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看不见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分子热运动的观点;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难点】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课前准备
100mL 量筒 2 只,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 2 只,相同容积的空广口瓶 2 只,250mL
烧杯 2 只,冷、热水适量,滴管一只,红(蓝)墨水一瓶,注射器一只(5~10mL),染色酒精
50mL,水 50mL,毛玻璃 2 片,一段细铁丝。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已知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但是同学们想过没有,组成物质的这些微
粒是怎样排列的?是像士兵的队伍还是像墙一样密不透风呢?
问题提出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想在黑板上画简图,并请出同学们观察桌上的装有 50mL
酒精和 50mL 水的量筒,问学生看得见水和酒中的空隙吗?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分子间有空隙
如图所示,请同学们按课本中第一个实验探究做实验,要求将水倒入酒精中,倒入前,
请各组猜想混合后的总体积并记录在课本的空白处。
比较实验结果,并与猜想的结果对照。
实验结果是总体积没有 100mL,那么少掉的那些体积跑到哪里去了,请同学们猜想原因。
如果猜不出,老师提示:往一堆鸡蛋里撒一把细沙子,你能看见细沙吗?为什么?直到同学
们得出正确结论:分子间有空隙。
问:组成物体的微粒都在原地不动吗?请猜想。
探究点二 分子的运动
1.各小组将空瓶口对准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口(如图所示,按第二个实验探究做),
抽去中间的毛玻璃,观察空瓶中是否有棕色的气体。
2.如图所示,分别向冷水和热水中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是否散开,哪个散得快。
请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说明现象产生的原因。
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温度高时扩散得快。
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间存在间隙;(2)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探究点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1.请同学们把细铁丝拉长一点,说明用力情况,容易吗?
2.将注射器中注入水,用手堵住针筒嘴,用力推活塞,容易推动吗?(与空气相比)
请同学说明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总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探究点四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师:我们知道物体分固、液、气三态,既然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为什么状态不一样
呢?
请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
学生读完教材后,组织学生玩一个游戏:把学生分成 3 个大组,分别扮演固态分子、液
态分子和气态分子,每组选一位同学作解说员。
学生先分组讨论准备,然后上台表演和解说。
总结:
(1)固体:如图所示,分子靠得很近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所以,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
形状。
(2)液体:如图所示,分子靠在一起。在一定限度内,分子能运动或滑动,所以液体有
一定的体积而没有一定的形状。
(3)气体:如图所示,分子离得比较远,能自由地向各个方向运动。所以气体没有固定
的形状和确定的体积。
三、板书设计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一、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二、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四、物质中分子状态
四、教学反思
把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教学实践相联系,在教学活动中克服对教材、专家的依赖,勇于
思考,勇于创新,不做一个“搬运工式的教书匠”。在实际教学中依据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和自己的教学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教辅、教具。以
自己的实际行为,让学生享受创造的快乐,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以出
乎意料的幽默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让幽默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
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