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 2021 届中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第 1 页至第 4 页,第Ⅱ卷为第 5 页
至第 8 页。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
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 11 题,共 27 分。
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27 分。1~4 小题,6~7 小题,每题 2 分;5 小题,8~11 小题,
每题 3 分)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眺.望(tiào) 轮廓.(ɡuō) 天衣无缝.(fènɡ)
B. 聪颖.(yǐnɡ) 侥.幸(jiǎo) 自惭形秽.(huì)
C. 妖娆.(ráo) 秘诀.(jué) 忍俊不禁.(jìn)
D. 追溯.(shuò) 踌.躇(chóu) 恍.然大悟(huǎnɡ)
【答案】B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无论是昔日的五连冠,还是如今的一次次绝地反击,中国女排都________了为国争光、
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女排精神是体育人为中华民族奉献的________精神财富,是新时
代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相信女排精神必将代代相传,________中国人民不断书写新的
传奇。
A. 传承 宝贵 鼓舞 B. 传承 贵重 鼓动
C. 传达 宝贵 鼓动 D. 传达 贵重 鼓舞
【答案】A
3.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中华优秀文化典籍记录了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②阅读这些典籍,可以让我们感
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③典籍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还能带给我们许多人生启迪。④在阅
读中,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宽广,精神更加丰盈。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答案】D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嫦娥五号成功返回,意味着我国已经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技术;“天问一号”探测器着
陆火星,标志着我国迈出了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北斗导航星座正向地球每一个角落源
源不断地送去服务信号□为什么中国航天事业既能稳步前行又能跨越发展□毫无疑问,是因
为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是因为科技的自主创新,是因为航天人永不言败□追求
卓越的精神。
A. ; ! 、 B. …… ! ,
C. ; ? , D. …… ? 、
【答案】D
5. 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 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 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 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 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 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
加醇厚。
【答案】C
保护海洋,治理微塑料污染
刘诗瑶
①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多次大洋和极地科考活动,科研工作者在海洋中均检测出了微塑
料。相比大型塑料,这种直径小于 5 毫米的微塑料肉眼往往难以辨别,更加隐蔽,不易清理,
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
②海洋微塑料到底从何而来?调查研究发现,一部分海洋微塑料由大型塑料碎化而来,
另一部分来自流入大海的原料,如树脂颗粒、个人护理品和清洁剂中的塑料磨砂等。事实上,
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海洋微
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③华东师范大学施华宏教授介绍,比较大的塑料被鲸鱼等大型海洋动物误食,造成的往
往是机械损伤;而微塑料过于细小,再加上本身含有增塑剂等添加剂,还能吸附环境里的化
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毒性,进入海洋生物体后,有可能给体内器官造成更大伤害。
④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的严峻性还在于微塑料的数量不断增长。有些塑料经过几百年才
会完全降解,原有积累下来的大型塑料还在经历着侵蚀、风化、迁移、破碎至微小的过程,
新的塑料又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新旧叠加,海洋微塑料的总量令人担忧。
⑤我国是塑料生产大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相关环保问题。在治理海洋微塑料污染方
面,我国始终积极推进无害化处理的进程,努力从源头治理,减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环境。与
近年来国际同类调查结果相比,我国近海表层水体微塑料含量处于中低水平。在海洋部门的
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到清洁海滩的活动中。随着微塑料知识的普及,相信会
有更多人加入到保护海洋的行列。
⑥可见,加强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防治要在塑料产生的源头和去向方面下功夫,例如,
尽量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加强对微塑料的拦截和降解处理等。防治海洋
微塑料污染,还要不断提高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水平,共同呵护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
B. 具有一定化学毒性的微塑料过于细小,进入海洋生物体后,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C. 有些塑料还没有完全降解,新的塑料又不断产生,导致海洋微塑料总量不断增长。
D. 在海洋部门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到清洁海滩的活动中。
7. 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B. 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要加强污水中微塑料的降解处理。
C. 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加强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防治,要在塑料产生的源头和去
向方面下功夫。
D. 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只要加强污水中微塑料的拦截,就能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
8.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由我国科研工作者的科考发现,引出对海洋大型塑料来源的说明。
B. 第③段中加点词“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 第⑤段说明作为塑料生产大国,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相关环保问题。
D. 本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海洋微塑料污染与防治的相关知识。
【答案】6. B 7. C 8. A
狼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
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
担持刀。狼不敢前,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B. 恐前后受其敌. 敌:敌人
C. 屠暴.起 暴:突然
D. 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一犬.坐于前
A. 狼不敢前. B. 一狼洞.其中
C.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 屠自后断.其股
11.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出了屠夫危急的处境,为后面写屠夫与狼的斗争做了铺垫。
B. 在遇狼到杀狼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屠夫从怯懦变得勇敢、机智,人物形象完整丰富。
C. 文中“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等语句,表现了狼
的狡诈。
D. 文章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
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答案】9. B 10. C 11. D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 13 题,共 93 分。
二、(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12. 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4)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己亥杂诗》(其五)中龚自珍借“落花”自喻,表达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
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悠然见南山 (2). (2)山随平野尽 (3). (3)在乎山水之
间也 (4). (4)落花时节又逢君 (5). (5)病树前头万木春; (6). (6)梦回
吹角连营 (7). (7)落红不是无情物 (8).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范延贵者为殿直①,押兵过金陵。张忠定公咏②为守,因.问曰:“天使③沿路来,还曾见
好官员否?”贵曰:“昨过袁州萍乡,县邑宰④张希颜者,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忠定
曰:“何以言之?”延贵曰:“自入萍乡县境,驿传⑤桥道皆完葺,田莱⑥垦辟,野无惰农。及
至邑,则鄽肆⑦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夜宿邸中,闻.更鼓分明。以是知其必善政也。”忠定
大笑曰:“希颜固善矣,天使亦好官员也。”即日同荐于朝。希颜后为发运使⑧,延贵亦阁门
祗候,皆号能吏也。
(节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释】①殿直:皇帝的侍从官。②张忠定公咏:张咏,谥号忠定,北宋名臣。③天使:皇
帝的使者。④邑宰:邑,县宰,泛指地方官吏。⑤驿传(zhuàn):驿站。⑥田莱:荒芜不耕
之田。⑦鄽(chán)肆:店铺。⑧发运使:与后面的“阁门候”都是官职名。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因.问曰
(2)闻.更鼓分明
1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
15. 请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张咏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
【答案】
13. (1)于是,就 (2)听到,听见
14. (我)虽然不认识他,但知道他是出色的官员。
15. 通过与范延贵的对话,张咏了解到张希颜善于政事,是一位好官员;范延贵以政绩和才
能来评价张希颜是好官员,知人识人,所以张咏认为范延贵也是一位好官员。张咏爱才惜才,
为国举贤,因此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5 分)
阅读《听雨》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听雨
王继怀
①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
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
事。
②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
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池塘满了。雨后山间草木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
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③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
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
④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
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橡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
山间云雾缭绕着。空中飘落着雨丝,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
剪断大山里的这挂雨帘。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
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
节奏一起飞舞。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
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一人,在
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
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
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
他难以化解的愁思。
⑥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这位华侨是我的同
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他到马德里已经 20 多
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
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却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
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
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
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
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
⑦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
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雨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
16. 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请结合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
17. 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
时断时续,时高时低。
18. 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听雨”引发了作者的“浓浓乡愁”。
19.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章开头“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触动了作者的情思,引发了作者的回忆和联想。
B. 第②段从视觉、嗅觉角度描绘了家乡雨后山村美景,充满了田园气息,宛如一幅水墨画,
令人神往。
C. 第③段写母亲“必教育我一番”,但“我”会依然如故,认为母亲的教育很是多余,表现
了“我”倔强的性格。
D. 第⑤段写古人听雨,极力赞美了古人对雨的热爱,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加文章的诗意
美。
E. 文章以“听雨”为线索,在描写与叙述中,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情感,感情真挚,具有打
动人心的力量。
【答案】
16. 儿时的“我”在雨中漫步,享受雨中的惬意;“我”在檐下看雨听雨,感受山中雨的气
息;古代文人听雨写下名篇佳句一位华侨录制家乡雨声并时常聆听。
17. 这些动词描写雨落下的各种声音以及带给作者的美妙感受,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中雨声的
节奏美和韵律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雨声的迷恋和陶醉。
18. 今夜听雨让作者回忆起儿时听雨的情景,再现了故乡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古代关于听
雨的名篇佳句,让作者感受到了听雨带来的愁思;海外华侨听雨思乡的往事,引起了作者强
烈的共鸣。在回忆与联想中,“听雨”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
升华为浓浓的乡愁。 19. CD
五、(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3 分)
(一)综合性学习(5 分)
2021 年 5 月 18 日,是第 45 个国际博物馆日。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促
进“馆校结合”,某班将开展以“走进博物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为活动搜
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1~2020 年中国博物馆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5 月 17 日,天津南开大学博物馆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再现了北京故宫、云冈石窟
的场景,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沉浸与交互式的视听盛宴。师生在复原场景中观赏、行走与互
动,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物与历史的魅力。
【材料三】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天津老城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红色基因代代传—
—甘肃省环县革命斗争史回顾展”的线上云展览。这种展览形式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促进了
东西部“文博”交流。
【材料四】
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天
津博物馆推出了同款香草口味雪糕,高度还原了玉壶春瓶的样子。这款文化创意雪糕,以一
种创新的方式,使文物“活起来”“走出去”,博物馆以更多元的形式展现历史文化的风采。
20. 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
21. 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天津的三家博物馆开展了哪些富有创意的活动。
【答案】
20. 十年来,中国博物馆数量逐年递增。
21.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开展沉浸与交互式活动;举办线上云展览,促进东西部“文博”交
流;推出了新的文化创意产品,以多元形式展现历史文化风采。
(二)名著阅读(8 分)
22. 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作品 人物 文段或评述
《红星照耀中国》 (1)____
(1)因为是学生领袖,在天津被捕,监禁一年。和同时被捕入狱
的爱国青年有很多,其中有一个是天津女子师范的学生,思想激进,
她现在是他的妻子和同志。
《骆驼祥子》 (2)____
(2)没想到事情破的这么快,自己的计划才使了不到一半,而老
头子已经点破了题!怎办呢?她的脸红起来,黑红,加上半残的粉,
与青亮的灯光,好像一块煮老了的猪肝,颜色复杂而难看。
《儒林外史》 (3)____
书中写了两个历尽辛酸的老童生,头撞贡院号板的周进和中举发
疯的(3)。他们滑稽可笑的举止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悲剧内涵。
(4)《____》 悟净
那悟净不敢怠慢,即将颈项下挂的骷髅取下,用索子结作九宫,
把菩萨的葫芦安在当中,请师父下岸。那长老遂登法船,坐于上面,
果然稳似轻舟。
【答案】 (1). (1)周恩来 (2). (2)虎妞 (3). (3)范进 (4). (4)西
游记
23. 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在这十篇散文
中,我们看到的是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是饱含深情的鲁迅,是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是幽
默的鲁迅。
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相关篇目及内容,从以上四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示例: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如《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
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
饱含深情的鲁迅,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深情回忆了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
动妇女的敬意和怀念。
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雪地捕鸟……生活充满了乐趣。
幽默的鲁迅,如《藤野先生》中,鲁迅用“实在标致极了”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极具幽默
感。
六、(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24. 作文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我们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他
人的欣赏如暖流滋润心田,让人获得奋进的力量;我们也要学会欣赏他人,欣赏他人会在自
己心中播下善与爱的种子,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我们还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才会内心
有光,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不少于 600 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