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汇总
初中道法学习方法
老师想告诉大家,对于文科的学习,从来都不是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
点的,而是要理解,只有做到理解,弄懂每一个知识点,才是学好道法的要
点。
理解道法:并不是单纯记忆
对于道法的背诵,虽然不用像语文科目一样,一字不差的背诵,但是面
对枯燥的文字,还是有很多同学记不住知识点。
其实,这还是没有做到对知识点真正的理解,因此,想要学好道法,理
解才是第一要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看似知识点散乱,毫无头绪,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它是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进行划分的,既个人、社会、
国家三个层面,最后又回归于个人,也就是分为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世界、
我与国家和社会,这样我们是不是首先对三年六本教材的体系进行了清晰的
划分呢。
我与他人和集体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主要是学习关于个人的成长,与他人和集体,师生
相处,家人相处间的内容,面对必须经历的青春期阶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面对生命,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死,要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公民,不触犯法
律。
在学习这一模块中,我们应该设身处地的将自己放入其中,把自己当成
主人公,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该如何应对,从讲道德与法律的
角度来解读生活的问题。
我与世界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主要是学习关于世界发展的问题,很宏观,但是不
要觉得世界离我们很远,与我无关这样的想法不能有,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维
系着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也关系着各国人民的安稳。
我们现在的居住环境很安逸,是因为我们国家变得强大,在国际上享有
一定的地位,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安逸。
为了继续保持这份安逸,想一想,我可以做些什么呢?顺着这样的思路,
将自己投入其中,就可以很好的理解知识点,继而达到有效的记忆。
我与国家和社会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主要是学习我们生活在社会中,需要讲规则,在享
有公民权利的同时还需要尽责任,尽义务,了解我国的机构与制度,维护我
国的国家利益。
每年三月召开的两会,是不是人大代表在代表我们进行决议,其实,只
要善于思考,善于观察,政治就在我们的身边,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多与自身相联系,与自己所处的环境联系,就能更好的理解那些枯燥的
文字,进而帮助我们刚好的学习政治。
学习的起步是思考,敢于质疑
政治学科其实是一门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比较强的一门学科。
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思考,敢思考就要敢质疑,这
个过程就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对文字,对知识点进行理解,继而达到有效的
记忆。
同时,多关注生活,多反思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是帮助我们理解学科
知识点的良好习惯。
初中道法知识点口诀
七年级
生命可贵,珍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 课)
了解情绪,调控情绪,克服消极,保持乐观;(3 课)
全面客观,评价自己,不断完善,发展自己;(4 课)
个人国家,命运相连,未成年人,四大保护;(12 课)
人口现状,计划生育,资源环境,持续发展;(13 课)
民族团结,国家稳定,平等团结,三个尊重;(14 课)
传统美德,民族文化,培养弘扬,民族精神。(15 课)
八年级
诚信负责,对人对事,维护诚信,保护消费;(5 课)
人格法律,人人平等,真诚友善,尊重人格;(6 课)
尊重宽容,和谐相处,对外交往,平等友好;(7 课)
权利义务,二者统一,保护生命,尊重隐私;(8 课)
接受教育,权利义务,经济权利,财产继承;(12 课)
伟大变化,党的领导,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3 课)
指导思想,马毛邓三,基本国情,基本路线;(14 课)
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共同富裕,全面小康。(15 课)
九年级
挫折难免,两种作用,开拓进取,战胜挫折;(1 课)
正视压力,调控焦虑,树立正确,学习观念;(2 课)
做事负责,避免犯罪,违法犯罪,区别联系;(3 课)
善待生命,实现价值,为了社会,做出贡献;(4 课)
爱是力量,奉献爱心,服务人民,服务社会;(5 课)
每一角色,都应负责,责任意识,从小培养;(6 课)
良好社会,需要合作,树立公平,合作意识;(7 课)
社会需要,正义制度,维护正义,两大要求;(8 课)
依法治国,监督制约,守法护法,从我做起;(9 课)
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新的目标,全面小康;(10 课)
世界主题,和平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11 课)
科技关键,教育基础,必然选择,科教兴国;(12 课)
实现理想,艰苦奋斗,肩负使命,立志成才。(13 课)
中考道法学习及应考口诀
学好道法并不难,课本内容要记全。
知识框架记心间,前因后果穿根线。
重点考点心有数,主干知识最关键。
死记硬背不可取,理论实际紧相连。
解题要领
选择题,很容易,“排除法”,试一试;
材料题,要注意,审命题,要仔细;
读材料,分层次,搜信息,抓主旨;
定思路,有逻辑,多角度,有条理;
透表面,揭实质,找原因,细分析;
阐意义,说做法,四步骤,一体系;
谈做法,分清晰;有国家,有自己;
漫画题,有寓意;对画注,要重视;
结合画,扣紧理;多角度,从整体;
若不足,找措施;若成就,谈意义;
评价题,定标准,课本中,找依据;
定性质,追责任,指做法,谈启示;
开放题,举例子,提建议,想点子;
太笼统,答“跑题”,有重复,三大忌;
记口诀,很容易,灵活的,试一试
中考道法答题技巧
选择题型,喜有技巧;基本结论。不可变更;
无关错误.一一排除;单选多选。注意区别。
材料表明.逐句分析;中心要点。分清抓全;
图表漫画.细筛信息;比较归纳。由表及里。
辨析题目,思路清晰;正确错误,立场摆明;
完整观点,科学阐述;分清主次.原因写清。
做法建议.看清角度;政府公民。表述不同;
理论实践,相辅相成;针对材料.千万谨记。
审好题目,析全要求;未做题目.决不放弃;
试卷资源.不可浪费;类似题型.不忘借鉴:
依关键词,扩展联想;相关知识.有序排列。
答题规范,书写清晰;规定位置.沉着应对;
用好序号.注意“区别”:细致谨慎,方可成功。
初中道法知识分类记忆
“基本、基础、基石”类
1. 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
2. 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3. 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4. 我国的基本国情: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 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6.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
荣。
7.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8. 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
9. 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
10. 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
12. 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
13. 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14. 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
“根本”类
1. 国家的根本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2.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 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5. 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
“核心”类
1. 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
2. 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 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4. 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6.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7. 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前提、关键”类
1. 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国家安全。
2. 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多样性。
3.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抉择),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
4. 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
“国策、政策、制度、方针、战略、方略”类
1. 我国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计划生育、对外开放等。
2. 我国的民族政策: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
3. 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4.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7.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8. 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
共。
9. 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0. 我国的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11.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
“原则”类
1. 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民主集中制。
2.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本质、实质、性质”类
1.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
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
4.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5. 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 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7. 人民法院的性质:国家的审判机关。
8. 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9.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性质: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
“体现、表现”类
1. 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
2. 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
4. 自信的中国人的具体表现: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
信心。
5. 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②维护国家安
全、荣誉和利益。
6. 创新精神的表现:①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②探索新知
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③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
精神。④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目的、目标”类
1. 实施“全面三孩”政策的目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
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 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
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
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保证、保障”类
1. 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监督。
2.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
3. 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法治。
4. 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安全。
5. 自由的保障:法治。
“重要、地位”类
1. 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
2. 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安全。
3.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
4. 国有经济的地位: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5. 诉讼的地位: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
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最、第一”类
1. 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自由。
2. 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
3. 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4.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 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
6.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
7. 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
8. 我国最高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
9. 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
“特征、特点”类
1. 法律的特征: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 犯罪的基本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性(严重社会危害性
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3. 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多样性。
4. 中华传统美德的特征: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5. 人权的显著特点: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
6.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
7. 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①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②
新的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
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8. 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9. 世界文化的特点:多样性、丰富性。
“数字”类
1.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 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 “两个阶段”战略安排:①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 未成年人的四大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
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6. 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7. 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8.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
设。
9.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关系”类
1. 家风与国风的关系: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国风引导家风。
2.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3.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4.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5.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
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6.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7. 改革与创新的关系:①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
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②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
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8. 科技发展与法治建设的关系:①科技发展为法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②法治建设为科技发展提供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