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十三)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十三) 含答案

ID:736878

大小:54.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五四之际致青年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17 年 5 月 3 日 ① 青春如朝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该如何度过,才能让青春的枝头绽放梦想之花?五 四青年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共话青春。 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与老一辈相比,这一代年轻人成长在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年代。 告别了物质的贫困,远离了信息的匮乏,自幼享受改革开放红利的青年一代,成长拔节一路伴随着 祖国的强盛,有更扎实的知识,有更开阔的视野,有更宽广的天地。从“创新创业”到“互联网+”, 社会搭建起广阔的舞台,供青春施展才华、追逐未来,在时代的舞台创造无限的可能。 ③ 与此同时,工作的压力、竞争的焦虑、成功的渴望……现实的“骨感”,也让一些年轻人 的内心挤满成长的烦恼。以至于有人感慨,“人生的理想越飞越低,低到只能在自己的城堡里贴地 飞行”…… ④ 青年人空间应该如何在现实的土壤中涵养梦想的种子?应该为自己的青春涂上怎样的色 彩? ⑤ 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 容易的。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奋斗过、拼搏过、奉献过,书写过人生的精彩、攀登过人生的高峰,我 们才能在以后回忆的时候,自信地道一句:“青春无悔”。 ⑥ 让青春因梦想而激扬。心中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青年最大的资本不是经验丰富、胸有 成竹,而是敢于做梦、勇于试错。因一时挫折而灰心丧志,因身处逆境而放弃前行,甚至让享受和 偷安在我们内心扎根,那青春何以为青春?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就该像爬山虎一样,向着心 中的梦想不断向上攀沿,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 ⑦ 让青春因拼搏而精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 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人生 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纵然前行之路荆棘密布,只要有那么一股到中流击水的劲头,无论道路多险、 风浪多大,都是对自己的超越。而那些以梦为马、激情奋斗的日子,将永远成为人生的财富。 ⑧ 让青春因奉献而厚重。“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 业。”这绝不是空洞的口号。从汶川地震的志愿者行动,到北京奥运的火炬传递,从反疆独反藏独 的惊天怒吼,到“一带一路”的青春挥洒,这一代年轻人有着极强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荣誉感,时 代也需要我们用坚实的肩膀扛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不管是身处象牙塔的年轻大学生,还是 ① ,抑或是② ,只要尽心做好本职工作,又何尝 不是在为国为家添砖加瓦?把个人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我们一定能“肩 兹砥柱中流之责任”,让人生的色彩更加绚烂。 百余年前,五四先驱李大钊这样激励青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 ‘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 命。”靠什么征服通往梦想的火焰山,拿什么安放我们心中如火的激情?奋斗,唯有奋斗。 ⑨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春不息,奋斗不止。 (选自《人民日报》 2017 年 5 月 3 日 1 版,有改动) 【注】红色字是阅读文本删节部分。 1.根据文意,在文中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符合语意,结构一致)。(2 分) ① 。 ② 。 2.文中的第⑤段与第⑥⑦⑧段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2 分) 3.请谈谈你对“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这句话的理解。 (2 分) 【阅读指导】 1.【考点】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仿写能力。 【答题指南】根据前文内容“从汶川地震的志愿者行动,到北京奥运的火炬传递,从反疆独反藏独 的惊天怒吼,到‘一带一路’的青春挥洒,这一代年轻人有着极强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荣誉感,时 代也需要我们用坚实的肩膀扛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以及空白处的前句“不管是身处象牙塔的年轻 大学生”,后句“只要尽心做好本职工作,又何尝不是在为国为家添砖加瓦?”可见,只要填入奋 战在各行业的青年人,符合文意,结构一致即可。 【参考答案】参考示例:①扎根基层的青年村官;②穿行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 【评分标准】本题满分 2 分,每空 1 分。符合语意,结构一致即可。 2.【考点】本题考查议论文的结构。 【答题指南】本文第⑤段首句提出总论点“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第⑥⑦⑧段首句分别是“让 青春因梦想而激扬”“让青春因拼搏而精彩”“让青春因奉献而厚重”,作为分论点,分别从“梦 想”“拼搏”“奉献”三个方面证明总论点。是先总后分的逻辑顺序。如果调换了,就不合逻辑了。 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不能(1 分)。第⑤段中“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是总论点,后面三段是分论点(从 “梦想”“拼搏” “奉献”三个方面论证“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调换后不合逻辑顺序。 (1 分) 【评分标准】本题满分 2 分。答出顺序不能调换的观点给 1 分,理由 1 分。但只有观点,不答理由 的不给分。 3.【考点】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 【答题指南】结合文本内容及生活实际,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参考示例:青年时期经历的挫折和考验,让人增加见识,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在今 后的人生中多一些面对困境的勇气和韧劲,就会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成功的机会。 【评分标准】本题满分 2 分。结合文本及生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那年,那灯 宁 红 ① 闲时帮母亲收拾旧物,在一口木箱里,看到一个用牛皮纸紧紧包裹着的物件。原来是一盏 厚重的煤油灯。恍惚间,眼前似乎摇曳着煤油灯那柔和的光。 ② 小的时候,家家户户照明用的差不多都是油灯。一节带松脂的树结,一个空墨水瓶装点柴 油,这就是最简易的油灯。带玻璃灯罩的煤油灯算是比较高档的,燃烧稳定,灯光明亮。我从小怕 黑,天没黑就嚷着点灯,母亲燃起煤油灯,屋内霎时弥漫着一片橘黄的光,朦胧、柔和、温暖。有 灯亮,有母亲在,我就觉得踏实。 ③ 那时是我家最艰难的时期,父亲下放到农村,不久身染重病。母亲在镇上的学校教书,白 天忙完学校的工作,晚上回家就着煤油灯纳底做鞋,还要教育儿女,照顾父亲。母亲让我每天把灯 罩擦得亮亮的,她说灯光亮堂,心里就亮堂,日子才会过得亮堂。艰难的岁月里,是母亲为全家燃 起希望的灯。 ④ 灯下,我见得最多的是母亲纳鞋底的样子。她每穿过去一针,手臂扬起,拉紧线索,又钻 进去一针,针索来来回回中,“呲啦”的声音富有节奏感。看到母亲熟练自如的样子,有一次我央 求她让我试试。我左手拿鞋底,右手捏针,可厚厚的鞋底哪里钻得进针去?母亲教我用顶针帮忙, 结果针鼻一歪,针扎进我中指的皮肉里。从此,我再也不敢用顶针。 ⑤ 灯下,母亲不仅给了我物质上的享受,还带给我精神上的滋养。母亲是语文教师,她引导 我阅读,指导我写作。母亲靠着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人,百般精打细算,尽可能给我借书买书。多 少个夜晚,我做完作业,在那橘黄的灯光下,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对书籍的痴迷,对文字的喜爱, 或许那时就随着灯光,一起深深浅浅地印入了年少的心里。 ⑥ 母亲喜欢猜谜语,尤其是字谜,她也培养我的兴趣。记得还是小学二年级时,母亲给我出 了一个字谜:“一木口中栽,非杏又非呆,若作困字猜,也没好文才。”我在纸上写写画画,一会 就猜出了“束”字,母亲高兴地表扬了我,我自然备受鼓舞。后来,一些难度更大、有一定技巧的 谜语,我也能猜出来。有一次,母亲出了这样一个谜语:“炮马士象一盘棋,老帅当中笑嘻嘻。五 个小卒当阵卧,为何输了这盘棋?”想了半天,拆字、重组、另解,都猜不出。吃饭也想,睡觉也 想,突然眼前一亮:这盘棋没有“车”——欠车?那就是“软”字啊! ⑦ 今天,煤油灯早已成了“历史文物”,但一盏煤油灯,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和情感。我轻轻 摩挲着这盏煤油灯,用牛皮纸把它重新包好放回原处,就让它在这里静静地躺着吧。岁月深处,灯 影摇曳,永恒的灯光带给我温暖和慰藉、希望和梦想,也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选自《中国教师报》2020 年 5 月 20 日第 16 版)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⑥段内容。(2 分) 2.根据语境,赏析第②段加点词“弥漫”的表达效果。(2 分) 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4.选文第⑦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 分) 5.读了本文之后,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 分) 【阅读指导】 1.【考点】本题考查概括语段内容。 【答题指南】细读第⑥段可知,本段中首句为中心句。根据这一中心句可概括语段为:母亲培养“我” 猜谜语的兴趣。 【参考答案】母亲培养“我”猜谜语的兴趣。 2.【考点】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指南】“弥漫”的本义是布满、到处充斥着。联系本段“朦胧、柔和”可知这一词语生动形 象地描写了朦胧柔和的灯光充满了屋子的情境;联系本段“温暖”“有灯亮,有母亲在,我就觉得 踏实”可知这一词语还表现了母亲给我带来的温暖和这种温暖让我产生的踏实感觉。 【参考答案】“弥漫”是充满的意思,生动形象写出了朦胧柔和的灯光充满了屋子(1 分),表达 了母亲带给“我”的温暖,让“我”踏实(1 分)。 【评分标准】本题满分 2 分,意思接近酌情给分。 3.【考点】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方法。 【答题指南】第④段画线句子是“她每穿过去一针,手臂扬起,拉紧线索,又钻进去一针,针索来 来回回中,‘呲啦’的声音富有节奏感。”细读本句可知,“穿、扬、拉、钻”是对母亲纳鞋底的 动作描写。通过这些动作,可以看出母亲纳鞋底动作的熟练。联系人物品性可知,这些熟练的动作 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与心灵手巧。 【参考答案】动作描写(1 分)。生动写出母亲纳鞋底熟练的样子(1 分),表现母亲勤劳,心灵 手巧(1 分)。 4.【考点】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 【答题指南】需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分析。第⑦段是结尾段。从内容上来看,末段“永恒的灯 光带给我温暖和慰藉、希望和梦想,也照亮我前行的方向”点明了母亲带给“我”的温暖与慰藉、 希望与梦想。母亲的精神品质对“我”产生的深远的影响,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从结构上来 看,本段为末段,点明了文章主旨,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末段再次提到“煤油灯”,与首段作者 无意中发现煤油灯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参考答案】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1 分)。 内容上:点明(深化)中心(1 分)。写出了母亲带给“我”温暖和慰藉、希望和梦想,对“我” 影响深远(1 分)。 【评分标准】本题满分 3 分,结构作用 1 分,内容作用 2 分,意近即可。 5.【考点】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答题指南】这是开放类试题,符合文章主旨,联系实际谈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参考示例:是母亲把我们带到人间,又把我们哺育成人,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对于 母亲,每个人都应心怀感恩,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母亲享受到幸福。 谢谢你允我回报 ①探视之后,我离开重症监护室,走出医院,走到附近的商厦——我想给他买块表。 ②在专柜前选中一款机械表:银色表盘,金属表链。我确定他喜欢,别问为什么,他没说过,但我 就是知道。价位适中,不算昂贵,否则他会心疼钱;也不算便宜,否则我会心疼给 他的不够好。 这样的选择,可以让我和他都心安。付款后,让营业员将表链拆掉两个扣。我知道他手腕的尺寸, 也知道他喜欢将手表略宽松地环在腕上,可以不时轻轻晃晃。包装盒精美宽 大,我将它抱在胸前, 走回医院。 ③这是他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的第三天,状况并没有明显好转。家人都在做最坏的打算,但我却坚信 他会醒过来。我只想他醒来时对他说:“爸,给,你要的手表。” ④没错,这块腕表,是他入院前要过的。一次吃晚饭时,他半开玩笑说:“闺女,看我这表该换换 了!年头太长,越来越不准了,每天都会差个两分钟。”我不假思索,当即应允:“买。”过了一会儿 才笑着反问:“干嘛又让我买?”他呵呵地笑:“最近你不是刚赚了稿费嘛,还不好好孝敬孝敬你爸?” 入口的米饭喷了一桌子,我哈哈大笑:“爸,你也太有心计了!” ⑤是的,爸爸有心计,最重要的是,他知道我的软肋在哪儿,一戳就中。我的软肋连我妈都知道, 她常说:“欠你爸的,迟早是要还的。” ⑥没错,我欠他的。在我成长的那么多年,仅是物质的亏欠便不计其数。 ⑦读初二时,小城里富裕人家的姑娘流行骑那种彩色变速车。班里有了第一辆,我眼热不已。回来 一说,我妈眼睛瞪得老大:“那么贵,咱可买不起!”他半天不语,然后静静看向 我又失落又不甘 的眼神,只说了一个字:“买。”然后真就买了。为此,全家人集体节衣缩食两个月。工作之余一向 喜欢种花养草的他,还去一家修理厂打了两个月短工。 ⑧这并不是特殊事例,而是常态。在我成长的年代,生活并不丰裕,但他总是倾其所有宠我爱我。 ⑨所以,早到了该还的时候了。 ⑩他也拿捏住了这一点,于是这些年,我和他常会有这样的对话—— ⑪ “闺女,这手机按键不大好用了。” ⑫ “换。” ⑬ “闺女,今天上街看到一种电动车又轻便又好看。” ⑭ “买。” ⑮ “闺女,对门你李伯伯的儿子给他买了个按摩椅,看着挺好的。” ⑯ “买。” ⑰ 我妈总嫌他向闺女要这要那,而我明白,从前他的给,现在他的要,其实都是对我的 好—— 他知道,如果不给我宠爱他的机会,我此生怎会安心?所以,他只管笑呵呵地要,我只管翻着白眼 给,从来没有多余环节。 ⑱ 还记得他第一次跟我要的,是一顶“只有在大城市才能买到的毛呢礼帽”。当时,我几乎跑遍了 大大小小的商场,好不容易才寻到他想要的那一款。付账,将礼帽小心装好。我松了口气,然后想 象他戴上这顶礼帽的模样,想象他欣喜得犹如一个孩子得到心爱玩具的眼神, 我突然被一种庞大 的幸福感击中了。 ⑲ 这种幸福感从不曾有,又无法言语,是任何一种快乐都不能代替的。而这种幸福感, 他早早 就知道了吧?在那些年,他绞尽脑汁又倾尽一切宠爱我的时候,曾经一一享受过吧?所以,他要把 这种幸福传递到我手中,让我一遍遍感受和重温。 ⑳ 我只想说,他做父亲的智慧超过很多人。我见过太多父母为子女含辛茹苦倾尽一切,却舍不得 让孩子分担分毫;我见过太多父母把一生的苦难尝尽,却舍不得分享子女人生的甘甜, 拒绝子女 的付出……可是我,从来都不认可这种做法。在适当的时候索取回报,这正是他的智慧,也是他给 予我的额外的恩赐。 ㉑ 只是这一次,手表还没来得及买,他就被查出食道癌,手术后当晚因肺部感染被送入重症监护 室。 ㉒ 那晚,我在监护室外空寂的走廊中坐了很久,把刚买回的新腕表放在耳边,听指针“嗒嗒”的声 音,像心跳…… ㉓ 他是在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第六天醒过来的。医生都说是奇迹。 ㉔ 我并不这样想。 ㉕回到普通病房后,我拿出腕表递到他眼前:“爸,给,你要的手表。”他抬起左手手臂,示意我帮 他戴上。戴好后,他轻轻晃晃,咧开嘴笑了。我看着他,76 岁的勇敢的他,勇敢 地醒过来,让我 还可以继续偿还我的所欠,回报他的付出。 ㉖压制了许久的眼泪突然而至。 (取材于海宁的同名文章) 18.文章主要写了 4 件事,请根据表格中的提示,简要概括其余两件事。(4 分) 19.结合 上下文,简要分析第 ⑨段在结构上的作用。(3 分) 20.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对人物进行了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内容加以品味。(6 分) (1)他半天不语,然后静静看向我又失落又不甘的眼神,只说了一个字:“买。”(3 分) (2)所以,他只管笑呵呵地要,我只管翻着白眼给,从来没有多余环节。(3 分) 21.题目“谢谢你允我回报”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 分) 答案: (四)现代文阅读(18 分) 18.文章主要写了 4 件事,请根据表格中的提示,简要概括其余两件事。(4 分) 19. 起 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写爸爸对“我”的宠爱,下文写“我”对爸爸的报恩之举。 20.(1)“半天不语”写出家庭的困难,父亲为买车的矛盾心理,突出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 (2)“翻白眼”并不是真的反感或不同意;这种行为反映了情感上的不做作,是女儿对父亲索要东 西时的一种回应,带有撒娇的意味;是父女之间亲情深厚、关系融洽的真实反映。 21.幼时,父亲对自己宠爱无比,为“我”付出了很多;父亲年老之时,仍以索要东西让自己尽孝, 为“我”提供报恩的机会,所有这些都体现父爱的伟大;而自己能有机会去回报父恩,也全依赖父亲。 在适当的时候索取回报,这正是父亲的智慧,也是父亲给予我的额外的恩赐。所以要谢谢父亲“允 我回报”。 “悟空”探“妖” ①2015 年 12 月 17 日 8 时 12 分,悟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它是一只非常勤奋 的 猴子,每天要绕地球飞行 15 圈,从不偷懒。 段落 主要内容概括 1 — 5 事件 1:爸爸重病住院,我给他买表。 6 — 8 事件 2: 9 — 20 事件 3:爸爸向我索要东西,我总是痛快地买给他。 21 —26 事件 4: 段落 主要内容概括 1 — 5 事件 1:爸爸重病住院,我给他买表。 6 — 8 事件 2:初二时,爸爸给我彩色变速车。 9 — 20 事件 3:爸爸向我索要东西,我总是痛快地买给他。 21 —26 事件 4:我把买来手表送给苏醒过来的爸爸。 ②悟空是我国第一颗主要用来探测暗物质的人造卫星。其实,它就是一台空间望远 镜,担负 着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物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等任务。 ③一般人听到暗物质会一脸茫然:这是什么妖魔鬼怪?为什么要寻找它?顾名 思义,暗物质 就是通过人眼和其他设备看不到的物质。天文学家在长期的观测研究中发现:许 多星系中存在额 外的、看不见的引力源,宇宙的总质量其实远远大于已知物质的总质量。他们 据此推测,宇宙中 应该还存在着一种暗物质。我们已知的各种物质基本上都要受电磁力的 影响,要么吸收光,要么 反射光,要么就自己发光;但暗物质不与光波发生作用,它对电磁力 无动于衷,所以我们无法看 到它。 ④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对暗物质的研究依然不明朗。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宇宙总能量_的 _26.8%由暗物质贡献,普通物质只占_4.9%,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_5_倍以上。有这样 隐 形的庞然大物存在于宇宙中,却又看不见摸不着,这的确让科学家心痒难耐。而且,暗物质 与我 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科学家发现,所有发光物质提供的引力无法抵消星系内旋转时产 生的离 心力,因此推测,是暗物质在提供额外引力,以阻止星系解体。也就是说,没有暗物质 就没有星 系,也就没有人类。而且,作为一种全新的、未知的粒子,暗物质很有可能开创前所未有的应用空 间。 ⑤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传说中的暗物质呢?悟空的任务,就是上天捕捉暗物质粒子碰 撞湮灭 时产生的高能电子。简单地说,悟空在观测中如果突然发现某一速度的电子射线数量变多了,但这 又无法用现有理论来解释,那么这些电子射线很有可能是暗物质湮灭时产生的。 ⑥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希望能够第一个观测到这部分电子射线,从而获取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除悟空外,目前世界上用以探测暗物质的设备,还有国际空间站的阿尔法磁谱仪 和美国宇航局的 费米空间望远镜。而中国的悟空,是迄今为止观测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 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 卫星。 ⑦2017 年末,悟空工程团队在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论文,宣布获得了 世界上最 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该能谱将有助于发现暗物质存在的蛛丝马迹。接下来 的 2018 年, 我们希望悟空不负众望,用火眼金睛找到更多线索,早日探到妖的真容。 (取材于程醉的同名文章)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悟空主要用来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物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B.暗物质不受电磁力的影响,所以不能通过人眼和其他设备看到。 C.悟空可以通过捕捉到的宇宙中的高能电子来探寻暗物质的踪迹。 D.与其他探测器相比,悟空性能更加杰出,已率先发现暗物质。 2.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全文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悟空的任务、暗物质的特性、悟空探寻暗物质的方 式及成果。 B.悟空是一颗人造卫星,妖指暗物质,以悟空探妖为题,生动形象, 吸引读者。 C.选文第③段连用两个设问句,加强语气,引出对悟空探妖方式的具体说明。 D.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语很有可能表明探寻暗物质前景不容乐观,语言表达既准确 又含蓄。 3.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宇宙总能量的 26.8%由暗物质贡献,普通物质只占 4.9%,暗物质 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 5 倍以上。 【答案】 1.D 2. A(逻辑顺序) 3.列数字、作比较。准确说明了暗物质在宇宙中的比重以及和普通物质在宇宙中的多少、能 量上的大小悬殊与差距,从而让读者对暗物质对有了清楚的了解。 平安报与故人知 肖复兴 ① 家对门一楼的小院里,种着两株杏树,今年开花比往年早一个多星期,根本不管疫情肆虐, 烂烂漫漫,满枝满桠,开得没心没肺。这家主人,每年春节前都会挈妇将雏回老家过年,破五后回 来。今年破五了,元宵节过了,春分都过了,清明也过了,他们还没能赶回家,不知是在哪里受阻 或因疫情被隔离。屋子里始终是暗的,晚上没见到灯亮,月色中显得有些凄清。小院里,杏花开了, 落了,一地缤纷如雪,又被风吹走,吹得干干净净。小院一直寂寞着,等候主人的归来。 ② 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没有什么比平安归来更令人期待。毕竟是家,平安归家,是世上所有 人心底最大的期盼。 ③ 闭门宅家,一天天地看着对门的杏花从盛开到凋零,到绿叶满枝,心里期待着这家人一切 安好。其实,也是对所有人的期待。我的孩子在遥远的国外,很多朋友在外地,甚至有人就在最让 人牵心揪肺的武汉、襄阳、宜昌等地,可谓疫情的前线。怎么能不充满期待呢? ④ 无事可做,翻书乱读,消磨时日,忽然发现我国古诗词中,写到平安的诗句非常多。这或 许是因为心有所想才会句有所读吧。 ⑤ “种竹今逾万个,风枝静,日报平安。”这是宋代一个叫葛立方的词人写的一阙并不知名 的小令,但竹报平安是我国尽人皆知的象征。这句词,写的是平常日子里的景象,其中一个“静” 字,道出这样平和居家日子的闲适。如果在平常的日子里读,我会随手就翻过去,如今读来,却让 我向往,更让我感叹。日日足不出户宅在家中,没有任何人往来,屋里屋外,同样也是一个“静” 字了得,心里却风雨交加,电视屏幕中世界各地的确诊人数惊心动魄地频频增加,会让这个“静” 字倾翻,对平安的期盼涌上心头。 ⑥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这是唐代王维的望乡之诗,远在他乡,喝着别人 的酒,惦记着家人的平安,酒中该是何等的滋味。“自别萧郎锦帐寒,凤楼日日望平安。”这是宋 代陈允平的怀远之诗,写闺中情思。“从今日望平安书,我欲灯前手亲拆。”这是放翁的诗,一样 的怀人念远,对朋友的牵挂,对平安书信的渴望。我所能读到的关于平安的古典诗词中,最让我感 动并难忘的,是岑参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是小时候就读过的诗句,那种在 战争或离乱之中偶遇故人,无纸无笔,急迫匆忙之中让人传个话,给家人报个平安的情景,什么时 候想起,都让人心动。 ⑦ 关于平安的近代诗词中,我最喜爱的是鲁迅先生和陈寅恪先生的两首绝句。“我亦无诗送 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这是鲁迅先生 1932 年送给归国的日本友人的诗句。这一年,日本侵略 者将战火烧到上海,战争烽火中,人身的安危同那随海浪颠簸动荡的归棹一样,令人担忧,这使得 心中的祈愿是那样的一言难尽,意味深长。“多少柔条摇落后,平安报与故人知。”这是陈寅恪 1957 年写给妻子的诗句。这一年,陈寅恪在广州中山大学教书,校园里,印度象鼻竹结实大如梨, 妻子为竹作画,此为陈题画诗中的一联。其中“柔条”和粗壮的象鼻竹毫不相称的对比,会让我们 看到劫后余生的平安,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而让人们格外喟叹与珍重。 ⑧ 人生沉浮,世事跌宕,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与生活境遇下,无论在什么样的动荡与变 化中,平安都是为世界所共情共生的一种期盼与祈愿,万古不变。 ⑨ 我一直隐隐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下来了——前两天的晚上,家对门一楼的房间里亮起了灯, 橘黄色的灯光,明亮地洒满他们家的阳台。主人终于平安地回家了。尽管错过了今年小院里杏花如 雪盛开,那两株杏树,已经绿荫如盖,也算是替他们守在家中,“一花一草报平安”了。 2020 年 4 月 19 日谷雨雨中写于北京 (选自 《光明日报》2020 年 4 月 24 日,有删改) 1.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篇文章最打动你的、贯穿始终的情感是什么?(2 分) 2.第①段画线句,有两处须重读才有味道,你也读读,找出来并说说理由。(2 分) 今年破五了,元宵节过了,春分都过了,清明也过了,他们还没能赶回家,不知是在哪里受阻 或因疫情被隔离。 3.读第⑤段,同一个“静”字,前后却是两种滋味。请你也品一品,说说看。(2 分) 4.文中那么多古典诗词,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偏以“平安报与故人知”做标题。(3 分) 5.文中多处写到杏花和杏树,请你说说这样写给文章带来了怎样的美感。(3 分) 【阅读指导】 1.【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把握。 【方法引路】解答此题,关键是联系上下文,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答题指南】文中第⑥段“一样的怀人念远,对朋友的牵挂,对平安书信的渴望”“最让我感动并 难忘的”等语句直接揭示了作者的情感。 【参考答案】对他人的牵挂,对平安的期盼。 【评分标准】本题满分 2 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考点】本题考查对朗读技巧的把握。 【方法引路】解答此题时,要以文章的主题思想为指针,根据此句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 【答题指南】一般来说,表情达意的重点词或短语要重读,如本句的关联副词“也”“还”,突出 表现了等待时间之长和内心牵挂之深,宜重读;还有,起照应、强调作用的词语要重读,如本句中 的时间名词“春分”“清明”这两个时间节点相照应,表现了等待时间之长、内心牵挂之深,朗读 时也应重读。 【参考答案】参考示例一:重读副词“也”“还”,这样能体现出等待时间之长、内心牵挂之深。 参考示例二:重读“春分”“清明”两个时间节点,体现出等待时间之长、内心牵挂之深。 【评分标准】本题满分 2 分,重读词语 1 分,理由 1 分,意对即可。 3.【考点】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方法引路】此类题的答案一般要从词语所在的上文或下文中的词、短语、句子、段落中寻找答案。 【答题指南】第⑤段中“一个‘静’字,道出这样平和居家日子的闲适”“同样也是一个‘静’字 了得,心里却风雨交加”两句话,分别道出了“静”的两种不同滋味。 【参考答案】前一种“静”道出了“平和居家日子的闲适”滋味;后一种“静”则有看似平静而内 心焦虑不安的滋味。 【评分标准】本题满分 2 分,每点一分,意对即可。 4.【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方法引路】文章的标题一般与文章内容、主题、情感紧密相关。 【答题指南】“平安报与故人知”一句既有对平安的期盼和对他人的牵挂,又暗含着劫后余生的平 安更让人珍惜的感悟,与本文现实情景和感情相吻合。 【参考答案】“平安报与故人知”含有对平安的期盼和对他人的牵挂,与文章主题契合;这句诗是 陈寅恪写给妻子的题画诗,其中暗含着劫后余生的平安更让人珍惜的感悟,与本文现实情景和情感 更加吻合。 【评分标准】本题满分 3 分,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出两点得 3 分,意对即可。 5.【考点】本题考查对文中意象的品析。 【方法引路】解答此类题,应对文中的意象进行分析,一般可以从语言、结构、手法、情感等角度 进行品析。 【答题指南】文中多处写到杏花和杏树,如第①段中“两株杏树……烂烂漫漫,满枝满桠,开得没 心没肺”“小院里,杏花开了,落了,一地缤纷如雪”;第③段中“一天天地看着对门的杏花从盛 开到凋零,到绿叶满枝”;第⑨段中“尽管错过了今年小院里杏花如雪盛开,那两株杏树,已经绿 荫如盖,也算是替他们守在家中,‘一花一草报平安’了”。这些对杏花、杏树的描写,描写细腻, 增强了画面感和感染力,体现了语言之美;而且,结构严谨,前后照应,一线贯穿,体现出章法之 美;在优美的环境描写中衬托了作者真挚细腻的感情,以景衬情,波澜起伏,可见其写作手法之美。 【参考答案】语言美,文辞优美,描摹细腻,增强了画面感和感染力;结构美,前后照应,一线贯 穿,表现出章法之美;手法美,以景衬情,用环境的变化衬托作者情感的波澜。 【评分标准】本题满分 3 分,每点一分,意对即可。 【附录】 光明文化周末·大观 肖复兴:平安报与故人知 家对门一楼的小院里,种着两株杏树,今年开花比往年早一个多星期,根本不管疫情肆虐全球, 烂烂漫漫,满枝满桠,开得没心没肺。这家主人,每年春节前都会挈妇将雏全家回老家过年,破五 后回来。今年破五了,元宵节过了,春分都过了,清明也过了,他们还没能赶回家,不知是在哪里 受阻或因疫情被隔离。屋子里始终是暗的,晚上没见到灯亮,月色中显得有些凄清。小院里,任凭 杏花开了,落了,一地缤纷如雪,又被风吹走,吹得干干净净。小院一直寂寞着,等候主人的归来。 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没有什么比平安归来更令人期待。毕竟是家,平安归家,是世上所有人心 底最大的期盼。 闭门宅家,一天天地看着对门的杏花从盛开到凋零,到绿叶满枝,心里期待着这家人一切安好。 其实,也是对所有人的期待。我的孩子在遥远的国外,很多朋友在外地,甚至有人就在最让人牵心 揪肺的武汉、襄阳、宜昌等地,可谓疫情的前线。怎么能不充满期待呢? 无事可做,翻书乱读,消磨时日,忽然发现我国古诗词中,写到平安的诗句非常多。这或许是 因为心有所想才会句有所读吧。不过,确实俯拾皆是,可见平安是从古至今人们心心相通的期待与 祈愿。如果做大数据的统计,猜想“平安”会是在诗词中出现非常多的词,可以和“山河”“明月” “风雨”“鱼雁”“香草”“美人”这些表达中国独有意象的词汇相匹敌。 “种竹今逾万个,风枝静,日报平安。”这是宋代一个叫葛立方的词人写的一阙并不知名的小 令,但竹报平安是我国尽人皆知的象征。这句词,写的是平常日子里的景象,其中一个“静”字, 道出这样平和居家日子的闲适。如果在平常的日子里读,我会随手就翻过去,不会仔细看,觉得写 得太水,大白话,没什么味道。如今读来,却让我向往,更让我感叹。日日足不出户宅在家中,没 有任何人往来,屋里屋外,同样也是一个“静”字了得,心里却风雨交加,电视屏幕中世界各地的 确诊人数惊心动魄地频频增加,会让这个“静”字倾翻,对平安的期盼涌上心头。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这是唐代王维的望乡之诗,远在他乡,喝着别人的酒, 惦记着家人的平安,酒中该是何等的滋味。 “自别箫郎锦帐寒,凤楼日日望平安。”这是宋代陈允平的怀远之诗,写闺中情思。“从今日 望平安书,我欲灯前手亲拆。”这是放翁的诗,一样的怀人念远,对朋友的牵挂,对平安书信的渴 望。他们都强调了对平安日日的渴望与期盼。如果仅仅是和平时期日日时光的阻隔,便只是日常的 情谊缠绵,甚至是儿女情长;如果是灾难的阻隔,那么平安的分量便会沉重无比。“尺书里,但平 安二字,多少深长。”同样是平安书信,同样是宋代的词人,刘克庄的这句词,多少道出了这样的 分量。 我所能读到的关于平安的古典诗词中,最让我感动并难忘的,是岑参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 君传语报平安”。这是小时候就读过的诗句,那种在战争或离乱之中偶遇故人,无纸无笔,急迫匆 忙之中让人传个话给家人报个平安的情景,什么时候想起,都让人心动。比起同属于唐代诗人的张 籍的诗句“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要好;比起元代顾德润的“归去难,修一缄回两 字报平安”,要好不知多少。 张顾岑三位,同样是归去难,一个只是守株待兔般空等使者的到来,好传递平安家书;一个是 已经写好哪怕只有两个字的平安书信;一个是偶然与归家的故人相逢,请求转达平安的口信。一个 是让平安如同栖息枝头的鸟;一个则是让鸟迫不及待地放飞家中;一个是根本没有鸟,只是心意凭 空传递,如同风看不见,却让风吹拂在你的脸庞和心间。平安,让相隔的关山万重显得多么沉重。 岑参的好,是因为哪怕只得到平安的口信,也可以抚慰我们的内心,它会比接到真正的平安书信更 让我们感动,并充满想象。平安,在虚实之间,在距离之间,变得那样绵长,是我们心底的一种期 盼和祈愿。 同在望乡或怀远之中渴望平安消息一样,有关得到平安消息和终于平安归家的诗词,也有很多。 “平安消息好,看到岭头梅”,这是文天祥的诗句;“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这是 周邦彦的词;“难忘使君后日,便一花一草报平安”,这是辛弃疾的词。无论是得到平安消息,还 是平安归来,他们都是将平安与“梅”“春鸟”“一花一草”那些美好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在这个 动荡的世界上,平安,是最美好的一种意象,一种无价的向往。因为平安是和无价的生命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任何财富与权势,都无法与之相比。“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也抵不上 “一花一草报平安”。 关于平安的近代诗词中,我最喜爱的是鲁迅先生和陈寅恪先生的两首绝句。 “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这是鲁迅先生 1932 年送给归国的日本友人的诗句。 这一年,日本侵略者将战火烧到上海,战争烽火中,人身的安危同那随海浪颠簸动荡的归棹一样, 令人担忧,这使得心中的祈愿是那样的一言难尽,意味深长。 “多少柔条摇落后,平安报与故人知。”这是陈寅恪 1957 年写给妻子的诗句。这一年,陈寅 恪在广州中山大学教书,校园里,印度象鼻竹结实大如梨,妻子为竹作画,此为陈题画诗中的一联。 这一年,刚经历反右斗争,其平安一联是写给妻子也是告与朋友的。其中“柔条”和粗壮的象鼻竹 毫不相称的对比,会让我们看到劫后余生的平安,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而让人们格外喟叹与珍重。 陈寅恪为妻子写了两首题画诗,另一首尾联写道:“留得春风应有意,莫教绿鬓负年时。”说的正 是这珍重之意。可以说,珍重,是平安之后的延长线。平安,便有了失而复得之意,也有了得而再 失的警醒。 人生沉浮,世事跌宕,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与生活境遇下,无论在什么样的动荡与变化中, 哪怕我们早已经从农耕时代飞跃进电子时代,从古到今,平安都是为世界所共情共生的一种期盼与 祈愿,万古不变。特别是在如今疫情全球蔓延之际,这种对平安的期盼与祈愿,更是让人把心紧紧 攥在胸口。无论富贵贫贱,无论哪个种族、国家,无论是梵蒂冈的教皇还是不列颠的女王,无论是 奔波在前线的战士还是居家的普通百姓,没有什么是比平安更重要的。“但从心底祝平安”,是我 们的期盼;“平安报与故人知”,是我们的祈愿。 我一直隐隐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下来了——前两天的晚上,家对门一楼的房间里亮起了灯,橘黄 色的灯光,明亮地洒满他们家的阳台。主人终于平安地回家了。尽管错过了今年小院里杏花如雪盛 开,那两株杏树,已经绿荫如盖,也算是替他们守在家中,“一花一草报平安”了。 2020 年 4 月 19 日谷雨雨中写于北京 《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 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 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 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 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 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 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 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 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 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 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 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 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 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 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 亲的血泪和汗滴。 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 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 母亲在楼下。 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 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 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 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2015 年 9 期,有删改) 18、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的特点。(2 分) 19、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2 分) 2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4 分) (1)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21、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 分) 【参考答案】 18.刚强坚毅(生命力顽强)(2 分) 19.①为母亲付出的艰辛二心疼;(1 分)②为蒲公英尚在、母亲已逝而心疼。(1 分) 20.(1)运用拟人,通过“努力”“力量”“手脚”等人格化的词语,将蒲公英紧贴地面、努力生长 的状态鲜活地表现出来。(2 分,方法 1 分,作用 1 分) (2)运用比喻,将母亲的白发比喻为蒲公英种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母亲的白发,突出了母亲为子女 的辛勤付出。(2 分,方法 1 分,作用 1 分) 21.①由联想回到现实,在结构上与开头照应;(1 分)②升华主旨,赞美母亲刚强坚毅、无私奉献 的品质;(1 分)③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1 分) 五一是几号 安 勇 ① 爹一共来过我的学校两次,两次都让我丢尽了脸面。 ② 第一次,爹送我报到,走到学校门口,突然停下来,把行李从左边的肩膀换到右边,咳嗽 一声,冲地上重重地吐一口痰,用他山里人的嗓门儿冲我吼道:“老丫头,给爹念念,这木牌子上 写的啥玩意儿?”我看见好多道含义复杂的目光,全都落在我和爹的身上,好像我们是怪物。这些 目光烤得我脸红心跳,我跺跺脚,没理爹,逃似的跑进了校园里。 ③ 爹根本没发现我已经不高兴,迈着大步,“咕咚咕咚”地从后面追上来。走向宿舍的一路 上,爹非常兴奋,只要遇到人,不管人家理没理他,他都扯着嗓门儿,用手指着身边的我,说我是 他的老丫头,考上了某某大学。还说我从小就是学习的材料。最后,我实在忍不住,带着怨气喊了 一声“爹”。爹却不以为意,在宿舍里,对同学们又介绍了我一遍。然后,爹卷一支旱烟,心满意 足地吸两口,又补充道:“俺家老丫头是个要强的孩子,这回小家伙有了大出息!” ④ 爹第二次来是在一年前,像现在一样,正是五一节前夕。同宿舍的姐妹们都在说黄金周的 假期,计划着去哪里旅游。爹没有敲门,“咣当”一声推开宿舍门就闯了进来。惹得姐妹们顿时一 阵惊呼,慌作一团——天气热,她们都穿得很少。爹一点儿也没意识到,一进门就喊我老丫头,问 我,带的山野菜吃没吃光。对我说,妈让他给我又送一袋子来。我看看姐妹们,再看看爹,脸上一 阵发烧。爹打开口袋,妮子妮子地叫着,用他的两只大手,从袋子里捧出一把把野菜,自作主张地 放在姐妹们的床上,还不厌其烦地说,菜已经用盐腌好了,拿热水泡一泡,就能下饭吃。 ⑤ 爹送完了礼物,卷一支烟,毫不理会姐妹们捂住鼻子嘴,坐在我床上有滋有味地吸了几口 后,听见了姐妹们说黄金周旅游的事,他站起身,问她们:“黄金周是什么意思?”一个姐妹憋住 笑告诉他:“黄金周就是七天的长假,可以不用上课。”爹就更加纳闷儿,问:“好端端的,学校 干啥要放长假?”那个姐妹轻声地笑了,另有两个姐妹也笑出了声。一个姐妹忍住笑说:“因为要 到节日,五一劳动节,所以学校才放假。”爹又问:“劳动节是什么节?”无法忍受爹再这样问下 去,抢着告诉他:“劳动节就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也叫五一节。”爹似乎明白了,点着头,反 复念叨着劳动节和五一,从嘴里吐出一口浓浓的烟,突然又问了一句:“劳动者是些啥人呢?谁答 应让他们过节的?”爹这句话说完后,宿舍里的姐妹们再也忍不住,一齐发出了响亮的笑声。爹也 咧开嘴笑了笑,摸着自己的脑袋问我:“老丫头,那个劳动节——五一是几号呢?”我羞愧得满脸 通红,眼泪就流了下来。爹没看到我的泪水,又接着问姐妹们:“旅一次游得花多少钱?” ⑥ 爹离开学校五天后,我收到了他寄来的三百元钱,在附言里写着“旅游”两个字。半个月 后,我收到了爹的信。爹不识字,信是我的小学老师代写的。在信里,爹问我,寄的钱是不是已经 收到了?爹还说,爹的老丫头和别人比,不缺啥也不少啥,人家去旅游,你也得去旅游,钱可能不 太够,找便宜的地方去游吧!在信里,爹还说,他知道了五一是五月一号,他还知道了,原来自己 也是一个劳动者。最后,爹让我放心去旅游,不用惦念家里!在信纸的背面还写着一句话:祝老丫 头劳动节快乐! ⑦ 我没想到,暑假回到家时,竟然看见爹瘸了一条腿。爹看见我,有些慌张,咧开嘴笑了笑, 响亮地冲着屋子里喊:“她妈,赶紧杀鸡,咱老丫头回来了!”妈告诉我,爹的腿是在崖上采山野 菜时摔断的,那面崖很陡,但长的野菜很新鲜,一看就知道能卖好价钱。妈还说:“你爹盼着多采 些野菜,好快点还上那三百元钱的债!” ⑧ 爹从此再没来过我的学校。 (选自《中国最好的小小说》) 1.综观全文,分条陈述“爹”两次来校都让“我”丢脸的理由。(5 分) 2.简析第⑤段多次描写同宿舍姐妹神态动作的手法和作用。(4 分) 3.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主要有:(4 分) 4.简要评价小说中的父亲形象。(6 分) 【阅读指导】 1.【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提炼信息。 【答题指南】根据文本第②至⑤段对“爹”两次来校的动作、语言描写,可以提炼出:“爹”有随 地吐痰、吸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因“我”考上大学而到处向人夸说,令我难堪;不适时宜地给同 学们分发野菜;孤陋寡闻,不知道“五一”是什么节日等。 【参考答案】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随地吐痰、吸烟等;②因“我”考上大学而到处向人夸说,令 我难堪。③分发野菜时的不适时宜;④不知“五一”为何的孤陋寡闻。 2.【考点】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及作用。 【答题指南】第⑤段中写“姐妹们捂住鼻子嘴”“那个姐妹轻声地笑了,另有两个姐妹也笑出了声。 一个姐妹忍住笑说”“爹这句话说完后,宿舍里的姐妹们再也忍不住,一齐发出了响亮的笑声”, 侧面表现了父亲的无知,揭示了“我”体会到父亲没能体会的别人的嘲笑和轻视,为后文表现父亲 对“我”深挚的爱作了铺垫。 【参考答案】描写同舍姐妹“捂住鼻子嘴”和“一起发出响亮的笑声”(1 分),从侧面表现父亲 的无知少闻(1 分),揭示“我”体会了父亲没能体会的别人的嘲笑和轻视(1 分),为后文表现 父亲对“我”深挚的爱作铺垫(反衬)(1 分)。 3.【考点】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答题指南】结构上:第⑧段是全文的结尾段:“爹从此再没来过我的学校。”与第①段“爹一共 来过我的学校两次,两次都让我丢尽了脸面”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紧凑。内容上:父亲没 有再来学校,暗示了父亲的腿一直没有痊愈,而父亲为了不让同学见到他的瘸腿形象,表现了深挚 的父爱。情感上:这种客观的叙述也引发读者思考作者内含的复杂情感,更增加了对其父亲的深情。 【参考答案】①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紧凑;②为了不让我的同学见到他的瘸腿形象,表现 父爱;③用客观叙述引发读者思考作者内含的复杂感情;④暗示了至少在“我”读大学期间,父亲 的腿一直没有痊愈,更增加了对其父亲的深情。 4.【考点】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评价。 【方法引路】解答此题,既要概括出人物形象,又要对人物进行评价。 【答题指南】首先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文中的父亲,是生活中众多平凡朴实的父亲形象的一个典 型。由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父亲文化程度不高,缺少良好的生活习惯,但他为女儿自豪、寄 钱和采掘野菜等,可见他对儿女付出的真诚的爱。其次,谈对人物的评价: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父亲 形象正是为表达对那一辈人的复杂的情感,小说通过这种抑扬有致的人物刻画,使父亲这个人物显 得更加真实可信。 【参考答案】由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父辈身上固然存在着受教育程度不高,缺少良好的生活 习惯等问题(1 分)。但更要感受他们对儿女付出的真诚的爱,如为女儿自豪、寄钱和采掘野菜等。 (1 分)。文中所写的父亲,正是生活中众多平凡朴实的父亲形象的一个典型(1 分),作者塑造 这样一个形象正是为表达对那一辈人的复杂的情感(1 分);毕竟人无完人,小说通过抑扬有致的 人物刻画(1 分),使人物显得真实可信(1 分)。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