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考点复习:整合与读懂散文文本内容的具体方法(试题版)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届高考考点复习:整合与读懂散文文本内容的具体方法(试题版) 含答案

ID:737213

大小:56.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2 年高考考点:整合与读懂散文文本内容的具体方法(试题版) 考点: 1.《冬季小语》 2.赵思运《儿童如诗》 3.郑成南《父爱陷阱》 4.《盲目的悲剧》 5.《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考点研究】 一、理清文本中句段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1.第 1 步:理出写作对象; 2.第 2 步:圈出考题在文本中材料区间; 3.第 3 步:改变或转换考题的问法。 二、理清因果之间的多细节内容 1.因果的位置 (1)前因后果; (2)前果后因。 2.因果间的具体逻辑 (1)一因多果; (2)一果多因; (3)因前有因; (4)果后有果。 三、理清文本中的特殊句式 1.答非所问 撇开作者的主张,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 2.语句不转化 文本中的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修辞句转化成陈述句。 3.分散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1)原句移用法——主旨句; (2)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 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文本中的议论词、抒情词要进行有效 的提取、剪辑、重组和整合。 (3)排列组合 照应句分类排列,再分条分析和综合分析。 【考题对接】 一、《冬季小语》 冬季小语 ①假如春季是大地的再生,那么凋零的冬季不正是一种孕育吗? ②时序更迭,四季循环,像极一个生命的历程,由明媚清纯的春进入热情活力迸放而理想高燃的夏 季,然后自茂盛迸放的夏转入成熟的秋,由恬美成熟的秋进入深思的冬季。于凛冽的冬季,像极走完了 人生另一个历程,正期待另一次新的超越,正企望另一次新的突破,再展开另一种生命的新境界——期 待另一个生命春天的来临。生命就是需要不断地超越,也需要不断地突破,才不致枯滞的。 ③冬季真是属于沉思而非凋零的季节。田野上,成熟的稻子已收割,田野裸呈自己的胸膛,没有稻 2 穗摇曳,更无从听群蛙齐鸣,往昔有着青春绚丽,如今倒像进入禅境。这时农人正忙着堆肥,成车成车 的堆肥正肥沃着贫瘠的土地;在冬季,泥土正吸收着新的养分,当明春来临,牛犁翻松了新土,那土地 就再洋溢无限的生机。我们所熟知的自然界,有些动物正在冬眠,冬眠并非死亡,而是一种新蜕化;有 些树木花草也弃绝了红花绿叶,但那也不是枯死,明春嫩绿的新芽,将开展一个新的绚丽的梦境。 ④而守候一季的寒冬,你心里孕育着什么?正想做何种的突破? ⑤我们生命所以贫瘠,原本往往不是放弃了工作,便是因工作而放弃了沉思;要不断地工作,也要 不断地沉思。生命原是一个不知来自何处去至何方的奇迹,存在也是一个时空的偶然,我们需要不停地 奋斗,高燃理想的赤子之心,来印证我们生命真正的存在,这样我们便需活跃我们的思维,点燃灵台的 明灯,照亮我们该走的路,以便我们继续跋涉。生命也是需要不断跋涉的,不管昨日你有多少功绩,不 管昨日你灵园里开了多少花朵,那是属于昨日;若你一心沉湎昨日的喜悦,就难享今日更清纯的欢欣。 今日,一个新的开始,更需要我们前进,更需要我们去孕育,人生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 的火把,直至成灰而泪尽…… ⑥在这冬季,原不是告退的季节,守候一季寒冬,原在孕育明媚的春天。诗人意味深长的说过:冬 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⑦在冬季,让沉思丰盈你的生命,也孕育更新你的疲惫或已充满创伤的心灵,来孕育一个突破超越 而来的新的春天。冬季原来是沉思的孕育的季节啊! ⑧别放弃,别叹气,别忘了冬季是沉思孕育的季节。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春季是大地的再生,凋零的冬季则是一种孕育。 (1)春季是大地的再生。 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个字以内) (2)冬季正是一种孕育。 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个字以内) 2.文中认为生命贫瘠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 12 个字) 二、赵思运《儿童如诗》 儿童如诗 赵思运 ①我一直认为,儿童的本质是诗的,诗的本质是儿童的。儿童和诗都是神性的。 ②儿童是泛神论的,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他会对着我们认为没有生命的东 西说话,会给小凳子穿上四只鞋子……他那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的是神性的光芒。我觉得,一个大善言谈 的人往往就失去了灵性与神性,孩子的言语不发达,但上帝赋予他了洞穿万物的神力,他能够直接与万物 交谈,因为我们不能,所以我们往往对孩子的交谈感到不能理解。神性与太多的言语是对立的。不会说话 的儿童以神性与万物沟通,而当他渐渐长大成人,足以表达他所看到的一切的时候,他的神性就被上帝收 回了,与常人无异。所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彩虹》诗中写道:“儿童是成人的父亲。”儿 童是引领我们重新找回原初神性的父亲。 ③诗人牛汉讲过一件事。有一天,他正在写东西,他的外孙女突然伤心地大叫:“爷爷,花灭了!”这 时,牛汉以一个成年人的权威口气矫正道:“不对!应是‘花谢了’!不是‘花灭了’!”外孙女坚定地抗议 道:“花真的是灭了,花就是灯!”是吗?花是灯吗?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做出否定的回答。 ④但是,外孙女的回答却“如五雷轰顶一般”使牛汉“惊愕得哑口无言了”。在孩子眼里,灯是有生 命的,花是有生命的。儿童的言语所幻化出来的世界是成年人从未想象与经历过的,这一世界不是他们创 造出来的,而是直接遇到的,随处都可以遇到的。在他们的眼里,一切都是有诗意的。他们的世界一下子 点燃了我们成年人世界的诗意,使我们在麻木的生存中瞬间苏醒过来。 ⑤孩子的世界是诗的世界,美好的世界,对孩子的残害就是对人生之诗的残害,对美好世界的残害。 孩子们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对人性、对世界的绝美的幢憬是永恒不灭的。记不清是在哪一家刊物上读 到过这么一首诗,是纳粹集中营里的一位小女孩写的: 3 小女孩对挥锹动土的德国士兵说 刽子手叔叔 请把我埋得浅一点 你埋得大深了 明天我妈妈就找不到我了 ⑥读到这样的诗句,我的灵魂深处有一种椎心的疼痛,那种感觉绝不是用“震撼”一词就能够概括得 了的。我会想象到:任何一个刽子手读这首诗都会感到不寒而栗!这首诗是在控诉,但又绝不仅仅止于控诉, 她的价值更在于唤醒,唤醒我们的人性,唤醒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尊重,对美好世界的尊重。那 个美好世界不仅仅属于孩子的乌托邦,它应该属于我们现实中的每个人,属于全人类,这个美好的世界应 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个刽子手。 ⑦最沉静也最打动我的走这么一个小场面,记得是格非某一篇小说里写的,十几年以前读过的。现在 只记得几句话。是一个成年人与儿童的对话。 ⑧你的桥不牢 它是给鸽子走的 鸽子能飞过河去不用桥鸽子也能飞过去 它是给没有翅膀的鸽子走的 所有的鸽子都有翅膀 没有翅膀的鸽子没有翅膀 ⑨在课堂上我曾拿这几句话以《童话》为题给学生当诗讲过,有一个学生很感动,说是读到的最好的 诗了。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成年人与孩子的对话,成年人的话是对的,孩子的话也是对的。但在本质意 义上二者却是极端对立的。成年人一再强调的是实用价值,依据的是常识与现实的真理原则;孩子强调的 是精神价值,依据的是人性与形而上学的神性原则。在巨大的张力中,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神性的执 著。孩子单纯的话语里的丰富蕴藉足以令人沉思、深思。 ⑩美国当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健康的儿童性”的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 一方面,像成人一样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揭示社会的底蕴,另一方面,又以儿童的 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拭掉,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 ⑪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欲的无限滋生,现实功利的、纯粹理性的、实用真理性的生存密密地把人们的 诗性与神性封锁住了。在上帝的眼里,成年人都是盲人。 ⑫迷茫之中如何寻找光明? 左眼是诗歌,右眼是儿童。 3.为什么说“儿童是引领我们重新找回原初神性的父亲”?(4 分) 三、郑成南《父爱陷阱》 父爱陷阱 郑成南 ①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 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 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②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 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 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③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 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4 ④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用地饥饿。父亲一时找 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 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⑤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 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 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⑥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 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⑦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 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 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⑧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 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 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 陷阱。 ⑨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 股坐在草地上。 ⑩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 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 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⑪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⑫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⑬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⑭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⑮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 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 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 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 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⑯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 了。 ⑰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有删改) 4.文中说,第二天早晨父亲已是“满脸憔悴”,结合故事情节说说父亲“满脸憔悴”有哪些原因。(3 分) 四、《盲目的悲剧》 盲目的悲剧 ①丰子恺先生可谓智者,无论作画,还是作文,疏淡之间,人生意趣顿生,让人拍手叫绝。 ②比如,他有这样一段文字: “花台里生出三支扁豆秧来。我把它们移到一块空地上,并且用竹竿搭一个棚,以扶植它们。每天清 晨为它们整理枝叶,看它们欣欣向荣,自然发生一种兴味。那蔓好像一个触手,具有惊人的攀援力。但究 5 竟因为不生眼睛,只管盲目地向上发展,有时会钻进竹竿的裂缝里,回不出来,看了令人发笑。有时一根 长条独自脱离了棚,颤袅地向空中伸展,好像一个摸不着壁的盲子,看了又很可怜。” ③淡淡笑过,却也并不轻松。事实上,好多人活着活着,就活脱像那蔓一般了。要么“钻进竹竿的裂缝 里,回不出来”,要么“颤袅地向空中伸展,好像一个摸不着壁的盲子”。许多时候,我们并不缺乏向上 的勇气和毅力,甚至我们把方向都找对了,却因没有一个贴近的目标去追求,而陷入一处虚空的悲剧境地。 ④先生的文字妙智妙慧,一番浸润之后,有如醍醐灌顶。还有这样一段,不妨述与大家: “有一回我画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一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一只羊, 后面的都会跟来。’我恍悟自己阅历太少。后来留心观察,看见果然如此:前头牵了一只羊,后面数十只 羊都会跟去。就算走向屠场,也没有一只羊肯离群而另觅生路的。后来看见鸭也如此。赶鸭的人把数百只 鸭放在河里,不需用绳子系住,群鸭自能互相追随,聚在一起。上岸的时候,赶鸭的人只要赶上一二只, 其余的都会跟了上岸。即使在四通八达的港口,也没有一只鸭肯离群而走自己的路的。” ⑤仔细想过,这的确也是一条隐在尘世中的绳索,牵着生活中迷乱的人们。我们每天急匆匆地跟在一 件事的后面,追逐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实际是奔赴一个别人成功过的目标,重复别人走过的路,在别人嚼 剩的残渣中寻觅零星的营养。可惜这人生的路上,人世间能有几人寂寂地另辟蹊径? ⑥最可怕的是,有时候我们盲目到顽愚的地步。眼看着跟着别人一步步走向了人生的绝境,有人在旁 暗示,哪曾料得走的人脖子一挺,说,天塌大家死,我怕什么? ⑦丰先生两段文字,都说的是盲目的悲剧,但我以为,后者是更大的悲剧,并不仅仅因为数目的众多, 更因为这些生命已在盲目中迷失了自己。 5.文中说“淡淡笑过,却也并不轻松”,联系上下文说说“不轻松”的原因。(5 分) 五、《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①那时的清晨我在冀中乡村,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见雾的飘游、雾的散落。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 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雾使簇簇枯草开 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在 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太阳多好,没有雾的朦胧,哪里有太阳的灿烂、 大地的玲珑? ②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这是个多雾的冬天,不知什么原因,这座城市在冬天常 有大雾。城市因为有了雾,会即刻实在地不知所措起来。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了,灯还大开着; 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 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 路快呢。 ③我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步行着上了路,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 一步步走着,我庆幸我对这走的选择,大雾引我走进了一个自由王国,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 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这气派使我的行走不再有长征一般的艰辛。 ④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象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一 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雾能被你步履轻松地去驾驭,这时你 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为何不做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 黑夜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 6 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 ⑤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 ⑥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他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 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是两条腿的僵硬和平衡;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 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来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走个跋山涉水,走个 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肚子疼。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 不走个小疯子?舞起双手倒着一阵走,正着一阵走,侧着一阵走。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我是武松吧,我 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动了我自己。 ⑦我在大雾里醉着走,直到突然碰见一个迎面而来的姑娘——你,原来你也正踉跄着自己。感谢大雾 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于是你和我不得不继续古怪着自己擦肩而过, 你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湿润都朦胧,刹那间你和我就同时消失在雾里。 ⑧当大雾终于散尽,城市又露出了她本来的面容。路灯熄了,车辆撒起了欢儿,行人又在站牌前排起 了队。我也该收拾起自己的心思和步态,像大街上所有的人那样,“正确”地走着奔向我的目的地。 ⑨但大雾里的我和大雾里的你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怀念,只因为我们都在大雾里地放肆走过。也许我 们终生不会再次相遇,我就更加珍视雾中一个突然的非常的我,一个突然的非常的你。我珍视这样的相遇, 或许还在于它的毫无意义。 ⑩然而意义又是什么?得意忘形就不具意义?人生又能有几回忘形的得意。 ⑪你不妨在大雾时分得意一回吧,大雾不只会带给你猪皮那般实在的记忆,大雾不只会让你悠然地欣 赏屋檐、冻土和草垛,大雾其实会将你挟裹进来与它融为一体。当你忘形地驾着大雾冲我踉跄而来,大雾 里的我会给你最清晰的祝福。 6.文中开头为什么要描写“我”在冀中乡村看到的雾景?(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2022 年高考考点:整合与读懂散文文本内容的具体方法(试题版)答案 一、《冬季小语》 1.(1)春季万物复苏,万象更新。(2)通过冬季新陈代谢,迎来生命的春天。 2.放弃了工作,放弃了沉思。(或“因为工作而放弃了沉思”) 【解析】 1.第 1 步:理出写作对象; (1)春季; (2)冬季。 2.第 2 步:圈出考题在文本中材料区间; (1)春季——①明媚清纯的春(第 2 段);②当明春来临,牛犁翻松了新土,那土地就再洋溢无限的生机 (第 3 段);③明春嫩绿的新芽,将开展一个新的绚丽的梦境(第 3 段);④明媚的春天(第 6 段)。 (2)冬季——①于凛冽的冬季,像极走完了人生另一个历程,正期待另一次新的超越,正企望另一次新的 突破,再展开另一种生命的新境界——期待另一个生命春天的来临(第 2 段);②冬眠并非死亡,而是一 种新蜕化;有些树木花草也弃绝了红花绿叶,但那也不是枯死(第 3 段);③在冬季,让沉思丰盈你的生 命,也孕育更新你的疲惫或已充满创伤的心灵,来孕育一个突破超越而来的新的春天(第 7 段)。 3.第 3 步:改变或转换考题的问法。 (1)春季是大地的再生——春季“再生”的特点 更新 (2)冬季正是一种孕育——冬季“孕育”的方式 新陈代谢;迎接生命春天。 二、赵思运《儿童如诗》 3.因为儿童眼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有灵性、有诗意的,儿童有能直接与万物沟通的神性,儿童能点燃成年 人世界的诗意,使我们成年人在麻木的生存中瞬间苏醒过来。【解析】因为“儿童的本质是诗的,诗的本 质是儿童的。儿童和诗都是神性的。儿童是泛神论的,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 “他们的世界一下子点燃了我们成年人世界的诗意,使我们在麻木的生存中瞬间苏醒过来”。 【解析】 1.第 1 步:理出写作对象; 儿童 2.第 2 步:圈出考题在文本中材料区间; ①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第 2 段);②孩子的言语不发达,但上帝赋予他了洞穿 万物的神力,他能够直接与万物交谈(第 2 段);③不会说话的儿童以神性与万物沟通(第 2 段);④在 他们的眼里,一切都是有诗意的。他们的世界一下子点燃了我们成年人世界的诗意,使我们在麻木的生存 中瞬间苏醒过来(第 4 段);⑤她的价值更在于唤醒,唤醒我们的人性,唤醒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 的尊重,对美好世界的尊重(第 6 段)。 3.第 3 步:改变或转换考题的问法。 (1)“儿童是引领我们重新找回原初神性的父亲”——儿童的特点与作用 ①儿童的特点:生命,灵性,诗意。 ②儿童的作用:与万物沟通;点燃诗意;唤醒人性,唤醒对生命、人类、美好世界的尊重 三、郑成南《父爱陷阱》 4. ①父亲在陷阱边上守候了一夜,彻夜未眠。 ②父亲整夜都在警惕地防止动物的袭击。 ③父亲整夜都在担心孩子能否作出自救的决定并进行自救。 【解析】 1.第 1 步:理出写作对象; 8 父亲 2.第 2 步:圈出考题在文本中材料区间; ①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第 15 段);②为了提醒你,我不 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第 15 段);③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第 15 段)。 3.第 3 步:改变或转换考题的问法。 (1)“父亲‘满脸憔悴’有哪些原因”——父亲是如何讲述他做的事情 ①守候在陷阱边; ②防止动物袭击; ③引导儿子自救。 四、《盲目的悲剧》 5.因为现实中许多人就像扁豆秧一样盲目地活着,这是一种悲哀。或“许多时候,我们并不缺乏向上的勇气 和毅力,甚至我们把方向都找对了,却因没有一个贴近的目标去追求,而陷入一处虚空的悲剧境地。” 【解析】 1.第 1 步:理出写作对象; 人 2.第 2 步:圈出考题在文本中材料区间; ①有时一根长条独自脱离了棚,颤袅地向空中伸展,好像一个摸不着壁的盲子,看了又很可怜(第 3 段); ②好多人活着活着,就活脱像那蔓一般了(第 3 段);③许多时候,我们并不缺乏向上的勇气和毅力,甚 至我们把方向都找对了,却因没有一个贴近的目标去追求,而陷入一处虚空的悲剧境地(第 3 段)。 3.第 3 步:改变或转换考题的问法。 (1)“‘不轻松’的原因”——从扁豆秧蔓想到了那些人生哲理 ①扁豆秧蔓的盲目; ②人如扁豆秧蔓; ③有勇气、毅力、正确的方向,因没有贴近的目标而陷入虚空的悲剧境地。 五、《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6.①文章开头对雾的描写展现了乡村大雾的飘游、湿润,使草垛、屋檐、冻土等簇拥着霜花的天然的美丽; ②营造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与城市大雾中的路灯、车辆的“不知所措”形成对比,反衬要在嘈杂的城市 找到雾中的快乐与自由,实属不易; 表达了“我”对雾的喜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④与结尾呼应。 【解析】 1.第 1 步:理出写作对象; 雾景——乡村雾景,城市雾景:对比 2.第 2 步:圈出考题在文本中材料区间; (1)开头的作用——首尾呼应 ①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第 1 段);②大雾不只会让你悠然地欣赏屋檐、冻土和草垛(第 11 段)。 (2)描写——景物特点,营造氛围 ①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见雾的飘游、雾的散落(第 1 段);②;③;④;⑤;⑥; (3)冀中乡村——引出下文对立面(城市),对比反衬,作者态度(感情基调) ①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第 2 段); ②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第 1 段); ③人也不知所措起来(第 2 段);④;⑤;⑥ 3.第 3 步:改变或转换考题的问法。 (1)“开头描写‘我’在冀中乡村看到的雾景”——切分题干的具体考点内容:开头,描写,乡村 9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