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导学案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微观本质。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应用。
【学习过程】
一、知识引桥
1、在化学变化中, 可以再分,而 不能再分;其实质是 分裂成 , 又
重新组合成新的 ,即原子的重新组合。
2、给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成了 和 ,然后这些原子进行重新
组合,生成了 和 ,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分
别生成了 和 。
二、课内探究
探究学习
一: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
1、反思:为什么同学们根据课本 P100-101 的相关内容做的实验所获得的实验结论不相同?你认为那种
结论正确?导致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你能否对你所做的实验加以改进?
2、小结: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
量守恒定律。
3、 练习
(1)填空:①12 克碳与 32 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 克二氧化碳
②12 克碳与 33 克氧气反应(其中 1 克氧气有剩余)则生成 克二氧化碳
(2)判断:①10 克糖溶解在 90 克水中,可生成 100 克糖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②氯酸钾受热
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因此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二:探究质量守恒的原因
1、反思:为什么在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呢?你能否根据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表
现出来的特性来解释这一事实?
2、小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 重新组合的过程,即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
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的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课堂练习:
(1)填空:①12 克碳与 32 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 克二氧化碳
②12 克碳与 33 克氧气反应(其中 1 克氧气有剩余)则生成 克二氧化碳
(2)判断:①10 克糖溶解在 90 克水中,可生成 100 克糖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②氯酸钾受热
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因此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2
(3)在化学反应前后:①物质的化学性质②原子的种类③元素的种类④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
量总和。其中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某物质在 O2 中燃烧后只生成 H2O 和 CO2,关于该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 C、H、O 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 C、H、元素,不含 O 元素
C、一定含有 C、H、元素,可能含有 O 元素 D、可能含有 C、H、O 三种元素
(5)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XY2+Y2=2W 中“W”的化学式是( )
A、X2Y B、XY2 C、XY3 D、X3Y
当堂达标: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
(2)煤燃烧后,生成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2、在化学反应中,一定能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的种类 B、原子的个数 C、原子的质量 D、分子的种类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填空
(1)电解 18 克水,可生成 2 克氢气和 克氧气。
(2)32 克硫在氧气中全部燃烧,生成 64 克的二氧化硫,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 克。
4、已知 A、B 各表示一种元素,X 表示一种物质,用下式表示一个化学反应:B2+2AB2=2X,
试推断 X 的化学式
5、已知浓硝酸是一种易挥发的强酸,见光易分解,其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4HNO3
△
===2H2O+4NO2↑+X↑。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浓硝酸的化学性质: (写出一种即可);
⑵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最简整数比);
⑶判断 X 的化学式: ;
⑷二氧化氮分子由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其中,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 ,氮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为: 。
6、(2010·武汉)二氧化氯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下图是生产二氧化氯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表
示氧原子, 表示钠原子, 表示氯原子)
依据上述信息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7 52
3
7、(2011·广州中考)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 3g 物质Ⅰ与 1g 物质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g 物质Ⅲ
B.每 3 个物质Ⅰ分子与 1 个物质 Il 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 个物质Ⅲ分子
C.每 3 万个物质Ⅰ分子与 1 万个物质Ⅱ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 万个物质Ⅲ分子
D.每 3n 个物质Ⅰ分子与 n 个物质Ⅱ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n 个物质Ⅲ分子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 氢气和 1 L 氧气反应能生成 2 L 水
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只有固体、液体间的物质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9.下列变化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5g 水受热变成 5g 水蒸气。 B.5g 食盐溶解在 95g 水中,成为 100g 食盐溶液
C.100mL 水加入 100mL 酒精,成为体积小于 200mL 的溶液。 D.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
10.在 A+B=C+D 反应中,4gA 和 5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 3gC,则生成 D 的质量为________.
11、把 A、B、C、D 四种纯净物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 24.5 2 1
反应后质量/g 16.9 0 2 未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后 D 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g;
(2)C 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12、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⑥ D.①③⑤
13、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A.电解 8g 水可得 4g 氢气和 4g 氧气
B.6g 的碳与 6g 氧气反应生成 12g 二氧化碳
C.8g 氧气与 1g 氢气化合生成 9g 水
D.6g 氧气与 2g 碳反应生成 8g 二氧化碳
14、将 a g 一氧化碳和 b g 氧气通入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
A.一定为(a+b)g B.大于(a+b)g C.小于(a+b)g D.不大于(a+b)g
4
15、在化学反应 A + B = C + D 中,5 克 A 与 8 克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 克 C,则生成 D 的质量
为_______,若有 30 克 A 参加反应,则需要 B 的质量为______ ,生成 D 的质量为____ __。
1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
量如下表
物 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0 6 31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 正确的是 (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 1: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 10:9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 8g
17、已知 A 物质与 B 物质反应生成 C 物质,现有 12 克 A 与 32 克 B 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 C 物质的质量是
( )
A、44 克 B、32 克 C、22 克 D、12 克
18、已知 A 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 B 物质和 C 物质,当一定量的 A 反应片刻后,生成 56 克 B 和 44 克 C;
则实际发生分解的 A 物质的质量为 ( )
A、12 克 B、44 克 C、56 克 D、100 克
19、在 4X + 5Y2 = 2Z2 的反应中,Z 的化学式用 X、Y 表示为( )
A、X4Y5 B、X2Y5 C、XY2 D、X4Y10
20、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 A 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 B 克氧气和 C 克氯化钾,则混和物中二氧化
锰的质量为 ( )
A、(A+B-C)克 B、(A-B-C)克 C(A+B+C)克 D、(A+C)克
21、已知:2 克氢气与 16 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克。
22、已知 A 与 B 反应生成 C 和 D,(A + B = C + D),现有 80 克 A 与一定量的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124
克 C 和 36 克 D,则参加反应的 B 的质量为 克。
23、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元素。
24、在 A+B=C+D 的反应中,7gA 和 10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8gD,那么同时生成 C 的质量是
( ) A.7g B.8g C.9g D.10g
25、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
A.分子的间隔改变 B.分子的运动速度改变 C.原子的种类改变 D.原子重新组合
2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发生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团一定发生改变
27、a g 白磷在 b g 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 )
A.一定是(a+b)g B.一定不足(a+b)g C.大于(a+b)g D.小于等于(a+b)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