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东丽区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备考试卷 Word版含答案详解及作文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期末备考试卷 高二语文 第 1页 (共 10 页) 天津市东丽区 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备考试卷 第 I 卷(选择题 共 24 分) 一、(每题 2 分,共 16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浸渍.(zì) 惩创.(chuàng) 抹.杀(mǒ) 搽.粉(cá) B. 揩.油(kǎi) 惺.忪(xīng) 嘈.杂(cāo) 下劣.(liè) C. 执拗.(niù) 弄.堂(nóng) 攒.射(cuán) 山脊.(jǐ) D. 菲.薄(fěi) 稔.知(rěn) 靡.费(mí) 倔.强(jué)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殴打 按捺 菲红 莫明其妙 B. 作践 抱歉 罅隙 颠扑不破 C. 撺掇 安详 诧异 不暇思索 D. 桀傲 缁衣 撅嘴 苟延残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3-5 题。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语言癌”这一新概念, 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 命门所致。当表情包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 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悄然生成、蔓延,现代 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情达意。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 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拙 代巧,加上电视、网络 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 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 、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 化感染到受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也许有人认为,( )。 其实,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咱们大陆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 “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 。 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 及时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 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 。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期末备考试卷 高二语文 第 2页 (共 10 页) A. 推波助澜 累赘 俯拾即是 遏止 B. 兴风作浪 繁杂 应接不暇 遏止 C. 兴风作浪 累赘 应接不暇 遏制 D. 推波助澜 繁杂 俯拾即是 遏制 4.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语言癌”的症状在大陆较为明显,台湾地区症状略轻。 B. “语言癌”的症状在大陆略轻,台湾地区症状较为明显。 C. “语言痛”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 D. “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略轻,大陆症状较为明显。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与关注,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 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 B.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 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 C.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与关注,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 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 D.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 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 6. 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此句中“称物芳”是指《离骚》中多用美人香草来比喻,或用 以喻君王,或用以自喻。 B. 《服鸟赋》是汉代文学家贾谊的赋作,为贾谊谪居长沙时所作。此赋借与服鸟问答抒发自 己忧愤不平的情感,并用老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来自我解脱。 C. “副有罪,当相坐”,句中“相坐”是指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又称“连坐”。 D. 以养“士”著称的“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齐 国的春申君黄歇、楚国的孟尝君田文。 7.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聊乘.化以归尽(顺应) ②所以..游目骋怀(……的原因) B. ①根拳而土易.(更换) ②日薄.西山(迫近) C. ①比.去,以手阖门(等到) ②妪每.谓余曰(每次) 期末备考试卷 高二语文 第 3页 (共 10 页) D. ①感吾生之行.休(行走) ②下临.深潭(面对)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尝从人事.. B.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C.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D. 亦将有感于斯文.. 二、(每题 2 分,共 8 分) 送姚姬传①南归序 [清]刘大櫆 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 虽其极日夜之勤劬,亦将徒劳而鲜获。 姚君姬传,甫弱冠而学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 忆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 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 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明年,余以经学应举,复至京师。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犹未 娶也。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 时,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昔王文成②公童子时,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文成问何为第一 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为显官。”文成莞尔而笑:“恐第一流当为圣贤。”诸贵人乃.皆 大惭。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 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 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若夫拥旄仗钺,立功 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 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遂书之以为姬传赠。 【注】①姚姬传:姚鼐,字姬传。姚鼐与方苞、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②王文成:王守仁, 明代思想家,死后谥号文成。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 游:交游 B. 余甚畏.之 畏:畏惧 C. 谓之漫.天 漫:欺骗 D. 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 不售:不成功,未考中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 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期末备考试卷 高二语文 第 4页 (共 10 页) A. 其世父则南青也. 非有能硕茂之也. B. 归与.姬传相见 夫人之相与. C. 其.父携至京师 实迷途其.未远 D. 诸贵人乃.皆大惭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B. 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C. 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D. 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赠序写于姚鼐离京准备回乡之际,作者在文中热情赞扬了姚鼐的诗文才华,并借用孟 子的话表达对姚鼐的厚望。 B. 文中叙述刘氏与姚氏的两代友谊,赞赏姚鼐天资独厚,少年有成,前途不可估量。同时也 流露自己老大无成的感慨。 C. 文章以王守仁为例,说明第一流人才不只是想做大官,或在万里之外的边疆建立功业,还 应努力成为有道德的圣贤。 D. 文章以勉励姚鼐志当存高远为中心,用议论开篇,中间夹叙夹议,尾段点明写作缘起,全 篇文辞简约,感情真挚恳切。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96 分) 三、(23 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亦将徒劳而鲜获。 (2)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 (3)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期末备考试卷 高二语文 第 5页 (共 10 页)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8 分) 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① 白居易 遥夜凉风楚客②悲,清砧繁漏月高时。 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③位尚卑。 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④得路去何迟。 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⑤欲荐谁? 【注】①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同事、朋友。 ②楚客,指贾谊。③袍,官袍。④烟霄:喻显赫地位。⑤扬雄,擅长词赋写作,曾被大司马 王音推荐。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第一句中的“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B. 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围。 C. 第五句中的“擅名”,指有名声。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名已很长时间了。 D. 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绪。 (2)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________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离骚》) (2)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4)臣以险衅,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5)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 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毛泽东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生与死怎么可以 等同呢?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末备考试卷 高二语文 第 6页 (共 10 页) 四、(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8 题。 木质的村庄 王芸 溯流而上,大致可以发现,木质的多寡,是判断村庄古老程度的一种标尺,也决定着一座 村庄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 南方的传统村庄,多木。木是结构房屋的主体,构造实用的部分,也镶嵌于修饰的部分。 木的包容、温和质感,渗透于宅屋的角角落落。我喜欢这样的村庄,除了天然的草本木本植 物四处见缝生长,数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栖息在村头村尾、桥边河沿,还有一座座进去就能感 觉清凉与妥帖的老宅。 这样的老宅经过时光的沉淀,墙体泛出斑驳之色,复杂得难以用颜料描述。木质的部分也 无预期地残损了,有人为的破坏,也有岁月随性的手笔。但它安详,如同村头的老树,似乎 可以承受一切,布满疮疤,依然无损它的安详。我固执地以为,这些老宅,可以安妥地、舒 展地放置身心。 村中那些老树,巨枝虬结在半空中,如巨大的手掌托住了流转不定的时光。树下,总有一 群群不知疲累的孩子玩耍着,捉迷藏、抓蚯蚓、滚泥球、抓沙包……他们一茬接一茬地长大, 老去,最终销匿了身影。而树还在那里,成为村庄不离不弃的陪伴。 有了这些树,再寡静人稀的村庄,也有了安慰。在江西宜丰采风时,去过一个叫坪上的古 村。绕村半壁的石垒古墙上,散布着数十棵八百至千岁的古树,大多为樟树,看起来三四人 方可伸臂合围,还有生长极缓慢的石楠和罗汉松,腰身紧致。它们与村庄的年岁相仿,一路 绵延成环抱的姿态,护卫着这个村庄。 盛夏,慕名至婺源,随古村落立档调查人员走访古村。这里古村密集,因被群山抱持而得 以保持本真生态。同行的当地女子有个男儿气的名字,显峰。她家在一个尚未被旅游开发的 古村,村内老宅不少。她家的宅子建于十九世纪后半叶。在这些上百年的老宅里,每一年都 有木质的部件在悄悄地裂变、腐烂、风化,在眼睛看不见的地方,直到坍塌碎裂才被惊觉。 木质的物件,有自身的寿限。这样的老宅牵系着久远的祖先的脉息,在岁月的起承转合中 不断存储着生活的细节、时光的重量。即使有人居住其中,整日小心翼翼地维护,还是有人 力难及之处。而且,真实的生活,有着凸凹粗糙的质感,哪里可以做到周全无遗的呵护? 老宅里,愈是繁复的细部,那些镂空或雕花的雀替、柱础、窗框、飞梁、翘檐,有着目光 和手指难以触及的细微转折和深部空间,却可以被粉尘、虫豸、风雨、阳光轻易抵达。这些 期末备考试卷 高二语文 第 7页 (共 10 页) 来自自然的物事,在漫长的时光中,随性出入,耐心地对这些部件进行二次雕琢,直到它面 目全非。 每走进一处老宅,当我们留意着那些难以复制的精美细节时,显峰却专注于询问房主如何 保全,如何维修,如何保持品质地仿旧。她与古宅是一体的,即使她已经搬进县城,但她与 老宅有过相同的呼吸节奏,生活习惯也延续着对老宅的迁就与贴合。无论离开多久,她对老 宅始终怀有亲人般的牵挂和担忧。与我们说起老宅,她的语气里有些许骄傲,也似连缀着无 声的叹息。 在虹关村,詹姓老人正在翻修老宅。三米长的横梁是精挑细选的好木,此时,它安卧在老 宅正中,比周遭的木色都新,都亮,有一股安妥的气息。梁的下方,几位木匠师傅正在赶活 儿。木屑散布在老人稀疏的头发、圆眼镜片和脸颊、鼻端。他端举着一张被木屑粉尘“装饰” 的脸,好奇地探出头来打量我们。 在上海工作退休的詹老,对这座老宅念念不忘,对这座古村也是。街头巷尾的粉墙上,都 能看到墨色涂写的巷名,这都是他的作为。他乐之不疲地将时间打发在这些事情上,全然出 于自觉自愿,似乎想在老年一气偿还远离古村的那些时光。 也是在虹关村,我们路过一处只剩支离骨架的老宅,颓败的脏腑隐没在半人高的草木中。 野草恣肆地横逸斜出,疯狂滋长,改变了老宅原本封闭自洁的空间。已经没有门扉的木框上, 悬有一枚蓝色簇新的门牌:“浙源乡虹关村 100”。新与旧,如此突兀地组配在一起,颇为触目 惊心。不知这老宅是无人居住而自行毁败的,还是主人主动地放弃,在他处修建了新宅。 在古村,你会不断地与呈现颓态的老宅相遇。颓而不倒的它们,支撑着骨架,挺立在同样 古老的街巷与树影中。你也会不断地与形态如旧但质地簇新的新屋相遇。人们改善生活品质 的渴望,是无法阻挡的。老宅的好,老宅的亲,老宅的贵,老宅的不可复得,只能在懂得、 体恤、珍惜它的人那里,才能得以保全并延续。 也有老宅被移植。人挪活,树挪死,那么老宅呢?它们被从埋入土中的基础上挖掘而出, 远离了自己植根多年的村庄,整体标记后迁至新地,再按标记组装起来。移植者,多是承包 了某一村落旅游业的投资者。他们出于打造景区的目的,将一座古村的村民迁空后,再填置 进一些移植来的老宅。看起来整个村落的古宅生态更加丰美,可被抽空的村庄,还能葆有多 少本真的活泼泼的生气? 那些老宅在被移植的过程中,也被修复。朽败的骨架,用水泥框架支撑。门头檐角,借用 日益高端的修旧如旧的技术,老的与新的、真的与假的,混淆一体,看起来面目无异,可气 息不对。那种走进老宅可以闻见的,从老宅骨子里、木缝中散发出的天然木香,被生硬粗暴 期末备考试卷 高二语文 第 8页 (共 10 页) 的水泥气取代。 我静静地望着这些被拆骨又接骨的老宅,不知它会否在夜深人静时发出压抑的呻吟,又会 否在体内留下反复发作的伤痛。这些,都只有老宅来默默地承受了。 颓败的老宅与簇新的门牌,存留在相机里,那一点亮蓝和一片深暗的木色之上,有挺立的 生气勃勃的草茎。在按下快门的一刻,我记得有风吹过,轻轻摇动它们。这一切构成了某一 时刻的记忆,留于感觉,留于影像,留于文字。但,这不是完结。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 文章题目强调的“木质”,既包括建造村庄房屋的木材,也包括四处见缝生长的草木,还 包括村头村尾、桥边河沿栖息的大树。 B. 作者一路寻访老宅,而老宅留给作者的整体印象是安详、颓败而又压抑的。 C. 显峰和老詹作为文中描述的人物,他们拥有对木质村庄眷恋不舍的共同情怀,跟江南传统 的古村老宅一起成了作者的审美对象。 D. 作者只抓住“木质”这一南方传统村庄的构成元素细加品味,便道出了村庄的特点和其蕴 含的古风古韵,展现了独特的写作视角。 E. 文末提到“有挺立的生气勃勃的草茎”被风摇动,寓意这座老宅有望如作者所期参照商业 模式得以复建,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耐人寻味。 17. 赏析文章第四段中的画线句。(3 分) 18. 请分条概括文中老宅的几种命运及各自背后的原因。(6 分) 五、(10 分) 19.在学校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上,某同学朗诵了下面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歌颇受同学们喜爱, 请谈谈你的理由(不少于两条)。(2 分) 期末备考试卷 高二语文 第 9页 (共 10 页) 天问 余光中 水上的霞光呵,一条接一条, 何以都没入了暮色了呢? 地上的灯光呵,一盏接一盏, 何以都没入了夜色了呢? 天上的星光呵,一颗接一颗, 何以都没入了曙色了呢? 我们的生命呵,一天接一天, 何以都归于永恒了呢? 而当我走时呵,把我接走的, 究竟是怎样的天色呢? 是暮色吗,昏昏? 是夜色吗,沉沉? 是曙色吗,耿耿? 20.如果我们学习过英语的话,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中国人对亲戚的称谓远比西 方要复杂,我们称呼父亲的姐妹为姑姑,称呼母亲的姐妹为姨妈,而在英语中这两者都统称 为 aunt。划分更细致的是父亲的兄弟辈,一般来说我们称呼父亲的哥哥为伯父,他的配偶我 们一般称为伯母,称呼父亲的弟弟为叔叔,他的配偶我们一般称呼为婶娘,而在英语中则统 一用 uncle 代表。 为什么中外会产生这样不同的称呼方式?这反映了中西方家庭有什么不同?请根据《乡土 中国》中所学的内容解释原因。(3 分) 期末备考试卷 高二语文 第 10页 (共 10 页) 21.曹雪芹《红楼梦》人物众多,个性鲜明。有许多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下面是《红楼 梦》第三回中林黛玉谢绝邢夫人邀请的一段话。黛玉的回话委婉、得体。请你仔细揣摩,结 合黛玉的性格特征,写一段 200 字左右的简评。(5 分)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 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 了。”……于是黛玉告辞。 六、(5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五子之歌》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毛泽东《七律•忆重庆谈判》 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无数人以生命赴生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成磅礴伟 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 ——习近平《2021 年新年贺词》 “以民为本”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而源远流长,由此形成了中国无数精英根深蒂固的“苍 生情结”。而在中国共产党 100 年的奋斗史上,全党正是紧紧抱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与“天下苍生”血脉相连,才谱写了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朽史诗。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作为高二的学生,你即将面临重大的生涯选择, 请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以“我与苍生”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得套作、抄袭,不要透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期末备考试卷 高二语文 第 11页 (共 10 页) 答案 1. D 2. B 3. A 4. C 5.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推波助澜:比喻助长事物的声势以扩大影响(多含贬义)。兴风作浪:比喻煽动情绪, 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贬义词。此处主语是电视网络,结合语境“化简为繁,以拙代巧, 加上电视、网络……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此处应选“推波助澜”。 第二处,累赘:形容文字繁复或语言啰唆。繁杂:事情多而且杂乱。结合语境“电视记者吐 出的话语”分析,此处选用“累赘”。 第三处,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 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应接不暇:原形容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来多形容人或事 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此处的主语是例子,再根据语境“咱们大陆这边的电视节目‘口 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分 析,此处选用“俯拾即是”。 第四处,遏制,强调阻止的过程。遏止,强调结果。结合“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 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和后面语句“唯有如此, ‘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分析,此处强调结果,应该选用“遏止”。 故选 A。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结合语境“也许有人认为,……其实,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咱们大陆 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可判断应是先说 台湾再说大陆,这样就可排除 AB 两项; 再者,根据咱们大陆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可 判断应是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可排除 D 项。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期末备考试卷 高二语文 第 12页 (共 10 页) 画横线的句子“‘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能够在短时间内 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有两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应是先在短时间内升温,然后才会引起关注; 二是句式杂糅或成分赘余,最后一句陈述原因,既用了“因”,又用了“所致”,删掉一处。 A.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或成分赘余; B.句式杂糅或成分赘余; C.语序不当。 故选 D。 6. 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D 项,“……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齐国的春申君黄歇、楚国的孟尝君田 文”错误。应为“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故选 D。 7. B 8. C 9. B 10. A 11. C 12. C 13. (1)如果等到老了再去学习,那么即使他夜以继日地用尽所有的精力去勤奋学习,也将 是徒劳而无所获得。 (2)即使他仅仅以文章传名后世,这也不是我对姬传的期望。 (3)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观赏游览的豪富人和卖水果的人,都争着迎接和雇用他。 14.(1) B (2)诗人借贾谊流落楚地的经历,暗寓了自己被贬客居他乡的悲愁;鬓发像秋天的白霜,官 袍还是卑微的青色,诗人运用比喻,抒发年长官微的慨叹;诗人借“荐扬雄”的典故,表达 了自己文才卓绝却无伯乐引荐的苦闷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上句中 的“悲”,再从此句中捣衣声的“清”、滴漏声的“繁”、月亮的“高”可以看出此处营造的氛 围是凄清,故“幽静”不当,写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也是为了突出气氛的凄清。相对的“闲 适”也不对,应是寂寥。故选 B。 (2)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做题时要抓住表达情感的词语和典型意象, 逐句分析情感。“楚客悲”,借贾谊被贬的经历,表达自己被贬的悲愁;“秋霜”指年华老去, 期末备考试卷 高二语文 第 13页 (共 10 页) “空”暗示功业无成,“位尚卑”直抒胸臆,感慨万千;颈联进一步感叹地位卑微,伤感无奈; 尾联作者暗比杨雄,满腹才华却无人推荐,苦闷至极。 15. (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2)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出师未捷身先死 (4)夙遭闵凶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6. BE 17.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树以它空中盘结的巨大枝条记载了流逝的时光和历经 的岁月古老沧桑的特点,也显示出村庄的悠久历史,/表达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之情。 18. ①空置废弃。无人居住而自行毁败。②翻新。珍惜老宅;提升生活品质。③移植修复。 出于商业目的。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内容的能力。 B.“而老宅留给作者的整体印象是安详、颓败而又压抑的”错误,由文中“颓而不倒的它们, 支撑着骨架,挺立在同样古老的街巷与树影中”“颓败的老宅与簇新的门牌,存留在相机里, 那一点亮蓝和一片深暗的木色之上,有挺立的生气勃勃的草茎”可知,老宅“颓而不倒”,有 簇新的门牌和生气勃勃的草茎,所以并非都是颓败的,压抑也不对。 E.“寓意这座老宅有望如作者所期参照商业模式得以复建,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错误,此处 “挺立的生气勃勃的草茎”被风摇动,是自然景色,体现老宅也有生机,不是象征,牵强附 会。 故选 BE。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如巨大的手掌托住了流转不定的时光”一句,将“虬结在半空中的巨枝”比作“巨大的手 掌”,突出了树的巨大与古老;“托住了”一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树记 载了流逝的时光和历经的岁月后的沧桑,借此显示出村庄的悠久历史,表达了作者对老树的 赞美和惊叹。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期末备考试卷 高二语文 第 14页 (共 10 页) 由文中“在这些上百年的老宅里,每一年都有木质的部件在悄悄地裂变、腐烂、风化,在眼 睛看不见的地方,直到坍塌碎裂才被惊觉”“不知这老宅是无人居住而自行毁败的”可知,老 宅因为无人居住而毁败,无人发现,所以空置废弃是其命运之一。 由文中“在虹关村,詹姓老人正在翻修老宅。三米长的横梁是精挑细选的好木,此时,它安 卧在老宅正中,比周遭的木色都新,都亮,有一股安妥的气息”“在上海工作退休的詹老,对 这座老宅念念不忘,对这座古村也是。街头巷尾的粉墙上,都能看到墨色涂写的巷名,这都 是他的作为”可知,有人因为珍惜老宅或提升生活品质,从中找寻生活的乐趣,所以翻新又 是其命运之一。 由文中“也有老宅被移植。……它们被从埋入土中的基础上挖掘而出,远离了自己植根多年 的村庄,整体标记后迁至新地,再按标记组装起来。移植者,多是承包了某一村落旅游业的 投资者。他们出于打造景区的目的,将一座古村的村民迁空后,再填置进一些移植来的老宅” “那些老宅在被移植的过程中,也被修复。朽败的骨架,用水泥框架支撑。门头檐角,借用 日益高端的修旧如旧的技术,……看起来面目无异,可气息不对。那种走进老宅可以闻见的, 从老宅骨子里、木缝中散发出的天然木香,被生硬粗暴的水泥气取代”可知,有的人出于商 业目的对老宅进行移植或修复,所以移植修复是老宅的又一命运。 19.(1)诗歌用自然界的天色象征生命的历程,阐释年寿之有时和生命归于永恒的人生哲理。 (2)全诗纯以问句组成,综合运用排比、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且长短句结合,行文错落有 致,富有变化,构成了多样而又完美的艺术秩序。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现代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注意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两方面进行赏析 从思想内容上看:全诗共写了三种不同的“天色”,对自然界来说,是写实;对生命来说,是 象征。如果说三种天色在前三节还只是比喻,只具有平面意义的话,那么第四节人生哲理的 提升和照耀,它们也就被赋予了象征的深层意蕴了。全诗以“天色”为中心意象,由“霞光” 没入“暮色”,“灯光”没入“夜色”和“星光”没入“曙色”等自然景象,联想到生命最终 归入永恒和寿命之不能久长,阐释年寿之有时和生命归于永恒的人生哲理。 从艺术手法上看:《天问》全诗以问句组成,反复咏唱。前五节每节一问,最后一节每句一问, 先分后合,具有形式美。多样的反复咏唱。“霞光”“灯光”与“星光”,这是对“光”一词的 反复,“一条接一条”“一盏接一盏”“一颗接一颗”“一天接一天”,这是同中有异的句式反复, “暮色”“夜色”与“曙色”,这是对“色”一词的反复,同时,前面五节是每节一问,而最 后一节则是每句一问,一节三问,先分后合,构成了多样而完美的艺术秩序。自由与格律相 期末备考试卷 高二语文 第 15页 (共 10 页) 融合。全诗的句式长短不一,且每段都运用了奔行句,也不押尾韵,颇具自由诗活泼流畅的 风韵,但是,从节与节之间的关系和诗的整体结构而言,在自由之中却又具法度,具有格律 诗严谨凝重的间架,这种美听而又美观的形式,不仅能唤起读者的听觉美感,也能唤起读者 的视觉美感,其形式美感是多重的。 20. 原因:中西方对于家庭格局与家庭成员间关系的理解不同。 不同之处:中国家庭所指的范围的伸缩性较大,并不确定,亲属关系是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 的网络,可以包括很多人;西方家庭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团体内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 得分清楚。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对名著进行整体阅读,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并对精彩片段反复阅读,深入 理解,能结合生活,体会其现实意义。然后根据题干提出的具体问题分析,准确概括即可。 《差序格局》一文中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用“捆柴”比喻西洋社会,用“石头击水”比喻 中国乡土社会,充分证明西洋社会具有“团体格局”,中国乡土具有“差序格局”。因为社会 特性不同,对家庭格局与家庭成员间关系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产生了称呼方式的不同。 根据原文“……‘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可知,中国家庭的范围不是很确定。由原 文“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生发的社会关系”“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 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可见,中国的家庭网络可以包括“无穷的人”,对亲戚的称呼 就要多一些,划分更细致。 原文“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 表明,西洋家庭界限分明,“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而其他亲戚 不在这个团体中,称呼上也就相对简单笼统。 21. 简评黛玉婉拒邢夫人的回话 林黛玉进贾府,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所以高度自尊心的她待人处世“步步留心,时时在 意”。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黛玉用三句话非常礼貌地婉拒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 充分肯定了对方的美意;“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黛玉申述了自己尽 快离去的正当、充分的理由;“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黛玉表示改日一定从命, 请求对方谅解。黛玉话圆心细的回答,委婉得体,最终得到邢夫人的理解和尊重。 【详解】表达方式:议论 关键词:黛玉回话 写作对象:林黛玉 期末备考试卷 高二语文 第 16页 (共 10 页) 写作要点: 本次作文要求就《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委婉、得体地谢绝邢夫人邀请的一段话,写一段 简评,简评内容要结合黛玉的性格特征。 写作时,考生首先要非常了解林黛玉的性格特征和处事态度。初进贾府,在邢夫人邀请黛玉 留下用晚饭时,考生要分析出黛玉婉拒的话中有三层意思:一是充分肯定了对方的美意,二 是申述了自己不能留下用饭的正当的理由,三是表示改日一定从命,最后是直接请求邢夫人 谅解自己。 考生要抓住黛玉这段话中的“原不应辞”、“只是”、“恐领赐去不恭”等句,分析黛玉在拒绝 邢夫人的邀请时十分委婉——不是甥女不在此处用饭,实是还要去给拜见二舅舅,唯恐失了 礼仪。而“爱恤赐饭”“异日再领”“望舅母容量”等句则是通过种种敬语表达了晚辈对长辈 的尊敬,一言一语均是十分得体大方,表现出林黛玉谨慎小心、高度自尊的性格特征,“步步 留心,时时在意”的处事态度。 2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四句名言,前两句为儒家经典中涉及 民本思想的两句格言——这既是儒家的治国思想,也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修身信条;后两句, 为我党两位领袖的诗句或语录——这既是两位领袖的救国和治国理念,也是我党取得伟大成 就的力量之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习近平的话选自 2021 年的新年贺词,其中“共克时艰” 的措辞当暗指伟大的抗疫斗争。另外,两位领袖都提到了“苍生”,而这一概念又脱胎于儒家 的民本思想,与后面的作文任务主题巧妙形成了内在有机关联。 总结性语段中,第一句揭示了中国精英的“苍生情结”与儒家“民本思想”的内在联系, 且精英一词又可触发考生对个人理想的联想;第二句,暗示了建党 100 周年的大背景,且明 确了我党宗旨与“苍生情结”与“民本思想”的渊源,并指出追求民族复兴的伟大史诗与这 一宗旨之间的根本关系。这些,都为写作创建了大的背景,明确了基本概念逻辑,供以触发 考生的联想和感悟。 “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提示考生写作不能脱离材料背景,并可就儒家民本传统、 知识分子的苍生情结、我党的根本宗旨和成就做更丰富的类比和对比联想,顺而得出个性化 的、有关个人人生规划的切身感悟。 “高考后你即将面临重大的生涯选择”是一个基本写作情境,考生必须从这个情境下将 作文落笔到自己高考后的人生规划上,将重大文化和政治命题个性化、生活化。“请确立自己 的人生理想”,是成文的基本要求之一。文中,考生如果把理想具体为当医生、当警察、当教 师、从事环保事业等等,便可完成这一任务。但也未必是一个具体职业,也可以是从事某项 期末备考试卷 高二语文 第 17页 (共 10 页) 事业,也可以是在某个具体共性特征界定下的若干职业,甚至是不出现职业,但是必须对自 己的理想有明确的属性或特征界定,这一属性不能脱离“苍生情结”。 “我与苍生”的主题,是一对思辨概念,可以置换为我与百姓、我与人民、我与生民等, 一类文必须在文中谈透彻个人与人民的关系,个人发展、事业、职业、兴趣、爱好与天下苍 生的关系,必须符合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念。 参考立意: 1.大丈夫立业之本,当为生民立命。 2.为苍生谋幸福,为个人谋价值。 3.我欲为医者的终生奋斗目标,惟愿守护苍生健康平安。 4.我要做一个普通人,但惟愿对他人有益。 【解答】 心系苍生,行走人间 尼采曾写道:“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诚然, 立于山顶,意味超凡出尘,可如谪仙一般“霓为衣兮风为马”,尽享一世逍遥;矗足山腰,可 与庄子一道“与天地精神往来”,亦是其乐无穷。然而,我却愿于人间行走一世,不羡山顶云 霓,不慕山腰盛景,我愿站在山脚看世界,心系苍生,行走人间。 “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维特根斯坦的声音犹在耳边。是的,山顶缥缈高妙, 地面平凡低微;山腰山花烂漫,地面苦行踉跄,然而,我还是愿在地面行走一生,也许,站 在山脚看世界,并不能够看到最美的那个世界,然而,只因地面有苍生,我们却能够看到一 个真实的世界。我坚持认为,如今,众生的疾苦之声依旧在耳,时代的接力棒已然交接到我 们手中,此时此刻,我们应当做的,便是低下仰望的头颅,扎根于凡尘之中,在关注民生疾 苦的时候也救赎我们自己。 “大仁之极,而大勇生焉。”回望历史,当革新的火种即将被暴政熄灭之时,谭嗣同发出 如此宣言。才华横溢,意气风发,这个本应继续他大好青春而登上人生高峰的青年,却毅然 决然地投身于地面救亡图存的大潮之中,谭嗣同心系苍生,行走人间,于大清王朝风雨飘摇 之际挺身而出,喊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时代最强音,谭嗣同虽因此成 为变法流血的第一人,却同时唤醒无数志士的斗志。或许,谭嗣同的字号“复生”便是他一 生最好的写照——复生,复生,虽身死,志尤生。 可悲复可笑的是,这世上又有多少人却一直在功名利禄的山路上攀爬而不愿意在大地行 走!在繁华浮梦降临之时,他们轻易放下了救赎苍生的心愿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他们忘记 期末备考试卷 高二语文 第 18页 (共 10 页) 了本应肩负起的时代重任而只是埋头追求山顶之荣耀流连山腰之美景。是啊,既然我们选择 了立足山脚悲悯苍生,那么,即便是历尽辛酸也当勇往直前——我们为什么不能像曾子那般, 心系苍生,行走人间,执道义而行,从容地表示“虽千人吾独往矣”?我们为什么不能如张 载一般,心系苍生,行走人间,挥笔写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他们虽奔走繁杂人 世,心却因此而澄澈空明——脚踏实地,才是真正的人生,为生民奔波,亦可无怨无悔。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多年前邓小平对祖国饱含深情 地一句告白至今仍催人前行。正如九十多年前那群热血沸腾的先驱从云端从山腰走到地面, 就此扭转了历史的车轮一般,九十年过后,行走于人世的青年们定然也会发出振聋发聩的声 音。因为那声音承担了社会,承担了历史,亦承担了苍生。 愿“心系苍生,行走人间”成为我们当代青年不变的选择! 【点评】话题作文所给出的材料中往往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 的某种限定等。因此,在审题时,首先一定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挖掘出来,并 据此确定自己的作文方向。“审材料”的关键在于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审清材料中 的思想倾向。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