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三二轮联考(三)全国卷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要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了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览中外文学艺术史,文艺的繁荣往往与文艺批评繁荣息息相关。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到,近年来
出现了一种把批评转化为批判的现象。一些评论文章和自媒体言论,对一部电影的某个表达、某句台词、
某个情节、某个形象、某段音乐进行放大,甚至完全超出文本范围进行无限联想和望文生义的主观阐述,
使用一些标签化、概念化、政治化、批判化的方式进行“诛心”,完全脱离艺术创作规律的实际,不考虑
艺术“典型化”“想象性”形象思维”的创作规律,而是用历史教科书的标准、用文献报告的标准、用自
已所认知的唯一标准,对这些作品进行政治“审判”式的批判,而且由于常常使用一些耸人听闻的词语和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尖锐语态,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所谓的“舆情”,直接或者间接地制造一
种创作恐慌。例如,常常把毛泽东同志所概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题材简单化地归结为所谓的民国范、民国
粉,不能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思想、无产阶级、中国共
产党在这一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曲折过程和统一战线的历史。于是,在题材、表达、类型方面都会形成一些
有形无形的禁区,创作者担心某个细节无意中触碰到所谓的“红线”,创作起来畏手畏脚、瞻前顾后。这
使得我们不得不想起当年钟惦裴先生在著名的《电影的锣鼓》中所警示的现象“目前有许多有经验的电影
艺术家不能充分发挥出创作上的潜力,而只能唯唯听命于行政负责人员的指挥,尚未进入创作,已经畏首
畏尾,如何谈得到电影艺术的创造?没有创造,如何谈得到电影事业的繁荣!
我们相信,在当前中国的创作环境中,绝大多数文艺创作者的初衷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是为人民为
社会主义服务的,是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以,创作中即便出现一些差错、疏漏、问题,或
者作品的某些表达与一部分人的期待、认知不同,我们也应该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进行充分说理的文艺
批评,并且应该用一种建设性的态度去进行文艺批评,帮助创作者和观众发现问题、重视问题、分析问题、
改进问题。一方面人无完人,作品也没有完美无缺的;另一方面,批评者也不是“绝对真理”的化身,人
人都有认识的误区和盲点。所以,只有建设性的批评态度,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不同的观点、思想、认识、
判断能够相互讨论、交流、碰撞、融合,寻找最大的认知和表达的公约数。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的文艺批
评反映的往往是一种极端化、偏激化的宗派情绪,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认识的求同存异、创作者的心情
舒畅都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总之,一方面文艺批评如同鲁迅先生所言,需要对创作“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另一方面也应与创
作相互尊重、相向而行。没有相对宽松的批评环境,就不可能有繁荣的创作环境。所以,文艺评论既要有
批评性也应该有建设性,我们应该提倡一种批评性的建设立场和建设性的批评态度,这样才能共同促进中
国文艺创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关怀现实、勇于创新,只有这样,中国的文艺才
能真正从高原逐渐走向高峰。
(摘编自《提倡“建设性文艺批评”》2021 年 3 月 3 日《文艺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文艺批评中出现的使用一些标签化、概念化、政治化、批判化的方式进行“诛心”的现象,已把
批评完全转化为了批判。
B. 对文艺作品进行政治“审判”式的批判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而形成的所谓“舆情”,其实直接或者间接
地伤害了文艺的正常创作。
C. 文艺批评的错误“舆情”导向在题材、表达、类型方面形成了有形无形的禁区,导致创作者因担心触碰
了“红线”而畏手畏脚。
D. 当前中国文艺创作者的初衷都是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以对他们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
该用建设性的态度去批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先指出文艺繁荣与文艺批评的关系后,又分析了当前把批评当作批判这一错误现象的实质及危
害。
B. 文章第二段主要运用道理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指出评论家用一种建设性的态度去进行文艺批评的重
要性。
C. 文章在行文中注重引用,比如引用钟惦裴先生的话,既使文章内容丰富,又增强了权威性,使论证更有
力度。
D.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重点论述了“提倡‘建设性文艺批
评’”的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文艺作品进行政治“审判”式的批判是完全脱离艺术创作规律实际的,我们应该坚决抵制这种做法。
B. 用建设性的态度进行文艺批评,可帮助创作者和观众发现问题、重视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改进问题。
C. 建设性的批评态度,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认识的求同存异、创作者的心情舒畅都会带来一些正能量。
D. 文艺评论要有批评性和建设性,如拥有一种批评性的建设立场和建设性的批评态度,中国文艺定能繁荣。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已把批评完全转化为了批判”曲解文意,原文只是说“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把批评转化为批判的现
象”“直接或者间接地制造一种创作恐慌”;
B.“对文艺作品进行政治‘审判’式的批判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而形成的所谓‘舆情”缺少条件限制,原
文只是说“而且由于常常使用一些耸人听闻的词语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尖锐语态,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从而形成所谓的‘舆情”;
D.“当前中国文艺创作者的初衷都是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扩大范围,原文只是说“绝大多数
文艺创作者的初衷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是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是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文章第二段主要运用道理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错误。文章第二段没有使用“类比论证的方法”,
只使用了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如拥有一种批评性的建设立场和建设性的批评态度,中国文艺定能繁荣”说法太武断,根据原文“我
们应该提倡一种批评性的建设立场和建设性的批评态度,这样才能共同促进中国文艺创作去粗取精……只
有这样,中国的文艺才能真正从高原逐渐走向高峰”可知,“拥有一种批评性的建设立场和建设性的批评
态度”是必要条件,但并不能保证“中国文艺定能繁荣”。
故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文化生态应该是一个包括自然、社会、人类、文化、经济等综合的复合有机整体,
乡村文化生态规划要将生活与生产、伦理与教育、道德与法律、民俗与文明相结合,打破乡村和城市的二
元对立,形成城乡优势互补和良好的互动关系,具体可以从五个方面着重推进:
一是重构以人才体系为基础的乡村主体。重构乡村主体需要内外主体的共同努力,建构新型社群,通
过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建立多层次文化人才队伍。将现代高效的组织模式融入以血缘为纽带的乡邻关系之
中,建立共生社群。
二是合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的核心要求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让各类生产要素与农村的土
地、生态、景观、文化等资源有效结合进而形成产业。建设和发挥好互联网文化平台作用,开发和建设“一
站式”且“互联互通”的文化资源集成云服务平台,加速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农村文化服务领域
的转化和应用。
三是融合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一方面,要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之间
的文化交流。另一方面,要保护与传承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是重新构建乡村特色教育。在教学理念上,要加强乡土文化的教学和研究,打破城乡统一的考试评
价标准,增加实践内容板块。在教育对象上,要对学生加强具有乡村特质的品质教育,同时培养开放意识、
合作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等现代文明素质,培养一批懂乡村、爱乡村、造乡村的优秀本地人才。
五是重塑现代乡村文化空间。重塑现代乡村文化空间,要重新通过空间、材料和所在社区,寻求乡村
文化空间与乡土文化的联系,着重加强村落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保护性利用。
重构乡村文化生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系统工程,需要来自乡村内外的共同努力,要坚持系统
设计、科学规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构建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生态体
系,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更大文化动能。
(摘编自《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助力乡村振兴》,2020 年 12 月 04 日《经济日报》)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场攻城拔寨的歼灭战,那么乡村振兴就
是久久为功的持久战。实现二者有效衔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重在抓住三个关键环节:
首先,政策不能变。各地各部门务必坚持过渡期内“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
摘帽不摘监管”,充分利用好“5 年过渡期”的政策红利,切实做到不改政策,不变方向,不减力度。同时,
还要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让一系列接地气的脱贫攻
坚政策持续落地见效。
其次,劲头不能松。劲可鼓不可泄,势可造不可衰。脱贫地区干部群众只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
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才能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最后,人才不能断。发展之道,要在得人。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才是关键;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更需要人才支撑。一方面,在产业振兴的过程中,离不开人才保障,尤其需要巩固扶智成果,继续发挥产
业人才、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注重基层治理干部队伍的培养。让基层懂政治、
有激情、愿干事、能干事的人才持续发挥作用。
(摘编自《打好乡村振兴的持久战》,2021 年 3 月 11 日《经济日报》)
材料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
史性转移。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是持续
稳定增收的重要保证。
正确认识产业振兴这根“定海针”。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产业发展涉及对象最多、
涵盖面最广。在乡村振兴众多举措中,产业振兴是充分激发当地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
血”,从根本上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举措。所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要紧紧围
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
正确用好产业振兴这项“助推器”。实施产业振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于国能振兴乡村,于民能稳
定致富,这也是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在充分尊重当地群众发
展意愿基础上,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同时,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地方政府、企业与乡村、农民
的利益共同体,真正把农民变成参与者、受益者,通过分享产业增值的效益而提高获得感、幸福感。
正确打造产业振兴这块“金招牌”。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产业振兴,必须要有拿得出、叫得响
的农业品牌。要积极搭建培育农业品牌创建主体平台,发展壮大农业品牌建设人才队伍,组建多种形态的
小庭园经营合作组织,做大做强优势品牌,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竞争
力和附加值,以农业品牌化为引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摘编自《激活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2021 年 3 月 12 日“中新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文化生态综合的复合有机整体,应该打破乡村和城市的二元对立局面,形成城乡
优势互补和良好的互动关系。
B. 虽重构以人才体系为基础的乡村主体需多方发力,但最关键的是政府应将现代高效的组织模式融入以血
缘为纽带的乡邻关系之中。
C.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有的放矢,抓好政策、劲头、人才三个关键环
节,方能打胜这场持久战。
D.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主要是因为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和
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保证。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从五个方面条理清晰地指出了推进重构乡村文化生态体系这一复杂的、有机的系统工程应有的具
体做法。
B. 材料一在论述重新构建乡村特色教育时,从教学理念和教育对象两方面为重新构建乡村特色教育指明了
方向。
C.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表明脱贫攻坚歼灭战要持续
进行。
D. 振兴产业于国于民都有利,在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奠定
了基础。
6. 请结合材料简要说说国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答案】4. B 5. C
6. ①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国家要系统设计、科学规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构建和谐、稳定、可持续发
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生态体系,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更大文化动能。
②做好打好乡村振兴持久战的准备。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③激活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发挥出产业振兴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保证等积极作用。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最关键的是政府应将现代高效的组织模式融入以血缘为纽带的乡邻关系之中”错误。选项曲解文意。
原文只是说“重构乡村主体需要内外主体的共同努力,建构新型社群,通过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建立多层
次文化人才队伍。将现代高效的组织模式融入以血缘为纽带的乡邻关系之中,建立共生社群”,并没有“最
关键的是政府应将现代高效的组织模式融入以血缘为纽带的乡邻关系之中”的意思。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这表明脱贫攻坚歼灭战要持续进行”错误,选项张冠李戴。原文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
新奋斗的起点”是说脱贫攻坚歼灭战虽然已结束,但脱贫摘帽之后,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可以“鸣金收兵”
了,而是帮扶仍要持续跟进,扶贫政策仍要持续落实。并不是“表明脱贫攻坚歼灭战要持续进行”。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重构乡村文化生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系统工程,需要来自乡村内外的共同努力,要坚持系统
设计、科学规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构建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生态体
系,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更大文化动能”分析概括出: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国家要系统设计、科学
规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构建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生态体系,为新时
代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更大文化动能。
由“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场攻
城拔寨的歼灭战,那么乡村振兴就是久久为功的持久战。实现二者有效衔接”分析概括出:做好打好乡村
振兴持久战的准备。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由“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是持续
稳定增收的重要保证”以及材料三的标题《激活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分析概括出:激活乡村振兴的
“源头活水”。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发挥出产业振兴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
依托、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保证等积极作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愁的味道
王霞
母亲故去,不管我有多么不舍,终于还是在第四个年头,把母亲送回河北,同父亲合葬。三十五年前,
母亲把故去的父亲安葬在他日思夜想的故土上了。
那是清明前,晴冷的一天。我在殡仪馆的骨灰堂里,爬上高高的梯子,把母亲抱了下来。
一路无语,只看高速两旁的景色变幻:由如烟的垂柳转至延绵的山岭,再呈现笔直的白杨……路边是
辽阔的冀中平原,裸露的黄沙土地,嵌着一块块返青的冬麦。这是我的故乡,是父亲曾魂牵梦绕的地方。
父亲在这里,静静沉睡,等待了三十余年。
父亲少时北上学艺,离家千里,落脚在煤都——辽宁省抚顺市。孤身在东北打拼的父亲,年过三十才
娶了母亲。在能干的母亲的操持下,家里渐渐有了积蓄。日子好过了,父亲开始谋划回乡。他变卖了家当,
买了台照相机,准备一路上帮人拍照挣钱,再加上积蓄,足够回乡买块地,从此就可以在故土过上日出而
作、日落而息的安稳日子了。
母亲回忆说,谁想到那一路上风险迭出:先是照相机被没收,还差点儿被当成间谍抓起来;接着身上
的钱被国民党兵抢劫一空;过大河时,还遇到了飞机轰炸……历尽艰险,一贫如洗地回到了老家。然而,
母亲在城市长大,干起农活笨手笨脚,父亲也不擅长务农,苦干苦熬仍无法维持生计,只得又一次背井离
乡,返回东北。
这样的回乡有过两三次,直到我上小学。母亲坚决要让我在城里读书,父亲自此不再提归乡。
1976 年秋,父亲中风。缠绵病榻的他神志常处于混沌状态,可却常趁人不备爬起来,拄着拐杖颤巍巍
地走到门口,目光专注地凝视着远方。你问他,口齿不清的简短话语中,只听得清两个字:回家。
父亲去世后,母亲满足了他的心愿,把他的骨灰送回了老家。父亲的一缕思乡魂魄终于借着肃杀的秋
风回到了那个名叫北高蓬的小村庄,那是父亲归乡梦的栖息地……
母亲的葬礼简单而隆重。乡亲们淳朴热情,高声大嗓的乡音是那么亲切。家家邀饭,天天变着花样招
待我们远方的游子。
我想起母亲常常念叨父亲最爱吃家乡的荞面饴馅,忍不住在堂妹的耳边嘀咕了一句。堂妹拉着我就出
去了。到了集市,饭摊上,妹妹给我要了一碗。摊主把一碗调好的饴饹放在我面前,淡褐色的圆面条卧在
碗中,衬着青绿的葱叶。我挑起一根送进口中,有些硬、滑……口感略粗糙,但是,慢慢感受到了一种淡
淡的清甜在口腔中回旋。我想:在父亲心中,这碗饴馅的味道,也许就是浓浓的乡情、不尽的乡愁了。
母亲,祖籍黄县,就是现在的烟台龙口,后随父母漂洋过海到了大连。外祖父一介书生,生意做得失
败,又不肯折下脸回家,于是携家带口闯关东,最终落户在抚顺。
我的记忆中,没听过母亲念叨家乡的种种,唯一印象深刻的是一种食物——鲅鱼馅儿饺子。父亲最爱
吃饺子,母亲也最擅长包饺子。那时候生活条件差,肉、蛋、油都很稀缺。可无论什么杂菜,经母亲的调
制,都很美味。看着我们吃得香,母亲就会说:“鲅鱼馅儿的饺子才叫好吃呢。”我们闹着要吃,母亲遗
憾地说:“哪有新鲜鲅鱼呢!”
母亲喜欢吃海鲜。家里人口多,条件拮据,父亲便常常买那种极便宜的海杂鱼。母亲一边收拾,一边
告诉我:这叫乌贼,那是墨鱼……说着说着,母亲都会停下手,向往地说:“要是有新鲜的大鲅鱼,就可
以包一顿鲅鱼馅儿饺子,鲜死人不偿命的哟……”我注意到,她的神情有些惆怅。我就想:等我长大了,
一定买一条最新鲜的鲅鱼给母亲包饺子!
遗憾的是,我一直没能完成让母亲吃一顿鲅鱼馅儿饺子的心愿。
我十二岁那年,父亲病逝。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我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我结婚生子,一直和母亲
住在一起。条件好了,物资流通快了,我常会买来母亲喜食的各种海鲜。只是,我一直没有机会给母亲做
一顿鲅鱼馅儿饺子。
前年五一,我专程去了龙口,寻访母亲幼年时的痕迹。在沿海诸多的饭店中挑选了一家,所要的全都
是海味:皮皮虾、扇贝、海蜇头……名字都是母亲生前常常念叨的。当然,我点了鲅鱼馅儿饺子,怕家人
吃不惯鱼肉馅儿,特意给他们点了虾仁馅儿的。
饺子在期盼中送了上来。我郑重地搛起一个,有鲜甜的气息,但口感较面,还有些发涩,味道很是一
般。再吃一个,依旧如是。这就是母亲想念的鲅鱼馅儿饺子吗?我又搛起家人面前的饺子,一个饱满的大
虾仁,鲜美,既嫩又可口。两者相较,后者明显更胜一筹。
我很不甘心。感伤,遗憾,还有些失望,使得这顿饭五味杂陈。耿耿于怀中反复揣度:或许,是岁月
美化了母亲的记忆;又或许,是时光消蚀了我的味觉;也可能是这家店的制作粗糙……但是,母亲童年的
鲅鱼馅儿饺子,一定是专属于母亲故乡的味道,是蕴藏心底而不能形于言表的厚重的乡愁。
在我的心中,乡愁,是像父母亲这样背井离乡、随命运飘摇甚至埋骨他乡的游子们思念家乡一草一木
的忧愁心情。这种情怀经由时间的发酵,浓厚得如同纯度最高的老酒,让他们在异地他乡的岁月中,反复
沉醉成不愿醒来的归乡梦。
故乡是什么?是老去的亲人,是童年的记忆,更是出自那土灶里的一餐一饭。在远离故土的人们心中,
故乡的食物已演化为一种寄托、一种回味,那是乡愁的味道。
(摘编自 2020 年第 11 期《啄木鸟》,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开头两段简单交代父亲和母亲相隔三十多年去世而最终归葬老家河北省一事,为全文奠定了沉郁
的基调。
B. 父亲曾为了返回河北省老家而有过两三次的折腾,但当我上小学后父亲便不再提归乡的事,这透露出父
亲对我的爱。
C. 父亲常记挂的荞面饴馅和母亲常念叨的鲅鱼馅儿饺子,虽带着不同的乡土气息,但都是他们无法言表的
乡愁的化身。
D. 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段并融进自己的感情来行文,用朴实的语言感染读者,让读者陷人了浓浓乡愁
的悲伤之中。
8. 文章以“乡愁的味道”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9. 作者吃过母亲一直念叨的鲅鱼馅儿饺子后是“感伤,遗憾,还有些失望”的。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五味
杂陈的感觉?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7. D 8. ①这个标题很新颖,既概括了文章所写的基本内容,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这一标题是文章的行文线索,整篇文章围绕着“乡愁的味道”来展开,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③突出文章的中心,文章借“乡愁的味道”引发了作者对乡愁的思考,进而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 “我”内心觉得五味杂陈的原因:
①鲅鱼馅儿饺子的美味是被岁月美化了的母亲童年的记忆。母亲常念叨它,因为它能勾起母亲心底的记忆,
慰藉她思乡的心灵。但“我”却没有让母亲吃上一顿鲅鱼馅儿饺子,所以觉得感伤,遗憾。
②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吃惯了许多美味,味觉已被时光消蚀了,自然就不觉得鲅鱼馅儿饺子的味
道有母亲说得那么美,所以有些失望。
③母亲记忆的鲅鱼馅儿饺子是专属于母亲故乡的味道,是她蕴藏心底而不能形于言表的厚重的乡愁,而
“我”却无法真切体会到。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D.“让读者陷人了浓浓乡愁的悲伤之中”错误。从全文来看,乡愁是一种情思,作者对乡愁是持崇敬和赞
美的态度的,所以文章并没有“让读者陷人了浓浓乡愁的悲伤之中”。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散文标题作用的能力。
从读者层面来看,“乡愁的味道”,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以嗅觉写感觉,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使标
题新颖,点出了文章所写的内容是“乡愁”,又能引起读者思考:乡愁是什么味道?为什么说乡愁是有味
道的?乡愁的味道怎么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散文的线索来看,整篇文章围绕着“乡愁”来展开,标题即线索,以“乡愁的味道”为题,串联生活中
的片段,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散文的主旨来看,文章借“乡愁的味道”引发了作者对乡愁的思考,父亲常记挂的荞面饴馅和母亲常念
叨的鲅鱼馅儿饺子,都是他们无法言表的乡愁的化身,“乡愁的味道”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了文章的主
旨。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散文内容,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由“看着我们吃得香,母亲就会说:‘鲅鱼馅儿的饺子才叫好吃呢。’我们闹着要吃,母亲遗憾地说:‘哪
有新鲜鲅鱼呢!’”“我就想:等我长大了,一定买一条最新鲜的鲅鱼给母亲包饺子!”“遗憾的是,我
一直没能完成让母亲吃一顿鲅鱼馅儿饺子的心愿”来看,鲅鱼馅儿饺子的美味是被岁月美化了的母亲童年
的记忆。母亲常念叨它,因为它能勾起母亲心底的记忆,慰藉她思乡的心灵。但“我”却没有让母亲吃上
一顿鲅鱼馅儿饺子,所以觉得感伤,遗憾。
由“前年五一,我专程去了龙口,寻访母亲幼年时的痕迹。在沿海诸多的饭店中挑选了一家,所要的全都
是海味:皮皮虾、扇贝、海蜇头……名字都是母亲生前常常念叨的。当然,我点了鲅鱼馅儿饺子”“我郑
重地搛起一个,有鲜甜的气息,但口感较面,还有些发涩,味道很是一般。再吃一个,依旧如是”“或许,
是岁月美化了母亲的记忆;又或许,是时光消蚀了我的味觉;也可能是这家店的制作粗糙……”来看,由
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吃惯了许多美味,味觉已被时光消蚀了,自然就不觉得鲅鱼馅儿饺子的味道有
母亲说得那么美,所以有些失望。
由“我的记忆中,没听过母亲念叨家乡的种种,唯一印象深刻的是一种食物——鲅鱼馅儿饺子”“母亲一
边收拾,一边告诉我:‘这叫乌贼,那是墨鱼……’说着说着,母亲都会停下手,向往地说:‘要是有新
鲜的大鲅鱼,就可以包一顿鲅鱼馅儿饺子,鲜死人不偿命的哟……’我注意到,她的神情有些惆怅”“母
亲童年的鲅鱼馅儿饺子,一定是专属于母亲故乡的味道,是蕴藏心底而不能形于言表的厚重的乡愁”来看,
母亲记忆的鲅鱼馅儿饺子是专属于母亲故乡的味道,是她蕴藏心底而不能形于言表的厚重的乡愁,而“我”
却无法真切体会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普沈厚寡言,镇阳豪族魏氏以女妻之。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刘词辟为从事,
词卒,遗表荐普于朝。世宗用兵淮上,太祖拔滁州,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宣祖卧疾滁州,普朝夕奉
药饵,宣祖由是待以宗分。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
全活者众。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
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
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愿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
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开宝二年冬,普尝病,车驾幸中书。三年春,又幸
其第抚问之。赐赉加等。六年,帝又幸其第。时钱王俶遣使致书于普,及海物十瓶,置于庑下。会车驾至,
仓卒不及屏,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上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瓜子金也。普惶恐顿首..谢曰:
“臣未发书,实不知。”帝叹曰:“受之无妨,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尔!”普为政颇专,廷臣多忌之。
时官禁私贩秦、陇大木,普尝遣亲吏诣市屋材,联巨筏至京师治第,吏因之窃货大木,冒称普市货鬻都下。
权三司..使赵玭廉得之以闻。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旧制,宰相以未时..归第,
是岁大热,特许普夏中至午时归私第。明年,免朝谒,止日赴中书视事,有大政则召对。冬,被疾请告,
车驾屡幸其第省之,赐予加等。普遂称疾笃,三上表求致仕,上勉从之,以普为西京留守,依前守太保兼
中书令。普三表恳让。淳化三年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废朝五日,为出次发哀。赠尚书令,追
封真定王,赐谥忠献。上撰神道碑铭,亲八分书以赐之。遣右谏议大夫范杲摄鸿胪卿,护丧事。缚绡布各
五百匹,米面各五百石。葬日,有司设卤簿鼓吹如式。
(摘编自《宋史·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B. 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C. 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D. 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节度,三国时吴孙权始置,掌管军粮。至唐以后则为领兵之官,即节度使。
B. 顿首,因行礼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而得名。常用于下对上及晚辈间的敬礼。
C. 三司,在唐代之前,同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D. 未时,13 时至 15 时。此时太阳蹉跌而下,开始偏西,故又称日侧、日映。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普为人淳厚,沉默寡言。镇阳的豪门大户魏员外因欣赏他的为人而将女儿许配给他,刘词也在遗言中
向朝廷推荐他。
B. 赵普知礼慎行,敢陈己见。他因太祖经常便装出行访问功臣之家而每次退朝不敢随便穿戴,并就攻打太
原之事详陈己见。
C. 赵普以权谋私,触怒皇上。他亲近的小吏盗卖木材的事情暴露后,太祖很是生气,促使百官谒见,并准
备下诏驱逐赵普。
D. 赵普侍宋多年,很受恩宠。他生病时太祖亲自到中书省看望,又到他家里慰问;太宗因他去世罢朝五天,
派专人协理丧事。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
(2)普遂称疾笃,三上表求致仕,上勉从之,以普为西京留守,依前守太保兼中书令。
【答案】10. C 11. B 12. A
13. (1)当时捕获盗贼一百多人,按律应当被斩,赵普怀疑其中有无辜的人,请太祖讯问他们,后来得以
保全存活的很多。
(2)赵普于是声称病重,三次上表请求辞官,皇上勉强依从,任命赵普为西京留守,仍旧兼任太保兼中书
令。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太原当西北二面”指出太原的重要地理位置,“西北二面”做“当”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A、D
两项;
“不如姑俟削平诸国”中,“削平诸国”为动宾结构,整体做“俟”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帝笑”为
主谓结构,不能断开,排除 B 项;
故选 C。
句子含义:赵普说:“太原阻挡西、北二面,太原如果被攻下,那么我国要单独抵挡这两面,不如等到削
平诸国以后,那么太原这样弹丸棋子之地,怎么能够逃得掉呢?”皇帝笑着说:“我的意思正是这样,特意
想试试你罢了。”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常用于下对上及晚辈间的敬礼”说法有误。应是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刘词也在遗言中向朝廷推荐他”错,文中“遗表”的意思是“古代大臣临终前所写的章表,在死后上
奏”,而不是“在遗言中表示”。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弃市”:斩首;“讯鞠”:讯问;“全活”:保全存活。
(2)“笃”:病重;“致仕”:请求辞官;“勉”:勉强。
参考译文: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赵普为人忠厚,寡言少语,镇阳豪门大族魏氏把女儿嫁给他为妻。周显德初
年,永兴军节度使刘词征召他为从事,刘词死后,上遗表向朝廷推荐赵普。周世宗在淮河调兵作战,太祖
攻下滁州,宰相范质奏请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宣祖在滁州养病,赵普朝夕侍奉药饵,宣祖于是以宗族的
情分来对待他。太祖曾经与他交谈,觉得他很不寻常。当时捕获盗贼一百多人,按律应当被斩,赵普怀疑
其中有无辜的人,请太祖讯问他们,后来得以存活的人很多。太祖多次便装出行访问功臣之家,赵普每次
退朝,都不敢随便穿戴。一天,傍晚时分下起了大雪,赵普估计皇帝不会出行。过了一段时间,听到门声,
赵普急忙出门,皇帝站在风雪中,赵普惶恐迎拜。皇帝说:已经约好晋王了。”一会儿太宗到来,赵普铺
设双层垫子在地上请他们坐在堂中,在炽红的炭火上烤肉吃。赵普的妻子敬酒,皇帝称她为嫂子。于是和
赵普商议攻伐太原之事,赵普说:“太原阻挡西、北二面,太原如果被攻下,那么我国要单独抵挡这两面,
不如等到削平诸国以后,那么太原这样弹丸棋子之地,怎么能够逃得掉呢?”皇帝笑着说:“我的意思正是
这样,特意想试试你罢了。”开宝二年(969)冬天,赵普有病,皇帝到中书省来看望。开宝三年(970)春天,
皇帝又到他家里慰问他,赏赐加倍。开宝六年(973),皇帝又到他家。当时钱王俶派人送书信给赵普,还送
来十瓶海物,赵普把瓶子放在廊房下。适逢皇帝来到,匆忙之间来不及掩藏,皇帝问是什么东西,赵普以
实情回答。皇上说:“海物一定很好。”就命令开启瓶子,一看,都是瓜子金。赵普惶恐叩头谢罪说:“臣
没有开启书信,实在不知。”皇帝叹道:“受之无妨,他们认为国家政事都由你一个书生处理罢了!”赵普
执政很专断,朝廷大臣多忌恨他。当时官府禁止私人贩卖秦、陇二地的大树木,赵普曾经派亲近的小吏到
市场上购买建屋用的木材,编大筏运至京师造住房,小吏于是偷取大木材,冒称赵普在京师附近鬻卖。权
三司使赵玭廉查访知道此事告诉了皇上。太祖大怒,下令百官谒见,准备下诏驱逐赵普,幸得王溥上奏解
救。旧制,宰相于未时退朝归家,这一年非常炎热,特地准许赵普夏中至午时归家。第二年(988),免除赵
普朝见的礼节,只是每天到中书省办公,遇有重大政事就召见他问对。这年冬天,赵普病倒请求休假,皇
帝多次到他家看望他,赏赐加倍。赵普于是声称病重,三次上表请求辞官,皇上勉强依从,任命赵普为西
京留守,仍旧兼任太保兼中书令。赵普三次上表恳切辞让。淳化三年七月,赵普去世,终年七十ー岁。皇
上听到赵普的死讯非常悲痛,罢朝五天,出郊外暂住,为赵普举行哀悼仪式。赠尚书令,追封为真定王,
赐谥号为忠献。皇上撰写神道碑铭文,亲自用八分书书体书写赐给他家。派遣右谏议大夫范杲代行鸿胪卿
之职,协理丧事。赐绢布五百匹,米面各五百石。下葬那天,官府设卤簿鼓吹仪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①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注]①夜合花:又称合欢花,花瓣红色,叶子夜间成对相合。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述了夏夜在庭院中所见到的夜合花开、细雨蒙蒙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下
文。
B. 中间二联写二人话旧,但因离别的年头太多,世事沧桑变迁,相叙的往事太伤感、凄凉而只好中断聊天。
C. 尾联中着一“又”字表达了诗人对动荡生活的厌倦之情,而“愁见”尽显诗人难以面对的惜别之情怀。
D. 诗歌从“醉初醒”起到“酒幔青”结,在重逢和再别、欢饮和苦叙之间,蕴含了诗人漂泊坎坷的人生历
程。
15. 近代诗人俞陛云评论中间两联说:“以其一片天真,最易感动。中年以上者,人人意中所有也。”(《诗
境浅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答案】14. B 15. 俞陛云的评论是有道理的。①颔联用议论和抒情写出长久分离又音信断绝的表兄弟
二人今日重逢叙旧,但因其间所发生的事情太凄凉又不忍心听下去。②颈联是用白描的手法写今昔的变迁。
儿女如今都长大成人,可当年的亲友有不少已经辞世。③这四句虽然并没有直接描述亲故重逢的欣喜和人
生遭遇的甘苦,但它提到的都是常人熟悉的,它不说的也都是容易使中年以上的人产生共鸣的。(意思对即
可。)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而只好中断聊天”理解有误,“不可听”的意思是“不忍心听”,并没有说“而只好中断聊天”。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天真”即为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的含义。因此提干要求“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天真”
这一特点,就要赏析本诗表达的让人产生共鸣的真性情。
颔联:从内容和情感角度看,“旧事凄凉”,两人离别久远,年头长,经历多,千头万绪。那纷乱的年代,
“远书珍重何曾达”,写一封告嘱亲友珍重的书信也往往寄不到,彼此消息不通,该说的事情太多了。但
是真要说起来,那一件件一桩桩都够凄凉的,教人听不下去。运用议论和抒情手法,表达这种人世凄凉之
感,让人为之伤心。
颈联:“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当年离别时的孩子,如今都已长大成人,聊可欣慰。但是
从前的亲戚朋友却大半去世,健在者不多,运用白描的手法写今昔的变迁,令人情伤。
这四句,乍一读似乎是话旧只开了头;稍咀嚼,确乎道尽种种往事。亲故重逢的欣喜,人生遭遇的甘苦,
都在其中,也在不言中。它提到的,都是常人熟悉的;它不说的,也都是容易想到的,容易引起读者的情
感共鸣。因此近代诗人俞陛云评论是有道理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通过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分析得出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结论。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反映了塞
外的奇寒,在视觉上突出了红白映衬的色彩。
(3)杜甫的《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相衬,巧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
然的美好景象。
【答案】 (1). 君子生非异也
(2). 善假于物也
(3). 纷纷暮雪下辕门
(4). 风掣红旗冻不翻
(5). 映阶碧草自春色
(6). 隔叶黄鹂空好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生,辕,掣,映,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年轻人热衷于整形,折射出社会心态的变化。从传统文化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到
今天强调“我的身体我做主”,背后也是年轻一代对个体价值、个人风格的追求。社会心态的转变,审美
的变化,带来了全社会对整形包容度的提升。
一些年轻人 于整形,也离不开一些市场因素的 。一方面,伴随着短视频、
直播等新兴媒介的兴起,颜值的作用在镜头前被放大。( )这样一片充满想象力的市场蓝海,吸引
了诸多资本方和创业团队入局,促使一些商家不遗余力地宣介整形的好处,推出 的打折促销
活动。
需要看到的是,快速发展的医疗美容行业也暴露出资质不足、假药泛滥、经营无审批等问题,这些不
是市场“成长的烦恼”,更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给消费者,因为整形产生的失败和医疗纠纷也不在少数。
市场野蛮生长,给年轻人求美之路布下陷阱。消除这些陷阱需要加紧完善行业规范、加大执法监督,也需
要年轻人在整形这件事上更为理性和慎重。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推重 热衷 煽风点火 目不暇接 B. 推崇 热衷 推波助澜 眼花缭乱
C. 推崇 热爱 煽风点火 眼花缭乱 D. 推重 热爱 推波助澜 目不暇接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方面,中国医美市场体量大得很,但依然有着较低水平的市场渗透率,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B. 一方面,虽然体量较大的中国医美市场,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但市场渗透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C. 另一方面,中国医美市场虽然体量较大,但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市场渗透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D. 另一方面,中国医美市场虽然是体量较大,增长空间还很大,但依然有着较低水平的市场渗透率。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不再是市场“成长的烦恼”,更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给消费者,因为整形产生的失败案例和医疗纠
纷也不在少数。
B. 这些不是市场“成长的烦恼”,更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因为整形产生的失败和医疗纠纷也不
在少数。
C. 这些不仅是市场“成长的烦恼”,更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给消费者,因为整形产生的失败和医疗纠纷也
不在少数。
D. 这些不仅是市场“成长的烦恼”,更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因为整形产生的失败案例和医疗纠
纷也不在少数。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推重”指重视某人的著作、发明、思想、行为等,给以很高的评价。“推崇”指对人对物表示十分敬重。
“推崇”比“推重”更进一步,含有十分崇拜的意思。根据语境形容传统文化中人们对“身体发肤,受之
父母”的信奉程度很深,选“推崇”合适。
“热衷”指热心、醉心。“热爱”形容爱的程度很深。“热衷”后常跟“于”。根据语境横线后有“于”,
选“热衷”合适。
“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煽风点火”比喻煽
动别人闹事。根据语境,原句没有“闹事”的含义,选“推波助澜”合适。
“眼花缭乱”意思是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目不暇接”原形
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根据语境,原文形容“打折促销活
动”“复杂纷繁”,而不是强调“来不及观赏”或“应付不过来”,故选“眼花缭乱”合适。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由上文中的“一方面”可知,所填语句的开头用“一方面"或“另一方面”照应都较合适。再由下文的“这
样一片充满想象力的市场蓝海”可知,所填语句主语应是“中国医美市场”,内容是强调“虽然体量较大,
但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市场渗透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A.从语体上看,“大得很”口语化,与整个语段的书面语不协调。从连贯上看,缺少“但”相对应的关联
词“虽然”,使语意不够连贯;
B.从同一主语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后的原则看,“虽然体量较大的中国医美市场”语意与下句不够连贯;
D.“虽然是体量较大”不够通顺,从语意看,“但”强调的内容应是“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市场渗透率依
然处于较低水平”。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存在三个语病:语序不当,“给消费者”应放在“更”之后;关联词搭配不当,“不是”应改为“不
仅是”;成分残缺,应在“整形产生的失败”后加“案例”或“例子”。
A.关联词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B.关联词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C.语序不当,成分残缺。
故选 D。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纳米布沙漠中的那拉瓜之所以能够在沙漠中存活下来,还因为它们自身有三项绝招。第一招是扎根深:
那拉瓜的根部可以延伸到沙地表面以下 50 米,①_________。这些地下水很可能来自附近骷髅海岸的雾冷
凝水,经由地表渗入地下,并停留在地下蓄水层。第二招是开源:那拉瓜果实和茎秆上遍布锥状尖刺,能
够在夜间或凌晨等温度较低的时间汇集露水。②_________,或滴入它们下方的沙土中被根部吸收,这些露
水补充了那拉瓜所需的水分。③_________:为了避免蒸腾作用带走过多珍贵的水分,那拉瓜几乎放弃了叶
片这个重要的营养器官。原本存在于叶片中的叶绿体转而分布在那拉瓜的茎秆和尖刺中,为它们合成糖分。
在这三招帮助下,一株那拉瓜植物可以在纳米布沙漠中生存 100 多年。
【答案】 (1). 获取沙漠中宝贵的地下水 (2). 露水可以直接被那拉瓜植株吸收 (3). 第三招是节流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后文语句中的“这些地下水”,明显是前指,因而,所填语句应该包含“地下水”,所填语句前
一句是“那拉瓜的根部可以延伸到沙地表面以下 50 米”,因此可知,所填句子应为根部气的作用,故可填
“获取沙漠中宝贵的地下水”;
第二空,后文是“或滴入它们下方的沙土中被根部吸收”,这是那拉瓜吸收水分的一种间接方法,因此可
知,所填句子应为另一种吸收水分的直接方法,因此可填“露水可以直接被那拉瓜植株吸收”;
第三空,根据全文的层次可知,第三空为那拉瓜保持水分的第三种方法,根据后文“那拉瓜几乎放弃了叶
片这个重要的营养器官”,第二种方法又是“开源”,可见第三种方法应为“节流”,故可填“第三招是
节流”。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5 个字。
科技日报北京 3 月 22 日电据美国《科站 21 日最新消息,日本私人公司 Astroscale 将利用俄罗斯“联盟
号-2.1a”火箭,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使用磁铁收集太空垃圾的卫星,并希望借
此加快世界各地政府解决太空碎片问题的政策讨论。
此次发射的这对卫星名为 ELSA-d,重达 200 公斤。Astroscale 将利用 EL·SA-d 展示其端到端测试的
第一项关键技术,测试使用磁系统收集目前漂浮在近地的太空碎片的执行力和可行性。一旦测试完成,ELSA
-d 将把关键数据发送回地球,然后在重返地球大气层时被烧毁。这些关键数据或将指导未来的任务和政策
制定。
俄罗斯“联盟号-2.1a”原定于 3 月 20 日发射,但在最后一分钟对三级火箭进行检查时发现控制系统
存在问题,因此发射被推迟。截至记者发稿时,火箭已在当地时间 3 月 22 日早上发射升空。
【答案】3 月 22 日,日本公司 Astroscale 利用俄罗斯“联盟号-2.1a”火箭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使用磁铁收
集太空垃圾的卫星 ELSA-d,ELSA-d 发回地球的关键数据或将指导未来太空碎片收集的任务和政策制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新闻报道的关键信息一般包括时间、新闻主体和事件,以及影响或作用等。
根据第一段内容可知,时间是京 3 月 22 日,主体为“日本私人公司 Astroscale”,事件为“用俄罗斯“联
盟号-2.1a”火箭,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使用磁铁收集太空垃圾的卫星”,可压
缩为“用俄罗斯‘联盟号-2.1a’火箭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使用磁铁收集太空垃圾的卫星 ELSA-d”。
由第二段“测试使用磁系统收集目前漂浮在近地的太空碎片的执行力和可行性……这些关键数据或将指导
未来的任务和政策制定”可概括出事件的作用“ELSA-d 发回地球的关键数据或将指导未来太空碎片收集
的任务和政策制定”。
第三段为发射过程发生分插曲,与主体事件关系不大,可忽略。
整合以上信息成句,注意 75 的字数限制。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公众环保意识日益浓厚,绿色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公众参与环
境保护和低碳生活的理念逐步提升。2021 年 2 月,生态环境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
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部门联合编制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
-2025 年)》,对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准备举办一次“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宣讲会,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当你漫步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突然一个“白色恐怖分子”——塑料袋迎面袭来,你是否有过因躲闪
不及而中标的“礼遇”?
当你骑车飞奔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股沙尘暴扑面而来与你“亲密接触”,你是否有过因风沙敲打
着脸庞而不得不眯着眼继续前行的无奈?
当你怀着愉悦的心情戏耍在小河边,突然发现昔日清澈的河水已经变得浑浊不堪,河面上到处漂浮着
五颜六色的垃圾,发出阵阵恶臭,你是否有过满心失落捂着鼻子跑开的尴尬?
……
当然,生活中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很多。
然而,你是否认真思考过,我们的环境变成现在这般模样,原因何在?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社会发展造成的,并非某一个人的问题,与我何干!”也许还有人会说:“这
一切,人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觉得后者是主要原因。
请大家想想看,如果没有人类乱砍滥伐,森林面积不会减少,不会导致土地防风固沙能力变弱,沙化
能严重,沙尘暴能肆虐吗?如果人类科学处理好生活、生产垃圾,做好分类回收利用,而不是随意丢弃污
染环境,河水会变污变臭、鱼虾会大面积死亡吗?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类造成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感到羞
愧和痛心吗?
当发生海啸、地震、泥石流、山洪、沙尘暴、传染病等自然灾害后,人们首先埋怨大自然的无情,却
从来不去反思人类自身做错过什么。人类破坏了“地球之肺”——森林,动物因此失去了栖息之地;人类
的随意丢弃,蔚蓝的大海从此变得“五彩斑斓”,海洋生物体内的各种病毒通过食物链传染到了人体内,
最终人类只能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湖州考察时说:“绿水青山就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要像保
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是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她曾经那么美丽漂亮,现在却变得如此沧桑,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她变回来,而且让她变得更美丽,更漂亮!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觉得每个同学都应该立即行动起来,为美化我们的家园,去做自己力所能及
的事情:一、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把绿色还给大自然;二、低碳出行,出门尽量不要坐汽车,选择步
行或骑自行车;三、尽量不用一次性物品,不使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四、不乱扔垃圾,特别是废旧
电池;五、爱护动物,特别是对于濒临灭绝的动物,不捕杀更不食用。对于不法分子捕杀野生动物行为要
积极举报,不让不法分子得逞。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习总书记的教诲,做一名美丽
中国建设的宣传者和行动者。
为了我们美丽的母亲,为了我们和谐的家园,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
小事做起,协手共进,保护环境,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中国!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从材料可知,保护生态环境离不开公众参与,公众有环境保护知情
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国家和社会要更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人人关心、
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夯实社会基础。近年来,
社会各界及公众身体力行,从选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做起,参与美丽中国建设。同时要看到,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的严峻形势未根本转变,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写作时,
要着重指出当前发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倡议,可以着力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局面,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
设美丽中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坚实社会基础。
【立意】1.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2.生态文明,关系你我他;
3.生态文明,我先行;
4.遵守规则,践行生态文明;
5.提升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素材】1. 地球是哺育万物的母亲,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家园,但是人类过分砍伐,造成了森林面积的大
量减少,许多珍贵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同时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垦荒地浪费水资源,环境污染等,使得
我们伟大的地球母亲已经伤痕累累,不仅动物没有树林可以安家落户,人类也将自食恶果。没有自然清新
的空气可以呼吸,没有干净的水可以喝!就如同一句广告词所说的:也许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
的眼泪。
无知的人啊!醒醒吧!还地球一片绿!给自己的未来留一片蓝天吧!(精彩片段)
2.我们爱您——爱您春天时,百花争相开放,一切都苏醒过来,显得那么新鲜,那么富有生机,花香浓郁。
我们爱您——爱您夏天时,绿树成阴的森林,茂密苍郁的枝叶为栖息的人们挡住了火烧的阳光,就仿佛您
总是为我们制造无忧无虑的生活一样,我以一颗炙热的心迫不及待地想要为您奉献。
我们爱您——爱您秋天时,火红的枫叶随风舞动,仿佛一个火把在不停的闪耀,给万里无云的天空平添些
许活跃和热闹。同时,也点燃了我心中不可抹去的骄傲的那把火,秋风把那把火烧得好旺好旺。
我们爱您——爱您冬天时,披着一身毅力的雪松,它巍然挺立在大雪之中,仿佛一个坚定的战士,不动声
色,不向大雪妥协,和您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不向灾难妥协,使我忍不住发自内心地敬佩您。(精彩
片段)
3.“美丽中国”这个富有诗意和温暖的词语,这个充满了动感和色彩的词语,正为我们打开一幅“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天空更蓝”的美丽画卷。从“青春中国”到“可爱中国”,从“和谐中国”到“美丽中国”,
表明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不断发展,一脉相承,循序渐进,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的美好愿景,承继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美丽中国梦。(精彩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