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解析及范文)

ID:737214

大小:177.5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1-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郑州市 2020-2021 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喜剧观赏是轻松的,喜剧创作却是严肃、有艺术规律的。好笑,是检验喜剧质量的标准之一,但不应 成为唯一标准。 “唯笑点论”是一种创作上的短视。盲目或一味追求好笑,消解的将是喜剧创作者对现实的敏锐程度、 对复杂生活的认知能力,强化的是形式单调、内容空洞的“段子手”特质。 笑的前提是理解。观演间达成了某种“心照不宣”,观众才能会心一笑。这种理解的形成,需要戏剧 情境和情节铺垫,靠的是演员与观众递进式的交流。当演员的戏剧动作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时,笑,便 产生了。 创造笑声变成一种创作手段,揭示出当下喜剧创作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比如,创作中过度追求 密集的笑点,攒“段子”优先于写故事,喜剧作品成了单纯的包袱堆砌、才艺表演叠加和网络流行语拼接; 一些创作者抱着急于求成的心态,在创作中追求处处立竿见影、句句直接使用、时时见到喜剧效果;急于 追求观众的即时反馈,导致作品的人物塑造流于表面,故事缺乏逻辑,创作容易陷入套路化。究其根本, 是这些创作者没有从喜剧的本质、戏剧的本质出发进行创作,忽视了结构和叙事的重要性。以相声为例, 讲究“三翻四抖”,层层铺垫后的突然转折,才有喜剧效果。每句话都带个包袱,如何产生反差?怎么形成 节奏?如果一句看似好笑的台词不能推动喜剧作品内容的发展,那么它放在相声中,就不是成功的“外插 花”包袱,观众当时也许会笑,但很快会遗忘。另外,这种只为渲染喜剧气氛而与作品内容并无直接关联 的“外插花”包袱,还会影响表演者后面的包袱设计。 喜剧创作者的首要任务,是讲好一个故事、架构好情节,而后在过程中自然地引人发笑,而不是为了 逗观众笑,讲一个不合逻辑甚至脱离现实的故事。 很多人感叹经典喜剧作品的深远影响力。事实上,那些被我们真正记住的,被岁月留下的,是台词背 后反映生活、观照现实的思辨力量。那些值得反复品味的喜剧精品,有格调、有智慧、有情怀。它们让我 们相信,真正的笑是可以穿透岁月的回声。 相声《宇宙牌香烟》中,马季说着“电报挂号,一推六二五;电话,不管三七二十一”,观众笑的是 虚假广告夸大其词;小品《打工奇遇》里,赵丽蓉唱着“群英荟萃”“萝卜开会”,观众笑的是用假冒伪 劣欺骗顾客的不法商家;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以上世纪 90 年代一个北京六口之家和他们的亲朋好友为横 断面,展开一幅多姿多彩的时代画卷…… 越是写微小、局部,就越需要有在时代大背景上开疆拓土的视野和张力。喜剧创作不是从笑点到笑声, 而是从生活到笑声。于精神世界有所拓展、于世道人心有所补益、于思想境界有所提升,才是喜剧创作的 立身之本。喜剧创作者保持创作的自觉与理性,才能回归真正的喜剧精神,其作品才会赢得观众认可,经 受住时间考验。 (摘编自王瑨《喜剧创作应忌“唯笑点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否逗引观众发笑,观众能否在笑声中获得轻松愉悦的感受,是检验喜剧质量的首要标准。 B. 只要创设了戏剧情境,铺垫了戏剧情节,就能达成观演间的“心照不宣”和观众的“会心一笑”。 C. “外插花”包袱能让观众发笑,但不能推动喜剧内容的发展,另外还会影响后面的包袱设计。 D. 喜剧创作者保持“从生活到笑声”的创作自觉与理性,才能创作出赢得观众认可、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作 品。 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明确反对“唯笑点论”,并将其作为靶子,进行有理有据地批驳。 B. 文章分析时由表及里,从喜剧创作中的不良倾向入手,进而探讨其根源。 C. 文章举马季等人作品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喜剧要讲好故事、架构好情节。 D. 文章先破后立,先深入批判错误观点,继而给戏剧创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下一些年轻的喜剧创作者一味追求包袱,这可视作“唯笑点论”在现实中的体现。 B. 甩“段子”、用“网络梗”、秀“才艺表演”等,是当下一些喜剧创作者创造笑声的常用手段。 C. 喜剧创作者先要沉下心来研究喜剧,从内容出发去思考如何创作,注重结构和叙事。 D. 有格调、有智慧、有情怀的喜剧作品,即便没有笑点,也能穿透岁月,成为永恒的经典。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是检验喜剧质量的首要标准”理解有误。原文是说“好笑,是检验喜剧质量的标准之一,但不应成为 唯一标准”,并未确定“好笑”是检验喜剧质量优劣的首要标准; B.“只要……就……”说法绝对。原文“这种理解的形成,需要戏剧情境和情节铺垫,靠的是演员与观众 递进式的交流”说明这两方面都是达成观演间心照不宣的条件。 C.以偏概全。原文说“如果一句看似好笑的台词不能推动喜剧作品内容的发展,那么它放在相声中,就不 是成功的‘外插花’包袱,观众当时也许会笑,但很快会遗忘。另外,这种只为渲染喜剧气氛而与作品内 容并无直接关联的‘外插花’包袱,还会影响表演者后面的包袱设计”,可见,影响后面的包袱设计的只 是“只为渲染喜剧气氛而与作品内容并无直接关联的‘外插花’包袱”,而不是所有“外插花”包袱。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C.“是为了论证喜剧要讲好故事、架构好情节”错误。文章举马季等人作品的例子,是为了论证“经典喜 剧作品的深远影响力”来源于“台词背后反映生活、观照现实的思辨力量”“有格调、有智慧、有情怀”。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 D.曲解文意,“即便没有笑点”错误。文章第一段中说“好笑,是检验喜剧质量的标准之一”,可见经典 喜剧作品必然要具备良好的“笑果”。 故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作为一名医生,平时工作非常忙碌,读书是我很享受的 调剂方式。出门时,我喜欢背着一个硕大的双肩包,因为除了带一些资料外,我总要在包里放上几本书。 有时候去外地出差,在路上我就能读完一本。现在互联网技术发达,获取信息非常便捷,但多是片段式的、 碎片化的。人在深入阅读时,思维会更加连续,逻辑性也更强。 大家知道,传染病不同于其他疾病,一旦蔓延,将关乎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感染科医生不能局 限于疾病本身,视野要放得更宽。我看书很杂,喜欢《时间简史》《未来简史》等科学和人文社科类的图书。 2020 年一年,我也看了很多和疾病相关的文学作品。事实上在此之前,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应该去了解传染 病。疑态和担忧往往是因为不了解,而读书正为人们提供一个入口去了解未知,看看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什 么,观史知今,自然能够缓解焦虑。 (摘编自《开卷迎新满目春》,《人民日报》2021 年 2 月 14 日) 材料二: 图 1 2019-2020 年我国成年国民每天各类媒介接触时长 图 2 2020 年我国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 (数据来源于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书香社会寄予厚望。2019 年 8 月 21 日,总书记在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指 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 能更加厚重深邃。 2014 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 8 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 2020 年 10 月,中宣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部署了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的重 点任务、保障措施,提出到 2025 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目前《中华人 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法律,对支持和促进全民阅读作出了规 定,全国已有 15 个省区市及地级市通过并颁布了地方性阅读法规。全民阅读工作形成了党委、政府部门引 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摘编自《让中华大地充盈书香》,新华社 2021 年 4 月 23 日) 材料四: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比辩析深浅阅读更重要的,是在被动阅读与主动阅读之间做出选择。人们 缺少时间和精力去筛选什么是自己需要的,所以干脆把选择权交给阅读平台,交给智能推送这个新功能, 交给强大的算法。算法透露了数字时代的显著特征:人的行为、性格、趣味可以被大数据量化、分析,从 而变得可预测、可追踪。阅读平台会根据用户过去的行为数据与趣味模式,“精准投喂”用户想看的信息、 爱读的书。困住人们的“信息茧房”就是这样形成的。 因此,重要的是倡导一种主动阅读的文化。一是主动筛选阅读资源,从各种算法、各种“推荐”那里, 拿回自行选择信息的权利。在不被算法裹挟的同时,让算法成为阅读的助手。利用算法来明确自己阶段性 的阅读需求和趣味,进而调整阅读计划。二是主动调配深阅读与浅阅读的时间。在难以整合的碎片化时间 里,可以以浅阅读为主,掌握时效性更强、更务实的信息。有整块时间的时候,就切换到深阅读模式,打 开书架上的纸质书或者手机里的电子书,沉浸到一个长篇故事或者投入到高强度的思维训练当中,沉下心 来滋润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心智。在数字时代,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做阅读的主人,让多元 的阅读形式和丰富的阅读内容“为我所用”,才能过上更充实、更有效的阅读生活。 (摘编自《做阅读的主人,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能力》,《人民日报》2021 年 4 月 13 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不同媒介接触时长来看,2020 年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其次是互联网,二者较上年都 有增加。 B. 在传统纸质媒介中,2020 年我国成年国民每天阅读图书时长较上年有所增加,阅读报纸和阅读期刊时长 较上年有减少。 C. 2020 年,我国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中,纸质图书阅读所占的比重较大,超过了数字化阅读所占的比 重。 D. 2020 年,移动阅读和线上阅读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的主要方式,超四成成年国民倾向于“拿一 本纸质图书阅读”。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文宏认为,读书可以作为忙碌工作的一种调剂方式,能够拓宽视野,有助于解答疑惑、缓解焦虑情绪。 B. 习总书记的话强调了建设书香社会的重大意义,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来深 入推进全民阅读工作。 C. 阅读平台运用强大的算法,将读者行为、性格、趣味等进行量化和分析,进而可以向他们精准推送阅读 内容。 D. 深阅读在思维训练等方面有优势,而浅阅读本质上是被动阅读,所以只在快速获取信息等方面有优势。 6. 郑州市政府 2019 年出台了城市书房建设方案,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郑州”的 良好品牌,市政府拟面向全体市民征集建议。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从政府、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你 的建议。 【答案】4. C 5. D 6. 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引导)/做好宏观规划(落实纲要精神)/并完善地方性阅读法规(结合 郑州市实际,构建市级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②社会:利用媒体,倡导阅读生活方式/发挥名人示范引 领作用/社会广泛参与,营造浓郁全民阅读风气;③个人:阅读主动性不被裹挟(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能 力)/因地制宜,综合采用多种阅读方式/丰富阅读内容/主动调配深阅读与浅阅读的时间。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纸质图书阅读所占的比重较大,超过了数字化阅读所占的比重”理解有误,图 2 中除“拿一本纸质图 书阅读”外,其余四种都属于数字化阅读方式,这四者的总比重大于纸质图书阅读的比重。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对为那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D.“而浅阅读本质上是被动阅读”说法有误,由材料四最后一段可知,无论是浅阅读还是深阅读,只要读 者能够主动调配二者的时间,都可以成为主动阅读。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理解文章关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市委市政府:结合“‘全民阅读’连续 8 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2020 年 10 月,中宣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部署了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任务、保障 措施,提出到 2025 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等内容,可以建议政府要高 度重视、做好宏观规划,落实纲要精神,并完善地方性阅读法规,并结合郑州市实际,构建市级全民阅读 推广服务体系; 社会:结合材料三,政府制定纲要措施后,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具体可以从宣传角度,利用媒体和名人 效应,倡导阅读生活方式,营造浓郁全民阅读风气; 个人:结合材料二、三的信息可知,每个人有应该有自己的阅读选择,在报纸、手机、电脑、期刊等媒介 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阅读,丰富阅读内容,因地制宜,综合采用多种阅读方式;结合材料四里“一是主动 筛选阅读资源”“二是主动调配深阅读与浅阅读的时间”,应主动调配深阅读与浅阅读的时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月末归不归 扬清 ①太爷爷盘着腿,对着玻璃窗侧身坐在炕上,他的神态那么安详,眼神却执拗而热切,从他微仰的脸 庞一直延伸到我家门前。这场景是我熟悉的。它经常由远及近逐渐聚焦于我的脑海间,令我悲伤地看到, 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又在等他远方的儿子。倘若此刻我还是情不能自己的话,它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促使 我的思绪像一首以它为基调的乐曲,开始涓涓流淌。 ②从我记事起,太爷爷就由父亲赡养,爷爷则归伯父,据说这是营子里德高望重者鉴于爷爷赢弱多病 不便行孝议定的。偏偏我家在营子中间,伯父家靠营子西头,更兼半路横亘着一道地势造成的黄土坡。所 以对爷爷来说,往返一趟实属不易。但爷爷从未退缩,哪怕是天气糟糕的日子:赶上下雪,雪花濡湿他的 呢绒鸭舌帽,他拄着拐杖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脚底挤压出惊心的吱吱声;换作是沙尘暴来袭,他眯缝着眼 睛,身体前倾,脊背绷得像一张弓。 ③屋内石英挂钟滴答作响,表针告别爷爷本该到来的时段继续转动,而爷爷迟迟没有出现。太爷爷长 出一口气,伸开腿捶了几下膝盖,以此纾解心里的焦虑。当太阳爬上树梢摇摇欲坠时,太爷爷回头问我, 亮儿,几点啦?我循着滴答声瞥了一眼说,九点四十五。太爷爷说,你爷爷怎么还不来呀? ④又过了好一会儿,太爷爷实在等不及了,派我赶紧去打探。我在大街上,即使与太爷爷隔着诸多障 碍物,却还是能敏锐地感应到他此时的心情有多迫切。我不得不寄希望于街道的尽头,直到一股风沙迎面 扑来,害得我双目酸涩,我终于看到了一个热悉的身影:旧式蓝布中山装,翻耳鸭舌帽,辅助他多年的崂 山拐杖,两腿酷似老虎钳的手柄对称弯曲,瘦脸呈蜡黄色,额上陈列着一道道皱纹。那不是我的爷爷吗?他 真的在这乍暖还寒的春天,踩着依稀的脚步声慢吞吞走来了! ⑤我掉头往回跑,嘴里反复大声疾呼,太爷爷,我爷爷来了,他走到崔老三家门口了!唯恐信号不够太 爷爷接收不到。太爷爷笑得像绽放的花朵,他说,你爷爷有腿疼的老毛病,你快去扶着他。 ⑥到了我家,太爷爷扶着门框拄着拐杖,早已在屋门口翘首迎候。他抓住爷爷的手,激动得直哆嗦, 说,我就知道你不会骗我,我跟孩子们说你给我托梦,说这个月末过来,他们都不信……说着很委屈,流 下两行浊泪。爷爷也哭了,他说,是我不好,是我不好。当他们携手并肩蹒跚而行,旁观的我越发意识到 他们的脆弱,他们就像树上散发着凋谢气息的两片枯叶,纵是顽强,也难以再招架暴风骤雨的考验。 ⑦进得屋来,他们照例先互相详细询问近况,比如换季的衣物是否及时,身体有没有不适,等等;然 后为正事做准备。爷爷提着暖壶,将热水倒入搪瓷脸盆,我舀来凉水兑好。太爷爷摘下毡帽洗了头,坐到 椅子上静候。爷爷从壁橱内取出一应用具,给太爷爷系上围布,拿起剃刀开始给他剃头。 ⑧爷爷凝视着下刀处,保证刀过无痕的同时头发齐根断落,徒留一阵细微而均匀的飒飒声。整个过程, 太爷爷始终闭着眼,神态安逸,仿佛在尽情沐浴一缕清爽的风。 ⑨接着轮到太爷爷大显身手。太爷爷毕竟曾经几十年如一日,担着一头热的挑子走街串巷,是方圆百 里最出类的剃头匠。不多时,爷爷的脑袋就和他的一样了,锃亮的,泛着青幽幽的光泽。 ⑩其实这还是父子间的一次较量,他们有什么破绽丝毫瞒不过对方,如果太爷爷赢了,爷爷会说宝刀 不老,反之,太爷爷会说青出于蓝。 ⑪他们收拾好现场坐到炕上闲聊。虽是重复早已过期的话题,他们依旧乐在其中,声调慢悠悠的,那 种适意使我恍如置身于临近黄昏的夕照里。 ⑫下午,爷爷陪伴太爷爷,直到黄昏才在他恋恋不舍的目送下离开。 ⑬我搀扶着爷爷,一路走着,抵达营子后那座石板桥时,爷爷说亮儿,送到这吧。我犹犹豫豫朝前方 看了一眼不无担忧地说,爷爷,下个月您还来吗?我太爷爷现在老糊涂了,以前的事一概忘了,连上顿饭吃 什么都记不得,只记着您每月来看他,给他剃头。爷爷说,我知道,每月我都会来。我说,营子那头有日 历吗?您不会弄错吧?爷爷保证说,那边日历和营子里一样,绝对错不了,说完转身离去。为了让我心安, 他边走边扯着嗓子,反复唱那首民间流传的月份歌: 地球绕着太阳转, 绕完一圈是一年, 平十二,闰十三, 大月小月差一天。 ⑭黑夜正从天空悄然降临,我看着爷爷沿着小路的起伏和婉蜒穿过麦茬地,爬上土梁,只剩那嘶哑的 歌声越来越模糊,越来越缥缈,最终回到了暮色的苍茫里。 (节选自《草原》2021 年第 2 期,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鲁迅《祝福》中“我”是单纯的故事讲述者不同,小说中“我”既是故事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 是联通太爷爷与爷爷情感的纽带。 B. 本篇小说与《林黛玉进贾府》的主体情节都集中在一天之内,且都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时间集中、脉络 清晰,这有利于细致紧凑地讲述故事。 C. 小说结尾写爷爷嘶哑的歌声融入苍茫暮色,既真实写出“我”的眼前所见,也渲染出一种暗淡迷蒙的意 境,以画面作结,让人回味无穷。 D. 小说情节并无太大波澜,但其细腻的描写、质朴的形象、真挚的情感足以打动人心,将一对年迈的父子 之间关于爱与孝的深情娓娓道出。 8.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太爷爷的心理变化过程。 9. 小说⑦- ⑪ 段写到“我”的太爷爷和“我”的爷爷互相剃头与炕上闲聊,情节安排有详有略,描写角度 有正面有侧面。请结合文本,对该情节安排和描写角度作简要说明,并分别分析其作用。 【答案】7. A 8. ①期待(热切):开头写太爷爷的动作与眼神,写出了太爷爷对爷爷到来的期待。②焦 虑(着急):爷爷久久不至,太爷爷长出一口气、伸开腿捶膝盖、问我时间、派我打探等细节,暗示了太爷 爷的焦虑。③开心(喜悦):得知爷爷到来的消息,太爷爷“笑得像绽放的花朵”,极其开心。④激动、委 屈:刚见面时,太爷爷激动得直哆嗦,跟爷爷诉说时,又心生委屈。⑤满足(安逸):进屋后剃头、炕上聊 天的过程,写出了太爷爷心中的满足、安逸、幸福。⑥不舍:黄昏爷爷离开时,太爷爷恋恋不舍地目送。 9. ①情节安排有详有略,详写太爷爷与爷爷互相剃头的情节,略写二人闲聊的情节。 作用:有详有略,既详细描摹剃头的细节,增强画面感,凸显父子情深;又略写闲聊部分,进一步营造父 子之间温馨适意的氛围,言有尽而意无穷。 ②描写角度有正面有侧面,太爷爷和爷爷互相剃头的情节侧重通过动作、神态等进行正面描写;闲聊的情 节除了正面描写,还从侧面写了“我”的主观感受。 作用:正面描写直接、细致地呈现剃头的场景及闲聊的气氛;侧面描写“我”感受到的适意,为读者留下 想象空间;正侧结合,既直接表现,又侧面衬托太爷爷与爷爷之间氛围的融洽,父子情深(塑造父与子互 相关爱的感人形象)。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与鲁迅《祝福》中“我”是单纯的故事讲述者不同”错误。《祝福》中的“我”既是故事讲述者,又 是故事的参与者。如文章开头“我”与祥林嫂关于灵魂有无的对话,可以看出这一特点。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从第一段可看出太爷爷期待、热切的心理:开头写太爷爷的动作与眼神,脸庞微仰,“神态安详”,眼神 执拗而热切,写出了太爷爷对爷爷到来的期待。 从第三、四段可看出太爷爷焦虑(着急):爷爷久久不至,“太爷爷长出一口气,伸开腿捶了几下膝盖,以 此纾解心里的焦虑”,又问我时间、派我打探爷爷,暗示了太爷爷的焦虑。 从第一段可看出太爷爷开心(喜悦):得知爷爷到来的消息,太爷爷“笑得像绽放的花朵”,极其开心。 从第五、六段可看出太爷爷激动、委屈:知道回来后“太爷爷笑得像绽放的花朵”,太爷爷激动得直哆嗦, “说着很委屈,流下两行浊泪刚见面时”,跟爷爷诉说时,又心生委屈。 从第七到第十一段可看出太爷爷满足(安逸):进屋后剃头、炕上聊天的过程,“整个过程,太爷爷始终闭 着眼,神态安逸,仿佛在尽情沐浴一缕清爽的风”“接着轮到太爷爷大显身手”“虽是重复早已过期的话 题,他们依旧乐在其中,声调慢悠悠的,那种适意使我恍如置身于临近黄昏的夕照里”等内容,写出了太 爷爷心中的满足、安逸、幸福。 从第十二段可看出太爷爷不舍:“爷爷陪伴太爷爷,直到黄昏才在他恋恋不舍的目送下离开”,黄昏爷爷 离开时,太爷爷恋恋不舍地目送。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情节安排特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情节安排有详有略,太爷爷与爷爷互相剃头的情节,有动作、神态、外貌和侧面等多种描写,为详写;二 人闲聊的情节只是提到,没有展开聊天内容,为略写。 作用:有详有略,“头发齐根断落,徒留一阵细微而均匀的飒飒声……终闭着眼,神态安逸……锃亮的, 泛着青幽幽的光泽……那种适意使我恍如置身于临近黄昏的夕照里”这些详细描摹剃头的细节,增强了文 字的画面感,凸显父子情深;又略写闲聊部分,“他们收拾好现场坐到炕上闲聊。虽是重复早已过期的话 题,他们依旧乐在其中,声调慢悠悠的”,进一步营造父子之间温馨适意的氛围,言有尽而意无穷。 描写太爷爷和爷爷互相剃头的情节,“头发齐根断落,徒留一阵细微而均匀的飒飒声……终闭着眼,神态 安逸……锃亮的,泛着青幽幽的光泽”这些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是正面描写;闲聊的情节“他们收拾 好现场坐到炕上闲聊。虽是重复早已过期的话题,他们依旧乐在其中,声调慢悠悠的”也是正面描写;还 从侧面写了“我”的主观感受“那种适意使我恍如置身于临近黄昏的夕照里”为侧面描写。 作用:正面描写直接而生动细致地呈现剃头的场景和闲聊的气氛,更容易把读者带入画面,感受美好氛围; 侧面描写“我”感受到的适意,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促使读者想象聊天的内容,使小说更具韵味; 正侧结合,既直接表现,又侧面衬托太爷爷与爷爷之间氛围的融洽,使得描写角度更丰富,情感的表达方 式更多样,既通过正面描写,直接表现太爷爷与爷爷之间的深厚情感;还通过“我”的感受,侧面衬托出 他们聊天气氛的融洽、感情的深厚。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伋少有志行,哀平间辟.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后迁并州牧。更始 新立,三辅..连被兵寇,百姓震骇,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更始素闻伋名,征拜左冯翊,使镇抚 百姓。世祖..即位,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数纳忠谏争。建武四年,出为中山太守。明年,彭宠灭,转 为渔阳太守。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伋到示以信赏纠戮渠帅盗贼销散时匈奴数 抄郡界,边境苦之。伋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匈奴畏惮远迹,不敢复入塞,民得安业。后颍川盗贼群起, 九年,征拜颍川太守..。伋到郡,招怀山贼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皆束手诣伋降,悉遣归附农。因 自劾专命,帝美其策,不以咎之。后宏、吴等党与闻伋威信,远自江南,或从幽、冀,不期俱降,络绎不 绝。十一年,省朔方刺史属并州。帝以卢芳据北土,乃调伋为并州牧。过京师谢恩,帝即引见,并召皇太 子诸王宴语终日,赏赐车马衣服什物。伋因.言选补众职,当.简天下贤俊。帝纳之。伋前在并州,素结思德, 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所过问民疾苦,聘求耆德雄俊,设几杖之礼,朝夕与.参政事。 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是时朝延多举伋可为大司空,帝以并州尚有 卢芳之儆,且匈奴未安,欲使久于其事,故不召。伋知卢芳夙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以结 寇心。芳将隋昱遂谋胁芳降级,芳乃亡入匈奴。二十二年,征为太中大夫,赐宅一区,及帷帐钱榖,以充 其家, 伋辄散与宗亲九族,无所遗余。明年卒,时年八十六。 (节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10.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哀平间辟.大司空府 ②连辟.公府不就 B. ①伋因.言选补众职 ②蒙故业,因.遗策 C. ①当.简天下贤俊 ②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D. ①朝夕与.参政事 ②尝从大主与.燕王会境上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伋到示/以信赏纠戮/渠帅盗贼销散/ B. 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伋到/示以信赏/纠戮渠帅/盗贼销散/ C. 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伋到/示以信赏/纠戮渠帅/盗贼销散/ D. 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伋到示/以信赏纠戮/渠帅盗贼销散/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辅,既指汉朝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也指其所管辖的区域。文中指后者。 B. 右姓,又称右族、豪右,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称富豪家族、世家大户为右姓。 C. 世祖,即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开国皇帝,他统治时期出现了著名盛世“光武中兴”。 D. 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治理百姓、审判案件、科举考试等事务。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伋少有志行,深受朝廷重用。他年少时就有志向和操行,哀帝和平帝时出仕为官;更始帝即位时,他 临危受命;世祖在位时,他屡任要职。 B. 郭伋富有韬略,终使匈奴远遁。任渔阳太守时,匈奴多次侵扰边境,他整顿训练兵马、制定攻守策略, 攻打匈奴,致使匈奴畏惧而远离,不敢再入侵。 C. 郭伋忠心耿耿,屡次直言进谏。任雍州牧和尚书令时,他多次向世祖进谏忠言;任并州牧前经过京城谢 恩时,他向皇上建议挑选贤俊之士补任空缺官职。 D. 郭伋体恤民生,深受百姓爱戴。他曾在并州广积恩德,后到并州时百姓扶老携幼迎接,所过之处他都询 问百姓疾苦;巡行至西河美稷,儿童拜迎道旁。 14.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招怀山贼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皆束手诣伋降,悉遣归附农。 (2)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3)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 相如列传》) (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答案】10. A 11. C 12. D 13. B 14. (1)(郭伋)招降安抚强盗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几百人,他们都自己捆绑双手,(停止抵抗),到郭伋 处投降,郭伋将他们全部遣返回乡务农。 (2)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士卒)扔掉盔甲拖 着武器逃跑。 (3)秦王请求用城换璧,而赵国(如果)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的话, 那理亏就在秦国。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4)汉安帝平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动词,都是“征召”; B.介词,借机,趁机/动词,沿袭; C.都是动词,应当/判处; D.动词,参与,参加/介词,和。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渔阳已经遭受了王莽动乱,又加上彭宠被打败,百姓大都狡猾不善,盗匪到处都是。郭伋到渔阳后, 把有功必赏(的法令)(向百姓)宣示,捕杀盗贼首领,盗贼由此溃散。 “王莽之乱”作“离”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D。 “纠戮渠帅”为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排除 A。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科举考试”并非太守掌管的事务,且汉代并无科举制。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攻打匈奴”于文无据,匈奴是因畏惧其战备而远逃。 故选 B。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招怀”,招降安抚;“诣”,到;“悉”,全部。 (2)关键词:“请”,请让我,请允许我;“走”,逃跑。 (3)关键词:“曲”,理亏;“均”,比较,衡量;“负”,使担负,使动用法。 (4)关键词:“雅”,素常、平常、平日、向来;“特征”,特地征召;“再迁”,两次迁升。 参考译文: 郭伋字细侯,是扶风茂陵人。郭伋少年时就有志向和操行,哀帝和平帝年间被征召到大司空府,多次 升迁后任渔阳都尉。后升迁为并州牧。更始帝刚即位时,三辅地区接连遭受乱兵侵扰,百姓感到震惊害怕, 豪门大族各自拥兵自保,没有人肯率先依附。更始帝平素常听到郭伋的声名,征召他来授予左冯翊之职, 让他安抚百姓。世祖即位,他被任命为雍州牧,又转任尚书令,多次进忠言直言规劝。建武四年,郭伋出 京城任中山太守。第二年,彭宠被灭,郭伋转任渔阳太守。渔阳已经遭受了王莽动乱,又加上彭宠被打败, 百姓大都狡猾不善,盗匪到处都是。郭伋到渔阳后,把有功必赏(的法令)(向百姓)宣示,捕杀盗贼首领, 盗贼由此溃散。当时匈奴多次侵扰郡界,边境军民吃了不少苦头。郭伋整顿训练兵马,设计好攻守的战略, 匈奴因此害怕而远远离去,不敢再侵入边境,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后来颍川盗贼群聚而起(为害),建武九 年,朝廷征召他为颍川太守。郭伋到颍川之后,招降安抚强盗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几百人,他们都自己 捆绑双手,(停止抵抗),到郭伋处投降,郭伋将他们全部遣返回乡务农。于是他上书弹劾自己自作主张(私 自遣返盗贼回乡务农),光武帝很欣赏他的策略,并没有因此责怪他。这之后赵宏、召吴等人的党羽听说了 郭伋的威望和信义,有的从远方的江南,有的从幽州、冀州,不约而同前来归降,络绎不绝。建武十一年, 朝廷撤销了朔方刺史之职,将朔方合并到并州,皇帝因卢芳占据北方,便把郭伋调任为并州牧。郭伋经过 京城时上朝谢恩,皇帝立刻召见了他,并将皇太子和诸王召来一起与郭伋闲谈了一整天,还赏赐给他车马 衣服及日用杂物器具。郭伋借机谈到挑选增补官职时,应挑选天下贤士俊杰。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郭伋 以前在并州任上的时候,一向广施恩惠仁德,后来进入州界,所到城邑,老百姓老幼相互搀扶着,在道路 两旁迎接他。所到之处,他都询问老百姓有哪些困苦,探问访求年高有贤德杰出而才智出众的人士,设置 敬老之礼,让(他们)早晚都参加州郡的事务。郭伋刚开始去所辖地域巡视时,到达西河郡美稷县,有数 百名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迎见礼拜。当时朝廷很多人推举郭伋可以担任大司空,皇帝因为并部还 有卢芳可能造成威胁,而且匈奴还未被平定,想让郭伋在此多任职一些时间,所以没有征召。郭伋知道卢 芳是个老贼,很难一下子用力量制服他,因此经常严守烽火台,公开重金悬赏(捉拿),来终了盗贼(继续 为贼)的想法。卢芳的将领隋昱于是谋划胁迫卢芳归降郭伋,卢芳于是逃到了匈奴。建武二十二年,被征 召为太中大夫,获赐得到一处宅第,以及帷幕床帐和钱财谷物,来充实他的家产,郭伋总是分送给宗亲九 族,一点也不保留。第二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五弦 白居易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 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 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 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开篇设置“罢唱”“停舞”的安静场景,为琴师赵叟的出场演奏做铺垫。 B. 赵叟的演奏传达出丰富情感,既有激昂和哀怨之情,又有喜悦和愁苦之意。 C. “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一句,生动描绘出赵叟弹奏手法娴熟、出神入化。 D. 末尾四句点明“绿窗琴”落尘的原因,表达对高雅艺术不被俗人接受的不解。 16. 本诗与《琵琶行》同是白居易描写音乐的作品,两部作品描写音乐运用了哪些相同的手法?请结合诗句 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①比喻。把响亮的乐声比作风吹雨,把细切的乐声比作鬼神说话,把欢快的乐声比作 喜鹊报喜,把悲凄的乐声比作猿哀啼。②拟声(摹声)(叠词)。“飒飒”“切切”是拟声词,形象地描摹 了五弦琴弹奏的乐音。③侧面衬托。诗歌以听曲后坐客形神无主、行人足不能行的反应来衬托赵叟琴艺的 高超与乐曲的动人。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综合能力。 D.“表达对高雅艺术不被俗人接受的不解”说法有误。末尾四句意思是说现今俗人不知道绿窗琴的美好, 不懂得真正的欣赏,使得绿窗琴被弃置在一边“日日生尘土”,表达作者对高雅艺术不被俗人接受的现象 的无奈、惋惜。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比喻。本诗中“飒飒风和雨”,把响亮的乐声比作风吹雨;“切切鬼神语”,把细切的乐声比作鬼神说话; “又如鹊报喜”,把欢快的乐声比作喜鹊报喜;“转作猿啼苦”,把悲凄的乐声比作猿哀啼。《琵琶行》中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即为比喻; 拟声(摹声)(叠词)。本诗“飒飒”“切切”是拟声词,形象地描摹了五弦琴弹奏的乐音。《琵琶行》中“嘈 嘈”摹写声音的浑宏悠长; 侧面衬托。本诗中“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以听曲后坐客形神无主、行人足不能行的反应来衬托赵 叟琴艺的高超与乐曲的动人。《琵琶行》中以“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烘托出了琵琶女 的演奏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用两个典故描摹世间的美好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李清照《醉花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室外阴沉的天气写到室内缭绕的青烟, 抒发了词人强烈的无聊孤独之感。 (3)贾谊《过秦论》中,越族部落的首领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衬托了秦始皇威震四海 的声势。 (4)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写道:“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也表明当时士大夫当中存在这样的反常现象。 【答案】 (1). 沧海月明珠有泪 (2). 蓝田日暖玉生烟 (3). 薄雾浓云愁永昼 (4). 瑞脑销金兽 (5). 俯首系颈 (6). 委命下吏 (7). 曰师曰弟子云者 (8). 则群聚而笑之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沧”“薄”“销”“颈”“聚”。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为配合学校打造“书香校园”,激发同学们阅读名著的兴趣,校文学社决定在高一年级开展关汉卿与莎士 比亚戏剧比较阅读活动。假如你是校文学社负责人,请组织文学社成员积极策划此项活动,并完成任务。 文学社拟在校报上刊载一则关于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比较研究的文字,但搜集到的部分文段在 标点符号及遣词造句方面有需斟酌之处,请组织大家讨论并做出恰当选择。 虽然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种种差异,作家的经历、思想、艺术趣味和追求也千差万别,但相通的人性, ( )。 作为出身平民的剧作家,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均有着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剧场、演 员与观众的戏剧作家,是梨园中的行家里手,①有“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臧 懋循《序二》)的实际演出经验。他的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莎士比亚一生中最好的时光是 在伦敦剧院中度过的。他先后做过剧院外的看马人、剧团的提词人、小演员、剧作家、剧院股东。②他的 所有剧作都是为剧团生存,为舞台演出而写,这与关汉卿有着 之处。 两位大师都把毕生精力献于戏剧事业。他们的创作数量多, 广且都具有关注现实的特征。③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超过 60 多部,留存至今的有 18 部。他的作品从民间传说、历史资料和元代现实生 活里汲取素材,真实反映了元代人民反对封建阶级压迫反民族压迫的斗争情况。莎士比亚一生大约创作了 38 部戏剧,他的戏剧取材非常广泛,内容 ,剧情多发生在外国或古代英格兰,但就其所反映的内 容来看,表现的仍然是英格兰的现实生活。 他们的剧作都有强大的批判力量。关汉卿的杂剧 了昂扬的战斗精神及浓郁的时代气息。莎士 比亚关注现实人生的主题最鲜明地体现在其悲刷创作中,尤其是他的“四大悲剧”。莎士比亚的如椽巨笔, ④不但表现出他对宇宙人生的不懈追问和对复杂多变的人性深入骨髓的挖掘,而且也勾勒出那个时代的社 会全景。 18.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使得关汉卿、莎士比亚两位大师的艺术作品能够流芳百世,也使得我们对二人戏剧创作的比较研究成为 可能 B. 关汉卿、莎士比亚两位大师的艺术作品能够流芳百世,我们对二人戏剧创作的比较研究也成为可能 C. 使得我们对关汉卿、莎士比亚两位大师戏剧创作的比较研究成为可能,也使得二人的艺术作品能够流芳 百世 D. 我们对关汉卿、莎士比亚两位大师戏剧创作的比较研究成为可能,二人的艺术作品也能够流芳百世 19. 对文中四处标点符号和语句的修改意见,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处,将后引号移到整个括号的后边。 B. ②处,将“剧团生存”后的逗号改为顿号。 C. ③处,去掉该句中的“多”字。 D. ④处,把“不但”后面的分句和“而且也”后面的分句调换位置。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约而同 题材 应有尽有 充斥 B. 不谋而合 体裁 包罗万象 充斥 C. 不约而同 体裁 应有尽有 充满 D. 不谋而合 题材 包罗万象 充满 【答案】18. A 19. A 20. D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相通的人性,是“流芳百世”与“比较研究成为可能”的前提和原因,应有“使得”,故排除 B、D 两项; 只有两位大师作品流芳百世,我们才能对二人的戏剧创作进行比较研究,故排除 C 项。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是选文,“臧懋循《序二》”是选文出处。后 引号到选文结束即可。 故选 A。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不谋而合:事先未经商量,彼此见解或做法却完全一致。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彼此的观点 或行动完全一致。在用法上,“不谋而合”常用作谓语,“不约而同”常用作状语。此处作谓语,应选用 “不谋而合”; 第二空,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体裁:文学作品 的表现形式,可以用各种标准来分类,如根据有韵无韵可分为韵文和散文;根据结构可分为诗歌、小说、 散文、戏剧等。语境是就作品内容说的,应选用“题材”; 第三空,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前者侧重于无 所不包,一般指整体;后者侧重于无所不有,一般指某一方面。对应“取材非常广泛”,应选用“包罗万 象”; 第四空,充满:充分具有。充斥:充满,塞满,含厌恶意。此处为褒义,故选用“充满”。 故选 D。 21. 任务二 精读作品是比较阅读的前提。为激励同学们精读原著,校文学社拟组织有奖竞答活动,请为其中的一道竞 答题目拟定答案。 请根据提示信息写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剧名,并任选其一说明你判断的依据或理由。 ①轻信、妒忌、猜疑导致的悲剧——《 》 ②优柔寡断导致的悲剧——《 》 ③没有节制的野心导致的悲剧——《 》 ④刚愎自用、不辨真假善恶导致的悲剧——《 》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我选择________(填序号)依据或理由:________ 【答案】 (1). 奥赛罗(奥塞罗) (2). 哈姆莱特(哈姆雷特) (3). 麦克白 (4). 李尔王(李耳 王) (5). 我选择③ (6). 依据或理由:麦克白是一位被没有节制的野心引向悲剧的人物。麦克白曾屡 建奇勋,但由于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影响,不乏善良本性的麦克白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蜕变成野心,而 野心又导致了一连串的犯罪,其结果是众叛亲离,走向死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之对名著内容的识记的能力。 《奥赛罗》中的主人公黑人将军奥赛罗正直勇敢,疾恶如仇,对身边的人都真心相待。但奥赛罗轻信小人, 缺乏判断力,而他强烈的嫉妒和怨恨更使他的理智被蒙蔽。 《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作为一个深受民众爱戴的王子,他坚强勇敢,勇于斗争,敢于反抗,胸 怀大志,不畏惧奸恶的叔叔所代表的邪恶封建势力,在复仇的路上,一步步逼近杀害他父亲的凶手;他有 治国之才和报仇雪恨之能。但哈姆雷特生性优柔寡断,做事犹豫不决。他一面急于复仇,一面又为生命价 值的束缚而难做决断,因而他多次失去杀死仇人的良好时机。 《麦克白》中麦克白生性好战喜功,雄心勃勃,所以易被名利与权力夺去理智和良知。麦克白野心勃勃, 他在残杀国王后内心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带给自己无尽的折磨中,走向了毁灭。 《李尔王》主人公不列颠国王李尔前期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蒙蔽,刚愎自用、不辨真假善恶,他在后期于荒 野之中目睹了人间疾苦,认清了小女儿考狄利娅的真诚和正直,由此李尔王隐藏在灵魂深处的性格之美才 逐渐复苏。李尔王的残暴专制与他在人生最后阶段所挖掘出来的至善至美相矛盾,因而他的人生以悲剧而 终。 22. 校文学社拟在学校大会议室举办“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戏剧比较阅读”主题读书交流活动,现需要发布一 则通知。 通知已经草拟,但内容表达、用语得体和格式方面存在五处错误,请帮忙找出并修改。 通知 高一各班级: 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校文学社定于 5 月 10 日下午,举 办“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戏剧比较阅读”主题读书交流活动,分享前期读书心得体会。请各班选派五名参与 前期读书活动的同学参加交流活动。请与会同学必须按时入场,欢迎其他同学到会参加。 2021 年 5 月 7 日 校文学社 【答案】①在“5 月 10 日下午”后加具体时间(如“5 点 30 分”); ②在“举办”前加“在学校大会议室”; ③删去“请与会同学必须按时入场”一句中的“必须”; ④“欢迎其他同学到会参加”中将“到会”或“参加”删去一个; ⑤部门“校文学社”与通知发出的时间互换位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的能力。 ①参加会议要有具体时间,在“5 月 10 日下午”后加具体时间(如“5 点 30 分”); ②会议通知需要有具体地点,在“举办”前加“在学校大会议室”; ③通知语体明确要求即可,“必须”有强迫意为,不得体,删去“请与会同学必须按时入场”一句中的“必 须”; ④重复啰嗦,“欢迎其他同学到会参加”中将“到会”或“参加”删去一个; ⑤通知的格式落款要发布主体在上时间在下,部门“校文学社”与通知发出的时间互换位置。 四、作文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①中国最美乡村教师胡清汝,出生在一个特殊的教育世家。从 1945 年至今,胡家四代人出了 20 名乡 村教师,“一门师表,两万弟子,三尺讲台,四世家传”是胡清汝一家的写照。在这个大家庭里,尊重文 化、重视教育,成为传统。 ②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五号”,从“嫦娥一号”到“天问一号”,50 多年间,我国一代又一代 的航天工作者不断传承自力更生的航天精神,并把它融入自己的血液,让我国航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 利。 ③某大学老师利用线上平台,让昆曲的韵味在“云”上流转;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抗击疫 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拍摄短视频、重走长征路、寻找身边红色宝物……党史学习教育在新颖的形式中更 加走心。 学校青藤文学社拟出一期社刊,其中“高谈阔论”栏目本期讨论主题为“传承”,栏目编辑向你约稿,并 提供了三则素材。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完成约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700 字。 【答案】例文: 传承优秀文化,铸就美丽中国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 彩也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 传承优秀文化,首当传承优秀的家风。纵观中国历史,文化造诣高的学者们往往出自书香门第,如叶 嘉莹,叶家文化之风甚浓,全家族信奉儒学,热爱诗词,这必然直接而深刻地影响了迦陵先生,以致她后 来一生致力于传承、发掘、发扬诗词之美。不仅如此,文化之家常扎堆出名人,如梁启超的三个儿子,个 个成就不凡;中国最美乡村教师胡清汝,出生在一个特殊的教育世家,在这个大家庭里,尊重文化、重视 教育,成为传统。由此观之,传承文化,优良的家风影响尤其大。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还要传承一种精神。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穿历史云烟,我们感受到开 天辟地的红船精神、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伴岁月峰头,我们触摸到独立自强的延安精神、自力更生的两 弹一星精神。我国一代又一代的航天工作者不断传承自力更生的航天精神,并把它融入自己的血液,让我 国航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精神是一只正在吹响的号角,是一首还没有完成的史诗。作为时代 青年,在中国精神的激励下,我们更应努力学习,夯实基础,以成就未来更美丽的中国。 文化的传承早已刻不容缓,对文化的关心与重视不能只是在表面上,还要有意地去创新,去培育。对 自己的文化我们要去继承,但同样我们也要有所创新,将现代文化中的多元融入其中,把文化中的意义传 承下去,这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文化。 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 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我们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更是铸就美丽中国的基石。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围绕“传承”可以提炼出三则材料的核心,分别是:①一个家庭的传承,由此可以想到家风的传 承;②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有赖于中国航天精神的传承,由此可看出,成就一项事业,建设一个国家,兴 旺一个民族,都离不开可贵精神的传承;③昆曲、中医药、党史学习教育三个例子,不仅说到传承,还说 到创造性地传承、在创新中传承。 由栏目名“高谈阔论”和题目要求可知,本篇作文须写成议论文,要注意扣住材料含义,面对同学们谈你 对“传承”的理解和看法。前两则材料侧重于传承的重要性,第三则材料侧重于传承的方式。立意可侧重 一方面,,比如家风的传承,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可以整体考量综合论述“传承”。 【立意】1. 践行中国精神,传承中华血脉; 2.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引,助力中国复兴; 3. 青年当为传承中国精神的主力军。 4.与时俱进,推进文化的传承创新,保持文化的生命力。 【素材】1.我会在责任与担当中沉淀,传承美美与共、兼济天下的中国精神。这份中国精神,是中国珠峰 探测登山队登上珠穆朗玛峰之巅,用科技探测珠峰,为世界地理探测事业留下中国足迹;是世界不和平的 地方,头戴“蓝盔”的中国维和部队,守护世界一隅的和平稳定;还是世卫大会上,中国代表那句铿锵有 力的“中国将会无偿提供中国疫情研究信息,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即性做出中国贡献”。此即更 高更远的中国精神,为世界创福利,为人类谋福祉。 2.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抗疫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在疫情防控阻击战、 总体战、人民战争中,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科研人员锐意攻关、党员干部坚守岗位、广大民众勇斗疫魔, 各行各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涌现出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人 民英雄和“骑行女孩”“雨衣妹妹”“快递小哥”为代表的凡人英雄,在他们身上彰显出了生命至上、举 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抗疫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等伟大精神一脉相承,共同组成了中国精神,14 亿中国人民要始终把抗疫精神铭记心中,镌刻在骨子里, 把它当作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3.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 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 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 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是他们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是他们传承了中华 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他们才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 着。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