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暑假作业06——明朝的统治和对外关系-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七年级历史暑假作业06——明朝的统治和对外关系-解析版

ID:744816

大小:25

页数:3页

时间:2021-07-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暑假作业 06——明朝的统治和对外关系 一、单选题(共 72 分) 1.下列属于明朝强化专制统治的政治措施是 A.设立西域都护 B.废除宰相制度 C.设立军机处 D.推崇儒家学说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 省,由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B 符合题意;西汉时期设立西域都护,A 排除; 清朝时期设立军机处,C 排除;西汉时期推崇儒家学说,D 排除;故选 B。 2.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的皇帝是 A.朱元璋 B.朱棣 C.刘邦 D.李世民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为了加强皇权,设立锦衣卫,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故 A 符合题意;明成祖朱棣时期设立东厂特务机构, 故 B 不符合题意; 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即汉高祖,故 C 不符合题意;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即唐太宗,故 D 不符合题意。故 选 A。 3.“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公平贸易,并将海外的先进文化与科技带回国内。”与该材料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哥伦布到达美洲 C.张骞通西域 D.麦哲伦环球航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公平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郑和下西洋相关,1405~1433 年,郑和的船队 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公平贸易,并将海外的先进文化与科技带回国内;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选项 A 符合题意;B、D 两项属于新航路开辟,都具有掠夺性质,与“以礼待 人”“公平贸易”不符,可以排除;从“海外”分析,C 项可以排除。故此题选 A。 4.15 世纪初,中国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航海时代。郑和之所以能实现大规模航海,其最主要的原 因是(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发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明朝之所以能实现大规模航海,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是世界上强盛的 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B 符合题意;ACD 项有助于郑和下西洋,但不是郑和能实现大规模 航海的最主要的原因,排除,故选择 B。 5.“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旬承题,两句破题,摇头 摆尾,便道是圣门高第。……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罢黜百家 D.文字狱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承题,破题”,可知是八股文中的写作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制度,禁锢了文人的思想, 使由隋唐传承下的科举选士制度丧失了应有的作用,参加科举的文人必须死背四书五经,只会写八股文,无法成为国家的有用人 才。选项 B 符合题意;焚书坑儒是秦朝的措施;罢黜百家是汉武帝时期的措施;文字狱与题干内容不符,所以选项 ACD 不符合题 意,故选 B。 6.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史上的壮举,下列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到过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C.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D.首次出发点是广州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明成祖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 D 项说法不正确;郑和下西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七次航行中,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ABC 三项的 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 D。 7.俗话说:“各尽所能,各司其职 ”,在明朝时期掌管地方政权的行政机构是( ) A.六部 B.中书省 C.三司 D.行省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中提示信息“明朝”“掌管地方行政”,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君权,明太祖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 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其中,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 掌管地方民政和财政、地方司法和地方军务。故排除 D,C 当选。明太祖还在中央废除了中书省,提升了六部职权,A、B 也不符 合题意。故选 C。 8.下图是小明同学历史课堂笔记片断,从中判断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 A.伊犁将军的设置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平定准噶尔叛乱 D.戚继光抗倭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 1661 年 3 月,中国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 25000 人、战舰近 500 艘,从 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九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 投降,被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所以答案选 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图片的“1661-1662 年”和“荷兰殖民者投降”的内容,结合课本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内容来解答 本题,1661-1662 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回了台湾,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 9.“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这里的“我朝”应该是( ) A.宋朝 B.清朝 C.唐朝 D.明朝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罢丞相”“不许立丞相”,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地 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以针对朝臣权力过大的问题,采取了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 六部。宋朝和唐朝都是有丞相的,明朝之后再无丞相,清朝在明朝之后,故不会出现题干现象; 故选 B。 二、论述题(共 28 分) 10.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 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 的和平之旅,28 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 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1)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哪一个皇帝期间?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加以论述。 【答案】(1)明成祖朱棣 (2)观点:郑和船队架起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友谊的桥梁.论述: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28 年间,郑和船队 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东南亚 各国人民对郑和的怀念。综上所述表明郑和船队架起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友谊的桥梁。 【解析】 (1) 由“郑和下西洋发生时的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是 1405—1433 年先后 7 次下西洋,是在明成祖 朱棣时期。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加以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观点:郑和船队架起了中国与亚非 国家之间友谊的桥梁.论述: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28 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 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东南亚各国人民对郑和的怀念。综上所述表明郑 和船队架起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友谊的桥梁。(意思相近即可)

资料: 1.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