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

ID:741010

大小:1142323

页数:10页

时间:2021-06-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重庆市 2021 届中考语文试卷(B 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 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 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 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放眼望去,树木掩映下的八角亭棱.(léng)角分明,碧水潭泛着微光。 B. 往事如甘甜的美酒,即使封坛窖.(gào)藏,余香也总能在回忆中悠然飘起。 C. 道路泥泞不要惧怕,生活坎坷.(kě)不要沮丧,拥有青春就拥有力量。 D. 微风细雨中,踱.(duó)步在青石小巷,你就可以邂逅一份纯净的美好。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追溯 瞻养 慷慨淋漓 前仆后继 B. 崎驱 撵走 诚皇诚恐 千里迢迢 C. 点缀 崛起 心急如焚 激情澎湃 D. 宽恕 确凿 见风使舵 心旷神贻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智慧是不会枯竭的,思想和思想碰撞,就会迸溅..出无数火花。 B. 冬日阳光普照,如妙手回春....,公园里游人如织,处处欢声笑语。 C. 那乐声,高亢雄浑,在夜雾中直冲霄汉,令人叹为观止....。 D. 几场潇潇的春雨后,山青了,水绿了,山下那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愈发鲜腴..起来。 4. 下面画线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处是( )(3 分) 今年五一节期间,(A)重庆市文化旅游系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市 43 家公共图书馆、 41 家文化馆免费开放,并提供内容丰富的线上服务。(B)山城曲艺场推出了儿童剧《老虎拔牙》、话剧《雾 重庆》等剧目。(C)重庆博物馆举办了《新时代的先声——五四运动图片展》活动。(D)这些活动极大地 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 5. 下面例句中含有两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写一个完整的句子。 (不得抄袭例句)(4 分) 示例: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备选词语:火锅 烟花 上课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6 分) (1)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 了“喜极而疯”的范进、“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__________、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 的便宜”却拦劫别人家猪的__________。(2 分) (2)有人说,“好好的一个匡超人,一脚踏进儒林便成了畜生”。请从下面的回目中,选择一个事件, 分析匡超人的这种变化。(4 分) 相关回目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综合性学习(8 分) 九年级 1 班将举办“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知“和”】 ①写出两个含“和”字的成语。(不得使用本题涉及的成语)(2 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用与“和”相关的历史故事,补写对联。(2 分) 上联:将相和有容乃大成经典 下联:口口口邻里相让传佳话 (2)【用“和”】 在活动中,有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为避免出现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特拟订几条“班级议事 规则”,请你给下面的规则补写两条。要求语言简明。(4 分) 班级议事规则 1.要勇于为班集体献计献策,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2.___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4.议事结果民主决定,少数服从多数。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一)古诗文积累(10 分,每空 1 分) 8. 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1)请将下表中的句子补充完整。(6 分) 类别 古诗文句子 出处 自然风光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离情别绪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襟怀抱负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⑥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2)古往今来,大批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的信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代“牧羊人”杨善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退休后植树造林,老骥伏枥;“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致力于让天下百姓吃饱吃好,奉献终身。(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5 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 分) A. 便舍.船 屋舍.俨然 B. 寻向.所志 便扶向.路 C. 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4 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下列对文音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 B. 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 C. 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D. 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12. 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 试简述。(4 分) 【链接材料】滁①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②滁介江 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③。而孰知上④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⑤于百年之深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③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 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皇上。⑤涵煦:滋润化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 13~17 题。(22 分) 樟树下,外婆家 朝 颜 ①一群老樟树,时常绵密地铺进梦境里。顺着它们挥舞的长臂,童年、外婆、乡愁,时间的经纬,无 数次重新映现在一座名叫樟树下的村庄深处。 ②大巴车一路畅行,开进了村委会门前的宽阔停车场,车上走下来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文艺家,作为 其中一员,你忍不住动情地向众人指认这个村庄在你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外婆家。 ③儿时钻进钻出的土房子、老洞水、泥巴路、猪栏牛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徽 派建筑,还有整洁的水泥路、青砖地。原来供全村人洗衣服的泥堰池塘,如今用片石砌得方方正正,成了 荷花池。一口用来汲取饮用水的简易水井不见了,你还记得,井面上垫着一块湿滑的木板,上面长满青苔。 ④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父母忙得脚不沾地的年月,一个无人看顾的野孩子,多么需要一个随 时可以倚靠的温暖怀抱,外婆给了你一张共卧的床铺,还有许多个在鼾声中如梦的夜晚。只是,她和三舅 三舅母共同生活的这个家很穷,给不了你像样的吃食。有一年夏天,三舅母种了一大块地的胡萝卜,于是 到了收获季节,餐桌上便每天都是这一样菜,荤腥就更别提了。你瘦弱,敏感,胆小,食欲总是不佳,又 从不敢像表弟妹那样无所顾忌地吐露愿望。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 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那时候,鸡蛋是不舍得自己吃,要拿去卖钱的,外婆甘 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不可言说的心酸。 ⑤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 ⑥那群老樟树还在,它还用宽大的枝叶覆盖一座村庄的日升月落,炊烟袅袅。五十六棵老樟树,围绕 着一个村庄,已经活了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了,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 了几代人的记忆。 ⑦这是一座地道的红军村,村里人念念不忘的,有“一家五兄弟齐革命”的故事,也有“七子参军” 的故事。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 年,当革命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 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 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1934 年,这里荣获了“扩红[1]第一村”的旗帜。 ⑧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短短的时间,全村环境好了,产 业做起来了,三舅承包的脐橙园,一年四季长得郁郁葱葱,后来,他们又加种了奈李、甜柚,还在果园里 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 ⑨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 ⑩几声鸟鸣隐入稠密的枝叶,阳光在叶隙间跳荡,你闻到樟树的香气,像闻到一股源自光阴的醇酿。 临别时,和同行的文艺家们在大樟树下合影留念,身后是一排红色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你体 味着一座村庄的前世今生,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 (选自《民族文学》2020 年第 8 期,有删改) [1]扩红:扩大红军的力量。 13. 本文着力叙写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4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樟树下的红色故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理解。(5 分) 五十六棵这样的老樟树,……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 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⑤段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品析这样表达的妙处。(5 分)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地方政府拟将欧阳汝明家打造成“红色旅游景点”,请你为该景点 写一段导游词。不超过 100 字。(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 18~21 题。(18 分) 【材料一】 ①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不同的读者在阅读时会在脑内对文章信息进行不同的加工编码。通信地说, 即读者会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阅读。其中一类策略,是从测览的文章中收集观点和信息,并把它们作为分 别独立的单元输入到大脑中。就像爱吃甜食的小女孩从满地的糖果中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那些,并把选好 的糖果放进自己的篮子里。这类阅读策略叫作“线性策略”。 ②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类读者,在阅读时更加注重文章的整体结构。他们在阅读时会根据文本内容建构 一个层次清晰的框架,就像用信息积木搭建了一个“金字塔”,各类纷繁的信息被安置在金字塔不同的层级 中,变得简洁明了,需要时可以从框架中逐级搜索,使得阅读更有效率。这种阅读策略叫作“结构策略”。 ③研究证明。在阅读有标记的文章时,内容的重点得到了提示,能够让阅读更为高效。文章标记可以 让我们更快地筛选信息,也有助于形成更好的认知框架。我国学者王蓉的团队在实验中邀请了初中、高中 和大学的在读学生,请他们阅读同一篇讲述科学知识的文章。其中部分学生阅读的材料没有标记提示,另 外一些学生则会在文章中看到诸如下划线、加粗等提示重点内容的标记。在随后的记忆测试中,研究者们 发现,不论处于什么学习水平(初中、高中、大学),阅读有标记文章的学生们整体上表现出对文章内容更 高的记忆水平。更有趣的是,实验还发现,这种记忆水平的提高并非总体上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而是体 现在对于重点知识的“更佳回忆”。也就是说,文章标记就像大脑里的一个自动筛选器,以自身为线索指引 记忆的方向,让大脑记住并保存需要的重点知识,分离和过滤无关的冗杂信息。 ④研究还发现,并不是更多的标记就会带来更完善的阅读效果。相反,少量的有选择性的标记能够让 被标注的信息在大脑中得到更好的保存。一篇文章中有少量下划线画出的重点。你能够非常清晰地分辩出 它们;如果整篇文章大部分内容都被线画满,放眼望去,你只能看到标记的海洋,反而无法找到真正的重 点。 ⑤不同形状的标记也会产生不同的效应。用哪种特殊符号做笔记更有利于记忆知识呢?实验发现了有趣 的结果:在帮助读者进行阅读记忆方面,连续的下划线(横线或者波浪线)比着重号(每个字下画三角形) 更有效。研究者的解释是,连续的下划线可看作对内容的整体标记,着重号则是分别对单个汉字进行标记。 阅读时,读者更容易把下划线标记的内容在大脑里串联起来进行加工,而对着重号标记的内容仍然是以一 个个汉字的形式进行独立记忆。因此,在对整体内容的记忆上,下划线的效果更好。 (摘编自《百科知识》2021,04B) 【材料二】 学习者常见的做笔记的方法有: 标记法。在书上重要之处圈、点、勾、画,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把握重点,寻找文章脉络等。 批注法。批注是把段落要点、疑难注释、心得体会等随手写在书上空白处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使读 者掌握书中的细节盒要点,而且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摘要法。做摘要是对文本核心信息的进一步提取概括。学习者通过信息提取,使关键知识凸显出来; 通过概括,把文本上的知识进行语言转化,使之更为简明清晰。 列提纲。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或者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也会 产生一定的联系,使用列提纲的方式就能迅速确立它们之间的关联。 (摘编自姚建礼《初中生语文课堂笔记研究策略》) 【材料三】 18. 下列表述与材料一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 分) A. 阅读的“结构策略”,是从文章中收集观点和信息,并将其作为分别独立的单元输入到大脑中。 B. 阅读有标记的文章,学生整体表现出更好的记忆水平,且初中生表现远超高中生、大学生。 C. 文章标记不仅能促进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而且能实现重点知识的“更佳记忆”。 D. 实验发现,不同形状的标记对记忆产生不同的效应,着重号更有利于知识记忆。 19. 什么是阅读的“结构策略”?请根据材料一给它下定义。(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材料三是一位同学做的笔记,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信息分析其优点和不足。(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请运用材料二中的摘要法,给材料一中的第③④⑤段做摘要。80 字左右。(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55 分) 22.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不少于 500 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 A、B、C 等英文字母代替;③ 不得抄袭。 (1)题目:礼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礼”的解释有:①[名]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节|敬个~。②[名]礼物:送 ~|献~|千里送鹅毛,~轻情意重。③以礼相待:~贤下士。 请选择其中一个含义,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暑期将至,你所在的区县共青团团委向广大初三毕业生招收志愿者。岗位有图书馆引导员、体育馆助 理教练、信息技术中心电脑操作员、农业生态园小导游。团委将择优招聘,请你选择一个岗位,写一封自 荐信。你可以讲述自己某项爱好和技能的故事,也可以讲述担任这项工作的优势。 自荐信署名为“小渝”,日期为 6 月 12 日。 重庆市 2021 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B 卷)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30 分) 1.(3 分)B(X 窖 jiào) 2 (3 分)C(A.赡.养 B.崎岖 诚惶.诚恐 D.心旷神怡.) 3.(3 分)A (B.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C.双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D. 鲜供:新鲜肥美。) 4.(3 分)D(搭配不当,把“提高”改为“丰富”) 5.(4 分)(有二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言流畅) 示例一:这火锅,使沉寂..的味蕾在麻辣中绽放..,使平静心情在畅快中沸腾..。 示例二:这烟花,使宁静..的夜空立即变得喧闹..起来,使暗淡..的四周立即变得灿烂..起来。 示例三:这上课铃,让喧闹..的校园变得安静,让散乱的思绪迅速聚拢..。 6.(6 分) (1)(2 分)严监生(或“严致和”) 严贡生(或“严致中”) (2)(4 分)(事件、简析各 2 分) 示例一:杭州诗会上,结识了一群斗方名士,受他们影响,洁名钓誉,逐渐丢掉了淳朴善良的心性。 示例二:在潘三的带领下伪造文书、替人代考,大把敛财,失格失德。 示例三:逼妻回乡,隐瞒婚史,进京别娶,攀附权贵,背信弃义,丧失做人底线。 示例四:潘三入狱。拒绝探望,薄情寡义,今人不齿。 7.(1) ①(2 分) 示例:和颜悦色,和衷共济、琴瑟和鸣、政通人和,惠风和畅 ②(2 分)六尺巷 (2)(4 分)围绕“升级议事规则”来谈,语言简明,每条 2 分。 示例: ①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理解其意图。 ②互相尊重,就事论事,不使用侮辱性字眼。 ③能包容不同观点,择善而从。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 10 分,每空 1 分,有销别字该空不得分) (1)6 分)①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大漠孤烟直 ③随君直到夜郎西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 ⑤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⑥先天下之忧而忧 (2)(4 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5 分) 9.(4 分)B (A.舍:舍掉/房屋。B.向;先前的。C.属:类/通“嘱”,嘱托。D.为:介词,对/动词,成为) 10.(4 分,每小题 2 分)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2)他们(桃源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1. (3 分)C (并不能由此看出本文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12. (4 分) 桃源人的生活是因为躲避了战乱,与世隔绝(2 分);滁人是因为朝廷实行了体养生息的政策。(2 分) 三、现代文阅读 (40 分) (一)(22 分) l3.(4 分) ①念书前,外婆担心我太瘦为我煎荷包蛋。(答成“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也可) (2 分) ②现在,精准扶贫政策让樟树下产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2 分) 14.(5 分) “村庄的符号”,老樟树己经成了村庄的标志。(“标志”答成“特征”“象征”“代表”也可):村庄名叫“樟 树下”。(2 分)“几代人的记忆”:当年樟树下百姓投身革命,参加红军的时代;我读书前外婆家生活艰辛 的年代;如今脱贫致富的生活。(3 分) 15.(4 分) ①交代外婆去世的信息,表达了对外婆去世的遗憾、感恩、追念和怀想。 ②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 ③是对第 4 段内容的承接和收束。 ④与第 9 段形成呼应。(任答 2 点即可) 16.(4 分) 把自己比拟为樟树,物我相融,(1 分)表明作者与樟树都是村庄历史变革的见证者,(2 分)写出了村庄 给我滋养,给改希望。(2 分) 17.(4 分) 各位游客:欢迎来到“七子参军之家”,这家主人叫欧阳汝明,1928 年,他做通老母亲的思想工作,说服 七个儿子投身革命。后来,七个儿子全部牺牲在长征路上。这种革命精神,多么令人敬仰!(事迹 3 分, 意文价值 1 分) (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 18~21 题。(18 分) 18. (4 分)A (B.“且初中生表现运超高中生、天学生”是无中生有。C.并非总体上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 D.“看重号” 应该为“下划线”。) 19.(4 分) 阅读的“结构策略”,是指在阅读时注重文章整体结构(1 分),根据文本内容建构一个层次清晰的框架, 共将各类粉繁的信息安置在框架的不同层级中,(2 分)需要时从中逐级搜索的一种阅读策略(1 分)。 20.(5 分) 优点: ①采用阅读的“结构策略”(答成“做摘要”或“列提纲”也可)、形成了“古人谈读书”的框架(2 分)。 ②运用批注法,将疑难问题随手书写在课文空白处,引起对重点知识的注意和思考(1 分)。不足: 标记的数量过多,对课文大部分内容和所有的注释都画了下划线,这样无法清晰地分辨真正的重点。(2 分) 21.(5 分,概据 2 分,信甚提取 3 分) 第③段: 标计的好处:更快地筛选信息,形成更好的认知框架 对文章内容更好记忆,对重点知识“更佳回忆” 第④段:标记的数量:少量,有选择 第⑤段:标记的效应:连续的下划线比看重号更有效 四、作文(65 分) 22.略。

资料: 1.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