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发展 导学案
(1)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3)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理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1.教学重点: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教学难点:理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要熟记课本重点知识,加深理解,注意运用)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物质生活资料的①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
活。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解决吃、穿、住、用、行等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
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
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② 。③ 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
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④ 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
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
分配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⑤ 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
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
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⑥ 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⑦ 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⑧ 是建立
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
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
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
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⑨ 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⑩ 。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这一
普遍规律的发现,使人类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之谜,使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① 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② 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在阶级社会
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③ 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被剥
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迫使统治阶级不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和政治关系,使社会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程
度的缓和,从而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时,
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才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
动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矛
盾是④ 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⑤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⑥ 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使⑦ 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⑧ 阶段,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消灭阶级对立,建立一个自由人
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人类通过各种⑨ 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
示了⑩ 发展的总趋势。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
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自主探究一: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许多注重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思想。如《管子》中说:“仓
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孔子主张先使民“富之”,然后才能“教之”。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探究任务]
1. 物质生产在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
2. 如何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3. 如何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自主探究二:
材料一:1852 年 3 月,马克思在致约瑟夫·魏德迈的信中说:“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历史编寨学家
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已经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所加上的
新内容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
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运用马克思主义关
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就是阶级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
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在阶级社会中的具体运用,是我们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各种现象的基本方法。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
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探究任务]
1.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方法是什么?
2. 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解决办法是什么?
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解决办法是什么?
1.2019 年 10 月 31 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发布《公报》,以高达 77 次的频率聚焦“制度”一词。其中深
刻阐释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性地位,明确其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之所以强调经济制度建设,是因为( )
①这有助于完善生产关系,以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推动社会进步
③制度体系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推动作用
④它是遵循社会基本规律、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9 年 8 月 26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对农村土地征收、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农村“三块地”作出了最新规定,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同
时,实现了农村土地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此次修改土地管理法
①体现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意在变革上层建筑以巩固先进的经济基础
③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④表明只有立足价值选择,价值判断才具有正确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8•江苏卷)2018 年 4 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指出,“中国 40 年改革开放给人们
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
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段讲话蕴含的哲理是( )
A.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D.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4.(2017•天津高考) 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
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
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这说明( )
①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和引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16•江苏高考)某地作为全国 33 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
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6.(2015•海南高考)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
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劳动是人特有的实践活动和存在方式 ②人的发展以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
③生产工具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生产方式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前预习参考答案
一.①生产活动 ②生产方式 ③生产力 ④生产关系 ⑤决定 ⑥适合 ⑦经济基础 ⑧上层建筑
⑨适合 ⑩基本矛盾
二.①总趋势 ②过程 ③阶级斗争 ④非对抗性 ⑤改革 ⑥生产关系 ⑦上层建筑 ⑧初级
⑨实践活动 ⑩社会历史
自主探究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一:
1.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解决吃、穿、住、用、行等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
这些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
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
系。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
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
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
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
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
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
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
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自主探究二: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
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
接动力。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迫使统治阶级不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和政治关系,使社会基本矛
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从而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
产力发展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才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
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
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
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自我检测参考答案
1. B 2. C 3. A 4. C 5. C 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