通往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哨兵一
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接应,同御外敌。
④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烽火戏诸侯。故事片说
的是荒淫无度的周幽王自从得到美人褒姒之后,便整天想尽办法来博得褒姒开心一笑,可美人一直
无动于 (zhōng)。有个近臣献计说,当年先王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在骊山之巅建有 20 余处烽火
台,每当有贼寇侵犯时,烽火台便点火示警,火光、烟雾直冲霄汉,甚为壮观。附近诸侯见此情景,
无不发兵相救。这些年为,天下太平,已多年不见烽火点燃,如果君王偕王后同游骊山,夜举烽火,
这时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昏庸的幽王居然听从了这位近臣的馊主意,其下场
我们也都知道了,周幽王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
⑤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经终结。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设规
模更大了,使用规则也进一步完备了。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燧”的烽火台,在边陲重镇和交通
要道上随处可见。今天,在新疆库车县境内,还留存着一座汉代烽燧,其雄伟的气势可使我们约略
窥见当时烽火通信的盛状。那时,烽火台的使用也有了较为完备的规则。白天发现有外敌入侵时,
哨兵就在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看见,人们称之为“狼烟”或“烽
烟”;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点燃的烽火还可以悄悄告诉你一些简单的信息:放一道烽火,
表示入侵者在 500 人以下;放两道烽火,则表示入侵者在 500 人以上。
⑥在古代,烽火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烽火出现,便意味着战争来临。南朝吴均有诗句“羽
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大意是说军情文书从边疆传来,报警的烽火像萤火虫一样乱飞;唐代大
诗人杜甫的《春望》中也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这些都是当时紧张气氛的生动写
照。
⑦之所以在战争中使用烽火,是因为它传递信息的速度很快。汉武帝时,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
大军出征匈奴时,就以烽火作为进军信号。据《汉书》记载,仅一天时间,烽火信号便可以从当时
的河西(今甘肃省)传到辽东,途经千余里。
⑧用烽火报警的通信方式一直延续了多个朝代,直至清朝末年。随着电报、电话等现代通信方
式的出现,古老的烽火通信终于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
(取材于陈芳烈的作品)
1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并解释这个词语。(2 分)
释义:
12.结合全文,简要说说我国“烽火通信”方式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3 分)
13.第⑤段和第⑦段中两个加点的词语分别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加以分析。(4
分)
⑴悄悄告诉:
⑵据《汉书》记载:
14. 第⑥段和第⑦段人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结合其内容加以分析。(3 分)
15.作者在说明过程中或讲述故事,或引用诗句,请任选一个方面,请举例分析其作用。(3
分)
11.衷(1 分) 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说出大意即可,1 分)
12.答案示例:(大约)西周时期,烽火台出现;汉代,烽火台建设规模更大,使用规则进一
步完善;清朝末年,延续使用多个朝代的烽火通信方式消失。
13.答案示例:⑴“悄悄告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烽火台”拟人化,(1 分)体现出
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1 分)。⑵“据《汉书》记载”说明烽火一天传递千余里的说法是有
据可查的(1 分),体现出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1 分)。
14.答案示例:不能。因为第⑥段说明烽火与战争紧密相连这一现象(1 分),第⑦段解释其
原因(1 分),两段之间体现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关系,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1 分),所以不
能调换。
15.答案示例 1:文中讲述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1 分),(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
体说明烽火台在古代战争中的报警作用(1 分)。这亲写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
答案示例 2:文中引用吴均的诗句“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杜甫的诗句“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1 分),(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实地说明在古代烽火是与战争密切相
连的(1 分)。这样写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可读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
老头子的固定电话
①爸爸喜欢我叫他老头子。他经常搬出纪晓岚的名言: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经
纶满腹之谓子。其实,他 169cm 的身高只能算是立地,万寿无疆不过是个愿望。至于满腹经纶,
还是换成“满腹唠叨”比较好。
②那天,我和我先生一起去看望他。老头子自己做了一桌菜,烫了一壶老酒。两杯酒下肚,话
就来了。他先抱怨了水果越来越难吃,又评价说当前的国际局势真乱,而后谈到了家里的固定电话。
他说:“也不知道是谁把咱们家的号码给卖了,天天有人打骚扰电话,什么地产公司啊,旅游公司
啊,有时候早晨五点钟就打过来!”
③我说:“那就把固定电话断了吧。”老头子瞥了眼放在沙发旁的电话机,咂了咂嘴巴说:“还
是留着吧,家里有个电话,才像一个家。”
④先生说:“老爸真是个念旧的人呢。”
⑤我先生是台南人,在上海做生意。老头子还算比较宽容地接纳了他。结婚前,老头子嘱咐他
说:“我女儿在家很受爱的,十指不沾阳春水,嫁过去,你不要欺负她。家务么摆个样子就好了,
不要让她真做。”先生说:“爸爸,你放心吧,我也舍不得的。”
⑥婚礼之后回到上海,我给老头子放结婚录像,他看到我按台南的风俗跪拜给公婆奉茶那一段,
眼泪忽然就下来了。我说:“这么大年纪了,哭什么呀?”没想到老头子跺着脚,抹着泪说:“我
女儿哪里遭过这样的罪哦,那天我等了一夜都等不到你电话,就知道你嫁人后肯定受委屈了。”
⑦我觉得他有点矫情,又忽然有些感动。原来我出嫁那天,父亲竟然一夜未眠。
⑧后来,我给老头子买了部有答录功能的电话机,老头子很是喜欢。他的自动回答,好像只录
给我一个人。他说:“囡囡啊,是你伐?我现在不在家。不是去锻炼,就是去买菜了,一会就能回
来,听到嘟的一声,把你要说的话留下来好了。”
⑨每次听到,我都会笑。
⑩我怀孕后,老头子要接我回家养胎。他喜滋滋地整理出客房,买了新被褥。不过,第一胎,
婆婆还是希望生在台南老家。为此,我和先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之后,我给老头子打了电话,听
着他的声音,满心委屈涌出来。可是讲给他有什么用呢?他也只能是一个人陪着乱操心。于是我说
台南的空气很好,水果味道香甜,这里一切都好。
⑪
我们聊了很久,直到无话可聊。要挂电话时,他问:“那个……你还有什么话没说吧?”我
说:“没。”
⑫
一向快言快语的父亲听了,慢慢地说:“空气好,吃得好是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心情
好……我这几天都在家。如果你烦了闷了,就找我老头子说说话。”
⑬
“哪有什么烦闷啊。”我连忙说。“没有更好。”老头子在电话那边笑了。但在电话挂断时,
我听到话筒里传来一声轻轻的叹息。
⑭
女儿一岁的时候,我带着她回到上海。那天老头子一直在笑。喝了酒,话就多了。他拉着我
先生说:“我跟你讲,你不要以为你在台湾,我就没办法了。你要再敢欺负我女儿,我做鬼也不会
放过你。”当时先生听了哈哈大笑,回程的路上却有些不悦,诘问道:“咱们吵架的事,你和他说
干什么?”
⑮
“我从来没说过。”“那他为什么对我说这种话?”我靠在车窗上,有点懒得回答。我说:
“等女儿长大,你或许会懂吧。”
⑯
一年后,老头子突发急性肺栓塞去世。人走得很快,没什么痛苦,我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先生帮我办的后事,十分风光。老头子的那套房子,先生建议我把它卖掉,我没同意。先生说:“那
把固定电话拆了吧,又没有人用。”我说:“先留着吧。”
⑰
去年年底,因为种种积蓄已久的矛盾,我和先生的感情终于走到尽头。痛苦之余,我却迟迟
没有下定决心离开他;我更舍不得的是女儿,不忍心让她吃苦;然而留在这个家里一直委屈自己,
我又怎能甘心?……
⑱
除夕那天晚上,我翻来(fù) 去地睡不着,拨了那串熟悉的号码。铃声响了几声,就听到
了老头子的声音传过来:“囡囡啊,是你伐?我现在不在家。不是去锻炼,就是去买菜了,一会儿
就能回来,听到嘟的一声,把你要说的话留下来好了。”
⑲
这声音给我慰(jiè) ,让我冰冷的心一下子暖和起来。
⑳
老头子说得没错。家里有个固定电话,你至少还有一个家。
16.在括号内给相应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3 分)
诘问( ) 翻来 fù 去 慰 jiè
17.文章围绕“老头子的固定电话”主要写了 6 件事,请结合表格中的提示,简要概括出其余
的 4 件事。(4 分)
段落 内容概括
②—④ 事件①:父亲抱怨受到固话的骚扰,却不同意拆除它。
⑥—⑦ 事件②:父亲没等到我新婚夜的电话,认为我受了委屈。
⑧—⑨ 事件③
⑩—
⑬
事件④
⑯
事件⑤
⑱
—
⑲
事件⑥
18.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矫情”和“感动”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 分)
我觉得他有点矫情,又忽然有些感动。
⑴矫情:
⑵感动:
19.第
⑫
段中的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表达很形象,情感很丰富。请认真品味,任选其一加以
品析。(4 分)
一向快言快语的父亲听了,慢慢地说:“空气好,吃得好是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心情好……
我这几天都在家。如果你烦了闷了,就找我老头子说说话。”
20.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3 分)
答案:
16.jié 覆 藉
17.答案示例:事件③:父亲用我买的答录电话为我录音。事件④:我和先生争吵后,父亲在
电话中感到我受了委屈。事件⑤:父亲去世后,我不同意拆除固定电话。事件⑥:除夕夜,父亲的
电话录音暖和了我的心。
18.答案示例:⑴矫情:年老的父亲看到录像中我跪拜给公婆奉茶,心疼得跺脚、落泪;这些
表现与他的年龄不符,显得有些夸张。(2 分)⑵感动:我出嫁那天父亲一直没有等到我的电话,
以为我受了委屈,一夜未眠;他对我的牵挂和疼爱让我心生感动。(2 分)
19.答案示例 1:“慢慢”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此时说话的情形,与“一向快言快语”形成对比
(2 分);表现出父亲说话时父亲的情感,体现了父亲对“我”的担心、牵挂和疼爱等情感(2 分)。
答案示例 2:画线句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形象地写出父亲欲方又止的情形,他感受到了“我”
受了委屈,却不愿直接说出(2 分);表现子网父亲说话时复杂的情感,体现了父亲对“我”的担
心、牵挂和疼爱等情感(2 分)。
20.答案示例:结构上:收束全文,与题目(或“第③段”)照应。(1 分,答出一点即可)
内容上:深化中心,赞美细腻而深沉的父爱,表达了“我”对家的珍惜和对父亲的思念、感激
之情。(2 分)
《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
——张领域
① 有人曾说:中国总是被这群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群勇士中,一定有一个叫钟南山的人。
② 钟南山骨子里的“刚”,从小就埋下了。12 岁那年,他偷偷找来一把大伞,从三楼一跃而
下,幻想像武侠片中的豪杰一样凌云腾空。没想到,伞边翻卷,支撑力不足,钟南山狠狠地摔在草
地上,瘫坐了一个多小时,一声不吭地爬了起来。
③ 成年之后,钟南山投入到了医学行业。1971 年他刚进入广州第四人民医院时,是医院里功
底最差的大夫。因为一次医疗诊断失误,他被科室的医师们揶揄嘲讽,他羞愧难当,每天见缝插针
地开始了医学术语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几个月内,他写下了 4 大本医疗工作笔记,暴痩 24 斤,很
快胜任了临床工作。
④ 43 岁时,他通过了选拔考试,赢得了到英国留学的机会。当时,中国医生没有资格直接参
与临床手术,钟南山只能做一些查房、参观实验的边角活。他知道,只用眼睛看根本不能做出成绩,
导师也不看好他,只允许他待满 8 个月。钟南山不服气,决定改变局面。为了观察真实的实验过程,
他在自己身上抽血 30 多次,记录好实验数据;为了研究“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的课题,他狂吸
一氧化碳。要知道,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高达 22%,就相当于连抽 60 支香烟。他成功了,不仅证
实了导师的演算公式,还指出了推导的不完整性。导师心服口服,告诉钟南山:“你想待多久都可
以。”毕业时,英国一家大学极力挽留钟南山,希望他在皇家医院工作,钟南山则执意要回国。导
师弗兰里给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写信,热情赞扬钟南山:“我从未遇到过一个学生,像钟医生这样勤
奋,合作得这样好, 这么有成效。”
⑤ 钟南山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我终于让他们明白了,中国人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我第
一次感觉到做中国人的骄傲。”从此他成长为一个敢医敢言的“钢铁直男”,在医学的荆棘丛里走
出一条坦途。
⑥ 钟南山这个名字,曾和“非典”连在一起。那一年,他担任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医疗专家
组组长,一下被推上“非典”战场的最前沿。当时,官方将“非典”病原确定为衣原体,称“非典”
已经得到控制,是他站出来揭开真相:“衣原体很容易治疗,我试过治疗了,根本没有用。病情还
在扩展,连医护人员都被感染了,怎么能说是控制了?”两个月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引起“非
典”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变种。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又是他,首先披露十几名医务
人员被感染,病毒存在人传人的现象。
⑦ “人最可贵的是讲心里话,心里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你拿出来批判也没关系,只要能够启发
大家思考就达到目的了。”钟南山一生铿锵刚直,不相信盲目的传言,不屈从所谓权威,只相信实
践和时间检验过的真理。这样一个刚的猛士,心底却藏着极致的温柔。
⑧ “非典”刚开始时,广州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急剧增多,连一些医生也开始对“非典”病人
避之不及,明知病毒极强,钟南山还是挺身而出:“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亲自给每个
病人量体温,不放过每一个观察的机会。曾连续工作 38 小时未合眼,直到病倒在床。为了不影响
同事和病人的情绪,他隐瞒了病情,悄悄回家治疗。几天后,身体虚弱的钟南山回到研究所,尽管
他连东西都拿不稳,还是让同事帮他穿戴好口罩、大褂、帽子,随后就往病房冲,等着他的病人立
刻就认出来:“我意识模糊,但我知道是他,我的心踏实了下来。”武汉疫情凶猛,他叮嘱大家“没
有特殊情况,不要出门”,自己却毅然踏上去往武汉的列车。历经多少疫情,被疲倦和疾病百般折
磨,他都不曾落泪,却在听闻武汉街头无数市民齐声高唱国歌的消息时,眼眶泛红,哽咽失声。
⑨ 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
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⑩ 钟南山,就是那刚硬坚强、永不弯折的中国脊梁。
(改编自微信公众号。原题为《抗击新型肺炎的神人,钟南山:中国脊梁,国士无双!》)
1.文章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4 分)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钟南山的形象。(4 分)
3.作者为何不用“钟南山传”而用“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作为文章标题?请简要分析。(4 分)
4.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结合文本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给替我们负重
前行的鲁迅、毛泽东、习近平和钟南山写一段感谢词。要求:不少于 50 个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手法。(5 分)
【链接材料】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
【阅读指导】
1.【考点】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
【方法引路】解答时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对原句进行加工概括,概括要全面,格式一般是谁的
什么事或谁怎么样,语言要简明准确。
【答题指南】第②段,12 岁那年,他从三楼跳下来;第③段,他在广州第四人民医院努力学习,胜
任了临床工作;第④⑤段,他在英国留学,在自己身上做实验,获得导师的挽留和称赞;第⑥段,
他在“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来临时,站出来揭开真相;第⑧段,他带病工作,却温柔对待病
人,他听到武汉市民唱国歌哽咽失声。
【参考答案】⑴12 岁就敢从三楼跳伞。⑵在广州第四人民医院努力学习专业。⑶在英国留学为获取
第一手资料,用自己做实验,得到了导师的挽留和极力称赞。⑷在“非典”“新冠肺炎”时,勇敢
地揭露真相。⑸带病工作,温柔对待病人。⑹听到武汉市民唱国歌哽咽失声。
2.【考点】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方法引路】作答时可以从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叙述的事件和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去分析,
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答题指南】第②段,他 12 岁时,从三楼跳下,说明他刚勇;第③④段,他在广州第四人民医院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在英国留学为获得第一手资料,用自己做实验,说明他对待医学刻苦钻研、坚
韧执着;第⑤段,他写在日记里的话,说明他有爱国精神;第⑥段,他在“非典”“新冠肺炎”时,
勇敢地揭露真相,说明他正直,敢讲真话;第⑧段,他冲在抗“非典”一线,说明他爱岗敬业,具
有奉献精神;他听到武汉市民唱国歌哽咽失声,说明他内心柔软。
【参考答案】答题要点:刚勇执着、刻苦钻研、爱岗敬业(奉献精神)、爱国情怀、正直而真诚(敢
讲真话,内心柔软)。
【评分标准】本题满分 4 分。要求结合事例总结钟南山的性格,答对任意 4 点给满分,只概括无分
析给 2 分。
3.【考点】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
【方法引路】一般来说,标题有两层含义,表层含义指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
指标题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
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
含义。
【答题指南】此题要分析两个题目的不同效果。“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使用的是比喻手法,把钟
南山比作“中国脊梁”,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永不折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钟南山坚韧
执着和对国家的责任担当。如果用“钟南山传”为题,只能表明文章内容是记叙钟南山的生平事迹,
不能揭示出人物的精神,表现力不强。
【参考答案】“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使用比喻手法,将钟南山比作中国脊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钟南山的家国担当,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永不折服”突出钟南山的刚毅执着。用“钟南山传”
为题,只表明文章内容是记叙钟南山的生平事迹。
4.【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方法引路】要求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感受。
【答题指南】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评分标准】本题满分 5 分。能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的内容,有针对性,给 2 分;能表达感激之情
给 1 分;用到一种修辞方法给 1 分,修辞得体、语言流畅给 1 分。
《雪山的长夜》——迟子建
午夜失眠,索性起床望窗外的风景。
以往赏夜景,都不是在冬季。春夜,我曾望过被月光朗照得荧光闪闪的春水;夏夜,我望过一
叠又一叠的青山在暗夜中呈现的黝蓝的剪影;秋夜,曾见过河岸的柳树在月光中被风吹得狂舞的姿
态。只有冬季,我记不起在夜晚看过风景。也难怪,春夏秋三季,窗户能够打开,所以春夜望春水
时,能听见鸟的呜叫:夏夜看青山的剪影时,能闻到堤坝下盛开的野花的芳香;秋夜看风中的柳树
时,发丝能直接感受到月光的爱抚,那月光仿佛要做我的一绺头发,从我的头顶倾泻而下,柔顺光
亮极了。而到了寒风刺骨的冬季,窗口就像哑巴一样暮气沉沉地紧闲着嘴,窗外除了低沉的云气和
白茫茫的雪之外,似乎就再没什么可看的了了。
雪山东侧的那簇灯火先自消失了。是凌晨一时许了,想必挖沙人已停止了夜战,歇息去了,而
南侧的那簇灯火仍如白莲一样盛开着。我盯着那灯火,就像注视着挚爱的人的眼睛一样,以往归乡,
我在小路上散步总是有爱人陪伴。夏季时,我走着走着要停下脚步,不是发现野粟子了,就是被姹
紫嫣红的野花给吸引住了。我采了野果,会立刻丢进嘴里。爱人笑我、是个“野丫头”。有时蚊子
闹得凶狂,我就顺手在路边折一根柳枝,用它驱赶蚊子。而折柳枝时,手指会弥漫着柳枝碧绿而清
香的汁液。那时我觉得所有的风景都是那么优美.恬静,给人一种甜蜜、温馨的感觉。可自从爱人
因车祸而永久地离开了我,我再望风景时,那种温暖和诗意的感觉已荡然无存。当我孤独一人走在
小路上时,我是多么想问一问故乡的路啊:你为什么不动声色地化成了一条绳索,在我毫无知觉的
时候扼住了他的咽喉?你为什么在我感觉最幸福的时候化成了一支毒剑,射中了我爱人的那颗年轻
的心?青山不语,河水亦无言,大自然容颜依旧,只是我的心已苍凉如秋水。以往我是多么贪恋于
窗外的好山好水,可我现在似乎连看风景的勇气都没有了。
我很庆幸在这个失眠的冬夜里,又能坦然面对窗外的风景了。凌晨两点多,南侧雪山的灯火也
消失了。三座雪山没有因为灯火的离去而黯淡,相反,它们在星光下显得更加的挺拔和光华。当你
的眼睛适应了真正的黑暗后,你会发现黑暗本身也是一种明亮。仰望天上的星星,我觉得它们当中
的哪一颗都可以做我身边的一盏永久的神灯。而先前还如花一样盛开的人间灯火,它们就像我爱人
的那双眼睛一样,会在我为之无限陶醉时,不说告别,就抽身离去。雪山沐浴着灿烂的星光,焕发
出一种孤寂之美。那隐隐发亮的一道道雪痕,就像它浅浅的笑影一样,温存可爱。凌晨四时许,星
光稀疏了,而天却因为黎明将至呈现着一股深蓝的色调,雪山显得愈发得壮美了。我想我在望雪山
的时候,它也在望我。我望雪山,能感受到它非凡的气势和独特的美;而它望我的房屋,是否只是
一头牛的影子?而我只是落在这牛身上的一只飞蝇?
我还记得 1998 年河水暴涨之时,每至黄昏,河岸都有浓浓的晚雾生成。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望
见爱人从小路上归家。他的身后是起伏的白雾,而他就像雾中的一棵柳树。那一瞬间,我有一股莫
名的恐慌感.觉得这幻象一样的雾似乎把爱人也虚幻化了,他在雾中仿佛已不存在。现在想来。死
亡就像上帝撒向人间的迷雾,它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它能劫走爱人的身影,但它奈何不了这巍峨
的雪山。有雪山在,我的目光仍然有可注视的地方,我的灵魂也依然有可依托的地方。
我感谢这个失眠的长夜,它又给予了我看风景的勇气。凌晨的天空有如盛筵已散,星星悄然隐
去了,天空只有一星一月遥遥相伴。那月半残着,但它姿态袅娜,就像跃出水而的一条金鱼。而那
颗明亮的启明星,是上帝摆在我们头顶的黑夜尽头的最后一盏灯,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
光明中。
11.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川是什么?(4 分)
1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6 分)
13.作者对风景的态度有哪些变化?其原因是”么?请简要概括。(7 分)
14.著名散文评论家红孩说:“在唯关的前提下,散文无外乎有三种成分:第一,提供多少情感含
量;第二,提供多少文化思考含量;第三,提供多少知识含量。”请结合文章探究本文提供的是哪
种“含量”,并简要陈述。(8 分)
【参考答案】
11.①呼应文题,紧扣“长夜”并与结尾相呼应;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引起下文,引出下文
对冬日风景的描绘;④为下文写午夜怀念爱人做伏笔。(1 点 l 分,答对 3 点 4 分)
12.运用了拟人、比喻、反问的修辞。(答对 2 种修辞就给 2 分)生动地写出了对爱人离去的震惊
和倍感突然,强烈地表达了失去爱人的巨大悲痛和对命运无常的怨恨。(答对任何 2 点都可以给 3
分)
13.贪恋风景——没有看风景的勇气——坦然看风景。原因是和爱人亲密无间时看什么都是美好的,
所以贪恋;爱人不幸出车祸去世后,就没有了看风景的勇气;雪山的长夜让作者再次领悟到了生命
的美好,燃起了希望,看到了光明,又能坦然看风景了。(态度变化 2 分,原因 3 分)
14.第一种:①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如“雪山沐浴着灿烂的星光,焕发着一种孤寂之美”;②对爱
人的无限追思,表现了深沉的夫妻之爱,如作者和她的爱人在那个黄昏的小路上行走的情景;③对
生活的热爱之情,如采野果吃、贪恋风景等。
第二种:①自然是永恒的,生命因领略其美而会得到安宁、永恒;②一切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
人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些失去?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③苦痛过后,生命的枝叶上依然跃动着光的赞
歌:“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中”体现了对生命的感悟和文化的思考。(答出任何一
种即可。每点 2 分,满分 6 分;答第 3 种,如果言之成理,最高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