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
谁送天使上路
刘殿学
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全家人十分高兴。妈立刻提议由他送我到学校,第一次出远门的我只
好妥协。妈随即要求我叫他一声哥,因为他比我大一岁。但我叫不出口。我爸去世后,后爸爷儿俩
从甘肃老家来到新疆我的家。他们爷儿俩其实都是老实疙瘩,我家承包了 100 多亩棉花地,他们就
从春忙到秋,即使再忙,也不让我下地,都说我是念书人。可我对他们俩有一种莫名的反感和厌恶。
我跟他没说过几句话。
他高高的个子,长脸,眉宇间还带着几分帅气,要是命运对他公平些,让他上学,他也会成为
优秀的大学生。可他很不幸,他妈死得早,上不起初中,来到我家那年,他才 15 岁。我妈想让他
继续上学,可家里承包了 100 多亩地,他爸就早早地拿他当成了整劳力。
火车拉开了我和家的距离,轧轧地往前驶……
坐在火车上,第一次离开家的这种感觉使我好想哭。我知道他正端坐在那儿,双手夹在两腿中
间,也在朝窗外傻看。一天一夜过去了,同坐在一起的旅客,根本不知道我们是一起来的,更不知
道我们还是一家人。我觉得寂寞,几次努力想跟他说话,但都没有成功。火车快到兰州了,再有一
天一夜就到西安了,也就是说,我和他,已经是两天一夜没说一句话了。
火车进了兰州站,停车 10 分钟。
那些卖东西的人,一个个扒着车窗叫卖。
我看见一个卖五香花生的乡下妇女,就问:“花生多少钱一包?”
“一块,要不要?”妇女说。我拿出一张 5 块钱说:“买两包。”
那妇女收了钱,给了我两包花生,却不找钱,掉头想溜。我正想喊,只见他眼明手快,从车窗
中探出大半个身子,一把揪住那个妇女的后衣领大喊:“找钱!”
他那样子好凶!我第一次看到他那怒不可遏的样子。
我接过那妇女找的 3 块钱,刚转身坐下来,一个在兰州上车的中年男子,手里拽着两个大包,
一头汗,走到我跟前,要把行李往我旁边放,准备在我身边坐下。我很讨厌陌生的男人靠着我坐,
我还没说话,他就站起来了,说:“对不起,那个座位有人。”
关键时候,他竟然能使出点小阴谋来。
见他的态度如此强硬,那中年男人不敢再缠,对我看看,又对他看看,疑惑地问:“她是你什
么人?”“我妹妹,查户口啊?”中年男人走了,他才恢复了平静,呆呆地看着窗外。
火车晚点了,夜里 11 点才到西安。火车站好大,我下了车,头晕晕的,不知东西南北。这时,
我才真正感到我已经离开了家离开了妈妈。大概是因为自己胆小的缘故,提着包,一步不离地跟着
他往前挤,原先那种厌恶那种傲慢感觉不知哪儿去了,只觉得他就跟我的亲哥一样。他那么细心,
那么卖力,他肩上背着两个大包,手里又提着小包,走得那么艰难,还不时回过头来看我,生怕我
被挤丢了。我没钻过火车站的地道,心里很害怕,问:“哎,这走到哪儿了?哎,问问路吧?”
“不问,对着呢,就打这儿出口。”他的口气显得不容商量,我暗自庆幸,好在听妈的话,让
他来送我。几个弯儿一拐,我就看见一块牌子上写着“陕西师范大学”几个字。这是接待处。一个
戴眼镜的高个儿男生从我手里接下包,另一个男生走过来,从他肩上往下拿包,问我:“他是你什
么人?你哥吗?”我点点头,居然有点激动。
“那好,一起上车吧,学校有招待所,家属全部免费。”男生热情地招呼他。他放下包,说:
“不了,秀交给你们,我就放心了,我在车站坐会儿,明天天不亮,就搭车回去。”
戴眼镜的高个儿男生很吃惊:“明天天不亮就回呀?忙啥……来来来,上车上车!”
“不了,俺家地里棉花开始拾了,俺爹俺娘忙不过来……”他说着,硬从车上往下跨。车要开
了,那个戴眼镜的高个儿男同学看我好像傻了,赶紧说:“咦,跟你哥说再见呀!”
“哥!”我一把抓住他肩膀脱口大呼,“问咱爸咱妈好!”
▲他一愣神,猛地转过身来,他在笑,我第一次看到他笑。旋即,泪水汹涌地从他眼睛里喷出
来:“妹子,放心咱爸咱妈,有我呢……”他踉跄着走到前面的水泥柱下,蹲在地上,耸动着双肩
呜呜哭起来。
我喊着哥哥,不停地哭。
13.在“哥哥”送“我”去上学的路上,在火车上,发生了哪几件事?(2 分)
14.根据内容填空:(2 分)
“我”对“哥哥”的感情由□□□□→亲 近 依 赖→□□□□
15.阅读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对加点字的理解。(3 分)
16.你觉得文中的“哥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说理由。(5 分)
答案:
13.(2 分)买花生米占座位(意思对即可)
14.(2 分)反感厌恶 感激不舍(意思对即可)
15.(3 分)愣——出乎意料;笑——激动(欣慰);哭——得到理解(被接纳)。(意思对即可)
16.(5 分)写出“哥哥”朴实善良,有牺牲精神。(2 分)
结合内容具体说明理由。(2 分)表述清楚。(1 分)
《与父亲干杯》
王举芳
① 父亲拿来一瓶酒,两个酒杯,斟满一杯放到他面前,又斟满一杯放到自己面前。父亲放下
酒瓶,端起酒杯,说:“来,咱爷俩碰一个。”他迟疑着端起酒杯,他猜不透父亲的“醉翁之意”。
② 见他犹豫,父亲说:“喝点吧,今天是你十八岁的生日,过了今天你就是成年人了,我……”
父亲眼睛濡湿,看着他的脸,使劲吸了一下鼻子,说:“我也不会说啥,就不说了,来,喝,我先
干为敬!”说着,举起酒杯,一仰脖一饮而尽。
③ 他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一股辛辣瞬时呛入喉咙,他不由咳嗽起来。父亲嘴角一扬:“瞧
你那没出息的样儿。”听父亲这样说,他有些生气,把酒杯“当”一声用力按在桌子上,杯子里的
酒惊慌失措跳出来,跳到他的手上,他没好气地甩着手,起身进了里屋。里屋的桌子上,母亲安静
地待在相框里,笑容那样温柔。他抚摸着母亲的照片,眼泪无声地滴落。
④ 他恨酒,也恨父亲。那一年秋收,父亲刚喝过酒,驾着家里的三轮车带着母亲到田里去,
没想到刚拐过一个山头,三轮车就像脱缰的野马冲向了旁边的崖壁……等父亲醒来,一切都晚了,
母亲早已没了气息。从此他成了没娘的孩子。没有娘的家,笑声也没了。
⑤ 父亲还在自斟自饮,絮絮叨叨着说:“孩他娘,咱儿十八了,长大了,咱儿长大了,十八
了……”
⑥ 他把母亲的照片抱在怀里,抽噎着说:“妈,我好想你。”
⑦ 几天后,他带上母亲的照片,背起行囊离开了家。他不愿意看到父亲,看到父亲残缺的腿,
他就想起母亲,想起母亲,他心里就堵得慌。
⑧ 一晃三年。三年,他不提也不想与父亲有关的往事。有时,在一起的同乡回村会带回来有
关父亲的消息,说与他听,他面无表情,若无其事,像一个冷漠的路人甲。大伯托人捎信来,说父
亲摔了一跤,挺严重的,让他务必回去看看。那一夜,他辗转难眠。第二天清晨,他踏上了回家的
路。推开院门,一种久违的温暖与亲切扑面而来,望着熟悉的一切,他的眼睛忽然有些涩涩的。
⑨ 父亲看到他回来很高兴。父亲说:“这些天是你大伯在照顾我。开始医生说我这条好腿也
有可能废掉的时候,我怕极了。还好,现在能活动了,过不了多久,我就能走路,就不拖累人了。”
父亲说这些的时候,脸上满是歉意,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你是不是又是喝醉才摔的?”他的语
气和眼神带着冷漠。“你爸早就戒酒了,过完你十八岁的生日,你爸再也没喝过酒,我可以作证。”
大伯走进屋来。父亲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⑩ 父亲睡着了。他和大伯坐在院子里闲聊。大伯说:“当年你父亲得了股骨头坏死,疼得厉
害,为了给你攒钱不肯去医院医治,就想用酒来麻醉自己减轻疼痛,那时我们都不知道,这个病原
来越喝酒病情就会越严重,直到出了事故进了医院,医生问诊我们才了解,你爸说都是你妈给他的
福分,出事的正好是那条疼得厉害的腿,截肢也就没那么难过了。你过十八岁生日那天,你爸高兴
啊,自己的儿子长大了,可他又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为你庆祝,就用你爷爷当年对我们的方式,敬
你一杯酒。这些年,你爸一直不让告诉你这个秘密,怕打扰你,怕你惦记他,但我知道,他心里想
你啊……”
⑪
大伯的话还没说完,他的眼里已蓄满了泪水。
⑫
一个月后,是父亲的五十一岁生日,父亲已能下地拄着拐走路。那天他买了肉和菜,亲自下
厨煎炒。他还买了一瓶酒。他拿来两个酒杯,斟满一杯端到父亲面前,又斟满一杯自己端起:“爸,
生日快乐!我敬您!”说着,他一仰脖一饮而尽。父亲端起酒杯端详着,眼泪“啪”一声滴落进酒
杯里。父亲品味般慢慢喝完了酒,起身进屋,望着父亲苍老瘦削的身形,他莫名想起读过的一首诗:
“一个年过五十的人还有什么雄心壮志/他的梦想不过是和久别的/已长大的儿子坐在一起喝上一
杯/两只杯子碰在一起/这就是他们拥抱的方式/也是他们和解的方式……”他眼里的泪越聚越多。
⑬
“儿子,听说你打算在城里买房,这是我这些年做零工存下的钱,不多,你拿着,密码是你
妈的生日。”“我不要,我自己能挣。”“我一个孤老头子,没啥花钱的地方,你过得好,是我最
高兴的事儿。”
⑭
他没有再推脱,把两个酒杯再次斟满,端起来说:“爸,来,咱爷俩再碰一个。”“好,咱
可说好喽,酒要适当喝,不能贪杯,更不能误事。”“嗯,爸,我记得了。”
⑮
两个酒杯“叮”的一声碰在一起,酒杯里沉默的酒瞬时热烈起来。
(选自《时代文学·上半月》2019 年第 2 期。选文略有改动)
1.请为选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并说明理由。(4 分)
A.与父亲干杯 B.不想说的秘密
我选 ,理由:
2.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3 分)
3.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 分)
4.结合选文内容,体会第
⑪⑫
段中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4 分)
⑴大伯的话还没说完,他的眼里已蓄满了泪水。
⑵父亲端起酒杯端详着,眼泪“啪”一声滴落进酒杯里。
5.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3 分)
A.选文中父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他对妻子充满深深的爱,含辛茹苦供孩子长大。
B.选文第⑩段中大伯的话是对父亲的侧面描写,突出了在他离家后父亲独自生活的艰辛。
C.选文第
⑫
段中引用的诗歌表达他对父亲的理解和眷恋,也表现了他情感的回归,“两只杯子
碰在一起”富有画面感。
D.选文情节富有波澜,两次生日的对比,几次流泪,情寓于中,牵动人心,耐人寻味。
【阅读指导】
1.【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把握。
【答题指南】解答本题首先明确自己的选择——A 还是 B,然后说明理由。
如果选 A“与父亲干杯”作为题目,可以抓住其表达的美好情感,以及与中心的联系来写理由。
“与父亲干杯”概括了文章主要事件(两次喝酒),儿子成年时,父亲要与他干杯,是父亲“高兴”
得不知怎么表达,表现的是父爱;父亲生日时,儿子与父亲干杯,是对父亲致以歉意,表现的是子
爱。两次喝酒干杯,是父子情的表现,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如果选 B“不想说的秘密”作为题目,则抓住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来写理由。“不想说
的秘密”表面指父亲不想花钱去治股骨头坏死而喝酒止痛的秘密,其实是指父亲深爱着孩子的秘密,
表现了父亲刚强又慈爱的形象,由伯父说出,又起了侧面表现父亲的作用,丰富了文章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参考示例一:选 A。“与父亲干杯”是文章的美好结局,表现他理解了父亲,父子二
人重归于好,充满了浓浓的爱,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参考示例二:选 B。“不想说的秘密”写出父亲不想解释当年喝酒出事的真正原因,怕儿子担心、
不理解,表现了深沉的父爱,且题目新颖,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考点】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提取信息的能力。
【答题指南】答题时,可以扣住题干中的“阅读全文”“简洁的语言”“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把握概括的内容、范围,语言力求简洁。
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题目要求的信息所在段落,再以“人+事”的形式进行概括,语言要简洁。
第①到⑧段写父亲用敬酒的方式为儿子庆祝十八岁生日(结果反而触怒儿子);第⑩段由大伯
说出父亲为给儿子攒钱,隐瞒病情,不去医院治病和用家传方式庆祝儿子十八岁的秘密;第
⑬
段以
对话形式写父亲听说儿子要买房子,拿出积蓄资助。以“父亲”为主语进行归纳即可。
【参考答案】父亲用敬酒的方式给儿子庆祝十八岁生日;父亲为给儿子攒钱,隐瞒病情,不去医院
治病;父亲听说儿子要买房子,拿出积蓄资助。
3.【考点】本题考查辨析记叙顺序。
【答题指南】本题具体考查的是插叙的记叙顺序。全文按儿子十八岁生日到三年后父亲五十一岁生
日的时间顺序写,采用顺叙的记叙顺序。前三段叙述了父亲用喝酒的方式庆祝儿子的十八岁生日,
第④段插入若干年前由于父亲喝酒驾三轮车导致母亲去世的事,第⑤段以后又继续原来的叙述。可
见第④段是插叙。
分析其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写父亲因喝酒驾三轮车致使母亲去世的
事,补充交代了儿子这么憎恨父亲的原因,用“没有娘的家,笑声也没了”写出儿子对母亲的眷恋
和思念;结构上,为下文因为恨父亲而离家三年不归作铺垫;因为对母亲的爱、对父亲的恨,他“带
上母亲的照片,背起行囊离开了家”,插叙内容推动了情节发展,丰富了文章内容。
【参考答案】插叙。插入了父亲因喝酒驾三轮车致使母亲去世的事,交代了他恨父亲的原因,也表
现了他对母亲的思念,为下文他离开家做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丰富了文章内容。
4.【考点】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情感。
【答题指南】第⑴句中“蓄满了泪水”是神态描写。联系上下文,本句在第
⑪
段,前一段,因为大
伯的话,他知道父亲喝酒是“为了给你攒钱不肯去医院医治,就想用酒来麻醉自己减轻疼痛”,“一
直不让告诉你这个秘密,怕打扰你,怕你惦记他”,终于明白真相的他因为对父亲多年的怨恨、三
年来的冷漠而愧疚,被父亲的爱子之情感动,对父亲充满感激之情;由第
⑫
段,一个月后,他为父
亲过生日,“买了肉和菜,亲自下厨煎炒”可见,他对孤苦度日多年的父亲的心疼和表达感恩之情
的急切。所以这句话生动地表达了儿子得知真相后内心的复杂情感:愧疚、懊悔、心疼、感动。
第⑵句在第
⑫
段。“啪”是拟声词,说明眼泪滴落的声音之大,眼泪滴落,可见父亲的激动,
能让父亲如此激动的原因是知道儿子怨恨自己喝酒,自儿子十八岁生日后戒酒的父亲,看到儿子为
自己过生日,并要与自己干杯,知道儿子终于理解了自己,心疼自己,一片爱子之心有了回应,心
生感动欢喜,所以此时父亲的眼泪形象地表达了欣慰、感动之情,这时的泪是感动的泪、欢喜的泪。
【参考答案】⑴他了解父亲开三轮车出事的真相后,内心的愧疚、懊悔,以及对父亲的心疼和内心
的感动。
⑵父亲因为儿子给自己过生日,能够理解自己而心生感动、欣慰(喜悦)。
5.【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理解、分析能力。
【答题指南】A、C、D 三项对选文理解是正确的。
B 项有误。第⑩段中大伯的话是替父亲说出当年出车祸前喝酒的原因、儿子十八岁时请儿子喝酒的
原因,由大伯道出父亲的秘密,为儿子理解接纳父亲作铺垫。可见,B 项“突出了在他离家后父亲
独自生活的艰辛”的理解有误。故选 B 项。
【参考答案】B。
根,一次比一次长②出一大截来;一个月后,插到 6 根,苗儿就相对生叶,直噌噌长得老高了。
可是,太阳路的事,却没有一点迹象。我们又问起奶奶,她笑了:“苗儿不是正在路上走着吗?”
这却使我们莫名其妙了。
“傻孩子!”奶奶说,“苗儿 5 天一测,一测一个高度,这一个高度,就是一个台阶;顺着这台阶上
去,不是就可以走到太阳上去了吗?”
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每一棵草呀,树呀,就是一条去太阳的路吗?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
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
奶奶问我们:“这路怎么样呢?”
妹妹说:”这路太陡了。”
弟弟说:“这路太长了。”
我说:“这路没有谁能走到头的。”
奶奶说:“是的,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世
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就全要在半路上死去。但是,
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
料。”
我们都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发现着每一条路和在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
“那我们呢?”我说,“我们怎么走呢?”
奶奶说:“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气去走。你们现在还小,将来
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得多爬几个这样的台阶,虽然艰难,但毕竟是一条向太阳愈走愈近的光明的
路。”
27.第 1 段表现出小的时候“我们”的什么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
28.“那苗儿长①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②出一大截来。”结合句意,
分别说说加点的两个“长”的含义。3 分
答: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天天往园地里跑”和“高兴地大呼小叫”分别表现了“我们”怎样的心情?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通向太阳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试着用下面的表述形式概括。
答 : 通 往 太 阳 的 路 , 是 一 条 ____________________; 通 往 太 阳 的 路 , 是 一 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31.“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
长成材料。”这句话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用一两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这篇文章用奶奶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7、天真、充满幻想、好奇等。(答对 1 个即可给分)
28、长①:生长;长②:长短的长;高。
29、“天天往园地里跑”表现了“我们”盼望种子快快发芽的急切心情。“高兴地大呼小叫”表现
了“我们”看到新苗破土而出的兴奋心情。
30、陡峭的路;漫长的路。(符合文意,句子通顺即可给分)
31、示例: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做出应有贡献。
32、点明中心(或:揭示主旨;点明写作目的;深化主题,等等)。
成都的卖水人
何满子
① 成都有一句谑语,叫作“南门大河没有盖”。那意思是,你要死就请便,往河里跳都行。
但是,河不是溺死人的,而是养活人的。
② 四十年代成都自来水厂的供应面极小,居民绝大部分的吃水用水,不是河水,就是地下水。
所有的公馆里,家家有口井;没有井的居民则是用挑来卖的河水。挑河水卖的人一般是穷苦人家靠
出卖力气维持生计的男子。
③ 当年没有井的成都住家户,大都是论月向挑河水卖的人包水的,家家都有一只贮水缸,挑水
的每天来给倒满。以当时的币值,离河近的城圈周遭的人家,包一月每担河水大概只需块把钱,离
河较远的也不过两元钱,通常一家用两担水,每家人买水的支出不过四五元。为了多挣一些钱,挑
水卖的人都尽量多揽些生意,每天要挑很多趟水,收入依然微薄。
④ 挑水卖的人摸索出一种以两人为一组的流水作业法。一人从河里装满水挑进城,另一人就
接挑上肩,而把自己的空桶担交换给第一人,挑着接过来的满桶水送到包水的人家,如此周而复始。
这样既节省了体力又节约了时间。我经常在新南门城门洞一带看到这种空满担的交换,不用歇下担
子,两人的肩膀一凑,桶担就换过来了,桶面上放一块小木板,交换时一滴水也不会外溢。
⑤ 挑着满桶水时,卖水人吆喝着一种短促的有节奏的号子,一是为了哼哼着减轻疲劳,一是
为了招呼行人让路。一到送水人家门口,则以同一调子提高了声音,用以招呼用水的主人。
⑥ 成都人很讲情义,乐于助人。这种情义不是时下所说的哥们义气,而是一种淳朴的人情味。
卖水的和主人家混熟后,主人家央他做点下力活也肯帮忙。我的一位住在南城纯化街的朋友,自己
是教书的,家里只有寡母一人。成都烧饭用木柴,买来的是大块的,必须劈成小块才能塞进灶洞。
这位寡母劈不动,不曾央请,送水的汉子就主动效劳,只酬谢他一点很少的代价。有时,只请他吃
一顿饭,连钱也不肯收。留饭大致是阴历初二、十六打牙祭的日子。之所以规定为初二、十六,是
因为不少人家,朔望①是茹素的,因此朔望的次日开荤就成了习惯,这打牙祭的日期也就约定俗成
了。
⑦ 如果你注意一下,便可发现这些挑水卖的人有一个特点,他们都赤足的,连草鞋也不穿一
双。你以为这是为了节约,舍不得买草鞋,故而甘愿用光脚板走路吗?不然。这里包含着一种职业
道徳。他们不在河边舀水,以避开岸边洗菜淘米浣洗衣服的地方;都要涉水走到离河岸有一定距离
的水面,两只桶不离肩头,迎流俯身一舀,就是满满两桶水挑着上岸了。这事我亲闻之于一个挑水
人,他说:“我们卖的是‘河心水’,没得一丝丝脏的,行有行规嘛,未必担桶水就可以不讲良心?”
⑧ 我相信这一自白的真诚。现在有些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只顾自己方便,不讲职业道德,
比起这种人来,被挑水人称之曰“讲良心”的行规,多值得称颂而且推广!我曾将挑水人的话告诉
一位熟人,谈时正经过一个门口,被一位看门的大爷听到了,他接茬道:“硬是,不信你早上到南
门大桥上去看嘛!
⑨ 如今当然再也没有以挑水卖为生的人了,自来水已结束了这一职业,而且,现在成都城外
的河水早已不复往昔的粼粼清波。
⑩ 每每忆起当年挑水卖的人,他们是大有令人慨叹的理由的。
(选自《蓉城忆往》,有删改)
【注】①朔望: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
1.作者“每每忆起当年挑水卖的人”,认为“他们是大有令人慨叹的理由的”,这理由有哪些?
联系全文分条概括。(6 分)
2.第⑥段写了打牙祭的内容,与题目关联不大,作者为何写这些内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 分)
3.将第⑦段画线句删去并不影响上下文衔接,这句话用在这里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 分)
你以为这是为了节约,舍不得买草鞋,故而甘愿用光脚板走路吗?
4.本文选自何满子先生回忆自己上世纪四十年代成都生活的《蓉城忆往》,作者将其放入《蓉
城忆往》可能有哪些意图?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作答。(4 分)
【阅读指导】
1.【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解析】结合全文可知,作者对卖水人是称赞的,这里“令人慨叹的理由”是指他们身上值得人称
赞的品行。⑴结合第②段“挑河水卖的人一般是穷苦人家靠出卖力气维持生计的男子”、第⑥段“成
都人很讲情义,乐于助人。这种情义不是时下所说的哥们义气,而是一种淳朴的人情味。卖水的和
主人家混熟后,主人家央他做点下力活也肯帮忙”可知,卖水人社会地位低下,却乐于助人,重情
重义。⑵结合第④段“挑水卖的人摸索出一种以两人为一组的流水作业法”“这样既节省了体力又
节约了时间”可知,挑水是很辛劳的苦力活儿,卖水人却勤于摸索,讲究方法。⑶结合第③段“为
了多挣一些钱,挑水卖的人都尽量多揽些生意,每天要挑很多趟水,收入依然微薄”“我们卖的是
‘河心水’,没得一丝丝脏的,行有行规嘛,未必担桶水就可以不讲良心?”可知,卖水人收入低
微,却很重视职业道德,讲良心。
【参考答案】①卖水人社会地位低下,却乐于助人,重情重义;②挑水是很辛劳的苦力活儿,卖水
人却勤于摸索,讲究方法;③卖水人收入低微,却很重视职业道德,讲良心。
2.【考点】本题考查分析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的能力。
【答题指南】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理解分析。
内容上:“留饭大致是阴历初二、十六打牙祭的日子。之所以规定为初二、十六,是因为不少
人家,朔望是茹素的,因此朔望的次日开荤就成了习惯”这句话的内容有意无意地介绍了成都的风
俗,突出了地方的特色,让留饭的内容更加具体,使文章更有真实感,激发了读者兴趣。
结构上:结合作者朋友的寡母被卖水人帮忙劈柴的事情,以及“留饭大致是阴历初二、十六打
牙祭的日子。之所以规定为初二、十六,是因为不少人家,朔望是茹素的,因此朔望的次日开荤就
成了习惯”可知,主人打牙祭之日留卖水人吃饭,是因为这一天的饭菜会非常丰盛,表现出主人家
的诚意。这与卖水人主动帮助主人家的事例共同体现段首的“成都人很讲情义”,前后照应,使结
构严谨完整。
【参考答案】①打牙祭之日留卖水人吃饭,表现出主人家的诚意;这与卖水人主动帮助主人家的事
例共同体现段首的“成都人很讲情义”;②打牙祭的内容,使对留饭的叙写更具体,也是对成都风
俗的介绍,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激发了读者兴趣。
3.【考点】本题考查分析主要语句及其作用的能力。
【答题指南】从句子形式特点上分析,这是一个自问自答的设问句。其目的是用设问形式设置悬念,
加深读者印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另外,一问一答之间,使文章的结构出现起伏和波澜。
从内容上分析,结合“这里包含着一种职业道德。他们不在河边舀水,以避开岸边洗菜淘米浣
洗衣服的地方;都要涉水走到离河岸有一定距离的水面,两只桶不离肩头,迎流俯身一舀,就是满
满两桶水挑着上岸了”这句话可知:这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挑水人赤足的真正原因,从而强化挑水
人重职业道德的形象,加深读者印象。
【参考答案】①设置了“挑水人赤足究竟是为什么”的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也使行文生出波澜;
②以设问句强调挑水人赤足不是为节约,自然地引出赤足的真正原因,加深读者印象,从而强化挑
水人重职业道德的形象。
4.【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
【答题指南】结合文章第②段可知,介绍了成都人吃水的情况,后文又介绍了成都人打牙祭的风俗
等,在无形中,作者写出了许多过去成都的风貌,故可知通过写成都卖水人来追忆上世纪四十年代
成都的城市风貌及百姓生活;结合“成都人很讲情义,乐于助人。这种情义不是时下所说的哥们义
气,而是一种淳朴的人情味”可知,作者不仅在写卖水人,是通过对卖水人的回忆,表达对以卖水
人为代表的普通成都人的赞美;结合“现在有些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只顾自己方便,不讲职业道
德,比起这种人来,被挑水人称之曰‘讲良心’的行规,多值得称颂而且推广!”可知,通过对成
都卖水人职业道德的赞美,表达对当前服务行业不讲职业道德现象的批评;结合“如今当然再也没
有以挑水卖为生的人了,自来水已结束了这一职业,而且,现在成都城外的河水早已不复往昔的粼
粼清波”可知,一方面对这一职业的消失表达一种感慨,物是人非,另一方面,对城市河水的清澈
的消失的遗憾,进而表达了对成都城市变迁的感慨。
【参考答案】①通过写成都卖水人来追忆上世纪四十年代成都的城市风貌及百姓生活;②表达对以
卖水人为代表的普通成都人的赞美;③通过对成都卖水人职业道德的赞美,表达对当前服务行业不
讲职业道德现象的批评;④表达对挑水卖这一职业的消失及成都城市变迁的感慨。
【作者简介】
何满子(1919-2009),原名孙承勋,1919 年出生于浙江富阳一个大家族。著名杂文家。解
放前历任衡阳《力报》记者、南京《大刚报》记者、天津《益世报》驻南京特派员。解放后,曾任
《上海自由论坛晚报》总编辑、大众书店编辑、震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编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早期从事美学与文艺理论研究,后治中国古代小说,兼治思想史、民俗等学
科。专著有《艺术形式论》《论〈儒林外史〉》《汲古说林》《中古文人风采》《中国酒文化》《中
国爱情小说中的两性关系》及杂文随笔集共三十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