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十四)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十四) 含答案

ID:736877

大小:53.49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 粗俗的标语是语言瘟疫 遐 迩 ① “聚餐就是找死,拜年就是害人”,“今年上门,明年上坟”。中国是文明的 古国,这样的标语何来文明?大过年的,迎面就是这样一句,你即使不骂娘,心里也 不好受,有话就不能好好说吗?再有“硬道理”的宣传,以这样野蛮的言词说出来, 能取得好效果吗?正如有评论所言,这是在宣传,还是在诅咒?有人说,这些“土味” 标语横幅像泥石流一样,“无情”却又十分“硬核”,达到了防疫宣传的目的。我则 以为不会有好的效果。言简意赅的时事标语,确实可以将复杂的道理简单化。但是, 这种“野蛮生长”的“硬核标语”,既不文明,也不科学,怎么可能达到防疫宣传的 目的呢? ② “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 这都是什么标语啊!古人发明汉语是为了交流的,不是用来侮辱同胞的,用这样的标 语防御疫情,简直就是语言暴力,甚至触犯法律。在疫情面前,在灾难面前,白衣天 使在前方“浴血奋战”,某些人却在后方阉割文明。疫情面前,情绪恐惧、生活不便, 人们本来就不好受,宣传应该好好说话,要有温情有温度。这么充满杀气诅咒的标语, 是一种语言瘟疫,是在拉退文明进步的车轮,不但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反而给疫情 防控添乱。 ③ 这种粗俗粗暴的标语,或许能震慑人,但对疫情防控没有一点好处。然而,有 人说非常之时就要用非常之法,有人非常肯定非常赞赏这种粗俗的语言,真是社会的 悲哀。是的,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疫,让国人如临大敌,但是打赢这场疫情防御战,不 能依靠野蛮的战术,不能依靠原始的战术,不能添乱,更不能违法用语言伤及国人, 必须依靠现代科技和现代人的智慧,依靠科学,避免接触,科学隔离,众志成城,共 克时艰。 ④ 著名诗人、著名杂文家彭俐在杂文诗中说,“病毒,让一切变得透明”,是的, 大疫来临确实很考验人,但是,我以为“病毒”暴发并不代表某些人的恶劣天性粗鄙 天性也要释放出来,不文明并不能成为救世良药。文明标语多得是,干嘛非要用粗俗 的呢?就不会好好说话吗?比如“不聚餐不聚会就是最好的防疫”,“今年过年不串 门,拜年最好用微信”,“用科学的生活方式战胜最严峻的疫情”,“宅在家里就是 最好的防御”等等。这些文明标语不是更能让人接受吗? ⑤ 粗俗粗暴的标语的出现,又何尝不是走极端的野蛮防疫呢?泼妇骂街式的、地 痞流氓式的标语,折射出的是某些人素质的低下和法治观念的淡薄。这些语言垃圾污 染了环境,也污染了人心,不仅不能起到提醒、倡导和防控的作用,说不定还会激起 人们的反感和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选自《杂文月刊》2020 年 4 期,有改动)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 分) 2.粗俗的标语为什么不能达到防疫宣传的目的?请结合全文回答。(4 分) 3.请判断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 分) 不文明并不能成为救世良药。 4.请为当前的疫情防控,拟一则文明标语。(不得抄袭文中引用过的标语,至少 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 分) 【阅读指导】 1.【考点】本题考查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方法引路】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可以采用位置判断法 来寻找论点或概括论点。论点常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中间。 【答题指南】本文可以参考文题。作者认为“粗俗的标语是语言瘟疫”,结合文中的 论述,第①段“但是,这种‘野蛮生长’的‘硬核标语’,既不文明,也不科学,怎 么可能达到防疫宣传的目的呢?”第②段“这么充满杀气诅咒的标语,是一种语言瘟 疫,是在拉退文明进步的车轮,不但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反而给疫情防控添乱”, 第③段“这种粗俗粗暴的标语,或许能震慑人,但对疫情防控没有一点好处”,第⑤ 段“这些语言垃圾污染了环境,也污染了人心,不仅不能起到提醒、倡导和防控的作 用,说不定还会激起人们的反感和逆反心理,适得其反”,从这些语句中可知,作者 的观点是,粗俗的标语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据此概括本文的论点为:粗俗的标语是 语言瘟疫,不能达到防疫宣传的目的。 【参考答案】粗俗的标语是语言瘟疫,不能达到防疫宣传的目的。 2.【考点】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 【答题指南】第①段“但是,这种‘野蛮生长’的‘硬核标语’,既不文明,也不科 学,怎么可能达到防疫宣传的目的呢”,从中可提炼出“不文明,不科学”;第②段 “疫情面前,情绪恐惧、生活不便,人们本来就不好受”“这么充满杀气诅咒的标语, 是一种语言瘟疫,是在拉退文明进步的车轮,不但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反而给疫情 防控添乱”,从中概括为“疫情面前,人们情绪恐惧、生活不便,不愿接受充满杀气 诅咒的标语”;第③段“但是打赢这场疫情防御战,不能依靠野蛮的战术,不能依靠 原始的战术,不能添乱,更不能违法用语言伤及国人,必须依靠现代科技和现代人的 智慧,依靠科学,避免接触,科学隔离,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从中概括为“打赢 这场疫情防御战,必须依靠现代科学和现代人的智慧,粗俗的标语野蛮原始,不起作 用”。 【参考答案】①粗俗的标语不文明,不科学;②疫情面前,人们情绪恐惧、生活不便, 不愿接受充满杀气诅咒的标语;③打赢这场疫情防御战,必须依靠现代科学和现代人 的智慧,粗俗的标语野蛮原始,不起作用。 3.【考点】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及作用的分析。 【答题指南】“不文明并不能成为救世良药”,“救世良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据此判断这句话运用比喻论证。结合句意分析作用,“不文明并不能成为救世良药” 意思是,不文明的标语、粗俗的标语对于防控疫情没有作用,形象地论证了本文的中 心论点,使论证的道理浅显易懂。 【参考答案】比喻论证。形象地论证了不文明标语对防疫宣传不起作用,从而有效地 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使论证的道理通俗易懂。 4.【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答题指南】宣传标语,要求内容、目的、场合、对象明确,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引起大众情感共鸣,形式上要整齐、简练、押韵,内容文明。示例一:口罩你不戴, 病毒把你爱。示例二:儿女如何算孝顺?看住爸妈不出门。 【参考答案】参考示例一:防控疫情全民参与,抗击肺炎人人有责。 参考示例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洞悉宇宙 天眼已开 ①2016 年 9 月 25 日,是举世瞩目的“天眼”(FAST)竣工的日子。 ②FAST 是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英文简称。这个坐落于贵州省平塘县克度 镇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 ③FAST 的建成已经让国内外专家位置震撼。 ④FAST 工程副经理彭勃说“这是中国射电地理学界初次拥有世界排名第一的设备, 我兴奋的睡不着觉”。 ⑤中科院郑晓年介绍说,FAST 将能够搜索到更多的奇特天体,用来测量脉冲量, 探究宇宙来源和演化、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展开岁 地外文明的探究。 ⑥“我要向 FAST 的建立者们表示恭喜,他们按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设 备。”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得奖主泰勒先生说,“我估计 FAST 将会带来许多新的、 重要的科技效果,我十分期待看到这些效果。” ⑦“天眼”的工作原理其实跟咱们平时常见的锅式天线 差不多,通过抛物面吧采 集到的信号反射到接收信号的馈源舱里,再由相应的信号处理系统对接受到的信号进 行处理。只不过,“天眼”有世界级的超大口径,采集的是来自宇宙的海量信息,而 它的大脑,是曙光超级计算机。 ⑧这只“大眼睛”的反射面是由 4450 块面板拼成的,与普通锅式天线相比,它的 反射面是个球面。说得通俗一点,从侧面看,“天眼”要比普通的锅式天线更深一些。 它打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这个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 30 个足球场那么大, 真真一口名副其实的“大锅”。 ⑨FAST“藏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群山环绕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里。这个 巨大的洼坑本身,就是 FAST 的三大创新之一。选择把“天眼”安放在这里,不仅节 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环抱的群山还为“天眼”的观测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 ⑩FAST 的第二大创新,就是“天眼”里转动的“瞳孔”,可以随时“望”向令它 着迷的任何地方。相比之下,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虽然也不小,但是它的眼睛就永 远只能盯着一个方向。 ⑪ “天眼”的“视网膜”,就是 30 吨重的馈源舱,它在一百多米的高空,直径两 百多米的球面上,能够“收放自如”,实现误差小于 10 毫米的定位!这是 FAST 的又 一大创新。 ⑫ 这只在贵州的群山之间凝视着宇宙的“天眼”,即将开始追寻宇宙最深邃的过 去,搜索地外文明的踪迹。 (1)文中引用彭勃、郑晓年、泰勒的话,有什么作用? (2)简要概括中国“天眼”三大创新的好处。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它打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这个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 30 个足球场那么 大,真真一口名副其实的“大锅”。 答案: (1)说明了举世瞩目的“天眼”(FAST)建成,引起了专家们的震撼,FAST 的 建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2)FAST 的三大创新之一,选择把“天眼”安放在群山环绕的天然喀斯特洼坑 里,不仅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环抱的群山还为“天眼”的观测创造了宁静的工作 环境;FAST 的第二大创新,就是“天眼”里转动的“瞳孔”,可以随时“望”向令 它着迷的任何地方;“天眼”的“视网膜”,就是 30 吨重的馈源舱,它在一百多米 的高空,直径两百多米的球面上,能够“收放自如”,实现误差小于 10 毫米的定位! 这是 FAST 的又一大创新. (3)“30 个足球场”直观形象的说明了反射面摊开后的大小,“大锅”形象的 说明了反射面摊开来的形状. 《乡间蜂事》 ——周灿 ①在乡间,蜜蜂这小精灵是极受欢迎的。 ②乡人对堂前的燕子、屋后高树上的喜鹊窝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其实喜鹊、燕子 并不能为他们带来些许物质上的指望,但他们认为自家屋子周围有这些生灵的鸣叫与 飞舞,家中就会增添许多热闹的气氛,艰辛的生活也就仿佛多了许多盼头。 ③而对蜜蜂,乡人更视其为天虫地宝,他们坚信只有家庭平安、和顺,蜂群才会嘤 嘤嗡嗡地飞到那家定居下来。蜂群会让主人家好几天都眉开眼笑的,一则可以取蜜, 有一份口福,更重要的是那些飞舞的小精灵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份热闹、一份希望、 一些艰辛生活之外的憧憬。 ④到了分蜂时节,自家木屋板壁的缝隙处有了拖长后腿慢慢悠悠探查的“向蜂”时, 乡人就会放下一天的活计,匆忙从楼上取下一个半米高的圆木桶来,认真扫去桶上的 灰尘,朝桶盖上面喷些淡盐水或涂抹些蜂蜜,再把木桶小心翼翼地置放在向蜂探查的 地方,然后静静地伫立一旁,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蜂群的到来。眼见着飞舞的向蜂 愈来愈多,一旁的人就格外起了精神,如若一切顺利,不久之后就会有一群蜜蜂嘤嘤 嗡嗡从天而降,熙熙攘攘钻进圆木桶里。那样的情景会让一旁的人高兴得手舞足蹈。 然而多数时候是热闹一阵之后,向蜂们舔净桶盖上的蜂蜜便各自散去,场面渐渐冷静 下来,最后只余下一个孤零零的圆木桶和旁边一颗颗失落的心。 ⑤然而蜜蜂的爽约并不会丝毫打消乡人们对其期盼的热情,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小精 灵的到来很不容易。 ⑥在分蜂时节,有蜂群的人家大多会有人在家守着家中那些宝贝,一旦分蜂了,待 蜂群出门一小半,乡人就急忙用早已准备好的水不断地向蜂群前端泼去,蜂王身上沾 了水不能远飞,蜂群就会在就近的树枝上结成球状,主人家就会乐呵呵地拿一个蜂桶 盖把他们“招请”回去,安置在另一个空桶里。有时蜂群飞到半途,飞得低了些,被 山坡上干活的人发现了,那人就会急忙扔下手中的农活,抓起地上的泥沙,一路追赶 着不断朝蜂群扔去。蜂群经不住这有些蛮横的挽留,只好停留下来,而那追蜂人便欢 天喜地地奔回家取蜂桶去。还常会见一些乡人左手举着蜂桶盖,右手捏着小枝叶轻轻 向上扫着结球的蜂群,嘴里还念念有词:蜂王上盖,蜂王上盖……等到全部蜜蜂爬上 蜂桶盖,才会长长地出一口气,小心翼翼地端着蜂桶盖回家去。 ⑦此时乡人的话题多是关于蜜蜂的。得到蜂群眷顾的人家自是说得眉飞色舞,欢喜 之情溢于言表,仿佛生活一下子光亮起来了。而那些没有蜂群眷顾的人家自是神情黯 然,然而也并没有完全心灰意冷,他们默默地收拾好自家的蜂桶静静等待着——不定 哪一天蜜蜂就会来了呢。 ⑧在少有的空闲时节,乡人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搬一把椅子端一杯茶走到蜂桶旁坐 下,看着蜜蜂们匆忙的身影,听着蜜蜂们嗡嗡的闹声,看着听着竟有些困了,就在椅 子上小憩一会儿,那小憩的梦中一定有热闹的嗡嗡声。 ⑨取蜜是一件紧张而刺激的工作。乡人常常在漆黑的夜晚,先把蜂桶倒过来,然后 用另一个蜂桶扣在倒着的蜂桶上,再用木棍急促地敲打下面的蜂桶,蜂群受惊,便匆 忙向上爬去,估摸着蜂群都到上面的蜂桶里去了,这才把那蜂桶挪开,用小刀把蜂桶 的蜂蜜割取下来,一层一层地轻放在准备好的盆中。这时那紧皱不安的眉头才舒展开 来,闪着亮光的喜悦就挂满了整张脸。取下的蜂蜜无论多少,乡人总会给邻里送一些 尝尝,让大家一起分享自家的甜蜜。 ⑩乡人看看蜂桶中稳定下来的蜂群,看看空中依旧飞舞着的蜜蜂,心中比吃了蜂蜜 还要甜,也便觉得日子因为蜂蜜带来的热闹而变得格外甜美。(原文有改动) 19.阅读第④—⑨自然段,依据文章内容填空。(4 分) 段落 时节 乡间蜂事 ④ ⑤ 分蜂时节 ⑥⑦ 分蜂时节 向蜂群泼水、扔泥沙,挽留蜜蜂 ⑧ 空闲时节 在蜂桶边小憩,看蜂、听蜂 ⑨ 取蜜时节 20.文中的“乡人”主要有哪些特点?就其中一个特点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3 分) 21.下列文段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4 分) 还常会见一些乡人左手举着蜂桶盖,右手捏着小枝叶轻轻向上扫着结球的蜂群,嘴里 还念念有词:蜂王上盖,蜂王上盖……等到全部蜜蜂爬上蜂桶盖,才会长长地出一口 气,小心翼翼地端着蜂桶盖回家去。 22.联系全文,分析第⑦自然段中画线语句的含义。(4 分) 【参考答案】 19.用木桶喷淡盐水或涂抹蜂蜜,期盼蜂群到来;倒置蜂桶,割去蜂蜜,与相亲分享甜 蜜。 20.热爱生活、富有智慧、过着诗意的生活、淳朴、团结、和睦。 21.文段运用了细节描写,生动传神的表现了在分蜂之时,乡人对这些得之不易的宝贝 的小心、虔诚和难以掩饰的喜悦兴奋。 22.蜜蜂的到来,一则可以取蜜,更重 要的是预示着他们的家庭平安、和顺。 大数据 云气象 ①我们平时从电视、报纸、网站或手机上获取的看似简单的天气预报,其背后却 有着极其庞杂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作支撑。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天气预报是经过“云 计算”得到的大数据产品。 ②为了获取精确的气象预报,气象部门历来都会收集大量数据,组成超大的“数 据库”。这些数据来自一个庞大的观测网络。目前,全国有 2000 多个地面站、120 多个高空探测站、6 颗在轨卫星、5 万多个自动监测站、600 多个农业检测站、300 多个雷达站等,逐日逐小时甚至逐分钟对不同地点、不同高度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监 测。仅在贵州,每天就有 85 个气象站、3 万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7 部新一代多普勒 天气雷达、2 个探空雷达站对贵州境内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 ③随着预报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这些数据变得更加精密, 数量也持续增加,气象预报也变得越来越精确。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 脑、手机、电视、网站等查询天气预报,其精度甚至可以精确到一公里、一小时以内。 ④早晨起床后穿薄的还是厚的衣服?要不要进行晨练?长假期间是否要外出旅 游?旅游时需要带哪些随身物品……如何选择,天气预报会为你提供有效参考。 ⑤随着各行各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气象部门还需要针对不同领域、不 同行业、不同群体制作相应的气象产品,包括面向社会群体的 公众气象服务,面向 水利、电力、交通、农业以及其他部门或企业的专业专项服务,以及针对干旱、暴雨、 森林火险、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等。 ⑥比如说能源,可以通过分析电力负荷历史加上气象数据进行用电量估算;农业 方面,通过某一地的农耕历史与相关气候信息,就可以指导农户进行农作物种养殖结 构调整;还有交通,航班准点率历史加上机场历史天气特征,就可以得到航班延误预 测……这些日益丰富的气象产品构成了气象大数据的重要部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 加丰富、便捷。 ⑦当气象邂逅大数据,气象大数据将大有作为,它必将更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1.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 和_______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 (4 分) 2.阅读第④⑤⑥自然段,你认为下面这句话放在其中哪个自然段的开头合适?为 什么?(3 分) 更精细、更准确、更长时效的天气预报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变得更加便 捷。 答:_____________ 3.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 分)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网站等查询天气预报,其 精度甚至可以精确到一公里、一小时以内。 答:_____________ 【答案】 1.列数字、举例子;作用是具体而有准确的说明了,为了获取精确的气象预报, 气象部门组建有庞大的观测网络用来收集大量数据,组成超大的“数据库”。 2.第④段,因为这句话概括说明的是天气预报在我们日常衣食住行中的作用,与 第④段说明的中心相符。 3. “随时随地”表示范围广,“1 公里、1 小时”表示精度高。这些限制性词语 的使用,具体生动的表明了随着预报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大 数据、云计算的应用,数 据变得更加精密,数量也持续增加,气象预报也变得越来越精确。 一切都好起来了 ——关于疫情后城市重启的通讯 王嘉兴 鲁 冲 2020 年的春天不可阻挡地到来了。 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严酷考验的华夏大地上,一座又一座城市从严冬中苏醒了。 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一名医生说,是他在急诊科又开始处理骨伤病人的时候;一名警察说,是回到原 先的岗位督促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时候;一位住在商业街边的居民说,是发现放了两 个月“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大屏幕又开始播放热热闹闹的商业广告的时候…… 在环卫工人老严的眼里,城市苏醒的时间与他的工作量紧密相关。 他负责清扫的街道是城市最繁华、人流量最高的商业街之一。有那么一段时间, 这里寂静得只剩下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他的工作前所未有地轻松:只需清扫落叶, 不用再面对一小时不管就满溢的垃圾桶、不计其数的奶茶杯和串签——可是这轻松让 老严感受到的是一种从未经历过的憋闷和紧张。嘈杂的叫卖声消失了,灯牌也不亮了, 所有的店铺大门紧闭,就连空气都寂静得似乎被冻住了。 春天来临的时候,老严又听到规律的、曾令他感到厌烦的噪音,他又开始劳累了 ——垃圾桶又开始慢慢满起来,每隔两三个小时就得清理了。他一边划动着扫帚一边 愉快地嘀咕着“好了,好了,好起来了”。 就在老严负责清扫的这条街,服装店、副食店的店主们纷纷接到通知,可以回店 里做清洁、备货,准备开业了。消毒药水的味道渐渐被食物的香味替代,外卖员的叫 喊声不时穿过街道,“81 号!好了没有?”“快点哟,152 号客户在催呢!” 最近一周,外卖小哥陈锋跑了 200 单,是疫情期间最低谷时的两倍。陈锋告诉记 者,尽管与平日的一周 400 单仍有距离,但他确信,一切都正在好起来。他骑着摩托 再不能一人一条车道在路上随便跑了——路上的车多起来了,甚至偶然有车辆发生剐 蹭。陈锋又要小心避让汽车和行人了。 陈锋接到的订单内容越来越丰富:之前只有送正餐饭食的,渐渐地,年轻人喜欢 的奶茶店、小零食店的外卖也开始了!最让陈锋兴奋的是,他最喜欢的潘家米粉店开 门了。在等单的时候,陈锋可以抽空在这家价廉味美的餐馆嗍一碗米粉。和其他食客 一样,嗍完粉的陈锋总是满面笑容。 米粉店的潘老板印象最深的顾客是一个胖嘟嘟的小伙。刚开始允许堂食那几天, 根本没有人来店里坐着吃。终于,这一天,这个年轻人走进来,犹豫几秒钟,坐下了, 摘了口罩:“老板,一碗细粉,……额,加粉。”这胖小伙可能住在附近,没有疫情 的时候,经常光顾潘老板的小店,总是像这天一样,笑眯眯的。 潘老板告诉记者,重新开业后,她把新做的准备过年期间涨价的牌子找了出来, 拿抹布擦干净上面的积灰,然后用记号笔把价钱改回平日的价格。“其实我们的食材 成本涨了,给我送米粉、蔬菜的小贩都感慨生意不好做。但现在是特殊时期,大家都 不容易,我们一起渡过难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生意有的是时间做。” 是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都正在好起来了。 多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恢复为普通患者就诊的医院,援鄂医生们回到家乡救死扶 伤, 武汉本地医生从呼吸科回到自己的科室;所有公交车恢复运行,所有地铁又继续 在轨道上穿行,所有银行网点恢复营业;高三初三的学生回到校园迎接高考中考,其 他年级的孩子也仿佛听到了春风中的呼唤…… 下午,钟楼传来六声钟响,老严该下班了,他期待钟声再次淹没在商业街的人声 鼎沸里,这个直脾气的中年人告诉记者,他会继续啰嗦那些不守规矩的摊贩和乱丢垃 圾、乱吐痰的人。陈锋骑着摩托继续穿梭在大街小巷,晚上的外卖生意不错,如果运 气好还能抢到几单顺路的。潘老板准备好第二天开店需要的食材,将店面打扫干净, 该回家关心孩子今天的作业了…… 这一天,一个市民外出散步后,捡回一根冒着青芽的树枝插在阳台上:“我已经 错过了大半个春天,现在要抓住春天的尾巴。” (摘录改编自《中国青年报》2020 年 4 月 8 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嘉兴、见习记 者鲁冲) (原题《抓住春天的尾巴”——大武汉启封》) 1.本文写了众多人物,下列选项中文章没有写到的是( )(3 分) A.环卫工人 B.外卖小哥 C.高三初三的学生 D.商场营业员 2.请根据这一篇通讯的写作对象和内容衔接来推断,结束对潘老板的采访后,紧 接着,记者最可能采访并详写的是( )(3 分) A.外来的游客 B.给米粉店送食材的小贩 C.城市管理者 D.这条街上的另一位店主 3.文中划线句若改为“这个年轻人走进来,犹豫几秒钟后坐下并摘了口罩”,句意 虽变化不大,但表达效果不同。请品析原句的表达效果。(3 分) 4.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春天”,除了指随着自然季节更替而来临的春季,这 两处所写的“春天”还有哪些含义?(4 分) 【阅读指导】 1.【考点】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 【答题指南】⑤-⑦段涉及的人物是环卫工人老严,⑨- ⑪ 段涉及的人物是外卖小哥陈 锋, ⑪⑫ 段涉及的人物是商场营业员米粉店的潘老板。文中没有写到高三初三学生, 故选 C 项。 【参考答案】C。 2.【考点】本题考查发散思维。 【答题指南】本文人物的出场采用了串联式的结构,“就在老严负责清扫的这条街,……, 外卖员的叫喊声不时穿过街道”由环卫工人老严引出外卖小哥陈锋,“最让陈锋兴奋 的是,他最喜欢的潘家米粉店开门了”由外卖小哥陈锋引出米粉店的潘老板。然后关 注潘老板的语言“其实我们的食材成本涨了,给我送米粉、蔬菜的小贩都感慨生意不 好做”,由此推测,结束对潘老板的采访后,紧接着,记者最可能采访并详写的是给 米粉店送食材的小贩。故选 B 项。 【参考答案】B。 3.【考点】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答题指南】原句为 “这个年轻人走进来,犹豫几秒钟,坐下了,摘了口罩”,用 逗号多次停顿,停顿的过程就是反复思考、慎重决定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年轻人选择 堂食时的犹豫与慎重;另外,年轻人的每一次停顿、每一个动作都细致入微地刻画出 来,写出了店主对他的关注,体现了店主的印象之深刻。间接写出店内顾客的稀少, 也表现了店主希望这个年轻人能坐下来就餐的心情之迫切。 【参考答案】原句中用逗号多次停顿,这直接表现了年轻人选择堂食时反复思考、慎 重决定的心理过程;还间接体现了小店里没有堂食的顾客,店主热切希望这个年轻人 坐下来就餐,因而目光紧随,对他的一举一动十分关注。 4.【考点】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答题指南】要求理解其语境义,要结合上下文分析。开头的“春天”,用 “不可 阻挡”来写其特点,结合下文 “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严酷考验的华夏大地上,一座 又一座城市从严冬中苏醒了”可知,这里的“春天”表明城市重启的进程,如春天万 物复苏一样不可阻挡,点明了文章的主题;最后的“春天”,结合上文“一切都会好 起来的,一切都正在好起来了”“一个市民外出散步后,捡回一根冒着青芽的树枝插 在阳台上”分析可知,这里的“春天”表明在城市重启之际,人们对大好春光的珍惜、 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抓住春天的尾巴”指渴望能夺回被疫情耽误的时间,深化了文 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文中写到春天,既表明城市重启的进程,如春天万物复苏一样不可阻挡; 又体现了在城市重启之际,人们对大好春光的珍惜、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渴望能夺回 被疫情耽误的时间。 【补充注释】 【剐蹭】ɡuǎ cènɡ,意思是两个以上物体之间进行接触摩擦。 【嗍】suō,用唇舌裹食;吮吸。 时,我是多么想问一问故乡的路啊:你为什么不动声色地化成了一条绳索,在我毫无 知觉的时候扼住了他的咽喉?你为什么在我感觉最幸福的时候化成了一支毒剑,射中 了我爱人的那颗年轻的心?青山不语,河水亦无言,大自然容颜依旧,只是我的心已 苍凉如秋水。以往我是多么贪恋于窗外的好山好水,可我现在似乎连看风景的勇气都 没有了。 我很庆幸在这个失眠的冬夜里,又能坦然面对窗外的风景了。凌晨两点多,南侧雪 山的灯火也消失了。三座雪山没有因为灯火的离去而黯淡,相反,它们在星光下显得 更加的挺拔和光华。当你的眼睛适应了真正的黑暗后,你会发现黑暗本身也是一种明 亮。仰望天上的星星,我觉得它们当中的哪一颗都可以做我身边的一盏永久的神灯。 而先前还如花一样盛开的人间灯火,它们就像我爱人的那双眼睛一样,会在我为之无 限陶醉时,不说告别,就抽身离去。雪山沐浴着灿烂的星光,焕发出一种孤寂之美。 那隐隐发亮的一道道雪痕,就像它浅浅的笑影一样,温存可爱。凌晨四时许,星光稀 疏了,而天却因为黎明将至呈现着一股深蓝的色调,雪山显得愈发得壮美了。我想我 在望雪山的时候,它也在望我。我望雪山,能感受到它非凡的气势和独特的美;而它 望我的房屋,是否只是一头牛的影子?而我只是落在这牛身上的一只飞蝇? 我还记得 1998 年河水暴涨之时,每至黄昏,河岸都有浓浓的晚雾生成。有一天我 站在窗前,望见爱人从小路上归家。他的身后是起伏的白雾,而他就像雾中的一棵柳 树。那一瞬间,我有一股莫名的恐慌感.觉得这幻象一样的雾似乎把爱人也虚幻化了, 他在雾中仿佛已不存在。现在想来。死亡就像上帝撒向人间的迷雾,它说来就来,说 去就去。它能劫走爱人的身影,但它奈何不了这巍峨的雪山。有雪山在,我的目光仍 然有可注视的地方,我的灵魂也依然有可依托的地方。 我感谢这个失眠的长夜,它又给予了我看风景的勇气。凌晨的天空有如盛筵已散, 星星悄然隐去了,天空只有一星一月遥遥相伴。那月半残着,但它姿态袅娜,就像跃 出水而的一条金鱼。而那颗明亮的启明星,是上帝摆在我们头顶的黑夜尽头的最后一 盏灯,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中。 11.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川是什么?(4 分) 1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6 分) 13.作者对风景的态度有哪些变化?其原因是”么?请简要概括。(7 分) 14.著名散文评论家红孩说:“在唯关的前提下,散文无外乎有三种成分:第一,提 供多少情感含量;第二,提供多少文化思考含量;第三,提供多少知识含量。”请结 合文章探究本文提供的是哪种“含量”,并简要陈述。(8 分) 【参考答案】 11.①呼应文题,紧扣“长夜”并与结尾相呼应;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引起下 文,引出下文对冬日风景的描绘;④为下文写午夜怀念爱人做伏笔。(1 点 l 分,答对 3 点 4 分) 12.运用了拟人、比喻、反问的修辞。(答对 2 种修辞就给 2 分)生动地写出了对爱 人离去的震惊和倍感突然,强烈地表达了失去爱人的巨大悲痛和对命运无常的怨恨。 (答对任何 2 点都可以给 3 分) 13.贪恋风景——没有看风景的勇气——坦然看风景。原因是和爱人亲密无间时看什么 都是美好的,所以贪恋;爱人不幸出车祸去世后,就没有了看风景的勇气;雪山的长 夜让作者再次领悟到了生命的美好,燃起了希望,看到了光明,又能坦然看风景了。 (态度变化 2 分,原因 3 分) 14.第一种:①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如“雪山沐浴着灿烂的星光,焕发着一种孤寂之 美”;②对爱人的无限追思,表现了深沉的夫妻之爱,如作者和她的爱人在那个黄昏 的小路上行走的情景;③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如采野果吃、贪恋风景等。 第二种:①自然是永恒的,生命因领略其美而会得到安宁、永恒;②一切美好的事物 总是短暂的,人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些失去?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③苦痛过后,生命 的枝叶上依然跃动着光的赞歌:“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中”体现了对 生命的感悟和文化的思考。(答出任何一种即可。每点 2 分,满分 6 分;答第 3 种, 如果言之成理,最高 3 分)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