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二
一、单选题
1.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丝织工人提出“不能劳动而生,勿宁战斗而死”和“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
和政体”的口号;英国工人在其《全国请愿书》中也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來源,劳动者对于自 己的
劳动果实享有优先权。人民是权力的唯一来源。”材料表明,英法工人阶级()
A. 开始走向国际联合 B.推动代议制走向完善
C.成为新兴政治力最 D.追求社会主义理想
2. 马克思曾对巴黎公社做过如此评价:“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个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
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由此可判断巴黎公社()
A. 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实行了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
C.其政权性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D.将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3. “二月革命使临时政府得以上台执政,但它仅対国家的政治门血做了修饰。它未能阻止俄国继续参战,
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对劳动的剥削,没有解决农民问题。”这段话是为了表明()
A. 推翻沙皇统治的必要性 B.退出“一战”的必要性
C.民主革命转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 D.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必要性
4.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牛产力的发展而
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木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 得成
功的。”这段话表明()
A. 资木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 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
C. 十月革命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D. 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
5. 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
磨难和痛苦。”,据此可知。列宁认为()
A. 俄国参加“一•战”引发了 “二月革命”
B. 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
C.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D. “一战”前夕的沙皇政府的统治最脆弱
6. 1938 年,蒋廷蔽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
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 并不
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 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7.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來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
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 题。
失业问题乂直接引发了()
A. 太平天国运动 B.民族工业兴起 C.新思想的萌发 D.维新变法运动
8. 李小庆在《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中认为,“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
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 1H 有思维 定
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此观点依据的史实可能是()
A. 洋务派打着“自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B. 其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C.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D. 当吋的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完全堕落为洋人朝廷
9. 1912 年颁布的《临吋约法》是中国宪政史 I: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
背了宪政木意,对此麻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
A. 强烈的排满色彩B.缺乏明确反帝耍求
C.明显的限袁倾向 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10. 钱谷风在《清王朝的覆灭》中说“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很不彻底的胜利。孙中山先生的 三民
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账。”这说明辛亥革命()
A. 完成了民族主义革命,解决了中国近代的民族问题
B.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D. 实现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11. 某中学考试有这样一道文字题:试比较《屮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共同纲领》。在阅卷屮假如你是历 史老
师,应该给满分的答案是()
A. 制定机构不同,分别由南乐临时政丿付参议院和金国人大制定
B. 性质不同,分别为资本主义性质宪法和社会主义性质宪法
C ・从时间上看,都颁布于新政权建立 Z 后
D. 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12. 李敖在《纠止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 运动
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 言,五四
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 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 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C ・认识到屮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13. 在毛泽东同志人生革命征程中,留下许多壮丽诗篇,“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
分 III 分地真忙。”与上面诗句反映同一历史内容的有()
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血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 等 9
次人规模战役,占国民党 22 次会战的 41%,其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人的 战斗 496 次,
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 44%,共伤亡 137. 6 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 43%。
由此最能说明()
A.国民党在和持阶段仍然继续抗 FI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 正而战场牵制了 FI 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D. 屮国战场是壯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承认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
己未来的道路,并不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 自己
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美国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
整主要是由于()
A.自身实力的削弱 B.冷战対抗的需要
C. 经济危机的困扰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16. 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 70 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楮 心拍
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最 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 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 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17. 图 7 是苏联人心目屮的马歇尔计划。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摧毁了西欧经济基础 B•西欧成为美国的政治附庸
C.揭示了马歇尔计划的本质 D.反映了当时冷战国际形势
18. 1973 年 6 月,勃列 FI 涅夫在访美时谈到:“我们知道就力量和影响来说,世界上只有苏联和美国这两 个
国家真正管事。任何爭情只要我们两国 Z 间决定了,世界上英他国家即使可能不同意也不得不跟着
我们/这反映了当吋()
A.两极格局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B.美苏此时力量对比相对平衡
C.苏联准备联手美国制约中国 D.美苏两国停止争霸关系缓和
19. 对于德国的统一,美国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强调德国统一必须在联邦德国继续同北约和欧共体保持联 合的
悄况下实现,“不应以屮立换収统一”。而英法对徳国的统一最初则持消极和不支持的态度。出现
上述现彖的主要原因是()
A.德国统一势必影响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B•德国统一利于巩固原冇欧洲均衡体系
C.资本主义阵营内部政治分歧口益加剧 D.多极化趋势严重挑战战后的世界格局
A. 百万工农齐踊跃,
B. 更喜岷山千里雪,
C. 不到长城非好汉,
D. 钟山风雨起苍黄,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三军过后尽开颜 屈指
行程二万 百万雄师过
大江
14.
15.
国 7
20. “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
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材料中所说的“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是指() A.经济
全球化趋势 B.区域集团化趋势
C.政治多极化趋势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1.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 Z 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47 年,内蒙古白治区成立 我国确认了民族区域白治制度
B “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彻底破 坏
C 1982 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
相监督,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
制度初步形成
D 199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获 得
通过
我国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人
22.近些年来,明星逐渐成为两会仔开期间的热点话题。成龙、周星驰、姚明、巩俐等相继当选政协委员, 这使
得政治协商会议的关注度越來越高。那么,政协委员能够行使的权力有()
A.解释宪法、制定法律 B.选举国家主席、决定政府人选
C.修改党章、决定党的重大问题 D.参政议政、民主监怦
23 ・ 1978 年,邓小平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 和法
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 是()
A.法律至上原则 B.法律血前人人平等
C.依法治国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
24. 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赛马场。但香 港的
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 英时期根
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A. 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丿施
B. 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牛:深刻的影响
C. 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D. 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25. 图 7 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7
A.新屮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B. “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C.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 D.屮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二、材料阅读
26. 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小国近现代对外关系演变历程 的展
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展示一近代屈辱外交篇
条约 影响
《南京条约》 “中国处于命令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
本性的改变。
A :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
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B :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
——摘编自王建朗《屮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 展
示二现代独立自主篇
20 壯纪 50 年代,新屮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 牛了
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 “屮国声音”。
展示三新屮国不同时期的“握手”篇
毛泽东与斯犬林 毛泽东与尼克松 中美英法俄五国苜脑会议
请回答:
(1)据展示一,在材料中的 A.B 处填入相应的条约名称。(2 分)并概括说明这些不平等条约对屮国社会
性质产生的影响。(2 分)
(2)据展示二,2()世纪 5()年代,“中国声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是如何体现的?(6 分)
⑶图 1 反映了屮国怎样的外交方针? (1 分)它的积极意义怎样?(2 分)
⑷图 2 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2 分)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 分)
(5)图 3 反映出冃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是什么? (2 分)
27. 2015 年是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 机走
向伟人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 年 9 月 1 日 镶国突袭波兰 1945 年 5 月 8 日
苏德战场 1941 年 6 月 22
日
德国入侵苏联 1945 年 5 月 8 日
图 1 (20 世纪 50 年代初) 图 2 (20 世纪 70 年代初) 图 3 (21 世纪初)
太平洋战场
1941 年 12 月 7
日
珍珠港事件 1945 年 9 月 2 日
中国战场 1931 年 9 月 48 日 九一八事变 1945 年 9 月 2 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 年 8 月 8 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1945 年 9 月 2 日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抗 Fl 战争的特点,并简述中国人民抗 H 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8 分)
材料二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 地位的
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 体系解体
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屮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⑵从二战后期和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说明中国是怎样“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 的创
造”的。(4 分)
材料三 从近代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 1894 年,日本在甲 午战争
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 2010 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 40 余年的 “世界第二”
地位。
——摘编自辛仲楚《中 FI 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笫一次“换位”》
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少中国的角度,分析中 tr 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
(8 分)