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
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
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
斤。太宗从之。
大理少卿戴胄驳曰:“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夫臣子之于尊极,不
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
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
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驳奏日:
“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
太宗乃免校尉之死。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长孙无忌尝.被召
(2)太宗从.之
(4)校尉缘.无忌以致罪
(3)误不如.法者
2、请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校 尉 不 觉 无 忌 带 刀 入 内 同 为 误 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
②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戴胄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答
1、(1)曾经(2)听从(3)按照(4)因为
2、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
3、(1)臣子对于君王,不能称为失误。
(2)怎么能够因为无忌是国家的亲戚,就想要变动法律呢?
4、①刚正不阿/ 执法公正 戴胄认为封德彝对守门校尉和长孙无忌的判罚轻重失当,
所以固请复议。
②敢于直谏/ 不畏权贵戴胄不怕得罪太宗和长孙无忌,也要为守门校尉的判决发声。
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曾经被皇帝召见,没有解下佩刀进入了东上阁门。出阁
门后,监门校尉才发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论,因监门校尉没有发觉,罪应处死;长孙
无忌误带刀入内,应处做苦役二年,罚铜二十斤。唐太宗听从这样处置。
大理少卿戴胄反驳说:“校尉没有发觉,长孙无忌带刀入内,同是错误罢了。臣子对
于皇帝,不能称作错误,依据法律说:供皇帝用的汤药、饮食、舟船,失误不合法律的,
都处死。陛下如果记取长孙无忌的功劳,就不是司法部门所能判决的;如果应当根据法令,
罚铜不是合理的。“太宗说:“法律不是我一个人的法律,是天下的法律,怎么能因长孙
无忌是皇亲国戚,便要枉法呢?”再命令议论定罪。封德彝如当初一样坚持定议,太宗将
听从他的定议,戴胄又反驳上奏说:“校尉因为长孙无忌而获罪,在法律上应当从轻,如
果给他们的过失错误定罪,那么作为情节是一样的,可是生死立刻不同,因此我坚决请求
考虑。”太宗就免除了监门校尉的死罪。
邹平①李进士匡九,居官颇廉明。尝有富民为人罗织②,门役吓之曰:“【官索汝二
百金,宜速办;不然,败矣!”】富民惧,诺备半数。役摇手不可,富民苦哀之,役曰:
“我无不极力,但恐不允耳。待听鞫③时,汝目睹我为若.白之,其允与否,亦可明我意之
无他也。”少间,公按④是事。役知李戒烟,近问:“饮烟否?”李摇其首。役即趋下曰:
“适⑤言其数,官摇首不许,汝见之耶?”富民信之,惧,许如数。役知李嗜.茶,近问:
“饮茶否?”李颔.之。役托烹茶,趋下曰:“谐⑥矣!适首肯,汝见之耶?”既而审结,
富民果获免,役即收其苞苴⑦,且索谢金。
呜呼!【官自以为廉,而骂其贪者载道焉。】此又纵狼而不自知者矣。世之如此类者
更多,可为居官者备一鉴⑧也。
【注释】①邹平:地名。②罗织:虚构罪名,加以诬陷。③听鞫:接受审问。④按:
审问,审查。⑤适:刚才。⑥谐:和谐,融洽,这里是“成功了”的意思。⑦苞苴:蒲包,
此指馈赠的礼物。⑧鉴:镜子。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官/颇廉明
B.汝/见之耶
C.富民/果获免
D.世/之如此类者更多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若
②嗜
③颔
(3)翻译文中下面的句子。
①官索汝二百金,宜速办;不然,败矣!
②官自以为廉,而骂其贪者载道焉。
(4)请概括这则故事的寓意,并说说讽刺了哪一类人。
参考答案
1.(2 分)D 世之如此类者/更多
2.(3 分)(1)若:你
(2)嗜:嗜好,爱好
(3)颔:点头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若,人称代词,你。嗜,本义,嗜好,爱好。颔,
名词作动词,点头。
3.(4 分)
(1)翻译:大人索要你的二百两金,应该迅速办好,不这样的话,你就要输(官司)
了。(2 分)
(2)翻译:官员自认为很廉洁,但是骂他贪婪的人很多。(2 分)
4.(3 分)本文寓意是为官者不但要洁身自好,更要加强对下属的监管,避免受到下
属蒙蔽,徒背恶名(2 分),讽刺了像李匡九这样的官员(1 分)
解析
第一问:考查文章主旨。“官自以为廉,而骂其贪者载道焉。此又纵狼而不自知者矣”
点明了文章寓意。有些官员自认为清廉,但骂他贪污腐败的人却很多,是因为他们纵容下
属为恶,对下属监管不严。所以,为官者不但要洁身自好,更要加强对下属的监管,避免
受到下属蒙蔽,徒背恶名。
第二问:读文可知,李匡九为官清廉,却因为没有管理好手下的人,导致背负了恶名。
本文讽刺的就是李匡九这样的官员。
参考译文:
邹平有一个进士叫李匡九,做官颇廉洁贤明。曾经有一个富人,被人罗织一些罪名而
送官究治。开堂之前,门役吓唬他说:“当官的想你索取两百两银子,你要赶快回去措办;
不然的话,官司就要打输了!”富人害怕了,答应给一半。门役摇摇手,表示不行。富人
哭哭地哀求他。门役说:“我没有不尽力帮忙的,只怕当官的不允许罢了。等到听审时,
你可以亲眼看到我为你说情,看看当官是不是允许,也可以让你明白我没有别的意思。”
过了一会儿,李匡九升堂审理这个案子。门役知道李匡九早已戒烟,却走到他跟前低声问:
“你要吸烟吗?”李匡九摇摇头。门役马上跑下去对富人说:“我刚才把你的数目告诉他,
他摇头不答应,你看见了吧?”富人相信了,心里很害怕,答应如数送两百两。门役知道
李匡九喜欢喝茶,有走到他跟前小声的问:“你要喝茶吗?”李匡九点点头。门役假托去泡
茶,快步走下来对富人说:“给你说妥了!刚才他点头,你看见了吧?”接着就审理结案,
富人获得了无罪释放,门役就收下了用作贿赂的钱,还向他索取谢金。
唉!当官的自以为廉洁,但是骂他贪赃的人却很多,这是纵狼行凶而自己却不知道了。
世上这类事情更多,可以为当官的人备下一面镜子。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
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
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
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
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
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雾凇沆砀..(________)
(2)拉余同饮.(________)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
2.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何陋之有?
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
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1.(1)白汽弥漫的样子 (2)喝酒 (3)茂盛的样子 (4)寄托
2.C
C 项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都是结构助词“的”。A 主谓之间
的结构助词,起取独作用。B 宾语前置的标志性结构助词。D 代词,代这件事。
3.(1)我勉强(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
水之上的亭子,就是醉翁亭啊!
4.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
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
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狄仁杰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仁杰曰:“太夫人有
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
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相待如初。(孔平仲《续世说》)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 )
(2)乃诣.长史蔺仁基(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
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参考答案
1、(1)派往 (2)到……去
(1)句意:郑崇质被派遣到很偏僻的边疆当使者。使:出使。
(2)句意:于是到长史(官名)蔺仁基。:到...去,拜访。
2、(蔺仁基)因此对李孝廉说:“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
3、表现出狄仁杰的品行影响了他人,侧面衬托出狄仁杰品性的高尚
4、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待,友好相处,尽力帮助他人
参考译文:
狄仁杰做并州(地名)的法曹((官名)。有同僚郑崇质.郑崇质的母亲很老了,而且有
病.郑崇质被派遣到很偏僻的边疆当使者。狄仁杰说:“您的母亲有病,但是您却要去很远
的地方公干,这不个给您的母亲留下了思恋您的忧愁吗?”于是到长史(官名)蔺仁基,跟他
说想让自己代替郑崇质去边疆公干。当时,蔺仁基和司马(官名))李孝廉不和,于是他们
相互说:“(狄仁杰人格的高尚)难道不使我们感到羞愧吗?”于是,他们和好如初了。
范石湖①使北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
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
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
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
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
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
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
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
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由是超擢,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①范石湖:即范成大(公元 1126—1193 年),字至能(致能),自号此
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愿反.侵地______ ②时金主乃.葛王也______
③至能徐.出袖中书______ ④再传.宣曰______
⑤使人可就.馆______ ⑥虏主许之.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虏 中 群 臣 咸 不 平 议 羁 留 使 人 而 虏 主 不 可。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②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4、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
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通”返”,归还 ②是 ③慢慢地
④传话 5 靠近 ⑥代词,代指范成大
2、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3、①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
2、(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
4、示例:两人都具有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都是忠肝义胆(具有爱国情怀),都
是英雄,都不辱使命。只是因为时势不同,任务各异,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参考译文
隆兴年间,范成大出使金国,宋孝宗命令他口头奏请金主。说河南是宋朝埋葬先帝的
地方,希望能把侵略的地方归还。范成大上奏说:“这件事很重大,必须与宰相商量,我
请求将皇帝的意思一起写在国书中再去。”皇帝开始答应了,不久宰相坚决认为不可,而
皇帝的意思坚决不写。到金国燕山行宫后,范成大秘密地草拟奏章,具体论述接受国书的
仪式,把它放入怀中。范成大跪着进献国书,伏在地上不起来。当时金主是葛王,性情宽
厚仁慈,问他为什么不起来。范成大慢慢从袖子里拿出了国书,奏说:“我来时,大宋的
皇帝另有圣旨,难以写进国书,让我口奏。我现在用书面来讲述,请求金主看一看。”国
书呈上,宫殿上的大臣们都失了色。范成大仍然伏地不起。金主再次说:“国书已经看过
了,可以到馆驿休息。”范成大拜了两拜退下了。金国的群臣都愤愤不平,议论着扣留范
成大,而金主没有允许。范成大将要回去,又奏说:“口奏的事情,在国书中已经很明确,
仍要先宣告,希望自己没有欺瞒之罪。”金主答应了他。回信说:“口奏之说,看了听了
特别使人震惊,事情必须审慎处理,国家才能信誉美好。”(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
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因此重用了他。
彭天锡串戏①
彭天锡串戏妙天下,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曾以一出戏延其人至家费
数十金者,家业十万缘手而尽。三春多在西湖,曾五至绍兴,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
其技不尽。
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
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
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盖天锡一肚皮书史、一肚皮山川、一肚皮机械②、一肚皮
磊砢③不平之气,无地发泄,特于是发泄之耳。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
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
桓子野④见山水佳处,辄呼:“奈何!奈何!”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串戏:客串演戏。②机械:机巧。③磊砢(kē):众多的样子。④桓子野:
即桓伊,字子野。
1.对文中画线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花尽家财;另一种认
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唱戏,花尽家财。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2.本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彭天锡串戏之妙?结合内容分析。
3.结合本文和《湖心亭看雪》,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岱?
参考答案
1.对文中画线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花尽家财;另一种认
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唱戏,花尽家财。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示例 1:我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因为他的戏每一出都有传承,不是自己杜撰
的,曾到张岱家串戏五六十场技艺都没有穷尽。他的表演惟妙惟肖,形神兼具。
示例 2:我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到家唱戏。原因是他唱戏妙天下,多扮演丑净,角色
扮演惟妙惟肖,让人如临其境。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可以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花尽家财。根据第一
段中的“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可知他
表演技艺多端,惟妙惟肖,形神兼具。由此可推知他必定是请了很多人教他唱戏,才有了
如此水平。也可以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唱戏,花尽家财。根据第二段中的“天锡多扮丑净,
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设
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
可畏”可知其唱戏妙天下,多扮演丑净,角色扮演惟妙惟肖,让人如临其境。人们欣赏他
的技艺,于是就会多次请他来唱戏,花尽了家财。
2.本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彭天锡串戏之妙?结合内容分析。
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正面描写:他善演丑净角色,表演惟妙惟肖,
有形有神,让人如临其境;他厚积薄发,一生的积累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戏中。侧面描写:
通过作者的感受“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把他的戏比作“一夜好月”“一杯好茶”,
并借桓子野的典故写出了彭天锡串戏之妙,技艺精湛,让人叹为观止。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来表现彭天锡
串戏之妙。第二段中的“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
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
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是对他唱戏的正面描写,从正面表现了他
唱戏的精妙。第二段中的“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
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和引用桓子野的典故,
是对他的侧面描写,通过写作者的感受和借用典故,从侧面表现了他唱戏技艺精湛,让人
叹为观止,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3.结合本文和《湖心亭看雪》,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岱?
①有生活情趣,兴趣爱好广泛。痴迷山水,酷爱戏曲。②才华出众,文采好。如《湖
心亭看雪》中,营造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彭天锡串戏》中,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串戏之妙。
③特立独行。在大雪夜“独往湖心亭看雪”,对伶人彭天锡以平视的态度大加赞赏。④有家
国情怀。他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崇祯”“金陵”追忆故国山河,在《彭天锡串戏》中,
借彭天锡演戏,发不平之气,暗藏着亡国之痛。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湖心亭看雪》中张岱于雪停后的深夜去湖中看雪,本文中他痴迷
于彭天锡的唱戏,可知他有生活情趣,兴趣广泛。《湖心亭看雪》中作者用白描手法写景,
描绘出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高妙境界。本文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表现彭天锡技艺的
精湛,可以看出他才华出众,文采斐然。雪后深夜,众人皆于家中沉睡,作者却独往湖心
亭看雪,本文作者对彭天锡这个戏子以平等之心看待,与常人态度不同,可知他是一个特
立独行的人。《湖心亭看雪》提到两个来自金陵的客人,金陵为明时旧都,并以明朝有年号
记事。本文“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既有对彭天锡的赞叹之意,又暗含了作者的亡
国之思无法说出的抑郁之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参考译文】
彭天锡演戏,其演技的绝妙天下无人能比。他的每出部出自正宗师传,一腔一字
不随意改动。他曾经为学一出戏,请师傅到他家教戏,付给师传报酬数十金,他有很大的
家业,为了学戏花费殆尽。春天,他多半在西湖,曾经五次到绍兴。他到我家演戏五、六
十场,他的技巧都没有表演完。
天锡多半扮演丑净行的角色,千古的奸雄佞臣,经过天锡用心去表现而更加狠毒,
借天锡的表情去刻画而更加刁钻,经天锡的道白一描绘巧更加阴险。设身处地地设想,恐
怕纣的凶恶,也不如他表演的那么刻毒,那么淋漓尽致!他一皱眉,一瞪眼,就表现出腹中
有剑,笑里藏刀,心怀鬼胎,暗藏杀机,阴森可怕。天锡见多识广,有一肚子诗书,一肚
子山川,一肚子智谋,一肚子不平之气,无处表现,无地发泄,特别从他的戏曲表演中发
泄出来。我曾经看了一出好戏,恨不得使法术用绸缎把它包里起来,让它流传后世;我曾经
把一出戏比作天上的一夜好月,比作火候正好的一杯好茶,只能供一时欣赏,其实是欣赏
不够的。桓子野看到美丽的山水风光,便说:“奈何!奈何!”真是有无可奈何的感觉,难
以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