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1、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风土人情)密切相关。
2、地图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两大类
3、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自然植被图)等。
4、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5、地图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
6、用指向标指示方向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表示(北方),没有指向标,地图通常采用“(上
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确定方向。
7、在野外,常用确定方向的方法有(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太阳
和手表定向)。
8、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
9、比例尺表示的方式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10、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是(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称、数字叫(注记)。
11 不能体现地理与日常生活的活动是:旱冰溜冰。
12.阿拉伯人多身着白袍,头戴纱巾,其原因是:地理环境。
13.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100000,这个比例尺表示的方式是:数字式。
14.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应当选择的导游图是: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15.要绘一幅学校平面图,你认为最适宜的比例尺是:1:1000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例就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17.在 1:500000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点间距离为 14.8 厘米,那么实地距离为:74 千米。
18. 下列图例表示国界线的是:
19.下列有关比例尺的说法,正确的是:比例尺越大的地图,表示内容越详细。
20 .两幅相同的甲乙两图,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 2 倍,则:乙图表示范围广,内容粗略。
21. .有一野外考察小组在深山谷中迷失了方向,他们确定方向的最好办法是:指南针定向。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1.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由此可见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
球体.
2. 经过测算,地球的表面积是(5.1 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3.人们为了认识地球,更好地研究地球,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4.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赤道),它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
球.
纬线和纬度
1、 纬线的形状:
(1)所有的纬线都是( 圆 );
(2)所有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
(3)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
(1)赤道的纬度是 0 度;
(1)南北两极的纬度是 90 度;
(2)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纬度逐渐 增大;
(3) 北半球是北纬,用 N 表示;
(4) 南半球是南纬,用 S 表示。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 0°--30° 为低纬度;
(2) 30°--60° 为中纬度;
(3) 60°—90° 为高纬度。
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形状:
(1)所有的经线都是 半圆 ;
(2)所有经线的长度 都相等 ;
(3)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
2、经度:
(1)地球上的零度经线叫做 本初子午线 ;
(2)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 180 度;
(3) 以东的为东经,用 E 表示;
(4) 以西的为西经,用 W 表示;
(5)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经度数值逐渐
增大 。
5.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7.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
“S”作代号.
8.人们规定的中纬度地区的范围是(30°--60°).
9.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形,叫(经线).
12.国际上习惯用(20°W—160°E)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综合检测题
1.地图上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比例是个分式, (分母) 愈大,比例尺愈(小).
3.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长约(4 万)千米,它与两极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
两个半球.
4.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5.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
线).
6.地球表面陆地面积仅占(29%),而海洋面积占了(71%).
7.位于南极地区,四周被大洋环绕的大洲是(南极洲).
8.山地的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平原则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9.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势(越缓).
10.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
1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12.下列关于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要画一幅尽量详细的地图,应先选择尽量大的比例尺。
13.下列关于地球及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赤道的长度大约是一条经线长度的 2 倍。
16.本初子午线是: 0 度经线。
15.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陆地大部分在北半球,海洋大部分在南半球。
17.关于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的分界线。
18.如图所示,点 E 位于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19.关于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盆地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20.下列不属于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地带的是:阿特拉斯山。
21.下列关于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逊平原。
22.世界最小的洲和最小的洋的组合是:大洋洲 北冰洋
23.西半球在:东经 160 度以东到西经 20 度之间。
24.地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3000 千米的是:1:300000000
25.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两人前进方向保持不变,将会出现
的情况是:乙能回到出发地点,甲则不能。
26.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27.本初子午线是: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28.赤道是:纬度最低,长度最大的纬线圈。
29.赤道穿过的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
30.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等高线从高处 向低处凸出,则是:山脊。
32.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 北美洲。
3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
35.与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为吻合的地点是:赤道。
图中 A 点的经纬度书写正确的是 40°W 60°N
请书写出 B 点的经纬度,找出位于 赤道上的点、本初子午线上的点、 位于北极的点。
让我们换个方向,从北极上空来看地球仪,再看看经线的情况:
N 是 北极 点,大圆是 赤道 ,NA 是 0°经线。
NE 是 180 度经线。
则 NB 是 西 经 20 度,NC 是 东 经 160 度
ND 是 西 经 90 度。
例题:
1 说出 A 点的座标: (102°E,22°S)
②A 点属于东西哪个半球? 东
③A 点属于南北哪个半球? 南
④A 点属于高中低哪个纬度带? 低纬
⑤A 点属于热、温、寒哪个温度带? 热带
⑥AC 线段长度约多少? 约 888 千米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 亚、欧、非、大洋洲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 北美洲、南美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 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太平洋沿岸: 南美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北冰洋沿岸: 北美洲、亚洲、欧洲
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1、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2、亚、非两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4、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5、亚、北美洲的分界线: 白令海峡
6、南美洲、南极洲的分界线: 德雷克海峡
5、说出数字代表的大洲名称
1 北美洲 ②南美洲 ③非洲 ④欧洲 .
⑤亚洲 ⑥大洋洲 ⑦ 南极洲 .
①、②两洲的分界线是 巴拿马运河 ;
③、 ⑤两洲的分界线是 苏伊士运河 。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综合检测题
1.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地是不同的,一般地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
家人口增长(快).
2.城市人口的比重,发达国家较(高),发展中国家较(低).
3.控制人口增长动之过快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及目标是:控制(数量),提高(质量),
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4.全世界大约有(2000)多种语言,其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
语、阿拉伯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5.到目前为止,无常住人口的大洲是:南极洲
6.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会产生:住房、交通紧张
7.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美国东北部
9.有关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0.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
13.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西班牙语
12.伊斯兰教教徒分布最多的地区是: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14.分布在非洲北部的主要人种是:白种人。
15.阿拉伯国家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16.关于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叙述,最合理的是:人口多的地区,人口密度一定大。
17.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会产生:住房、交通紧张。
18.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
19.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主要人种是:白种人
20.世界人口稀少地区主要是:①苔原带、冰原带 ② 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③ 干旱的沙漠
④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1.下列语言不是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德语
22.造成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生产方式的差异。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1.受纬度影响,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2.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高);冬季,同纬度陆地气温则要比海洋气温(低).
3.一天当中,陆地上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4.北半球陆地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7 月,最低气温出现在 1 月.
5.一年当中,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作该地的(气
温年较差).
6.科学家依据空气上升、气温(降低)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为(地形雨)、(对流雨)和(锋
面雨)三种主要类型.
7.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地形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等,
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
8.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状况,可以将世界气候类型划分为若干种类型.
9.组成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10.下列描述中,属于气候的是:秋高气爽
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天气的变化
12.下列有关天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天气是反映一个地区一年内各季节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
规律。
13.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0.6°C
14.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地形地势
15.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干燥少雨。
17.海南岛是我国南方旅游避寒胜地,影响海南岛的气候因素主要是:纬度因素
18.我国新疆降雨稀少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距海远
19.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虽地处赤道附近,但终年冰峰峭立、白雪皑皑.影响乞力马扎罗山气候
的因素主要是:地形因素
2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因素
21.世界最大的温带海洋气候位于:欧洲西部
2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差别大,影响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洋流因
素
24.造成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原因是: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
25.一山有四季所包含的地理原理是: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6.关于全球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27.有人说“今年的降水比往年多”,这种说法是指: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
31.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地区比郊区的气温高
32.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的区域是:非洲北部
33.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
34.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35.北回归线附近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
36.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地面分布大片草原的是:热带草原气候
第五章 世界的发展差异
1.目前世界上人口达到(60)多亿.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居第(三)位.
2.当前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3.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
4.关于世界人口数量和国家数目的说法,正确的是:60 多亿,200 多个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6.位于西半球,人口在 1 亿以上的发达国家有:美国
8.在世界各国中,我国的面积居:第 3 位
9.人口数量达 1 亿以上的亚洲国家有:5 个
10.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依据是:经济发展水平
1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是:南北对话
12.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纽约
13.奥林匹克的理想是:和平 友谊 进步
15.下列是发达国家的是:日本
16.下列属于联合国基本宗旨的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17.巴以冲突是指___和___的冲突:巴勒斯坦 以色列
21.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2.下列不是世界性的问题的是:教育与医疗问题
23.2001 年 12 月 11 日,中国加入的国际组织为:世界贸易组织
24.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国际体育组织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25.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第一学期 期末测试题
1. 某同学想了解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基地-----酒泉在哪里,应查阅:中国政区图
2. 绘制图幅一样大的四幅地图,所选比例尺最小的是:世界政区图
3. 下列地方为亚洲与非洲分界线的是:苏伊士运河
4. 下列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等高线不能重合(表示断岸的等高线除外)
5. 某一山地,当山麓地带(海拔 720 米)的气温为 28.8 度时,山顶(海拔 1520 米)的气温大致是
24 度。
6. 能见到太阳直射头顶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之间
7.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
8. 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100 千米,用数字比例尺表示是:1:10000000
9.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陆地板块边缘都有高山分布
10. 关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比背风坡多
11. 会造成地球日益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日益增多
12. 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要学好地理,只要认真记哪里有
座山、哪里有条河就差不多了
13.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广州 11 月 1 日的气温为 15°~21°.15°是指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
日出前后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据你理解,人们在选购住房时,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的优美和空气质
量
15. 下列表示东南风 4 级的是:
16. 下列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印度
17. 肤色、眼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就是波浪状,鼻梁高、体毛较多的人种是:白色人种
18. 到教堂去做礼拜、唱赞美诗和听牧师讲解经文,是哪一种宗教的仪式:基督教
19. 人种、语言、文化和宗教都相似的地区是:北非和西亚
20. 下列各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赤道附近地区
21. 有关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中部地势高,四周地势低
22. 有关亚洲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亚洲的东部、南部常受夏季风的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
23. 日本传统民居多用质地较轻的材料建筑,其目的是:减少地震造成人员伤亡
24. 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三教的圣城是:耶路撒冷
25. 四大洋中,位于美洲、非洲、欧洲及南极洲之间的大洋是:大西洋
26. 黑种人主要分布的地区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27. 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应加以保护。
28.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29. 下列活动能使气候恶化的是:伐林开荒
30. 下列国家中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有:中国
31. 关于国际合作的叙述,正确的是: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
32. 某地区一年中每 1000 人当中,出生并成活 20 各婴儿,死亡 5 人,则这个地区一年中的人
口自然增长率为:1.5%
33. 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34. 人口疏密的不同可以用一下那种方式表示:人口密度
35. 与可持续发展人口观念不相符的是:劳动年龄人口多于社会所需要的数量
36. 某乡村聚落用土坯垒墙,屋顶为平顶,反应了该地的气候:干旱
37. 既是人口密集又是人口增长缓慢的地区时:西欧、
38. 发源于南亚地区的宗教主要是:印度教和佛教
39. 下列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日语
二、填空题
1.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
2.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作:纬线
3.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叫作(经线),也叫(子午线)。地球仪上
的零度经线叫作(本初子午线)
4.在等高线地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就(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就稀疏
5.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成(六)大板块。板块是不断运动着
的,板块和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6.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从观测得知,大致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降低
(0.6°C)
三、综合题
1.读图,回答问题
1) A 点在东、西半球的(西)半球,B 点在南北半球的(北)半球,C 点处在(低)纬度地区。
四点中(D)点所在的纬线最长。
2) 读出 A、C 两点的经纬度:A、160°W ,20°N C、160°E,20°S
3) A 点在 B 点的(正东)方向,C 点在 D 点的(西南)方向。
4) 从 C 点出发沿纬线一直向东走,能否回到原出发点? 可以,纬线的形状是圆。
从 C 点出发沿经线一直向北走,能否回到原出发点?不能,因为 C 点的北方最终点是北极点。
5)A、B 两点中,哪一个更早看到日出: A 点
6)四点中,处在热带地区的是 ABCD
2.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山顶间的实际直线
距离为(9)千米,甲山顶在乙
山顶的(东北)方向。
2)甲山的海拔是(1150)米,
甲山比乙山低(170)米。
3)B 处于 H 处相比,坡度较缓
的是( H )。
4)A 处为(鞍部),G 处为(陡
崖),DC 线表示(山脊),EF
线表示(山谷)。
5)若图中丙地的气温是 22℃,
根据一般规律,乙山顶的气温
应是 (15 )℃ (取整数)。
3.下图是四个大洲轮廓图,读图并回答问题:
1)四个大洲的名称分别为;A、南美洲 B、南极洲 C、欧洲 D、大洋洲
2)其中,有热带草原分布的大洲是:( 南美洲)和(大洋洲);发达国家最多的大洲是(欧
洲),该州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世界最大的高原分布在(大洋洲),除 B 洲外,其它三
洲的居民主演信仰(基督)教。
3)人口分布最少的大洲是(南极洲)。
4、读图,并完成以下要求: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人种:A
是(黄色)人种;B 是(白色)人种;
C 是(黑色)人种。
2)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地区有:(欧
洲、北美洲、非洲北部);黄色人种
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南部以及大
洋洲)、(亚洲东部)和(美洲)也
有分布;黑色人种分布最广的是(非)
洲中部和南部,其它地区也有零星的
分布。
3)人种的划分是根据人类(体质)
方面的特征,而民族是指生活在一个
地区的人们经过较长的历史时期,形成共同的(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和
社会制度等。具有这些共同特征的人们,就成为一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